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6 查到相关郑风的内容。
带有郑风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上襄
[相关解释]
1.犹上驾。马之最良者。《诗.郑风.大叔于田》"两服上襄,两骖雁行。"郑玄笺"襄,驾也,上驾者,言为众马之最良也。"一说,犹言前驾。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上者,前也,上襄犹言前驾,谓并驾于车前。"
1.犹上驾。马之最良者。《诗.郑风.大叔于田》"两服上襄,两骖雁行。"郑玄笺"襄,驾也,上驾者,言为众马之最良也。"一说,犹言前驾。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上者,前也,上襄犹言前驾,谓并驾于车前。"
人言可畏
[相关解释]
1.流言蜚语是可怕的。语出《诗.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1.流言蜚语是可怕的。语出《诗.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佩衿
[相关解释]
1.《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组绶。"后因称士子为"佩衿"。
1.《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组绶。"后因称士子为"佩衿"。
同车
[相关解释]
1.同乘一车。用以形容男女结为夫妇,相爱情深。语出《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毛传"亲迎同车也。" 2.同乘一车。用以形容同心,同志。语出《诗.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车。" 3.同乘一车之人。
1.同乘一车。用以形容男女结为夫妇,相爱情深。语出《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毛传"亲迎同车也。" 2.同乘一车。用以形容同心,同志。语出《诗.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车。" 3.同乘一车之人。
子衿
[相关解释]
1.《诗·郑风》篇名。《诗序》以为刺"学校废",谓"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朱熹集传则说"此亦淫奔之诗。" 2.《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后因称学子﹑生员为"子衿"。
1.《诗·郑风》篇名。《诗序》以为刺"学校废",谓"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朱熹集传则说"此亦淫奔之诗。" 2.《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后因称学子﹑生员为"子衿"。
室迩人远
[相关解释]
1.亦作"室迩人遐"。亦作"室迩人遥"。 2.语本《诗.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朱熹集传"室迩人远者,思之而未得见之辞也。"后常用为怀念亲故或悼念亡者之词。
1.亦作"室迩人遐"。亦作"室迩人遥"。 2.语本《诗.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朱熹集传"室迩人远者,思之而未得见之辞也。"后常用为怀念亲故或悼念亡者之词。
思且
[相关解释]
1.犹思存。《诗·郑风·出其东门》"虽则如荼,匪我思且。"郑玄笺"匪我思且,犹非我思存也。"马瑞辰通释"且即徂之渻借,故《笺》谓且犹存。《释文》且音徂,引《尔雅》'徂,存也'为证。"一说"且"为语助(音jū),见朱熹集传。
1.犹思存。《诗·郑风·出其东门》"虽则如荼,匪我思且。"郑玄笺"匪我思且,犹非我思存也。"马瑞辰通释"且即徂之渻借,故《笺》谓且犹存。《释文》且音徂,引《尔雅》'徂,存也'为证。"一说"且"为语助(音jū),见朱熹集传。
授餐
[相关解释]
1.给以饮食。语本《诗.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毛传"粲,餐也。"郑玄笺"我则设餐以授之,爱之,欲饮食之。" 2.指饮食费用。
1.给以饮食。语本《诗.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毛传"粲,餐也。"郑玄笺"我则设餐以授之,爱之,欲饮食之。" 2.指饮食费用。
控送
[相关解释]
1.喻行文流畅自如。语本《诗.郑风.大叔于田》"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1.喻行文流畅自如。语本《诗.郑风.大叔于田》"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昌丰
[相关解释]
1.谓美丰姿。语本《诗.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
1.谓美丰姿。语本《诗.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
杂佩
[相关解释]
1.亦作"杂佩"。 2.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毛传﹕"杂佩者﹐珩﹑璜﹑琚﹑瑀﹑冲牙之类。"一说指佩玉的中缀﹐即琚瑀。 3.指文章的变化句式。
1.亦作"杂佩"。 2.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毛传﹕"杂佩者﹐珩﹑璜﹑琚﹑瑀﹑冲牙之类。"一说指佩玉的中缀﹐即琚瑀。 3.指文章的变化句式。
殷盈
[相关解释]
1.丰盈﹐富足。 2.众多。语出《诗.郑风.溱洧》"殷其盈矣。"
1.丰盈﹐富足。 2.众多。语出《诗.郑风.溱洧》"殷其盈矣。"
洧外
[相关解释]
1.洧水之岸。《诗.郑风.溱洧》"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后以"洧外"指男女谈情之处。
1.洧水之岸。《诗.郑风.溱洧》"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后以"洧外"指男女谈情之处。
游龙
[相关解释]
1.游动的蛟龙。 2.荭草的别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桥松﹐隰有游龙。"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荭草》﹝释名﹞引陈藏器曰"天蓼即水荭﹐一名游龙﹐一名大蓼。"一说游﹐谓枝叶放纵;龙﹐草名。见《诗.郑风.山有扶苏》郑玄笺﹑孔颖达疏。
1.游动的蛟龙。 2.荭草的别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桥松﹐隰有游龙。"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荭草》﹝释名﹞引陈藏器曰"天蓼即水荭﹐一名游龙﹐一名大蓼。"一说游﹐谓枝叶放纵;龙﹐草名。见《诗.郑风.山有扶苏》郑玄笺﹑孔颖达疏。
溱洧
[相关解释]
《诗·郑风》篇名。溱和洧是两条河的名称,诗中写青年男女到河边春游,相互谈笑并赠送香草表达爱慕的情景。
《诗·郑风》篇名。溱和洧是两条河的名称,诗中写青年男女到河边春游,相互谈笑并赠送香草表达爱慕的情景。
狡童
[相关解释]
1.姣美的少年。 2.《诗.郑风》有《狡童》篇,讥刺公子忽◇以"狡童"借指壮狡昏乱的国君。亦作"狡僮"。 3.指霸占一方的割据者。 4.未成年的童仆。
1.姣美的少年。 2.《诗.郑风》有《狡童》篇,讥刺公子忽◇以"狡童"借指壮狡昏乱的国君。亦作"狡僮"。 3.指霸占一方的割据者。 4.未成年的童仆。
玉佩琼琚
[相关解释]
1.泛指玉制的佩饰。语出《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2.对诗文的美称。
1.泛指玉制的佩饰。语出《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2.对诗文的美称。
綦缟
[相关解释]
1.《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后因以"綦缟"指平民妇女之服装,亦借指穿"綦缟"之平民妇女。
1.《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后因以"綦缟"指平民妇女之服装,亦借指穿"綦缟"之平民妇女。
缁衣
[相关解释]
1.亦作"?衣"。 2.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 3.泛指黑色衣服。 4.《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郑武公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武公好贤之诗。 5.僧尼的服装。 6.引申指佛教。 7.借指僧人。
1.亦作"?衣"。 2.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 3.泛指黑色衣服。 4.《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郑武公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武公好贤之诗。 5.僧尼的服装。 6.引申指佛教。 7.借指僧人。
罄控
[相关解释]
1.语出《诗.郑风.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纵送忌。"毛传"骋马曰磬﹐止马曰控。"指驰马与控马。
1.语出《诗.郑风.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纵送忌。"毛传"骋马曰磬﹐止马曰控。"指驰马与控马。
行雁
[相关解释]
1.成行的飞雁。 2.谓平行,平列。语本《诗.郑风.大叔于田》"两服上襄,两骖雁行。"郑玄笺"雁行者,言与中服相次序。" 3.指兄弟。谓如雁之飞翔有序。
1.成行的飞雁。 2.谓平行,平列。语本《诗.郑风.大叔于田》"两服上襄,两骖雁行。"郑玄笺"雁行者,言与中服相次序。" 3.指兄弟。谓如雁之飞翔有序。
衣巾
[相关解释]
1.衣服和佩巾。语本《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余冠英注"'巾',佩巾也。" 2.衣服和头巾。 3.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 4.指青领衣和方巾。明清时的秀才服式。 5.借指秀才的资格和待遇。
1.衣服和佩巾。语本《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余冠英注"'巾',佩巾也。" 2.衣服和头巾。 3.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 4.指青领衣和方巾。明清时的秀才服式。 5.借指秀才的资格和待遇。
衿佩
[相关解释]
1.指青年学子。语出《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毛传"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组绶。"
1.指青年学子。语出《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毛传"佩,佩玉也。士佩瓀珉而青组绶。"
赠芍
[相关解释]
1.《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郑玄笺"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后因以"赠芍"表示男女别离之情。
1.《诗.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郑玄笺"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后因以"赠芍"表示男女别离之情。
近易
[相关解释]
1.《诗.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毛传"男女之际近而易,则如东门之墠;远而难,则茹藘在阪。"后因以"近易"指便捷容易。
1.《诗.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毛传"男女之际近而易,则如东门之墠;远而难,则茹藘在阪。"后因以"近易"指便捷容易。
适馆授粲
[相关解释]
1.谓诸侯或附属国国君入为天子卿士并被授予封地俸禄。语本《诗.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毛传"诸侯入为天子卿士受采禄。"
1.谓诸侯或附属国国君入为天子卿士并被授予封地俸禄。语本《诗.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毛传"诸侯入为天子卿士受采禄。"
郑风
[相关解释]
1.指郑公风。 2.《诗》十五国风之一。
1.指郑公风。 2.《诗》十五国风之一。
重英
[相关解释]
1.谓矛柄上有两重画饰。《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毛传"重英,矛有英饰也。"郑玄笺"二矛,酋矛﹑夷矛也,各有画饰。"马瑞辰通释"重英宜谓矛有重饰。"一说,指矛上的两层缨。参阅高亨《诗经今注》。 2.犹繁花。
1.谓矛柄上有两重画饰。《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毛传"重英,矛有英饰也。"郑玄笺"二矛,酋矛﹑夷矛也,各有画饰。"马瑞辰通释"重英宜谓矛有重饰。"一说,指矛上的两层缨。参阅高亨《诗经今注》。 2.犹繁花。
闉阇
[相关解释]
1.古代城门外瓮城的重门。《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阇﹐有女如荼。"毛传﹕"闉﹐曲城也。阇﹐城台也。"马瑞辰通释﹕"阇为台门之制﹐上有台则下必有门﹐有重门则必有曲城﹐二者相因。'出其闉阇'谓出此曲城重门。"后泛指城门或城楼。 2.《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阇"汉郑玄笺"阇读当如彼都人士之都,谓国外曲城之中市里也。"后人据此以"闉阇"指城市街里。
1.古代城门外瓮城的重门。《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阇﹐有女如荼。"毛传﹕"闉﹐曲城也。阇﹐城台也。"马瑞辰通释﹕"阇为台门之制﹐上有台则下必有门﹐有重门则必有曲城﹐二者相因。'出其闉阇'谓出此曲城重门。"后泛指城门或城楼。 2.《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阇"汉郑玄笺"阇读当如彼都人士之都,谓国外曲城之中市里也。"后人据此以"闉阇"指城市街里。
雨晦
[相关解释]
1.语本《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雨晦"指乱世或艰难的处境。
1.语本《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雨晦"指乱世或艰难的处境。
零瀼
[相关解释]
1.《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瀼瀼。"后因以"零瀼"指霜重露浓等困扰征途之人的自然景象。
1.《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瀼瀼。"后因以"零瀼"指霜重露浓等困扰征途之人的自然景象。
零露
[相关解释]
1.降落的露水。《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郑玄笺﹕"零﹐落也。"南朝宋鲍照《代蒿里行》﹕"驰波催永夜﹐零露逼短晨。"清谭嗣同《公宴》诗﹕"华月流绮疏﹐置酒临高台。剑佩拂零露﹐冠盖纷以来。"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宋张元干《沁园春》词﹕"富贵浮云﹐身名零露﹐事事无心归便归。"一说﹐露珠。见高亨《诗经今注》。
1.降落的露水。《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郑玄笺﹕"零﹐落也。"南朝宋鲍照《代蒿里行》﹕"驰波催永夜﹐零露逼短晨。"清谭嗣同《公宴》诗﹕"华月流绮疏﹐置酒临高台。剑佩拂零露﹐冠盖纷以来。"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宋张元干《沁园春》词﹕"富贵浮云﹐身名零露﹐事事无心归便归。"一说﹐露珠。见高亨《诗经今注》。
风潇雨晦
[相关解释]
1.《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遂以"风潇雨晦"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亦比喻形势险恶。
1.《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遂以"风潇雨晦"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亦比喻形势险恶。
风雨不改
[相关解释]
1.语出《诗.郑风.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1.语出《诗.郑风.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风雨如晦
[相关解释]
1.《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风雨如晦"比喻于恶劣环境中而不改变气节操守。 2.比喻社会黑暗混乱。
1.《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风雨如晦"比喻于恶劣环境中而不改变气节操守。 2.比喻社会黑暗混乱。
鸡鸣馌耕
[相关解释]
1.比喻妇女勤俭治家。语本《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又《豳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1.比喻妇女勤俭治家。语本《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又《豳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