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8 查到相关送别的内容。
带有送别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七令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唐白居易分司东都时,群贤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赋诗,自一字至七字为句,除第一句外,各二句,共五十五字◇谱为词,即以《一七令》为词牌名。另一体,其第一句亦作二句,共五十六字。参阅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九,《词谱》卷十一。
1.词牌名。唐白居易分司东都时,群贤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赋诗,自一字至七字为句,除第一句外,各二句,共五十五字◇谱为词,即以《一七令》为词牌名。另一体,其第一句亦作二句,共五十六字。参阅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九,《词谱》卷十一。
三迭阳关
[相关解释]
1.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迭"◇泛指送别之曲。
1.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迭"◇泛指送别之曲。
临送
[相关解释]
1.谓亲临送别。
1.谓亲临送别。
事别
[相关解释]
1.犹言送别。
1.犹言送别。
兵车行
[相关解释]
诗篇名。唐代杜甫作。诗先写壮丁开赴前线时亲人送别的悲凄场面,后又借士兵之口,揭露唐玄宗长期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全诗节奏多变,语言明快通俗。
诗篇名。唐代杜甫作。诗先写壮丁开赴前线时亲人送别的悲凄场面,后又借士兵之口,揭露唐玄宗长期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全诗节奏多变,语言明快通俗。
出祖
[相关解释]
1.古人外出时祭路神。 2.引申为饯行送别。
1.古人外出时祭路神。 2.引申为饯行送别。
劳劳亭
[相关解释]
1.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三国吴筑,为送别之所。
1.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三国吴筑,为送别之所。
南浦
[相关解释]
南面的水边。《楚辞·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因称送别之地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西风晴十日,南浦别经年。
南面的水边。《楚辞·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因称送别之地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西风晴十日,南浦别经年。
好去
[相关解释]
1.送别之词。犹言好走,一路平安。
1.送别之词。犹言好走,一路平安。
好行
[相关解释]
1.送别之语。犹好走。
1.送别之语。犹好走。
情尽桥
[相关解释]
1.唐代阳安桥名。因送别止此,故名。
1.唐代阳安桥名。因送别止此,故名。
折柳
[相关解释]
①汉朝长安,凡送客至灞桥,常折柳枝相赠◇用来代指送别折柳赠相知。②古乐曲《折杨柳》,多为怀念之作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①汉朝长安,凡送客至灞桥,常折柳枝相赠◇用来代指送别折柳赠相知。②古乐曲《折杨柳》,多为怀念之作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挥手之间
[相关解释]
散文。方纪作。1961年发表。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离开延安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作品选取毛泽东登上飞机的一刻,举起深灰色的盔式帽向送别的群众挥动这一镜头,反映了他在严峻的历史关头所表现出来的宏伟气魄。
散文。方纪作。1961年发表。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离开延安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作品选取毛泽东登上飞机的一刻,举起深灰色的盔式帽向送别的群众挥动这一镜头,反映了他在严峻的历史关头所表现出来的宏伟气魄。
攀愁
[相关解释]
1.指离愁。古以折柳送别﹐故称。
1.指离愁。古以折柳送别﹐故称。
攀送
[相关解释]
1.攀住车马﹐依依送别。
1.攀住车马﹐依依送别。
柳桥
[相关解释]
1.柳荫下的桥。古代常折柳赠别,因泛指送别之处。
1.柳荫下的桥。古代常折柳赠别,因泛指送别之处。
桓伊三弄
[相关解释]
1.《晋书.桓伊传》"﹝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徽之(王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据《神奇秘谱》载,琴曲《梅花三弄》即据此改编而成◇因以"桓伊三弄"指《梅花三弄》曲。宋苏轼《昭君怨.送别》词"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緑窗幽梦。"亦借为梅花之典。
1.《晋书.桓伊传》"﹝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徽之(王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据《神奇秘谱》载,琴曲《梅花三弄》即据此改编而成◇因以"桓伊三弄"指《梅花三弄》曲。宋苏轼《昭君怨.送别》词"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緑窗幽梦。"亦借为梅花之典。
欢送
[相关解释]
高兴地送别(多用集会方式)~会ㄧ前来~的人很多。
高兴地送别(多用集会方式)~会ㄧ前来~的人很多。
河梁别
[相关解释]
1.谓送别。
1.谓送别。
灞亭
[相关解释]
1.灞桥长亭。古人多于此送别。
1.灞桥长亭。古人多于此送别。
燕于飞
[相关解释]
1.《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中咏送别,以"燕燕于飞"起兴◇因以"燕于飞"为送别之典。
1.《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中咏送别,以"燕燕于飞"起兴◇因以"燕于飞"为送别之典。
祖别
[相关解释]
1.祖饯送别。
1.祖饯送别。
离亭
[相关解释]
1.古代建于离城稍远的道旁供人歇息的亭子。古人往往于此送别。
1.古代建于离城稍远的道旁供人歇息的亭子。古人往往于此送别。
红亭
[相关解释]
1.红色的亭子。 2.犹长亭。路途中行人休憩﹑送别之处。
1.红色的亭子。 2.犹长亭。路途中行人休憩﹑送别之处。
西候
[相关解释]
1.秋天的季候。 2.西边的亭站。旧时送别之处。
1.秋天的季候。 2.西边的亭站。旧时送别之处。
西曲歌
[相关解释]
1.乐府《清商曲》的一部。大抵出于荆﹑郢﹑樊﹑邓之间﹐故称"西曲"。原为民歌﹐后被贵族采入乐府;也有少数是文人制作。现存歌词约一百四十首﹐大都描写商贾的水上生涯和商妇的送别怀念之情。形式多为五言四句﹐语言自然真率。
1.乐府《清商曲》的一部。大抵出于荆﹑郢﹑樊﹑邓之间﹐故称"西曲"。原为民歌﹐后被贵族采入乐府;也有少数是文人制作。现存歌词约一百四十首﹐大都描写商贾的水上生涯和商妇的送别怀念之情。形式多为五言四句﹐语言自然真率。
贶别
[相关解释]
1.赠别,送别。
1.赠别,送别。
贶饯
[相关解释]
1.置酒送别。
1.置酒送别。
赆送
[相关解释]
1.亦作"赆货"。 2.送别时赠与的财物。
1.亦作"赆货"。 2.送别时赠与的财物。
赠别
[相关解释]
1.送别时以物品或诗文言词等相赠。
1.送别时以物品或诗文言词等相赠。
赠饯
[相关解释]
1.向人送别时赠送礼品并设宴饯行。
1.向人送别时赠送礼品并设宴饯行。
转播
[相关解释]
1.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送别的电台或电视台的节目。
1.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送别的电台或电视台的节目。
送别
[相关解释]
1.送行;告别。
1.送行;告别。
送夏
[相关解释]
1.谓送别夏天。 2.旧俗嫁女之后,逢夏季赠送夏令用物给女与婿,谓之"送夏"。 3.指农家于夏忙结束后走访亲友。
1.谓送别夏天。 2.旧俗嫁女之后,逢夏季赠送夏令用物给女与婿,谓之"送夏"。 3.指农家于夏忙结束后走访亲友。
送形
[相关解释]
1.送别死者形骸。
1.送别死者形骸。
送往
[相关解释]
1.送别去者。 2.祭送死者。
1.送别去者。 2.祭送死者。
送春
[相关解释]
1.送别春天。 2.旧时立春日的一种风俗。
1.送别春天。 2.旧时立春日的一种风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相关解释]
诗篇名。唐代王勃作。杜少府为作者友人。诗中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慰勉即将分手的友人,意境开阔,一扫离别时的低沉情调,改变了汉魏以来送别诗的传统格局。
诗篇名。唐代王勃作。杜少府为作者友人。诗中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慰勉即将分手的友人,意境开阔,一扫离别时的低沉情调,改变了汉魏以来送别诗的传统格局。
送离
[相关解释]
1.犹送别。
1.犹送别。
送老
[相关解释]
1.养老;怡老。 2.犹送终。 3.旧时风俗。女嫁之夕,女伴为之送别,谓送之与丈夫偕老。
1.养老;怡老。 2.犹送终。 3.旧时风俗。女嫁之夕,女伴为之送别,谓送之与丈夫偕老。
送节
[相关解释]
1.送走旧节候。谓季节更换。 2.送别使节。 3.送还符节。 4.谓节日送礼。
1.送走旧节候。谓季节更换。 2.送别使节。 3.送还符节。 4.谓节日送礼。
销魂桥
[相关解释]
1.唐时指灞桥。远行者与送别者常于此惜别﹐故称。
1.唐时指灞桥。远行者与送别者常于此惜别﹐故称。
阳关三迭
[相关解释]
1.古曲名。又称《渭城曲》。因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得名◇入乐府﹐以为送别之曲﹐反复诵唱﹐逐谓之《阳关三迭》。
1.古曲名。又称《渭城曲》。因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得名◇入乐府﹐以为送别之曲﹐反复诵唱﹐逐谓之《阳关三迭》。
青绮门
[相关解释]
1.即青门。长安古城门名。古代常用为送别之处。
1.即青门。长安古城门名。古代常用为送别之处。
青门
[相关解释]
1.汉长安城东南门。本名霸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呼为"青门"或"青城门"。 2.泛指京城东门。 3.泛指退隐之处。 4.汉青门外有霸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见《三辅黄图.桥》◇因以"青门"泛指游冶﹑送别之处。 5.犹东郭﹐东郊。古时为丛葬之处。语本《孟子.离娄下》﹕"卒之东郭墦闲﹐之祭者﹐乞其余。"因借指墓地。 6.指宋时杭州东青门﹐俗呼菜市门。 7.曲名。
1.汉长安城东南门。本名霸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呼为"青门"或"青城门"。 2.泛指京城东门。 3.泛指退隐之处。 4.汉青门外有霸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见《三辅黄图.桥》◇因以"青门"泛指游冶﹑送别之处。 5.犹东郭﹐东郊。古时为丛葬之处。语本《孟子.离娄下》﹕"卒之东郭墦闲﹐之祭者﹐乞其余。"因借指墓地。 6.指宋时杭州东青门﹐俗呼菜市门。 7.曲名。
青门解袂
[相关解释]
1.古长安东青门﹐为折柳送别之地◇因以"青门解袂"为分手别离的典故。
1.古长安东青门﹐为折柳送别之地◇因以"青门解袂"为分手别离的典故。
青门饯
[相关解释]
1.古长安城东青门﹐古来为折柳送别之处◇以"青门饯"为送行饯别的典故。
1.古长安城东青门﹐古来为折柳送别之处◇以"青门饯"为送行饯别的典故。
食馔一口
[相关解释]
1.北齐彭城王高浟为政清廉的故事。浟曾为沧州刺史,为政严察,部内肃然。天保四年,征为侍中,离任时,人吏送别悲号。父老数百人相率具馔曰"自殿下至来五载,人不识吏,吏不欺人,百姓有识已来,始逢今化。殿下唯饮此乡水,未食此乡食,聊献疏薄。"浟重其意,为食一口。。事见《北齐书.彭城王浟传》◇遂用作典故,以"食馔一口"形容为政清廉。清张岱《夜航船.政事.清廉》有"食馔一口"。
1.北齐彭城王高浟为政清廉的故事。浟曾为沧州刺史,为政严察,部内肃然。天保四年,征为侍中,离任时,人吏送别悲号。父老数百人相率具馔曰"自殿下至来五载,人不识吏,吏不欺人,百姓有识已来,始逢今化。殿下唯饮此乡水,未食此乡食,聊献疏薄。"浟重其意,为食一口。。事见《北齐书.彭城王浟传》◇遂用作典故,以"食馔一口"形容为政清廉。清张岱《夜航船.政事.清廉》有"食馔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