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4 查到相关阳城的内容。
带有阳城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下蔡
[相关解释]
1.古邑名。故城在今安徽凤台县。《文选.宋玉》"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李善注"阳城﹑下蔡二县名﹐盖楚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吕延济注"阳城﹑下蔡楚之二郡名﹐盖贵人所居﹐中多美人。"后因以"下蔡"指贵族萃集之地或美人众多之所。
1.古邑名。故城在今安徽凤台县。《文选.宋玉》"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李善注"阳城﹑下蔡二县名﹐盖楚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吕延济注"阳城﹑下蔡楚之二郡名﹐盖贵人所居﹐中多美人。"后因以"下蔡"指贵族萃集之地或美人众多之所。
云梦
[相关解释]
古代大泽名。在古荆州,范围比今天的洞庭湖要大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古代大泽名。在古荆州,范围比今天的洞庭湖要大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云阳
[相关解释]
1.《史记.秦始皇本纪》﹕"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阳城在雍州云阳县西八十里秦始皇甘泉宫在焉。"汉桓宽《盐铁论.毁学》﹕"李斯相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于囹圄﹐车制于云阳之市。"后世诗词戏曲小说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 2.指云梦泽中高唐之台。一说为"阳云"之误。 3.古县名。指今江苏省丹阳市。 4.古县名。故地即秦云阳邑『时改县﹐属左冯翊。 5.树精。 6.秦程邈因罪而囚云阳狱。在狱中﹐增减大篆书笔画﹐创为隶书﹐始皇善之﹐名其书曰隶书﹐定为八体之一
1.《史记.秦始皇本纪》﹕"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阳城在雍州云阳县西八十里秦始皇甘泉宫在焉。"汉桓宽《盐铁论.毁学》﹕"李斯相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于囹圄﹐车制于云阳之市。"后世诗词戏曲小说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 2.指云梦泽中高唐之台。一说为"阳云"之误。 3.古县名。指今江苏省丹阳市。 4.古县名。故地即秦云阳邑『时改县﹐属左冯翊。 5.树精。 6.秦程邈因罪而囚云阳狱。在狱中﹐增减大篆书笔画﹐创为隶书﹐始皇善之﹐名其书曰隶书﹐定为八体之一
凉殿
[相关解释]
1.可以取凉的殿堂。 2.即清凉殿。唐代宫殿名。在洛阳城南。
1.可以取凉的殿堂。 2.即清凉殿。唐代宫殿名。在洛阳城南。
四夷馆
[相关解释]
1.北魏时在洛阳城南所设的宾馆,以居四邻各国来归附的人。 2.明永乐五年所设专门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初隶属翰林院,后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内分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后增八百﹑暹罗二馆。参阅《明史.职官志三》。
1.北魏时在洛阳城南所设的宾馆,以居四邻各国来归附的人。 2.明永乐五年所设专门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初隶属翰林院,后以太常寺少卿提督馆事。内分蒙古﹑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八馆,后增八百﹑暹罗二馆。参阅《明史.职官志三》。
塔什干
[相关解释]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中亚最大古城。人口212万(1995年)。日照充足,有太阳城”之称。屡遭地震灾害,1966年后重建。是中亚最大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市内有博物馆、古纪许多清真寺。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中亚最大古城。人口212万(1995年)。日照充足,有太阳城”之称。屡遭地震灾害,1966年后重建。是中亚最大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市内有博物馆、古纪许多清真寺。
太室阙
[相关解释]
1.在河南嵩山南麓。中岳庙门前500米处。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为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汉代三阙"。阙高近4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阙身为方石砌成﹐上部为石雕四阿顶﹐南面刻有篆文"中岳太室阳城"。阙身四面雕刻人物﹑车骑﹑建筑及龙虎等画像五十余幅。
1.在河南嵩山南麓。中岳庙门前500米处。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为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汉代三阙"。阙高近4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阙身为方石砌成﹐上部为石雕四阿顶﹐南面刻有篆文"中岳太室阳城"。阙身四面雕刻人物﹑车骑﹑建筑及龙虎等画像五十余幅。
夫人城
[相关解释]
1.故址在湖北襄阳西北。东晋太元初﹐前秦苻丕围攻襄阳城﹐守将朱序之母韩氏闻秦兵将至﹐自登城巡行﹐至西北角﹐以为不固﹐遂率百馀婢及城中女丁筑斜城于其内。及秦兵来攻﹐西北角果溃。晋兵移守新城﹐苻丕乃还。襄阳人民为纪念她的功劳﹐遂称此新城为夫人城。见《晋书.朱序传》。 2.指范夫人城。
1.故址在湖北襄阳西北。东晋太元初﹐前秦苻丕围攻襄阳城﹐守将朱序之母韩氏闻秦兵将至﹐自登城巡行﹐至西北角﹐以为不固﹐遂率百馀婢及城中女丁筑斜城于其内。及秦兵来攻﹐西北角果溃。晋兵移守新城﹐苻丕乃还。襄阳人民为纪念她的功劳﹐遂称此新城为夫人城。见《晋书.朱序传》。 2.指范夫人城。
定鼎门
[相关解释]
1.唐代东都洛阳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定鼎门。
1.唐代东都洛阳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定鼎门。
山雨欲来风满楼
[相关解释]
1.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后以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1.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后以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帝京
[相关解释]
京城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京城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建春
[相关解释]
1.古代洛阳城门名。
1.古代洛阳城门名。
开阳
[相关解释]
1.北斗七星的第六星。 2.东汉时洛阳城门名。
1.北斗七星的第六星。 2.东汉时洛阳城门名。
抚字催科
[相关解释]
1.唐韩愈《顺宗实录四》"﹝阳城﹞出为道州刺史……一不以簿书介意﹐税赋不登﹐观察使数诮让。上考功第﹐城自署第曰'抚字心劳﹐征科政拙﹐考下下。'"后以"抚字催科"指地方官吏的治政。
1.唐韩愈《顺宗实录四》"﹝阳城﹞出为道州刺史……一不以簿书介意﹐税赋不登﹐观察使数诮让。上考功第﹐城自署第曰'抚字心劳﹐征科政拙﹐考下下。'"后以"抚字催科"指地方官吏的治政。
杖钺
[相关解释]
1.手执斧钺。表示威权。《汉书.五行志上》"出军行师,把旄杖钺,誓士众,抗威武,所以征畔逆止暴乱也。"晋葛洪《抱朴子.嘉遯》"缊袍丽于裘服,把檋安于杖钺。"唐杜甫《江陵节度劐阳城郡王新楼成》诗"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余清。"亦以喻掌握兵权。
1.手执斧钺。表示威权。《汉书.五行志上》"出军行师,把旄杖钺,誓士众,抗威武,所以征畔逆止暴乱也。"晋葛洪《抱朴子.嘉遯》"缊袍丽于裘服,把檋安于杖钺。"唐杜甫《江陵节度劐阳城郡王新楼成》诗"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余清。"亦以喻掌握兵权。
洛下
[相关解释]
1.指洛阳城。 2.复姓『代有洛下闳。见《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
1.指洛阳城。 2.复姓『代有洛下闳。见《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
洛阳市
[相关解释]
在河南省西部,陇海、焦枝两铁路在此交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后)、后梁、后唐等均建都于此,有九朝古都”之称。1948年设市。人口1323万(1995年)。为河南西部重要城市,有洛阳拖拉机厂和矿山机械厂。特产洛阳牡丹。名胜古迹有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遗址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等。
在河南省西部,陇海、焦枝两铁路在此交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后)、后梁、后唐等均建都于此,有九朝古都”之称。1948年设市。人口1323万(1995年)。为河南西部重要城市,有洛阳拖拉机厂和矿山机械厂。特产洛阳牡丹。名胜古迹有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遗址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等。
洞庭湖
[相关解释]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面积2740平方千米。北纳经松滋、太平、藕池等处分泄的长江水;南、西有湘、资、沅、澧四支流汇入。在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运便利。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面积2740平方千米。北纳经松滋、太平、藕池等处分泄的长江水;南、西有湘、资、沅、澧四支流汇入。在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运便利。
洧水
[相关解释]
1.古水名。即今双洎河。源出今河南省登封县阳城山,自长葛县以下,故道原经鄢陵﹑扶沟两县南,至西华县西入颍水。北宋时为丰富蔡河水量以资漕运,自长葛县东南引洧水经鄢陵﹑扶沟两县北,东汇蔡河。元时因蔡河为黄河所夺而改入贾鲁河。明时又名双洎河。 2.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延长县一带。此水中有石油成分,可以燃烧。
1.古水名。即今双洎河。源出今河南省登封县阳城山,自长葛县以下,故道原经鄢陵﹑扶沟两县南,至西华县西入颍水。北宋时为丰富蔡河水量以资漕运,自长葛县东南引洧水经鄢陵﹑扶沟两县北,东汇蔡河。元时因蔡河为黄河所夺而改入贾鲁河。明时又名双洎河。 2.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延长县一带。此水中有石油成分,可以燃烧。
潘郎
[相关解释]
1.指晋潘岳。岳少时美容止,故称。南朝陈徐陵《洛阳道》诗之一"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宋史达祖《夜行船》词"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明叶宪祖《夭桃纨扇》第一折"河阳城里斗丰神﹐好映潘郎彩色新。"宁太一《秋兴四叠韵》之二"潘郎老去情丝减﹐谁与重栽一县花?"后亦以代指貌美的情郎。
1.指晋潘岳。岳少时美容止,故称。南朝陈徐陵《洛阳道》诗之一"潘郎车欲满﹐无奈掷花何。"宋史达祖《夜行船》词"白发潘郎宽沈带﹐怕看山﹐忆他眉黛。"明叶宪祖《夭桃纨扇》第一折"河阳城里斗丰神﹐好映潘郎彩色新。"宁太一《秋兴四叠韵》之二"潘郎老去情丝减﹐谁与重栽一县花?"后亦以代指貌美的情郎。
灵鞭
[相关解释]
1.神人使用的鞭子。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塘﹐欲过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阳城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如相随行。"后用以为典。
1.神人使用的鞭子。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塘﹐欲过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阳城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如相随行。"后用以为典。
熊耳兵
[相关解释]
1.汉光武帝镇压赤眉军,兵压宜阳,刘盆子等肉袒降,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见《后汉书.刘盆子传》◇用为降兵的典实。
1.汉光武帝镇压赤眉军,兵压宜阳,刘盆子等肉袒降,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见《后汉书.刘盆子传》◇用为降兵的典实。
王屋
[相关解释]
1.王者所居之屋。 2.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垣曲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 3.相传黄帝曾访道于王屋山,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1.王者所居之屋。 2.山名。在山西省阳城﹑垣曲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 3.相传黄帝曾访道于王屋山,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甲马营
[相关解释]
1.古军营名。在今河南洛阳城外。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此◇用以指其微时所处之环境。
1.古军营名。在今河南洛阳城外。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此◇用以指其微时所处之环境。
积甲山齐
[相关解释]
1.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语出《后汉书.刘盆子传》"樊崇乃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寶剑及玉璧各一﹐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
1.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语出《后汉书.刘盆子传》"樊崇乃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寶剑及玉璧各一﹐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
筑城睢阳曲
[相关解释]
1.乐府杂曲歌辞名。与《筑城曲》有别『梁孝王筑睢阳城时作。
1.乐府杂曲歌辞名。与《筑城曲》有别『梁孝王筑睢阳城时作。
草木皆兵
[相关解释]
语出《晋书·苻坚载记》及《谢玄传》前秦苻坚进犯中原,被晋军打败,逃至寿阳城,登上城头,望见八公山上草木森森,都像是士兵,又惧又愁◇用草木皆兵”形容非常恐惧疑虑。
语出《晋书·苻坚载记》及《谢玄传》前秦苻坚进犯中原,被晋军打败,逃至寿阳城,登上城头,望见八公山上草木森森,都像是士兵,又惧又愁◇用草木皆兵”形容非常恐惧疑虑。
襄樊市
[相关解释]
在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汉丹、焦枝、襄渝三铁路交会境内。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襄隘道”门户,向为鄂北及豫、陕两省南部的交通重镇和经济中心。1949年始设市。人口6 3.2万(1995年)。名胜古迹有襄阳城、夫人城、米公祠、习家池等。
在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汉丹、焦枝、襄渝三铁路交会境内。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襄隘道”门户,向为鄂北及豫、陕两省南部的交通重镇和经济中心。1949年始设市。人口6 3.2万(1995年)。名胜古迹有襄阳城、夫人城、米公祠、习家池等。
赤帻
[相关解释]
1.赤色头巾。古代武士所服。 2.借指士卒。 3.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载,安阳城南亭西舍,有一老雄鸡,化而为人,冠赤帻◇因以借指雄鸡。
1.赤色头巾。古代武士所服。 2.借指士卒。 3.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载,安阳城南亭西舍,有一老雄鸡,化而为人,冠赤帻◇因以借指雄鸡。
迷下蔡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后因以"迷下蔡"形容女子艳丽迷人。
1.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后因以"迷下蔡"形容女子艳丽迷人。
通谷
[相关解释]
1.往来无阻的山谷。 2.谷名。在洛阳城南五十里。
1.往来无阻的山谷。 2.谷名。在洛阳城南五十里。
避贤邮
[相关解释]
1.唐代驿站名。即阳城驿。
1.唐代驿站名。即阳城驿。
郎官
[相关解释]
1.谓侍郎﹑郎中等职。秦代置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西汉因秦制不变。东汉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郎官之制,略同于汉。隋分郎官为侍郎与郎。唐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员外郎。唐以后郎官的设置,基本上无大变革。 2.湖名。在汉阳城东南。 3.指郎位星。
1.谓侍郎﹑郎中等职。秦代置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西汉因秦制不变。东汉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郎官之制,略同于汉。隋分郎官为侍郎与郎。唐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员外郎。唐以后郎官的设置,基本上无大变革。 2.湖名。在汉阳城东南。 3.指郎位星。
金墉
[相关解释]
1.西方的城。 2.犹金城。坚固的城墙。 3.古城名。三国魏明帝时筑﹐为当时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西北角一个小城。唐贞观后废。《太平御览》卷一七六引晋陆机《洛阳地记》"洛阳城内西北角有金墉城,东北角有楼高百尺,魏文帝造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瑶光寺北有承明门,有金墉城,即魏氏所筑。"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洛阳县》"嘉平六年,司马师废其主芳,迁于金墉。延熙二年,魏王禅位于晋,出舍金墉城。晋杨后及愍怀太子至贾后之废,皆徙金墉。永康二年,赵王伦篡位迁惠帝,自华林西门出,居金墉城。
1.西方的城。 2.犹金城。坚固的城墙。 3.古城名。三国魏明帝时筑﹐为当时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西北角一个小城。唐贞观后废。《太平御览》卷一七六引晋陆机《洛阳地记》"洛阳城内西北角有金墉城,东北角有楼高百尺,魏文帝造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瑶光寺北有承明门,有金墉城,即魏氏所筑。"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洛阳县》"嘉平六年,司马师废其主芳,迁于金墉。延熙二年,魏王禅位于晋,出舍金墉城。晋杨后及愍怀太子至贾后之废,皆徙金墉。永康二年,赵王伦篡位迁惠帝,自华林西门出,居金墉城。
金牙
[相关解释]
1.谓坚固的牙齿。 2.指用金或金属镶嵌的假牙。 3.古代洛阳城门名。
1.谓坚固的牙齿。 2.指用金或金属镶嵌的假牙。 3.古代洛阳城门名。
金牙门
[相关解释]
1.古代洛阳城门名。
1.古代洛阳城门名。
铜驼街
[相关解释]
1.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故洛阳城中。以道旁曾有汉铸铜驼两枚相对而得名。为古代著名的繁华区域。
1.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故洛阳城中。以道旁曾有汉铸铜驼两枚相对而得名。为古代著名的繁华区域。
阳城
[相关解释]
1.春秋时楚国贵族的封邑。 2.古城楼名。 3.山名。
1.春秋时楚国贵族的封邑。 2.古城楼名。 3.山名。
阳城笑
[相关解释]
1.指美女迷人的笑。典出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1.指美女迷人的笑。典出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阳道州
[相关解释]
1.指唐阳城。城于德宗时曾任道州刺史﹐故名。
1.指唐阳城。城于德宗时曾任道州刺史﹐故名。
陈胜(?-前208)
[相关解释]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雇农出身。公元前209年被征发戍守渔阳(治今北京密云西南),途中同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被推为王。他派周文率主力军进攻关中,但被秦将章邯打败。章邯以优势兵力围攻陈县,他率义军奋战失利后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被车夫杀害。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雇农出身。公元前209年被征发戍守渔阳(治今北京密云西南),途中同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发动同行戍卒九百人起义。义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被推为王。他派周文率主力军进攻关中,但被秦将章邯打败。章邯以优势兵力围攻陈县,他率义军奋战失利后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被车夫杀害。
项日感梦
[相关解释]
1.相传汉明帝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明日博问群臣,此为何神?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遣使者张骞等人于大月支写佛经四十二章,并在洛阳城西雍门外起佛寺。事见汉牟融《理惑论》◇遂用作典故。
1.相传汉明帝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明日博问群臣,此为何神?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遣使者张骞等人于大月支写佛经四十二章,并在洛阳城西雍门外起佛寺。事见汉牟融《理惑论》◇遂用作典故。
魏王堤
[相关解释]
1.唐时名胜之一。洛水流入洛阳城内,过皇城端门,经尚善﹑旌善两坊之北,南溢为池,贞观中赐魏王泰,故名魏王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名魏王堤。
1.唐时名胜之一。洛水流入洛阳城内,过皇城端门,经尚善﹑旌善两坊之北,南溢为池,贞观中赐魏王泰,故名魏王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名魏王堤。
鼎门
[相关解释]
1.城门名。旧洛阳城东南有鼎门。 2.城门名。旧丹阳郡门。 3.名门贵族。
1.城门名。旧洛阳城东南有鼎门。 2.城门名。旧丹阳郡门。 3.名门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