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5 查到相关顺治的内容。
带有顺治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大节
[相关解释]
1.三个主要节日。(1)宋指冬至﹑元旦﹑寒食。宋金盈之《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十一月》"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为三大节。自寒食至冬至,久无节序,故民间多相问遗。"(2)清代指元旦﹑冬至﹑万寿圣节。《清史稿.礼志七》"顺治八年,定元旦﹑冬至﹑万寿圣节为三大节。"(3)今俗指元旦﹑端午﹑中秋。
1.三个主要节日。(1)宋指冬至﹑元旦﹑寒食。宋金盈之《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十一月》"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为三大节。自寒食至冬至,久无节序,故民间多相问遗。"(2)清代指元旦﹑冬至﹑万寿圣节。《清史稿.礼志七》"顺治八年,定元旦﹑冬至﹑万寿圣节为三大节。"(3)今俗指元旦﹑端午﹑中秋。
上三旗
[相关解释]
1.清顺治后,将皇家军队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镶黄﹑正黄﹑正白称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称为"下五旗",由宗室诸王﹑贝勒﹑贝子等分统,驻守京师及各地∠称"满洲八旗"。
1.清顺治后,将皇家军队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镶黄﹑正黄﹑正白称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称为"下五旗",由宗室诸王﹑贝勒﹑贝子等分统,驻守京师及各地∠称"满洲八旗"。
下五旗
[相关解释]
1.清代兵制。顺治后,满州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称为下五旗,由诸王﹑贝勒﹑贝子等分统,驻守京师及各地。
1.清代兵制。顺治后,满州八旗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称为下五旗,由诸王﹑贝勒﹑贝子等分统,驻守京师及各地。
中和殿
[相关解释]
1.北京故宫三大殿之一。在太和殿后,蓖殿前。明初建,原名华盖殿,后改名中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重建,改名中和殿。为帝王举行大典时演习礼仪之地。
1.北京故宫三大殿之一。在太和殿后,蓖殿前。明初建,原名华盖殿,后改名中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重建,改名中和殿。为帝王举行大典时演习礼仪之地。
剃发令
[相关解释]
1.清统治者强迫汉人依满俗剃去前半部头发的命令。也称"剃发令"。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政府颁布剃发令,后以人心不服,暂缓执行。次年攻下江南,重申此令,规定凡清军所到之处,限十日内,尽弃明朝衣冠,皆依满族习俗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违者处死。参阅《清史稿.世祖纪一》。
1.清统治者强迫汉人依满俗剃去前半部头发的命令。也称"剃发令"。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政府颁布剃发令,后以人心不服,暂缓执行。次年攻下江南,重申此令,规定凡清军所到之处,限十日内,尽弃明朝衣冠,皆依满族习俗剃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违者处死。参阅《清史稿.世祖纪一》。
匠户
[相关解释]
1.世业的工匠。 2.元代统治者为便于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至明改为轮班轮作,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清顺治二年(1645)废除匠籍,匠人才获自由身份。
1.世业的工匠。 2.元代统治者为便于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至明改为轮班轮作,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清顺治二年(1645)废除匠籍,匠人才获自由身份。
卧碑
[相关解释]
1.明洪武二年诏境内立学﹐十五年礼部颁学校禁例十二条﹐禁生员不得干涉词讼及妄言军民大事等﹐刻石置于学宫明伦堂之侧﹐称为卧碑。清顺治九年又另立条款八项﹐颁刻学宫﹐称为新卧碑。 2.泛指镌刻各种禁例的石碑。
1.明洪武二年诏境内立学﹐十五年礼部颁学校禁例十二条﹐禁生员不得干涉词讼及妄言军民大事等﹐刻石置于学宫明伦堂之侧﹐称为卧碑。清顺治九年又另立条款八项﹐颁刻学宫﹐称为新卧碑。 2.泛指镌刻各种禁例的石碑。
和硕
[相关解释]
1.满语,一方之意。清代顺治时皇子封亲王者加和硕之号,皇女由妃嫔所生者称和硕公主,亲王女称和硕格格。
1.满语,一方之意。清代顺治时皇子封亲王者加和硕之号,皇女由妃嫔所生者称和硕公主,亲王女称和硕格格。
大成至圣先师
[相关解释]
1.清代所定孔子尊号。明嘉靖九年﹐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清顺治二年﹐更尊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见《清史稿.礼志三》◇多省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1.清代所定孔子尊号。明嘉靖九年﹐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清顺治二年﹐更尊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见《清史稿.礼志三》◇多省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大相国寺
[相关解释]
1.在今河南开封市。本北齐大建国寺﹐天保六年建﹐后废。唐为歙州司马郑审宅﹐旋施僧重建寺。唐睿宗以旧封相王﹐赐额改名相国寺。宋至道二年重建﹐题名大相国寺。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每月开放五次﹐为买卖货物之大市场。金章宗﹑元世祖﹑明太祖时相继重修。明末为河沙淤没。清顺治重建﹐乾隆重修﹐题名古汴名蓝。参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宋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相国寺》﹑明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十。
1.在今河南开封市。本北齐大建国寺﹐天保六年建﹐后废。唐为歙州司马郑审宅﹐旋施僧重建寺。唐睿宗以旧封相王﹐赐额改名相国寺。宋至道二年重建﹐题名大相国寺。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每月开放五次﹐为买卖货物之大市场。金章宗﹑元世祖﹑明太祖时相继重修。明末为河沙淤没。清顺治重建﹐乾隆重修﹐题名古汴名蓝。参阅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相国寺内万姓交易》﹑宋高承《事物纪原.真坛净社.相国寺》﹑明李濂《汴京遗迹志》卷十。
太和殿
[相关解释]
1.在北京故宫太和门内。为故宫三大殿(太和﹑中和﹑蓖)中之最大者。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节日庆贺﹑朝会大典﹑元旦赐宴﹑命将出征﹑殿试进士等﹐均在此举行。明成祖永乐年间初建﹐名奉天殿。嘉靖时被雷火焚毁﹐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重建﹐改名皇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又改名太和殿。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基高2丈﹐殿高11丈﹐阔11间﹐深5间。正中设帝座。外有廊柱一列﹐前为丹陛﹐环以白石栏。全殿内外立有大柱84根﹐面积2300多平方米。殿顶为重檐垂脊琉璃瓦﹐檐下是彩画的横额和斗栱。是全
1.在北京故宫太和门内。为故宫三大殿(太和﹑中和﹑蓖)中之最大者。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节日庆贺﹑朝会大典﹑元旦赐宴﹑命将出征﹑殿试进士等﹐均在此举行。明成祖永乐年间初建﹐名奉天殿。嘉靖时被雷火焚毁﹐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重建﹐改名皇极殿。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又改名太和殿。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基高2丈﹐殿高11丈﹐阔11间﹐深5间。正中设帝座。外有廊柱一列﹐前为丹陛﹐环以白石栏。全殿内外立有大柱84根﹐面积2300多平方米。殿顶为重檐垂脊琉璃瓦﹐檐下是彩画的横额和斗栱。是全
宣武
[相关解释]
1.威武。 2.城门名。北京旧城有九门,其南之西门,元称顺承,明正统四年改为宣武,俗又称顺治门。参阅《清一统志.京师一》。
1.威武。 2.城门名。北京旧城有九门,其南之西门,元称顺承,明正统四年改为宣武,俗又称顺治门。参阅《清一统志.京师一》。
律例馆
[相关解释]
1.清代官署名。顺治二年始设;乾隆七年隶刑部。掌修法令,刊定条式颁行。每经五年汇辑编排,称小修;满十年,重新补充删减,定为宪典,颁行全国,称大修。此外,兼掌稽核各司案件。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一》。
1.清代官署名。顺治二年始设;乾隆七年隶刑部。掌修法令,刊定条式颁行。每经五年汇辑编排,称小修;满十年,重新补充删减,定为宪典,颁行全国,称大修。此外,兼掌稽核各司案件。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一》。
掌院学士
[相关解释]
1.清代翰林院长官。顺治十五年始设翰林院掌院学士,满汉各一人,正三品,兼礼部侍郎衔。雍正八年,晋为从二品。乾隆元年后,皆以大学士或尚书﹑侍郎特简兼摄。乾隆五十八年规定不再兼礼部侍郎衔。
1.清代翰林院长官。顺治十五年始设翰林院掌院学士,满汉各一人,正三品,兼礼部侍郎衔。雍正八年,晋为从二品。乾隆元年后,皆以大学士或尚书﹑侍郎特简兼摄。乾隆五十八年规定不再兼礼部侍郎衔。
施琅(1621-1696)
[相关解释]
清代大将。字尊侯,福建晋江人。初为郑芝龙部将,顺治初年降清。1683年率军攻灭台湾郑氏政权。建议在台驻兵屯守,以防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被采纳。封靖侯。
清代大将。字尊侯,福建晋江人。初为郑芝龙部将,顺治初年降清。1683年率军攻灭台湾郑氏政权。建议在台驻兵屯守,以防御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被采纳。封靖侯。
柳条边
[相关解释]
1.清初顺治间开始分段修筑,至康熙中陆续完成的一条柳条篱笆。也称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南起今辽宁凤城南,东北经新宾东折西北至开原北,又折而西南至山海关北接长城,名为"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名为"新边"。初设边门二十一,后减为二十。每门常驻官兵各数十人,稽察出入。
1.清初顺治间开始分段修筑,至康熙中陆续完成的一条柳条篱笆。也称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南起今辽宁凤城南,东北经新宾东折西北至开原北,又折而西南至山海关北接长城,名为"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名为"新边"。初设边门二十一,后减为二十。每门常驻官兵各数十人,稽察出入。
梅勒章京
[相关解释]
1.亦称"梅勒额真"。亦称"梅楞章京"。 2.满语。清代八旗官名。顺治十七年后改称副都统。
1.亦称"梅勒额真"。亦称"梅楞章京"。 2.满语。清代八旗官名。顺治十七年后改称副都统。
汝帖
[相关解释]
1.法帖名。宋大观中,汝州守王寀采择潭﹑绛﹑泉帖中之最优者,荟萃成文,分为十二卷,刻石置于汝州望嵩楼中。明末兵乱,楼焚碑残。清顺治七年(1650年)巡道范承祖重新修葺,并加诗跋二刻,共十四刻,置于州署西园古轩壁中。道光十八年(1838年)州守白明义见所存文漫漶不复识,自洛阳贴得汝帖原拓一部,重摹诸石,仍藏左轩壁中。此帖计有金石文八种,秦﹑汉﹑三国字体五种,六朝帝王书三十引,魏晋九人书以及王羲之十帖﹑南唐十臣﹑唐三朝帝后四书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贺知章﹑李后主﹑吴越王俶等七十余家书法手迹
1.法帖名。宋大观中,汝州守王寀采择潭﹑绛﹑泉帖中之最优者,荟萃成文,分为十二卷,刻石置于汝州望嵩楼中。明末兵乱,楼焚碑残。清顺治七年(1650年)巡道范承祖重新修葺,并加诗跋二刻,共十四刻,置于州署西园古轩壁中。道光十八年(1838年)州守白明义见所存文漫漶不复识,自洛阳贴得汝帖原拓一部,重摹诸石,仍藏左轩壁中。此帖计有金石文八种,秦﹑汉﹑三国字体五种,六朝帝王书三十引,魏晋九人书以及王羲之十帖﹑南唐十臣﹑唐三朝帝后四书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贺知章﹑李后主﹑吴越王俶等七十余家书法手迹
清东陵
[相关解释]
在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清代帝王陵墓。因与西陵相对,故称东陵。共有帝陵五座,即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还有皇太极后昭西陵,慈禧、慈安定东陵等后陵十五座以及妃嫔、王公、公主陪葬墓一百三十多座。始建于1661年。裕陵地宫已对外开放,慈禧陵墓于1928年曾被盗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清代帝王陵墓。因与西陵相对,故称东陵。共有帝陵五座,即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还有皇太极后昭西陵,慈禧、慈安定东陵等后陵十五座以及妃嫔、王公、公主陪葬墓一百三十多座。始建于1661年。裕陵地宫已对外开放,慈禧陵墓于1928年曾被盗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陵
[相关解释]
1.清代帝后的陵墓。依其分布状况可分四区。(1)永陵,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为清太祖以前的肇﹑兴﹑景﹑显四陵。(2)清太祖福陵(俗称东陵)与太宗昭陵(俗称北陵),在今辽宁省沈阳市附近。(3)东陵,在今河北省遵化县,有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及太宗后昭西陵及诸后妃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4)西陵,在河北省易县,有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及诸后妃之陵。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清代帝后的陵墓。依其分布状况可分四区。(1)永陵,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为清太祖以前的肇﹑兴﹑景﹑显四陵。(2)清太祖福陵(俗称东陵)与太宗昭陵(俗称北陵),在今辽宁省沈阳市附近。(3)东陵,在今河北省遵化县,有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及太宗后昭西陵及诸后妃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4)西陵,在河北省易县,有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及诸后妃之陵。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牛录额真
[相关解释]
1.清代八旗基层组织牛录的统领官。清太宗天聪八年改名"牛录章京"。顺治十七年改称"佐领"。额真,满语"主子"的意思;章京,汉语"将军"的满语译还音。
1.清代八旗基层组织牛录的统领官。清太宗天聪八年改名"牛录章京"。顺治十七年改称"佐领"。额真,满语"主子"的意思;章京,汉语"将军"的满语译还音。
红剥银
[相关解释]
1.清代专作漕运经费的赋银。顺治初定制漕船至天津起剥,分运至通州,设红剥船六百只,每船给田十顷,收租赡船,免其征科。康熙三十九年裁革,将原田按亩起科,归入地丁奏销;仍照原收租数,分派各省,于漕粮项下编征,解粮道库支发,称红剥银。凡置造垡船器具及夫役工食等项费用,于红剥银内动支,馀剩之银,分给运军,以备剥浅之用。参阅《清会典事例.户部.剥船》。
1.清代专作漕运经费的赋银。顺治初定制漕船至天津起剥,分运至通州,设红剥船六百只,每船给田十顷,收租赡船,免其征科。康熙三十九年裁革,将原田按亩起科,归入地丁奏销;仍照原收租数,分派各省,于漕粮项下编征,解粮道库支发,称红剥银。凡置造垡船器具及夫役工食等项费用,于红剥银内动支,馀剩之银,分给运军,以备剥浅之用。参阅《清会典事例.户部.剥船》。
醉白
[相关解释]
1.指唐朝诗人李白。《旧唐书》本传载其"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终日沉醉",故称。 2.堂名。在河南安阳。 3.池名。在上海市松江县,清顺治年间诗人兼画家顾大申所建。宋韩琦曾因爱慕唐诗人白居易而建醉白堂,顾大申亦慕白居易而以"醉白"为池名。
1.指唐朝诗人李白。《旧唐书》本传载其"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终日沉醉",故称。 2.堂名。在河南安阳。 3.池名。在上海市松江县,清顺治年间诗人兼画家顾大申所建。宋韩琦曾因爱慕唐诗人白居易而建醉白堂,顾大申亦慕白居易而以"醉白"为池名。
顺治
[相关解释]
1.顺从而大治。指社会秩序井然而安定。
1.顺从而大治。指社会秩序井然而安定。
顺治帝(1638-1661)
[相关解释]
即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皇帝。庙号世宗,年号顺治。皇太极第九子。1643年六岁即位,由叔父多尔衮摄政。1644年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迁都北京。又派兵攻灭南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军。1650年,多尔衮死后始亲政,严惩多尔衮亲信党羽,继续用兵西南,镇压反清势力,并推行垦荒,整饬吏治。
即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皇帝。庙号世宗,年号顺治。皇太极第九子。1643年六岁即位,由叔父多尔衮摄政。1644年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迁都北京。又派兵攻灭南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军。1650年,多尔衮死后始亲政,严惩多尔衮亲信党羽,继续用兵西南,镇压反清势力,并推行垦荒,整饬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