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6 查到相关进谏的内容。
带有进谏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予违汝弼
[相关解释]
1.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谏之词。言我有过失,你应匡正。
1.古代天子勖勉大臣进谏之词。言我有过失,你应匡正。
五谏
[相关解释]
1.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1)汉刘向《说苑·正谏》"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2)汉班固《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谏。谓讽谏﹑顺谏﹑窥谏﹑指谏﹑陷谏。"《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谏,讽为上。"李贤注"讽?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谏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窥谏者,视君颜色而谏也。指谏者,质指其事而谏也。陷谏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3)《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谏不从"汉何休注"谏有五,一曰讽谏,孔子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季氏自堕之'是也;二曰
1.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1)汉刘向《说苑·正谏》"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2)汉班固《白虎通·谏诤》"人怀五常,故有五谏。谓讽谏﹑顺谏﹑窥谏﹑指谏﹑陷谏。"《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谏,讽为上。"李贤注"讽?知患祸之萌而讽告也。顺谏者,出辞逊顺,不逆君心也。窥谏者,视君颜色而谏也。指谏者,质指其事而谏也。陷谏者,言国之害,忘生为君也。"(3)《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三谏不从"汉何休注"谏有五,一曰讽谏,孔子曰'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季氏自堕之'是也;二曰
告善旌
[相关解释]
1.为奖励人臣进谏而设的旗帜。
1.为奖励人臣进谏而设的旗帜。
尸启
[相关解释]
1.谓临终进谏。
1.谓临终进谏。
微谏
[相关解释]
1.以隐约委婉的话进谏。
1.以隐约委婉的话进谏。
指谏
[相关解释]
1.指陈事实而进谏。
1.指陈事实而进谏。
振履
[相关解释]
1.曳履作声『郑崇在哀帝时为尚书仆射,常求见哀帝进行规谏,他去时曳革履,人还没有到,哀帝就笑着说"我识郑尚书履声。"见《汉书.郑崇传》。因以"振履"指向皇帝进谏。
1.曳履作声『郑崇在哀帝时为尚书仆射,常求见哀帝进行规谏,他去时曳革履,人还没有到,哀帝就笑着说"我识郑尚书履声。"见《汉书.郑崇传》。因以"振履"指向皇帝进谏。
攀朱槛
[相关解释]
1.汉槐里令朱云上书成帝﹐请赐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命斩朱。朱云被拉下殿时抗声不止﹐攀住殿槛不放﹐把槛柱也拉断了。经人说情﹐朱云得以不死◇来修槛时﹐成帝命令保留折槛的原样﹐以表彰朱云的直谏。事见《汉书.朱云传》◇以"攀朱槛"为直言进谏的典故。
1.汉槐里令朱云上书成帝﹐请赐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命斩朱。朱云被拉下殿时抗声不止﹐攀住殿槛不放﹐把槛柱也拉断了。经人说情﹐朱云得以不死◇来修槛时﹐成帝命令保留折槛的原样﹐以表彰朱云的直谏。事见《汉书.朱云传》◇以"攀朱槛"为直言进谏的典故。
敢谏鼓
[相关解释]
1.即登闻鼓。进谏者所击之鼓。
1.即登闻鼓。进谏者所击之鼓。
木谏
[相关解释]
1.相传尧舜时于朝市竖立木牌,谓之谤木,人有进谏之言则书于其上。
1.相传尧舜时于朝市竖立木牌,谓之谤木,人有进谏之言则书于其上。
武昌鱼
[相关解释]
1.三国吴嗣主孙晧从建业迁都武昌,丞相陆凯进谏,疏中引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见《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武昌鱼指武昌附近所产的团头鲂。
1.三国吴嗣主孙晧从建业迁都武昌,丞相陆凯进谏,疏中引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见《三国志.吴志.陆凯传》。武昌鱼指武昌附近所产的团头鲂。
死谏
[相关解释]
1.冒死进谏。
1.冒死进谏。
沃言
[相关解释]
1.沃心之言。旧指臣下向皇上进谏的有益言论。
1.沃心之言。旧指臣下向皇上进谏的有益言论。
献可替否
[相关解释]
1.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谓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亦泛指议论国事兴革。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1.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谓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亦泛指议论国事兴革。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窥谏
[相关解释]
1.谓观察君主神色相机进谏。
1.谓观察君主神色相机进谏。
纳说
[相关解释]
1.犹言进谏。
1.犹言进谏。
纳谏
[相关解释]
1.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2.向君主进谏。
1.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2.向君主进谏。
置言
[相关解释]
1.犹进谏。 2.立言。 3.埋怨。
1.犹进谏。 2.立言。 3.埋怨。
美女破舌
[相关解释]
1.谓用美女迷惑君王,扰乱国政,使谏臣的进谏不为君王所听信。舌,指谏臣。
1.谓用美女迷惑君王,扰乱国政,使谏臣的进谏不为君王所听信。舌,指谏臣。
西安事变
[相关解释]
亦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被蒋调到陕甘一带进攻红军的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认识到剿共”没有出路,与红军实现了停战,并要求蒋联共抗日。同年12月4日,蒋到西安督战。张、杨在向蒋屡次进谏无效后决定兵谏”,于12日发动了西安事变,在临潼华清池扣留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等八项主张。16日,中国共产党应张、杨电请,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到西安调停,争取蒋介石抗日。经过周恩来等多方面
亦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内战。被蒋调到陕甘一带进攻红军的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路军认识到剿共”没有出路,与红军实现了停战,并要求蒋联共抗日。同年12月4日,蒋到西安督战。张、杨在向蒋屡次进谏无效后决定兵谏”,于12日发动了西安事变,在临潼华清池扣留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等八项主张。16日,中国共产党应张、杨电请,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到西安调停,争取蒋介石抗日。经过周恩来等多方面
言事
[相关解释]
1.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 2.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 3.诉说或陈述事情。 4.谓记言与记事。 5.指公文。
1.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 2.今亦指向政府进言或议论国家大事。 3.诉说或陈述事情。 4.谓记言与记事。 5.指公文。
论谏
[相关解释]
1.论述讲谏的方法。 2.议论和进谏。
1.论述讲谏的方法。 2.议论和进谏。
说谏
[相关解释]
1.劝说﹐进谏。
1.劝说﹐进谏。
谒言
[相关解释]
1.进谏。 2.谒见而有所请求的话。
1.进谏。 2.谒见而有所请求的话。
进规
[相关解释]
1.进谏规劝。 2.谓进军并有所图谋。 3.指作文﹑绘画﹑下棋等事的布局规划。
1.进谏规劝。 2.谓进军并有所图谋。 3.指作文﹑绘画﹑下棋等事的布局规划。
进谏
[相关解释]
1.向君主或尊长直言规劝。
1.向君主或尊长直言规劝。
违谏
[相关解释]
1.违式进谏。 2.不听进谏。
1.违式进谏。 2.不听进谏。
锁树
[相关解释]
1.《晋书.刘聪载记》载﹕刘聪将宫殿﹐廷尉陈元达谏阻。聪怒﹐欲斩之。元达抱树大叫﹕"臣所言者﹐社稷之计也……朱云有云﹕'臣得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审陛下何如主耳!"并以锁链缚身于树﹐左右曳之不动。聪怒终解﹐纳其谏◇因以"锁树"指不畏死而尽忠进谏。
1.《晋书.刘聪载记》载﹕刘聪将宫殿﹐廷尉陈元达谏阻。聪怒﹐欲斩之。元达抱树大叫﹕"臣所言者﹐社稷之计也……朱云有云﹕'臣得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审陛下何如主耳!"并以锁链缚身于树﹐左右曳之不动。聪怒终解﹐纳其谏◇因以"锁树"指不畏死而尽忠进谏。
锁谏
[相关解释]
1.亦作"鏁谏"。 2.尽忠进谏。
1.亦作"鏁谏"。 2.尽忠进谏。
陈谏
[相关解释]
1.进谏。
1.进谏。
降谏
[相关解释]
1.和颜悦色﹑平心静气地进谏。
1.和颜悦色﹑平心静气地进谏。
隐榆
[相关解释]
1.《韩诗外传》卷十﹕"楚庄王将兴师伐晋……﹝孙叔敖﹞进谏曰﹕'臣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后以"隐榆"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事。
1.《韩诗外传》卷十﹕"楚庄王将兴师伐晋……﹝孙叔敖﹞进谏曰﹕'臣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后以"隐榆"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事。
青规
[相关解释]
1.指宫庭禁地或御前所铺蒲草之席﹐是进谏奏事的场所。 2.指典范的文章。青﹐通"清"。
1.指宫庭禁地或御前所铺蒲草之席﹐是进谏奏事的场所。 2.指典范的文章。青﹐通"清"。
风闻言事
[相关解释]
1.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 2.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
1.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 2.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
骤谏
[相关解释]
1.屡次进谏。
1.屡次进谏。
默谏
[相关解释]
1.暗中进谏。
1.暗中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