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7 查到相关阳秋的内容。
带有阳秋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扇风
[相关解释]
1.晋袁宏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谢安时任扬州刺史,为他饯行,临别取一扇以赠行£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见《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晋书.文苑传.袁宏》◇因以"一扇风"颂扬官吏的善政。
1.晋袁宏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谢安时任扬州刺史,为他饯行,临别取一扇以赠行£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见《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晋书.文苑传.袁宏》◇因以"一扇风"颂扬官吏的善政。
仁风
[相关解释]
1.形容恩泽如风之流布。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或地方长官的德政。 2.《世说新语.言语》"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太傅谢安赏宏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之于冶亭,时贤皆集。安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叹其要捷。"后因以"仁风"为扇子的代称。
1.形容恩泽如风之流布。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或地方长官的德政。 2.《世说新语.言语》"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太傅谢安赏宏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之于冶亭,时贤皆集。安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叹其要捷。"后因以"仁风"为扇子的代称。
先鞭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语新语.赏誉》"少为王敦所叹"刘孝标注引《晋阳秋》"刘琨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箸鞭耳。'"后因以"先鞭"为先行﹑占先的典实。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语新语.赏誉》"少为王敦所叹"刘孝标注引《晋阳秋》"刘琨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箸鞭耳。'"后因以"先鞭"为先行﹑占先的典实。
匹裂
[相关解释]
1.亦称"匹制"。 2.小口大腹的木罐。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刁约使契丹,戏为四句诗曰'押燕移离毕,看房贺跋支,饯行三匹裂,密赐十貔狸。'皆纪实也……匹裂,似小木罂,以色绫木为之,加黄漆。"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匹制,小木罂。"一说即套杯。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匹制﹐即今之沓杯﹐俗名套杯。外大内小。古人不过五六。《古今诗话》'刁约使契丹诗曰饯行三匹制。'"
1.亦称"匹制"。 2.小口大腹的木罐。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刁约使契丹,戏为四句诗曰'押燕移离毕,看房贺跋支,饯行三匹裂,密赐十貔狸。'皆纪实也……匹裂,似小木罂,以色绫木为之,加黄漆。"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匹制,小木罂。"一说即套杯。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匹制﹐即今之沓杯﹐俗名套杯。外大内小。古人不过五六。《古今诗话》'刁约使契丹诗曰饯行三匹制。'"
奉倩
[相关解释]
1.三国魏荀粲﹐字奉倩﹐因妻病逝﹐痛悼不能已﹐每不哭而伤神﹐岁馀亦死﹐年仅二十九岁。见《三国志.魏志.荀恽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成为悼亡的典实。
1.三国魏荀粲﹐字奉倩﹐因妻病逝﹐痛悼不能已﹐每不哭而伤神﹐岁馀亦死﹐年仅二十九岁。见《三国志.魏志.荀恽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成为悼亡的典实。
忆记
[相关解释]
1.记忆。宋梅尧臣有诗,题为"河阳秋夕,梦与永叔游嵩,避雨于峻极院赋诗,及觉,犹能忆记。俄而仆夫自洛来,云永叔诸君陪希深祠岳,因足成短韵。"
1.记忆。宋梅尧臣有诗,题为"河阳秋夕,梦与永叔游嵩,避雨于峻极院赋诗,及觉,犹能忆记。俄而仆夫自洛来,云永叔诸君陪希深祠岳,因足成短韵。"
白衣人
[相关解释]
1.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王宏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咏菊等典故。 2.旧指平民。
1.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王宏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咏菊等典故。 2.旧指平民。
皮里阳秋
[相关解释]
也作皮里春秋”。深藏在内心而不讲出来的评论。阳秋即《春秋》,借指评论。相传孔子写《春秋》,寓含褒贬而不直言。晋简文帝母煮名阿春,晋人避讳,以阳”代春”。
也作皮里春秋”。深藏在内心而不讲出来的评论。阳秋即《春秋》,借指评论。相传孔子写《春秋》,寓含褒贬而不直言。晋简文帝母煮名阿春,晋人避讳,以阳”代春”。
盈把
[相关解释]
1.满把。把,一手握取的数量。 2.《艺文类聚》卷八一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无酒,坐宅边菊丛中,采摘盈把,望见王弘遣送酒,即便就酌。"遂以"盈把"为采菊之典。
1.满把。把,一手握取的数量。 2.《艺文类聚》卷八一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无酒,坐宅边菊丛中,采摘盈把,望见王弘遣送酒,即便就酌。"遂以"盈把"为采菊之典。
秦虢
[相关解释]
1.唐明皇时秦国夫人和虢国夫人的并称。宋蔡梦弼《草堂诗话》"葛常之《韵语阳秋》曰'老杜《丽人行》,专言秦虢宴游之乐,末章有"当轩下马入锦茵,且莫近前丞相嗔"之句,当是谓杨国忠也。'"后因用以比喻雅淡轻盈的女子。
1.唐明皇时秦国夫人和虢国夫人的并称。宋蔡梦弼《草堂诗话》"葛常之《韵语阳秋》曰'老杜《丽人行》,专言秦虢宴游之乐,末章有"当轩下马入锦茵,且莫近前丞相嗔"之句,当是谓杨国忠也。'"后因用以比喻雅淡轻盈的女子。
言不尽意
[相关解释]
1.语言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晋欧阳建《言尽意论》﹕"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艺术论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后多用为书信结尾套语﹐表示意有未尽。 2.魏晋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三国魏荀粲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见《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
1.语言不能表达思想的全部内容。《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晋欧阳建《言尽意论》﹕"世之论者以为'言不尽意'由来尚矣。"朱自清《诗文评的发展》﹕"原来我们的'求好'的艺术论渊源于道家﹐而道家不信赖语言﹐以为'言不尽意'﹐所以崇尚'无端崖之辞'。"后多用为书信结尾套语﹐表示意有未尽。 2.魏晋玄学命题。与"言尽意"相对。三国魏荀粲等提出"言不尽意"说﹐认为"象外之意﹐系表之言"都是"藴而不出"的﹐所以"六籍虽存﹐固圣人之糠秕。"见《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
让抗
[相关解释]
1.《三国志.吴志.陆抗传》"故得将士欢心"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抗与羊祜推侨札之好﹐抗尝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有疾﹐祜馈之药﹐抗亦推心服之。"后以"让抗"谓交友不逊于陆抗﹑羊祜。
1.《三国志.吴志.陆抗传》"故得将士欢心"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抗与羊祜推侨札之好﹐抗尝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有疾﹐祜馈之药﹐抗亦推心服之。"后以"让抗"谓交友不逊于陆抗﹑羊祜。
送酒
[相关解释]
1.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人望见白衣人,乃王弘送酒,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典。 2.奉酒;敬酒。 3.下酒;佐酒。
1.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人望见白衣人,乃王弘送酒,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典。 2.奉酒;敬酒。 3.下酒;佐酒。
问绢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威,咸熙中官至徐州刺史"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后遂用"问绢"作为人清慎之典。亦以咏归觐省亲。
1.《三国志.魏志.胡质传》"威,咸熙中官至徐州刺史"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后遂用"问绢"作为人清慎之典。亦以咏归觐省亲。
阳秋
[相关解释]
即《春秋》,记历史的书。晋简文帝母叫郑阿春,为避讳,遂改春秋”为阳秋”。
即《春秋》,记历史的书。晋简文帝母叫郑阿春,为避讳,遂改春秋”为阳秋”。
鬼揶揄
[相关解释]
1.晋罗友为桓温下属,未受重用,同僚中有被任为郡守者,桓温设宴欢送,罗友很迟才到会,桓问其故,友答道"民性饮道嗜味,昨奉教旨,乃是首旦出门,于中路逢一鬼,大见揶揄,云'我只见汝送人作郡,何以不见人送汝作郡?'民始怖终惭,回还以解,不觉成淹缓之罪。"见《世说新语.任诞》"襄阳罗友有大韵"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因以"鬼揶揄"为仕途坎坷之典。
1.晋罗友为桓温下属,未受重用,同僚中有被任为郡守者,桓温设宴欢送,罗友很迟才到会,桓问其故,友答道"民性饮道嗜味,昨奉教旨,乃是首旦出门,于中路逢一鬼,大见揶揄,云'我只见汝送人作郡,何以不见人送汝作郡?'民始怖终惭,回还以解,不觉成淹缓之罪。"见《世说新语.任诞》"襄阳罗友有大韵"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因以"鬼揶揄"为仕途坎坷之典。
鸡鸣
[相关解释]
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 2.《世说新语.赏誉》"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逖(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琨同辟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见《晋书.祖逖传》◇以"鸡鸣"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
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 2.《世说新语.赏誉》"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逖(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琨同辟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见《晋书.祖逖传》◇以"鸡鸣"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