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3 查到相关黥刑的内容。
带有黥刑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刀墨
[相关解释]
1.古代黥刑。
1.古代黥刑。
刺字
[相关解释]
1.写在名刺上的官职﹑姓名等字样。《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后遂用为典实。 2.指名刺。 3.古代的一种肉刑,亦称墨刑,汉代称黥刑。于罪人面上刺字,以墨涂之,故称『文帝废黥。魏﹑晋﹑南北朝虽有逃奴﹑劫盗刺字之制,亦旋行旋废。隋唐皆无此法,《唐律》十二篇,不言刺字,五代后晋天福中始有刺配之法,宋元盛行,据罪状之不同分别在犯者面部﹑额部﹑项部﹑臂部或身上刺字,用以标明犯罪事由及发遣地点。 4.宋代军制,军士常须刺字,以作标记。 5
1.写在名刺上的官职﹑姓名等字样。《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后遂用为典实。 2.指名刺。 3.古代的一种肉刑,亦称墨刑,汉代称黥刑。于罪人面上刺字,以墨涂之,故称『文帝废黥。魏﹑晋﹑南北朝虽有逃奴﹑劫盗刺字之制,亦旋行旋废。隋唐皆无此法,《唐律》十二篇,不言刺字,五代后晋天福中始有刺配之法,宋元盛行,据罪状之不同分别在犯者面部﹑额部﹑项部﹑臂部或身上刺字,用以标明犯罪事由及发遣地点。 4.宋代军制,军士常须刺字,以作标记。 5
刺环
[相关解释]
1.宋代黥刑之一。在耳后刺环形。
1.宋代黥刑之一。在耳后刺环形。
刺臂
[相关解释]
1.古代一种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 2.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1.古代一种黥刑,在犯者臂部刺字。 2.刺臂出血,用以盟誓。
刺面
[相关解释]
1.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 2.宋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
1.即黥刑。在犯者面部刺字,涅以黑色。 2.宋代军制,在军士面上刺字,涅以黑色,以作标记。
弃灰
[相关解释]
1.把灰烬弃在路上。殷代对弃灰于道者断其手,商君对弃灰于道者处黥刑用以立威治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人……虽刑之可也。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汉桓宽《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千钧之重,人不轻举。商君刑弃灰于道,而秦民治。"宋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商鞅立信于徙木,立威于弃灰。"或曰刑弃灰于道者,用以保马,以利耕战。
1.把灰烬弃在路上。殷代对弃灰于道者断其手,商君对弃灰于道者处黥刑用以立威治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人……虽刑之可也。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汉桓宽《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千钧之重,人不轻举。商君刑弃灰于道,而秦民治。"宋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商鞅立信于徙木,立威于弃灰。"或曰刑弃灰于道者,用以保马,以利耕战。
钻笮
[相关解释]
1.穿洞凿刻。 2.指黥刑。
1.穿洞凿刻。 2.指黥刑。
锧笮
[相关解释]
1.斧和凿。古代腰斩和黥刑的刑具。笮﹐通"凿"。
1.斧和凿。古代腰斩和黥刑的刑具。笮﹐通"凿"。
黥刑
[相关解释]
1.犹墨刑。
1.犹墨刑。
黥墨
[相关解释]
1.古代肉刑之一。也称墨刑﹑黥刑。在犯人脸上刺字后涂以墨。
1.古代肉刑之一。也称墨刑﹑黥刑。在犯人脸上刺字后涂以墨。
黥夫
[相关解释]
1.受过黥刑的人。
1.受过黥刑的人。
黥徒
[相关解释]
1.受黥刑的囚徒。
1.受黥刑的囚徒。
黥罪
[相关解释]
1.黥刑之罪。
1.黥刑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