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隐居的内容。
带有隐居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教布衣
[相关解释]
1.南唐诗人陈陶自号。陶通释﹑老,善天文历数,隐居修炼,后不知所终。
1.南唐诗人陈陶自号。陶通释﹑老,善天文历数,隐居修炼,后不知所终。
三请诸葛亮
[相关解释]
1.东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往访三次,请其佐己。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以"三请诸葛亮"喻再三敦请或请人之难。
1.东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往访三次,请其佐己。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以"三请诸葛亮"喻再三敦请或请人之难。
三高
[相关解释]
1.三名高士。南朝梁何胤及其兄求﹑点皆隐居不仕,世称何氏三高。见《南史.何胤传》。 2.三名高士。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皆吴人,宋时吴江以三人为三高,设三高祠祠之。
1.三名高士。南朝梁何胤及其兄求﹑点皆隐居不仕,世称何氏三高。见《南史.何胤传》。 2.三名高士。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皆吴人,宋时吴江以三人为三高,设三高祠祠之。
丘园
[相关解释]
1.家园;乡村。《易.贲》"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王肃注"失位无应﹐隐处丘园。"孔颖达疏"丘谓丘墟﹐园谓园圃。唯草木所生﹐是质素之所。"后以"丘园"指隐居之处。 2.指隐逸。 3.指坟墓。
1.家园;乡村。《易.贲》"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王肃注"失位无应﹐隐处丘园。"孔颖达疏"丘谓丘墟﹐园谓园圃。唯草木所生﹐是质素之所。"后以"丘园"指隐居之处。 2.指隐逸。 3.指坟墓。
东山之志
[相关解释]
1.指隐居的念头。
1.指隐居的念头。
东山高卧
[相关解释]
1.谓安然隐居。
1.谓安然隐居。
东皋(1639-1695)
[相关解释]
明末僧人。初名兆隐。俗姓蒋,字心越。浙江浦阳(今浦江)人。幼时剃度于苏州报恩寺。明亡后隐居杭州永福寺。1677年应邀赴日本。说法之余,讲授琴艺和书画篆刻。死后,日人铃木龙集其琴歌传谱十五首,辑成《东皋琴谱》。
明末僧人。初名兆隐。俗姓蒋,字心越。浙江浦阳(今浦江)人。幼时剃度于苏州报恩寺。明亡后隐居杭州永福寺。1677年应邀赴日本。说法之余,讲授琴艺和书画篆刻。死后,日人铃木龙集其琴歌传谱十五首,辑成《东皋琴谱》。
东陵
[相关解释]
1.《庄子.骈拇》"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后因以"东陵"代称跖。 2.汉邵平的别称。 3.指东陵瓜。 4.复姓。相传为秦东陵侯邵平之后。一说,春秋齐景公时有人隐居东陵,后以之为氏。见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引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
1.《庄子.骈拇》"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后因以"东陵"代称跖。 2.汉邵平的别称。 3.指东陵瓜。 4.复姓。相传为秦东陵侯邵平之后。一说,春秋齐景公时有人隐居东陵,后以之为氏。见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引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
严陵濑
[相关解释]
1.在浙江桐庐县南,相传为东汉严光隐居垂钓处。
1.在浙江桐庐县南,相传为东汉严光隐居垂钓处。
中构
[相关解释]
1.犹言隐居之处。
1.犹言隐居之处。
中林士
[相关解释]
1.在野隐居的人。
1.在野隐居的人。
乌巾
[相关解释]
1.黑头巾。即乌角巾。古代多为隐居不仕者的帽子。
1.黑头巾。即乌角巾。古代多为隐居不仕者的帽子。
九皐
[相关解释]
1.亦作"九皋"。亦作"九皋"。 2.曲折深远的沼泽。《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皐,声闻于野。"毛传"皐,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郑玄笺"皐,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在中鸣焉,而野闻其鸣声……喻贤者虽隐居,人咸知之。"陆德明释文"《韩诗》云九皐,九折之泽。"汉桓宽《盐铁论.西域》"茫悯若行九皋,未知所止。"《晋书.文苑传.赵至》"徘徊九皋之内,慷慨九阜之颠,进无所由,退无所据。"《镜花缘》第四十回"九皋有路招云鹤,三匝无枝泣夜乌。"后亦用为称美隐士或贤人的典实。 3.指鹤。 4.九
1.亦作"九皋"。亦作"九皋"。 2.曲折深远的沼泽。《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皐,声闻于野。"毛传"皐,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郑玄笺"皐,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在中鸣焉,而野闻其鸣声……喻贤者虽隐居,人咸知之。"陆德明释文"《韩诗》云九皐,九折之泽。"汉桓宽《盐铁论.西域》"茫悯若行九皋,未知所止。"《晋书.文苑传.赵至》"徘徊九皋之内,慷慨九阜之颠,进无所由,退无所据。"《镜花缘》第四十回"九皋有路招云鹤,三匝无枝泣夜乌。"后亦用为称美隐士或贤人的典实。 3.指鹤。 4.九
买山钱
[相关解释]
1.为隐居而购买山林所需的钱。
1.为隐居而购买山林所需的钱。
云乡
[相关解释]
1.白云乡﹐白云聚集之所。指深山中道士修炼或高士隐居之所。
1.白云乡﹐白云聚集之所。指深山中道士修炼或高士隐居之所。
云卧
[相关解释]
1.高卧于云雾缭绕之中。谓隐居。
1.高卧于云雾缭绕之中。谓隐居。
云居
[相关解释]
1.犹隐居。 2.指隐居之所。
1.犹隐居。 2.指隐居之所。
云巢
[相关解释]
1.高处的鸟窠。 2.隐居修道之处。
1.高处的鸟窠。 2.隐居修道之处。
云松
[相关解释]
1.高大的松树。 2.白云和松树。古时多为隐居者视作伴侣。
1.高大的松树。 2.白云和松树。古时多为隐居者视作伴侣。
云林
[相关解释]
1.隐居之所。 2.汉宫馆名。 3.指云梦泽。 4.元代画家倪瓒的别号。
1.隐居之所。 2.汉宫馆名。 3.指云梦泽。 4.元代画家倪瓒的别号。
云萝
[相关解释]
1.藤萝。即紫藤。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 2.指深山隐居之处。
1.藤萝。即紫藤。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 2.指深山隐居之处。
云鹤
[相关解释]
1.即鹤。 2.常用以喻清奇的骨格﹑气质。 3.闲云野鹤。比喻远离尘世﹑隐居不仕的人。
1.即鹤。 2.常用以喻清奇的骨格﹑气质。 3.闲云野鹤。比喻远离尘世﹑隐居不仕的人。
亡室
[相关解释]
1.旧时自称去世的妻子。宋梅尧臣有《刁经臣将归南徐许予寻隐居之所及亡室坟地因走笔奉呈》诗。
1.旧时自称去世的妻子。宋梅尧臣有《刁经臣将归南徐许予寻隐居之所及亡室坟地因走笔奉呈》诗。
人中龙
[相关解释]
1.誉人之词。晋宋纤隐居不仕,太守马岌造访不见,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觛。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事见《晋书.宋纤传》◇因以"人中龙"比喻卓越出众的人物。
1.誉人之词。晋宋纤隐居不仕,太守马岌造访不见,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觛。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事见《晋书.宋纤传》◇因以"人中龙"比喻卓越出众的人物。
今接舆
[相关解释]
1.唐陆羽的别称。接舆,相传为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的字。接舆佯狂避世,曾迎孔子之车而歌。唐上元初,陆羽隐居苕溪,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徘徊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时人称他为"今接舆"。事见《新唐书.陆羽传》。
1.唐陆羽的别称。接舆,相传为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的字。接舆佯狂避世,曾迎孔子之车而歌。唐上元初,陆羽隐居苕溪,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徘徊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时人称他为"今接舆"。事见《新唐书.陆羽传》。
介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春秋晋介之推隐居此山,故名。 2.山名。在山西省闻喜县。
1.山名。在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春秋晋介之推隐居此山,故名。 2.山名。在山西省闻喜县。
介山之志
[相关解释]
1.春秋晋介之推功不言禄,隐居介山◇人称其志为"介山之志"。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1.春秋晋介之推功不言禄,隐居介山◇人称其志为"介山之志"。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伏处
[相关解释]
1.隐居。 2.安处,不四出活动。
1.隐居。 2.安处,不四出活动。
伏骥
[相关解释]
1.《楚辞.九辩》"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王逸注"仁贤幽处而隐藏也。"后以"伏骥"比喻贤者隐居不仕。
1.《楚辞.九辩》"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王逸注"仁贤幽处而隐藏也。"后以"伏骥"比喻贤者隐居不仕。
伏龙
[相关解释]
1.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2.指灶神。 3.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1.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2.指灶神。 3.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伏龙凤雏
[相关解释]
1.原谓隐居待时的贤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土元也。'"后因以指诸葛亮(字孔明)和庞统(字士元)。
1.原谓隐居待时的贤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土元也。'"后因以指诸葛亮(字孔明)和庞统(字士元)。
佚民
[相关解释]
1.逸民。旧时称遁世隐居的人。
1.逸民。旧时称遁世隐居的人。
佚老
[相关解释]
1.遁世隐居的老人。 2.使老年或老人安乐。
1.遁世隐居的老人。 2.使老年或老人安乐。
依隐
[相关解释]
1.依据;凭借。 2.对政事既有所近,又无为如隐,谓依违于政事和隐居之间。
1.依据;凭借。 2.对政事既有所近,又无为如隐,谓依违于政事和隐居之间。
侧隐
[相关解释]
1.隐居。
1.隐居。
侩牛
[相关解释]
1.谓从中撮合牛的买卖。东汉王君公隐居,靠侩牛为生,后因用以泛指隐居生活。
1.谓从中撮合牛的买卖。东汉王君公隐居,靠侩牛为生,后因用以泛指隐居生活。
偕隐
[相关解释]
1.一起隐居。《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后代诗文中"偕隐"一语,是用东汉鲍宣桓少君夫妇同归乡里的典故。
1.一起隐居。《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后代诗文中"偕隐"一语,是用东汉鲍宣桓少君夫妇同归乡里的典故。
儁逸
[相关解释]
1.卓异,不同凡俗。 2.高迈超逸。 3.指才智出众而隐居不仕的人。
1.卓异,不同凡俗。 2.高迈超逸。 3.指才智出众而隐居不仕的人。
元亮
[相关解释]
1.晋诗人陶潜字元亮,曾任彭泽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常用为隐居不仕的典实。
1.晋诗人陶潜字元亮,曾任彭泽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常用为隐居不仕的典实。
兔窟
[相关解释]
1.兔子的巢穴。亦喻隐居之地。 2."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之处甚多,避祸有术。 3.指明月。
1.兔子的巢穴。亦喻隐居之地。 2."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之处甚多,避祸有术。 3.指明月。
入山
[相关解释]
1.进入山里。 2.指隐居。
1.进入山里。 2.指隐居。
共首
[相关解释]
1.山名。共伯隐居地。属旧共县(今河南省辉县)。
1.山名。共伯隐居地。属旧共县(今河南省辉县)。
养志
[相关解释]
1.保摄志气。指培养﹑保持不慕荣利的志向。多指隐居。
1.保摄志气。指培养﹑保持不慕荣利的志向。多指隐居。
养晦
[相关解释]
1.谓隐居匿迹。语本《诗.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朱熹集传"言其初有于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俱晦。"
1.谓隐居匿迹。语本《诗.周颂.酌》"于铄王师,遵养时晦。"朱熹集传"言其初有于铄之师而不用﹐退自循养﹐与时俱晦。"
养音九皋
[相关解释]
1.比喻贤才隐居修德。语出《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1.比喻贤才隐居修德。语出《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养鸡乡
[相关解释]
1.汉刘向《列仙传.祝鸡翁》"祝鸡翁者,洛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有千余头,皆立名字。暮栖树上,昼放散之……后升吴山,白鹤孔雀数百,常止其傍云。"后以"养鸡乡"比喻隐居或修炼之地。
1.汉刘向《列仙传.祝鸡翁》"祝鸡翁者,洛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有千余头,皆立名字。暮栖树上,昼放散之……后升吴山,白鹤孔雀数百,常止其傍云。"后以"养鸡乡"比喻隐居或修炼之地。
农隐
[相关解释]
1.谓务农隐居。
1.谓务农隐居。
冥栖
[相关解释]
1.犹隐居。
1.犹隐居。
冥迹
[相关解释]
1.指玄理。 2.隐身,隐居。
1.指玄理。 2.隐身,隐居。
冥鸿
[相关解释]
1.高飞的鸿雁。 2.汉扬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李轨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因以"冥鸿"喻避世隐居之士。 3.比喻高才之士或有远大理想的人。
1.高飞的鸿雁。 2.汉扬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李轨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因以"冥鸿"喻避世隐居之士。 3.比喻高才之士或有远大理想的人。
出处殊涂
[相关解释]
1.亦作"出处殊途"。 2.谓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
1.亦作"出处殊途"。 2.谓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
凿坏
[相关解释]
1.亦作"凿坯"。 2.谓隐居不仕。
1.亦作"凿坯"。 2.谓隐居不仕。
凿坏以遁
[相关解释]
1.谓隐居不仕。语本《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肯﹐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1.谓隐居不仕。语本《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肯﹐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凿颜坏
[相关解释]
1.谓隐居不仕。
1.谓隐居不仕。
刘辰翁(1232-1297)
[相关解释]
南宋词人。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年间进士。官至临安府学教授,曾参加抗元,宋亡后隐居不仕。词多怀念故国之作。明人辑有《须溪集》。
南宋词人。字会孟,号须溪,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定年间进士。官至临安府学教授,曾参加抗元,宋亡后隐居不仕。词多怀念故国之作。明人辑有《须溪集》。
削迹
[相关解释]
1.亦作"削迹"。 2.削除车迹。谓不被任用。 3.消踪匿迹。谓隐居。
1.亦作"削迹"。 2.削除车迹。谓不被任用。 3.消踪匿迹。谓隐居。
剡溪兴
[相关解释]
1.指隐居逸游造访故友的兴致。
1.指隐居逸游造访故友的兴致。
匡俗
[相关解释]
1.匡正时俗。 2.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殷﹑周之际,又传为周武王时或秦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南障山。故世称南障山为庐山﹑匡山﹑匡庐,尊匡俗为匡神。
1.匡正时俗。 2.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殷﹑周之际,又传为周武王时或秦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南障山。故世称南障山为庐山﹑匡山﹑匡庐,尊匡俗为匡神。
午桥泉石
[相关解释]
1.唐宰相裴度因不满宦官擅权,于洛阳郊外建午桥庄别墅,日以泉石诗酒自娱◇因以"午桥泉石"为山林隐居之典实。
1.唐宰相裴度因不满宦官擅权,于洛阳郊外建午桥庄别墅,日以泉石诗酒自娱◇因以"午桥泉石"为山林隐居之典实。
卧云
[相关解释]
1.喻指隐居。
1.喻指隐居。
卧隐
[相关解释]
1.指隐居。
1.指隐居。
卧龙
[相关解释]
①睡卧着的龙盘根似卧龙。②比喻隐居的贤才、未用于世的杰出人才卧龙从古混渔樵。
①睡卧着的龙盘根似卧龙。②比喻隐居的贤才、未用于世的杰出人才卧龙从古混渔樵。
卧龙岗
[相关解释]
1.地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相传为汉末诸葛亮隐居处。唐宋时建祠以作纪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大德年间重建。清康熙时﹐南阳郡守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依石刻筑成雄伟壮观的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有宋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等。解放后已将西院辟为博物馆﹐并在东部新建汉画馆和汉碑亭。
1.地名。在河南省南阳市西。相传为汉末诸葛亮隐居处。唐宋时建祠以作纪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大德年间重建。清康熙时﹐南阳郡守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依石刻筑成雄伟壮观的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有宋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等。解放后已将西院辟为博物馆﹐并在东部新建汉画馆和汉碑亭。
原生
[相关解释]
1.指原宪。孔子弟子,字子思,亦称原思﹑仲宪。春秋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孔子亡,隐居于卫国,以蓬户褐衣蔬食为乐。事见《庄子.让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诗文多用以指称贫士。
1.指原宪。孔子弟子,字子思,亦称原思﹑仲宪。春秋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孔子亡,隐居于卫国,以蓬户褐衣蔬食为乐。事见《庄子.让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诗文多用以指称贫士。
双台
[相关解释]
1.指东汉高士严光隐居钓鱼处之两座高台。在今浙江富阳。 2.借指高士隐居之处。
1.指东汉高士严光隐居钓鱼处之两座高台。在今浙江富阳。 2.借指高士隐居之处。
召平瓜
[相关解释]
1.召平,秦之东陵侯。秦亡不仕,隐居长安城东,种瓜为业。见《史记.萧相国世家》◇以"召平瓜"为安贫隐居之典。
1.召平,秦之东陵侯。秦亡不仕,隐居长安城东,种瓜为业。见《史记.萧相国世家》◇以"召平瓜"为安贫隐居之典。
台尚
[相关解释]
1.东汉隐士台佟和向长的并称。其事均见《后汉书.逸民传》。向﹐晋皇甫谧《高士传》作"尚"◇因以"台尚"并称﹐借指隐居的高士。
1.东汉隐士台佟和向长的并称。其事均见《后汉书.逸民传》。向﹐晋皇甫谧《高士传》作"尚"◇因以"台尚"并称﹐借指隐居的高士。
司空图(837-908)
[相关解释]
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年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隐居中条山王官谷。诗论讲求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有《二十四诗品》等诗论名篇◇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
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年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隐居中条山王官谷。诗论讲求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有《二十四诗品》等诗论名篇◇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
名隐
[相关解释]
1.谓隐于朝市。亦谓不求名而隐居山林。
1.谓隐于朝市。亦谓不求名而隐居山林。
向平
[相关解释]
1.东汉高士向长字子平,隐居不仕,子女婚嫁既毕,遂漫游五岳名山,后不知所终。见《后汉书.逸民传.向长》◇以"向平"为子女嫁娶既毕者之典。
1.东汉高士向长字子平,隐居不仕,子女婚嫁既毕,遂漫游五岳名山,后不知所终。见《后汉书.逸民传.向长》◇以"向平"为子女嫁娶既毕者之典。
向平之愿
[相关解释]
《后汉书·向长传》载东汉人向平隐居不愿做官,待子女婚嫁完毕,就出外游览名山大川,不再顾问家里的事◇因称子女的婚嫁之事为向平之愿”。
《后汉书·向长传》载东汉人向平隐居不愿做官,待子女婚嫁完毕,就出外游览名山大川,不再顾问家里的事◇因称子女的婚嫁之事为向平之愿”。
君平
[相关解释]
1.汉高士严遵的字。隐居不仕,曾卖卜于成都。
1.汉高士严遵的字。隐居不仕,曾卖卜于成都。
吴镇(1280-1354)
[相关解释]
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今属浙江)人。终身隐居不仕,教书卖卜为生。擅画山水和墨竹,善用湿墨,丰润浑厚,苍莽郁茂,自成一派。与黄公望、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著有《梅花道人遗墨》。
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今属浙江)人。终身隐居不仕,教书卖卜为生。擅画山水和墨竹,善用湿墨,丰润浑厚,苍莽郁茂,自成一派。与黄公望、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著有《梅花道人遗墨》。
啄木鸟
[相关解释]
啄木鸟科鸟类的通称。树栖攀禽。双足稍短,两趾向前,两趾向后,爪弯曲锐利。尾羽轴粗硬,攀缘时能支撑身体。嘴强直如凿,能啄开树皮,用舌钩食隐居害虫。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啄木鸟科鸟类的通称。树栖攀禽。双足稍短,两趾向前,两趾向后,爪弯曲锐利。尾羽轴粗硬,攀缘时能支撑身体。嘴强直如凿,能啄开树皮,用舌钩食隐居害虫。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商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今陕西商县东。亦名商岭﹑商阪﹑地肺山﹑楚山。地形险阻,景色幽胜。秦末汉初四皓曾在此隐居。
1.山名。在今陕西商县东。亦名商岭﹑商阪﹑地肺山﹑楚山。地形险阻,景色幽胜。秦末汉初四皓曾在此隐居。
商洛
[相关解释]
1.亦作"商雒"。 2.商县和上洛县之合称,汉初"四皓"曾隐居于此。
1.亦作"商雒"。 2.商县和上洛县之合称,汉初"四皓"曾隐居于此。
商钓
[相关解释]
1.谓隐居不仕。商谓隐于市,钓谓隐于江湖。
1.谓隐居不仕。商谓隐于市,钓谓隐于江湖。
啮缺
[相关解释]
1.缺口,锋刃破缺。 2.传说中的上古贤人。隐居不仕。 3.借指隐士。
1.缺口,锋刃破缺。 2.传说中的上古贤人。隐居不仕。 3.借指隐士。
四皓
[相关解释]
1.指秦末隐居商山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甪,一作角)﹑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商山四皓。高祖召,不应◇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四皓,使辅太子,高祖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2.指南朝齐徐伯珍兄弟四人。 3.泛指隐居不仕﹑年高望重的人。
1.指秦末隐居商山的东园公﹑甪里先生(甪,一作角)﹑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商山四皓。高祖召,不应◇高祖欲废太子,吕后用张良计,迎四皓,使辅太子,高祖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2.指南朝齐徐伯珍兄弟四人。 3.泛指隐居不仕﹑年高望重的人。
因树为屋
[相关解释]
1.依树架屋。喻指隐居乡野。
1.依树架屋。喻指隐居乡野。
地隐
[相关解释]
1.谓隐居于偏僻之地。
1.谓隐居于偏僻之地。
坚卧
[相关解释]
1.谓按兵不动。 2.谓坚不出仕,隐居。
1.谓按兵不动。 2.谓坚不出仕,隐居。
垂纶
[相关解释]
1.垂钓。 2.传说吕尚(姜太公)未出仕时曾隐居渭滨垂钓,后常以"垂纶"指隐居或退隐。 3.借指隐士。 4.指钓鱼的用具。
1.垂钓。 2.传说吕尚(姜太公)未出仕时曾隐居渭滨垂钓,后常以"垂纶"指隐居或退隐。 3.借指隐士。 4.指钓鱼的用具。
墙东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后因以"墙东"指隐居之地。
1.《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后因以"墙东"指隐居之地。
夏江城
[相关解释]
1.南唐夏宝松之别号。夏曾隐居庐山,作有《宿江城》诗,因号夏江城。
1.南唐夏宝松之别号。夏曾隐居庐山,作有《宿江城》诗,因号夏江城。
夏黄公
[相关解释]
1.商山四皓之一『初隐士。姓崔名广,字少通。齐人。因隐居夏里修道,故号夏黄公。见《史记.留侯世家》司马贞索隐。
1.商山四皓之一『初隐士。姓崔名广,字少通。齐人。因隐居夏里修道,故号夏黄公。见《史记.留侯世家》司马贞索隐。
头龙
[相关解释]
1.指东汉荀俭之子荀悦。语本《后汉书.荀淑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悦字仲豫,俭之子也。俭早卒。悦年十二,能说《春秋》。家贫无书,每之人闲,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性沈静,美姿容,尤好著述。灵帝时阉官用权,士多退身穷处,悦乃托疾隐居﹐时人莫之识,唯从弟彧特称敬焉。初辟镇东将军曹操府,迁黄门侍朗。" 2.犹龙头,指兄弟辈中有权威的长兄。
1.指东汉荀俭之子荀悦。语本《后汉书.荀淑传》"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悦字仲豫,俭之子也。俭早卒。悦年十二,能说《春秋》。家贫无书,每之人闲,所见篇牍,一览多能诵记。性沈静,美姿容,尤好著述。灵帝时阉官用权,士多退身穷处,悦乃托疾隐居﹐时人莫之识,唯从弟彧特称敬焉。初辟镇东将军曹操府,迁黄门侍朗。" 2.犹龙头,指兄弟辈中有权威的长兄。
好畤田
[相关解释]
1.《汉书.陆贾传》"孝惠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及有口者。贾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颜师古注"好畤即今雍州好畤县。"后以"好畤田"喻隐居耕种的田园。
1.《汉书.陆贾传》"孝惠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及有口者。贾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颜师古注"好畤即今雍州好畤县。"后以"好畤田"喻隐居耕种的田园。
子陵
[相关解释]
1.严光的字。东汉馀姚人。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改名隐居,后被召至京师洛阳,授谏议大夫,不受而退隐于富春山。
1.严光的字。东汉馀姚人。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改名隐居,后被召至京师洛阳,授谏议大夫,不受而退隐于富春山。
子陵台
[相关解释]
1.东汉严子陵隐居钓鱼处。在浙江桐庐县南富春山腰间,有东西两台,各高百余米。东称严子陵钓台,西是宋末谢翱哭文天祥处。
1.东汉严子陵隐居钓鱼处。在浙江桐庐县南富春山腰间,有东西两台,各高百余米。东称严子陵钓台,西是宋末谢翱哭文天祥处。
子陵滩
[相关解释]
1.即七里滩。又名七里濑﹑严陵濑。富春江的一段。北岸富春山(严陵山)相传为东汉严光隐居垂钓处。
1.即七里滩。又名七里濑﹑严陵濑。富春江的一段。北岸富春山(严陵山)相传为东汉严光隐居垂钓处。
孔明
[相关解释]
1.很完备;很洁净;很鲜明。 2.很明达;很明晰。 3.指明显。 4.诸葛亮的字。三国蜀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隆中,世称"卧龙"。刘备三顾草庐,他提出联吴抗曹的策略,遂成为刘备的主要谋臣。
1.很完备;很洁净;很鲜明。 2.很明达;很明晰。 3.指明显。 4.诸葛亮的字。三国蜀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隆中,世称"卧龙"。刘备三顾草庐,他提出联吴抗曹的策略,遂成为刘备的主要谋臣。
孟光
[相关解释]
1.东汉隐士梁鸿之妻,字德曜。夫妻隐居于霸陵山中,以耕织为生◇至吴¤为佣工,每食时,光必举案齐眉,以示敬爱。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作为古代贤妻的典型。
1.东汉隐士梁鸿之妻,字德曜。夫妻隐居于霸陵山中,以耕织为生◇至吴¤为佣工,每食时,光必举案齐眉,以示敬爱。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作为古代贤妻的典型。
孟浩然(689-740)
[相关解释]
唐代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鹿门山◇为荆州从事。是唐代田园山水诗派代表,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春晓》、《过故人庄》等名篇。有《孟浩然集》。
唐代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鹿门山◇为荆州从事。是唐代田园山水诗派代表,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有《春晓》、《过故人庄》等名篇。有《孟浩然集》。
孤云野鹤
[相关解释]
1.天上的孤云和野生的仙鹤。常比喻隐居或闲散的人。
1.天上的孤云和野生的仙鹤。常比喻隐居或闲散的人。
孤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浙江杭州西湖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宋林逋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孤山处士。孤山北麓有放鹤亭和梅林。
1.山名。在浙江杭州西湖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宋林逋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孤山处士。孤山北麓有放鹤亭和梅林。
孤山鹤
[相关解释]
1.宋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不娶无子,所居植梅畜鹤。事见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宋史·隐逸传上·林逋》﹑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孤山三堤胜迹》◇遂以"孤山鹤"为吟咏隐逸之典。
1.宋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不娶无子,所居植梅畜鹤。事见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宋史·隐逸传上·林逋》﹑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孤山三堤胜迹》◇遂以"孤山鹤"为吟咏隐逸之典。
孤隐
[相关解释]
1.独自隐居。
1.独自隐居。
学雾
[相关解释]
1.后汉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隐居弘农山中,学者随之,所居成市。事见《后汉书·张楷传》◇以"学雾"指学习道术。
1.后汉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隐居弘农山中,学者随之,所居成市。事见《后汉书·张楷传》◇以"学雾"指学习道术。
孺子
[相关解释]
1.幼儿,儿童。 2.古代称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 3.贵妾。 4.犹小子﹑竖子,含藐视轻蔑意。 5.东汉徐穉的字。徐穉,豫章南昌人,家贫,隐居不仕◇亦以指清贫淡泊,隐居不仕者。 6.指古之《孺子歌》。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见《孟子·离娄上》。
1.幼儿,儿童。 2.古代称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 3.贵妾。 4.犹小子﹑竖子,含藐视轻蔑意。 5.东汉徐穉的字。徐穉,豫章南昌人,家贫,隐居不仕◇亦以指清贫淡泊,隐居不仕者。 6.指古之《孺子歌》。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见《孟子·离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