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轻重的内容。
带有轻重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不归 [相关解释]
1.三种乐而忘归的现象。《管子.轻重丁》"男女相好﹐往来之市者﹐罢市﹐相睹树下﹐谈语终日不归;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睹树下﹐欢笑超距﹐终日不归;父兄相睹树下﹐论议玄语﹐终日不归。是以田不发﹐五谷不播﹐麻桑不种﹐蠒缕不治。内严一家而三不归﹐则帛布丝纩之贾﹐安得不贵?"后因称流连忘返为"三不归"。 2.无着落;没办法。
三准 [相关解释]
1.指调高下,分并财,散积聚。《管子.轻重甲》"故知三准同策者,能为天下。不知三准之同策者,不能为天下。"马非百新诠引尹桐阳云"三准者,一调高下,二分并财,三散积聚也。"一说指万物通﹑万物运﹑万物贱三条准则。见《管子集校》郭沫若案语。
三居 [相关解释]
1.古代依罪行的轻重分别将犯人流放到远近不同的三个地方。
三流 [相关解释]
1.旧律,判处流刑者,流放之地,据罪行轻重而分为远近三等,谓之三流。
不知高低 [相关解释]
1.犹言不管好歹。 2.谓说话或做事不知轻重。 3.不知究竟,不明内情。
不足轻重 [相关解释]
1.犹言无关紧要。
中罚 [相关解释]
1.轻重适中的刑罚。
举足轻重 [相关解释]
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
事务主义 [相关解释]
1.一种不分轻重﹑主次,不注意政治方向,而只埋头于日常琐碎事务的工作作风。
五雀六燕 [相关解释]
1.语出《九章算术.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称之衡,雀俱重,燕俱轻,一雀一燕交而处,衡适平。"后用以比喻两者轻重相等。
以珠弹雀 [相关解释]
1.用珍珠弹麻雀。比喻做事不能权衡轻重,得不偿失。
份量 [相关解释]
1.重量。 2.指所承受的负担。 3.犹斤两。喻轻重。
优重 [相关解释]
1.优待敬重。 2.优厚,优渥。 3.指服役的轻重劳逸。
作死 [相关解释]
1.自寻死路;找死。多用于形容不知轻重,不顾危险。
偏坠 [相关解释]
1.轻重失均,不平衡。 2.中医指阴囊的一侧肿大下垂的症状。
偏担儿 [相关解释]
1.两端轻重悬殊的担子。
六峜 [相关解释]
1.《管子.轻重戊》"虙戏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旧注谓"峜"即计数之"计"﹐六计﹐犹《周髀算经》之类。清洪颐煊﹑庄述祖谓"峜"当作"佱"﹐乃古文"法"字。近人闻一多谓"佱"假借为"法"﹐六法﹐即《易通卦验》所云干﹑离﹑艮﹑兑﹑坎﹑坤。郭沫若以"六峜"古本作"大陆"﹐"峜"乃"坴"之讹﹐"大坴"﹐即乾坤六法。参阅郭沫若等《管子集校》。
内言 [相关解释]
1.妇女在闺房所说的话。 2.古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对"外言"而言。所谓内外指韵之洪细而言,内言发洪音,外言发细音。《汉书.王子侯表上》"襄嚵侯建"颜师古注引晋晋灼曰"音内言嚵菟。"又"獀节侯起"颜师古注引晋晋灼曰"獀音内言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闲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王利器集解引周祖谟曰"所谓内外者,盖指韵之洪细而言。言内者洪音,言外者细音"。一说"内言"非注音术语。参阅龚祖培《内言﹑外言发覆》。
分两 [相关解释]
1.一分一两。谓分量,轻重。
切响 [相关解释]
1.重浊的字音。古人写诗讲究字音的轻重﹑清浊搭配得当,以求音节和谐。
前后 [相关解释]
1.用于空间﹐指事物的前边和后边。 2.指一前一后。 3.下边与上边。 4.表示时间的先后。即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段时间。 5.指从某一时间或事件稍前到稍后的一段时间。 6.指自前到后的经过﹑过程。 7.向前与向后﹐俯仰。 8.指大小便。 9.犹轻重﹐尊卑。
剧易 [相关解释]
1.轻重;难易。 2.艰难。
反裘负刍 [相关解释]
1.反穿皮衣,背着柴。 2.古人穿皮衣以毛朝外为正,反裘指毛朝里。亦以喻愚昧或不知轻重本末。
周鼎 [相关解释]
1.指周代传国的九鼎。 2.春秋时楚庄王觊觎王位,因伐戎之便而至周境,遂问定王使臣周鼎之大小﹑轻重。事见《左传.宣公三年》◇因以"周鼎"借指国家政权。 3.比喻宝器。 4.古星名。属后发座。
圣彼得堡 [相关解释]
曾称列宁格勒”。俄罗斯第二大城市。人口4867万(1985年)。市内多河道和运河,有三百多座桥梁相连。轻重工业发达,海轮、仪器、动力机械制造居全俄首位。铁路枢纽,著名的大海港和重要的国际航空港。有俄罗斯博物馆、斯莫尔尼宫、冬宫等名胜古迹。
均输 [相关解释]
1.汉武帝实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在大司农属下置均输令﹑丞,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 2.北宋王安石新法之一。于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实行,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矾﹑酒税的发运使,凡朝廷所需之货物,尽量在廉价处或近地收购,存储备用。 3.明末的苛税之一。 4.古代仓名。 5.古代算法。为"九数"之一。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户的上下求赋税;以道路的远近﹑负载的轻重求脚费;以物价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数等。
墐灶 [相关解释]
1.修砌炉灶。《管子.轻重己》"教民樵室钻燧,墐灶泄井,所以寿民也。"一说,墐字是"熯"字之误,"熯"即古"然"字。参阅郭沫若等《管子集校》。
审判管辖 [相关解释]
在我国,指第一审案件由哪一级法院和同一级的哪一个法院审判。其中,由法律规定的有(1)按照案件的性质和轻重,确定由哪一级法院审判。案件越是重大、复杂,管辖它的法院的级别就越高。(2)按照不同的案情,确定由一定地点的法院审判。(3)有些案件由军事法院等专门法院管辖。此外,还有由法院裁定的管辖,包括某一法院发现本院对某一已经受理的案件没有管辖权,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审判;上级法院指定下级法院审判某一案件,或指定下级法院将某一案件移送其他法院审判。
尘饭涂羹 [相关解释]
1.以土作饭,以泥作羹。比喻以假当真或无足轻重的事物。
布白 [相关解释]
1.书法用语。谓落笔时使着墨处与空白处疏密相间,布置得宜。 2.指奏乐时使乐声轻重抑扬﹑疏密缓急相间得宜。
平均 [相关解释]
①一致;统一平均如一|天下平均,合为一家。②均匀;无轻重或多少之分平均分配|平均主义。③将总数按份儿均匀计算平均数|平均成绩|平均工资。
引盐 [相关解释]
1.即官盐。按引法规定运销的食盐。明清制以盐若干斤为一引,每引纳税若干。引与税的轻重,各地不同。已按引纳税的引盐为官盐,未纳税的为私盐。
弘文馆 [相关解释]
1.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微画 [相关解释]
1.谓无足轻重的策划。
悬炭 [相关解释]
1.古代厌胜术之一。 2.古代测度夏至﹑冬至的方法。谓悬土﹑炭于衡器两端,轻重平均。冬至一阳生,则炭重而沉;夏至一阴生,则土重而沉。见《史记.天官书》。
悬衡 [相关解释]
1.挂起秤。 2.即天平。 3.谓轻重相等,势均力敌。 4.公布法度。 5.指对法度的严格执行。 6.比喻一统。
掂斤播两 [相关解释]
1.估量轻重。亦以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过分计较。
掂量(-liáng) [相关解释]
①估量掂量一下轻重。②思量掂量这句话的份量。
提衡 [相关解释]
1.亦作"提珩"。谓用秤称物,以平轻重。引申为抗衡。 2.谓简选官吏。
数器 [相关解释]
1.衡量轻重长短的器具。
无权 [相关解释]
1.不能衡量轻重。比喻不知因事制宜﹑随机应变。 2.没有权力。
无足重轻 [相关解释]
1.同"无足轻重"。
未足轻重 [相关解释]
1.谓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末用 [相关解释]
1.谓无足轻重之物。
本末倒置 [相关解释]
1.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
权子母 [相关解释]
1.《国语.周语下》"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小大利之。"谓国家铸钱,以重币为母,轻币为子,权其轻重而使行,有利于民◇遂称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为"权子母"。
权度 [相关解释]
1.权与度。测定物体轻重﹑长短的器具。 2.标准,法则。
权衡轻重 [相关解释]
1.称量物体的轻与重。比喻比较事物主次,考虑得失等。
杖洋 [相关解释]
1.旧时对英国铸造的一种银元的俗称。匝面图案为一手持三叉戟的不列颠女神像,并用汉英和马来文标明"一圆"字样。1895年起在孟买﹑加尔各答等地铸造,大小轻重仿墨西哥鹰洋。由上海﹑香港﹑新加坡﹑槟榔屿等地的英国银行发行。
沐树 [相关解释]
1.芟除树枝,使之无荫。谓使民无游憩之所﹐各归治业。语本《管子.轻重丁》"桓公问管子曰'民饥而无食﹐寒而无衣﹐应声之正﹐无以给上﹐室屋漏而不居﹐墙垣坏而不筑﹐为之奈何?'管子对曰'沐涂树之枝也。'"
没掂三 [相关解释]
1.亦作"没店三"。 2.谓不知轻重,欠考虑,糊涂。
没星秤 [相关解释]
1.比喻作事不知轻重。
深浅 [相关解释]
1.指水的深浅程度。引申指事物的轻重﹑大小﹑多少等。 2.比喻分寸。 3.偏义。指深。
渠展 [相关解释]
1.古代齐国地名。《管子.地数》"夫楚有汝汉之金﹐齐有渠展之盐。"又《轻重甲》"今齐有渠展之盐。"尹知章注"渠展﹐齐地。沛水所流入海之处﹐可煮盐之所也﹐故曰'渠展之盐'。"一说﹐为渤海的别名。见《管子.地数》郭沫若等集校引张佩纶说。
潘灡 [相关解释]
1.亦作"潘澜"。 2.淘米水。亦用以比喻无足轻重的事物。
火力点 [相关解释]
轻重机枪、直接瞄准火炮等配置和发射的地点。也叫发射点。
率尔人 [相关解释]
1.无足轻重的人。
眉毛胡子一把抓 [相关解释]
1.比喻办事不分大小﹑主次和轻重﹑缓急。
着三不着两 [相关解释]
1.犹言说话行事轻重失当,考虑不周。
知权 [相关解释]
1.知道权衡轻重。 2.懂得权变。 3.犹掌权。
票票 [相关解释]
1.轻浮。引申为无足轻重。
秤水 [相关解释]
1.鱼跃水面之称。旧俗认为是涨水之兆。 2.每年旧历元旦至十二日﹐汲水秤其轻重﹐以卜一年旱涝或丰歉。
称斤掂两 [相关解释]
1.计算重量。谓计较多少﹑轻重。
称物 [相关解释]
1.衡量物之多少﹑轻重。亦指按数量称取物品。
絶蹯 [相关解释]
1.《战国策.赵策三》"魏魀谓建信君曰'人有置系蹄者而得虎。虎怒,决蹯而去。虎之情,非不爱其蹯也。然而不以环寸之蹯,害七尺之躯者,权也。'"后遂以"絶蹯"喻作事权衡轻重,不因小失大。
罪言 [相关解释]
1.《新唐书.杜牧传》"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巨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后因称奏议或议论时政得失的文章为"罪言"。如清郭嵩焘有《罪言存略》。
脱腕 [相关解释]
1.《新唐书.苏飂传》"玄宗平内难﹐书诏填委。独飂在太极后阁﹐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所差。书吏白曰'丐公徐之﹐不然﹐手腕脱矣。'"后以"脱腕"形容书写用力且极其迅速。
腹背之毛 [相关解释]
1.《韩诗外传》卷六"夫鸿鹄一举千里﹐所恃者六翮尔﹐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益一把飞不为加高﹐损一把飞不为加下。"后以"腹背之毛"比喻无足轻重。
舍本求末(舍shě) [相关解释]
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追求次要的、枝节的。形容本末颠倒、轻重颠倒对学生只求死背,不教思维,是舍本求末的教学方法。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相关解释]
1.轻重倒置。比喻是非混淆﹐善恶不明。
衡纩 [相关解释]
1.比喻势利的眼光。语出《文选.刘孝标》"驰骛之俗,浇薄之伦,无不操权衡,秉纤纩♀所以揣其轻重,纩所以属其鼻息。"张铣注"言趋走之人,浇薄之辈,皆执衡秤势之轻重,持绵量气之粗细。"
衡镜 [相关解释]
1.衡器和镜子♀可以称轻重,镜可以照美丑。比喻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
衷音 [相关解释]
1.中音。指介于小大﹑轻重﹑清浊之间的雅正和谐之音。
言高语低 [相关解释]
1.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议事 [相关解释]
1.议论商讨公事。 2.度事﹐衡量事情的轻重。议﹐通"仪"。
议制 [相关解释]
1.谓衡量事之轻重而据以断罪。语本《左传.昭公六年》﹕"昔先王议事以制。" 2.礼仪制度。议﹐通"仪"。 3.讨论制宪。
语调 [相关解释]
1.指朗读或说话的高低轻重快慢等。表示一定的语气和情感。 2.指言论的调子。 3.笔调。
语音学 [相关解释]
1.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部分。可分为﹕(1)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言中各种声音的构成﹐音与音的结合和相互之间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声调﹑语调﹑轻重音等现象﹔(2)历史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演变及其发展的规律﹔(3)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特殊的现象﹔(4)实验语音学。利用实验仪器﹐分析研究语音的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5)应用语音学。
起倒 [相关解释]
1.谓随俗俯仰﹑浮沉。 2.高低;好歹;轻重。 3.谓时好时坏,反复折腾。 4.头绪。
跳梁小丑 [相关解释]
形容猖狂作乱而又无足轻重的丑恶之徒。
轩挚 [相关解释]
1.谓车辆的高低轻重。挚,同"轾"。
轻重 [相关解释]
1.物体重量的大小。 2.谓尊卑贵贱。亦指尊卑贵贱的人。 3.指说话﹑做事的适当限度。 4.谓增减。 5.喻贤愚,好坏。 6.谓左右﹑影响事物。 7.权衡;褒贬。 8.真伪虚实。 9.主次。 10.指声音的高低强弱。 11.我国历史上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管子》有《轻重篇》论述最详。清末曾有人将政治经济学称为"轻重学"。
轻重九府 [相关解释]
1.古代掌管财政货币的机构。
轻重倒置 [相关解释]
1.谓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弄颠倒了。
轻重失宜 [相关解释]
1.谓对事情的重要与否处置失当。
轻重缓急 [相关解释]
1.指事情有次要的﹑主要的﹑缓办的﹑急办的区别。
轾轩 [相关解释]
1.轩轾。引申为高低﹑轻重。
进士科 [相关解释]
1.隋唐科举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始于隋炀帝,至唐代特受重视。以后其他科目仅存空名,无足轻重,进士科遂成为科举制度中的唯一科目。
重着 [相关解释]
1.一再说明。《楚辞.九章.惜诵》"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着以自明。"王逸注"复重深陈……以自着明也。"马茂元注"自己一再明白地申说。'着'和'明'同义。"一说重,深大也。读轻重之重。"重着"犹言郑重申说。参见姜亮夫《屈原赋校劐注》。
量交 [相关解释]
1.谓考虑人的权势轻重而与之相交。
金犀 [相关解释]
1.神话传说中的金人。 2.金印和犀角的剑饰『扬雄《法言·孝至》﹕"被我纯缋﹐带我金犀。"李轨注﹕"金﹐金印﹔犀﹐剑饰。"一说为黄金带钩。汪荣宝义疏﹕"《匈奴传》﹕'赐黄金玺﹑玉具剑。'金即谓玺﹐则犀当是以犀角为剑饰也。然玉具剑摽﹑首﹑镡﹑卫尽用玉为之﹐(彼《传》孟康注。)不得以角为饰……荣谓犀者﹐犀毗之略。孝文前六年﹐遗单于服物有黄金犀毗一﹐见《匈奴传》。彼颜注云﹕'犀毗﹐胡带之钩也。亦曰鲜卑﹐亦曰师比﹐总一物也﹐语有轻重耳。'《史记·匈奴列传》作'胥纰'﹐《索隐》云'胥﹑犀声相近'﹐引班固与窦宪笺云
铢两 [相关解释]
1.一铢一两。引申为极轻的分量。 2.比喻微小。 3.借指微小之物。 4.特指极少量的钱财﹑银两。 5.谓分出轻重。喻品评。
铢两悉称 [相关解释]
1.形容两者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铨衡 [相关解释]
1.衡量轻重的器具。 2.品鉴衡量。 3.考核﹑盐(人才)。 4.指主管盐官吏的职位。亦指主管盐官吏的部门之长。
闲慢 [相关解释]
1.亦作"闲慢"。 2.清闲而无足轻重者。 3.无关紧要(的话)。
闲曹冷局 [相关解释]
1.亦作"闲曹冷局"。 2.无足轻重的清闲的官署。
阴王 [相关解释]
1.擅土地之利的诸侯王。地属阴﹐故称。《管子.轻重甲》﹕"管子对曰﹕'楚有汝汉之黄金﹐而齐有渠展之盐﹐燕有辽东之煮﹐此阴王之国也。'"马非百新诠﹕"《揆度篇》云﹕'天策阳也﹐壤策阴也。'齐﹑楚﹑燕三国各据有自然特产为其他各国所无﹐足以造成独占之局势﹐以操纵天下﹐所谓得地独厚者﹐故谓之'阴王'。"一说为富埒天子﹐故称。见安井衡说。
隋珠弹雀 [相关解释]
1.比喻处事轻重失当。
随珠弹雀 [相关解释]
1.《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后因以"随珠弹雀"比喻处理事情轻重失当﹐得不偿失。
隐若敌国 [相关解释]
1.语本《史记.游侠列传》﹕"吴楚反时﹐条侯为太尉﹐乘传车将至河南﹐得剧孟﹐喜曰﹕'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孟﹐吾知其无能为已矣。'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后因以"隐若敌国"指对国家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