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3 查到相关重阳的内容。
带有重阳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令节
[相关解释]
1.唐德宗以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与三月三日上巳﹑九月九日重阳合称三令节。
1.唐德宗以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与三月三日上巳﹑九月九日重阳合称三令节。
上九
[相关解释]
1.《易》卦在第六位的阳爻叫上九。 2.喻道德学问最高的人。 3.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古称上九。 4.古以农历每月二十九日为上九。参见"下九"。
1.《易》卦在第六位的阳爻叫上九。 2.喻道德学问最高的人。 3.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古称上九。 4.古以农历每月二十九日为上九。参见"下九"。
两重阳
[相关解释]
1.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与九月初十小重阳。
1.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与九月初十小重阳。
九月九
[相关解释]
1.重阳节。
1.重阳节。
全真教
[相关解释]
1.道教的一派。金王重阳创立。教旨以"澄心定意,包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该派旧时盛行于北方,以北京白云观为中心,称道教北宗。
1.道教的一派。金王重阳创立。教旨以"澄心定意,包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该派旧时盛行于北方,以北京白云观为中心,称道教北宗。
南北宗
[相关解释]
1.我国佛教禅宗的两个派别。佛教禅宗自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南北二宗南宗为六祖慧能所创,主张"顿悟说",行于南方;北宗为神秀所创,主张"渐悟说",行于北方。故有"南能北秀"﹑"南顿北渐"之称◇世南宗大行,分为"五家七宗"。参阅《坛经.顿渐品》。 2.道教全真道的南宗和北宗。金王重阳所传者为北宗,宋张伯端所传者为南宗。 3.我国山水画自唐以后的两种流派。南宗源于王维,重渲染而少钩勒;北宗源于李思训父子,重写实而多用重彩。其说始于明董其昌,有崇南抑北倾向。见《容台别集.画旨》。
1.我国佛教禅宗的两个派别。佛教禅宗自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南北二宗南宗为六祖慧能所创,主张"顿悟说",行于南方;北宗为神秀所创,主张"渐悟说",行于北方。故有"南能北秀"﹑"南顿北渐"之称◇世南宗大行,分为"五家七宗"。参阅《坛经.顿渐品》。 2.道教全真道的南宗和北宗。金王重阳所传者为北宗,宋张伯端所传者为南宗。 3.我国山水画自唐以后的两种流派。南宗源于王维,重渲染而少钩勒;北宗源于李思训父子,重写实而多用重彩。其说始于明董其昌,有崇南抑北倾向。见《容台别集.画旨》。
小重阳
[相关解释]
1.夏历九月十日﹐即重阳后一日。
1.夏历九月十日﹐即重阳后一日。
志喜
[相关解释]
1.谓表示喜悦。清张问陶有《重阳京兆榜发志喜》诗。
1.谓表示喜悦。清张问陶有《重阳京兆榜发志喜》诗。
暮节
[相关解释]
1.指重阳节。 2.农历十二月。 3.晩年。
1.指重阳节。 2.农历十二月。 3.晩年。
毛豆节
[相关解释]
1.福州一带对重阳节的俗称。
1.福州一带对重阳节的俗称。
清秋节
[相关解释]
1.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1.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狮子会
[相关解释]
1.宋时重阳节汴京僧人举行的法会。
1.宋时重阳节汴京僧人举行的法会。
狮蛮
[相关解释]
1.宋代重阳节蒸糕上的粉制饰物。亦借指这种蒸糕。 2.古代武官腰带钩上饰有狮子﹑蛮王的形象,因以指武官腰带。 3.指旧时节日赛会扮演的狮子﹑蛮王。
1.宋代重阳节蒸糕上的粉制饰物。亦借指这种蒸糕。 2.古代武官腰带钩上饰有狮子﹑蛮王的形象,因以指武官腰带。 3.指旧时节日赛会扮演的狮子﹑蛮王。
王重阳(1112-1170)
[相关解释]
道教全真道创始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更名b026#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曾遇异人传修炼秘诀,即弃家住终南山修道◇往山东讲道,并制定道士出家的制度。其弟子丘处机正式建立全真道后,尊他为教祖。元世祖封为全真开化真君”。著有《重阳全真集》、《教化集》等。
道教全真道创始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更名b026#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曾遇异人传修炼秘诀,即弃家住终南山修道◇往山东讲道,并制定道士出家的制度。其弟子丘处机正式建立全真道后,尊他为教祖。元世祖封为全真开化真君”。著有《重阳全真集》、《教化集》等。
白衣人
[相关解释]
1.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王宏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咏菊等典故。 2.旧指平民。
1.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王宏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咏菊等典故。 2.旧指平民。
秋节
[相关解释]
1.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参见"中秋"。 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3.泛指秋季。
1.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参见"中秋"。 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3.泛指秋季。
米锦
[相关解释]
1.重阳节吃的米糕。
1.重阳节吃的米糕。
素节
[相关解释]
1.秋令时节。 2.特指中秋﹑重阳等秋季佳节。 3.清白的操守。 4.指竹。
1.秋令时节。 2.特指中秋﹑重阳等秋季佳节。 3.清白的操守。 4.指竹。
花糕
[相关解释]
1.旧俗重阳节所食的一种糕饼。也称重阳糕。
1.旧俗重阳节所食的一种糕饼。也称重阳糕。
茱萸会
[相关解释]
1.古俗重阳节佩茱萸,相约登山宴饮,称茱萸会。
1.古俗重阳节佩茱萸,相约登山宴饮,称茱萸会。
茱萸囊
[相关解释]
1.装有茱萸的佩囊。古俗重阳节取茱萸缝袋盛之,佩系身上,谓能辟邪。
1.装有茱萸的佩囊。古俗重阳节取茱萸缝袋盛之,佩系身上,谓能辟邪。
茱萸女
[相关解释]
1.唐俗重阳节登高宴饮时佐酒的女侍。
1.唐俗重阳节登高宴饮时佐酒的女侍。
茱萸节
[相关解释]
1.指重阳节。
1.指重阳节。
菊糕
[相关解释]
1.用糖﹑油﹑秫面做成的糕点,为重阳节馈赠的礼品。
1.用糖﹑油﹑秫面做成的糕点,为重阳节馈赠的礼品。
菊花杯
[相关解释]
1.犹言菊花酒。亦指重阳日酒会。
1.犹言菊花酒。亦指重阳日酒会。
菊花节
[相关解释]
1.即重阳节。
1.即重阳节。
辞青
[相关解释]
1.旧俗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结伴游山﹐于郊外饮酒﹐谓之"辞青"。又称登高。
1.旧俗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结伴游山﹐于郊外饮酒﹐谓之"辞青"。又称登高。
迎霜兔
[相关解释]
1.指白兔。 2.重阳宴会上所食之兔。
1.指白兔。 2.重阳宴会上所食之兔。
迎霜宴
[相关解释]
1.古时重阳节前后邀客相饮所设的宴席。
1.古时重阳节前后邀客相饮所设的宴席。
逆节
[相关解释]
1.叛逆的念头或行为。 2.指违背伦理的行为。 3.犹叛逆。 4.指叛逆者。 5.违背法度。 6.陕西临潼风俗。重阳节登骊山,饮茱萸酒,亲友互赠枣糕,名曰"逆节"。参阅《陕西通志.风俗》。
1.叛逆的念头或行为。 2.指违背伦理的行为。 3.犹叛逆。 4.指叛逆者。 5.违背法度。 6.陕西临潼风俗。重阳节登骊山,饮茱萸酒,亲友互赠枣糕,名曰"逆节"。参阅《陕西通志.风俗》。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相关解释]
词篇名。南宋李清照作。题为重阳”。作于北宋时,写作者在重阳节因与丈夫赵明诚离别而产生的忧愁。篇末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最为人传诵。
词篇名。南宋李清照作。题为重阳”。作于北宋时,写作者在重阳节因与丈夫赵明诚离别而产生的忧愁。篇末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最为人传诵。
重九
[相关解释]
即重阳节寒菊舒重九|重九登高的时候。
即重阳节寒菊舒重九|重九登高的时候。
重九(chóng-)
[相关解释]
即重阳节寒菊舒重九|重九登高的时候。
即重阳节寒菊舒重九|重九登高的时候。
重九登高
[相关解释]
1.旧俗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以绛囊盛茱萸,登高山,饮菊酒,谓可以避邪免灾。
1.旧俗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以绛囊盛茱萸,登高山,饮菊酒,谓可以避邪免灾。
重阳
[相关解释]
1.指天。 2.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 3.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1.指天。 2.古代中医谓周身发热,脉象旺盛。 3.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重阳(chóng-)
[相关解释]
也称重九”、重阳节”。古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阳数之极,故称重阳佳节|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也称重九”、重阳节”。古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阳数之极,故称重阳佳节|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重阳糕
[相关解释]
1.亦作"重阳糕"。 2.重阳节食用的糕。
1.亦作"重阳糕"。 2.重阳节食用的糕。
重阳糕(重chóng)
[相关解释]
也称花糕”『族重阳节食品。多用米粉、果料蒸制而成,但原料、制法因时因地而异。清代有烙、蒸两种制法。民国年间多为夹馅印双羊,取重阳”之义。今仍有流行。
也称花糕”『族重阳节食品。多用米粉、果料蒸制而成,但原料、制法因时因地而异。清代有烙、蒸两种制法。民国年间多为夹馅印双羊,取重阳”之义。今仍有流行。
重阳节(重chóng)
[相关解释]
也称重九”。中国汉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民间有登高、远游、赏菊、吃重阳糕等习俗。
也称重九”。中国汉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民间有登高、远游、赏菊、吃重阳糕等习俗。
重阳落帽
[相关解释]
1.《晋书.孟嘉传》"﹝孟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座嗟叹。"后以"重阳落帽"为重阳登高,饮酒着文,风流雅兴之典。
1.《晋书.孟嘉传》"﹝孟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座嗟叹。"后以"重阳落帽"为重阳登高,饮酒着文,风流雅兴之典。
重阳酒
[相关解释]
1.旧俗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
1.旧俗重阳节登高,饮菊花酒。
食禄糕
[相关解释]
1.亦作"食鹿糕"。 2.重阳节民间用米粉﹑面粉蒸成的糕。
1.亦作"食鹿糕"。 2.重阳节民间用米粉﹑面粉蒸成的糕。
龙山会
[相关解释]
1.《晋书.孟嘉传》载﹐九月九日,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1.《晋书.孟嘉传》载﹐九月九日,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