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7 查到相关颁行的内容。
带有颁行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书
[相关解释]
1.宋元丰间颁行的武学生应试必读的七种兵书。即《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又称"武经七书"。
1.宋元丰间颁行的武学生应试必读的七种兵书。即《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又称"武经七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相关解释]
即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1990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即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1990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中统钞
[相关解释]
1.元中统年间颁行的钞票。有"交钞"﹑"元宝钞"二种。
1.元中统年间颁行的钞票。有"交钞"﹑"元宝钞"二种。
元宝钞
[相关解释]
1.元中统年间颁行的一种钞票。
1.元中统年间颁行的一种钞票。
司绳
[相关解释]
1.负责颁行法令。 2.主持纠察的官员。
1.负责颁行法令。 2.主持纠察的官员。
女真文
[相关解释]
1.女真族创制的文字。参考契丹字和汉字制成。有大字﹑小字两种。大字为完颜希尹与叶鲁奉金太祖命制造,天辅三年(公元1119年)颁行。小字颁布于熙宗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始用。传世女真文字仅一种,明代仍在使用;是大字或小字,学术界尚无定论。
1.女真族创制的文字。参考契丹字和汉字制成。有大字﹑小字两种。大字为完颜希尹与叶鲁奉金太祖命制造,天辅三年(公元1119年)颁行。小字颁布于熙宗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始用。传世女真文字仅一种,明代仍在使用;是大字或小字,学术界尚无定论。
宇文泰(507-556)
[相关解释]
西魏大臣。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鲜卑族。曾参加葛荣起义军,后降魏。占有关中,拥魏孝武帝与高欢相拒。专制西魏朝政,为大丞相。改革官制,颁行均田制,创立府兵制。死后,其子宇文觉代西魏称周帝,他被追尊为文帝。
西魏大臣。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鲜卑族。曾参加葛荣起义军,后降魏。占有关中,拥魏孝武帝与高欢相拒。专制西魏朝政,为大丞相。改革官制,颁行均田制,创立府兵制。死后,其子宇文觉代西魏称周帝,他被追尊为文帝。
干象历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的一种历法。东汉末刘洪所制。自三国吴黄武二年颁行,采用至吴亡。参阅《晋书.律历志中》。
1.我国古代的一种历法。东汉末刘洪所制。自三国吴黄武二年颁行,采用至吴亡。参阅《晋书.律历志中》。
平气
[相关解释]
1.平和之气。《管子·侈靡》"沮平气之阳,若如辞静。"尹知章注"言欲沮败平和之阳气,默至而无形声如辞言之静者。"一说,谓正气。郭沫若等集校"'平气'谓正气。正气方兴,在上者每思有以'沮'之。" 2.谓使心平气和。 3.又称"恒气"。推算节气的一种方法。即把一个回归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对应二十四个节气,节气之间平均即得十五天多。我国古历除清代颁行者外,都采用平气。
1.平和之气。《管子·侈靡》"沮平气之阳,若如辞静。"尹知章注"言欲沮败平和之阳气,默至而无形声如辞言之静者。"一说,谓正气。郭沫若等集校"'平气'谓正气。正气方兴,在上者每思有以'沮'之。" 2.谓使心平气和。 3.又称"恒气"。推算节气的一种方法。即把一个回归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对应二十四个节气,节气之间平均即得十五天多。我国古历除清代颁行者外,都采用平气。
律例馆
[相关解释]
1.清代官署名。顺治二年始设;乾隆七年隶刑部。掌修法令,刊定条式颁行。每经五年汇辑编排,称小修;满十年,重新补充删减,定为宪典,颁行全国,称大修。此外,兼掌稽核各司案件。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一》。
1.清代官署名。顺治二年始设;乾隆七年隶刑部。掌修法令,刊定条式颁行。每经五年汇辑编排,称小修;满十年,重新补充删减,定为宪典,颁行全国,称大修。此外,兼掌稽核各司案件。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一》。
担保
[相关解释]
①(对某事)负责;保证他拍胸脯担保|姐姐出国由舅舅作经济担保。②民法上指为保障债权实现而采取的保证、抵押等行为。如甲向银行借款,乙为甲提供担保,保证在规定期内甲履行还款义务,一旦甲不履行义务时,乙予以履行。我国在1995年颁行担保法,规定了有关事项。刑事诉讼法上的担保则是为取彬审、保外就医等提供一定的保证。
①(对某事)负责;保证他拍胸脯担保|姐姐出国由舅舅作经济担保。②民法上指为保障债权实现而采取的保证、抵押等行为。如甲向银行借款,乙为甲提供担保,保证在规定期内甲履行还款义务,一旦甲不履行义务时,乙予以履行。我国在1995年颁行担保法,规定了有关事项。刑事诉讼法上的担保则是为取彬审、保外就医等提供一定的保证。
授时
[相关解释]
1.谓记录天时以告民◇以称颁行历书。语本《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孔传"敬记天时以授人也。"
1.谓记录天时以告民◇以称颁行历书。语本《书.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孔传"敬记天时以授人也。"
月历
[相关解释]
1.古代史官预记一月中所须颁行的政事的书册。 2.今指每月一页记日记节气等的历书或挂历。
1.古代史官预记一月中所须颁行的政事的书册。 2.今指每月一页记日记节气等的历书或挂历。
武经七书
[相关解释]
也称《武学七书》。宋代官方颁行的中国第一部军事教科书。收录中国古代七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有《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也称《武学七书》。宋代官方颁行的中国第一部军事教科书。收录中国古代七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有《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永徽律
[相关解释]
1.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的法典。计十二篇,五百条。全文保存于《唐律疏议》。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
1.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的法典。计十二篇,五百条。全文保存于《唐律疏议》。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
班朔
[相关解释]
1.颁布正朔。犹后世颁行历书。
1.颁布正朔。犹后世颁行历书。
田方
[相关解释]
1.宋神宗熙宁五年颁行方田制;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按地之肥瘠分五等以定其税。田方,一方之田。
1.宋神宗熙宁五年颁行方田制;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按地之肥瘠分五等以定其税。田方,一方之田。
留司格
[相关解释]
1.唐朝的一种法规。唐代成文法典分律﹑令﹑格﹑式四类。"格"是朝廷临时对国家机关所颁行的各种单行指示,是"令"的补充。凡公布于天下的叫"散颁格";留用于官署而不普遍颁行的叫"留司格"。
1.唐朝的一种法规。唐代成文法典分律﹑令﹑格﹑式四类。"格"是朝廷临时对国家机关所颁行的各种单行指示,是"令"的补充。凡公布于天下的叫"散颁格";留用于官署而不普遍颁行的叫"留司格"。
统元历
[相关解释]
1.历法名。宋高宗绍兴六年颁行。
1.历法名。宋高宗绍兴六年颁行。
行颁
[相关解释]
1.犹颁行。
1.犹颁行。
请朔
[相关解释]
1.谓附庸请求奉行宗主国的正朔﹐愿为藩属。朔﹐指正朔﹐开国帝王新颁行的历法。
1.谓附庸请求奉行宗主国的正朔﹐愿为藩属。朔﹐指正朔﹐开国帝王新颁行的历法。
通礼
[相关解释]
1.通行的礼仪。 2.指官编颁行的礼书。如清《大清通礼》等。
1.通行的礼仪。 2.指官编颁行的礼书。如清《大清通礼》等。
金律
[相关解释]
1.金代的法典。金熙宗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颁行《皇统制》﹐后经数次修订﹐迄章宗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颁行《泰和律令敕条格式》﹐是金代最大的一部法典。全文已失传。 2.指黄金分割。谓各部分互成适当比例的规律。
1.金代的法典。金熙宗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颁行《皇统制》﹐后经数次修订﹐迄章宗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颁行《泰和律令敕条格式》﹐是金代最大的一部法典。全文已失传。 2.指黄金分割。谓各部分互成适当比例的规律。
颁行
[相关解释]
1.公布施行。
1.公布施行。
颛顼历
[相关解释]
1.历法名。我国古六历之一。"颛顼历"在周末已经制定,秦统一后颁行全国﹐以十月为岁首。自秦始皇二十六年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共行一百十七年。
1.历法名。我国古六历之一。"颛顼历"在周末已经制定,秦统一后颁行全国﹐以十月为岁首。自秦始皇二十六年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共行一百十七年。
魏孝文帝改革
[相关解释]
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在位)进行的政治改革。孝文帝五岁即位,其祖母冯太后临朝,颁行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等。孝文帝亲政后,将国都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继而禁鲜卑语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改胡服为汉服,仿南朝典则定官制朝仪。这些改革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和北方的统一。
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在位)进行的政治改革。孝文帝五岁即位,其祖母冯太后临朝,颁行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等。孝文帝亲政后,将国都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继而禁鲜卑语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改胡服为汉服,仿南朝典则定官制朝仪。这些改革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和北方的统一。
麟德历
[相关解释]
1.唐高宗麟德二年颁行的历书。
1.唐高宗麟德二年颁行的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