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释迦的内容。
带有释迦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佛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释迦牟尼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过去劫中三佛毗婆尸﹑尸弃﹑毗舍浮和现在劫中四佛拘留孙﹑拘那含﹑迦叶和释迦牟尼。诸经中名号微异,系转译之讹。见《七佛经》﹑《法苑珠林》卷八。
三时 [相关解释]
1.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 2.夏至后半个月。 3.早﹑午﹑晩。 4.印度分一年为热﹑雨﹑寒三时。 5.佛教谓释迦牟尼佛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正法﹑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一般认为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见南朝陈慧思《立誓愿文》。
临儿国 [相关解释]
1.[梵lumbinī]佛教圣地。相传释迦牟尼诞生于此﹐地处古印度拘利和迦毗罗卫之间﹐乃善觉王(suprabuddha)为其夫人建造的一个花园。故址在今尼泊尔南部。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均曾到此。名见《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西戎传》。晋法显《佛国记》作论民﹐南朝梁僧佑《释迦谱》卷一作蓝毗尼﹐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作腊伐尼﹐亦译作岚毗尼﹑龙弥尼﹑林微尼等。
九会 [相关解释]
1.多次会盟。 2.指释迦牟尼宣讲教义的九次法会。参阅八十卷本《华严经》。 3.九次交遇。
九劫 [相关解释]
1.谓成佛所经历的漫长劫难。 2.指释迦成佛的现在世。相传释迦于住劫(分二十小劫)中的第九劫(即现在世)成佛。
五比丘 [相关解释]
1.佛教谓最早从释迦牟尼在鹿野苑闻法出家的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人。是为佛教有"僧宝"之始。相传释迦牟尼初出家时,其父净饭王劝阻无效,派上述五人相随,后受感化而出家。
佛历 [相关解释]
1.历法的一种。以释迦牟尼死后一年为纪元元年。
佛发 [相关解释]
1.相传为佛祖释迦牟尼的头发。
佛教 [相关解释]
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 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佛树 [相关解释]
1.相传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得正觉,故菩提树称为佛树。
佛母 [相关解释]
1.佛教名词。大乘佛教称"般若"(意为"智慧")为诸佛之母。 2.释迦牟尼之母,即摩耶夫人。或称佛之姨母大爱道。因摩耶夫人早逝,释尊自幼为姨母所鞠育。参阅《大爱道般泥洹经》。 3.佛从法生,故以法为佛母。
佛爷 [相关解释]
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佛牙 [相关解释]
佛教徒指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留下的牙齿。
佛生日 [相关解释]
1.释迦牟尼的诞生日。又称"佛诞日"。佛教一般认为是农历四月初八日。一说为二月八日。见《长阿含经》卷四。古代此日行灌佛会,因此又名"浴佛节"。
佛祖 [相关解释]
佛教徒指佛和开创宗派的祖师,也专指释迦牟尼。
佛粥 [相关解释]
1.即腊八粥。佛寺于十二月初八日(相传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取香谷及果实等煮的用以供佛的粥。
佛舍利 [相关解释]
1.相传为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击之不坏,焚之不燋,或有光明神验。佛教徒奉为至宝,建塔供奉◇亦泛指高僧死后烧剩的骨烬。舍利为梵语?arīra的译音,意为"身骨"﹑"灵骨"。
佛螺 [相关解释]
1.相传释迦牟尼佛的头发,旋屈为螺文状。故以"佛螺"借指盘旋高耸的峰峦。
佛迹 [相关解释]
1.亦作"佛迹"。 2.相传释迦牟尼将入寂灭之时留在石上的足迹。 3.借指佛法。
佛陀 [相关解释]
佛教徒称释迦牟尼。简称佛。[梵buddha]
凈饭王 [相关解释]
1.释迦牟尼之父。相传为古代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国王。
十六罗汉 [相关解释]
1.指释迦的十六名上足弟子。即宾度罗跋罗惰阇﹑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阇﹑苏频陀﹑诺讵罗﹑跋陀罗﹑迦哩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参见"十八罗汉"。
华藏世界 [相关解释]
1.佛教指释迦如来真身毘卢舍那佛净土,是佛教的极乐世界,由宝莲花中包藏的无数小世界组成的。
双林 [相关解释]
1.指释迦牟尼涅盘处。 2.借指释迦牟尼。 3.借指寺院。
双树 [相关解释]
1.娑罗双树。也称双林。为释迦牟尼入灭之处。
唯我独尊 [相关解释]
佛经上说,释迦牟尼降生时,遍观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朗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意思是推崇无所不在、彻底解脱的大我”◇依字面转化,谓妄自尊大,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抱着唯我独尊的态度,就不可能赢得友谊和成功。
四世 [相关解释]
1.四代。 2.佛教语。指所谓圣世(释迦在世时代)﹑正世(释迦灭后一千年间)﹑像世(次一千年间)﹑末世(次一万年间)。
四圣谛 [相关解释]
1.佛教以苦﹑集﹑灭﹑道为四圣谛。又称四谛。为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是佛教基本教义之一。苦为生老病死等;集为妄心能生起种种惑业,感招苦果;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八正道等,以能通于涅盘。
四谛 [相关解释]
佛教基本教义之一。指释迦牟尼最初说教的内容,即苦、集、灭、道四谛。
四门 [相关解释]
1.指明堂四方的门。 2.学校名,即四门学。 3.佛经有释迦牟尼(净饭王太子)出四门受天帝感化而出家修道的传说。 4.武术名词。使刀弄棍或打拳的一种架势。
大藏经 [相关解释]
佛教经典的总称。内容分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和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的说教)、律(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的必须遵守的仪规)、论(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三藏,包括印度、中国等国的佛教著述在内。有汉、藏、蒙、满、西夏、日和巴利文等多种文本。
大雄 [相关解释]
1.梵文mahavīra(摩诃毗罗)的意译。原为古印度耆那教对其教主的尊称。佛教亦用为释迦牟尼的尊号。 2.称大智大勇的人。
大雄佛 [相关解释]
1.称释迦牟尼。
天人师 [相关解释]
1.释迦牟尼佛的别号。以其为天与人之师﹐故名。 2.指皈佛成正果者。
如是我闻 [相关解释]
1.佛经开卷语。传说释迦牟尼灭后,弟子们汇集他的言论,因阿难为佛侍者,所闻最多,就推他宣唱佛说,他以"如是我闻"开场,意为我闻佛如此说。"如是",指经中的内容;"我闻",指阿难亲自听闻。着此一句,以昭信实。见《佛地经论》卷一。 2.犹言听得这样说。
娑婆世界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娑婆,梵语sah?的音译,意为"堪忍"。"娑婆世界"又名"忍土",系释迦牟尼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总称。
娑罗双树 [相关解释]
1.释迦牟尼涅盘之处。在印度拘尸那拉城阿利罗跋提河边。其处四方各有二株双生的娑罗树,故谓之"娑罗双树"。
密行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小乘指持戒严密的修行,大乘指蕴善于内而不外着的修行。释迦牟尼弟子罗瞭罗以"密行第一"着称。
师子座 [相关解释]
1.释迦牟尼的坐席。 2.指寺院中佛﹑菩萨的台座以及佛教高僧说法时的坐席。
帝释 [相关解释]
1.亦称"帝释天"。 2.佛教护法神之一。佛家称其为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居须弥山顶善见城。梵文音译名为释迦提桓因陀罗。
弥勒佛 [相关解释]
佛教大乘菩萨。《弥勒下生经》说他将从兜率天下凡,在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而成佛。中国寺庙里供奉的弥勒佛像,袒胸露肚,圆脸长耳,笑口常开。这个形象来源于五代时的布袋和尚契此,传说他是弥勒的化身。
弥陀 [相关解释]
1.亦作"弥陁"。 2.阿弥陀佛(amit?bha)的省称。意译为无量寿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化之主。与释迦﹑药师并称三尊。
思惟树 [相关解释]
1.菩提树的别名。又称贝多。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沉思坐化成佛,故称。
悉达多 [相关解释]
1.梵语。sarva-siddh?rtha(萨婆悉达多)音译的略称。智慧的意思。 2.释迦牟尼为净饭王太子时的本名。亦译作"悉达陀"﹑"悉达"。
悬空寺 [相关解释]
在山西省浑源县南恒山唐峪口西峭壁上。始建于北魏。有大小殿阁三十余座,凌空建在峭壁之上,用数十根木柱支撑,远望如半空悬吊,故名。最高的三教殿有释迦牟尼、阿难神像、铁铸韦陀及浮雕。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氏 [相关解释]
1.佛教菩萨名,即弥勒菩萨。弥勒,梵语maitreya,意译为"慈氏",为将继承释迦佛位的未来佛。
慧日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指普照一切的法慧﹑佛慧。 2.指佛释迦牟尼。
拈花一笑 [相关解释]
1.《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明通容《祖庭钳锤录》附《宗门杂录》"王荆公语佛慧泉禅师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谓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夷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迦叶。'"此为佛教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公案◇以喻心心相印,会心。
摩耶 [相关解释]
1.释迦牟尼之母。名摩诃摩耶(mah?m?y?)﹐相传为天臂城释迦族善觉长者之女﹐迦毘罗卫国净饭王之王后。生悉达多太子(即后来的释迦牟尼)﹐逾七日而殁。
摩诘 [相关解释]
1.维摩诘(梵语vimalakīrti)的省称。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维摩经》中说维摩诘是毘耶离城中一位大乘居士﹐和释迦牟尼同时﹐善于应机化导。曾经以称病为由﹐向释迦佛遣来问讯的舍利弗及文殊师利等宣扬大乘深义﹐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 2.指唐王维。维字摩诘。
教主 [相关解释]
某一宗教的创始人,如释迦牟尼是佛教的教主。
文殊 [相关解释]
1.佛教菩萨名。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的省称。意译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顶结五髻﹐象征大日如来的五智;持剑﹑骑青狮﹐象征智慧锐利威猛。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与司"理"的普贤菩萨相对。中国传其说法道场为山西省五台山。
旃檀瑞像 [相关解释]
1.檀香木刻的释迦牟尼像。
普贤 [相关解释]
1.佛教菩萨名。梵名为samantabhadra,也译为"遍吉"。与文殊菩萨并称为释迦牟尼佛之二胁士。寺院塑像,侍立于释迦之右,乘白象。以"大行"着称,其道场为四川峨眉山。
曳瑟知林 [相关解释]
1.义译"杖林"。曳瑟知,梵语音译,义云"杖"。佛教故事,传说有婆罗门不信释迦身长丈六,乃以丈六竹杖量佛身。婆罗门将杖端增长,佛身亦随长,不可穷究,乃投杖而去,后遂生根成林。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按,唐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四称此林为"杖林",即今之jeshtiban。
曼殊室利 [相关解释]
1.梵文的译音。也译作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等。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相传其显灵说法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与普贤左右随侍释迦牟尼,司智慧。顶结五髻,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塑像多骑狮子,表示智慧威猛。
本师 [相关解释]
①祖师;自己的老师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借问本师谁。②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我本师释迦佛言。
杖林 [相关解释]
1.梵语"泄瑟知林"的义译。据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佛陀伐那山及杖林》载"﹝泄瑟知林﹞林竹修劲,被山弥谷。其先有婆罗门,闻释迦佛身长丈六,常怀疑惑,未之信也。乃以丈六竹杖,欲量佛身,恒于杖端出过丈六,如是增高,莫能穷实。遂投杖而去,因植根焉。"后即成林,称"泄瑟知林",即杖林。
棱伽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古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东南隅。相传释迦牟尼佛曾在此山说经。也称楞伽山。
正法眼藏 [相关解释]
1.佛教语。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谓眼,包含万有谓藏。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弟子迦叶,是为禅宗初祖,为佛教以"心传心"授法的开始。 2.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浴佛 [相关解释]
1.相传农历四月八日为释迦牟尼的生日,每逢该日,佛教信徒用拌有香料的水灌洗佛像,谓"浴佛"。亦称"灌佛"。
浴佛日 [相关解释]
1.谓农历四月八日释迦诞生日。参见"浴佛"。
浴佛节 [相关解释]
中国佛教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传说释迦牟尼降生时,有九条龙口吐香水洗浴佛身『族地区以夏历四月初八日为佛诞日,这一天,佛寺举行诵经,并用各种名香浸水,灌洗释迦太子的诞生像。
王舍城 [相关解释]
1.地名。即古印度曷罗阇姞利呬城。传说其西南佛陀迦雅为释迦牟尼成道之地。 2.常借指佛国﹑佛寺。
瑞像 [相关解释]
1.佛教语。称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之像。
瑞光大金塔 [相关解释]
又称仰光大金塔”、瑞德宫塔”。缅甸的建筑文化古迹。位于仰光市北因亚湖畔一山冈上。始建于公元前约585年,相传为珍藏来自印度释迦牟尼的八根佛发而建。屡经整修。高994米。为砖砌实心钟形塔,表面抹灰后满贴金箔,历次修葺中又镶嵌红、蓝、绿等色宝石。塔基四角各有一座半人半狮雕像,塔脚下有六十四座相同的小塔簇拥着,使整座金塔显得宏伟挺拔。
目连 [相关解释]
1.亦作"目莲"。 2.[梵maudgaly?yana]摩诃目犍连的略语。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传说他神通广大,能飞抵兜率天。母死,堕饿鬼道中,为救母脱离饿鬼道之苦,以神通之力亲往救之。见《初学记》卷四引《盂兰盆经》。 3.指目连戏。
瞿昙 [相关解释]
1.释迦牟尼的姓。一译乔答摩(gautama)。亦作佛的代称。 2.借指和尚。
空生 [相关解释]
1.须菩提的别称。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善解真空之义。
索诃世界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即娑婆世界。索诃,梵语sah?的译音,也译作"娑婆"。意为"能忍"﹑"堪忍"。索诃世界,又名忍士,系释迦牟尼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
维摩诘 [相关解释]
1.[梵语vimalakīrti]意译为"净名"或"无垢称"。佛经中人名。《维摩诘经》中说他和释迦牟尼同时,是毘耶离城中的一位大乘居士。尝以称病为由,向释迦遣来问讯的舍利弗和文殊师利等宣扬教义。为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常用以泛指修大乘佛法的居士。 2.指《维摩诘经》。
罗汉 [相关解释]
全称阿罗汉”。①释迦牟尼的十大名号”之一。②小乘佛教修行者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即达到了杀贼(断除贪等一切烦恼)、应供(应受人供养)、不生(永远涅b162#不再生死轮回)的修行顶端。③泛指得阿罗汉果”果位的人,传说阿罗汉者必须是和尚。佛寺一般均供罗汉塑像,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
老臊胡 [相关解释]
1.《五灯会元.龙潭信禅师法嗣.德山宣鉴禅师》"这里无祖无佛﹐达磨是老臊胡﹐释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担屎汉。"本指多须髯的胡人﹐后泛称络腮胡须。
耆阇崛山 [相关解释]
1.梵语的译音﹐又译为灵鹫山﹑灵鸟山﹑灵鸟顶山。在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为释迦牟尼说法之地。
肉髻 [相关解释]
1.梵语嗢瑟尼沙的意译。释迦牟尼头顶有肉团隆起如髻﹐故称。为佛三十二相中的顶髻相。
胁士 [相关解释]
1.佛教语。侍立在佛两旁的菩萨。菩萨常在佛左右﹐辅佐宣化﹐故称"胁士"。如文殊﹑普贤二菩萨﹐为释迦佛之胁士;观音﹑势至二菩萨﹐为阿弥陀佛之胁士;日光﹑月光二菩萨﹐为药师佛之胁士。小乘佛教则以大迦叶﹑阿难为释迦佛的胁士。
能仁 [相关解释]
1.梵语的意译。即释迦牟尼。
腊八会 [相关解释]
1.佛家称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举行的诵经法会。相传释迦牟尼于此日降伏六师外道﹐为佛陀的得道日。
腊八粥 [相关解释]
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起源于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成道,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
舍利 [相关解释]
佛教称死者火化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释迦牟尼的遗骨为佛骨或佛舍利,如佛骨舍利与佛牙舍利等。相传释迦牟尼火葬后,有八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奉。其中一枚佛牙舍利很早就传入中国,现供奉于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塔内。
萨噶达娃节 [相关解释]
1.藏族地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在藏历四月十五日。
觉化 [相关解释]
1.佛的化身。佛教认为佛的真身是法身,世人不能见,能见的是佛的化身,故称释迦牟尼为"千百亿化身"。
解夏草 [相关解释]
1.解夏之日,诸僧取生茆拟作释迦成道时之吉祥草,坐于其上而行解夏之法,然后以之分赠施主,以示分福之意。
象教 [相关解释]
1.释迦牟尼离世,诸大弟子想慕不已,刻木为佛.以形象教人,故称佛教为象教。
贤劫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梵语bhadrakapa。指有释迦佛等千佛出世的现在劫。与过去庄严劫﹑未来星宿劫并称为三大劫,为佛教宏观的时间观念之一。
身子 [相关解释]
1.身体。 2.指妇女的贞操。 3.指妇女的终身大事。 4.身孕。 5.身姿,架势。 6.梵语"舍利弗多罗"的意译。"舍利"为"身","弗多罗"为"子"。为释迦牟尼弟子中的第一智者。
迦叶 [相关解释]
1.释迦弟子以迦叶为名者五人,经论中单称迦叶是指摩诃迦叶波,他年高德劭,称为大迦叶。释迦殁后佛教结集三藏时,他是召集人兼首座。中国禅宗又说他是传承佛法的第一代祖师,西土二十八祖之始祖。 2.借指佛教禅宗。因迦叶被认为是中国禅宗初祖,故称。 3.佛教指释迦佛以前的过去七佛之一。见《法苑珠林》卷十三。
迦文 [相关解释]
1.释迦牟尼亦称释迦文佛,省称迦文。
迦维 [相关解释]
1.佛祖诞生地"迦维罗卫"的省称。 2.指释迦佛。
迦维罗卫 [相关解释]
1.梵语kapilavastu的音译。古地名,即劫比罗伐窣堵国,为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故址或以为在今尼泊尔境内,或以为在今印度北方邦巴斯底县的比普拉瓦。
迦老 [相关解释]
1.释迦牟尼八十而终,后人尊称迦老。
送子天王图 [相关解释]
中国画。唐代吴道子作。今存此画一般定为宋摹本。纸本长卷。墨笔。据佛经《太子瑞应本起经》作,画面是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净饭王太子的情景。构图可分前后两段,前段绘天王送子,后段绘净饭王迎来王子。线条遒劲,以形写神。
释子 [相关解释]
1.僧徒的通称。取释迦弟子之意。
释提桓因 [相关解释]
1.梵语。佛教经典所称诸天的天主或能天帝。即佛经所说忉利天之主。全称释迦提桓因陀罗,略称"释帝"或"帝释"。
释梵 [相关解释]
1.指释迦。 2.帝释和梵天。佛经中天的名称。
释氏 [相关解释]
1.佛姓释迦的略称。亦指佛或佛教。
释种 [相关解释]
1.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是古印度释迦族人,简称为"释种"◇亦泛指佛教信徒。 2.即塞种。古族名。公元前第二世纪以前分布于今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一带,前第二世纪前期因大月氏人西迁,侵入其地,一部分南下征服羪宾等地,一部分留居故地者后与新侵入的乌孙人混合。
释老 [相关解释]
1.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并称。亦指佛教和道教。
释聃 [相关解释]
1.释迦牟尼与老聃。亦泛指佛教与道教。
释迦 [相关解释]
1.印度种族名。释迦牟尼即出生于此族。参阅《释氏要览》。 2.释迦牟尼的简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