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4 查到相关锦衣的内容。
带有锦衣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袭 [相关解释]
一套;一身锦衣一袭。
东厂 [相关解释]
明代特务机构。明成祖于1420年在京师东安门北设立,命亲信宦官为提督,属官多来自锦衣卫,从事监视、侦察等特务活动,诸事可直接上达皇帝。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东崖 [相关解释]
1.东海之滨。 2.崖名。在佛教圣地九华山。原名东峰,在化成寺东。相传新罗国僧金乔觉初至时即栖其下。明代哲学家王守仁于正德十五年第二次遁迹九华,为瞒过锦衣卫特务盯梢,学金地藏苦修功夫,在东崖岩头晏坐终日,躲过了权宦刘瑾对他的政治迫害◇称此处为"东崖晏坐",乃九华十景之一。
五虎 [相关解释]
1.指明代宦官魏忠贤私党中的五个文臣。 2.指南明桂王时与锦衣指挥使李元胤结党揽权的五个官员。
仪正 [相关解释]
1.仪鸾司大使的别称。明初设仪鸾司,正职称大使,不久废,改置锦衣卫,因以代称锦衣卫长官。
仪鸾司 [相关解释]
1.宋代宫廷掌仪礼的官署。管皇帝祠郊庙﹑出巡﹑宴会和内廷供帐等事务。明初亦设有仪鸾司,职掌则异于宋,不久罢,改置锦衣卫。参阅《明史·职官志五》。
克敌弩 [相关解释]
1.良弓名。明嘉靖二十七年,锦衣卫军匠冯经所献,一次可发两三枝箭。见《续文献通考.兵十四》。
吴伟(1459-1508) [相关解释]
明代画家。字士英、次翁,号鲁夫、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官至锦衣卫百户。擅画人物,笔势奔放。亦工山水,晚年技法有创新,喜用乱柴、乱麻、破网等皴法。其画风人称江夏派”,实为浙派”支流。
宵锦 [相关解释]
1.穿着锦衣夜行。喻显荣而不为众人所知。
授衣 [相关解释]
1.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马瑞辰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孔颖达疏"可授冬衣者,谓衣成而授之。" 2.农历九月的别称。 3.谓廷赐锦衣。
朱锦 [相关解释]
1.红色织锦。 2.红色的锦衣,借指官服。
玉食锦衣 [相关解释]
1.精美的衣食。
缇帅 [相关解释]
1.指明代锦衣卫指挥使。
缇校 [相关解释]
1.指明代锦衣卫校尉。
胖袄 [相关解释]
1.棉上衣。元明时亦专指边防将士或锦衣卫的冬服。 2.一种戏剧服装。传统戏中演花面者身须魁梧﹐方显威严﹐其袍内衬着的厚棉马甲﹐即名胖袄。
被发文身 [相关解释]
1.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禹入裸国,被发文身;墨子入楚,锦衣吹笙。"一说,截短头发,身刺花纹。
銮仪卫 [相关解释]
1.清代官署名。清改明锦衣卫为銮仪卫﹐掌乘舆供奉卤簿仪仗之事。
锦制 [相关解释]
1.裁制锦衣。据《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载﹐子皮欲使宠臣尹何为家邑之宰﹐子产以为尹何年少﹐不堪此任。喻之曰﹕"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后因以"锦制"比喻学为政。
锦衣 [相关解释]
1.精美华丽的衣服。旧指显贵者的服装。 2.指禁卫军士卒。 3.指锦衣卫。亦指锦衣卫的官员。
锦衣卫 [相关解释]
官署名。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明代于1382年设。原是护卫皇宫、掌皇帝出入仪仗的亲军◇明太祖特令其兼管刑狱,给予巡察缉捕权。明中叶后成为与东西厂并称的特务组织。
锦衣玉食 [相关解释]
1.形容生活优裕。
锦衣肉食 [相关解释]
1.见"锦衣玉食"。
锦衣行昼 [相关解释]
1.谓富贵须归故里。语本《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锦车使 [相关解释]
1.指使者。语本《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冯夫人锦车持节﹐诏乌就屠诣长罗侯赤谷城﹐立元贵靡为大昆弥﹐乌就屠为小昆弥﹐皆赐印绶。"颜师古注引服虔曰﹕"锦车﹐以锦衣车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