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门的内容。
带有门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世龙门
[相关解释]
1.后汉李膺有重名,后进有升其堂者,谓之"登龙门"。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因称文人所景仰的人物为一世龙门。
1.后汉李膺有重名,后进有升其堂者,谓之"登龙门"。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因称文人所景仰的人物为一世龙门。
一亩宫
[相关解释]
1.《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篷户瓮牖。"后因以"一亩宫"称寒士的简陋居处。
1.《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篷户瓮牖。"后因以"一亩宫"称寒士的简陋居处。
一切种智
[相关解释]
1.佛教关于智慧的名词之一。(1)就广义言,与"一切智"同,指无所不知的佛智。隋吉藏《法华义疏》卷六"若是一切种智但在于佛,故以佛名标一切种智也。"(2)三智之一,相对于"一切智"而言,指对总相﹑别相的全面认识。《大智度论》卷二七"一切种智者,观种种法门,破诸无明。"又"佛尽知诸法总相别相故,名为一切种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慧品》"一相故名一切种智,所谓一切法寂灭相。复次诸法行类相貌,名字显示说佛如实知,以是故名一切种智。"参见"一切智"。
1.佛教关于智慧的名词之一。(1)就广义言,与"一切智"同,指无所不知的佛智。隋吉藏《法华义疏》卷六"若是一切种智但在于佛,故以佛名标一切种智也。"(2)三智之一,相对于"一切智"而言,指对总相﹑别相的全面认识。《大智度论》卷二七"一切种智者,观种种法门,破诸无明。"又"佛尽知诸法总相别相故,名为一切种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三慧品》"一相故名一切种智,所谓一切法寂灭相。复次诸法行类相貌,名字显示说佛如实知,以是故名一切种智。"参见"一切智"。
一周遭
[相关解释]
①一周;一圈上街转了一周遭|围了一周遭。②四周围又过了两三重门,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
①一周;一圈上街转了一周遭|围了一周遭。②四周围又过了两三重门,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
一喝
[相关解释]
1.一声叱咤。佛教禅师于弟子参见时,常大喝一声,断其妄想,以示警醒。如百丈参问马祖道一,马祖振威一喝◇百丈谓其门下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见《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参见"棒喝"。
1.一声叱咤。佛教禅师于弟子参见时,常大喝一声,断其妄想,以示警醒。如百丈参问马祖道一,马祖振威一喝◇百丈谓其门下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见《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参见"棒喝"。
一国两制
[相关解释]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在香港、澳门恢复行使我国主权的问题而实行的基本国策。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邓小平主持下提出。就是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在香港、澳门恢复行使我国主权的问题而实行的基本国策。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邓小平主持下提出。就是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
一夔
[相关解释]
1.夔相传为尧(一说舜)时乐正,仅有一足。孔子答鲁哀公问,则说"足"是足够之意,指有夔一人,就足够制乐了。以后多从此说。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吕氏春秋.察传》◇因以"一夔"指能独当一面的专门人才,或指一人虽多缺点,仍有专长。
1.夔相传为尧(一说舜)时乐正,仅有一足。孔子答鲁哀公问,则说"足"是足够之意,指有夔一人,就足够制乐了。以后多从此说。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吕氏春秋.察传》◇因以"一夔"指能独当一面的专门人才,或指一人虽多缺点,仍有专长。
一头
[相关解释]
1.一颗头颅。 2.满头。 3.表数量。多用于牲畜。 4.一端。 5.一面;一方面。 6.一门,一桩。 7.一次,一趟。 8.相当于一个头的高度﹐如他比你高出一头。亦指一定高度。犹言一截﹑一段或一等﹑一着。 9.犹一旦。 10.表示动作突然而迅速。 11.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1.一颗头颅。 2.满头。 3.表数量。多用于牲畜。 4.一端。 5.一面;一方面。 6.一门,一桩。 7.一次,一趟。 8.相当于一个头的高度﹐如他比你高出一头。亦指一定高度。犹言一截﹑一段或一等﹑一着。 9.犹一旦。 10.表示动作突然而迅速。 11.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
[相关解释]
1.俗谚。谓一张状纸送进衙门,便身遭讼累,无从摆脱。语出《普灯录.黄龙慧南禅师》"一字入公门,九牛曳不出。"
1.俗谚。谓一张状纸送进衙门,便身遭讼累,无从摆脱。语出《普灯录.黄龙慧南禅师》"一字入公门,九牛曳不出。"
一字千金
[相关解释]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相国吕不韦使门客著《吕氏春秋》,共二十余万字。书成后,公布于秦都咸阳市城门,宣称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以一字千金”形容诗文、书法等价值极高。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相国吕不韦使门客著《吕氏春秋》,共二十余万字。书成后,公布于秦都咸阳市城门,宣称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以一字千金”形容诗文、书法等价值极高。
一字连城
[相关解释]
1.《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狗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字,足以价等连城。'"后因以"一字连城"极言文字价值的崇高。连城指"连城璧"。
1.《魏书.彭城王勰传》"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至勰诗,狗泖仍为之改一字……勰曰'臣闻《诗》三百,一言可蔽。今陛下赐刊@字,足以价等连城。'"后因以"一字连城"极言文字价值的崇高。连城指"连城璧"。
一带
[相关解释]
1.一条带子。常用以形容东西或景物象一条带子。 2.泛指某一地区或其附近。 3.表数量。用于象带子样的物件。 4.表数量。用于景物或景色。 5.表数量。用于成排的门或建筑物等。
1.一条带子。常用以形容东西或景物象一条带子。 2.泛指某一地区或其附近。 3.表数量。用于象带子样的物件。 4.表数量。用于景物或景色。 5.表数量。用于成排的门或建筑物等。
一底一面
[相关解释]
1.表面和私下。常指行贿时的正项和门包。
1.表面和私下。常指行贿时的正项和门包。
一木难支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和峤﹞曰'元裒如北厦门,拉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后以"一木难支"谓崩溃的形势非一人所能挽救。 2.喻艰巨的事业非一人所能胜任。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和峤﹞曰'元裒如北厦门,拉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后以"一木难支"谓崩溃的形势非一人所能挽救。 2.喻艰巨的事业非一人所能胜任。
一百五日
[相关解释]
1.寒食日。三国魏曹操《明罚令》"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絶火寒食,云为介子推……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不得寒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宋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诗"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宋洪迈《容斋四笔.一百五日》"今人谓寒食为一百五日,以其自冬至后至清明,历节气六,凡为一百七日,而先两日为寒食。故云。"亦有谓一百六日者。详"一百六"。
1.寒食日。三国魏曹操《明罚令》"闻太原﹑上党﹑西河﹑雁门,冬至后百五日皆絶火寒食,云为介子推……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不得寒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宋梅尧臣《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诗"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衣。"宋洪迈《容斋四笔.一百五日》"今人谓寒食为一百五日,以其自冬至后至清明,历节气六,凡为一百七日,而先两日为寒食。故云。"亦有谓一百六日者。详"一百六"。
一脑门子官司
[相关解释]
1.方言。形容心情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
1.方言。形容心情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
一腊
[相关解释]
1.犹一冬。 2.宋代民间风俗,生子七日为一腊,有一腊﹑二腊﹑三腊﹑满月等说法。 3.佛教沿用印度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受戒后一年亦称"一腊"。
1.犹一冬。 2.宋代民间风俗,生子七日为一腊,有一腊﹑二腊﹑三腊﹑满月等说法。 3.佛教沿用印度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受戒后一年亦称"一腊"。
一贯道
[相关解释]
1.会道门之一。起源于山东。初名"东震堂",后路中一承办道务,取《论语》中"吾道一以贯之",改名"一贯道"。1925年路死后,由张光璧继承。抗日战争期间,张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并为其效劳。日本投降以后,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利用。解放后,人民政府明令予以取缔。
1.会道门之一。起源于山东。初名"东震堂",后路中一承办道务,取《论语》中"吾道一以贯之",改名"一贯道"。1925年路死后,由张光璧继承。抗日战争期间,张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并为其效劳。日本投降以后,又被国民党反动派控制利用。解放后,人民政府明令予以取缔。
一路平安
[相关解释]
1.指旅途顺利。亦常用作对出门人的祝福语。
1.指旅途顺利。亦常用作对出门人的祝福语。
一路顺风
[相关解释]
1.谓诸事顺利。原指帆船的航行,今常用作对出门人的祝颂语,犹言一路平安。
1.谓诸事顺利。原指帆船的航行,今常用作对出门人的祝颂语,犹言一路平安。
一门
[相关解释]
1.一道门户。 2.一条门路;一个途径。 3.一族;一家。 4.一个来源。 5.犹言一类。 6.一种风格;一个派别。 7.一件,一桩。 8.方言。一直;一个劲儿。
1.一道门户。 2.一条门路;一个途径。 3.一族;一家。 4.一个来源。 5.犹言一类。 6.一种风格;一个派别。 7.一件,一桩。 8.方言。一直;一个劲儿。
一门千指
[相关解释]
1.谓家大人多。
1.谓家大人多。
一门同气
[相关解释]
1.谓同门兄弟。
1.谓同门兄弟。
一门心思
[相关解释]
1.一心一意。
1.一心一意。
一饮三百杯
[相关解释]
1.《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刘孝标注引《郑玄别传》"袁绍辟玄,及去,饯之城东。欲玄必醉,会者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自旦及莫,度玄饮三百余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后谓痛饮为一饮三百杯。
1.《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刘孝标注引《郑玄别传》"袁绍辟玄,及去,饯之城东。欲玄必醉,会者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自旦及莫,度玄饮三百余杯,而温克之容,终日无怠。"后谓痛饮为一饮三百杯。
丁令威
[相关解释]
1.传说是汉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见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北周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封君达﹐仙人丁令威﹐煮丹于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1.传说是汉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见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北周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封君达﹐仙人丁令威﹐煮丹于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丁娘子
[相关解释]
1.布名。明朝松江府东门外双庙桥丁氏所织的布,向以质地精软着称,号"丁娘子"。
1.布名。明朝松江府东门外双庙桥丁氏所织的布,向以质地精软着称,号"丁娘子"。
七佐
[相关解释]
1.辅佐商汤的七个大臣。语出《鬻子》"汤之治天下也,得庆辅﹑伊尹﹑湟里且﹑东门虚﹑南门蝡﹑西门疵﹑北门侧七大夫,佐以治天下而天下治。"庆辅或作庆诵◇用作称颂高官之词。
1.辅佐商汤的七个大臣。语出《鬻子》"汤之治天下也,得庆辅﹑伊尹﹑湟里且﹑东门虚﹑南门蝡﹑西门疵﹑北门侧七大夫,佐以治天下而天下治。"庆辅或作庆诵◇用作称颂高官之词。
七冲门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指消化系统中七个冲要之门。
1.中医学名词。指消化系统中七个冲要之门。
七十二子
[相关解释]
1.指孔子门下才德出众的七十二个学生。见《史记.孔子世家》。
1.指孔子门下才德出众的七十二个学生。见《史记.孔子世家》。
七十二贤
[相关解释]
1.对孔子门下才德出众的学生的美称。
1.对孔子门下才德出众的学生的美称。
七占
[相关解释]
1.指星相迷信的抽签﹑奇门﹑周易六爻﹑大六壬﹑拈卷﹑鸟衔牌﹑转盘等七种测人凶吉之法。
1.指星相迷信的抽签﹑奇门﹑周易六爻﹑大六壬﹑拈卷﹑鸟衔牌﹑转盘等七种测人凶吉之法。
七宝五味粥
[相关解释]
1.旧俗农历十二月八日,佛教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煮成粥,用以供佛并送与门徒。
1.旧俗农历十二月八日,佛教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煮成粥,用以供佛并送与门徒。
七校
[相关解释]
1.指汉代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虎贲七校尉。《汉书.刑法志》"至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颜师古注引晋灼曰"《百官表》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凡八校尉→骑不常置,故此言七也。"一说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不领兵,不在七校之列。见清沈钦韩《汉书疏证》◇泛称各军将领。
1.指汉代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虎贲七校尉。《汉书.刑法志》"至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颜师古注引晋灼曰"《百官表》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凡八校尉→骑不常置,故此言七也。"一说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不领兵,不在七校之列。见清沈钦韩《汉书疏证》◇泛称各军将领。
七祀
[相关解释]
1.周代设立的七种祭祀,即司令﹑中溜﹑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见《礼记.祭法》。
1.周代设立的七种祭祀,即司令﹑中溜﹑国门﹑国行﹑泰厉﹑户﹑灶。见《礼记.祭法》。
七舍
[相关解释]
1.指室﹑堂﹑庭﹑门﹑巷﹑术﹑野七处所。
1.指室﹑堂﹑庭﹑门﹑巷﹑术﹑野七处所。
七起
[相关解释]
1.相传禹一饭七起以迎贤士。《艺文类聚》卷十一引《鬻子》"﹝禹﹞一馈而七起﹐曰'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也﹐恐其留吾门也。'是以四海之士皆至。"北齐刘昼《新论.诫盈》"夏禹一馈而七起﹐周公一沐而三握发﹐食不遑饱﹐沐不及晞。"后用以称礼贤下士。
1.相传禹一饭七起以迎贤士。《艺文类聚》卷十一引《鬻子》"﹝禹﹞一馈而七起﹐曰'吾不恐四海之士留于道路也﹐恐其留吾门也。'是以四海之士皆至。"北齐刘昼《新论.诫盈》"夏禹一馈而七起﹐周公一沐而三握发﹐食不遑饱﹐沐不及晞。"后用以称礼贤下士。
万户千门
[相关解释]
1.指众多人家。 2.形容屋宇深广。
1.指众多人家。 2.形容屋宇深广。
万牲园
[相关解释]
1.园名。在北京西直门外,原为皇家的三贝子花园,1906年改建为"万牲园",园内有动物供人参观,解放后,改为北京动物园。
1.园名。在北京西直门外,原为皇家的三贝子花园,1906年改建为"万牲园",园内有动物供人参观,解放后,改为北京动物园。
万石
[相关解释]
1.《汉书.石奋传》"奋长子建,次甲,次乙,次庆,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凡号奋为万石君。"后因以"万石"指汉石奋。 2.指一家有五人官至二千石或一家多人为大官者。 3.汉代三公别称万石◇泛指官职高的人。
1.《汉书.石奋传》"奋长子建,次甲,次乙,次庆,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凡号奋为万石君。"后因以"万石"指汉石奋。 2.指一家有五人官至二千石或一家多人为大官者。 3.汉代三公别称万石◇泛指官职高的人。
万象
[相关解释]
①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现象万象更新|包罗万象。②老挝首都。人口532万(1995年)。建于13世纪。为公路枢纽、商业中心。工业有锯木、纺织等部门。编织、金银首饰等工艺品著名。多寺庙及古塔。著名的塔銮寺每年都举行塔銮盛会。
①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现象万象更新|包罗万象。②老挝首都。人口532万(1995年)。建于13世纪。为公路枢纽、商业中心。工业有锯木、纺织等部门。编织、金银首饰等工艺品著名。多寺庙及古塔。著名的塔銮寺每年都举行塔銮盛会。
三一八惨案
[相关解释]
1.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冯玉祥所部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出动军舰支持奉军,炮击国民军,并联合英美法意等国,于十六日以最后通牒向北洋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激于爱国义愤,在天安门集会抗议,会后结队赴段琪瑞执政府请愿,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竟令卫队开枪射击,当场死伤二百余人。是为"三一八惨案"。
1.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冯玉祥所部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出动军舰支持奉军,炮击国民军,并联合英美法意等国,于十六日以最后通牒向北洋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激于爱国义愤,在天安门集会抗议,会后结队赴段琪瑞执政府请愿,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竟令卫队开枪射击,当场死伤二百余人。是为"三一八惨案"。
三不入
[相关解释]
1.谓三过家门而不入。形容尽心竭力,忠于职守。语出《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1.谓三过家门而不入。形容尽心竭力,忠于职守。语出《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三五门
[相关解释]
1.晋时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的兵役制度,南北朝时因称必须服役的人家为"三五门"。
1.晋时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的兵役制度,南北朝时因称必须服役的人家为"三五门"。
三仙
[相关解释]
1.传说三国吴主孙权之祖孙钟,以种瓜为业,有三仙人诣门乞瓜,钟厚待之。因指以葬地,谓当出天子。言讫化为三鹤飞去。事见《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引《祥瑞记.孙钟》◇用为施瓜得福的典实。 2.指三位翰林学士。
1.传说三国吴主孙权之祖孙钟,以种瓜为业,有三仙人诣门乞瓜,钟厚待之。因指以葬地,谓当出天子。言讫化为三鹤飞去。事见《太平广记》卷三八九引《祥瑞记.孙钟》◇用为施瓜得福的典实。 2.指三位翰林学士。
三关语
[相关解释]
1.佛教临济宗施教,常常提出三个含有玄机的问题以启发门人,使其触而悟,称为三关语。例如黄龙山慧南禅师即常以三语问僧人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世称"黄龙三关"。见《五灯会元.石霜远禅师法嗣.黄龙慧南禅师》。
1.佛教临济宗施教,常常提出三个含有玄机的问题以启发门人,使其触而悟,称为三关语。例如黄龙山慧南禅师即常以三语问僧人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世称"黄龙三关"。见《五灯会元.石霜远禅师法嗣.黄龙慧南禅师》。
三刀
[相关解释]
1.《晋书.王浚传》"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浚为益州刺史。"后遂以"三刀"作为刺史之代称。唐杨炯《恒州刺史王义童神道碑》"门容驷马,位列三刀。"亦用作官吏升迁之典实。
1.《晋书.王浚传》"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浚为益州刺史。"后遂以"三刀"作为刺史之代称。唐杨炯《恒州刺史王义童神道碑》"门容驷马,位列三刀。"亦用作官吏升迁之典实。
三十六郡
[相关解释]
1.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六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裴髎集解"三十六郡者,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清姚鼐《复谈孝廉书》"按《秦始皇纪》,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其二十六年,迄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是已为三十九郡。至秦亡时,或
1.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六年)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裴髎集解"三十六郡者,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清姚鼐《复谈孝廉书》"按《秦始皇纪》,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其二十六年,迄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是已为三十九郡。至秦亡时,或
三千客
[相关解释]
1.形容门客众多。战国齐孟尝君﹑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四公子皆喜养士,门下号称有食客三千人。见《史记》四公子本传。
1.形容门客众多。战国齐孟尝君﹑魏信陵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四公子皆喜养士,门下号称有食客三千人。见《史记》四公子本传。
三千弟子
[相关解释]
1.《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后因以"三千弟子"指孔门弟子。
1.《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后因以"三千弟子"指孔门弟子。
三千珠履
[相关解释]
1.《史记.春申君列传》"赵使欲夸楚,为瑇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后因以"三千珠履"指为数众多的门客。
1.《史记.春申君列传》"赵使欲夸楚,为瑇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后因以"三千珠履"指为数众多的门客。
三叶虫
[相关解释]
节肢动物门的一纲。古生代非常繁盛,至中生代完全绝灭。体形扁宽,大多为卵形或椭圆形。背上有两条纵沟,把身体纵分为三叶,因而得名。生活在海中,多数营底栖生活,少数潜伏在泥沙中或过漂游生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古生代地层中。
节肢动物门的一纲。古生代非常繁盛,至中生代完全绝灭。体形扁宽,大多为卵形或椭圆形。背上有两条纵沟,把身体纵分为三叶,因而得名。生活在海中,多数营底栖生活,少数潜伏在泥沙中或过漂游生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古生代地层中。
三合会
[相关解释]
1.天地会的别名。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相传以洪武(明太祖年号)的洪字为其代称,对内称"洪门",会员互称"洪家兄弟"。因洪字有三点水偏旁,故又称"三点会"◇嫌只取左偏,偏而不全,不吉祥,故又取右偏"共","共"有会合之义,因改称"三合会"。
1.天地会的别名。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相传以洪武(明太祖年号)的洪字为其代称,对内称"洪门",会员互称"洪家兄弟"。因洪字有三点水偏旁,故又称"三点会"◇嫌只取左偏,偏而不全,不吉祥,故又取右偏"共","共"有会合之义,因改称"三合会"。
三后
[相关解释]
1.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后,君也,谓禹汤文王也。"(2)指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于京。"毛传"三后,大王王季文王也。"(3)指虞﹑夏﹑商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杜预注"三后,虞﹑夏﹑商。"(4)指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
1.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后,君也,谓禹汤文王也。"(2)指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于京。"毛传"三后,大王王季文王也。"(3)指虞﹑夏﹑商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杜预注"三后,虞﹑夏﹑商。"(4)指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
三姑六婆
[相关解释]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掮客)、媒婆、师婆(巫婆)、虔婆(老鸨)、药婆、稳婆(接生婆)。旧时多以三姑六婆”泛指出身卑微、无正当职业、惯于串门走户、搬弄是非的女人。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掮客)、媒婆、师婆(巫婆)、虔婆(老鸨)、药婆、稳婆(接生婆)。旧时多以三姑六婆”泛指出身卑微、无正当职业、惯于串门走户、搬弄是非的女人。
三学
[相关解释]
1.唐代称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三学,隶属国子监。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 2.宋代称太学之外舍﹑内舍﹑上舍为三舍﹐亦称三学。 3.佛教称戒学﹑定学﹑慧学为"三学"。
1.唐代称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三学,隶属国子监。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 2.宋代称太学之外舍﹑内舍﹑上舍为三舍﹐亦称三学。 3.佛教称戒学﹑定学﹑慧学为"三学"。
三戟
[相关解释]
1.唐制,三品以上官员得门前立戟。李岘与兄峘﹑峄同居长兴里第,门列三戟。张俭兄弟三人皆立戟,时号"三戟张家"。崔琳与弟珪﹑瑶,俱立棨戟,世号"三戟崔家"。俱见《新唐书》本传◇遂以"三戟"指贵官之家。
1.唐制,三品以上官员得门前立戟。李岘与兄峘﹑峄同居长兴里第,门列三戟。张俭兄弟三人皆立戟,时号"三戟张家"。崔琳与弟珪﹑瑶,俱立棨戟,世号"三戟崔家"。俱见《新唐书》本传◇遂以"三戟"指贵官之家。
三无坐处
[相关解释]
1.唐景龙以后,政出多门,设官冗滥,多者踰旧时十倍,宰相,御史,员外官,多至官厅无可坐之处,时人称为"三无坐处",极言设官之冗滥。
1.唐景龙以后,政出多门,设官冗滥,多者踰旧时十倍,宰相,御史,员外官,多至官厅无可坐之处,时人称为"三无坐处",极言设官之冗滥。
三日新妇
[相关解释]
1.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1.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三普
[相关解释]
1.三篇佛教经文的合称。即《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圆觉经》中的《圆觉普眼品》。
1.三篇佛教经文的合称。即《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圆觉经》中的《圆觉普眼品》。
三棒
[相关解释]
1.佛家临济宗的公案。义玄至黄檗山参谒希运禅师,问"如何是佛法的大意?"三度发问,均被棒打。见《临济录》◇宗门多用以警觉学人之执迷不悟者。
1.佛家临济宗的公案。义玄至黄檗山参谒希运禅师,问"如何是佛法的大意?"三度发问,均被棒打。见《临济录》◇宗门多用以警觉学人之执迷不悟者。
三槐堂
[相关解释]
1.堂名。宋王佑子孙所建,在河南省开封东门外。宋苏轼有《三槐堂铭》。详"三槐"。 2.泛指高官之第宅。
1.堂名。宋王佑子孙所建,在河南省开封东门外。宋苏轼有《三槐堂铭》。详"三槐"。 2.泛指高官之第宅。
三注三唱
[相关解释]
1.唐制,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然后依旨授官。此项程序,谓之"三注三唱"。见《通典.选举志三》。
1.唐制,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然后依旨授官。此项程序,谓之"三注三唱"。见《通典.选举志三》。
三洞
[相关解释]
1.道教经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称"三洞"。言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见《云笈七签》卷六引《道门大论》。 2.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
1.道教经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称"三洞"。言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见《云笈七签》卷六引《道门大论》。 2.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
三王
[相关解释]
1.指夏﹑商﹑周三代之君。(1)夏禹﹑商汤﹑周武王。《谷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范宁注"三王,谓夏﹑殷﹑周也。夏后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会。"(2)夏禹﹑商汤﹑周文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岐注"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是也。"(3)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尸子》卷下"汤复于汤丘,文王幽于羑里,武王羁于王门;越王栖于会稽,秦穆公败于崤塞,齐桓公遇贼,晋文公出走,故三王资于辱,而五霸得于困也。" 2.指周之太王﹑王季﹑文王。 3.王姓三名人之合称。(1)
1.指夏﹑商﹑周三代之君。(1)夏禹﹑商汤﹑周武王。《谷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范宁注"三王,谓夏﹑殷﹑周也。夏后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盟津之会。"(2)夏禹﹑商汤﹑周文王。《孟子.告子下》"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赵岐注"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是也。"(3)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尸子》卷下"汤复于汤丘,文王幽于羑里,武王羁于王门;越王栖于会稽,秦穆公败于崤塞,齐桓公遇贼,晋文公出走,故三王资于辱,而五霸得于困也。" 2.指周之太王﹑王季﹑文王。 3.王姓三名人之合称。(1)
三班六房
[相关解释]
1.旧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指分掌缉捕罪犯﹑看守牢狱﹑站堂行刑等职务的快﹑皂﹑壮三班和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书办﹑胥吏。
1.旧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指分掌缉捕罪犯﹑看守牢狱﹑站堂行刑等职务的快﹑皂﹑壮三班和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书办﹑胥吏。
三祀
[相关解释]
1.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 2.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 3.三年。
1.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 2.古代大夫祭祀门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无后的众鬼,合称"三祀"。 3.三年。
三袭
[相关解释]
1.指三者相合。 2.三重。多指宫观的三重门。
1.指三者相合。 2.三重。多指宫观的三重门。
三角学
[相关解释]
简称三角”。数学的一门分科。包括平面三角学和球面三角学。前者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等◇者研究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以及已知球面三角形的三个基本元素,计算它的其他基本元素的问题。
简称三角”。数学的一门分科。包括平面三角学和球面三角学。前者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等◇者研究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以及已知球面三角形的三个基本元素,计算它的其他基本元素的问题。
三论
[相关解释]
1.指所论三事。 2.《论语》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种,合称"三论"。 3.佛教三论宗所依据的经典,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1.指所论三事。 2.《论语》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三种,合称"三论"。 3.佛教三论宗所依据的经典,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
三论宗
[相关解释]
1.中国佛教宗派。崇尚印度中观学派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因以得名◇秦鸠摩罗什译出"三论"后,师徒相传。至隋代吉藏集为大成,蔚为大宗。该宗自称大乘菩萨藏,在教义上提倡真俗二谛和"八不"中道之说◇传入朝鲜﹑日本。参阅《中国佛教.三论宗》。
1.中国佛教宗派。崇尚印度中观学派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因以得名◇秦鸠摩罗什译出"三论"后,师徒相传。至隋代吉藏集为大成,蔚为大宗。该宗自称大乘菩萨藏,在教义上提倡真俗二谛和"八不"中道之说◇传入朝鲜﹑日本。参阅《中国佛教.三论宗》。
三重门
[相关解释]
1.指衙门。旧时官衙有门三重,故称。
1.指衙门。旧时官衙有门三重,故称。
三门
[相关解释]
1.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门。 2.古代诸侯宫殿有三门库门﹑雉门﹑路门。 3.比喻人品形成的三种途径禽门﹑人门﹑圣门。 4.占验家立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以休﹑生﹑开三门为吉,余为凶,故以"三门"指休门﹑生门﹑开门,取其吉义。《奇门遁甲.四时通用八门捷法》"凡每日出入用事,从开﹑休﹑生三门,大吉。"《后汉书.文苑传.高彪》"天有太一,五将三门;地有九变,丘陵山川。"李贤注"《太一式》'凡举事皆欲发三门,顺五将。'发三门者,开门﹑休门﹑生门。"唐玄宗《赐道士邓紫阳》诗"《太乙》三门诀,
1.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门。 2.古代诸侯宫殿有三门库门﹑雉门﹑路门。 3.比喻人品形成的三种途径禽门﹑人门﹑圣门。 4.占验家立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以休﹑生﹑开三门为吉,余为凶,故以"三门"指休门﹑生门﹑开门,取其吉义。《奇门遁甲.四时通用八门捷法》"凡每日出入用事,从开﹑休﹑生三门,大吉。"《后汉书.文苑传.高彪》"天有太一,五将三门;地有九变,丘陵山川。"李贤注"《太一式》'凡举事皆欲发三门,顺五将。'发三门者,开门﹑休门﹑生门。"唐玄宗《赐道士邓紫阳》诗"《太乙》三门诀,
三门四户
[相关解释]
1.各道门户。
1.各道门户。
三门峡
[相关解释]
黄河中游段峡谷。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因黄河原在此被坚硬岩岛将水流分为三股,分别称人门、神门、鬼门而得名。1960年在此建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黄河中游段峡谷。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因黄河原在此被坚硬岩岛将水流分为三股,分别称人门、神门、鬼门而得名。1960年在此建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三门干部
[相关解释]
1.谓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的缺乏实践经验的干部。
1.谓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的缺乏实践经验的干部。
上下同门
[相关解释]
1.旧时称姑婿与侄婿为"上下同门"。
1.旧时称姑婿与侄婿为"上下同门"。
上厅行首
[相关解释]
1.官妓中班行之首,管门户中其他妓女。亦泛指名妓。
1.官妓中班行之首,管门户中其他妓女。亦泛指名妓。
上司衙门
[相关解释]
1.上级官府。
1.上级官府。
上告
[相关解释]
1.向天呼吁,诉之于上帝。 2.向上级报告。特指向上级机关或司法部门告状。
1.向天呼吁,诉之于上帝。 2.向上级报告。特指向上级机关或司法部门告状。
上品
[相关解释]
1.上等。 2.指最高的门阀品第。 3.佛教谓修净土法门而道行较高者,命终化生西方净土后所居的高等品位。
1.上等。 2.指最高的门阀品第。 3.佛教谓修净土法门而道行较高者,命终化生西方净土后所居的高等品位。
上场门
[相关解释]
1.指开在舞台右边的门,为角色登场的出口。
1.指开在舞台右边的门,为角色登场的出口。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相关解释]
1.形容处境窘迫,走投无路。
1.形容处境窘迫,走投无路。
上客
[相关解释]
1.尊客,贵宾。 2.上等门客。 3.宋时浙东水乡对来自山区的帮工的称呼。 4.北魏对降将的一种最高恩遇。
1.尊客,贵宾。 2.上等门客。 3.宋时浙东水乡对来自山区的帮工的称呼。 4.北魏对降将的一种最高恩遇。
上家
[相关解释]
1.豪门。 2.打牌﹑掷色子﹑行酒令时称坐在本人左边的人为上家。
1.豪门。 2.打牌﹑掷色子﹑行酒令时称坐在本人左边的人为上家。
上市公司
[相关解释]
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全国性证券管理机构批准可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的条件有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开业在三年以上并连续盈利;按股本总额向社会公开其发行股份的比例;申请时的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等。
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全国性证券管理机构批准可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的条件有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开业在三年以上并连续盈利;按股本总额向社会公开其发行股份的比例;申请时的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等。
上梁文
[相关解释]
1.文体名。建屋上梁时用以表示颂祝的一种骈文。北魏温子升有《阊阖门上梁祝文》,宋王应麟谓为上梁文之始。见《困学纪闻.杂识》。
1.文体名。建屋上梁时用以表示颂祝的一种骈文。北魏温子升有《阊阖门上梁祝文》,宋王应麟谓为上梁文之始。见《困学纪闻.杂识》。
上槛
[相关解释]
1.门窗的上框。
1.门窗的上框。
上蔡苍鹰
[相关解释]
1.秦李斯专权,为赵高所陷,下狱。伏诛前,顾其子曰欲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后因以"上蔡苍鹰"为典,指不知激流勇退,以致罹祸而悔恨莫及。
1.秦李斯专权,为赵高所陷,下狱。伏诛前,顾其子曰欲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后因以"上蔡苍鹰"为典,指不知激流勇退,以致罹祸而悔恨莫及。
上行
[相关解释]
1.上升。 2.谓君上的行事。 3.指上级的指示或命令。 4.官府文书由下级致上级称上行。 5.从下游向上游行驶。 6.我国铁路部门规定,列车在干线上朝着首都方向行驶,在支线上朝着连接干线的车站行驶,皆谓之"上行"。上行列车编号用偶数,如14次,82次,104次等。
1.上升。 2.谓君上的行事。 3.指上级的指示或命令。 4.官府文书由下级致上级称上行。 5.从下游向上游行驶。 6.我国铁路部门规定,列车在干线上朝着首都方向行驶,在支线上朝着连接干线的车站行驶,皆谓之"上行"。上行列车编号用偶数,如14次,82次,104次等。
上门
[相关解释]
1.犹高门。
1.犹高门。
上齿
[相关解释]
1.长在口腔前部的牙齿。指门齿﹑犬齿。 2.敬老。上,通"尚"。齿,指高年。
1.长在口腔前部的牙齿。指门齿﹑犬齿。 2.敬老。上,通"尚"。齿,指高年。
下去
[相关解释]
1.由高处到低处。 2.指从较高的部门到较低的部门或基层。 3.表示事物从有到无。 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由高处到低处﹑由近处到远处﹑由上层到下层等趋向。 5.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继续进行。 6.用在形容词后,表示某种状态继续发展。
1.由高处到低处。 2.指从较高的部门到较低的部门或基层。 3.表示事物从有到无。 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由高处到低处﹑由近处到远处﹑由上层到下层等趋向。 5.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继续进行。 6.用在形容词后,表示某种状态继续发展。
下品
[相关解释]
1.犹下等。魏晋士族门第低的称为下品。 2.泛指质量最低或等级最低者。
1.犹下等。魏晋士族门第低的称为下品。 2.泛指质量最低或等级最低者。
下场门
[相关解释]
1.指舞台左首(对观众来说是右首)的出入口,因角色多由此下场,故称。
1.指舞台左首(对观众来说是右首)的出入口,因角色多由此下场,故称。
下帷
[相关解释]
1.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2.引申指闭门苦读。
1.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2.引申指闭门苦读。
下窍
[相关解释]
1.指肛门与阴部。
1.指肛门与阴部。
下门
[相关解释]
1.复姓。周代有下门子。见《国语.周语下》。
1.复姓。周代有下门子。见《国语.周语下》。
不二法门
[相关解释]
不二没有分别。法门入道的门径。原为佛教语。指不可思议、无所分别的绝对真理。特指超越生死两端的涅fd21!本辰纭<《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用以比喻独一无二的方法、门径勤奋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不二没有分别。法门入道的门径。原为佛教语。指不可思议、无所分别的绝对真理。特指超越生死两端的涅fd21!本辰纭<《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用以比喻独一无二的方法、门径勤奋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不二门
[相关解释]
1.同"不二法门"。
1.同"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