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5 查到相关辩论的内容。
带有辩论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耳
[相关解释]
1.传说隋董慎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召常州秀才张审通掌书记。慎令为判,申天府。有黄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当。慎怒,以方寸肉塞其耳。审通再判之,后有天符来云,甚允当。慎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儿擘为耳,安于额上,曰"塞君一耳,与君三耳,可乎?"后审通复活,觉额痒,涌出一耳,尤聪。时人笑曰"天有九头鸟,地有三耳秀才。"后即以此为典,谓人聪明颖悟,异于往常。 2.谓两耳之外别有一耳,主听。为先秦名家诡辩论题之一。
1.传说隋董慎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召常州秀才张审通掌书记。慎令为判,申天府。有黄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当。慎怒,以方寸肉塞其耳。审通再判之,后有天符来云,甚允当。慎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小儿擘为耳,安于额上,曰"塞君一耳,与君三耳,可乎?"后审通复活,觉额痒,涌出一耳,尤聪。时人笑曰"天有九头鸟,地有三耳秀才。"后即以此为典,谓人聪明颖悟,异于往常。 2.谓两耳之外别有一耳,主听。为先秦名家诡辩论题之一。
交辨
[相关解释]
1.互相辩论;争论。
1.互相辩论;争论。
免战牌
[相关解释]
1.向敌方宣布或要求停战的牌子。比喻停止斗争﹑辩论等活动的要求。
1.向敌方宣布或要求停战的牌子。比喻停止斗争﹑辩论等活动的要求。
华辩
[相关解释]
1.谓善于辩论。
1.谓善于辩论。
反方
[相关解释]
指辩论中对某一论断持相反意见的一方(跟‘正方 ’相对)。
指辩论中对某一论断持相反意见的一方(跟‘正方 ’相对)。
同异
[相关解释]
1.战国时名家惠施提出的名辩论题,认为事物中存在小同异和大同异两种。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这种认识上的同或异,为小同异;而万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离不开存亡变化,又有完全相异的一面,即各自的变化又不一样,此为大同异。 2.相同与不同。 3.指同于世与不同于世;同于己与不同于己。 4.谓差异,不同。 5.异议。亦指立异议。 6.引申指有异志,叛乱。 7.指异于己的观点﹑见解。
1.战国时名家惠施提出的名辩论题,认为事物中存在小同异和大同异两种。人们对不同事物的认识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这种认识上的同或异,为小同异;而万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离不开存亡变化,又有完全相异的一面,即各自的变化又不一样,此为大同异。 2.相同与不同。 3.指同于世与不同于世;同于己与不同于己。 4.谓差异,不同。 5.异议。亦指立异议。 6.引申指有异志,叛乱。 7.指异于己的观点﹑见解。
名辩
[相关解释]
1.对名实关系的辩论。
1.对名实关系的辩论。
吐论
[相关解释]
1.发议论﹑评论或作辩论。 2.指写作论说﹑辩论文字。
1.发议论﹑评论或作辩论。 2.指写作论说﹑辩论文字。
在野内阁
[相关解释]
1.即影子内阁。资产阶级在野党为争夺政权,在其议会党团内部按照内阁的结构预先组织上台执政的班子。议会进行政策辩论时,在野内阁的各部"大臣"各就有关方面发言。1907年英国保守党首先设立。
1.即影子内阁。资产阶级在野党为争夺政权,在其议会党团内部按照内阁的结构预先组织上台执政的班子。议会进行政策辩论时,在野内阁的各部"大臣"各就有关方面发言。1907年英国保守党首先设立。
坐狱
[相关解释]
1.指诉讼双方互相辩论。 2.入狱;坐监狱。
1.指诉讼双方互相辩论。 2.入狱;坐监狱。
好辩
[相关解释]
1.亦作"好辨"。 2.谓喜欢与人辩论。
1.亦作"好辨"。 2.谓喜欢与人辩论。
客主
[相关解释]
1.客人与主人。 2.指主人。谓行待客之礼。 3.战争中的双方,敌方与我方。 4.指辩论中问难与答辩的双方。
1.客人与主人。 2.指主人。谓行待客之礼。 3.战争中的双方,敌方与我方。 4.指辩论中问难与答辩的双方。
对嘴
[相关解释]
1.辩论。
1.辩论。
庭辩
[相关解释]
1.在朝廷上辩论。庭,通"廷"。
1.在朝廷上辩论。庭,通"廷"。
廷论
[相关解释]
1.在朝廷上辩论。 2.朝廷上的议论。
1.在朝廷上辩论。 2.朝廷上的议论。
廷辩
[相关解释]
1.亦作"廷辨"。 2.在朝廷上辩论。 3.指在公堂上辩论。
1.亦作"廷辨"。 2.在朝廷上辩论。 3.指在公堂上辩论。
持辩
[相关解释]
1.亦作"持辨"。 2.辩论。
1.亦作"持辨"。 2.辩论。
支策据梧
[相关解释]
1.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此谓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晩年◇以"支策据梧"形容用心劳神。
1.语本《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此谓昭文弹琴﹑师旷持杖击节﹑惠子倚在梧桐树下辩论,三人的技艺几乎都算得上登峰造极,所以载誉于晩年◇以"支策据梧"形容用心劳神。
文辩
[相关解释]
1.能文善辩。 2.指辩论的文章。
1.能文善辩。 2.指辩论的文章。
斗辨
[相关解释]
1.亦作"斗辨"。 2.争斗﹑争吵。 3.争论,辩论。
1.亦作"斗辨"。 2.争斗﹑争吵。 3.争论,辩论。
智者
[相关解释]
对公元前5世纪中叶到前4世纪一批以传授知识为职业的古希腊哲学家的统称。他们传授论辩、修辞和语法等技能,并在哲学上提出一些较有影响的观点。由于他们能辩善言以及少数智者有诡辩倾向,因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词。
对公元前5世纪中叶到前4世纪一批以传授知识为职业的古希腊哲学家的统称。他们传授论辩、修辞和语法等技能,并在哲学上提出一些较有影响的观点。由于他们能辩善言以及少数智者有诡辩倾向,因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词。
榷论
[相关解释]
1.商讨辩论。
1.商讨辩论。
泻辩
[相关解释]
1.滔滔不绝地辩论。
1.滔滔不绝地辩论。
濠上
[相关解释]
1.濠水之上。《庄子.秋水》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见鯈鱼出游从容,因辩论鱼知乐否◇多用"濠上"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之地。 2.指代庄子。
1.濠水之上。《庄子.秋水》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见鯈鱼出游从容,因辩论鱼知乐否◇多用"濠上"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之地。 2.指代庄子。
理论
[相关解释]
①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②辩论是非;争论;讲理①他正在气头上,我不想和他多~。
①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②辩论是非;争论;讲理①他正在气头上,我不想和他多~。
离坚白
[相关解释]
1.分开坚和白。公孙龙学派的著名辩论题﹐与《墨经》的"盈坚白"相对立。名家认为﹐一块石头放在面前﹐"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由此断言﹐石头的坚和白两种属性是互相分离的。
1.分开坚和白。公孙龙学派的著名辩论题﹐与《墨经》的"盈坚白"相对立。名家认为﹐一块石头放在面前﹐"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由此断言﹐石头的坚和白两种属性是互相分离的。
缀踥
[相关解释]
1.跌倒。比喻辩论时突遭窒碍。
1.跌倒。比喻辩论时突遭窒碍。
能言
[相关解释]
1.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 2.议论而有见解者。
1.长于辩论;有独到的见解。 2.议论而有见解者。
腾辨
[相关解释]
1.恣意辩论﹐大事谈论。
1.恣意辩论﹐大事谈论。
舌战
[相关解释]
争论;辩论群雄舌战|舌战群儒。
争论;辩论群雄舌战|舌战群儒。
讨论
[相关解释]
就某一问题进行商量或辩论进行专题讨论|讨论工作|讨论会。
就某一问题进行商量或辩论进行专题讨论|讨论工作|讨论会。
论天
[相关解释]
1.讨论天象。 2.相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论。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双方各持其理﹐连孔子也不能决断。事见《列子.汤问》◇遂用为典故﹐以"论天"形容儿童聪敏。
1.讨论天象。 2.相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论。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双方各持其理﹐连孔子也不能决断。事见《列子.汤问》◇遂用为典故﹐以"论天"形容儿童聪敏。
论难
[相关解释]
1.辩论诘难。
1.辩论诘难。
论驳
[相关解释]
1.亦作"论驳"。 2.辩论驳正。 3.评论辩驳的奏章。
1.亦作"论驳"。 2.辩论驳正。 3.评论辩驳的奏章。
诘辩
[相关解释]
1.刨根问底。 2.对质﹐辩论。
1.刨根问底。 2.对质﹐辩论。
说论
[相关解释]
1.学说。 2.辩论。
1.学说。 2.辩论。
轻而易举
[相关解释]
形容事情容易办,非常省力他不但学识广博,而且能言善辩,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击败辩论对手。
形容事情容易办,非常省力他不但学识广博,而且能言善辩,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击败辩论对手。
辨事
[相关解释]
1.辩论事理。辨﹐通"辩"。
1.辩论事理。辨﹐通"辩"。
辨对
[相关解释]
1.辩论答对。辨﹐通"辩"。
1.辩论答对。辨﹐通"辩"。
辨才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善于宣讲佛法之才。辨﹐通"辩"。 2.善于言谈或辩论之才﹐雄辩之才。辨﹐通"辩"。
1.佛教语。谓善于宣讲佛法之才。辨﹐通"辩"。 2.善于言谈或辩论之才﹐雄辩之才。辨﹐通"辩"。
辨日炎凉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后因以"辨日炎凉"谓儿童的聪明早慧。
1.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后因以"辨日炎凉"谓儿童的聪明早慧。
辨讼
[相关解释]
1.辩论﹐争论。辨﹐通"辩"。 2.争讼﹐诉讼。辨﹐通"辩"。
1.辩论﹐争论。辨﹐通"辩"。 2.争讼﹐诉讼。辨﹐通"辩"。
辩学
[相关解释]
①关于研究辩论的学问。②逻辑学的旧称。
①关于研究辩论的学问。②逻辑学的旧称。
辩才
[相关解释]
辩论的才能在法庭上,年轻的女律师表现出出众的~。
辩论的才能在法庭上,年轻的女律师表现出出众的~。
辩据
[相关解释]
1.辩论的依据。
1.辩论的依据。
辩论
[相关解释]
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会ㄧ他们为历史分期问题~不休。
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会ㄧ他们为历史分期问题~不休。
辩讼
[相关解释]
1.辩论﹐争论。 2.判决诉讼案件。
1.辩论﹐争论。 2.判决诉讼案件。
铁舌
[相关解释]
1.比喻擅长辩论的口才。 2.刨子中的刨刀。
1.比喻擅长辩论的口才。 2.刨子中的刨刀。
雄辩
[相关解释]
1.有力的辩论。 2.谓谈论具有说服力。
1.有力的辩论。 2.谓谈论具有说服力。
青豆房
[相关解释]
1.南朝梁简文帝《与慧琰法师书》﹕"辩论青豆之房﹐遣惑赤华之舍。"后遂以"青豆房"指僧房﹑僧舍。
1.南朝梁简文帝《与慧琰法师书》﹕"辩论青豆之房﹐遣惑赤华之舍。"后遂以"青豆房"指僧房﹑僧舍。
飞钳
[相关解释]
1.亦作"飞箝"。 2.辩论的一种方法。
1.亦作"飞箝"。 2.辩论的一种方法。
饶辩
[相关解释]
1.争讼辩论。饶,通"譫"。
1.争讼辩论。饶,通"譫"。
骋辩
[相关解释]
1.亦作"骋辨"。 2.纵横辩论。
1.亦作"骋辨"。 2.纵横辩论。
鹅湖
[相关解释]
1.亦作"鹅湖"。 2.山名。亦为书院名。江西省铅山县北荷湖山,有湖,多生荷。晋末有龚氏者,畜鹅于此,因名鹅湖山。宋淳熙二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兄弟讲学鹅湖寺,后人立为四贤堂。淳佑中赐额"文宗书院",明正德中徙于山巅,改名"鹅湖书院"。 3.指宋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在鹅湖寺的辩论。
1.亦作"鹅湖"。 2.山名。亦为书院名。江西省铅山县北荷湖山,有湖,多生荷。晋末有龚氏者,畜鹅于此,因名鹅湖山。宋淳熙二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兄弟讲学鹅湖寺,后人立为四贤堂。淳佑中赐额"文宗书院",明正德中徙于山巅,改名"鹅湖书院"。 3.指宋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在鹅湖寺的辩论。
鹅湖之会
[相关解释]
1.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在治学方法上,朱熹主张"先道问学"和"即物而穷其理",即从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主张"尊德性"和"发明本心",认为"心即理也",不必多做读书穷理工夫。朱讥陆为"禅学",陆讥朱为"支离",并赋诗互相责难。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
1.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在治学方法上,朱熹主张"先道问学"和"即物而穷其理",即从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启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主张"尊德性"和"发明本心",认为"心即理也",不必多做读书穷理工夫。朱讥陆为"禅学",陆讥朱为"支离",并赋诗互相责难。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