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8 查到相关遗记的内容。
带有遗记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山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2.福州的别称。福州城中西有闽山,东有九仙山,北有越王山,故福州又称三山。见宋曾巩《道山亭记》。 3.冠名。 4.指三山骨。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1.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2.福州的别称。福州城中西有闽山,东有九仙山,北有越王山,故福州又称三山。见宋曾巩《道山亭记》。 3.冠名。 4.指三山骨。 5.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重压迫。
三絶
[相关解释]
1.指三国魏《受禅碑》的王朗文﹑梁鹄书﹑钟繇刻字。 2.三国吴主赵夫人的织锦﹑刺绣﹑丝幔被称为"机绝"﹑"针绝"﹑"丝绝",人谓"吴有三絶,四海无俦其妙。"见晋王嘉《拾遗记.吴》。 3.指晋顾恺之的才﹑画﹑痴。 4.指晋袁山松之《行路难》辞﹑羊昙唱乐﹑桓伊挽歌。 5.指晋戴逵所作佛像,顾恺之所作维摩画图,义熙年间狮子国所献玉像。 6.南朝宋谢瞻所作《喜霁》诗,谢灵运写之,谢琨咏之,王弘称之为三绝。见《南史.谢瞻传》。 7.南朝梁元帝画孔子像,自撰赞辞并自书之,时人谓之三绝。见《南史.梁元帝纪》。
1.指三国魏《受禅碑》的王朗文﹑梁鹄书﹑钟繇刻字。 2.三国吴主赵夫人的织锦﹑刺绣﹑丝幔被称为"机绝"﹑"针绝"﹑"丝绝",人谓"吴有三絶,四海无俦其妙。"见晋王嘉《拾遗记.吴》。 3.指晋顾恺之的才﹑画﹑痴。 4.指晋袁山松之《行路难》辞﹑羊昙唱乐﹑桓伊挽歌。 5.指晋戴逵所作佛像,顾恺之所作维摩画图,义熙年间狮子国所献玉像。 6.南朝宋谢瞻所作《喜霁》诗,谢灵运写之,谢琨咏之,王弘称之为三绝。见《南史.谢瞻传》。 7.南朝梁元帝画孔子像,自撰赞辞并自书之,时人谓之三绝。见《南史.梁元帝纪》。
丹鹊
[相关解释]
1.赤色的喜鹊。晋王嘉《拾遗记.周》"﹝周昭王﹞二十四年,涂修国献青凤﹑丹鹊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时,凤﹑鹊皆脱易毛羽。聚鹊翅以为扇,缉凤羽以饰车盖也。"后多用作信使的代称。
1.赤色的喜鹊。晋王嘉《拾遗记.周》"﹝周昭王﹞二十四年,涂修国献青凤﹑丹鹊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时,凤﹑鹊皆脱易毛羽。聚鹊翅以为扇,缉凤羽以饰车盖也。"后多用作信使的代称。
侧理纸
[相关解释]
1.亦省称"侧理"。 2.纸名。即苔纸。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侧理纸万番﹐此南越所献◇人言陟理﹐与侧理相乱。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斜侧﹐因以为名。"宋王洋《和陈长卿芭蕉诗》"书生几上侧理纸﹐巫女庙中尼峡神。"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九"赵谷林征君昱家藏侧理纸﹐盖南越人以海苔为之﹐质坚而腻﹐世不轻有。"亦有以横纹纸为侧理纸者。《说郛》卷十二引宋赵希鹄《洞天清禄.古翰墨辨真》"北纸用横帘造纸﹐纹必横﹐又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纸。桓温问王右军求侧理纸是也。南纸用竖帘﹐纹必竖。"又有以竹为制作此种纸之原料者
1.亦省称"侧理"。 2.纸名。即苔纸。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侧理纸万番﹐此南越所献◇人言陟理﹐与侧理相乱。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斜侧﹐因以为名。"宋王洋《和陈长卿芭蕉诗》"书生几上侧理纸﹐巫女庙中尼峡神。"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九"赵谷林征君昱家藏侧理纸﹐盖南越人以海苔为之﹐质坚而腻﹐世不轻有。"亦有以横纹纸为侧理纸者。《说郛》卷十二引宋赵希鹄《洞天清禄.古翰墨辨真》"北纸用横帘造纸﹐纹必横﹐又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纸。桓温问王右军求侧理纸是也。南纸用竖帘﹐纹必竖。"又有以竹为制作此种纸之原料者
八骏
[相关解释]
1.相传为周穆王的八匹名马。八骏之名﹐说法不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緑耳。"郭璞注"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耳。"晋王嘉《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絶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明胡应麟则认为王嘉所载,皆一时私意诡撰,不足为征,见《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四◇亦用以泛指骏马。 2.明成祖的八匹名马。 3.指皇帝的车驾。
1.相传为周穆王的八匹名马。八骏之名﹐说法不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緑耳。"郭璞注"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耳。"晋王嘉《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絶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明胡应麟则认为王嘉所载,皆一时私意诡撰,不足为征,见《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四◇亦用以泛指骏马。 2.明成祖的八匹名马。 3.指皇帝的车驾。
兰金
[相关解释]
1.古代指一种白色贵金属。据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载,元封元年,浮忻国贡兰金之泥,谓此金出汤泉,状混混若泥,冶炼后色白如银。当汉世,上将出征或使绝国者,多用此泥为玺封。武帝以后,此泥乃绝。
1.古代指一种白色贵金属。据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载,元封元年,浮忻国贡兰金之泥,谓此金出汤泉,状混混若泥,冶炼后色白如银。当汉世,上将出征或使绝国者,多用此泥为玺封。武帝以后,此泥乃绝。
凤辇
[相关解释]
1.晋王嘉《拾遗记.周穆王》"西王母乘翠凤之辇而来。"后用"凤辇"称仙人的车乘。 2.皇帝的车驾。 3.华贵的车驾。
1.晋王嘉《拾遗记.周穆王》"西王母乘翠凤之辇而来。"后用"凤辇"称仙人的车乘。 2.皇帝的车驾。 3.华贵的车驾。
刻汁
[相关解释]
1.据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载,浮提国献神通﹑善书二人,出肘间四寸金壶,内贮黑汁如淳漆,佐老子撰《道德经》,"昼夜精勤,形劳神倦。及金壶汁尽,二人刳心沥血,以代墨焉。"后因以"刻汁"谓人治学精勤刻苦。
1.据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载,浮提国献神通﹑善书二人,出肘间四寸金壶,内贮黑汁如淳漆,佐老子撰《道德经》,"昼夜精勤,形劳神倦。及金壶汁尽,二人刳心沥血,以代墨焉。"后因以"刻汁"谓人治学精勤刻苦。
匣剑
[相关解释]
1.亦作"匣剑"。 2.匣中的宝剑。 3.喻指被埋没的人才。(1)典出《晋书.张华传》。前蜀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未知匣轿时跃,但恐铅刀不再铦。"参见"丰城剑"。(2)典出晋王嘉《拾遗记.颛顼》。梁启超《雷庵行》"先生匣剑时一鸣,龙啸天空秋水薄。"参见"匣里龙吟" 4.把宝剑藏在匣里。亦指带剑。
1.亦作"匣剑"。 2.匣中的宝剑。 3.喻指被埋没的人才。(1)典出《晋书.张华传》。前蜀韦庄《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未知匣轿时跃,但恐铅刀不再铦。"参见"丰城剑"。(2)典出晋王嘉《拾遗记.颛顼》。梁启超《雷庵行》"先生匣剑时一鸣,龙啸天空秋水薄。"参见"匣里龙吟" 4.把宝剑藏在匣里。亦指带剑。
匣里龙吟
[相关解释]
1.晋王嘉《拾遗记.颛顼》"﹝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本指剑的神通,后常比喻人虽在野,而名声远闻于外。
1.晋王嘉《拾遗记.颛顼》"﹝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本指剑的神通,后常比喻人虽在野,而名声远闻于外。
十二层
[相关解释]
1.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后因以"十二层"形容仙境中重重迭迭的楼台。
1.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后因以"十二层"形容仙境中重重迭迭的楼台。
哀蝉曲
[相关解释]
1.曲名。相传汉武帝因思李夫人而作。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汉武帝思怀往者李夫人,不可复得……因赋《落叶哀蝉》之曲。"
1.曲名。相传汉武帝因思李夫人而作。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汉武帝思怀往者李夫人,不可复得……因赋《落叶哀蝉》之曲。"
头飞鼻饮
[相关解释]
1.传说古代南方有落头之民,其头能飞;有鼻饮之人,相习以鼻饮水浆。事见《汉书.贾捐之传》﹑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遂以"头飞鼻饮"代称古代南方较落后的民族。
1.传说古代南方有落头之民,其头能飞;有鼻饮之人,相习以鼻饮水浆。事见《汉书.贾捐之传》﹑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遂以"头飞鼻饮"代称古代南方较落后的民族。
婆猴伎
[相关解释]
1.亦作"婆侯伎"。 2.杂技名。相传周成王时南方有扶娄国,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晋王嘉《拾遗记·周》。
1.亦作"婆侯伎"。 2.杂技名。相传周成王时南方有扶娄国,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晋王嘉《拾遗记·周》。
媚寝
[相关解释]
1.晋王嘉《拾遗记.吴》"孙亮作琉璃屏风甚薄而莹澈,每于月下清夜舒之。常与爱姬四人,皆振古絶色一名朝姝,二名丽居,三名洛珍,四名洁华。使四人坐屏风内,而外望之如无隔,惟香气不通于外。为四人合四气香……故有朝姝香﹑丽居香﹑洛珍香﹑洁华香。亮每游,此四人皆同舆席,来侍皆以香名前后为次,不得乱之。所居室名为'思香媚寝'。"后以"媚寝"为焚香之典。
1.晋王嘉《拾遗记.吴》"孙亮作琉璃屏风甚薄而莹澈,每于月下清夜舒之。常与爱姬四人,皆振古絶色一名朝姝,二名丽居,三名洛珍,四名洁华。使四人坐屏风内,而外望之如无隔,惟香气不通于外。为四人合四气香……故有朝姝香﹑丽居香﹑洛珍香﹑洁华香。亮每游,此四人皆同舆席,来侍皆以香名前后为次,不得乱之。所居室名为'思香媚寝'。"后以"媚寝"为焚香之典。
宝瓮
[相关解释]
1.传说帝喾时丹丘国所献的玛瑙瓮◇舜先"迁宝瓮于衡山之上,故衡山之岳有宝露坛……又迁宝瓮于零陵之上。舜崩,瓮沦于地下。至秦始皇通汨罗之流为小溪,径从长沙至零陵,掘地得赤玉瓮,可容八斗以应八方之数,在舜庙之堂前◇人得之,不知年月。至后汉东方朔识之,朔乃作《宝瓮铭》曰'宝云生于露坛,祥风起于月馆。望三壶如盈尺,视八鸿如萦带。'"事见晋王嘉《拾遗记.高辛》。参见"宝露"。
1.传说帝喾时丹丘国所献的玛瑙瓮◇舜先"迁宝瓮于衡山之上,故衡山之岳有宝露坛……又迁宝瓮于零陵之上。舜崩,瓮沦于地下。至秦始皇通汨罗之流为小溪,径从长沙至零陵,掘地得赤玉瓮,可容八斗以应八方之数,在舜庙之堂前◇人得之,不知年月。至后汉东方朔识之,朔乃作《宝瓮铭》曰'宝云生于露坛,祥风起于月馆。望三壶如盈尺,视八鸿如萦带。'"事见晋王嘉《拾遗记.高辛》。参见"宝露"。
少君术
[相关解释]
1.汉代方士李少君自称能召致亡魂﹐曾用石刻汉武帝所爱李夫人的像﹐放在轻纱幕里﹐远远看去﹐形如生时。事见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因以"少君术"泛称招魂之术。
1.汉代方士李少君自称能召致亡魂﹐曾用石刻汉武帝所爱李夫人的像﹐放在轻纱幕里﹐远远看去﹐形如生时。事见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因以"少君术"泛称招魂之术。
尘宵
[相关解释]
1.魏文帝曹丕爱妃薛灵芸将至京师,帝以文车十乘迎之,灯火照耀数十里,车马塞路,扬尘遮蔽星月,当时人称此盛况为"尘宵"。见晋王嘉《拾遗记.魏》。
1.魏文帝曹丕爱妃薛灵芸将至京师,帝以文车十乘迎之,灯火照耀数十里,车马塞路,扬尘遮蔽星月,当时人称此盛况为"尘宵"。见晋王嘉《拾遗记.魏》。
延娟
[相关解释]
1.相传为周时东瓯所献才女名。据晋王嘉《拾遗记.周》载周昭王二十四年,东瓯献二女,一名延娟,一名延娱。此二人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二女与昭王乘舟,同溺于汉水。
1.相传为周时东瓯所献才女名。据晋王嘉《拾遗记.周》载周昭王二十四年,东瓯献二女,一名延娟,一名延娱。此二人辩口丽辞,巧善歌笑,步尘上无迹,行日中无影◇二女与昭王乘舟,同溺于汉水。
拾遗记
[相关解释]
又名《王子年拾遗记》。志怪小说集。十六国前秦王嘉作。十卷。前九卷杂录上古至汉魏之神话传闻,卷十记昆仑、蓬莱、方丈等八座仙山。多取自民间传说,虽汗漫无际,但也有社会现实的折光。全书人物众多、叙事委曲。
又名《王子年拾遗记》。志怪小说集。十六国前秦王嘉作。十卷。前九卷杂录上古至汉魏之神话传闻,卷十记昆仑、蓬莱、方丈等八座仙山。多取自民间传说,虽汗漫无际,但也有社会现实的折光。全书人物众多、叙事委曲。
曹仓
[相关解释]
1.曹家书仓。晋王嘉《拾遗记.后汉》载﹐曹曾书垂万馀卷﹐"及世乱﹐家家焚庐﹐曾虑其先文湮没﹐乃积石为仓以藏书﹐故谓曹氏为书仓。"后以"曹仓"泛指藏书的仓库。
1.曹家书仓。晋王嘉《拾遗记.后汉》载﹐曹曾书垂万馀卷﹐"及世乱﹐家家焚庐﹐曾虑其先文湮没﹐乃积石为仓以藏书﹐故谓曹氏为书仓。"后以"曹仓"泛指藏书的仓库。
沙棠舟
[相关解释]
1.用沙棠木造的船。语本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下》"帝常以三秋闲日,与飞燕戏于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贵其不沉没也。"后多以"沙棠舟"指游船。
1.用沙棠木造的船。语本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下》"帝常以三秋闲日,与飞燕戏于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贵其不沉没也。"后多以"沙棠舟"指游船。
温香渠
[相关解释]
1.后赵石虎建四时浴室,夏引渠水以为池,池中皆以纱縠为囊,盛百杂香,渍于水中。严冬作铜屈龙数千枚,烧如火色,投于水中,池水恒温。哉,泄水于宫外,水流之所,名温香渠。参阅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
1.后赵石虎建四时浴室,夏引渠水以为池,池中皆以纱縠为囊,盛百杂香,渍于水中。严冬作铜屈龙数千枚,烧如火色,投于水中,池水恒温。哉,泄水于宫外,水流之所,名温香渠。参阅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
渴羌
[相关解释]
1.亦作"渴羗"。 2.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有一羌人,姓姚名馥……好啜浊糟,常言渴于醇酒。群辈常弄狎之,呼为'渴羌'。"后因以称嗜酒的人。 3.用以称嗜茶的人。
1.亦作"渴羗"。 2.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有一羌人,姓姚名馥……好啜浊糟,常言渴于醇酒。群辈常弄狎之,呼为'渴羌'。"后因以称嗜酒的人。 3.用以称嗜茶的人。
灵芸
[相关解释]
1.指三国魏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灵芸容貌绝世﹐被选入宫。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见晋王嘉《拾遗记.魏》◇用以为典。
1.指三国魏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灵芸容貌绝世﹐被选入宫。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见晋王嘉《拾遗记.魏》◇用以为典。
玉凫
[相关解释]
1.凫鸭形的玉雕。 2.喻水中的裸女『灵帝沉湎淫乐,建裸游馆,日夜乘船游漾。选玉色宫人掌篙楫,故使舟覆,乃奏《招商》之歌,曰"惟日不足乐有余,清丝流管歌玉凫。"事见晋王嘉《拾遗记·后汉》◇亦指美人。
1.凫鸭形的玉雕。 2.喻水中的裸女『灵帝沉湎淫乐,建裸游馆,日夜乘船游漾。选玉色宫人掌篙楫,故使舟覆,乃奏《招商》之歌,曰"惟日不足乐有余,清丝流管歌玉凫。"事见晋王嘉《拾遗记·后汉》◇亦指美人。
瑞昌
[相关解释]
1.原指周文王受命,丹鸟传书之事。周文王名昌,有圣瑞,故称。晋王嘉《拾遗记.秦始皇》"又见赤云入于酆镐,走而往视,果有丹雀瑞昌之符。"后以为吉祥昌盛之典。
1.原指周文王受命,丹鸟传书之事。周文王名昌,有圣瑞,故称。晋王嘉《拾遗记.秦始皇》"又见赤云入于酆镐,走而往视,果有丹雀瑞昌之符。"后以为吉祥昌盛之典。
百炼镜
[相关解释]
1.晋王嘉《拾遗记.方丈山》"有池方百里﹐水浅可涉﹐泥色若金而味辛……百炼可为金﹐色青﹐照鬼魅犹如石镜﹐魑魅不能藏形矣。"后人因称精炼的铜镜为"百炼镜"。 2.比喻明月。
1.晋王嘉《拾遗记.方丈山》"有池方百里﹐水浅可涉﹐泥色若金而味辛……百炼可为金﹐色青﹐照鬼魅犹如石镜﹐魑魅不能藏形矣。"后人因称精炼的铜镜为"百炼镜"。 2.比喻明月。
緑桂
[相关解释]
1.绿色桂树。 2.传说为仙家之树,其膏可燃以照明。晋王嘉《拾遗记.燕昭王》"九年,昭王思诸神异。有谷将子,学道之人也,言于王曰'西王母将来游,必语虚无之术。'不踰一年,王母果至。与燕昭王游于燧林之下,说炎帝钻火之术。取緑桂之膏,燃以照夜。"后因以"緑桂"为灯烛的典故。
1.绿色桂树。 2.传说为仙家之树,其膏可燃以照明。晋王嘉《拾遗记.燕昭王》"九年,昭王思诸神异。有谷将子,学道之人也,言于王曰'西王母将来游,必语虚无之术。'不踰一年,王母果至。与燕昭王游于燧林之下,说炎帝钻火之术。取緑桂之膏,燃以照夜。"后因以"緑桂"为灯烛的典故。
红桑
[相关解释]
1.传说为仙境中的桑树。语本晋王嘉《拾遗记.少昊》"穷桑者,西海之滨,有孤桑之树,直上千?,叶红椹紫,万岁一实,食之后天而老。"
1.传说为仙境中的桑树。语本晋王嘉《拾遗记.少昊》"穷桑者,西海之滨,有孤桑之树,直上千?,叶红椹紫,万岁一实,食之后天而老。"
红泪
[相关解释]
1.晋王嘉《拾遗记.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因以"红泪"称美人泪。 2.犹血泪。
1.晋王嘉《拾遗记.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后因以"红泪"称美人泪。 2.犹血泪。
织发夫人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三国时吴主赵夫人曾析发以神胶续之,织为罗縠,裁为幔,内外视之,飘飘如烟气轻动,而房内自凉,时人谓之"丝绝"。见晋王嘉《拾遗记.吴》◇因称赵夫人为"织发夫人",并用以赞美善于编织的妇女。
1.古代传说,三国时吴主赵夫人曾析发以神胶续之,织为罗縠,裁为幔,内外视之,飘飘如烟气轻动,而房内自凉,时人谓之"丝绝"。见晋王嘉《拾遗记.吴》◇因称赵夫人为"织发夫人",并用以赞美善于编织的妇女。
经神
[相关解释]
1.称东汉郑玄。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下》载郑玄为当时经学大师,求学者不远千里而来,"京师谓康成为'经神'。"
1.称东汉郑玄。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下》载郑玄为当时经学大师,求学者不远千里而来,"京师谓康成为'经神'。"
绣画
[相关解释]
1.用彩色丝绣成的画图。三国时吴主孙权之赵夫人能在方帛上刺绣,作列国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的画图。时人谓之针绝。见晋王嘉《拾遗记.吴》。
1.用彩色丝绣成的画图。三国时吴主孙权之赵夫人能在方帛上刺绣,作列国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的画图。时人谓之针绝。见晋王嘉《拾遗记.吴》。
绵侧理
[相关解释]
1.纸名。即侧理纸。旧时南人用海苔制纸,其纹理纵横斜侧,因以为名。见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
1.纸名。即侧理纸。旧时南人用海苔制纸,其纹理纵横斜侧,因以为名。见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
翔风
[相关解释]
1.祥瑞之风。翔,通"祥"。 2.晋石崇爱婢名。相传善别玉声。见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
1.祥瑞之风。翔,通"祥"。 2.晋石崇爱婢名。相传善别玉声。见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
苔网
[相关解释]
1.《后汉书.宦者传.蔡伦》"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南人以海苔为纸。"苔﹑网均为造纸的原料,故用为纸的代称。
1.《后汉书.宦者传.蔡伦》"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南人以海苔为纸。"苔﹑网均为造纸的原料,故用为纸的代称。
薛夜来
[相关解释]
1.三国魏文帝曹丕的宠姬。原名薛灵芸,常山人,美容貌。魏文帝改其名曰夜来。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之内,于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缝制立成,宫中号为针神。见晋王嘉《拾遗记.魏》。
1.三国魏文帝曹丕的宠姬。原名薛灵芸,常山人,美容貌。魏文帝改其名曰夜来。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之内,于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缝制立成,宫中号为针神。见晋王嘉《拾遗记.魏》。
藜火
[相关解释]
1.晋王嘉《拾遗记.后汉》载汉刘向校书天禄阁,夜默诵,有老父杖藜以进,吹杖端,烛燃火明。取《洪范五行》之文,天文舆图之牒以授焉,向请问姓名。云"太乙之精"◇因以"藜火"为夜读或勤奋学习之典。
1.晋王嘉《拾遗记.后汉》载汉刘向校书天禄阁,夜默诵,有老父杖藜以进,吹杖端,烛燃火明。取《洪范五行》之文,天文舆图之牒以授焉,向请问姓名。云"太乙之精"◇因以"藜火"为夜读或勤奋学习之典。
螺巵
[相关解释]
1.即螺杯。典出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汉武帝思怀往者李夫人,不可复得……亲侍者觉帝容色愁怨,乃进洪梁之酒,酌以文螺之卮。卮出波祇之国。"
1.即螺杯。典出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汉武帝思怀往者李夫人,不可复得……亲侍者觉帝容色愁怨,乃进洪梁之酒,酌以文螺之卮。卮出波祇之国。"
衔珠
[相关解释]
1.相传曾有鹤为猎人所射,哙参医其疮,愈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参执烛视之,见鹤雌雄至,各衔明珠以报参。又,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事见《淮南子.览冥训》汉高诱注﹑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诗文中常用为报恩之典。 2.《初学记》卷二七引晋王嘉《拾遗记》"黄帝之子名青阳,是曰少昊,一名挚,有白云之瑞,号为白帝。有凤衔明珠致于庭,少昊乃拾珠怀之,使照服于天下。"后用恩赏之典。
1.相传曾有鹤为猎人所射,哙参医其疮,愈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参执烛视之,见鹤雌雄至,各衔明珠以报参。又,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事见《淮南子.览冥训》汉高诱注﹑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诗文中常用为报恩之典。 2.《初学记》卷二七引晋王嘉《拾遗记》"黄帝之子名青阳,是曰少昊,一名挚,有白云之瑞,号为白帝。有凤衔明珠致于庭,少昊乃拾珠怀之,使照服于天下。"后用恩赏之典。
遗记
[相关解释]
1.先前遗留下来的书籍或记载。
1.先前遗留下来的书籍或记载。
金壶墨
[相关解释]
1.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浮提之国﹐献神通善书二人﹐乍老乍少﹐隐形则出影﹐闻声则藏形。出肘间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壶中有墨汁如淳漆﹐洒地及石﹐皆成篆隶科斗之字。记造化人伦之始……及金壶汁尽﹐二人刳心沥血﹐以代墨焉。"后因以指精良之墨。
1.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浮提之国﹐献神通善书二人﹐乍老乍少﹐隐形则出影﹐闻声则藏形。出肘间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壶中有墨汁如淳漆﹐洒地及石﹐皆成篆隶科斗之字。记造化人伦之始……及金壶汁尽﹐二人刳心沥血﹐以代墨焉。"后因以指精良之墨。
青娥殿脚
[相关解释]
1.唐颜师古《大业拾遗记》﹕"帝御龙舟……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版镂金楫﹐号为殿脚女。"后因以"青娥殿脚"指挽舟美女。
1.唐颜师古《大业拾遗记》﹕"帝御龙舟……每舟择妙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版镂金楫﹐号为殿脚女。"后因以"青娥殿脚"指挽舟美女。
题衣
[相关解释]
1.后汉任末记事于衣的故事。晋王嘉《拾遗记.后汉》﹕"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后以"题衣"为负笈游学之典。
1.后汉任末记事于衣的故事。晋王嘉《拾遗记.后汉》﹕"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后以"题衣"为负笈游学之典。
香尘
[相关解释]
1.芳香之尘。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语出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石崇﹞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 2.佛教语。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一。
1.芳香之尘。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语出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石崇﹞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 2.佛教语。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一。
鸣剑
[相关解释]
1.晋王嘉《拾遗记.颛顼》"﹝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因用"鸣剑"指良剑。 2.抚剑。
1.晋王嘉《拾遗记.颛顼》"﹝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因用"鸣剑"指良剑。 2.抚剑。
麟绂
[相关解释]
1.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里人家……征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击麟角,信宿而麟去。"后因以"麟绂"指祥瑞。
1.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里人家……征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击麟角,信宿而麟去。"后因以"麟绂"指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