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8 查到相关通话的内容。
带有通话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上声 [相关解释]
1.古汉语四声的第二声。 2.普通话声调的第三声。念降升调。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相关解释]
中国对世界各地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1947年9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办英语广播,后增加日语。1978年5月改现名。使用北京广播电台”呼号。除英、法、日、俄、西班牙、阿拉伯等数十种外语外,还有汉语普通话以及粤话等汉语方言对外广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相关解释]
中国国家广播电台。前身是1940年12月创建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12月改现名。初仅一套节目,1984年起增加到六套。其中二套是对全国广播的普通话节目,余为对少数民族、对台湾以及调频立体声节目。
传桶 [相关解释]
1.旧时衙门的大门上,为便于传递函件和内外通话所开的小洞。
儿化 [相关解释]
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就是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例如‘花儿’的发音是huār,不是huā’ér。
元音 [相关解释]
1.纯正而完美的声音。常用以指诗歌。 2.音素的一类。声带颤动,气流在口腔的通路上不受到阻碍而发出的声音。如普通话语音的a﹑o﹑e﹑i﹑u等。亦称"母音"。
入声 [相关解释]
古汉语四声之一。普通话没有入声,有些方言有入声。入声字一般比较短促,有时还带有辅音韵尾。
共同语 [相关解释]
1.部落或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基础方言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的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分机 [相关解释]
需通过总机才能接通电话的通话装置。
半元音 [相关解释]
语音学上指擦音中气流较弱,摩擦较小,介于元音跟辅音之间的音,如普通话yīn·wei(因为)中的‘y’和‘w’。
卷舌元音 [相关解释]
把舌尖卷起来,使舌面和舌尖同时起作用而发出的元音,例如普通话中的er(儿、耳、二)。
口音 [相关解释]
发音时软腭上升,阻住鼻腔的通道,气流专从口腔出来的叫做口音,对鼻音(口腔不通气,鼻腔通气)和鼻化元音(口腔鼻腔都通气)而言。普通话语音中m,n、ng三个是鼻音,ng尾韵儿化以后前面的元音变成鼻化元音,其余都是口音,如ɑ,e,o,b,p,f等。
四声 [相关解释]
古汉语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由古四声演变而来的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叫四声。
塞音 [相关解释]
1.亦称"爆发音"。亦称"破裂音"。 2.气流通路紧闭然后突然开启而发出的辅音,如普通话语音的b﹑p﹑d﹑t﹑g﹑k。
声化 [相关解释]
1.声威教化。 2.语音学名词。即清音的浊音化。语音中的清音﹐有时受邻近元音或浊音的影响而变为浊音。如普通话"好的"hǎode快读时"的"的声母被前面的元音同化而由清音[t]变为浊音[d]。
外线 [相关解释]
1.处于对敌包围形势的作战线。 2.在安有电话分机的地方称对外通话的线路。
平声 [相关解释]
古汉语四声之一。古汉语平声字在普通话里分为阴平、阳平两类。
打电话 [相关解释]
1.使用电话装置通话。 2.比喻暗通消息。
无线电话 [相关解释]
1.利用无线电波传送的电话。通话两方各有一套无线电收发设备。 2.指无线电收音机。
普通话 [相关解释]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有线电话 [相关解释]
1.靠导线传送的电话﹐在通话的两地之间有导线连接。
标准语 [相关解释]
有一定规范的民族共同语,是全民族的交际工具,如汉语的普通话。
标准音 [相关解释]
标准语的语音,一般都采用占优势的地点方言的语音系统,例如北京语音是汉语普通话的标准音。
气化 [相关解释]
1.指阴阳之气的变化。亦以喻世事的变迁。 2.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指阴阳之气化生万物。 3.中医学术语。指人体内之气的运行变化和升降开阖。如脏腑的功能活动﹐气血﹑津液的输布流注﹐中气的升降﹐机枢的开阖等。参阅《素问.灵兰秘典论》。 4.指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5.语言学名词。指浊音的清音化。如"病"﹑"动"﹑"共"等字的声母﹐原是古汉语的浊声母﹐演变到现在的普通话成为清声母﹐就是浊音清音化的结果。
现代汉语词典 [相关解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包括字、词、词组、熟语、成语等约五万六千余条,二百七十余万字。1989年出版补编,收字、词约二万条。1996年出版修订本,收字、词六万余条,三百余万字。
第一声 [相关解释]
1.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阴平声。如"哀""方""肌""秧"等字调为第一声。
第三声 [相关解释]
1.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絶﹐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因以"第三声"指令人凄切的猿鸣声。 2.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上声。如"板""此""鬼""也"等字调为第三声。
第二声 [相关解释]
1.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阳平声。如"旁""魔""琦""檀"等字调为第二声。
第四声 [相关解释]
1.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去声。如"授""璐""宋""套"等字调为第四声。
粤语 [相关解释]
1.汉语方言之一。分布于广东中部和西南部﹑广西东南部,以广州话为代表。语音特点是古见母字一律读舌根音,唇齿音与舌根音不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不分;韵母没有韵头,辅音韵尾有鼻音和塞音两套;声调有九个。词汇和语法也同普通话存在差异。
翘舌音 [相关解释]
1.又名"卷舌音"。即舌尖后音。由舌尖向上翘起和硬腭前部相接触,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一种辅音。如普通话声母zh﹑ch﹑sh﹑r。
蓝青官话 [相关解释]
方言地区的人说的普通话,夹杂着方音,旧时称为蓝青官话(蓝青比喻不纯粹)。
边音 [相关解释]
口腔中间通路阻塞,气流从舌头的边上通过而发出的辅音。如普通话语音的l。
送气 [相关解释]
1.语音学上指发辅音时有明显的气流出来叫送气。如汉语普通话语音的p﹑t﹑k﹑q﹑c﹑ch。没有明显气流出来叫不送气。如b﹑d﹑g﹑j﹑z﹑zh。
通话 [相关解释]
1.用彼此听得懂的话交谈。 2.通电话。
阴平 [相关解释]
普通话声调的第一声,念高平调。
鼻音 [相关解释]
口腔气流通路阻塞,软腭下垂,鼻腔通气发出的音,例如普通话语音的m,n,ng()等。
鼻韵母 [相关解释]
鼻音收尾的韵母。普通话语音中有ɑn,iɑn,uɑn,üɑn,en,in,un,ün,ɑng,iɑng,uɑng,eng,ing,ong,iong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