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4 查到相关避乱的内容。
带有避乱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夷皓
[相关解释]
1.伯夷和商山四皓的合称。同为避乱君而隐遁﹐古称高节之士。
1.伯夷和商山四皓的合称。同为避乱君而隐遁﹐古称高节之士。
张协
[相关解释]
西晋文学家。字景阳,安平武邑(今属河北)人。与兄张载、弟张亢合称三张”,其文学成就高于二人。曾任河间内史,后避乱辞官,卒于家中。作品以《杂诗》十首最著名。明人辑有《张景阳集》。
西晋文学家。字景阳,安平武邑(今属河北)人。与兄张载、弟张亢合称三张”,其文学成就高于二人。曾任河间内史,后避乱辞官,卒于家中。作品以《杂诗》十首最著名。明人辑有《张景阳集》。
李成(919-967)
[相关解释]
五代、宋初画家。字咸熙,先世为唐宗室,避乱迁居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精赋诗鼓琴弈棋。尤擅画山水,自成一家,用墨清淡,有惜墨如金之称,与关仝、范宽形成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三大流派。现存《读碑窠石图》,为宋代摹本。
五代、宋初画家。字咸熙,先世为唐宗室,避乱迁居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精赋诗鼓琴弈棋。尤擅画山水,自成一家,用墨清淡,有惜墨如金之称,与关仝、范宽形成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三大流派。现存《读碑窠石图》,为宋代摹本。
李清照(1084-约1155)
[相关解释]
南宋女词人∨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曾与夫共同从事文物书画的搜集整理。靖康之乱中逃到南方,夫死后辗转避乱各地。词作善用白描手法,想像丰富,格律严谨,为正统的婉约派词代表。有《醉花阴》、《声声慢》等名篇和《漱玉词》。
南宋女词人∨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曾与夫共同从事文物书画的搜集整理。靖康之乱中逃到南方,夫死后辗转避乱各地。词作善用白描手法,想像丰富,格律严谨,为正统的婉约派词代表。有《醉花阴》、《声声慢》等名篇和《漱玉词》。
杨维桢(1296-1370)
[相关解释]
元代文学家。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诸暨(今属浙江)人。泰定年间进士。官至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元末避乱隐居苏州、松江等地。明太祖招他修礼乐书,不赴,不久去世。擅长乐府诗,语言奇特,被称为铁崖体”。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乐府》。
元代文学家。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诸暨(今属浙江)人。泰定年间进士。官至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元末避乱隐居苏州、松江等地。明太祖招他修礼乐书,不赴,不久去世。擅长乐府诗,语言奇特,被称为铁崖体”。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乐府》。
桃花源
[相关解释]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一个渔人从桃花林尽头处入一山洞,见秦代避乱者后裔聚居其间,生活安适◇因以桃花源”指避世隐居处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一个渔人从桃花林尽头处入一山洞,见秦代避乱者后裔聚居其间,生活安适◇因以桃花源”指避世隐居处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王粲(177-217)
[相关解释]
东汉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末避乱,依附军阀刘表,未受重用◇归曹操,官至侍中,随军征吴,死于归途。有《登楼赋》、《七哀诗》、《从军诗》等诗赋名篇。明人辑有《王侍中集》。
东汉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西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末避乱,依附军阀刘表,未受重用◇归曹操,官至侍中,随军征吴,死于归途。有《登楼赋》、《七哀诗》、《从军诗》等诗赋名篇。明人辑有《王侍中集》。
秦客
[相关解释]
1.指从秦地来的人。 2.指秦时避乱移居桃源洞之人。借指避世隐居之士。 3.指秦弄玉之夫萧史。
1.指从秦地来的人。 2.指秦时避乱移居桃源洞之人。借指避世隐居之士。 3.指秦弄玉之夫萧史。
紫芝曲
[相关解释]
1.相传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避乱隐居,称商山四皓,作歌曰"漠漠商洛,深谷威夷。晔晔紫芝,可以疗饥。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题作《采芝操》。唐人作《紫芝曲》,亦称《紫芝歌》﹑《紫芝谣》。亦泛指隐逸避世之歌。
1.相传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避乱隐居,称商山四皓,作歌曰"漠漠商洛,深谷威夷。晔晔紫芝,可以疗饥。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题作《采芝操》。唐人作《紫芝曲》,亦称《紫芝歌》﹑《紫芝谣》。亦泛指隐逸避世之歌。
衣冠南渡
[相关解释]
1.西晋末,晋元帝渡江,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中原士族相随南逃,史称"衣冠南渡"。唐刘知几《史通.邑里》"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雒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后用以借指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奔之事。 2.指北宋末,宋高宗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中原士庶南迁之事。
1.西晋末,晋元帝渡江,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中原士族相随南逃,史称"衣冠南渡"。唐刘知几《史通.邑里》"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雒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后用以借指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奔之事。 2.指北宋末,宋高宗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中原士庶南迁之事。
辽东帽
[相关解释]
1.三国魏管宁学行皆高,避乱辽东,"常着皂帽,布襦褲",拒绝征聘,甘守清贫。事见《三国志.魏志.管宁传》◇以"辽东帽"指清高的节操。
1.三国魏管宁学行皆高,避乱辽东,"常着皂帽,布襦褲",拒绝征聘,甘守清贫。事见《三国志.魏志.管宁传》◇以"辽东帽"指清高的节操。
逃乱
[相关解释]
1.逃难;避乱。
1.逃难;避乱。
避乱
[相关解释]
1.躲避战乱。
1.躲避战乱。
霍山
[相关解释]
1.在山西省霍县东南。 2.安徽天柱山的别名。在安徽省潜山县『武帝以衡山辽旷﹐移岳祠于天柱山﹐以后俗人呼之为南岳﹐故又名天柱山为霍山。 3.在今广东省龙川县东北。传说秦时有霍龙避乱隐居于此﹐遇真人给他金液还生丹﹐功成仙去◇人因以霍名山。
1.在山西省霍县东南。 2.安徽天柱山的别名。在安徽省潜山县『武帝以衡山辽旷﹐移岳祠于天柱山﹐以后俗人呼之为南岳﹐故又名天柱山为霍山。 3.在今广东省龙川县东北。传说秦时有霍龙避乱隐居于此﹐遇真人给他金液还生丹﹐功成仙去◇人因以霍名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