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1 查到相关遣使的内容。
带有遣使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九白之贡 [相关解释]
1.清代外蒙古每年例贡朝廷白色驼﹑马共九匹,称为"九白之贡"。《清文献通考.舆地二四》"﹝喀尔喀﹞为西北强国,共为七部,有三汗中曰土谢图汗,东曰车臣汗,西曰扎萨克图汗……崇德三年,三汗并遣使入朝,定各贡白马八,白驼一,谓之九白之贡,岁以为常。"
二郎作相 [相关解释]
1.宋王佑事太祖为知制诰,太祖遣使魏州,许以使还为相。及还而未果,佑笑谓亲宾曰"某不做,儿子二郎必做。"二郎,其仲子旦,后果为真宗相。事见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因以为子侄为相的典故。
交聘 [相关解释]
1.两国互相遣使通好往来。
使星 [相关解释]
1.《后汉书.李合传》"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謡。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合候舍。时夏夕露坐……合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后因称使者为"使星"。
使聘 [相关解释]
1.指古代诸侯之间或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
修聘 [相关解释]
1.古代诸侯之间派遣使臣进行友好访问。
出使 [相关解释]
1.派遣使臣。 2.接受使命出外办理外交事务。 3.王宫的女官名。
分巡道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名。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称为分巡某某道。明代于按察司之下设立按察分司,其长官负责监督﹑巡察其所属州﹑府﹑县的政治和司法等方面的情况,谓之"分巡道",皆戴按察副使或佥事等衔。清初仍之,乾隆时裁衔存官,代表巡抚分巡其地。
台遣使 [相关解释]
1.指朝廷使臣。
嚈哒 [相关解释]
1.古代西域国名。为大月氏的后裔,一说为高车的别种。五世纪中分布于今阿姆河之南。东罗马史家称之为"白匈奴"。建都拔底延城。势力曾达到康居﹑安息﹑疏勒﹑于阗等国。北魏太安以后,每遣使节至北魏◇为突厥木杆可汗所破,部落分散。参阅《魏书.西域传.嚈哒》。
娘子军 [相关解释]
1.指唐高祖之女平阳公主所组织的军队。唐高祖第三女平阳公主嫁柴绍,并在长安。高祖将起义兵,遣使密召之。绍间行赴太原。公主乃归鄠县庄所,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起兵以应高祖。营中号曰"娘子军"。事见《旧唐书·平阳公主传》。 2.由女子组成的队伍。 3.借指妇女们。
孝廉船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载晋吴郡人张凭举孝廉,自负其才,造访丹阳尹刘惔,与诸贤清谈,言约旨远,一坐皆惊。刘延之上坐,留宿至晓。张还船,须臾,刘遣使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刘与张凭即同载诣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抚军称善,即用张为太常博士。时人荣之◇遂以"孝廉船"为褒美才士之典。
宋太祖(927-976) [相关解释]
即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治今河北涿州)人◇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执掌兵权。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都东京(河南开封)。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并加强对北方契丹的防御。削夺禁军将领和藩镇兵权,派文臣带京官衔到各州去做长官,遣使臣分掌地方财政以加强中央集权。设副相(参知政事),由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以分散宰相权力。选精壮地方兵为中央禁军,以削弱地方兵力。立更戍法,使兵将不相知,以防将领拥兵自重,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宜僚 [相关解释]
1.春秋时楚之勇士,姓熊,居于市南,因号曰市南子。楚白公胜谋作乱,将杀令尹子西。以宜僚勇士,可敌五百人,遂遣使屈之。宜僚正上下弄丸,既不为利谄,又不为威惕,卒不从命。白公不得宜僚,反事不成,遂使白公﹑子西两家之难解。见《左传.哀公十六年》。因以宜僚为除难解纷的代表人物。
小南强 [相关解释]
1.茉莉花的别称。五代周世宗遣使至南汉﹐南汉主刘晟赠使者茉莉花﹐美其名曰"小南强"。其后﹐宋平南汉﹐执晟子鋹至洛阳﹐不识牡丹﹐人谓此花名"大北胜"﹐以报"小南强"之语。参阅宋陶谷《清异录.小南强》﹑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南汉中宗纪》。
山头廷尉 [相关解释]
1.东晋将军苏峻不听朝廷征召,疑庾亮欲害己,勒兵自守。朝廷遣使讽谕之。峻曰"台下云我欲反,岂得活耶?我宁山头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头!"乃作乱◇以"山头廷尉"指不听征召之人。
岁聘 [相关解释]
1.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 2.指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
康居 [相关解释]
1.古西域国名。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王都卑阗城。北部是游牧区,南部是农业区。南部城市较多,有五小王分治『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康居王迎匈奴郅支单于居康居东部合力对抗乌孙。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率军入康居,击杀郅支单于。东汉时,栗弋﹑严﹑奄蔡均为康居属国。晋武帝泰始中(公元265-274),遣使献善马,南北朝时,役属于嚈哒。 2.唐羁縻都督府名。永徽时在康国置,故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城。约公元八世纪中叶后,
张果 [相关解释]
1.亦称"张果老"。 2.唐方士,隐居中条山,自言生于尧时。他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叠起来,藏于巾箱之中。开元间,玄宗遣使迎入京师,赐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世传为八仙之一。其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新﹑旧《唐书》均有传,列方技类。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天寶末,有人于汾晋间古墓穴中,得所赐敕书手诏衣服进之,乃知其异。"
徧存 [相关解释]
1.周天子遣使间岁存问诸侯之礼。天子巡守之明年所举者,称"徧存"。
徧省 [相关解释]
1.周天子遣使省问诸侯之礼。天子巡守后五年所举者,称"徧省"。详"徧存"。
徧眺 [相关解释]
1.周天子遣使省问诸侯之礼。天子巡守后三年所举者,称"徧眺"。详"徧存"。
恤礼 [相关解释]
1.春秋时,诸侯之间一国遭受战乱,他国遣使表示慰问,谓之"恤礼"。
攀辕卧辙 [相关解释]
1.《后汉书.侯霸传》"更始元年﹐遣使征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皆曰'愿乞侯君复留杘年。'"又《第五伦传》"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车叩马﹐啼呼相随。"又《循吏传.孟尝》"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后以"攀辕卧辙"为挽留或眷恋良吏的典故。
支使 [相关解释]
差遣使唤人做事支使人|受人支使|以后你别来支使我。
时聘 [相关解释]
1.指天子有事时,诸侯派遣使臣来聘问。
杖节 [相关解释]
1.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四方,给旄节以为凭信。《汉书.叙传下》"博望杖节,收功大夏。"又《王莽传上》"以太保甄邯为大将军,受钺高庙,领天下兵,左杖节,右把钺,屯城外。"后多以谓执掌兵权或镇守一方。
桑雉 [相关解释]
1.上古商帝太戊时,"祥桑"朝生而暮大如拱,太戊惧,大臣伊陟劝太戊修德而"祥桑枯死"。殷帝武丁时,雉登鼎耳而鸣,武丁惧,贤臣祖己劝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歡,殷道复兴"。事见《书.高宗肜日》﹑《史记.殷本纪》◇因用"桑雉"为帝王修德国以复兴的典实。 2.汉鲁恭(字仲康)为中牟令,行德政。上司遣使察访,恭与来使行至田间,坐桑下小憩,有雉停身旁。旁有儿童。使曰"儿何不捕之?"儿曰"雉方将雏。"使矍然而起,盛赞鲁恭"化及鸟兽",使"竖子有仁心"。事见《后汉书·鲁恭传》◇因以"桑雉"为施行仁政,普及教化的典实。
款遣 [相关解释]
1.遣使纳款。
正聘 [相关解释]
1.谓诸侯间因公事派遣使者进行的正式访问。 2.指婚事中正式行聘。
注辇 [相关解释]
1.古国名。故地在今印度科罗曼德耳(coromandel)海岸。宋大中祥符八年曾遣使来中国通好。自十一世纪前期至十五世纪前期,同中国保持悠久的友好关系。
海上之盟 [相关解释]
宋金联合攻辽的盟约。宋朝于1118年和1120年两次遣使渡海赴金,约定双方联合攻辽,灭辽后,宋收回后晋以后割弃给辽的燕、云诸府州,并将每年给辽的岁币给金国。
狂奴故态 [相关解释]
1.狂放不羁者的老脾气。典出《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絶。'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
王翦置田 [相关解释]
1.战国时秦将王翦率六十万人伐楚,秦王送至灞上。临别,翦请美田宅园池甚众。既至关,又五度遣使请善田。人或责其乞请太过,翦曰"不然。夫秦王恑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事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用为大臣自污以保身的典实。
白题 [相关解释]
1.古代匈奴部族名。俗以白色涂额﹐故名。《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复从击韩信胡骑晋阳下﹐所将卒斩胡白题将一人。"裴髎集解引服虔曰﹕"胡名也。"《南史.裴松之传》﹕"时西北远边有白题及滑国遣使由岷山道入贡﹐此二国历代弗宾﹐莫知所出。"宋刘肃《序》﹕"白题﹑八滑之事既陈﹐而当世之疑已释。"一说﹐古代匈奴部族胡人所戴的毡笠。
禅草 [相关解释]
1.指汉司马相如的《封禅文》。相如善文辞,病笃,武帝遣使往取其书而相如已死,家中仅有遗札一卷言封禅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移符 [相关解释]
1.转达符命。古时朝廷有事﹐遣使持符下达命令。
符牌 [相关解释]
1.古代朝廷发驿遣使时由执勤官员佩带以为信物的金属牌子。
符竹 [相关解释]
1.《汉书.文帝纪》"﹝二年﹞九月﹐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镌刻篆书﹐第一至第五。"后因以"符竹"指郡守职权。
符节 [相关解释]
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给外任官员或出征将帅。
纁招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严光﹞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后因谓招聘隐士出仕为"纁招"。
红线 [相关解释]
1.亦作"红线"。 2.红色丝线。 3.传说中的唐代女侠名。原系潞州节度使薛嵩的青衣,后掌笺表,号内记室。时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将并潞州。嵩日夜忧闷,计无所出§线乃夜到魏郡,入田寝所,盗床头金盒归,以示儆戒。嵩复遗书承嗣,以金盒还之。承嗣遣使谢罪,愿结姻亲§线也辞去,不知所终。见唐袁郊《甘泽谣.红线》。 4.俗谓男女婚姻多系前定,仿佛有红线暗中牵系。因以称缔结婚姻或媒约。 5.借指聘礼。 6.喻指贯穿始终的正确思想。
翔麟马 [相关解释]
1.亦称"翔麟紫"。 2.良马名。唐贞观二十一年,骨利干遣使献良马,"帝取其异者号十骥,皆为美名曰'腾霜白',曰'皎雪骢',曰'凝露骢',曰'县光骢',曰'决波騟',曰'飞霞骠',曰'发电赤'……曰'翔麟紫',曰'奔虹赤'。"见《新唐书.回鹘传下》。亦泛指宫中骏马或千里马。
聘射 [相关解释]
1.古代诸侯间遣使通问修好﹐持弓矢行射礼以扬威武﹐谓之"聘射"。
聘问 [相关解释]
1.国与国或各个方面之间遣使访问。 2.谓男方向女方行聘定婚。古代六礼中有"问名"﹐故曰聘问。
莱妻 [相关解释]
1.春秋楚老莱子之妻。据汉刘向《列女传.贤明》载莱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阳,楚王遣使聘其出仕,其妻曰"妾闻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可授以官禄者,可随以鈇钺。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妾不能为人所制。"遂行不顾,至江南而止。老莱子乃随其妻而居之◇因以"莱妻"作为贤妇的代称。
虏使 [相关解释]
1.谓当作奴隶役使之。 2.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或敌寇所遣使者的蔑称。
角节 [相关解释]
1.犀角制的符节。周代都鄙大夫遣使所用。
请命 [相关解释]
①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吕)蒙疾,(孙)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之下为之请命|为民请命。②请示几筵既设,摈者出请命。③请求任命官职遣使请命于梁,拜防御使。
谕祭文 [相关解释]
1.文体名。天子遣使下祭的文辞。
赐遣 [相关解释]
1.谓遣使赐物。
通聘 [相关解释]
1.互相遣使交好。 2.旧时称男家向女家致送订婚财礼。
遗使 [相关解释]
1.犹遣使。
遣使 [相关解释]
1.谓派遣使者。
锦城使 [相关解释]
1.入蜀的使者。语本晋常璩《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下.李合》﹕"﹝李合﹞为郡候吏⊥帝遣使者二人微行至蜀﹐宿合候舍∠为出酒夜饮﹐露坐∠问曰﹕'君来时﹐宁知二使何日发耶?'二人怪问之﹐合指星言曰﹕'有二使星入益部。'"
附国 [相关解释]
1.古部落名。分布于今四川西部和昌都地区。隋唐时居民约两万户﹐从事农业为主﹐垒石为碉房﹐以皮船渡河。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其王遣使朝贡。唐初为吐蕃所并。 2.附庸。
项日感梦 [相关解释]
1.相传汉明帝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明日博问群臣,此为何神?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遣使者张骞等人于大月支写佛经四十二章,并在洛阳城西雍门外起佛寺。事见汉牟融《理惑论》◇遂用作典故。
食万羊 [相关解释]
1.传说唐武宗宰相李德裕,宣宗时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召一善知祸福僧人问前程,僧告以将遭贬南行万里﹐不久当还,因命中注定食羊万口,有五百未满◇十余日,振武节度使遣使送米并馈羊五百,李大惊,召僧告其事,且欲还之。僧人说羊至此,是已为相国有矣,还之无益,南行其不返乎!事见唐张读《宣室志》卷九﹑《太平广记》卷九八◇遂以"食万羊"表示听天由命﹐不必强求富贵。
骄胡 [相关解释]
1.指胡人。语本《汉书.匈奴传上》"单于遣使遗大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者,天之骄子也。'"
骨利干 [相关解释]
1.古部族名。在瀚海(今贝加尔湖)北,有二俟斤治之。产良马和百合草。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遣使来献马,唐以其地为玄阙州。龙朔中(公元661-663年)改名余吾州,隶瀚海都督府。
黑水靺韍 [相关解释]
1.隋唐时靺韍之一部。居黑水(今黑龙江)流域,也称黑水部。唐初遣使内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