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6 查到相关镇守的内容。
带有镇守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东南一尉,西北一候
[相关解释]
1.谓设官镇守南北边疆。尉﹑候,武官名。
1.谓设官镇守南北边疆。尉﹑候,武官名。
作镇
[相关解释]
1.镇守一方。
1.镇守一方。
军镇
[相关解释]
1.指镇守边地的驻军。
1.指镇守边地的驻军。
叔子
[相关解释]
1.晋名臣羊祜字。祜有治绩,通兵法,博学广闻,镇守荆州时曾以药赠吴将陆抗,抗服之不疑,当时成为美谈◇常用以为典。 2.丈夫的弟弟。俗称"小叔子",与"大伯子"相对而言。
1.晋名臣羊祜字。祜有治绩,通兵法,博学广闻,镇守荆州时曾以药赠吴将陆抗,抗服之不疑,当时成为美谈◇常用以为典。 2.丈夫的弟弟。俗称"小叔子",与"大伯子"相对而言。
四镇
[相关解释]
1.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 2.镇守四方的四将军『晋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3.北魏以碻磝﹑滑台﹑洛阳﹑虎牢为河南四镇。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 4.唐代称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1.四座大山。镇,一方的主要山岳。 2.镇守四方的四将军『晋之世,有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各一人,称为四镇。见《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3.北魏以碻磝﹑滑台﹑洛阳﹑虎牢为河南四镇。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地理.河南四镇》。 4.唐代称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节度为四镇。见《新唐书.陆贽传》。又以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为西境四镇。见《新唐书.王孝杰传》。
坐镇
[相关解释]
①谓安坐而以德威服人坐镇雅俗,弘益已多。②指官长亲自在某地镇守、驻守他亲自带领调查组,坐镇厂里抓试点。
①谓安坐而以德威服人坐镇雅俗,弘益已多。②指官长亲自在某地镇守、驻守他亲自带领调查组,坐镇厂里抓试点。
填临
[相关解释]
1.镇守统领。
1.镇守统领。
填卫
[相关解释]
1.镇守,守卫。填,通"镇"。
1.镇守,守卫。填,通"镇"。
守臣
[相关解释]
1.诸侯对天子或大夫对诸侯的自称。 2.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
1.诸侯对天子或大夫对诸侯的自称。 2.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
守镇
[相关解释]
1.镇守。
1.镇守。
小镇
[相关解释]
1.小城。驻兵镇守的州郡中之较小者。 2.小方镇。掌握一方军政大权的藩镇中之较小者。 3.小市镇。县以下人口较集中而有商业活动的居民点。
1.小城。驻兵镇守的州郡中之较小者。 2.小方镇。掌握一方军政大权的藩镇中之较小者。 3.小市镇。县以下人口较集中而有商业活动的居民点。
居守
[相关解释]
1.留置守护。 2.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 3.官名。留守的别称。 4.犹守成。
1.留置守护。 2.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 3.官名。留守的别称。 4.犹守成。
山公
[相关解释]
1.晋山涛的别称。 2.晋山简,时人亦称山公。简字季伦,山涛幼子,性嗜酒,镇守襄阳,常游高阳池,饮辄大醉◇世诗词中或用为作者自况,或借称嗜酒的朋友。 3.古代指代表山神受享祭的男子。 4.唐赵璾《因话录.商上》"﹝李约﹞又养一猿名山公,尝以之随逐。月夜泛江登金山,击铁鼓琴,猿必啸和。"后因以称猿猴为"山公"。 5.雄性山魈。
1.晋山涛的别称。 2.晋山简,时人亦称山公。简字季伦,山涛幼子,性嗜酒,镇守襄阳,常游高阳池,饮辄大醉◇世诗词中或用为作者自况,或借称嗜酒的朋友。 3.古代指代表山神受享祭的男子。 4.唐赵璾《因话录.商上》"﹝李约﹞又养一猿名山公,尝以之随逐。月夜泛江登金山,击铁鼓琴,猿必啸和。"后因以称猿猴为"山公"。 5.雄性山魈。
开镇
[相关解释]
1.唐代指任节度使,镇守一方。
1.唐代指任节度使,镇守一方。
总兵
[相关解释]
1.集中军队;统领军队。 2.官名。明代遣将出征,别设总兵官﹑副总兵官以统领军务。其后总兵官镇守一方,渐成常驻武官,简称总兵。清因之,于各省置提督,提督下分设总兵官及副总兵官。总兵所辖者为镇,故亦称总镇。
1.集中军队;统领军队。 2.官名。明代遣将出征,别设总兵官﹑副总兵官以统领军务。其后总兵官镇守一方,渐成常驻武官,简称总兵。清因之,于各省置提督,提督下分设总兵官及副总兵官。总兵所辖者为镇,故亦称总镇。
抚边
[相关解释]
1.安边﹐镇守边疆。
1.安边﹐镇守边疆。
抚镇
[相关解释]
1.安抚镇守。
1.安抚镇守。
护军使
[相关解释]
1.官名。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各省重要地区设护军使﹐管理一个地区的军务﹐其职权在镇守使之上。
1.官名。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各省重要地区设护军使﹐管理一个地区的军务﹐其职权在镇守使之上。
旄节
[相关解释]
1.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 2.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 3.指仙人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
1.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 2.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 3.指仙人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
明成祖(1360-1424)
[相关解释]
即朱棣”。明朝皇帝。朱元璋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1399年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1402年攻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年号永乐。为加强北部边防,防范蒙古势力南下,迁都北京,改南京为留都。在位时解除藩王兵权,巩固中央集权;重用宦官,设置东厂,开宦官干政之始。曾派滞出使南洋等地,并命人编纂《永乐大典》。
即朱棣”。明朝皇帝。朱元璋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1399年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1402年攻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年号永乐。为加强北部边防,防范蒙古势力南下,迁都北京,改南京为留都。在位时解除藩王兵权,巩固中央集权;重用宦官,设置东厂,开宦官干政之始。曾派滞出使南洋等地,并命人编纂《永乐大典》。
杖节
[相关解释]
1.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四方,给旄节以为凭信。《汉书.叙传下》"博望杖节,收功大夏。"又《王莽传上》"以太保甄邯为大将军,受钺高庙,领天下兵,左杖节,右把钺,屯城外。"后多以谓执掌兵权或镇守一方。
1.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四方,给旄节以为凭信。《汉书.叙传下》"博望杖节,收功大夏。"又《王莽传上》"以太保甄邯为大将军,受钺高庙,领天下兵,左杖节,右把钺,屯城外。"后多以谓执掌兵权或镇守一方。
湓口
[相关解释]
1.古城名。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而得名『初灌婴始筑此城。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改名湓城,唐初又改浔阳。为沿江镇守要地。
1.古城名。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而得名『初灌婴始筑此城。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改名湓城,唐初又改浔阳。为沿江镇守要地。
王灵官
[相关解释]
1.道教奉祀的神。又称"玉枢火府天将"。相传姓王名善,宋徽宗时人曾从林灵素弟子萨守坚传符法。明宣德(1426-1435)中封为"隆恩真君",岁时遣官致祭。道观内多塑王灵官像,如佛寺之塑伽蓝,作为镇守山门之神。
1.道教奉祀的神。又称"玉枢火府天将"。相传姓王名善,宋徽宗时人曾从林灵素弟子萨守坚传符法。明宣德(1426-1435)中封为"隆恩真君",岁时遣官致祭。道观内多塑王灵官像,如佛寺之塑伽蓝,作为镇守山门之神。
留镇
[相关解释]
1.指古代帝王出外,大臣留守京师。 2.泛指留驻﹑镇守某处。
1.指古代帝王出外,大臣留守京师。 2.泛指留驻﹑镇守某处。
疆吏
[相关解释]
1.守卫边疆的小吏。 2.负镇守一方重责的高级地方官吏。
1.守卫边疆的小吏。 2.负镇守一方重责的高级地方官吏。
疆臣
[相关解释]
1.负镇守一方重责的高级地方官吏。清代称总督﹑巡抚为封疆大吏,省称疆吏或疆臣。
1.负镇守一方重责的高级地方官吏。清代称总督﹑巡抚为封疆大吏,省称疆吏或疆臣。
石敬瑭(892-942)
[相关解释]
即后晋高祖”。五代晋王朝的建立者。沙陀部人◇唐时曾任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公元936年勾结契丹灭后唐,并受契丹册封为帝,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晋,史称后晋。他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献帛30万匹。并称比他小十一岁的契丹主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
即后晋高祖”。五代晋王朝的建立者。沙陀部人◇唐时曾任河东节度使,镇守太原。公元936年勾结契丹灭后唐,并受契丹册封为帝,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晋,史称后晋。他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献帛30万匹。并称比他小十一岁的契丹主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
边关
[相关解释]
边境上的关口镇守~。
边境上的关口镇守~。
边镇
[相关解释]
1.边境地区的要塞重镇。 2.指镇守边地的军事长官。
1.边境地区的要塞重镇。 2.指镇守边地的军事长官。
还镇
[相关解释]
1.返回方镇。 2.返回并镇守。
1.返回方镇。 2.返回并镇守。
进镇
[相关解释]
1.进驻镇守。
1.进驻镇守。
镇临
[相关解释]
1.犹镇守。
1.犹镇守。
镇卫
[相关解释]
1.镇守捍卫。
1.镇守捍卫。
镇守
[相关解释]
1.指军队驻扎在重要的地方防守。 2.看护﹔守护。
1.指军队驻扎在重要的地方防守。 2.看护﹔守护。
镇御
[相关解释]
1.镇守治理。
1.镇守治理。
镇戍
[相关解释]
1.镇守﹐戍守。 2.指驻防军的营垒﹑城堡。
1.镇守﹐戍守。 2.指驻防军的营垒﹑城堡。
镇捍
[相关解释]
1.亦作"镇抜"。 2.镇守捍卫。
1.亦作"镇抜"。 2.镇守捍卫。
镇据
[相关解释]
1.镇守。
1.镇守。
镇控
[相关解释]
1.镇守控制。
1.镇守控制。
镇监
[相关解释]
1.镇守监察。 2.指专司镇守监察之人。
1.镇守监察。 2.指专司镇守监察之人。
镇统
[相关解释]
1.镇守统辖。 2.清代军队编制中"镇"的长官。也称统制。
1.镇守统辖。 2.清代军队编制中"镇"的长官。也称统制。
镇臣
[相关解释]
1.镇守地方的官员。
1.镇守地方的官员。
镇辑
[相关解释]
1.镇守安抚。
1.镇守安抚。
阃职
[相关解释]
1.指镇守一方的将帅的职任。
1.指镇守一方的将帅的职任。
陆逊(183-245)
[相关解释]
三国吴大将。字伯言,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孙策婿。出身江南士族。善谋略,曾与吕蒙定计袭取关羽。公元222年,刘备攻吴,他任大都督,坚守不战逾半年,待蜀军疲惫,用火攻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任荆州牧,镇守武昌(今湖北鄂州东北),官至丞相。
三国吴大将。字伯言,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孙策婿。出身江南士族。善谋略,曾与吕蒙定计袭取关羽。公元222年,刘备攻吴,他任大都督,坚守不战逾半年,待蜀军疲惫,用火攻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任荆州牧,镇守武昌(今湖北鄂州东北),官至丞相。
雄镇
[相关解释]
1.犹重镇。 2.强有力地镇守。
1.犹重镇。 2.强有力地镇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