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9 查到相关集注的内容。
带有集注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月不知肉味 [相关解释]
1.谓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 2.今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下焉者 [相关解释]
1.《礼记.中庸》"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郑玄注"下谓臣也。"朱熹集注"下焉者,谓圣人在下,如孔子虽善于礼,而不在尊位也。"后以"下焉者"指次等者。
不为已甚 [相关解释]
1.《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朱熹集注"已,犹太也。杨氏曰'言圣人所为,本分之外,不加毫末。'"后以"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适可而止。
习察 [相关解释]
1.谓学习省察。语本《孟子.尽心上》"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朱熹集注"著者,知之明;察者,识之精。言方行之而不能明其所当然;既习矣,而犹不识其所以然,所以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多也。"
五子 [相关解释]
1.夏太康昆弟五人。《楚辞.离骚》"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朱熹集注"五子为太康昆弟五人。"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一说为太康弟。游国恩《离骚纂义》引王引之曰"五子,即五观也。"参见"五观"。 2.指宋代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 3.谓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干支相配六十年间有五个子年,故称。 4.树名。
五谷不分 [相关解释]
1.语出《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朱熹集注"五谷不分,犹言不辨菽麦尔,责其不事农业。"后多形容脱离生产实践,缺乏常识。
五达道 [相关解释]
1.即五典。语出《礼记.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朱熹集注"达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即《书》所谓'五典'。"
倜倡 [相关解释]
1.乖张违异『扬雄《太玄·去》"阳去其阴,阴去其阳,物咸倜倡。"司马光集注引王涯曰"倜与侜同,万物倡狂而离散也。"一说张盛貌(倡音chàng)。范望注"倜,张也;倡,盛也。"
像设 [相关解释]
1.《楚辞.招魂》"天地四方,多贼奸些,像设君室,静闲安些。"朱熹集注"像,盖楚俗,人死则设其形貌于室而祠之也。"蒋骥注"若今人写真之类,固有生而为之者,不必专指死后也。"后称所祠祀的人像或神佛供像为"像设"。
八股文 [相关解释]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文体。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四部分是正式议论,中股是全篇重心,在这四段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文章题目摘自《四书》,所论内容必须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不许自由发挥。
匹雏 [相关解释]
1.小鸡。《孟子·告子下》"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赵岐注"人言我力不能胜一小雏,则谓之无力人。"阮元校勘记引孙奭孟子音义"匹,丁(丁公着)作匹……音节盖与匹字相似,后人传写误耳。"梁启超《知耻学会叙》"兵惟无耻,故老弱羸病,苟且充?,力不能胜匹雏耳。"一说,幼鸭。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匹'字本作'鴄',鸭也。从省作匹。《礼记》说'匹'为惊是也。"又《答汪尚书》"是犹先察秋毫,而后睹山岳;先举万石,而后胜匹雏。"一说,一只鸡。'匹'为量词。见杨伯峻《孟子译注》。
司马称好 [相关解释]
1.五代李瀚《蒙求》诗"司马称好。"徐子光集注"﹝后汉司马徽﹞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后因以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启手启足 [相关解释]
1.语本《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朱熹集注"曾子平日,以为身体受于父母,不敢毁伤,故于此使弟子开其衾而视之。"后因以"启手启足"为善终的代称。
告朔饩羊 [相关解释]
1.《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朱熹集注"告朔之礼,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于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鲁自文公始不视朔,而有司犹供此羊,故子贡欲去之。"后人因以"告朔饩羊"比喻形同虚设。亦省作"告朔"。
周利 [相关解释]
1.谓财利富足。语本《孟子.尽心下》"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朱熹集注"周,足也。"
哀而不伤 [相关解释]
1.谓悲伤而不过分。儒家诗教的重要命题。指诗歌﹑音乐不失中和之美。《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何晏集解"孔曰'哀不至伤,言其和也。'"朱熹集注"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哀而不伤,乐而不淫,虽诗歌,亦教训也。"亦谓貌似悲哀而实不伤心。
四书 [相关解释]
1.《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始立,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元皇庆二年定考试课目,必须在"四书"内出题,发挥题意规定以朱熹的《集注》为根据。明清相沿不改。 2.指四部书。
困心衡虑 [相关解释]
1.亦作"困心横虑"。 2.谓心意困苦,忧虑满胸。亦指费尽心思。语出《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朱熹集注"事势穷蹙,以至困于心,横于虑,然后能奋发而兴起。"焦循正义"苏秦夜发书伏诵,引锥自刺其股,可谓困心横虑矣。"
困知勉行 [相关解释]
1.克服困难以获得知识,努力实践以修养品德。语出《礼记.中庸》"或困而知之……或勉强而行之。"朱熹集注"困知勉行者,勇也。"
学圃 [相关解释]
1.学种蔬菜。语出《论语·子路》"〔樊迟〕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朱熹集注"种蔬菜曰圃。"
寸木岑楼 [相关解释]
1.语出《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朱熹集注"若不取其下之平,而升寸木于岑楼之上,则寸木反高,岑楼反卑矣。"原喻比较事物的基准不一致,就会得出错误结论◇亦用以指类比不当的错误。
尊王攘夷 [相关解释]
1.谓尊崇王室﹐排斥夷狄。春秋时代﹐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国家﹐称其他少数民族为"夷狄"。当时﹐周天子的地位已日趋衰微﹐但名义上仍然是诸侯的共主。齐晋等大国为了争取诸侯的领导权,在其主持会盟期间﹐都以"尊王室"﹑"攘夷狄"相号召『以后这种正统思想经过敷陈阐发﹐在封建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每当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受到异族侵略时﹐统治阶级就以"尊王攘夷"作为动员臣民拥护王室﹑团结御敌的口号。《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宋朱熹集注"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
居安资深 [相关解释]
1.《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朱熹集注"自得于己,则所以处之者安固而不摇,处之安固,则所藉者深远而无尽。"后以"居安资深"谓掌握学问牢固而根底深厚。
巍巍荡荡 [相关解释]
1.语出《论语.泰伯》"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朱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荡荡,广远之称也。"后以"巍巍荡荡"形容道德崇高,恩泽博大。
序说 [相关解释]
1.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称为"序说"。如宋朱熹《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二书之前都有《序说》,辑录有关孔孟身世﹑言行及前人评论孔孟的材料。
弃屣 [相关解释]
1.扔掉鞋子。比喻轻视。语出《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朱熹集注"蹝,草履也。"《广韵·去寘》"屣"下引《孟子》"舜去天下如脱敝屣。"
弦歌宰 [相关解释]
1.《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朱熹集注"时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后以"弦歌宰"称以礼乐施教化的县令。
德礼 [相关解释]
1.道德与礼教。语本《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朱熹集注"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 2.德泽与礼仪。
怨慕 [相关解释]
1.《孟子.万章上》"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昮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赵岐注"言舜自怨遭父母见恶之厄而思慕也。"朱熹集注"怨慕,怨己之不得其亲而思慕也。"后泛指因不得相见而思慕。
折枝 [相关解释]
1.折取草茎树枝。喻轻而易举。《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朱熹集注"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难也。"一说为按摩。赵岐注"折枝,案摩。"一说为折腰。支,通"肢"。见《文献通考.经籍考》引宋陆筠《翼孟音解》◇亦用为为长者效劳之典。 2.花卉画法之一。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故名。
指掌 [相关解释]
1.比喻事理浅显易明或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语出《论语.八佾》"或问秂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朱熹集注"指其掌,弟子记夫子言此而自指其掌,言其明且易也。" 2.比喻事情容易办。语出《礼记.仲尼燕居》"明乎郊社之义,尝秂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 3.手指和手掌。 4.抵掌,击掌。
接淅 [相关解释]
1.捧着已经淘湿的米。语出《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齐,接淅而行。"朱熹集注"接,犹承也;淅,渍米也。渍米将炊,而欲去之速,故以手承米而行,不及炊也。"后以"接淅"指行色匆忙。
无适无莫 [相关解释]
1.谓没规定该如何,也没规定不该如何。多指在坚持一定目标下,善用灵活权宜手段。语本《论语.里仁》"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朱熹集注"适,专主也。《春秋传》曰'吾谁适从'是也。莫,不肯也。比,从也。谢氏曰'适,可也。莫,不可也。无可无不可,苟无道以主之,不几于猖狂自恣乎?此佛老之学……圣人之学不然。于无可无不可之间,有义存焉。'"
朱熹(1130-1200) [相关解释]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颢、颐)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主张启发式教育方法,反对死记硬背。对经学、史学、文学以及自然科学也有研究与贡献。著作有《四书集注》、《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枉尺直寻 [相关解释]
1.《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朱熹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寻,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后因以"枉尺直寻"比喻小有所损,而大有所获。
武城弦 [相关解释]
1.《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朱熹集注"弦,琴瑟也。时子游为武城宰,以礼乐为教,故邑人皆弦歌也"◇借指礼乐教化。
武城鸡 [相关解释]
1.《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朱熹集注"因言其治小邑,何必用此大道也。"后以"武城鸡"喻微小之物。
泄泄沓沓 [相关解释]
1.弛缓;懈怠。语出《孟子.离娄上》"《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朱熹集注"泄泄,怠缓悦从之貎……沓沓,即泄泄之意。"
淑离 [相关解释]
1.美丽。《楚辞.九章.橘颂》"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蒋骥注"淑﹐美;离﹐丽也。兼上花叶枝果之美。"一说独善。见王逸注﹑朱熹集注。
深恶痛絶 [相关解释]
1.极其厌恶﹑痛恨。语出《孟子.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宋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絶之也。"
狂斐 [相关解释]
1.《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朱熹集注"狂简,志大而略于事也。斐,文貌。成章,言其文理成就,有可观者。"后以"狂斐"谓立意高远,文采斐然。 2.指狂妄无知者率而操觚或肆言无忌。 3.用为自谦之词。 4.犹放浪。
猒饫 [相关解释]
1.饮食饱足。引申为自足不外求。《楚辞.严忌》"时猒饫而不用兮﹐且隐伏而远身。"朱熹集注"厌饫﹐自足而不乐见闻之意也。"一说犹厌倦。王逸注"言时君不好忠直之士﹐猒倦其言而不肯用。"
盻盻 [相关解释]
1.勤苦不休息貌。《孟子.滕文公上》"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赵岐注"盻盻,勤苦不休息之貌。"一说,恨视貌。参阅宋朱熹集注。 2.恨视貌;怒视貌。
瞻视 [相关解释]
1.观瞻。指外观。《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一说下视。见朱熹《论语集注》。 2.观看;顾盼。
矞皇 [相关解释]
1.休美貌。语本汉扬雄《太玄.交》"物登明堂﹐矞矞皇皇。"司马光集注引陆绩曰﹕"矞皇﹐休美貌。" 2.辉煌;光辉。 3.神名。
矞矞 [相关解释]
1.明盛貌『扬雄《太玄.交》﹕"阳交于阴﹐阴交于阳﹐物登明堂﹐矞矞皇皇。"司马光集注引王涯曰﹕"矞矞皇皇﹐明盛之貌。"一说万物当春生长貌。范望注﹕"矞矞﹐物长春风之声貌也。"
知止 [相关解释]
1.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朱熹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 2.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
磨而不磷,湼而不缁 [相关解释]
1.谓极坚之物,磨也磨不薄;极白之物,染也染不黑。比喻不受环境影响,经得起考验。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湼而不缁。"朱熹集注"磷,薄也。湼,染皁物。言人之不善,不能浼己。"
离衋 [相关解释]
1.遭遇忧患。《楚辞·天问》﹕"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衋﹐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朱熹集注﹕"衋﹐一作孽﹐一作孽﹐并鱼列反。离﹐遭也。衋﹐忧也。"一说为去除祸害。见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卷三。
禾头生耳 [相关解释]
1.亦称"禾生耳"。 2.谓庄稼遭雨后禾头长出卷曲如耳形的芽蘖。古谚有所谓"秋雨甲子﹐禾头生耳。"见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生耳﹐预示收成不好。唐杜甫《秋雨叹》诗之一﹕"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南唐李建勋《闲出书怀》诗﹕"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莺啼黍熟时。"宋杨万里《明发石山》诗﹕"便恐禾生耳﹐宁论客断魂。"一说﹐"禾头生耳"之"禾"﹐乃"木"字之误。参阅明陈士元《俚语解》卷二及《九家集注杜诗》卷一。
稚子 [相关解释]
1.亦作"穉子"。亦作"穡子"。 2.幼子;小孩。 3.指胄子;贵族后代。 4.笋的别名。唐杜甫《绝句漫兴》之七﹕"笋根稚子无人见﹐沙土鴌雏傍母眠。"宋惠洪《冷斋夜话.稚子》﹕"唐人《食笋》诗曰﹕'稚子脱锦?﹐骈头玉香滑。'则稚子为笋明矣……予问韩子苍﹐子苍曰﹕'笋名稚子﹐老杜之意也。'"一说﹐"稚子"乃"雉子"之讹。《古乐府》有《雉子斑》诗。参阅《九家集注杜诗》赵彦材注。
素隐行怪 [相关解释]
1.同"索隐行怪"。 2.谓探索隐晦的哲理,故作怪异的行为。《礼记.中庸》"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朱熹集注"素,按《汉书》当作'索',盖字之误也。索隐行怪,言深求隐僻之理,而过为诡异之行也。"一说,素当同"不素餐兮"之素。无隐者之德而徒居隐者之地,行怪僻之事,谓之"素隐行怪"。见元李治《敬斋古今黽》卷二。
结轸 [相关解释]
1.《楚辞.九章.怀沙》"郁结纡轸兮,离憃而长鞠。"朱熹集注"轸,痛也。"因以"结轸"谓心中郁结而沉痛。 2.停车。轸,车箱底部的横木,亦作车的代称。
背奥媚灶 [相关解释]
1.借喻背着君上而阿附权臣。语出《论语.八佾》"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朱熹集注"室西南隅为奥。灶者,五祀之一,夏所祭也……喻自结于君,不如阿附权臣也。"
至大至刚 [相关解释]
1.形容人的"浩然之气"极其广大坚强。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闲。"朱熹集注"至大初无限量;至刚不可屈挠。"
良心发现 [相关解释]
1.本谓善心的自然体现◇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正确认识重新显现出来。语出《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宋朱熹集注"言人之良心,虽已放失,然其日夜之间,亦必有所生长,故平旦未与物接,其气清明之际,良心犹必有所发见者。"
良贵 [相关解释]
1.最可贵。《孟子.告子上》"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焦循正义"良贵犹云最贵,非良贵犹云非最贵也。"一说为本然具有的美德。朱熹集注"良者,本然之善也。"
色养 [相关解释]
1.《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朱熹集注"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一说,谓承顺父母颜色∥晏集解引包咸曰"色难者,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后因称人子和颜悦色奉养父母或承顺父母颜色为"色养"。
蒲卢 [相关解释]
1.即果蠃。一种细腰的蜂。《礼记.中庸》"夫政也者,蒲卢也。"郑玄注"蒲卢,蜾嬴,谓土蜂也。《诗》曰'螟蛉有子,蜾嬴负之。'螟蛉,桑虫也,蒲卢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政之于百姓,若蒲卢之于桑虫然。"一说为芦苇。见朱熹集注◇因以"蒲卢"比喻对百姓的教化。 2.一种细腰的葫芦。 3.复姓。春秋时齐国有蒲卢胥。
虫象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水怪。《楚辞.远游》"玄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蟳虬而逶蛇。"王逸注"象,罔象也。"朱熹集注"象,《国语》所谓'水之怪龙罔象'也。"胡文英注"虫象,罔象也。"一说"象"为"豸"字之误。闻一多新义"象,疑当为豸,字之误也,豸,……与象形近,故误为象。《说文》曰'豸,兽长脊,行豸豸然。'《系传》曰'豸豸,背隆长貌。''玄螭虫豸并出进兮,形蟳虬而逶蛇',盖指鱼龙漫衍之戏,《西京赋》所谓'巨兽巨寻,是为曼延'是也。"
蚓廉 [相关解释]
1.蚯蚓的廉洁。比喻人拘守小节﹐不知大义。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朱熹集注"言仲子未得为廉也,必若满其所守之志,则惟蚯蚓之无求于世,然后可以为廉耳。"
被离 [相关解释]
1.分散貌。《楚辞.九章.哀郢》"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鄣之。"洪兴祖补注"被,读曰披。《反离骚》曰'亡春风之被离。'"刘永济曰"离披﹑被离,皆分散貌。"见《屈赋释词》卷中。一说众盛貌。朱熹集注"被离,众盛貌。"
裘马 [相关解释]
1.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语出《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朱熹集注"言其富也。"
觚不觚 [相关解释]
1.比喻事物名实不符。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何晏集解"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朱熹集注"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简,皆器之有棱者也。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觚哉觚哉!言不得为觚也。"
追蠡 [相关解释]
1.钟纽欲断貌。《孟子.尽心下》"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孟子曰'何以知之?'曰'以追蠡。'"赵歧注"追,钟钮也钮磨啮处深矣;蠡,欲絶之貌也。"朱熹集注引丰氏曰"追,钟纽也,《周礼》所谓旋虫是也;蠡者,啮木虫也。言禹时钟在者,钟纽如虫啮而欲絶,盖用之者多。"一说,为器物剥蚀貌。 2.指经久而剥蚀的钟器。
雀立 [相关解释]
1.犹鹤立。竦身而立。雀为"隺"字之讹。《战国策.楚策一》﹕"﹝棼冒勃苏﹞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转﹐昼吟宵哭。"朱祖耿集注引王引之曰﹕"雀当为隺字之误也。隺与鹤同∽立﹐谓竦身而立也。《文选.求通亲亲表》'实怀鹤立企伫之心'﹐李善注引此策﹕'鹤立不转。'《初学记.人事部》﹑《太平御览.人事部》引此并与《文选》注同。《鸿烈.修务篇》曰﹕'申包胥(即棼冒勃苏)鹤踤而不食﹐昼吟宵哭。'皆其明证。"一说犹雀跃。鲍彪注﹕"雀立﹐踊也。"
集注 [相关解释]
集注1(精神、眼光等)集中代表们的眼光都~在大会主席台上。 集注2 [jízhù]汇集前人关于某部书的注释再加上自己的见解进行注释,多用做书名。也叫集解或集释。
韦脂 [相关解释]
1.《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王逸注"柔弱曲也。"朱熹集注"脂,肥泽。韦,柔软也。"后以"韦脂"比喻为人圆滑。
食白 [相关解释]
1.谓吃杨梅。语出宋苏轼《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道人笑不答,此意安在哉。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王十朋集注"《杭州图经》云杨梅坞在南山近瑞峰﹐杨梅尤盛﹐有红白二种﹐今杭人呼白者为圣僧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