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6 查到相关隐逸的内容。
带有隐逸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丘园
[相关解释]
1.家园;乡村。《易.贲》"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王肃注"失位无应﹐隐处丘园。"孔颖达疏"丘谓丘墟﹐园谓园圃。唯草木所生﹐是质素之所。"后以"丘园"指隐居之处。 2.指隐逸。 3.指坟墓。
1.家园;乡村。《易.贲》"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王肃注"失位无应﹐隐处丘园。"孔颖达疏"丘谓丘墟﹐园谓园圃。唯草木所生﹐是质素之所。"后以"丘园"指隐居之处。 2.指隐逸。 3.指坟墓。
举逸
[相关解释]
1.推举隐逸之士。
1.推举隐逸之士。
于陵子仲
[相关解释]
1.战国时隐逸之士。或谓即陈仲子。
1.战国时隐逸之士。或谓即陈仲子。
云洞
[相关解释]
1.洞名。在江西省上饶县西。天欲雨时先有云出﹐故名。宋辛弃疾有《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涧尚书韵》词。邓广铭笺注"《上饶县志》卷五﹐《山川志》'云洞在县西三十里开化乡天欲雨则兴云。'" 2.云雾缭绕之山洞。 3.指隐逸者或仙人的居处。
1.洞名。在江西省上饶县西。天欲雨时先有云出﹐故名。宋辛弃疾有《水调歌头.九日游云洞和韩涧尚书韵》词。邓广铭笺注"《上饶县志》卷五﹐《山川志》'云洞在县西三十里开化乡天欲雨则兴云。'" 2.云雾缭绕之山洞。 3.指隐逸者或仙人的居处。
云逸
[相关解释]
1.指节操高洁的隐逸之士。
1.指节操高洁的隐逸之士。
五斗先生
[相关解释]
1.唐王绩别号。王绩字无功,喜酒,一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以见志。见《新唐书.隐逸传.王绩》。
1.唐王绩别号。王绩字无功,喜酒,一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以见志。见《新唐书.隐逸传.王绩》。
五斗米
[相关解释]
1.指五斗米道。 2.《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
1.指五斗米道。 2.《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
五言长城
[相关解释]
1.唐诗人刘长卿擅长五言诗,号"五言长城",意谓他人难以胜过。《新唐书.隐逸传.秦系》"﹝系﹞与刘长卿善﹐以诗相赠答。权德舆曰'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后用以称扬五言诗或善作五言诗的人。
1.唐诗人刘长卿擅长五言诗,号"五言长城",意谓他人难以胜过。《新唐书.隐逸传.秦系》"﹝系﹞与刘长卿善﹐以诗相赠答。权德舆曰'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后用以称扬五言诗或善作五言诗的人。
伐枳
[相关解释]
1.《后汉书.岑彭传》"﹝岑熙﹞迁魏郡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后因以"伐枳"为颂扬官吏善政的典故。
1.《后汉书.岑彭传》"﹝岑熙﹞迁魏郡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后因以"伐枳"为颂扬官吏善政的典故。
作者
[相关解释]
1.创始之人。 2.称在艺业上有卓越成就的人。 3.指从事文章撰述或艺术创作的人。 4.《论语.宪问》"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邢昺疏"此章言自古隐逸贤者之行也……作,为也,言为此行者,凡有七人。"后以称隐逸之士。
1.创始之人。 2.称在艺业上有卓越成就的人。 3.指从事文章撰述或艺术创作的人。 4.《论语.宪问》"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邢昺疏"此章言自古隐逸贤者之行也……作,为也,言为此行者,凡有七人。"后以称隐逸之士。
使鬼钱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三国魏杜恕《体论》"可以使鬼者,钱也。"《晋书.隐逸传.鲁褒》"谚曰'钱无耳,可使鬼。'"本言钱能驱使鬼神,营私枉法,无往不可◇因蔑称钱财为"使鬼钱"。
1.《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三国魏杜恕《体论》"可以使鬼者,钱也。"《晋书.隐逸传.鲁褒》"谚曰'钱无耳,可使鬼。'"本言钱能驱使鬼神,营私枉法,无往不可◇因蔑称钱财为"使鬼钱"。
元亮秫
[相关解释]
1.晋陶潜字元亮,性嗜酒,尝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见《晋书.隐逸传.陶潜》◇以指隐者所耽之酒。
1.晋陶潜字元亮,性嗜酒,尝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见《晋书.隐逸传.陶潜》◇以指隐者所耽之酒。
冥灭
[相关解释]
1.佛教语。犹寂灭,涅盘。 2.犹泯灭。 3.销声匿迹。形容隐逸者远离尘世。
1.佛教语。犹寂灭,涅盘。 2.犹泯灭。 3.销声匿迹。形容隐逸者远离尘世。
地行仙
[相关解释]
1.原为佛典中所记的一种长寿的神仙。《楞严经》卷八"人不及处有十种仙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絶于人境。"后因以喻高寿或隐逸闲适的人。 2.比喻远行的人。
1.原为佛典中所记的一种长寿的神仙。《楞严经》卷八"人不及处有十种仙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絶于人境。"后因以喻高寿或隐逸闲适的人。 2.比喻远行的人。
堕驴
[相关解释]
1.宋王偁《东都事略.隐逸传.陈抟》"﹝陈抟﹞尝乘白驴欲入汴,中涂闻太祖登极,大笑坠驴,曰'天下于是定矣!'"后因以"堕驴"为典。
1.宋王偁《东都事略.隐逸传.陈抟》"﹝陈抟﹞尝乘白驴欲入汴,中涂闻太祖登极,大笑坠驴,曰'天下于是定矣!'"后因以"堕驴"为典。
孤山鹤
[相关解释]
1.宋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不娶无子,所居植梅畜鹤。事见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宋史·隐逸传上·林逋》﹑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孤山三堤胜迹》◇遂以"孤山鹤"为吟咏隐逸之典。
1.宋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不娶无子,所居植梅畜鹤。事见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宋史·隐逸传上·林逋》﹑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孤山三堤胜迹》◇遂以"孤山鹤"为吟咏隐逸之典。
山中宰相
[相关解释]
1.南朝梁陶弘景隐居于句容句曲山(即茅山,在江苏省西南部)。梁武帝时礼聘不出,国家每有大事常前往咨询。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唐徐夤《岚似屏风》诗"山中宰相陶弘景,谷口耕夫郑子真。"后亦用以称有宰相之才而不用于世之士。
1.南朝梁陶弘景隐居于句容句曲山(即茅山,在江苏省西南部)。梁武帝时礼聘不出,国家每有大事常前往咨询。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唐徐夤《岚似屏风》诗"山中宰相陶弘景,谷口耕夫郑子真。"后亦用以称有宰相之才而不用于世之士。
山臣
[相关解释]
1.隐逸之士对君王的自称。
1.隐逸之士对君王的自称。
幽操
[相关解释]
1.隐逸不仕的操守。
1.隐逸不仕的操守。
幽期
[相关解释]
1.隐逸之期约。 2.隐秘或幽雅的约会。 3.指男女间的幽会。
1.隐逸之期约。 2.隐秘或幽雅的约会。 3.指男女间的幽会。
幽荒
[相关解释]
1.荒远之地。泛指九州之外。 2.指隐逸之士。
1.荒远之地。泛指九州之外。 2.指隐逸之士。
幽逸
[相关解释]
1.犹隐逸。
1.犹隐逸。
幽遯
[相关解释]
1.犹隐逸。
1.犹隐逸。
彭泽米
[相关解释]
1.《晋书.隐逸传.陶潜》载陶潜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遂解印去县◇因以"彭泽米"指微薄的官俸。
1.《晋书.隐逸传.陶潜》载陶潜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遂解印去县◇因以"彭泽米"指微薄的官俸。
志人
[相关解释]
1.指守志隐逸之士。
1.指守志隐逸之士。
披裘负薪
[相关解释]
1.汉王充《论衡.书虚》"传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负薪"为高士孤高清廉,隐逸贫居之典。
1.汉王充《论衡.书虚》"传言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负薪"为高士孤高清廉,隐逸贫居之典。
招隐
[相关解释]
1.征召隐居者出仕。《楚辞》有《招隐士》篇。南朝宋文帝为隐士雷次宗筑招隐馆于锺山。事见《宋书.隐逸传》。 2.招人归隐。晋左思﹑陆机皆有《招隐》诗。
1.征召隐居者出仕。《楚辞》有《招隐士》篇。南朝宋文帝为隐士雷次宗筑招隐馆于锺山。事见《宋书.隐逸传》。 2.招人归隐。晋左思﹑陆机皆有《招隐》诗。
无功乡
[相关解释]
1.唐王绩字无功,性嗜酒;尝采杜康﹑仪狄以来善酒者为谱,着《醉乡记》。见《新唐书.隐逸传.王绩》◇世因以"无功乡"指醉乡。
1.唐王绩字无功,性嗜酒;尝采杜康﹑仪狄以来善酒者为谱,着《醉乡记》。见《新唐书.隐逸传.王绩》◇世因以"无功乡"指醉乡。
无声琴
[相关解释]
1.即无弦琴。语本《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即无弦琴。语本《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无终
[相关解释]
1.没有终止;没有穷极。 2.三国魏田畴志行卓越,隐居无终山◇人因以为隐逸之典。 3.古代山戎国名。春秋时分布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东,后迁至河北省玉田县西北无终山,因山而得名。
1.没有终止;没有穷极。 2.三国魏田畴志行卓越,隐居无终山◇人因以为隐逸之典。 3.古代山戎国名。春秋时分布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东,后迁至河北省玉田县西北无终山,因山而得名。
显晦
[相关解释]
1.明与暗。 2.比喻仕宦与隐逸。
1.明与暗。 2.比喻仕宦与隐逸。
晋年
[相关解释]
1.晋陶潜自以曾祖陶侃为晋世宰辅,不欲出仕新朝,故所著文章,在义熙以前均书晋氏年号,永初以后则只记甲子,以示追思前朝之意。见《宋书.隐逸传.陶潜》◇遂以"晋年"指怀念故朝之思。
1.晋陶潜自以曾祖陶侃为晋世宰辅,不欲出仕新朝,故所著文章,在义熙以前均书晋氏年号,永初以后则只记甲子,以示追思前朝之意。见《宋书.隐逸传.陶潜》◇遂以"晋年"指怀念故朝之思。
木食
[相关解释]
1.以山中野树果实充饥。形容隐逸之士远离世事。
1.以山中野树果实充饥。形容隐逸之士远离世事。
杨柳户
[相关解释]
1.晋陶潜《五柳先生传》描写隐士五柳先生门前植五柳树,后因以"杨柳户"指隐逸之士的家。
1.晋陶潜《五柳先生传》描写隐士五柳先生门前植五柳树,后因以"杨柳户"指隐逸之士的家。
松菊缘
[相关解释]
1.谓与松菊的缘分。指隐逸生活。
1.谓与松菊的缘分。指隐逸生活。
柴桑
[相关解释]
1.古县名。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东汉末,诸葛亮见孙权于此,共图抗曹。晋以后历为浔阳郡和江州治所。隋废。 2.借指晋陶潜。因其故里在柴桑,故称。 3.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潜晩年隐居故里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1.古县名。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东汉末,诸葛亮见孙权于此,共图抗曹。晋以后历为浔阳郡和江州治所。隋废。 2.借指晋陶潜。因其故里在柴桑,故称。 3.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潜晩年隐居故里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柴桑主
[相关解释]
1.《南史.隐逸传上.陶潜》载,潜在彭泽令任上,曾派一佣工助其子耕于柴桑,诒书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后因以"柴桑主"指善待佣工的陶潜。
1.《南史.隐逸传上.陶潜》载,潜在彭泽令任上,曾派一佣工助其子耕于柴桑,诒书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后因以"柴桑主"指善待佣工的陶潜。
树衣
[相关解释]
1.滇中地区用古树梢下的垂丝制成的衣服。 2.指隐逸者的粗服。 3.一种可食用的苔类植物。
1.滇中地区用古树梢下的垂丝制成的衣服。 2.指隐逸者的粗服。 3.一种可食用的苔类植物。
栖丘饮谷
[相关解释]
1.指隐逸山林。
1.指隐逸山林。
沈遁
[相关解释]
1.隐逸。
1.隐逸。
河汾
[相关解释]
1.黄河与汾水的并称。亦指山西省西南部地区。 2.隋代王通设教河汾之间,受业者达千馀人。见《新唐书.隐逸传.王绩》◇以"河汾"指称王通及其学术流派。
1.黄河与汾水的并称。亦指山西省西南部地区。 2.隋代王通设教河汾之间,受业者达千馀人。见《新唐书.隐逸传.王绩》◇以"河汾"指称王通及其学术流派。
泉明
[相关解释]
1.指晋陶渊明。渊明为彭泽令时,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见《晋书.隐逸传.陶潜》◇遂借指欲作归隐之计的县令。
1.指晋陶渊明。渊明为彭泽令时,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见《晋书.隐逸传.陶潜》◇遂借指欲作归隐之计的县令。
泥尾
[相关解释]
1.曳尾于泥涂。比喻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语出《庄子.秋水》"此j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1.曳尾于泥涂。比喻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语出《庄子.秋水》"此j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潜逸
[相关解释]
1.隐逸。 2.秘密逃跑。 3.谓偷袭。
1.隐逸。 2.秘密逃跑。 3.谓偷袭。
烟云
[相关解释]
1.亦作"烟云"。 2.烟霭云雾。 3.指隐逸之山林。 4.形容高远之处。 5.如云的烟火气。 6.比喻变化消失的事物。
1.亦作"烟云"。 2.烟霭云雾。 3.指隐逸之山林。 4.形容高远之处。 5.如云的烟火气。 6.比喻变化消失的事物。
爱莲说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北宋周敦颐作。文中将象征隐逸”的菊花、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君子”的莲花作对比,感叹世上缺少隐者而多爱富贵者,歌颂了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并寄托了作者洁身自爱的情怀。
散文篇名。北宋周敦颐作。文中将象征隐逸”的菊花、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君子”的莲花作对比,感叹世上缺少隐者而多爱富贵者,歌颂了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并寄托了作者洁身自爱的情怀。
狎鸥
[相关解释]
1.《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沤,同"鸥"◇以"狎鸥"指隐逸。
1.《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沤,同"鸥"◇以"狎鸥"指隐逸。
猿鹤
[相关解释]
1.猿和鹤。 2.借指隐逸之士。 3.见"猿鹤沙虫"。
1.猿和鹤。 2.借指隐逸之士。 3.见"猿鹤沙虫"。
玄晏
[相关解释]
1.指古代圣贤的礼教。 2.晋皇甫谧沉静寡欲,有高尚之志,隐居不仕,自号玄晏先生◇因以"玄晏先生"泛指高人雅士或山林隐逸。唐钱起《过曹钧隐居》诗"谁当举玄晏,不使作良臣。"清曹寅《题朱赤霞画对牛弹琴图》诗"柳风飂飂白石磢,玄晏先生驰玄赏。"皇甫谧曾为晋左思《三都赋》作序,左赋为世所重,因亦用为待人题品诗文的典实。
1.指古代圣贤的礼教。 2.晋皇甫谧沉静寡欲,有高尚之志,隐居不仕,自号玄晏先生◇因以"玄晏先生"泛指高人雅士或山林隐逸。唐钱起《过曹钧隐居》诗"谁当举玄晏,不使作良臣。"清曹寅《题朱赤霞画对牛弹琴图》诗"柳风飂飂白石磢,玄晏先生驰玄赏。"皇甫谧曾为晋左思《三都赋》作序,左赋为世所重,因亦用为待人题品诗文的典实。
玄真子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古神仙。 2.唐张志和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着《玄真子》,亦以自号。参阅《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泛指归隐江湖之人。
1.传说中的古神仙。 2.唐张志和坐事贬南浦尉,会赦还,以亲既丧,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着《玄真子》,亦以自号。参阅《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泛指归隐江湖之人。
王録事
[相关解释]
1.指南朝宋王弘‰曾拜刺史,录尚书事,故称。陶潜解印去县,赋《归去来》。刺史王弘甚敬仰之,亲自造访。潜称疾不见‰候知潜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携酒,先于半道邀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终日。事见《晋书·隐逸传·陶潜》◇以"王録事"指礼贤下士者。
1.指南朝宋王弘‰曾拜刺史,录尚书事,故称。陶潜解印去县,赋《归去来》。刺史王弘甚敬仰之,亲自造访。潜称疾不见‰候知潜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携酒,先于半道邀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终日。事见《晋书·隐逸传·陶潜》◇以"王録事"指礼贤下士者。
矫迹
[相关解释]
1.高卓的行迹。 2.犹高蹈。指隐逸。
1.高卓的行迹。 2.犹高蹈。指隐逸。
神武挂冠
[相关解释]
1.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以"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1.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以"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
紫芝心
[相关解释]
1.指隐逸之志。
1.指隐逸之志。
紫芝曲
[相关解释]
1.相传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避乱隐居,称商山四皓,作歌曰"漠漠商洛,深谷威夷。晔晔紫芝,可以疗饥。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题作《采芝操》。唐人作《紫芝曲》,亦称《紫芝歌》﹑《紫芝谣》。亦泛指隐逸避世之歌。
1.相传秦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避乱隐居,称商山四皓,作歌曰"漠漠商洛,深谷威夷。晔晔紫芝,可以疗饥。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题作《采芝操》。唐人作《紫芝曲》,亦称《紫芝歌》﹑《紫芝谣》。亦泛指隐逸避世之歌。
紫芳心
[相关解释]
1.指隐逸或修道之心。
1.指隐逸或修道之心。
终南捷径
[相关解释]
刘肃《大唐新语·隐逸》载唐代卢藏用早年隐居终南山,后以高士被征召入朝,当了大官。道士司马承祯也曾被召入京,却苦辞要回天台山。卢藏用指着终南山对他说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承祯慢慢答道以仆所观,乃仕宦捷径耳。”卢藏用露出惭愧之色◇就以终南捷径”比喻谋求官职或名利的捷径。也喻快速达到目的的途径或手段。
刘肃《大唐新语·隐逸》载唐代卢藏用早年隐居终南山,后以高士被征召入朝,当了大官。道士司马承祯也曾被召入京,却苦辞要回天台山。卢藏用指着终南山对他说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在远?”承祯慢慢答道以仆所观,乃仕宦捷径耳。”卢藏用露出惭愧之色◇就以终南捷径”比喻谋求官职或名利的捷径。也喻快速达到目的的途径或手段。
羲皇上人
[相关解释]
1.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象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静闲适,故隐逸之士自称羲皇上人。
1.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象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静闲适,故隐逸之士自称羲皇上人。
考盘
[相关解释]
1.亦作"考盘"。亦作"考盘"。 2.成德乐道。《诗·卫风·考盘》"考盘在涧,硕人之宽。"毛传"考,成;盘,乐。"陈奂传疏"成乐者,谓成德乐道也。"《汉书·叙传下》"窦后违意,考盘于代。"《考盘序》则言此诗为刺庄公"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故后即以喻隐居。晋陆云《逸民赋》"鄙终南之辱节兮,韪伯阳之考盘。"《晋书·隐逸传·张忠》"先生考盘山林,研精道素。"唐岑参《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诗"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盘。"宋苏辙《次韵秦观见寄》"考盘溪山间,自献耻干谒。"清姚鼐《获嘉渡河》诗"想见
1.亦作"考盘"。亦作"考盘"。 2.成德乐道。《诗·卫风·考盘》"考盘在涧,硕人之宽。"毛传"考,成;盘,乐。"陈奂传疏"成乐者,谓成德乐道也。"《汉书·叙传下》"窦后违意,考盘于代。"《考盘序》则言此诗为刺庄公"不能继先公之业,使贤者退而穷处",故后即以喻隐居。晋陆云《逸民赋》"鄙终南之辱节兮,韪伯阳之考盘。"《晋书·隐逸传·张忠》"先生考盘山林,研精道素。"唐岑参《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诗"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盘。"宋苏辙《次韵秦观见寄》"考盘溪山间,自献耻干谒。"清姚鼐《获嘉渡河》诗"想见
芒屩
[相关解释]
1.即芒鞋。 2.借指隐逸或僧道。
1.即芒鞋。 2.借指隐逸或僧道。
认屐
[相关解释]
1.辨认鞋子。典出《宋书.隐逸传.刘凝之》﹕"有人尝认其所著屐。笑曰﹕'仆着之已败﹐令家中觅新者备君也。'此人后田中得所失屐﹐送还之﹐不肯复取。"
1.辨认鞋子。典出《宋书.隐逸传.刘凝之》﹕"有人尝认其所著屐。笑曰﹕'仆着之已败﹐令家中觅新者备君也。'此人后田中得所失屐﹐送还之﹐不肯复取。"
访鹤
[相关解释]
1.谓拜访隐逸者。
1.谓拜访隐逸者。
诗逸
[相关解释]
1.隐逸的诗人。
1.隐逸的诗人。
赏逸
[相关解释]
1.以隐逸生活为乐。
1.以隐逸生活为乐。
赘世翁
[相关解释]
1.宋王樵别号。王樵,字肩望,淄川人。咸平中,契丹游骑至,举家被虏。樵挺身入契丹访寻父母,累年不获,自叹曰"身世如此,自比于人可乎?"遂与俗绝,自称赘世翁,言己无用于世,徒为世之累赘。名其室为茧室。见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高逸》﹑《宋史.隐逸传中》◇多用作自谦之词。
1.宋王樵别号。王樵,字肩望,淄川人。咸平中,契丹游骑至,举家被虏。樵挺身入契丹访寻父母,累年不获,自叹曰"身世如此,自比于人可乎?"遂与俗绝,自称赘世翁,言己无用于世,徒为世之累赘。名其室为茧室。见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高逸》﹑《宋史.隐逸传中》◇多用作自谦之词。
起云
[相关解释]
1.本指云的产生和升起。因其产生﹑升起于深山大谷,故喻指隐逸者趁时而出。
1.本指云的产生和升起。因其产生﹑升起于深山大谷,故喻指隐逸者趁时而出。
起蛰
[相关解释]
1.惊起蛰伏的虫﹑兽。比喻使隐逸的贤才出为世用。
1.惊起蛰伏的虫﹑兽。比喻使隐逸的贤才出为世用。
逸士
[相关解释]
1.节行高逸之士,隐逸者。
1.节行高逸之士,隐逸者。
野人
[相关解释]
1.上古谓居国城之郊野的人。与"国人"相对。 2.泛指村野之人;农夫。 3.庶人;平民。 4.士人自谦之称。 5.借指隐逸者。 6.粗野之人。指缺乏教养,没有礼貌,蛮不讲理的人。 7.旧指未开化的民族。 8.指传说的猩猩之类。
1.上古谓居国城之郊野的人。与"国人"相对。 2.泛指村野之人;农夫。 3.庶人;平民。 4.士人自谦之称。 5.借指隐逸者。 6.粗野之人。指缺乏教养,没有礼貌,蛮不讲理的人。 7.旧指未开化的民族。 8.指传说的猩猩之类。
野客
[相关解释]
山野之人。多借指隐逸者溪僧时问字,野客或知琴。
山野之人。多借指隐逸者溪僧时问字,野客或知琴。
野逸
[相关解释]
1.纯朴闲适。 2.指放纵不羁。 3.指隐逸的人或隐居生活。
1.纯朴闲适。 2.指放纵不羁。 3.指隐逸的人或隐居生活。
钟鼎山林
[相关解释]
1.比喻富贵和隐逸。
1.比喻富贵和隐逸。
钱神
[相关解释]
1.谓金钱之力﹐如同神物。晋元康之后﹐纲纪大坏。鲁褒着《钱神论》一文﹐刺世风之贪鄙。见《晋书.隐逸传.鲁褒》。唐白居易《江南谪居十韵》﹕"忧方知酒圣﹐贫始觉钱神。"后常贬称万能的金钱。 2.铜钱表面常附着铜绿﹐因喻指绿色。
1.谓金钱之力﹐如同神物。晋元康之后﹐纲纪大坏。鲁褒着《钱神论》一文﹐刺世风之贪鄙。见《晋书.隐逸传.鲁褒》。唐白居易《江南谪居十韵》﹕"忧方知酒圣﹐贫始觉钱神。"后常贬称万能的金钱。 2.铜钱表面常附着铜绿﹐因喻指绿色。
陆羽茶
[相关解释]
1.唐隐逸陆羽﹐着有《茶经》﹐民间祀为茶神◇因称茶为"陆羽茶"。
1.唐隐逸陆羽﹐着有《茶经》﹐民间祀为茶神◇因称茶为"陆羽茶"。
陶令琴
[相关解释]
1.《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后用为典实。
1.《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后用为典实。
陶令秫
[相关解释]
1.高粱。因陶渊明为彭泽令时﹐"公田悉令吏种秫稻"而得"陶令秫"之名。见《宋书.隐逸传.陶潜》。
1.高粱。因陶渊明为彭泽令时﹐"公田悉令吏种秫稻"而得"陶令秫"之名。见《宋书.隐逸传.陶潜》。
陶叟
[相关解释]
1.指晋陶潜。《晋书.隐逸传.陶潜》载﹐陶潜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1.指晋陶潜。《晋书.隐逸传.陶潜》载﹐陶潜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陶巾
[相关解释]
1.陶潜的软帽。《宋书.隐逸传.陶潜》﹕"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着之。"后因以为文人放诞闲适之典。
1.陶潜的软帽。《宋书.隐逸传.陶潜》﹕"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着之。"后因以为文人放诞闲适之典。
陶隐
[相关解释]
1.即陶弘景。陶隐居句曲山时﹐庭院植松﹐每闻松风﹐欣然为乐。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1.即陶弘景。陶隐居句曲山时﹐庭院植松﹐每闻松风﹐欣然为乐。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隐人
[相关解释]
1.隐逸之人。
1.隐逸之人。
隐佚
[相关解释]
1.隐逸者。
1.隐逸者。
隐逸
[相关解释]
避世隐居。也指隐居的人隐逸之士|招聘隐逸,参与政事|菊,花之隐逸者也。
避世隐居。也指隐居的人隐逸之士|招聘隐逸,参与政事|菊,花之隐逸者也。
雷宗
[相关解释]
1.指南朝宋隐逸雷次宗。次宗少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笃志好学﹐尤明《三礼》﹑《毛诗》﹐隐退不受征辟而终。见《南史.隐逸传上.雷次宗》。
1.指南朝宋隐逸雷次宗。次宗少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笃志好学﹐尤明《三礼》﹑《毛诗》﹐隐退不受征辟而终。见《南史.隐逸传上.雷次宗》。
霞帔
[相关解释]
1.《新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对曰﹕'国犹身也﹐故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与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帝嗟味曰﹕'广成之言也!'锡宝琴﹑霞纹帔﹐还之。"后遂以"霞帔"称道士服。 2.以云霞为服。帔﹐帔肩。 3.喻指轻柔艳丽的舞衣。 4.宋代以后命妇的礼服。 5.比喻彩霞。
1.《新唐书.隐逸传.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对曰﹕'国犹身也﹐故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与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帝嗟味曰﹕'广成之言也!'锡宝琴﹑霞纹帔﹐还之。"后遂以"霞帔"称道士服。 2.以云霞为服。帔﹐帔肩。 3.喻指轻柔艳丽的舞衣。 4.宋代以后命妇的礼服。 5.比喻彩霞。
霞裾
[相关解释]
1.犹霞衣。指仙人的衣裾。 2.借指隐逸出世之人。
1.犹霞衣。指仙人的衣裾。 2.借指隐逸出世之人。
青云友
[相关解释]
1.指志在隐逸的同道者。
1.指志在隐逸的同道者。
青云客
[相关解释]
1.指仕途显达的人。 2.指隐逸之士。
1.指仕途显达的人。 2.指隐逸之士。
靖节琴
[相关解释]
1.指无弦琴。典出《宋书.隐逸传.陶潜》﹕"潜不解音声﹐而畜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1.指无弦琴。典出《宋书.隐逸传.陶潜》﹕"潜不解音声﹐而畜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鞠径
[相关解释]
1.菊径。鞠,通"菊"。种植菊花的小路。比喻隐逸之所。
1.菊径。鞠,通"菊"。种植菊花的小路。比喻隐逸之所。
颍滨翁
[相关解释]
1.指宋苏辙。辙晩年居许州,地临蛴,因自号颍滨遗老◇亦借指隐逸者。
1.指宋苏辙。辙晩年居许州,地临蛴,因自号颍滨遗老◇亦借指隐逸者。
颜歜抱璞
[相关解释]
1.战国齐人颜斶,隐居不仕。尝说齐宣王礼贤下士,宣王悦服,请致弟子之礼,许以富贵。斶辞去,愿得晩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见《战国策.齐策四》。颜歜即颜斶◇用以指隐逸生涯。
1.战国齐人颜斶,隐居不仕。尝说齐宣王礼贤下士,宣王悦服,请致弟子之礼,许以富贵。斶辞去,愿得晩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见《战国策.齐策四》。颜歜即颜斶◇用以指隐逸生涯。
鱼鸟
[相关解释]
1.鱼和鸟。常泛指隐逸之景物。 2.指梦境。语本《庄子.大宗师》"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1.鱼和鸟。常泛指隐逸之景物。 2.指梦境。语本《庄子.大宗师》"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鱼鸟慕
[相关解释]
1.鱼慕渊,鸟慕林。比喻隐逸静退之心。
1.鱼慕渊,鸟慕林。比喻隐逸静退之心。
鸥梦
[相关解释]
1.指隐逸的志趣。
1.指隐逸的志趣。
麋鹿志
[相关解释]
1.隐逸之志。谓立志隐居山林,与麋鹿为伍。
1.隐逸之志。谓立志隐居山林,与麋鹿为伍。
龙逸
[相关解释]
1.谓贤人隐逸。
1.谓贤人隐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