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查到相关须弥山的内容。
带有须弥山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十三天
[相关解释]
1.梵语忉利天的意译。即欲界六天之二。小乘有部认为是欲界十天中的第六天。《法苑珠林》卷五"欲界十天者一名于手天,二名持华鬾,三名常放逸天,四名日月星宿天,五名四天王天,六名三十三天,七名炎摩天,八名兜率陀天,九名化乐天,十名他化自在天。"《大智度论》卷九"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俗称极高处为三十三天。
1.梵语忉利天的意译。即欲界六天之二。小乘有部认为是欲界十天中的第六天。《法苑珠林》卷五"欲界十天者一名于手天,二名持华鬾,三名常放逸天,四名日月星宿天,五名四天王天,六名三十三天,七名炎摩天,八名兜率陀天,九名化乐天,十名他化自在天。"《大智度论》卷九"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三十三天城。"俗称极高处为三十三天。
三千大千世界
[相关解释]
1.佛教名词,简称"大千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绕之,更以铁围山为外郭,是谓一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1.佛教名词,简称"大千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绕之,更以铁围山为外郭,是谓一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合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善法堂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帝释天讲堂名。在须弥山顶喜见城外之西南角。
1.佛教语。帝释天讲堂名。在须弥山顶喜见城外之西南角。
四大天王
[相关解释]
俗称四大金刚”。佛教传说,须弥山腰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有一王居之,并各护一天下,故名。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各有八大名将,代为管理所属各处山、河、森林及其他地方的小神。
俗称四大金刚”。佛教传说,须弥山腰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有一王居之,并各护一天下,故名。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各有八大名将,代为管理所属各处山、河、森林及其他地方的小神。
四大洲
[相关解释]
1.古印度传说,谓须弥山四方咸海中有四大洲,为人类居住的地区。其说为佛教所采用,传来中国后,因佛经译本不一,洲名也各不相同。通称为东胜身洲(亦作东毗提诃洲﹑东拂于逮洲),南赡部洲(亦作南阎浮提洲),西牛货洲(亦作西瞿陀尼洲﹑西瞿耶尼洲),北俱卢洲(亦作北郁单越洲)。
1.古印度传说,谓须弥山四方咸海中有四大洲,为人类居住的地区。其说为佛教所采用,传来中国后,因佛经译本不一,洲名也各不相同。通称为东胜身洲(亦作东毗提诃洲﹑东拂于逮洲),南赡部洲(亦作南阎浮提洲),西牛货洲(亦作西瞿陀尼洲﹑西瞿耶尼洲),北俱卢洲(亦作北郁单越洲)。
四天王
[相关解释]
1.佛经称帝释的外将,分别居于须弥山四埵,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咤),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瑠璃),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红色,执羂索;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执宝叉。旧时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狰狞,又称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参阅《法苑珠林》卷五三﹑《三界诸天会名》﹑《经律异相》卷一《四天王》。
1.佛经称帝释的外将,分别居于须弥山四埵,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咤),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瑠璃),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红色,执羂索;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色,执宝叉。旧时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狰狞,又称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参阅《法苑珠林》卷五三﹑《三界诸天会名》﹑《经律异相》卷一《四天王》。
小千世界
[相关解释]
1.佛教谓以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绕之﹐合四大洲日月诸天为一世界﹐以铁围山为外郭﹐称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参阅《大智度论》卷七。参见"大千世界"。
1.佛教谓以须弥山为中心﹐七山八海交互绕之﹐合四大洲日月诸天为一世界﹐以铁围山为外郭﹐称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为小千世界。参阅《大智度论》卷七。参见"大千世界"。
帝释
[相关解释]
1.亦称"帝释天"。 2.佛教护法神之一。佛家称其为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居须弥山顶善见城。梵文音译名为释迦提桓因陀罗。
1.亦称"帝释天"。 2.佛教护法神之一。佛家称其为三十三天(忉利天)之主,居须弥山顶善见城。梵文音译名为释迦提桓因陀罗。
忉利天
[相关解释]
1.梵语的音意兼译。即三十三天。六欲天之一。佛教谓须弥山顶四方各有八天城,合中央帝释所居天城,共三十三处,故云。即一般所说的天堂。
1.梵语的音意兼译。即三十三天。六欲天之一。佛教谓须弥山顶四方各有八天城,合中央帝释所居天城,共三十三处,故云。即一般所说的天堂。
护世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守护世界。佛教因四天王居须弥山之半腹﹐各护其一天下﹐故称四天王为"护世"。
1.佛教语。守护世界。佛教因四天王居须弥山之半腹﹐各护其一天下﹐故称四天王为"护世"。
离恨天
[相关解释]
1.佛经谓须弥山正中有一天﹐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民间传说﹕三十三天中﹐最高者是离恨天◇比喻男女生离﹐抱恨终身的境地。
1.佛经谓须弥山正中有一天﹐四方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民间传说﹕三十三天中﹐最高者是离恨天◇比喻男女生离﹐抱恨终身的境地。
素毫
[相关解释]
1.指毛笔。 2.即白毫。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佛教传说世尊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放之则有光明。初生五尺,成道时一丈五尺,名白毫相。见《观无量寿佛经》。
1.指毛笔。 2.即白毫。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佛教传说世尊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放之则有光明。初生五尺,成道时一丈五尺,名白毫相。见《观无量寿佛经》。
芥子须弥
[相关解释]
1.《维摩经.不可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后因以"芥子须弥"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
1.《维摩经.不可思议品》"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后因以"芥子须弥"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
西牛货洲
[相关解释]
1.佛经所说的四大部洲之一。在须弥山西。
1.佛经所说的四大部洲之一。在须弥山西。
须弥
[相关解释]
1.见"须弥山"。 2.信佛者泛指山。
1.见"须弥山"。 2.信佛者泛指山。
须弥世界
[相关解释]
1.佛教传说中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小世界。
1.佛教传说中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小世界。
须弥山
[相关解释]
1.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 2.指喜马拉雅山。康有为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
1.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 2.指喜马拉雅山。康有为有《望须弥山云飞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国闻西藏又割地矣》诗。
须弥座
[相关解释]
1.一种状似须弥山的台座,上可安置佛像。 2.我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台基。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
1.一种状似须弥山的台座,上可安置佛像。 2.我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台基。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
香海
[相关解释]
1.佛经指须弥山周围的海。 2.借指佛门。 3.指香港。
1.佛经指须弥山周围的海。 2.借指佛门。 3.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