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龙的内容。
带有龙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世龙门 [相关解释]
1.后汉李膺有重名,后进有升其堂者,谓之"登龙门"。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因称文人所景仰的人物为一世龙门。
一劳永逸 [相关解释]
劳苦一次或一段时间,可以永久得到安逸只有开山修渠,把龙江水引进山来,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 [相关解释]
1.俗谚。谓一张状纸送进衙门,便身遭讼累,无从摆脱。语出《普灯录.黄龙慧南禅师》"一字入公门,九牛曳不出。"
一指马 [相关解释]
1.《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按《公孙龙子.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又《白马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庄子》指﹑马之义,乃破公孙龙说,认为指马皆非实有,如果说指(概念),则天地间的一切都可说是指;如果说马,则宇宙间的万物都可说是马◇因以"一指马"喻宇宙万物之理。
一纪 [相关解释]
1.岁星(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二年,故古称十二年为一纪。《国语·晋语四》"文公在狄十二年,狐偃曰'蓄力一纪,可以远矣。'"韦昭注"十二年,岁星一周为一纪。"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唐柳宗元?见促行骑走笔酬赠》诗"投荒垂一纪,新诏下荆扉。"清顾炎武《过李子德》诗"忆昔论交日,星霜一纪更。"但古又有以四岁一小周(《素问·六微旨大论》)﹑三十年(《素问·天元纪大论》)﹑七十六年(《易干凿度》)﹑一千五百二十岁(《诗·大雅·文王序》疏引《三统历》)我患驼折 2.
一鳞半爪 [相关解释]
龙在天空驾云而行,时而露出一片鳞甲或半只脚爪。比喻所见事物仅为一小部分,并非全貌读者所看到的,只不过是南明社会的一鳞半爪而已。
一鳞半甲 [相关解释]
1.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上.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陈子昂)一鳞半甲"此系以龙为意谓略有相似之处◇用以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段。亦作"一鳞片甲"。
一龙 [相关解释]
1.《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用作典实。
一龙一猪 [相关解释]
1.喻二人相去悬殊。
一龙一蛇 [相关解释]
1.喻时隐时显,变化莫测。
丁敬(1695-1765) [相关解释]
清代篆刻家。字敬身,号钝丁、砚林、龙泓山人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篆刻以汉印为基础,参以隶意,擅用切刀,方中有圆,朴拙苍古,为浙派西泠八家”之首。著有《武林金石录》、《砚林诗集》等。
七十二营 [相关解释]
1.指明末参加荥阳大会的农民起义军各部。《明史.流贼传.李自成》"﹝崇祯﹞八年正月大会于荥阳。老回回﹑曹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及迎祥﹑献忠共十三家七十二营,议拒敌,未决。"
七子 [相关解释]
1.指春秋郑国七大夫。 2.指周褒姒的七个亲党。 3.指汉景帝时同时起兵的吴楚等七诸侯国之王。 4.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人,称建安七子。见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5.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嘉靖﹑隆庆时期李攀龙﹑谢榛﹑梁有誉﹑宗臣﹑王世贞﹑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 6.汉代宫中女官名。
七真 [相关解释]
1.道教尊崇的七位真人。(1)相传汉茅盈﹑茅固﹑茅衷兄弟隐于茅山得道成仙,后晋之杨羲﹑许穆﹑许翙及唐之郭崇真皆于茅山得道,因合称"七真"。唐陆龟蒙《和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诗之一"一片轻帆背夕阳,望三峰拜七真堂。"自注"三茅﹑二许﹑一杨﹑一郭,是为七真。"唐齐己《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诗》悬《大雅》作,殿礼七真仪。"(2)指张紫阳﹑石杏林﹑薛道光﹑陈泥丸﹑白紫清﹑刘永年﹑彭鹤林七人,称"南宗七真"。(3)指马丹阳﹑丘长春﹑谭长真﹑刘长生﹑郝广宁﹑王玉阳和孙清静(仙姑)
七祖 [相关解释]
1.七代祖先。 2.佛教称传法相承的七代。华严宗以马鸣﹑龙树﹑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为七祖。禅宗南宗以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神会为七祖。禅宗北宗以弘忍的另一弟子神秀为六祖,普寂为七祖。
万超尘(1906- ) [相关解释]
美术片导演。江苏南京人。曾就读于南京美术专科学型上海东方艺术专科学校。1926年与兄古蟾、籁鸣合作,创作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0年又与兄共同创作大型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1953年参加制作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执导的木偶片《机智的山羊》、《雕龙记》曾获国际奖。
三人一龙 [相关解释]
1.喻三人友善如一体。
三会 [相关解释]
1.指弥勒佛的三次说法大会。佛教称兜率天弥勒降生翅头末城,学道成佛,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开三次法会。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第三大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见《弥勒下生经》。
三公山碑 [相关解释]
1.汉光和四年祀三公山的碑刻。文字漶甚,旧拓亦仅残存三﹑四百字。隶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字,额中央题"三公之碑"四字,左右为"封龙君"﹑"灵山君"六字。
三关语 [相关解释]
1.佛教临济宗施教,常常提出三个含有玄机的问题以启发门人,使其触而悟,称为三关语。例如黄龙山慧南禅师即常以三语问僧人曰"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处?""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世称"黄龙三关"。见《五灯会元.石霜远禅师法嗣.黄龙慧南禅师》。
三后 [相关解释]
1.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1)指禹﹑汤﹑文王。《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注"后,君也,谓禹汤文王也。"(2)指太王﹑王季﹑文王。《诗.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于京。"毛传"三后,大王王季文王也。"(3)指虞﹑夏﹑商三代的君主。《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杜预注"三后,虞﹑夏﹑商。"(4)指禹﹑契﹑后稷。《淮南子.人间训》"古者沟防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百姓不亲,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妻之辨﹑
三无坐处 [相关解释]
1.唐景龙以后,政出多门,设官冗滥,多者踰旧时十倍,宰相,御史,员外官,多至官厅无可坐之处,时人称为"三无坐处",极言设官之冗滥。
三李 [相关解释]
1.北魏李诜﹑李灵﹑李遐的合称。 2.唐李德裕﹑宋李光﹑李纲先后贬官崖州(今广东省琼山海口等地),今海口市有五公祠,即祀三李与胡铨﹑赵鼎五人。 3.宋舒州李公麟﹑李元中工书画,李亮工工诗文,时人号为"龙眠三李"。 4.指唐代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
三江 [相关解释]
1.古代各地众多水道的总称。《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三江。"汉以后有多种解释。《国语·越语上》韦昭注以吴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郭璞说以岷江﹑松江﹑浙江为三江。《书·禹贡》陆德明释文引《吴地记》以松江﹑娄江﹑东江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颜师古注以北江﹑中江﹑南江为三江。 2.蜀有三江,即岷江﹑涪江﹑沱江。 3.指广东境内的西江﹑北江﹑东江。 4.指鸭绿江﹑松花江﹑黑龙江。
三江口 [相关解释]
1.指江苏省吴江县北,吴淞江﹑娄江﹑东江分流处。 2.指湖南省岳阳县北,洞庭湖水入长江处。 3.指湖北省汉口西。 4.指浙江的曹娥江﹑钱清江﹑浙江三水于海口汇合处。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四.会稽县》。 5.指云南﹑贵州﹑广西三省之南盘江﹑多衣江﹑九龙河交汇处。
三言 [相关解释]
1.三句话。 2.三个字。 3.指三言诗。 4.指明冯梦龙纂辑的三种短篇小说集。
三言二拍 [相关解释]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是《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冯梦龙编著。二拍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fda73醣嘀。
三龙 [相关解释]
1.三条龙。 2.喻三位杰出者。喻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3.喻三位杰出者。喻汉代蔡邕﹑崔寔﹑许受。 4.喻三位杰出者。喻宋代孙逢吉﹑孙逢年﹑孙逢辰。 5.喻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三龙祠 [相关解释]
1.古匈奴俗,于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戊为龙,故称。
上下床 [相关解释]
1.汉末许汜遭乱过下邳,见陈登,登轻视汜,自上大床卧,使汜卧下床◇汜以此事告刘备,备曰"君求田问舍,言无所采,是元龙(陈登之字)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因以"上下床"喻高低悬殊。
上京 [相关解释]
1.古代对国都的通称。 2.古都名。渤海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故址在今黑龙江宁安县西南东京城。 3.古都名。契丹会同元年(公元938年)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故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4.古都名。金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以京师会宁府为上京,故址在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
上山捉虎,下海擒龙 [相关解释]
1.比喻极难办的事情。
上海市 [相关解释]
别称沪”、申”。中央直辖市。在中国东部、长江口南岸,濒东海。面积6341平方千米。人口1301万(1995年)。城市人口居全国首位。1927年设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稠密,黄浦江流贯市区。亚热带湿润区,四季分明。中国最大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也是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浦东新区为开发区。文教科技基础雄厚。有豫园、龙华寺、中共一大会址等名胜古迹。
业龙 [相关解释]
1.孽龙,恶龙。
东三省 [相关解释]
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总称。
东北 [相关解释]
①东和北之间的方向风向~。②(dōngběi)指我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东北平原 [相关解释]
中国最大的平原,主体部分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间,南临辽东湾,由松花江、嫩江和辽河冲积而成,北部称松嫩平原,南部称辽河平原。通常将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会合处的三江平原也包括在内。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中国重要农业基地,提供大量商品粮。石油资源丰富。
东周列国志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明代冯梦龙改编余邵鱼《列国志传》为《新列国志》,一百零八回,清代蔡元放继续修订并加评语,改今名。内容包括西周末期至秦始皇统一六国五百多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春秋战国由纷争而趋于统一的历史进程。文字朴实流畅而文学性稍差。
东土九祖 [相关解释]
1.佛教天台宗在中国承传的九位祖师。对西天二十四祖而言。九祖为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惠威﹑玄朗﹑湛然。参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一节。
东坑 [相关解释]
1.犹东岗。《汉书·扬雄传上》"陈众车于东坑兮,肆玉轪而下驰;漂龙渊而还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颜师古注"坑,大阜也,读与冈同。"一说指东海。见《文选》李善注引如淳说。
东林书院 [相关解释]
1.故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市。原为宋杨时讲学之所,元废为僧舍。明万历间,顾宪成等倡议重修,并与高攀龙等讲学于此,评议朝政◇被目为东林党。参阅清许献等《东林书院志》。
东林党 [相关解释]
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形成的政治集团。1594年无锡人顾宪成革职还乡,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得到一些士人响应,被称为东林党”。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捕杀、迫害东林党,至1627年思宗即位才停止迫害。东林党与阉宦余党的斗争延续至明亡。
东皋(1639-1695) [相关解释]
明末僧人。初名兆隐。俗姓蒋,字心越。浙江浦阳(今浦江)人。幼时剃度于苏州报恩寺。明亡后隐居杭州永福寺。1677年应邀赴日本。说法之余,讲授琴艺和书画篆刻。死后,日人铃木龙集其琴歌传谱十五首,辑成《东皋琴谱》。
两龙 [相关解释]
1.喻指两个豪杰。
中俄密约 [相关解释]
即《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沙俄以中俄共同防止日本侵略为名,引诱清政府订立的密约。1896年在莫斯科签订。主要内容为日本如侵犯俄国或中国、朝鲜时,中俄共同出兵互相援助;开战时,俄国军舰可驶入中国所有口岸;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从此沙俄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东北地区。
中俄尼布楚条约 [相关解释]
1689年,清政府与沙俄政府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订立。规定中俄东段边界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界。在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
中俄瑷珲条约 [相关解释]
1858年5月,沙俄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为俄国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只在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
中国工人 [相关解释]
周刊。1924年10月创刊于上海。罗章龙主编。1925年5月成为中国总工会机关报,同月停刊。1928年12月在上海秘密复刊,1931年停刊。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相关解释]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7月始先后由红军第二、六军团和第三十二军组成∝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曾在湘鄂川黔苏区粉碎国民党军多次围剿”。1935年11月开始长征。次年10月到达陕甘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二∈Α
中国日报 [相关解释]
①1900年1月,兴中会创刊于香港。1905年成为中国同盟会报纸,兼出十日刊《中国旬报》。该报社曾是革命派的党务和军务机关,辛亥革命后迁广州,成为国民党的宣传机关。1913年被军阀龙济光查封。②1981年6月创刊于北京的英文报纸。有香港版和通过卫星传送版面的北美版和西欧版。
中国猿人 [相关解释]
1.通称北京猿人。世界著名猿人化石。1927年首次在我国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内发现。经古地磁法测定,其绝对年代不少于六十九万年。
中山舰事件 [相关解释]
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指使亲信传达命令,调中山舰到黄埔待命。当中山舰抵黄埔后,国民党右派分子即散布谣言,说海军局代理局长李之龙(共产党员)擅调中山舰至黄埔阴谋暴动”。3月20日,蒋以此为借口,实行戒严,扣留中山舰,逮捕李之龙等,并派兵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拘捕黄埔军型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全体共产党员。时称三·二∈录”。由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陈独秀、张国焘妥协退让,使蒋的阴谋得以实现。
中生代 [相关解释]
地质历史上起自约25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的时代。持续时间约185亿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该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中生界”。动物很活跃,有爬行动物、哺乳动物、鸟等,恐龙也在此时发展,植物很繁盛,故也是一个重要的成煤时期。中国的大陆轮廓已基本形成。
中百论 [相关解释]
1.指古印度龙树所著的《中论》与提婆所著的《百论》。两书为大乘空宗(即中观学派)的经典,因借以指该宗的学说。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相关解释]
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4年12月19日在北京签订。内容为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行使主权。英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中国。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将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国防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高度自治权,现行法律基本不变;行政官员由当地人担任,香港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并在五十年内不变。
临儿国 [相关解释]
1.[梵lumbinī]佛教圣地。相传释迦牟尼诞生于此﹐地处古印度拘利和迦毗罗卫之间﹐乃善觉王(suprabuddha)为其夫人建造的一个花园。故址在今尼泊尔南部。中国高僧法显和玄奘均曾到此。名见《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西戎传》。晋法显《佛国记》作论民﹐南朝梁僧佑《释迦谱》卷一作蓝毗尼﹐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作腊伐尼﹐亦译作岚毗尼﹑龙弥尼﹑林微尼等。
临济宗 [相关解释]
1.中国佛教禅宗南宗五家(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之一。属于南岳怀让法系。经马祖﹑百丈﹑黄蘺而至唐河北临济院义玄禅师﹐义玄正式创立此宗﹐故名临济宗。其宗风单刀直入﹐机锋峻烈﹐使人忽然省悟﹐为其特色。主要宗旨有"四宾主"﹑"四料简"﹑"四照用"等。下传六世﹐至北宋石霜楚园门下分为黄龙﹑杨岐二派﹐和原来的五家合称五家七宗。公元十二﹑三世纪间相继传入日本﹐今仍流行。
丹东市 [相关解释]
在辽宁省东部、沈丹铁路终点,经鸭绿江大桥和朝鲜新义州铁路相连。1937年设安东市,1965年改丹东市。人口68.1万(1995年)。是中朝边境的重要城市,鸭绿江流域的物资集散地。以产柞蚕丝绸著名。名胜古迹有九连城、锦江山公园、五龙背温泉等。
丹漆随梦 [相关解释]
1.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齿在逾立,则尝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后以"丹漆随梦"指追随前哲。
丹顶鹤 [相关解释]
鸟纲,鹤科。世界珍禽。体羽大多白色,头顶皮肤裸露,呈朱红色,故名。喙、颈、腿均长。飞羽黑色,长而弯曲,覆于短尾上。鸣声高亢宏亮,常涉足沼泽和芦苇滩。春季在中国黑龙江省一带繁殖。寿命长达50-60年,故又称仙鹤”。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义犬 [相关解释]
1.三国吴时,襄阳纪南人李信纯醉卧城外草中,适猎者纵火,火顺风且至。其爱犬曰"黑龙"者,于溪中湿身,周回洒李卧处,遂免大难;而犬以往返困乏致毙。李醒乃悟,为之恸哭。太守闻而悯之,具棺椁衣衾以葬◇纪南有义犬冢,高十余丈。事见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
之而 [相关解释]
1.须毛。《周礼.考工记.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戴震补注"颊侧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须鬣属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周官下》"而,颊毛也;之,犹与也。作其鳞之而,谓起其鳞与颊毛也……然则之为语词,非实义所在矣。"与戴说不同◇人诗文中多用以形容须毛状的东西或指雕刻的鸟﹑兽﹑龙等的须毛耆鬣。
乌号 [相关解释]
1.《淮南子.原道训》"射者抜乌号之弓,弯棋卫之箭。"高诱注"乌号,桑柘,其材坚劲,乌峙其上,及其将飞,枝必桡下,劲能复巢,乌随之,乌不敢飞,号呼其上。伐其枝以为弓,因曰乌号之弓也。一说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湖,得道而仙,乘龙而上,其臣援弓射龙,欲下黄帝,不能也。乌,于也;号,呼也。于是抱弓而号。因名其弓为乌号之弓也。"后以"乌号"指良弓。 2.表示对死者哀悼。 3.称人死亡的敬辞。
乌照 [相关解释]
1.指日光。南唐李煜逸句"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
乌苏里江 [相关解释]
黑龙江支流。上源乌拉河发源于俄罗斯。长890千米。自河口上溯至兴凯湖为中俄两国界河。中下游江宽水深,可通航。盛产大马哈鱼。
乌虬 [相关解释]
1.指雕饰虬龙的黑色手杖。
乌龙 [相关解释]
1.黑龙。 2.犬名。 3.泛指犬。 4.指马。 5.指浙江省建德县的乌龙山。
乌龙尾 [相关解释]
1.梁上壁间的倒挂烟尘。以形似得名。可入药。
乌龙茶 [相关解释]
又称青茶”。一种半发酵茶。茶叶边缘发酵,中间不发酵。由鲜叶经萎凋、摇青(轻度发酵过程)、炒揉和干燥等工序制成。叶色青绿或边红中青。水沏茶汁橙黄或淡金黄,色香味兼有红茶和绿茶的特点。
乔龙画虎 [相关解释]
1.犹言装模作样。
九二 [相关解释]
1.《易》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二,第二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二位。《易.干》"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孔颖达疏"此以人事言之﹐用龙德在田似圣人已出在世﹐道德恩施能普遍也。"后因以"九二"喻君德广被。
九宝 [相关解释]
1.指禹铸的九鼎。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三国魏曹丕《铸五熟釜成与钟繇书》"昔有黄三鼎﹐周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详"九鼎"。 2.指曹丕的九把刀剑。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魏文九宝﹐器利辞钝。"范文澜注"魏曹丕《典论剑铭》'余好击剑……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刀三一曰灵寶﹐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匕首二一曰清刚﹐二曰扬文。灵陌刀一曰龙鳞。因姿定名﹐以铭其柎。'" 3.指九方御玺。宋周辉《清波别志》卷中"古唯六玺﹐至唐始名曰宝﹐增数至八﹐国朝所用。一曰镇国神
九贤 [相关解释]
1.九个贤人。指尧舜时九官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 2.九个贤人。指尧﹑舜﹑禹﹑文王﹑皋陶﹑启﹑契﹑史皇﹑羿等九人。见《淮南子.修务训》。
九龙 [相关解释]
1.称以九龙为饰之物。古有"龙生九子"之说,因以为饰而示祥瑞。 2.传说中神仙驾御的神兽。 3.传说中治水的九条龙。 4.对一门九子的美称。 5.称汉文帝的九匹良马。 6.鞭炮的一种。
九龙殿 [相关解释]
1.宫殿名◇指皇宫。
乞佛 [相关解释]
1.复姓。北魏有乞佛成龙。见《魏书》。
乡党 [相关解释]
①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孔子之于乡党,恂恂如也|首登龙榜,还乡党。②乡亲;同乡之人但愿你在外有出息,俺乡党们也顺心。
事火咒龙 [相关解释]
1.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二人转 [相关解释]
①流行于黑龙江、吉林、辽宁一带的曲艺,用板胡、唢呐等乐器伴奏,一般由二人舞蹈说唱。②由曲艺二人转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
二俊 [相关解释]
1.指同时以才名见称的两人。(1)指晋陆机﹑陆云。《晋书.陆机传》"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岳﹑湛曜联璧之华,机﹑云标二俊之采。"清吴伟业《九峰诗.厍公山》"三分旧数江东望,二俊终非马上才。"(2)指宋王曾﹑刘筠。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类下.二俊》"陈恕领春官,以文正(王曾)为举首;岁中拔子仪(刘筠)于常选。云'吾得二俊,名世才也。'"
二十八宿 [相关解释]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印度、波斯、阿拉伯古代也有类似我国二十八宿的说法。
二妙 [相关解释]
1.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晋卫瓘﹑索靖。《晋书.卫瓘传》"瓘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2)指唐韦维﹑宋之问。《新唐书.韦维传》"﹝韦维﹞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宋之问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宋艾淑﹑陈容。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艾淑﹞善画竹,与陈所翁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金段克己段成己《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金段克己段成己诗集也……初,克己成己均早以文章擅名,金尚书赵秉文尝目之曰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
于是之(1927- ) [相关解释]
演员。原籍天津,生于北京。曾就读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任祖国剧团、北平艺术馆演员。建国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院长。主演话剧《龙须沟》、《茶馆》、《关汉卿》和电影《青春之歌》等。
云冈石窟 [相关解释]
在山西省大同市西北武周山南麓。始建于北魏,现存洞窟五十三个,东西绵延长1千米,有大小佛像五万一千余尊,最大的三世佛高达17米。与敦煌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岭 [相关解释]
1.高耸入云的山峰。 2.山名。一称大雪山。在云南省西北部﹐为澜沧江﹑金沙江的分水岭。山势高峻﹐终年积雪。主峰名玉龙山。
云蒸龙变 [相关解释]
1.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云虎 [相关解释]
1.谓云龙风虎。比喻圣主贤臣之遇合。
云虬 [相关解释]
1.亦作"云虬"。 2.神话中的一种龙。
云螭 [相关解释]
1.传说中龙的别称。 2.喻指骏马。 3.有云螭为雕饰的杯盘。
云起龙襄 [相关解释]
1.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云起龙骧 [相关解释]
1.见"云起龙襄"。
云间诗派 [相关解释]
1.指明末松江(古称云间)著名诗人陈子龙﹑夏完淳等人形成的诗歌流派。其诗抒陈爱国抱负﹐慷慨悲壮。
云雨池 [相关解释]
1.语本《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后因用"云雨池"比喻才能无法施展的环境。
云骥 [相关解释]
1.指传说中行雨的龙。 2.天马。对皇帝所赐之马的美称。 3.喻俊才。
云龙 [相关解释]
1.云和龙。 2.《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孔颖达疏﹕"龙是水畜﹐云是水气﹐故龙吟则景云出﹐是云从龙也。"后因以"云龙"比喻君臣风云际会。 3.喻朋友相得。 4.即龙。 5.喻豪杰。 6.骏马的美称。 7.汉宫殿门名。 8.山名。在江苏省徐州市。 9.印有龙的图案的茶饼﹐为宋朝的贡茶。泛指优质名茶。
云龙风虎 [相关解释]
1.语本《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世多以云龙风虎比喻君臣。 2.喻指英雄豪杰。 3.古代兵阵名。
云龙鱼水 [相关解释]
1.喻君臣相得。
五京 [相关解释]
1.指唐代的中京长安﹑东京洛阳﹑西京凤翔﹑南京成都﹑北京太原。 2.指唐时渤海的上京龙泉府﹑中京显德府﹑东京龙原府﹑南京南海府﹑西京鸭渌府。 3.指辽的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 4.指金的上京会宁府﹑东京辽阳府﹑北京大定府﹑西京大同府﹑南京开封府。
五台 [相关解释]
1.唐高宗龙朔中尚书﹑门下﹑中书﹑秘书﹑御史五官署均以台名,合称"五台"。 2.见"五台山"。
五国城 [相关解释]
1.古地名。亦称五国头城。宋徽宗被金兵所俘,囚死于此。所在地说法不一一说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带,见清曹廷杰《东三省舆地图说.五国城考》﹑清魏源《圣武记》;一说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东北,见清《嘉庆一统志》卷六八;一说在今吉林省扶余县境,见清昭槤《啸亭杂录.五国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