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1 查到相关迁都的内容。
带有迁都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东周
[相关解释]
朝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56,自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起,到被秦灭亡止。
朝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56,自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起,到被秦灭亡止。
两周
[相关解释]
1.战国时由周王室分裂而成的西周﹑东周两个小国的合称。 2.指周代。周在犬戎攻杀幽王后,平王即位,东迁洛邑,迁都前史称西周,迁都后称东周,合称"两周"。
1.战国时由周王室分裂而成的西周﹑东周两个小国的合称。 2.指周代。周在犬戎攻杀幽王后,平王即位,东迁洛邑,迁都前史称西周,迁都后称东周,合称"两周"。
中晋
[相关解释]
1.指迁都建康后的晋朝。亦称东晋。
1.指迁都建康后的晋朝。亦称东晋。
临淄
[相关解释]
1.齐国故城。在山东省淄博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周初封吕尚于齐﹐建都于此﹐名营丘﹐齐胡公迁都薄姑﹐齐献公元年又迁回﹐称临淄。春秋战国时先后作为姜齐与田齐的国都达630多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为列国中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故城包括大城与小城两部分﹐总面积达15馀平方公里。城内文化遗存丰富。城东北有韶院村﹐传为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之地。解放后故城内设临淄文物管理所﹐辟有出土文物陈列室。
1.齐国故城。在山东省淄博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周初封吕尚于齐﹐建都于此﹐名营丘﹐齐胡公迁都薄姑﹐齐献公元年又迁回﹐称临淄。春秋战国时先后作为姜齐与田齐的国都达630多年﹐是当时东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为列国中最繁华的都市之一。故城包括大城与小城两部分﹐总面积达15馀平方公里。城内文化遗存丰富。城东北有韶院村﹐传为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之地。解放后故城内设临淄文物管理所﹐辟有出土文物陈列室。
元魏
[相关解释]
1.即北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本姓拓跋为元,所以历史上也称元魏。
1.即北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本姓拓跋为元,所以历史上也称元魏。
公车上书
[相关解释]
1.汉制﹐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 2.指清末一历史事件。公元1895年(清光绪二一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1.汉制﹐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 2.指清末一历史事件。公元1895年(清光绪二一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冻雀唐昭
[相关解释]
1.指唐昭宗受朱温胁迫,由长安迁都洛阳事。《资治通鉴.唐昭宗天佑元年》"﹝春正月﹞甲子,车驾至华州,民夹道呼万岁,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馆于兴德宫,谓侍臣曰'鄙语云"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乐处。"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因泣下沾襟,左右莫能仰视。"后因以"冻雀唐昭"为典,指处于穷途末路境地的帝王。
1.指唐昭宗受朱温胁迫,由长安迁都洛阳事。《资治通鉴.唐昭宗天佑元年》"﹝春正月﹞甲子,车驾至华州,民夹道呼万岁,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馆于兴德宫,谓侍臣曰'鄙语云"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乐处。"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因泣下沾襟,左右莫能仰视。"后因以"冻雀唐昭"为典,指处于穷途末路境地的帝王。
凤翔
[相关解释]
1.凤凰飞翔。(1)表示祥瑞景象。《孔子家语.好生》"凤翔麟至,鸟兽驯德。"汉焦赣《易林.损之坤》"景星照堂,麟游凤翔。"(2)称颂帝王的兴起或迁都。《文选.张衡》"龙飞白水,凤翔参墟。"薛综注"龙飞﹑凤翔,以喻圣人之兴也。"《文选.曹冏》"龙飞谯沛,凤翔兖豫。"李善注引《魏志》"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为兖州牧◇太祖迁都于许,许属豫州。"又《谢杋》"鹊起登吴山,凤翔陵楚甸。"李善注"孙氏初基武昌,后都建邺,故云吴山,楚甸也。"(3)比喻君子得用。《文选.傅咸》"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李善注"其龙飞﹑凤
1.凤凰飞翔。(1)表示祥瑞景象。《孔子家语.好生》"凤翔麟至,鸟兽驯德。"汉焦赣《易林.损之坤》"景星照堂,麟游凤翔。"(2)称颂帝王的兴起或迁都。《文选.张衡》"龙飞白水,凤翔参墟。"薛综注"龙飞﹑凤翔,以喻圣人之兴也。"《文选.曹冏》"龙飞谯沛,凤翔兖豫。"李善注引《魏志》"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为兖州牧◇太祖迁都于许,许属豫州。"又《谢杋》"鹊起登吴山,凤翔陵楚甸。"李善注"孙氏初基武昌,后都建邺,故云吴山,楚甸也。"(3)比喻君子得用。《文选.傅咸》"吾兄既凤翔,王子亦龙飞。"李善注"其龙飞﹑凤
南迁
[相关解释]
1.迁都南方。 2.被贬谪﹑流放到南方。
1.迁都南方。 2.被贬谪﹑流放到南方。
天津桥
[相关解释]
1.古浮桥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隋炀帝大业元年迁都﹐以洛水贯都﹐有天汉津梁的气象﹐因建此桥﹐名曰天津。隋末为李密烧毁﹐唐宋屡次改建加固﹐金以后废圮。
1.古浮桥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隋炀帝大业元年迁都﹐以洛水贯都﹐有天汉津梁的气象﹐因建此桥﹐名曰天津。隋末为李密烧毁﹐唐宋屡次改建加固﹐金以后废圮。
奈良时代
[相关解释]
日本历史上指以平城京(在今奈良市西)为首都的时代。从公元710年迁都平城京时开始,至784年移都长冈京(在今京都府)时结束。这一时期,屡派遣唐使、留学生入中国,吸收中国文化。文化兴盛,尤其是佛教建筑、美术和文学成就最大。
日本历史上指以平城京(在今奈良市西)为首都的时代。从公元710年迁都平城京时开始,至784年移都长冈京(在今京都府)时结束。这一时期,屡派遣唐使、留学生入中国,吸收中国文化。文化兴盛,尤其是佛教建筑、美术和文学成就最大。
帝丘
[相关解释]
1.古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相传为颛顼都城。公元前六二九年卫成公自楚丘迁都于此。战国时名濮阳,秦置濮阳县。 2.指帝王建都的地方。
1.古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相传为颛顼都城。公元前六二九年卫成公自楚丘迁都于此。战国时名濮阳,秦置濮阳县。 2.指帝王建都的地方。
改都
[相关解释]
1.迁都。
1.迁都。
文渊阁
[相关解释]
1.明代宫内贮藏典籍及皇帝讲读之所。明太祖始建于南京奉天门东。成祖迁都北京﹐又于宫内东庑南建文渊阁◇置文渊阁大学士。 2.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建﹐在北京旧紫禁城内。《四库全书》第一份写成﹐即藏其中◇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1.明代宫内贮藏典籍及皇帝讲读之所。明太祖始建于南京奉天门东。成祖迁都北京﹐又于宫内东庑南建文渊阁◇置文渊阁大学士。 2.清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建﹐在北京旧紫禁城内。《四库全书》第一份写成﹐即藏其中◇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明成祖(1360-1424)
[相关解释]
即朱棣”。明朝皇帝。朱元璋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1399年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1402年攻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年号永乐。为加强北部边防,防范蒙古势力南下,迁都北京,改南京为留都。在位时解除藩王兵权,巩固中央集权;重用宦官,设置东厂,开宦官干政之始。曾派滞出使南洋等地,并命人编纂《永乐大典》。
即朱棣”。明朝皇帝。朱元璋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1399年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1402年攻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年号永乐。为加强北部边防,防范蒙古势力南下,迁都北京,改南京为留都。在位时解除藩王兵权,巩固中央集权;重用宦官,设置东厂,开宦官干政之始。曾派滞出使南洋等地,并命人编纂《永乐大典》。
有殷
[相关解释]
1.指殷代﹐殷商。因商代曾迁都于殷﹐故又称殷或殷商。有﹐词头。
1.指殷代﹐殷商。因商代曾迁都于殷﹐故又称殷或殷商。有﹐词头。
李朝
[相关解释]
朝鲜封建王朝。1392年李成桂推翻王氏高丽后建立。次年改国号为朝鲜。1394年迁都汉城。强化中央集权,实行科田法,遵崇儒教。16世纪末抵抗日本封建主入侵,获胜。19世纪英、法等国势力渗入;1876年后日本再次入侵。1897年改国号为大韩。日俄战争后,沦为日本保护国。1910年朝鲜被日本吞并,王朝灭亡。
朝鲜封建王朝。1392年李成桂推翻王氏高丽后建立。次年改国号为朝鲜。1394年迁都汉城。强化中央集权,实行科田法,遵崇儒教。16世纪末抵抗日本封建主入侵,获胜。19世纪英、法等国势力渗入;1876年后日本再次入侵。1897年改国号为大韩。日俄战争后,沦为日本保护国。1910年朝鲜被日本吞并,王朝灭亡。
桑王国
[相关解释]
西非古国。约公元7世纪桑人所建。1009年迁都加奥,又称加奥王国。接受伊斯兰教。14世纪初被马里王国征服,不久又独立。15世纪下半期桑尼·阿里统治时,大力对外扩张,先后占领重镇廷巴克图和杰内,形成疆域广阔的大国。1493-1528年穆罕默德·杜尔在位时国势最盛,建立中央集权制。1591年灭亡。
西非古国。约公元7世纪桑人所建。1009年迁都加奥,又称加奥王国。接受伊斯兰教。14世纪初被马里王国征服,不久又独立。15世纪下半期桑尼·阿里统治时,大力对外扩张,先后占领重镇廷巴克图和杰内,形成疆域广阔的大国。1493-1528年穆罕默德·杜尔在位时国势最盛,建立中央集权制。1591年灭亡。
楚王城
[相关解释]
1.古城名。又名楚城。故址在今河南信阳西北。战国时楚襄王曾迁都于此,故名。宋以后古城堙废。
1.古城名。又名楚城。故址在今河南信阳西北。战国时楚襄王曾迁都于此,故名。宋以后古城堙废。
武昌剩竹
[相关解释]
1.《晋书.陶侃传》"及王敦平,﹝陶侃﹞迁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以"武昌剩竹"比喻可以利用的材料。
1.《晋书.陶侃传》"及王敦平,﹝陶侃﹞迁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以"武昌剩竹"比喻可以利用的材料。
武昌鱼
[相关解释]
1.三国吴嗣主孙晧从建业迁都武昌,丞相陆凯进谏,疏中引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见《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武昌鱼指武昌附近所产的团头鲂。
1.三国吴嗣主孙晧从建业迁都武昌,丞相陆凯进谏,疏中引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见《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武昌鱼指武昌附近所产的团头鲂。
殷商
[相关解释]
1.朝代名。其始祖契封于商;汤有天下﹐遂号为商◇来屡次迁都﹐到盘庚迁殷地后﹐改为殷﹐亦称殷商。
1.朝代名。其始祖契封于商;汤有天下﹐遂号为商◇来屡次迁都﹐到盘庚迁殷地后﹐改为殷﹐亦称殷商。
留台
[相关解释]
1.指古代帝王因故离京,奉命留守京师之官及其机构。古称禁城为台城,故名。唐宋时在陪都﹑行在所设留守之官,亦称"留台"。 2.特指王朝迁都后,留置于旧都之官署。相当于留都。 3.指御史台。
1.指古代帝王因故离京,奉命留守京师之官及其机构。古称禁城为台城,故名。唐宋时在陪都﹑行在所设留守之官,亦称"留台"。 2.特指王朝迁都后,留置于旧都之官署。相当于留都。 3.指御史台。
直隶
[相关解释]
1.直接隶属。 2.旧省名。相当于今河北省。明成祖迁都,以南京为南直隶,北平为北直隶。清初以南直隶为江南省,北直隶为直隶省。公元1928年改为河北省。
1.直接隶属。 2.旧省名。相当于今河北省。明成祖迁都,以南京为南直隶,北平为北直隶。清初以南直隶为江南省,北直隶为直隶省。公元1928年改为河北省。
董卓(?-192)
[相关解释]
东汉末年军阀。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和羌人起义。公元189年,应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兵进京诛灭宦官。不久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残暴专横,胁迫献帝迁都长安,纵火焚烧洛阳宫室,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被王允、吕布所杀。
东汉末年军阀。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和羌人起义。公元189年,应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兵进京诛灭宦官。不久废少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残暴专横,胁迫献帝迁都长安,纵火焚烧洛阳宫室,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被王允、吕布所杀。
迁京
[相关解释]
1.犹迁都。
1.犹迁都。
迁跸
[相关解释]
1.本谓迁移皇帝的乘舆。亦指迁都。
1.本谓迁移皇帝的乘舆。亦指迁都。
迁都
[相关解释]
1.迁移国都。
1.迁移国都。
迁鼎
[相关解释]
1.犹迁都。 2.易代;亡国。
1.犹迁都。 2.易代;亡国。
顺治帝(1638-1661)
[相关解释]
即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皇帝。庙号世宗,年号顺治。皇太极第九子。1643年六岁即位,由叔父多尔衮摄政。1644年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迁都北京。又派兵攻灭南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军。1650年,多尔衮死后始亲政,严惩多尔衮亲信党羽,继续用兵西南,镇压反清势力,并推行垦荒,整饬吏治。
即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皇帝。庙号世宗,年号顺治。皇太极第九子。1643年六岁即位,由叔父多尔衮摄政。1644年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迁都北京。又派兵攻灭南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军。1650年,多尔衮死后始亲政,严惩多尔衮亲信党羽,继续用兵西南,镇压反清势力,并推行垦荒,整饬吏治。
龙门石窟
[相关解释]
在河南省洛阳市南伊河两岸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前后,延续至唐代。以唐代开元以前最多。现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个、佛龛七百八十五个、造像十万尊。主要洞窟有潜溪寺、宾阳三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看经寺等,尤以奉先寺卢舍那佛(高1714米)最著名。与大同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河南省洛阳市南伊河两岸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前后,延续至唐代。以唐代开元以前最多。现存石窟一千三百五十二个、佛龛七百八十五个、造像十万尊。主要洞窟有潜溪寺、宾阳三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古阳洞、看经寺等,尤以奉先寺卢舍那佛(高1714米)最著名。与大同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