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0 查到相关都督的内容。
带有都督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乡兵 [相关解释]
1.古代地方武装。始于西魏﹑北周,由大都督或仪同统领,居于本乡。其后历代有之。
二次革命 [相关解释]
即讨袁之役”。继辛亥革命后爆发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的武装斗争。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死宋教仁,又大借外债,准备以武力镇压革命势力。孙中山号召讨伐袁世凯。袁罢免国民党籍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7月,国民党人在江西湖口起兵讨袁,广东、上海、安徽等地先后宣布独立,并组织讨袁军。由于国民党缺乏明确纲领,内部涣散,在袁军大举进攻下,二次革命”最后失败。
仆骨 [相关解释]
1.古代西北游牧民族铁勒部族之一。唐贞观二十一年以仆骨部置金微都督府,隶燕然都护符。以仆固为姓。
佥事 [相关解释]
1.官名。金置按察司佥事。元时诸卫﹑诸亲军及廉访﹑安抚诸司,皆置佥事。明因之,都督﹑都指挥﹑按察﹑宣慰﹑宣抚等,皆有佥事。清初沿用,乾隆时废。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央官署中的中级官员。
使持节 [相关解释]
1.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至隋唐刺史,例加使持节的虚衔,如某州刺史必带使持节某州诸军事。唐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则为节度使。
借绯 [相关解释]
1.唐宋时规定官员的服色,四﹑五品服绯,未至五品者特许服绯,称为"借绯"。绯,大红色。《通典.礼二十三》"开元八年二月﹐敕都督﹑刺史品卑者借绯及鱼袋。"亦称"借牙绯"。牙,即象笏。宋制五品以上用象笏,借绯时并借象笏,故云。
倪嗣冲(1868-1924) [相关解释]
皖系军阀。安徽阜阳人。清末曾任河南布政使帮办军务。1913年任安徽都督,支持袁世凯称帝。袁死后投靠段祺瑞。1917年支持段解散国会,为督军团”倡乱的祸首◇又出兵拥护段祺瑞实行武力统一。1920年,皖系战败后被解职。
傉萨 [相关解释]
1.古代高丽官职名,相当于都督。
六雄 [相关解释]
1.指战国时韩﹑赵﹑魏﹑燕﹑齐﹑楚六国。 2.唐代以郑﹑陕﹑汴﹑绛﹑怀﹑魏六州﹐为形势重要之地﹐称为"六雄"。唐开元中﹐将境内自京都及都督都护府以外﹐以近畿为四辅﹐其余州县依其地理条件﹑户口多寡﹐分为六雄﹑十望﹑十紧及上中下各种等级。
凉州 [相关解释]
1.乐府《近代曲》名,属宫调曲。原是凉州一带的地方歌曲,唐开元中由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2.唐代软舞曲名。
勋官 [相关解释]
1.授给有功官员的一种荣誉称号,没有实职。北周时本以奖励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隋置上柱国至都督,凡十一等。初名散官,至唐始别称为勋官。定用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凡十二等,起正二品,至从七品。明又分为文勋十一阶﹑武勋十二阶,至清而废。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一》﹑《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南京临时参议院 [相关解释]
1912年1月各省都督选派代表在南京组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执行议会职权。2月批准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制定并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久迁往北京。次年4月解散。
卫所 [相关解释]
1.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数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都司),统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分别管辖。清初亦沿袭。
叶护 [相关解释]
1.突厥官名。其职位仅次于可汗,为一个大部族中的分部部长,相当于唐代的大都督。常以可汗的子弟或宗族中的强者为之。属世袭职。
同罗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部落名。回纥诸部之一。唐贞观年间内附,于其地置龟林都督府。
坚昆 [相关解释]
1.古部族名。又称鬲昆﹑隔昆﹑结骨﹑纥骨﹑居勿,唐时称黠戛斯,在今叶尼塞河上游『初属匈奴。宣帝时,匈奴郅支单于发兵西破坚昆,因留都其地。 2.唐羁縻都督府名。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以铁勒结骨(即黠戛斯)部设置,隶燕然都护府。故址在今苏联境内叶尼塞河上游一带。 3.复姓。黠戛斯有坚昆氏,居贺兰山下,自云李陵之后。见宋罗泌《路史》。
天门八翼 [相关解释]
1.晋陶侃梦生八翼﹐飞而上天﹐见天门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门不得入﹐阍者以杖击之﹐因坠地﹐折左翼◇位至八州都督。见《晋书.陶侃传》。
展子虔 [相关解释]
隋代画家。历北齐、北周,入隋官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曾在长安、洛阳、江都等地作佛寺壁画。擅画人物、车马。写江山远近,具咫尺千里之势。有《游春图》存世,为今存最古卷轴画,一说系唐人摹本。
市令 [相关解释]
1.古官名。掌管市场。战国时楚国有市令之官。见《史记。循吏列传》『于长安东﹑西两市各置市令一人,属京兆尹。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食货志下》。南北朝亦各有市令。见《魏书.李裔传》﹑《南齐书.东昏侯纪》。唐时各都督府﹑州及三千户以上的县皆置市令,不满三千户的县,若地处要路而交易繁盛者,亦听依三千户法置之。见《新唐书.百官志四》﹑宋王溥《唐会要.市》。 2.司市官颁布的教令。
府帅 [相关解释]
1.唐代对地方军政长官如都督府都督﹑节度使﹑经略使等的一种称谓。
府镇 [相关解释]
1.唐代在西域设都护府﹑都督府及四镇(龟兹﹑于阗﹑碎叶﹑疏勒)。泛称府镇。
康居 [相关解释]
1.古西域国名。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王都卑阗城。北部是游牧区,南部是农业区。南部城市较多,有五小王分治『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康居王迎匈奴郅支单于居康居东部合力对抗乌孙。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率军入康居,击杀郅支单于。东汉时,栗弋﹑严﹑奄蔡均为康居属国。晋武帝泰始中(公元265-274),遣使献善马,南北朝时,役属于嚈哒。 2.唐羁縻都督府名。永徽时在康国置,故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城。约公元八世纪中叶后,
总管 [相关解释]
武官名『末南北朝以都督统州之军事,并总揽或与刺史治州之政事。北周始改此称。隋代至唐代初在各州设总管,边镇和大州设大总管,均系地方军政长官,后又恢复都督称,但统兵出征之将帅仍为总管。北宋时总管仍系地方军政长官,分别由节度使、知府、知州兼任。辽金元时总管兼管军民。清代时在东三省、新疆及围场设总管,为率军驻防之长官。
戟门 [相关解释]
1.立戟为门。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棘门,以戟为门。"后指立戟之门。《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行密帅诸军合万五千人入城,以梁缵不尽节于高氏,为秦毕用,斩于戟门之外。"胡三省注"唐设戟之制,庙社宫殿之门二十有四,东宫之门一十有八,一品之门十六,二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尹﹑大都督﹑大都护之门十四,三品及上都督﹑中都督﹑上都护﹑上州之门十二,下都督﹑下都护﹑中州﹑下州之门各十。设戟于门,故谓之戟门。"引申指显贵之家或显赫的官署。 2.墓前石门
折翼 [相关解释]
1.折断翅膀。比喻受挫伤。 2.相传晋陶侃曾梦生八翼,飞上天去,见天门九重,已上八重,至第九重,门者击之以杖,遂坠地而折左翼◇侃都督八州,握重兵,常思折翼之梦,不敢萌异志。见《晋书.陶侃传》◇以"折翼"为自警之典。
晋元帝(276-322) [相关解释]
即司马睿”。东晋王朝的建立者。字景文,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公元307年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出镇建康(今江苏南京),统治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西晋灭亡后,于317年即帝位,都建康,史称东晋。
条支 [相关解释]
1.亦作"条枝"。 2.古西域国名。约在今伊拉克境内。 3.唐代西域地名。在今苏联吉尔吉斯和哈萨克一带。唐设条枝都督府。
武昌剩竹 [相关解释]
1.《晋书.陶侃传》"及王敦平,﹝陶侃﹞迁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以"武昌剩竹"比喻可以利用的材料。
毗沙 [相关解释]
1.唐羁縻都督府名。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在于阗国(今新疆和田西南)置﹐属安西都护府。 2.见"毗沙门天王"。
永业田 [相关解释]
1.田制名。也称世业田。北魏行均田制,每男夫授桑田二十亩,身没不还,世代承耕,故称永业田。北齐﹑隋﹑唐沿用此制,但授田多少不等。唐中叶以后,土地兼并激烈,此制名存实亡。宋太平兴国以后,凡人民所垦田即为永业田,不复有亩数的限制。 2.田制名。也称世业田。隋唐两代,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或散官五品以上,按等级分授永业田,子孙世袭,皆免课役。参阅《魏书.食货志》﹑《通典.食货志》﹑《隋书.食货志》﹑《新唐书.食货志一》。 3.旧时称私有土地为永业田或世业田。
洪都 [相关解释]
1.江西省南昌市的别称。隋﹑唐﹑宋时南昌为洪州治所,唐初曾在此设都督府,因以得名。
滕王阁 [相关解释]
在江西省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建于公元653-659年。因是洪州都督滕王李元婴(唐太宗弟)所建而得名。以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写《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1926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烧毁,1985-1989年重建。占地43万平方米,高9层,575米。飞檐翘角,气势雄伟。为南昌游览胜地。
滕王阁序 [相关解释]
骈文篇名。唐代王勃作。相传是作者在南下探父途中,路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加都督阎伯屿举办的盛宴时所作。文中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滕王阁周围的景观,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名句,历来为人传诵。
焦达峰(1887-1911) [相关解释]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南浏阳人。参加同盟会,并参与组织共进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与陈作新率领湖南起义新军攻占长沙,被推为湖南军政府都督◇在立宪派策动的兵变中遇害。
羊碑 [相关解释]
1.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十年,有德政。及卒,襄阳百姓为立碑于岘山。见其碑者无不流泪。旧时因以"羊碑"为颂扬官吏之有德政之典。
羊陆 [相关解释]
1.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与吴将陆抗对峙,二人互无疑忌,使命交通,友好往来,为后人所称许。事见《晋书.羊祜传》。
荆牛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九百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桓冲镇江陵,正会夕,当烹牛。碰孰视帐下都督甚久,目中泣下。都督呪之曰'汝能向我跪者,当启活也。'牛应声而拜,众甚异之。都督复谓曰'汝若须活,遍拜众人者直往。'牛涕殒如雨,遂拜不止。值冲醉,不得启,遂杀牛。"后用以喻乞怜仍难苟活。
萍浏醴起义 [相关解释]
同盟会发动的武装起义。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等到湖南联络会党和矿工,相约江西萍乡、湖南浏阳、醴陵三处同时起义。12月起义爆发,队伍发展到三万余人,推会党首领龚春台为起义军都督。清政府调集军队镇压,起义军苦战月余,最后失败。
薛仁贵(614-683) [相关解释]
唐代大将。名礼,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农民出身,善骑射。太宗时应募从军,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又率军战胜西突厥,军中有将军三箭定天山”之歌。在参与进攻高丽的战争后,留任右威卫大将军兼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公元670年对吐蕃作战,大败◇任右领军卫将军、代州都督。
虞候 [相关解释]
1.古官名。守望山泽之官。 2.古官名。宇文泰相西魏﹐始置虞候都督﹐后因设虞候之官﹐职掌不尽相同。隋为东宫禁卫官﹐掌侦察﹑巡逻。唐代后期有都虞候﹐为军中执法的长官﹐五代时都虞候为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宋代沿置﹐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步军司均置都虞候﹐位次于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此外又有将虞候﹑院虞候等低级武职。 3.宋时官僚雇用的侍从。南宋时在临安可向"行老"雇用。参阅宋吴自牧《梦粱录.雇觅人力》。
诛肜 [相关解释]
1.晋梁王肜曾违法﹐周处(子隐)深文案之◇氐人齐万年反﹐肜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处为前锋。肜逞宿憾﹐命处进讨﹐军无后继﹐处力战而死。见《晋书.周处传》◇以"诛肜"为诛灭陷害忠良者。
谢公乞墅 [相关解释]
1.相传前秦苻坚率众百万﹐进驻淮肥﹐东晋京师震恐﹐而征讨大都督谢安"夷然无惧色"﹐且与其侄谢玄下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以优势离去﹐临行﹐"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遂破苻坚。乞﹐送。事见《晋书.谢安传》◇遂用作典实。
谢玄文 [相关解释]
1.东晋谢玄曾都督七州军事﹐患疾后﹐上疏请求解职归隐。见《晋书.谢玄传》◇遂以"谢玄文"谓去职归山。
谢石(327-388) [相关解释]
东晋大将。字石奴,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安弟。公元383年前秦南侵,宰相谢安任命他为都督,统兵抵御,依赖侄谢玄与刘牢之率北府兵力战,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搜刮聚敛,为时人所讥。
谭延(1880-1930) [相关解释]
湖南茶陵人。清末主张君主立宪,被推为湖南咨议局议长。辛亥革命时,杀害革命党人,篡夺湖南都督职位◇加入国民党,历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1927年后依附蒋介石,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
赔了夫人又折兵 [相关解释]
1.三国时东吴孙权要向蜀汉索回荆州,都督周瑜定计,将孙权妹谎说嫁给刘备,借以把刘备骗到东吴留作人质,以便索回荆州。刘备按诸葛亮的对策行事,到东吴成婚后同夫人逃出东吴。周瑜带兵追赶,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此故事见于元曲《隔江斗智》第二折,又见于《三国演义》第五五回◇世因以"赔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得利不成,反而遭受双重损失。
赵秉钧(1859-1914) [相关解释]
河南汝州人。曾任清巡警部尚书。辛亥革命时,帮助袁世凯镇压革命党人。民国成立后,任内务总长、国务总理。1913年受袁世凯指使,派人暗杀宋教仁。因案情揭露,改任直隶都督◇被袁毒死灭口。
蹛林 [相关解释]
1.匈奴秋社之处。匈奴土俗,秋社绕林木而会祭,故称。 2.借指匈奴。 3.古州名。唐有蹛林州。属陇右道。初隶北庭都护府,后隶凉州都督府。在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见《新唐书.地理志七下》。
辞曹 [相关解释]
1.官名。东汉始置﹐主管辞讼。 2.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甚得民心。既卒﹐州人避其讳﹐改呼户曹为辞曹。户与祜谐音。
都督 [相关解释]
古时的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金微 [相关解释]
1.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唐贞观年间﹐以铁勒卜骨部地置金微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
门下督 [相关解释]
1.将帅帐下都督。
阎锡山(1883-1960) [相关解释]
山西五台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山西都督、省长,长期盘踞山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追随蒋介石反共。曾任国民党政府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内政部部长◇与蒋发生利害冲突。1930年联合冯玉祥等起兵反蒋,失败后逃往大连。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部长。1949年后去台湾,任台湾总统府”资政。
陆荣廷(1859-1928) [相关解释]
桂系军阀。广西武鸣人。壮族。曾任清军管带,镇压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后升至广西提督。辛亥革命时,攫取广西都督职位,捕杀革命党人。护国战争时,派兵攻占广东,自任广东督军,成为桂系军阀首领。1917年参加护法军政府,排挤孙中山。1920年被粤军击败,退回广西。
陆逊(183-245) [相关解释]
三国吴大将。字伯言,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孙策婿。出身江南士族。善谋略,曾与吕蒙定计袭取关羽。公元222年,刘备攻吴,他任大都督,坚守不战逾半年,待蜀军疲惫,用火攻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任荆州牧,镇守武昌(今湖北鄂州东北),官至丞相。
陈其美(1878-1916) [相关解释]
近代民主革命者。字英士,浙江吴兴(今湖州)人。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在沪浙等地活动,并加入青帮。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时,任庶务部长。武昌起义后,参加光复上海的武装起义,被举为沪军都督。曾派人暗杀陶成章◇参加讨袁战争。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总务部长◇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于上海。
陶侃之意 [相关解释]
1.《晋书.陶侃传》载﹐陶侃梦生八翼﹐飞登天门﹐已登其八﹐唯一不得入﹐阍者以杖击之﹐折其左翼◇侃都督八州﹐握重兵﹐潜有窥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即自抑而止◇因以"陶侃之意"指伺机谋废旧朝﹐自建新朝之典。
颜勤礼碑 [相关解释]
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唐代碑刻。公元779年镌立于长安(今陕西西安)。颜真卿正书。原碑四面刻字,宋元间铭文一侧被磨去。书法苍劲沉雄,气势磅礴,为颜书晚年代表作。
骨利干 [相关解释]
1.古部族名。在瀚海(今贝加尔湖)北,有二俟斤治之。产良马和百合草。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遣使来献马,唐以其地为玄阙州。龙朔中(公元661-663年)改名余吾州,隶瀚海都督府。
黠戛斯 [相关解释]
1.古族名『称坚昆,魏晋间称结骨,唐称黠戛斯。主要分布在今叶尼塞河上游流域。从事畜牧,兼营农业和狩猎。有文字,今称"鄂尔浑-叶尼塞文"。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内附,唐以其地为坚昆都督府,隶燕然都护府。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后,曾受东突厥和回鹘的统治。开成五年(公元840年),黠戛斯破回鹘。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唐封其首领为"英武诚明可汗"。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助唐平李克用叛乱。约10-12世纪,大量黠戛斯人移至天山西部地区,与当地居民融合为今日我国的柯尔克孜族和中亚的吉尔吉斯人。参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