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风俗的内容。
带有风俗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民同俗 [相关解释]
1.谓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一群 [相关解释]
1.表数量。用于成群的人或动物。 2.古国名。《晋书.四夷传.裨离等十国》"一群国去莫汗又百五十日,计去肃慎五万余里。其风俗土壤并未详。"
一腊 [相关解释]
1.犹一冬。 2.宋代民间风俗,生子七日为一腊,有一腊﹑二腊﹑三腊﹑满月等说法。 3.佛教沿用印度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受戒后一年亦称"一腊"。
三大节 [相关解释]
1.三个主要节日。(1)宋指冬至﹑元旦﹑寒食。宋金盈之《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十一月》"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为三大节。自寒食至冬至,久无节序,故民间多相问遗。"(2)清代指元旦﹑冬至﹑万寿圣节。《清史稿.礼志七》"顺治八年,定元旦﹑冬至﹑万寿圣节为三大节。"(3)今俗指元旦﹑端午﹑中秋。
上除 [相关解释]
1.即上巳。古代风俗,农历三月上巳日,往水边以斋戒沐浴等法去灾求福,故称。
东陵 [相关解释]
1.《庄子.骈拇》"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后因以"东陵"代称跖。 2.汉邵平的别称。 3.指东陵瓜。 4.复姓。相传为秦东陵侯邵平之后。一说,春秋齐景公时有人隐居东陵,后以之为氏。见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引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
东食西宿 [相关解释]
1.《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汉应劭《风俗通》"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云'欲东家食,西家宿。'"后因以"东食西宿"比喻贪得之人唯利是图。
丢巧针 [相关解释]
1.亦作"丢针儿"。 2.旧时七月七日乞巧的风俗。 3.又旧时宫廷习俗,则以五彩丝穿九孔针,先穿完的为得巧,迟为输巧。参阅阿英《女儿节的故事--"七夕"风俗志》。
两台 [相关解释]
1.指唐武则天时肃政台(即御史台)的左右两台。左台知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俗。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职官.两台》。 2.藩台和臬台的合称。指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承宣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
两楷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三九六引汉应劭《风俗通》"陈国张伯喈弟仲喈妇炊于灶下,至井上,谓喈曰'我今日妆好不?'伯喈曰'我伯喈也。'妇大惭愧。其夕时,伯喈到更衣,妇复遂牵其背曰'今旦大误,谓伯喈为卿。'答曰'我故伯喈也。'"后遂以"两喈"比喻孪生兄弟状貌极其相似,难以辨认。
两袒 [相关解释]
1.袒露双肩,谓女子兼适两夫家。典出《太平御览》卷三八二引汉应劭《风俗通》"齐有一女,二家求之。其家语其女曰'汝欲东家则左袒,欲西家则右袒。'其女两袒,父母问其故,对曰'愿东家食而西家息。'以东家富而丑,西家贫而美也。"
丧钟 [相关解释]
1.西方风俗,教堂在宣告本区教徒死亡或为死者举行宗教仪式时敲钟,叫做敲丧钟。因此用丧钟来比喻死亡或灭亡。
乞巧 [相关解释]
1.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习俗 [相关解释]
习惯,风俗乡间习俗|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
习俗移人 [相关解释]
1.谓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习风 [相关解释]
1.和风。语本《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2.习惯风俗。
乡俗 [相关解释]
1.乡土风俗。 2.指家乡。
乡风 [相关解释]
1.乡里的风俗;地方风俗。
乱俗 [相关解释]
1.伤风败俗。 2.坏风俗。
产翁 [相关解释]
1.古时,南方民间风俗,妇女分娩后,其夫代为坐褥,称"产翁"。
仁声 [相关解释]
1.指具有教化作用,能使风俗变得淳厚的音乐或乐声。 2.指施行仁德而赢得的声誉。
仁里 [相关解释]
1.仁者居住的地方。语本《论语.里仁》"里仁为美。"何晏集解引郑玄曰"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后泛称风俗淳美的乡里。
仙木 [相关解释]
1.古代风俗,元旦用桃木板悬挂门上,以辟邪鬼,称仙木。
传统文化 [相关解释]
在一个民族中绵延流传下来的文化。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文化中,也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中。如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性、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
伤化败俗 [相关解释]
1.败坏教化和风俗。
伤风化 [相关解释]
1.败坏风俗教化。
伤风败俗 [相关解释]
损坏风俗习气伤风败俗,传笑四方。
偷俗 [相关解释]
1.浇薄的人情风俗。
偷末 [相关解释]
1.指鄙薄衰败的风俗。
僻陋 [相关解释]
1.谓地处僻远,风俗粗野。 2.偏僻简陋。 3.谓性情偏执,见识浅陋。
儁髦 [相关解释]
1.指柔美细长的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渠》"《陈留风俗传》曰'县有仓颉师旷城﹐上有列仙之吹台﹐北有牧泽﹐泽中出兰蒲﹐上多俊髦﹐衿带牧泽﹐方十五里﹐俗谓之蒲关泽。'"后多用以指才能出众的人。
儋耳 [相关解释]
1.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 2.古代北方国名。 3.古代南方国名。又名离耳『元鼎六年内属,称儋耳郡。在今海南岛儋县。
元宵 [相关解释]
1.农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这天晩上叫"元宵"。亦称"元夜"﹑"元夕"。唐以来有观灯的风俗,所以又叫"灯节"。 2.汤圆的别名。旧俗元宵节要吃汤圆,所以称汤圆为"元宵"。
入乡随俗 [相关解释]
到某地就学着习惯某地的风俗入乡随俗,到处都能习惯。
入国问俗 [相关解释]
1.语出《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谓进入别国或一个地区,首先要问其风俗,以免抵触。
八十孩儿 [相关解释]
1.宋时风俗﹐于小儿额上以朱笔书写"八十"二字﹐祝福长命百岁。诗家多以入诗。
六戎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西方戎族之六部。《周礼.夏官.职方氏》"五戎六狄"郑玄注引《尔雅》曰"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按,今本《尔雅.释地》作"七戎"。邢昺疏"《风俗通》云'斩伐杀生,不得其中。戎者凶也,其类有六。'李巡云'一曰侥夷,二曰戎央(一作戎夷),三曰老白,四曰耆羌,五曰鼻息,六曰天刚。'"后用以为西方民族之通称。
养化 [相关解释]
1.谓致力于人心﹑风俗的转变,教化。
决斗 [相关解释]
①过去欧洲流行的一种风俗,两人发生争端,各不相让,约定时间地点,并邀请证人,彼此用武器对打。②泛指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
凡·爱克兄弟 [相关解释]
胡伯特·凡·爱克(hubertvaneyck,1395前-1426)和扬·凡·爱克(janvan〆yck,1395前-1441)。两人均为尼德兰画家∠作完成的《根特祭坛画》,对人物和风景的真实描写,体现了尼德兰派人文主义思想,被认为是欧洲油画史上第一件重要作品。扬·凡·爱克的另一件作品《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刻画细致,对后来风俗画的发展有影响。
凤笙 [相关解释]
1.汉应劭《风俗通.声音.笙》"《世本》'随作笙。'长四寸﹑十二簧﹑像凤之身,正月之音也。"后因称笙为"凤笙"。 2.指笙曲。
出海 [相关解释]
1.驾驶或乘坐船只到海上去。 2.福建地方驱除瘟疫的风俗。
出面 [相关解释]
1.以个人或集体的名义做某种事。 2.瑶族婚俗。夫妇生子之后,携酒同回妇家,称为"出面"。与俗所谓回门相似,唯时间长短不同。 3.古代南方风俗。长少相干犯,则少者出物,谓之出面。见宋洪迈《容斋四笔.渠阳蛮俗》。
凿井得铜奴得翁 [相关解释]
1.谓事出偶然﹐意外巧合。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七二引汉应劭《风俗通》﹕"河南平阴庞俭﹐本魏郡邺人﹐遭仓卒之世﹐失其父。时俭三岁﹐弟纔襁抱耳。流传客居﹐庐里中凿井﹐得钱千余万﹐遂温富。俭作府吏﹐躬亲家事﹐行求老仓头谨信属任者﹐年六十余﹐直二万钱﹐使主牛马耕种。有宾婚大会﹐母在堂上﹐酒酣陈乐歌笑。奴在灶下助厨﹐窃言﹕'堂上母﹐我妇也。'客罢﹐婢语次说老奴无状﹐为妄语﹐所说不可道也。穷志(诘)具白。母谓婢试问其形状。奴曰﹕'家居邺时﹐在富乐里宛西﹐妇艾氏女﹐字阿横﹐大儿字阿嶷﹐小儿曰越子。时为县吏﹐为人所略卖。
刃面 [相关解释]
1.古代突厥等游牧民族的一种风俗。有人死,亲属以刀割面,表示内心悲痛。
前三后四 [相关解释]
1.隋唐至宋风俗﹐以冬至﹑元正﹑寒食为大节﹐放假七日﹐其中节前三日﹐节后四日﹐俗称"前三后四"。
劈面 [相关解释]
①用刀割划面部。古代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以此来表示哀痛夷人,在京及归,闻怿之丧,为之劈面者数百人。②迎面劈面而来。也形容风冷如割十月霜风还劈面。
华风 [相关解释]
1.指汉族或中原的风俗。 2.浮华的文风。 3.犹光风。天日清明时的和风。
卖困 [相关解释]
1.宋代江浙民间风俗,立春日群儿相呼"卖困"﹑"卖春困"。以立春后,农事将兴,欲人振作之意。
卖懒 [相关解释]
1.一种地方风俗。取意是把懒惰卖掉,求得来年勤快。
博物志 [相关解释]
笔记。西晋张华著。十卷。其中一至六卷杂记地理风俗、动物植物乃至方士奇技、名物考证。七至十卷叙述各种神话传说、人物逸事等。
厄井 [相关解释]
1.古井名。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泛水镇东北板渚津南原上。相传汉高祖刘邦与项羽战,败于京索,逃入蒲井,追兵至,见双鸠鸣其上,追者以为无人,遂得脱,因名厄井。事见《初学记》卷七引晋戴延之《西征记》﹑《太平寰宇记》卷五二引《风俗通》。
县志 [相关解释]
1.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
古老 [相关解释]
经历了久远年代的~的风俗丨~的民族。
古风 [相关解释]
①古代的风俗习惯,多指质仆的生活作风~犹存。②古体诗。
吃巧 [相关解释]
1.亦作"吃巧"。 2.旧时浙人风俗,每逢七夕,聚饮于门首,谓之吃巧。
同俗 [相关解释]
1.风俗相同。 2.使风俗同一。 3.随顺世俗。
同化政策 [相关解释]
1.一般指统治民族的统治阶级强制推行的消灭被统治民族的民族特点的政策。如禁止被统治民族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强迫他们改变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对他们进行奴役﹑迫害,以改变其民族成分。
吴牛喘月 [相关解释]
《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意思是吴地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得喘起气来◇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命缕 [相关解释]
1.长命缕的简称。长命缕为五色丝,旧俗于端午节系臂,传说可祈福消灾。见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十四》。
善俗 [相关解释]
1.改良风俗。 2.良好的风俗。
土风 [相关解释]
1.乡土歌谣或乐曲。 2.当地的风俗。
圣诞老人 [相关解释]
西方童话故事人物。据称是一个白须红袍的老人,每年圣诞夜驾鹿橇自北方来,从烟囱进入每家每户,把礼物放进挂在孩子们床头的袜筒里。被人们视为爱护儿童、保护儿童的圣者。西方国家在圣诞节有扮演圣诞老人分送礼品的风俗。
地俗 [相关解释]
1.地方的风俗;人世的习俗。
地方志 [相关解释]
1.即方志。记载某一地方的地理﹑历史﹑风俗﹑教育﹑物产﹑人物等情况的书,如县志﹑府志等。
坐棠 [相关解释]
1.传说周武王时,召伯巡行南国,曾憩甘棠树下,听讼决狱,百姓各得其所,赋诗以怀其德。见《诗.召南.甘棠》﹑汉应劭《风俗通.皇霸.六国》◇以"坐棠"为称颂官吏德政之典。
壁间蛇影 [相关解释]
1.据汉应劭《风俗通.怪神》所记杜宣饮酒,见杯中似有蛇,酒后胸腹作痛,多方医治不愈;后知为壁上所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病即愈。《晋书.乐广传》也有类似记述◇因以"壁间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大和绘 [相关解释]
日本古代绘画。形成于公元9世纪初。以描写日本人民的生活、风俗和景物为题材,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代表作有《源氏物语绘卷》、《扇面写经》等。作品色彩柔和明丽,线条自然流畅,富有抒情味。
奢薄 [相关解释]
1.谓风俗奢侈﹐人情浇薄。
子孙饺子 [相关解释]
1.旧时结婚仪式中给新娘﹑新郎做的饺子。民间风俗以为新婚夫妇食后会生儿育女。
孤桐 [相关解释]
1.特生的梧桐。 2.因峄阳孤桐中琴瑟,故后以"孤桐"为琴的代称。据《风俗通》,梧桐生于峄山之阳,岩石之上,采东南孙枝为琴,声极清亮。
完饭 [相关解释]
1.旧时风俗。结婚后次日或第三天女家去男家送"三朝礼",叫做"完饭"。
宣美 [相关解释]
1.谓宣扬教化,使风俗淳美。
将军炭 [相关解释]
1.旧时北京风俗,用红箩炭末塑制成将军形,岁暮植于门之两旁◇亦名"彩妆"。
尊中弩 [相关解释]
1.酒樽中的弩影『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诣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攻治万端﹐不为愈◇郴因事过至宣家﹐窥视﹐问其变故﹐云'畏此蛇﹐蚮入腹中。'郴还听事﹐思维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则使门下史将铃下侍徐扶辇载宣﹐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因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它怪。'宣遂解﹐甚夷怿﹐由是瘳平。"后以"尊中弩"谓因疑虑而引起恐惧和疾病。
小说家 [相关解释]
1.古代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之士。 2.泛指性质不同的各种杂记琐言。 3.特指说话家数之一。 4.从事小说创作有相当成就者。
屠苏 [相关解释]
1.草名。 2.即罘羜。 3.平屋;茅庵。 4.帽名。有檐,形状似屋。 5.亦作"屠酥"。药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
岁火 [相关解释]
1.地方风俗。吴中习俗,除夕每家在门口烧柴满盆以取暖,叫岁火。
巫风 [相关解释]
1.指歌舞作乐的风俗。巫觋以歌舞事神,故称。 2.巫觋降神的风尚。
差异 [相关解释]
①差别,不相同两地风俗,差异甚大。②指统一体内在的差异,即事物内部包含着的没有激化的矛盾。是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
廉泉让水 [相关解释]
1.二水名。兼喻风俗醇美的地方。廉泉,又名廉水,源出陕西南郑县,流入汉水;让水,又名逊水,在陕西褒城县(今勉县)。
廉让 [相关解释]
①清廉谦让有廉让之风|卿之廉让,有过于兄。②廉泉、让水的并称。两水都在陕西。《南史·胡谐之传》载范柏年见宋明帝时,明帝谈到广州的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柏年答梁州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又问卿宅在何处?”答臣所居廉、让之间。”明帝叹其善答◇因以廉让”或廉泉让水”指风俗淳美之地。
异俗 [相关解释]
1.风俗不同。 2.诡异的习俗。 3.指异域,或荒僻地区。 4.指荒僻地区的人。
弓蛇 [相关解释]
1.汉应劭的祖父应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诣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酒后便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郴知其事,于故处设酒,杯中复有蛇。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即愈。事见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因以"弓蛇"指人对事物的错觉。
张择端 [相关解释]
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翰林图画院画师。专工界画宫室,擅画街市、舟车、桥梁、城郭、房舍。有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存世。
弩影 [相关解释]
1.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羸露,攻治万端,不为愈。"《晋书·乐广传》亦有类似记载◇即以"弩影"为胸腹之疾的代称。
徐霞客游记 [相关解释]
明代徐霞客著。原稿散佚,后经季梦良等编次,于1776年刊刻出版。是一部以日记体裁为主的地理名著,存有日记一千零五十天及专题论文和诗文。描述内容涉及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动植物、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城镇聚落、民族风俗等。是世界上第一部广泛系统地记载和探索喀斯特地貌的巨著。
微风 [相关解释]
1.轻微的风。 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
志书 [相关解释]
1.记事之书◇指记载地方的疆域沿革﹑典章﹑山川古迹﹑人物﹑物产﹑风俗等的书。志,通"识"。 2.指正史中记载典章制度的篇章。
怀葛 [相关解释]
1.无怀氏﹑葛天氏的并称。二人皆为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古人以为其世风俗淳朴,百姓无忧无虑。语本晋陶潜《五柳先生传赞》"酬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恶俗 [相关解释]
①不好的风俗;陋俗。②粗俗;庸俗语言~ㄧ趣味~。
情习 [相关解释]
1.指民情与风俗。
扇天卜 [相关解释]
1.宋时风俗。流行于山东地区。
扊扅歌 [相关解释]
1.古琴曲名。相传百里奚在楚为人牧牛,秦缪公闻其贤,以五羊之皮赎之,擢为秦相。其故妻为佣于相府,堂上作乐,妇自言知音,因援琴抚弦而歌曰"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见《乐府解题》引汉应劭《风俗通》。
打桃 [相关解释]
1.即打球。辽金风俗,在五月里举行打球﹑射柳的武艺比赛。因球形如桃,故称。
打灰堆 [相关解释]
1.亦称"打如愿"。 2.相传庐陵商人欧明遇彭泽湖神青洪君遣吏相邀,以婢如愿许之。明携之归,意有所愿,如愿辄使得之,数年大富◇不复相爱。正月岁朝鸡初鸣,明呼如愿不起,怒欲捶之,愿走入粪堆而去。明以愿仍在其中,以杖击之使出;不得,因曰"汝但使我富,不复捶汝也。"见《太平御览》卷四七二﹑卷五百引《录异传》﹑宋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捶粪》◇民间于正月初一鸡鸣时,辄往灰堆间捶打,谓能致富,本此。
抓会 [相关解释]
1.旧时由亲友若干人组会储金的一种方式。用抓阉或用骰子摇点来分配得会的先后,故称。有一定的会金和日期,其金额视会的大小而定。参阅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宴集》。
抢亲 [相关解释]
1.旧指抢劫妇女成婚。 2.指由掠夺婚姻遗迹形成的某些边远地区的一种风俗。
探春 [相关解释]
1.早春郊游。唐宋风俗,都城士女在正月十五日收灯后争先至郊外宴游,叫探春。 2.明代贡茶名。 3.花名。属木犀科,半常绿灌木,初夏开花,黄色。 4.词牌名。
插柳 [相关解释]
1.古代寒食节的一种风俗。见宋吕原明《岁时杂记》。又﹐正月十五日亦有插杨枝的风俗。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