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3 查到相关运使的内容。
带有运使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路福星
[相关解释]
1.宋鲜于侁为京东转运使,比行,司马光谓人曰"福星往矣。"见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元佑更化》﹑清翟灏《通俗编.祝诵》引《四友斋丛说》均作"一路福星"。福星,即岁星,旧时术士谓岁星照临能降福于民。宋代行政大区称路,后以路为道路之"路",以"一路福星"为祝人旅途平安之语。
1.宋鲜于侁为京东转运使,比行,司马光谓人曰"福星往矣。"见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元佑更化》﹑清翟灏《通俗编.祝诵》引《四友斋丛说》均作"一路福星"。福星,即岁星,旧时术士谓岁星照临能降福于民。宋代行政大区称路,后以路为道路之"路",以"一路福星"为祝人旅途平安之语。
同知
[相关解释]
1.共知。 2.犹参佐。 3.官名。称副职。宋代中央有同知阁门事﹑同知枢密院事,府州军亦有同知府事﹑同知州军事。元明因之。清代唯府州及盐运使置同知,府同知即以同知为官称,州同知称州同,盐同知称盐同。
1.共知。 2.犹参佐。 3.官名。称副职。宋代中央有同知阁门事﹑同知枢密院事,府州军亦有同知府事﹑同知州军事。元明因之。清代唯府州及盐运使置同知,府同知即以同知为官称,州同知称州同,盐同知称盐同。
商屯
[相关解释]
1.又称盐屯。屯田的一种。明盐商为便于边境纳粮换取盐引而进行的屯垦。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为筹措西北边防军粮饷,令盐商向边地纳粮后发给盐引,凭引支盐运销。盐商图交粮便利,招募农民在边境开荒,就地取粮‰治五年(公元1492年),改为盐商径向盐运使司纳银领引,不再纳粮,商屯渐废。参阅《明史.食货志四》。
1.又称盐屯。屯田的一种。明盐商为便于边境纳粮换取盐引而进行的屯垦。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为筹措西北边防军粮饷,令盐商向边地纳粮后发给盐引,凭引支盐运销。盐商图交粮便利,招募农民在边境开荒,就地取粮‰治五年(公元1492年),改为盐商径向盐运使司纳银领引,不再纳粮,商屯渐废。参阅《明史.食货志四》。
均输
[相关解释]
1.汉武帝实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在大司农属下置均输令﹑丞,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 2.北宋王安石新法之一。于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实行,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矾﹑酒税的发运使,凡朝廷所需之货物,尽量在廉价处或近地收购,存储备用。 3.明末的苛税之一。 4.古代仓名。 5.古代算法。为"九数"之一。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户的上下求赋税;以道路的远近﹑负载的轻重求脚费;以物价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数等。
1.汉武帝实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在大司农属下置均输令﹑丞,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 2.北宋王安石新法之一。于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实行,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矾﹑酒税的发运使,凡朝廷所需之货物,尽量在廉价处或近地收购,存储备用。 3.明末的苛税之一。 4.古代仓名。 5.古代算法。为"九数"之一。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户的上下求赋税;以道路的远近﹑负载的轻重求脚费;以物价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数等。
大漕
[相关解释]
1.宋代转运使的俗称。
1.宋代转运使的俗称。
干办
[相关解释]
1.谓干练能办事。 2.经办;办理。 3.亦称"干办公事"。原名勾当公事,避宋高宗赵构名讳改。制置使﹑总领﹑安抚使﹑镇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都大提举茶马﹑都大提举坑冶﹑三衙长官等属官。由长官委派处置各种事务。
1.谓干练能办事。 2.经办;办理。 3.亦称"干办公事"。原名勾当公事,避宋高宗赵构名讳改。制置使﹑总领﹑安抚使﹑镇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都大提举茶马﹑都大提举坑冶﹑三衙长官等属官。由长官委派处置各种事务。
杨子院
[相关解释]
1.唐盐铁转运使在杨子县所置巡院。
1.唐盐铁转运使在杨子县所置巡院。
王寂(1128-1194)
[相关解释]
金代文学家。字元老,蓟州玉田(今属河北)人。天德年间进士。官至中都路都转运使。有《拙轩集》,已佚,清人有辑本。
金代文学家。字元老,蓟州玉田(今属河北)人。天德年间进士。官至中都路都转运使。有《拙轩集》,已佚,清人有辑本。
盐法道
[相关解释]
1.官名。掌管一省盐政。清代于不设盐运使各省设置,或以分巡各道兼理。
1.官名。掌管一省盐政。清代于不设盐运使各省设置,或以分巡各道兼理。
盐运使
[相关解释]
1."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的简称。为主要产盐区主管盐务之官。始设于元代。
1."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的简称。为主要产盐区主管盐务之官。始设于元代。
盐运判
[相关解释]
1.盐运使属下管理某一地区盐务的官员。
1.盐运使属下管理某一地区盐务的官员。
盐运司
[相关解释]
1.官署名。掌管地方盐务。 2.指盐运使。
1.官署名。掌管地方盐务。 2.指盐运使。
盐运同
[相关解释]
1.盐运使属下的地区盐务官员。
1.盐运使属下的地区盐务官员。
经总制钱
[相关解释]
1."经制钱"和"总制钱"的并称,宋代的附加杂税。前者始于北宋宣和年间,陈遘以发运使兼经制使督理东南地区财赋,加征卖酒﹑典卖田宅的牙税,常赋外的头子钱,以及其他项目的税金,称经制钱。其后翁彦国为总制使,效其法别立名目征税,称总制钱。
1."经制钱"和"总制钱"的并称,宋代的附加杂税。前者始于北宋宣和年间,陈遘以发运使兼经制使督理东南地区财赋,加征卖酒﹑典卖田宅的牙税,常赋外的头子钱,以及其他项目的税金,称经制钱。其后翁彦国为总制使,效其法别立名目征税,称总制钱。
转运使
[相关解释]
官名。唐代始设。初称水陆发运使,后设诸道转运使,分掌水陆转运和全国谷物财货转输、出纳。宋初改设专职都转运使和转运使,掌一路或数路财赋,后又兼理边防、治安、钱粮、巡察等,成为居府州之上的行政官职。元、明、清设都转盐运使,专管盐务。
官名。唐代始设。初称水陆发运使,后设诸道转运使,分掌水陆转运和全国谷物财货转输、出纳。宋初改设专职都转运使和转运使,掌一路或数路财赋,后又兼理边防、治安、钱粮、巡察等,成为居府州之上的行政官职。元、明、清设都转盐运使,专管盐务。
运佐
[相关解释]
1.古官名。运使的助理。
1.古官名。运使的助理。
运使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名。水陆运使﹑转运使﹑盐运使等的简称。
1.古代官名。水陆运使﹑转运使﹑盐运使等的简称。
运判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名。宋代始于转运使﹑发运使下设判官,职位略低于副使,称转运判官﹑发运判官,简称"运判"。
1.古代官名。宋代始于转运使﹑发运使下设判官,职位略低于副使,称转运判官﹑发运判官,简称"运判"。
运副
[相关解释]
1.古官名。运使的副职。
1.古官名。运使的副职。
运司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名。转运使司转运使﹑盐运使司盐运使的省称。 2.指运司衙门。
1.古代官名。转运使司转运使﹑盐运使司盐运使的省称。 2.指运司衙门。
运同
[相关解释]
1.古代盐政官名。位仅次于运使。
1.古代盐政官名。位仅次于运使。
运干
[相关解释]
1.古官名。运使的辅佐之员。
1.古官名。运使的辅佐之员。
青苗钱
[相关解释]
1.唐代赋税名。大历元年﹐诏天下苗一亩征税钱十五﹐以补百官俸钱﹐因国急用﹐当苗青即预征﹐又有地头钱每亩征二十﹐通称"青苗钱"。 2.宋代在青黄未接时发放的农业贷款。(1)宋仁宗时﹐陕西转运使李参在辖区内贷出的钱。《宋史.李参传》"﹝李参﹞部多戍兵,苦食少。参审订其阙,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之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廪有羡粮。熙宁青苗法,盖萌于此矣。"(2)宋熙宁二年﹐王安石创青苗之法于青黄不接之际﹐官府贷钱与民。正月放而夏敛﹐五月放而秋敛﹐纳息二分。本名常平钱﹐民间称青苗钱。《宋史.食
1.唐代赋税名。大历元年﹐诏天下苗一亩征税钱十五﹐以补百官俸钱﹐因国急用﹐当苗青即预征﹐又有地头钱每亩征二十﹐通称"青苗钱"。 2.宋代在青黄未接时发放的农业贷款。(1)宋仁宗时﹐陕西转运使李参在辖区内贷出的钱。《宋史.李参传》"﹝李参﹞部多戍兵,苦食少。参审订其阙,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谷熟还之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廪有羡粮。熙宁青苗法,盖萌于此矣。"(2)宋熙宁二年﹐王安石创青苗之法于青黄不接之际﹐官府贷钱与民。正月放而夏敛﹐五月放而秋敛﹐纳息二分。本名常平钱﹐民间称青苗钱。《宋史.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