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边境的内容。
带有边境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边 [相关解释]
1.汉时指匈奴﹑南越﹑朝鲜。 2.指东﹑西﹑北边陲。 3.明时指延绥﹑甘肃﹑宁夏三地区。 4.原安边及定边﹑靖边三县的合称。抗日战争时期为陕甘宁边区的行政分区,简称三边。 5.泛指边境,边疆。
东偏 [相关解释]
1.指东部边境小邑。 2.东边。
东垂 [相关解释]
1.东堂的阶上。 2.东部边境。 3.泛指东方。
东封西款 [相关解释]
1.谓边境罢战修好。封,封爵;款,归顺。
东极 [相关解释]
1.东方边际;东方极远之处。 2.指中国东部边境。 3.指东海。亦泛指东方大海。
东鄙 [相关解释]
1.东部边境。 2.指东部僻远地方。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相关解释]
1962年10月至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击退印度军队入侵的战斗。1962年10月20日印度军队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奋起反击,打退印度军队的进攻,并追击到传统习惯线附近。为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11月2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边防部队全线停火。12月1日起中国边防部队从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20千米。
中纳 [相关解释]
1.宋代募商人运粮秣至边境地区,以供军需,而给予钞引,使至京师或指定地点领取现金或盐茶等物,谓之"入中",亦称"中纳"。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相关解释]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中越边境地区反击越南侵略者的作战。自1976年始,越南当局公开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和反华仇华政策,不断在中越边境制造事端,企图以武力改变边境状况。1978年下半年,越南当局在中越边境地区结集大量军队,加剧对中国的侵略活动。中国边防部队于1979年2月17日被迫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3月16日在胜利完成自卫反击任务后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丹东市 [相关解释]
在辽宁省东部、沈丹铁路终点,经鸭绿江大桥和朝鲜新义州铁路相连。1937年设安东市,1965年改丹东市。人口68.1万(1995年)。是中朝边境的重要城市,鸭绿江流域的物资集散地。以产柞蚕丝绸著名。名胜古迹有九连城、锦江山公园、五龙背温泉等。
九边 [相关解释]
1.本谓明代设在北方的九个边防重镇,后为边境的泛称。
争桑 [相关解释]
1.争夺桑树。《史记.吴太伯世家》"初﹐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吴之边邑。吴王怒﹐故遂伐楚﹐取两都而去。"后用为边境不宁的典实。 2.泛指相争,不礼让。
二连浩特市 [相关解释]
在内蒙古自治区北部。1966年设市。人口13万(1995年)。集二铁路终点,出国境与蒙古铁路相接。为中蒙边境的重要城市。
云火 [相关解释]
1.《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杜预注﹕"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也。亦有火瑞﹐以火纪事﹐名百官。"后因以"云火"指受命之瑞兆。 2.烽火。古时边境报警的烟火。 3.灯火。
亭徼 [相关解释]
1.边境上的防御工事。亦指边防要地。
亭戍 [相关解释]
1.古代边境上的岗亭和营垒。
亭燧 [相关解释]
1.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
亭长 [相关解释]
1.战国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职责同上。东汉后渐废。 2.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
倚边 [相关解释]
1.靠近边境。
假候 [相关解释]
1.古代对边境县人民实行军事编制,设伍﹑里﹑连﹑邑四级,一邑之长称假候。
偏徼 [相关解释]
1.边境。
偏陲 [相关解释]
1.边境。
八关 [相关解释]
1.指八个关口。(1)指汉末为镇压黄巾起义特设的八关都尉所辖的八关。《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元年﹞,置八关都尉官。"李贤注"八关谓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辳辕﹑旋门﹑小平津﹑孟津也。"(2)指明末腾越州西南边境内的八关。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云南巡抚陈用宾筑﹐名为神护﹑万仞﹑巨石﹑铜壁﹑铁壁﹑虎踞﹑天马﹑汉龙。关址距当时边界或数十里或百余里不等。清季中英勘定滇缅边界﹐虎踞﹑天马﹑汉龙三关划属缅甸。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八关自其西北斜抵东南。西四关属蛮哈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神护
冉駹 [相关解释]
1.汉代西南的两个少数民族,亦指其国名。冉,亦作"冄"。 2.泛指我国古代边境少数民族。
凭祥市 [相关解释]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境、湘桂铁路终点,与越南相邻。1956年设市。人口93万(1993年)。为广西南部重要的边境城市。名胜古迹有友谊关、平而关、白玉洞等。
出边 [相关解释]
1.渡越边境。
列亭 [相关解释]
1.古时排列在边境上侦察敌情的瞭望所。
刘永福(1837-1917) [相关解释]
清末将领。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曾参加天地会起义,在广西云南边境组织黑旗军◇受越南约请,领兵赴越抗法。中法战争中受清政府改编,屡败法军。甲午战争时任帮办台湾防务,抗击侵台日军,后退回广东。辛亥革命后,曾任广东民团总长,不久辞职。
券马 [相关解释]
1.宋时朝廷从边境收购马匹的一种方式。
北裔 [相关解释]
1.指北方边境。
区脱 [相关解释]
1.匈奴语。指汉时与匈奴连界的边塞所立的土堡哨所。《汉书.苏武传》"区脱捕得云中生口。"颜师古注引服虔曰"区脱,土室,胡儿所作以候汉者也。"一说指双方都管辖不到的边境地带。王先谦补注引沈钦韩曰"区脱犹俗之边际,匈奴与汉连界,各谓之区脱"◇亦泛称边境哨所。
十二峰 [相关解释]
1.亦作"十二峯"。 2.指川﹑鄂边境巫山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别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3.曲牌总名的一种。属南曲南吕宫,以由《三仙桥》﹑《白练序》﹑《醉太平》﹑《普天乐》﹑《征胡兵》﹑《香遍满》﹑《琐窗寒》﹑《刘泼帽》﹑《三换头》﹑《贺新郎》﹑《节节高》﹑《东瓯令》十二只曲牌组成,故名。
南垂 [相关解释]
1.南方边境。
南徼 [相关解释]
1.南方边陲;南部边界。 2.指代南部边境的少数民族或附属国。
南裔 [相关解释]
1.南方边境地区。
南边 [相关解释]
1.南方边境。 2.南面。 3.南方。
南鄙 [相关解释]
1.南方边境地区。
友谊关 [相关解释]
中国通往越南的重要关口。在广西凭祥市西南中、越边境处。曾名镇南关、睦南关,1965年改今名。清末冯子材率军民在此取得抗法战争大捷。湘桂铁路终点。有铁路和公路通往越南。
司疆 [相关解释]
1.主管边境防务的官员。
吐谷浑 [相关解释]
1.古鲜卑族的一支。本居辽东,西晋时在首领吐谷浑的率领下西徙至甘肃﹑青海间,至其孙叶延时,始号其国曰吐谷浑。隋初,夸吕称可汗,建都伏俟城。唐时,诺曷钵可汗曾来朝,受封号◇为吐蕃所并。 2.唐时泛指侵扰边境的敌军酋领。 3.复姓。本鲜卑族首领名,后遂为姓氏。见《魏书.官氏志》﹑《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 4.乐府名。本北朝马上乐,周隋时与西凉乐杂奏,成为宫廷音乐,唐时犹存。
和戎 [相关解释]
1.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 2.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
哨卡 [相关解释]
1.设在边境或要道的哨所。
哨卡(-qiǎ) [相关解释]
在边境、要道上设置的哨所前面有个哨卡,不如到那里去歇歇。
商屯 [相关解释]
1.又称盐屯。屯田的一种。明盐商为便于边境纳粮换取盐引而进行的屯垦。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为筹措西北边防军粮饷,令盐商向边地纳粮后发给盐引,凭引支盐运销。盐商图交粮便利,招募农民在边境开荒,就地取粮‰治五年(公元1492年),改为盐商径向盐运使司纳银领引,不再纳粮,商屯渐废。参阅《明史.食货志四》。
喀喇昆仑山脉 [相关解释]
世界著名高山。主干在中国和巴基斯坦、印度边境。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有四座8000米以上高峰。主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世界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山脉。古代丝绸之路”和中巴公路穿越山口。
四塞 [相关解释]
1.指四方屏藩之国。 2.指四境皆有天险,可作屏障。 3.指四方边塞,边境。
四境 [相关解释]
1.四方疆界;四方边境地区。 2.引申指举国;四方疆界之内。
四渡赤水 [相关解释]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争取战略主动于贵州、四川、云南三省边境地区进行的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拟北渡长江,到四川西北地区建立苏区。1月29日西渡赤水河,挺进至云南扎西(今威信)地区。蒋介石急忙增强长江防御。为争取主动,中央红军突然回师东进,于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河,再次攻占遵义,取得了长征后第一个大胜仗。为迷惑敌人,3月16日中央红军三渡赤水河,进入四川古蔺地区。蒋介石急忙调兵西追。中央红军突然折回向东,于3月21日四渡赤水河,并于31日南渡乌江,将
四番 [相关解释]
1.四方边境的藩国。 2.四次。
四鄙 [相关解释]
1.四方边境地区。 2.指四境边民。
图们市 [相关解释]
在吉林省东北部、图们江西岸,长图、牡图两铁路在境内相交。1965年设市。人口14万(1995年)。为中朝边境的重要城市,隔图们江与朝鲜北部南阳相对。
塞上 [相关解释]
1.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塞下 [相关解释]
1.边塞附近。亦泛指北方边境地区。
塞关 [相关解释]
1.边境上的关隘。
塞内 [相关解释]
1.边境之内。
塞垣 [相关解释]
1.本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亦指长城;边关城墙。 2.指北方边境地带。
塞氛 [相关解释]
1.边境上的气氛。指敌方的威胁。
塞邑 [相关解释]
1.形势险要的边境城邑。
墙藩 [相关解释]
1.亦作"墙藩"。 2.围墙和篱笆。 3.喻边境重臣。
外官 [相关解释]
1.古指外朝卿大夫。 2.宫外百官。非近侍之臣。与内官相对。 3.或谓在外捍卫边境之官。参阅清王先谦《汉书补注》。 4.地方官。与京官相对。
外荒 [相关解释]
1.谓耽乐田猎。以使人精神迷乱,故称。语出《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孔传"迷乱曰荒……禽,鸟兽。"孔颖达疏"老子云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色好田,则精神迷乱。" 2.边境少数民族所居僻远之地。
大别山 [相关解释]
1.在豫﹑鄂﹑皖三省边境﹐西接桐柏山﹐东延为霍山。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拔一千米左右﹐主峰天堂寨在湖北省罗田县东北﹐高1729米。富林﹑矿资源。
大巴山脉 [相关解释]
在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由大巴山和米仓山组成。拔2000米左右。嘉陵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四川、陕西、重庆等省市的天然省界。广义的大巴山指绵延四川、甘肃、陕西、湖北、重庆等省市边境山地的总称。最高峰大神农架(31054米),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大渡河 [相关解释]
岷江支流。源于青海、四川两省边境果洛山,纵贯四川西部。在乐山市纳青衣江后和岷江汇合。长1155千米。绝大部分河段为峡谷。落差大,富水能。已建成龚嘴水电站。
天罗地网 [相关解释]
也称地网天罗”。谓上下四方都设下包围圈。比喻防范严密公安干警布下天罗地网|边境设下天罗地网。
孤偾 [相关解释]
1.孤弱不能自立。《汉书·匈奴传上》"孝惠﹑高后时,冒顿寖骄,乃为书,使使遗高后曰'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偾,仆也,犹言不能自立也。"宋苏轼《闻公择过云龙张山人辄往从之》诗"使君自孤偾,此理谁相直?"清魏源《圣武记》卷三"尔皇考奋起孤偾之中,并吞大小诸国为一,虎步中外。"一说,孤寡独居,欲念偾张。
宁边 [相关解释]
1.使边境安定。
守境 [相关解释]
1.守卫边境或境域。
守徼 [相关解释]
1.守卫边境。
守边 [相关解释]
1.守卫边境。
安边 [相关解释]
1.安定边境。
寓望 [相关解释]
1.古代边境上所设置的以备瞭望﹑迎送的楼馆。亦指其主管官员。
封界 [相关解释]
1.疆界;边境。 2.引申为界线。
封锁 [相关解释]
①(用强制力量)使跟外界联系断绝经济~ㄧ~消息。②(采取军事等措施)使不能通行~线ㄧ~边境。
尉候 [相关解释]
1.古代守边的都尉与伺敌的斥候『扬雄《解嘲》"今大汉左东海﹐右渠搜﹐前番禺﹐后椒涂﹐东南一尉﹐西北一候。" 2.借指边境。
居圉 [相关解释]
1.指城中与边境。
屯泊 [相关解释]
1.驻扎。多指戍守边境重镇。 2.指停泊。
巨人传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法国拉伯雷作于1532-1562年。以民间故事为蓝本,描写乌托邦王子卡冈都亚从母亲的左耳里生下,身躯高大。初受经院教育,越学越蠢,后接受人文主义教育才变得聪明。其子庞大固埃也是个巨人,从小在巴黎读书。迪普奈德国侵犯边境,他回国参战,征服迪普奈德国◇推行人文主义理想政治。
巫山 [相关解释]
1.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2.山名。在四川﹑湖北两省边境。北与大巴山相连,形如"巫"字,故名。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市易法 [相关解释]
1.宋王安石新法之一。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颁布实施,于汴京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由于守旧派的反对,市易法于元丰八年(1085年)后陆续废除。
府兵制 [相关解释]
1.起于西魏﹑行于北周和隋,兴于唐初的一种兵制。宇文泰掌握西魏政权时所创立,其制为置六军,合为百府,分属二十四军开府,盐体力强者充府兵,另立户籍。隋代府兵户籍改属州县。唐初整顿成为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府兵终身服役,征发时自备兵器资粮,定期宿卫京师,戍守边境。自唐高宗时起因府兵负担过重等原因,渐见其弊,至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折冲府(唐代府兵制军府的总称)无兵可交,府兵制已名存实亡。参阅《新唐书.兵志》。
延鹭堠 [相关解释]
1.指亭堠。古代边境上专用以候望敌情者。
弓箭社 [相关解释]
1.北宋边境人民的自卫武装组织。
徙边 [相关解释]
1.将犯人流放边境服劳役。古代的一种刑罚。
徦狄 [相关解释]
1.居住在遥远边境的北方少数民族。
徭役 [相关解释]
中国古代政府规定平民无偿提供的劳役。如在筑城、开河、建造皇宫及陵寝的工程中从事繁重劳动,到边境去服兵役或劳役,名目繁多。历代都规定,男子18~60岁每年都要服一定时期劳役。
徼亭 [相关解释]
1.边境的哨所。
徼障 [相关解释]
1.边境;边塞。
戍逻 [相关解释]
1.戍守﹑巡逻边境的兵士。 2.边防驻军的城堡。
戎亭 [相关解释]
1.边境哨所。
抗美援朝战争 [相关解释]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保卫本国安全而进行的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7月,以美国军队为主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于19日开赴朝鲜前线,与朝鲜人民军共同抗击美国侵略军。同时,在国内掀起了抗美援朝的群众运动。1950年10月25日至次年6月10日为运动战阶段,经过五次战役,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由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1951年6月中旬至1953年7月27日为阵地防御战阶
捻子 [相关解释]
1.亦称"捻军"。清代中叶后,在安徽﹑江苏北部和山东﹑河南等边境的农民反压迫武装。 2.亦称"捻儿"。用纸﹑纱等做成的条形或带状物。多作点燃或引火用。
攀枝花市 [相关解释]
在四川省西南边境、金沙江沿岸,邻接云南省,成昆铁路经过境内。1965年设市。人口602万(1995年)。是以钢铁工业为主的新兴城市,有著名的攀枝花钢铁公司。
收保 [相关解释]
1.古代边境上设置的兼有储藏物资和防卫作用的小城堡。保,通"堡"。
斯洛伐克 [相关解释]
中欧内陆国。面积49万平方千米。人口53584万(1995年)。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大部分为山地。多瑙河流经南部边境。温带大陆性气候。工业中重工业比重大。农业在经济中占较重要地位。
无火 [相关解释]
1.没有火光。 2.指古寒食节禁烟火。 3.无烽火。谓边境安靖。
日内瓦湖 [相关解释]
又名莱蒙湖”。在瑞士西南同法国东部边境。面积581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0米〓周山峦环抱,峰顶白雪皑皑,湖光山色十分秀丽。为世界著名风景区和疗养地。
昆仑山脉 [相关解释]
亚洲著名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西藏和新疆间,向东延入青海境内。主要支脉有阿尼玛卿山、可可西西山、巴颜喀拉山等。拔5000~7000米,主峰木孜塔格山(7723米),在新藏边境。其他高峰有公格尔山(7719米)、慕士塔格山(7546米)等。雪峰连绵。西段为中国最大的冰川区。
朔塞 [相关解释]
1.朔北塞外。指北方边境地区。
末境 [相关解释]
1.犹边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