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时间:
分享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优秀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优秀15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

  叶圣陶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孜其如,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堪称纪念鲁迅先生文章的经典,课文通过周晔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憎恨黑暗的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现了人们对他的爱戴和怀念之情。怎么让学生能读懂课文,领会文章中心,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呢?这无疑是教学的难点。在上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和独到的解读。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课,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中博大的'胸怀。

  综观整堂课,具体体现在,用“悼念”把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内容联系起来,把文本和扩展内容结合起来。“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教学时,每讲学一个小故事,再返回到该句的诵读上,以形成一咏三叹的效果。用这样的设计,把文本的主旨提升到鲁迅的博大上来,相互照应,让课更显精致。

  “救助农夫”这一个小故事浓墨重彩,从鲁迅的那几个动作入手,通过对“半跪”的分析,让学生说出了哪个动作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然后再让同学们想象,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最后让学生们去找鲁迅跪了多长时间,通过3个角度去找理由,让学生有了一种震撼。最后问学生,这一跪,跪出了什么?学生自然能说出很多。再说女佣,这样的一张一弛,舒展自如。

  课文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个句子是很困难的,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句子中的含义,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启发和点拨。这里我及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鲁迅面对白色恐怖坚持斗争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说这句话的社会背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鲁迅敢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品格。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这节课中尚有不足之处,如语言文字训练尚欠到位;鼓励学生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见解,鼓励创见性的发言还做得不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2

  本单元学习,第一课主要学"写法",第二课主要学"读法",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带着学生自主阅读,自由汇报及提炼概括理解文本的过程了。课文虽然比较长,但导学的问题却很简单,一是作者回忆了伯父鲁迅先生哪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鲁迅是个怎样的人?自主阅读就此展开。

  几件事?从拟写小标题开始,学生预习后,普遍提炼四个字标题,我们再压缩,再思考,再归整,四个小标题很快出来,学生上台板书,不亦乐乎!

  怎样的人?从汇报读书体会说起,聚焦段落,找到重点词句,学生还是能说出个一二三,最有意思的'就是标题后对应人物品质的提炼了,共同努力下,还是让学生板书,并从中发现秘密,谈水浒一一语重心长育后人;说碰壁一一借题笑骂世道昏;救车夫一一多少爱心多少恨;劝女佣一一关心别人忘自身。对齐,押韵,并能从中再提炼"爱憎分明",有思考的过程,更有收获的快乐!乐在读中!

  重点的句?借汇报时机强调,如"还是我的记性好""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又如"清晰而严肃,叹气的表情",说一说,读一读,了解"话外音",初步感受鲁迅以笔为武器,如何写出文字的力量,如此可见一斑,学生能了解一些,但很深体会并没有。

  拓展的资料?借板书的梳理,我为学生深情朗读,全班专注而投入地倾听,萧红,巴金的文章与"我"的怀念,构成一个整体,鲁迅先生深受人们的爱戴,因而那么多人怀念他,追悼他!学文至此,感动之情引发共鸣!

  遗憾亦有!话说文章学得流畅,我本交排顺着读法走出来,为自己前一天的作文中选择的事例,拟写出小标题,检测读与写的效果!无奈时间有限,思考的贯穿课内外链接读与写的环节未能实现!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3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前,我安排了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如:鲁迅逝世前后的情况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别人写的关于鲁迅的文章,鲁迅先生自己写的文章等。上课刚开始的一段时间,由学生汇报读一读、交流这些资料,让鲁迅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留下初步的印象。

  接下来,在学生初读课文环节,我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思考作者写了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一个小标题。在这一环节中,我落实的不太好,学生读完课文后,由学生直接汇报提炼出的小标题,很多学生无法总结出来,没有达到预设生成。其实,在这一环节中,我可以先给学生做示范,指导学生拟出一个小标题。再以此方法,指导学生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由学生先说一说每一部分的段意,告诉学生,小标题比概括段意更简练,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是词语。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从课文中摘录词语做小标题。最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中选出最好的小标题。

  步入文本的学习,指导学生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尊敬、爱戴?二是从文中所写的事例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开始自由读课文,在书旁做批注。汇报时,结合写作上的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由点及面的感受鲁迅身上所特有的光辉品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如救助黄包车车夫部分,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把自己置身其间,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与作者一道经历救助的过程,体验救助前后“我”的情感。然后学生小组内轮流读,互相读,看看能不能通过朗读体现人物不同的情感,感受黄包车车夫的痛苦与感激、伯父和父亲的'关切之情、救助后伯父的愤恨之情、“我”的疑惑不解等。还通过示范朗读的作用,力求将感悟和朗读相结合,加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纵观整堂课,虽然抓住了教学目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了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但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落实还不到位,主要是因为教学方法和技巧的不灵活,以后还需学习,改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4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敬爱之情。

  在备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领悟的方式,理解并感悟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之后通过美读表达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在“救助车夫”这一部分当中,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动词。在这一部分中,老师特别抓住了其中的“跪”字。这个字能否理解得透,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鲁迅先生的关心劳苦大众的品质。在执教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先读本部分,然后找出怦然心动的语句,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这一个词。究竟为何怦然心动,学生先对“跪”的意思进行了诠释,这是一种小辈对长辈礼貌的作法;然后,又对车夫与鲁迅先生的身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而易见。这种不计较身份的作法,的确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是的,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怦然心动,是那么的重要,谈出自己的感受,也是那么的轻而易举。

  通过随后的课堂实践,尤其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还是发现了诸多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1、如何做到向40分钟要质量,40分钟学生们应学到什么?

  讲了这节课,再结合平时上课的情况,自己感觉这堂课中学生所学到的东西肤浅,不深入,再结合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相差深远。

  2、如何做到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乐于学,想办法学?

  一堂课上,只有半数学生能够注意听讲,积极发言,而其他的则只做旁观者,坐在那里默不作声,是积极思考而不愿表现自己还是跟本不动脑坐在那只顾自由的活动呢?有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顾忌不过来,于是课堂效果总是不理想。一直以来,总在想办法如何使学生在积极思考、活跃气氛中学习,而且一直努力去做。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5

  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多种阅读方式促使学生多读,以读悟情。学生在我为他们作以简单时代背景介绍后,学生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了较深的认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较深刻了。从而很容易理解鲁迅先生的品质。并决心以前辈为榜样做一个高尚的人,当然通过教学,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因为练习加小标题而得到了锻炼。

  在大问题背景下,进行小专题研究。在自学提示中,我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大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尊敬、爱戴?”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也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感受、自主发挥的思维空间,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理解挖掘蕴涵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信息。而后进行的朗读交流活动,学生通过展示独特感悟将个人的发现有效地实现了与别人的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去挖掘相关信息,并积极地对采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重组创造,将研究逐步引向深入。将学生的`情感与当时的情境想结合,让学生会从天气的阴冷谈到车夫的可怜,从一个车夫的穷困读到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再引申到严重的社会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生活积累也会被激活,同学们会联系影视中的镜头想象创造,众说纷纭,诉说这个车夫可能经历的种种痛苦与磨难,真正读懂了伯父的叹息,一个令人敬仰的伯父自然而然地展现在同学们眼前。

  学生的认识由肤浅到深刻、由感性到理性,最终带来了质的变化。但自身仍存在不足之处,所以我会更加努力地钻研教材,让学生学的快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敬爱之情。

  在备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领悟的方式,理解并感悟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之后通过美读表达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通过随后的`课堂实践,尤其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还是发现了诸多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首先,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因为没有研透教材,所以我在授课时对于课文二三部分的讲解过于简单化,没有将内容讲透,没有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体会理解。表现为:教师的点拨过于直接,讲得过多,启发孩子的太少,甚至担心孩子回答不上来而直接引出答案,这样一来,使学生的思维拘泥与一个狭窄的范围内,不利于其长远的发展:另外,问题的设置也不够细致到位,不能契合孩子的思维模式与思维习惯,因此,造成课堂看似热闹,实际上许多孩子的思维没有得到激发而呆坐在那的情况出现。

  今后,要改变对答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引导学生根据阅读自己发现问题,找出答案,学生之间开展互说互评。答案模式也可多样化,拓宽多样化思维,不必拘泥于课本上的答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又是运用多个小故事表现人物的。若教师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只是引导学生对小故事逐个地进行分析,势必将课文的内容弄得支离破碎,学生难以有一个整体的印象。针对课文布局谋篇的这一特点,我在教授此篇课文时,从整体入手,精心设计板书,姣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篇板书的图形是一个大大的“人”字,从表面看去无特意之处,但确是我钻研教材后精心设计的。我将板书的图形勾画成一个“人”字,就是暗示学生课文所写的是一个“人”。这样板书图形与课文末尾的点题句“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前后呼应,这样,就在学生的大脑中强化了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的.印象。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因此,我将“受爱戴”板书在“人”字的头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人”字的左右两边,左边按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列出各个小故事的小标题;右边与左边一一对应,是对各个小故事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概括。整个板书言简意赅,条理清楚,并具有对称美。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8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有常规可循的,但方式方法不必固守一律,可以多种多样,要因不同教材、不同教学要求、不同教学对象而有所变化。《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共分五段,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逐段讲解,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先讲第一部分和最后一个部分。抓住作者惊异的问题“伯父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呢?”和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这两个问题来设计教学思路。这样抓住文章的“因”与“果”,再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在本节课里,我除了对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字斟句酌,从不放过。如对第三段开头两句话的归纳——时间、风势、天色、行人以及寒冷的程度;对“淌”“流”“滴”等词语的辨析比较;对“扶、蹲、跪、来、洗、敷、扎”等动词的推敲,无不精雕细镂。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另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体会作品的意境,深刻地理解课文。在本节课里,我结合课文制作了一段黄包车夫在严寒的黄昏拉客觅食的凄惨情境的课件,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引起了感情的共鸣,收到了应有的效果。想象力是学生智力中一种很重要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在讲课中,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这样既帮助学生悟出课文的真谛、又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但由于学生生活在这个年代——生活条件优越,物质条件丰富。对当时的社会的黑暗,处于社会低层的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还是很难理解到位的。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9

  章海玲20xx年10月28日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采取反馈互动的备课思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动密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合作学习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的生平。初读课文,理清层次。学习语文的一、二段,感受人民对鲁迅的爱戴和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关心。

  第二课时: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朗读练习。

  本课教学以第二课时为主,内容是学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三个故事。在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创造一个互动反馈的交流环境,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一、组内成员的互相合作。为了避免合作学习中的杂乱无序,课前,我本着“条件均衡、优势互补”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配备小组长,组织协调讨论,使说的有次序,说的内容有小结,集体反馈、交流时,有代表承担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由复习旧知引出全文总领句:“为什么伯父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简练的提问,将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和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紧紧联系起来,体现系统性。然后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作为本课教学的主线。比如让学生轻声读“谈碰壁”的故事时,学生在小组中提出问题:“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先让小组组织讨论,最后全班交流。鲁迅先生所处的年代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距很远,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有很大的困难,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没有空洞地讲解,没有包办代替,而是采用了让学生“读

  -思-议-再读-再思-再议”的办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让学生从句子表面意思的理解引入深层次的理解。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时地出示小资料,帮助学生探索句子中内含的意思。学生根据小资料的内容,深思了鲁迅先生当时的处境,深刻地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这样使每个学生均有收获。 “关心女佣”属于同一类故事,内容简单,一读即可。通过学习三个故事,使学生感受到鲁迅爱憎分明的情感,从而在心中树立起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形象,涌起无限爱戴之情。揭示出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人格,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给学生留下完整清晰的印象。至此学生自然理解了鲁迅逝世时人们的悲痛心情,再读第一段“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时就能入情入境,升华情感,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从而达到“情我交融,情我一致”的境界。

  二、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其他小组帮助。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合作的内涵。

  在学习第三个故事“救助车夫”时,第一小组和第四小组的同学都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不明白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叹气。”学生提的这个问题是课文的难点之一。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鼓励学生以竞争的'方式展开讨论,激活学生思维,使后进生也有机会参与,有收获。通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甲:在当时的社会中,有钱人看不起拉车的人,把他们当牛当马,鲁迅先生对此非常愤慨。

  生乙:鲁迅先生从这个车夫的遭遇,似乎看到了全中国受苦受难的人,他救得了一人,救不了全中国受压迫的劳苦大众。

  多么深刻的感悟啊!正是由于竞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正是由于合作挖掘了学生中蕴藏的巨大潜力。

  三、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在各小组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是学习的一员,深入各组,了解学情、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参谋和指导者,将学生

  的讨论引向深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自主探索,自主发展。在朗读练习中老师也参与其中。如朗读谈论《水浒传》这个故事时,师生合作读伯父和我的话,读好后问学生:周晔,你为什么听了我的话比挨打挨骂还难受?学生马上能体会到原来伯父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批评我读书马虎。而且师生合作读,入情入境,有利学生进入情境。

  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迸发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

  但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总是留下一丝遗憾。如在研究伯父救护车夫之后的神情动作时,我因为时间关系以读带过。还有设计的小练笔也没有完成。在第三课时时,我又重新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推想一下,伯父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想些什么时,我适当地点拨,进行小练笔。于是,学生从天气的阴冷写到车夫的可怜,从一个车夫的穷困读到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再引申到严重的社会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生活积累也会被激活,同学们联系影视中的镜头想象创造,诉说这个车夫可能经历的种种痛苦与磨难,真正读懂了伯父的叹息,一个令人敬仰的伯父自然而然地展开在同学们眼前。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鲁迅先生去世九年后,回忆、怀念鲁迅先生写下的文章,体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人格,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的深深怀念。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1、情感渲染,引起共鸣。学生不是无情物,只是未到动情时。在教学中,我用音乐和图片来配合导语,创设浓浓的悼念情境,使学生在课始就对鲁迅以及文章产生浓厚兴趣。

  2、概括标题,提高能力。学生是一幅未着色的画,是一首未谱完的曲。在小标题的拟定中,引导学生将书读通,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在此环节中无须照本宣科,更不必让学生答出预设小标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思考内容,以学生概括总结的小标题为板书对象。

  3、以想促悟,读中悟情。“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批画词句,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尤其是鲁迅所折射出的人物精神。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个别读、齐读、男女生读、引读,在朗读中感悟词语,在感悟中激发思维,在思考中想象画面,在想象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如在“救助车夫”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前文“燃放焰火”中鲁迅先生的神情,与看到车夫在黑暗社会中举步维艰的深思进行强烈对比,从而,体会到伯父的爱憎分明。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讲述的画面,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想象,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文字的魅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人教版11册第5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都是关于鲁迅的文章,有鲁迅自己写的《少年闰土》,也有他人对鲁迅的回忆。本文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时写下的一篇回忆录。文中通过“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几个小故事,反映出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的人。我觉得这堂课有这么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一、补充课外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在教学中,我将课外的巴金先生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穿插在其中,讲完了一个故事,就出示一段相应的段落让学生读一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降低了难度,同时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二、抓住重点句子深度解读文本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品读“救助车夫”这个故事,而在这个故事中,我又着重让学生品读着重描写伯父救助车夫动作的句子,抓住一个“跪”字,我先让学生来做一做跪的动作,然后让学生谈谈这样跪着的感觉,当学生谈到这样半跪着脚酸酸的、麻麻的时候,我再进行引申:伯父就这样跪在车夫面前,跪了很长一段时间。接着让学生从文本中找一找,从文本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父跪了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们都能认真阅读文本,从时间的变化、周晔的感觉、伯父的动作细致等不同的方面说明伯父跪了很长一段时间。通过这样层层深入地挖掘,孩子们就从一个跪的动作,看出了伯父关心劳苦大众。接着,我再让学生谈:“你觉得伯父这一跪,跪出了什么呢?”由于前面的铺垫,在这一个环节上,学生都能从不同的方面谈出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说:“跪出了伯父的慈爱!”有的说:“跪出了伯父对劳苦大众的关心。”还有的说跪:“跪出了伯父与劳动人民平等的关系。”……本句中,我从一个跪字入手,使得整个流程自然,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三、读写结合,拓展文本

  这一段中,还有个重要的句子,就是小周晔看到伯父叹息的一句话。在这句话的处理上,我着重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走进伯父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来写一写当时的内心活动。通过前几个故事的学习,以及教学中我穿插的'伯父的资料的补充,学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鲁迅先生的爱憎分明的个性,忧国忧民的情怀,因此,很自然地就能将先生此时此刻的无奈、担忧、憎恶之情表达出来,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为了让学生将情感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我没有忘记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因此在学完了这个故事之后,在音乐的伴奏下和孩子们进行了激情地跳读,而这个跳读的环节为这节课营造了一个很好的课堂氛围,有效地将学生带入文本之中,沉浸在伯父对敬佩与怀念之中。

  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中存在这样的不足:在教学中我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朗读的指导上没有真正的体现层次性,学生的朗读并没有因为我的指导而提升;同时,虽然我深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但是在教学中我还是没有大胆地放手,生怕学生不能体会文中的情感,牵引的太多,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太少了。而且,小组合作的讨论有点流于形式。如果我在设计中能将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我再针对学生的交流来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可能更加合适。总之,通过这一次的赛课,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今后在教材的把握上,我会有所取舍,充分考虑课堂的重难点,训练也要有针对性,大胆放手,保证一课一得。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2

  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每件事通过空行成为独立的一部分),给各部分加小标题。指导学生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让学生说说每一部分的段意,再告诉学生,小标题比概括段意要更简练,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多为短语。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从课文中摘录词句作小标题。

  理解课文时,可先引导学生根据“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找出课文中心句,然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尊敬、爱戴?二是从文中所写的事例看出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就调整了阅读的顺序:大致了解第一部分主要内容后,直接学习下文。

  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第一部分与后面几个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提出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后面几个部分则用鲁迅先生的`几件生活小事从不同侧面回答了这一问题。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谈“碰壁”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总之,是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才赢得那么多人的爱戴。第一部分和后面几个部分是因果关系,第一部分写的是果,后面几个部分写的是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3

  有遗憾的课堂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除了遗憾,还应该有进步的空间吧!

  ——题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对于老师同样适用。这一次我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充分准备所以犯了许多不应该的错误。

  之所以决定上一课时,除了因为之前听了很多一二年级的识字课,老师们平常交谈中想知道高年级一课时是怎样上的。也因为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的'老师一、二课时没有明显区分,课时目标不清晰,所以在我们五六年级集体备课的时候,我上一课时的想法得到了认可。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除了进一步明确了一课时的课时目标,还出现了一个问题:我总怕上的内容少了,所以挖了不少“语文点”。当时就有老师告诉我:“不要怕没内容上,40分钟一晃就过去了。”后来的课证明了这句话是相当正确的。

  这节课我采用直接导入的方式引出课题,然后带领学生对比三个题目感受原题目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崇敬。接着安排了三次读,初读识字;再读,整体感知;三读,了解叙述顺序。结果下课铃响了以后,三读还没有开始。

  我感觉这节课上,自己的语言多了。另外,虽然留给学生的活动时间很多,但是也有好多是可以节约下来完成第三次读课文。比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勾出文中的生字词在指名领读,这个步骤完全可以省略,而当时我居然喊了两个学生来读,这里就花了6分钟左右。还有当堂听写的环节,完全可以听写完后学生两两互改,统计各小组满分人数加分,应该用5分钟左右可以完成,而当时我一一给满分的学生检查,也耽误了4分钟左右的时间。就是由于前面花在初读识字的时间多了,所以后两次读的时间不够。

  课结束以后,我一直遗憾于自己没有能完整展示自己的课堂,因为“再读”和“三读”才是这节课的亮点,但是,由于之前的考虑不充分导致课程节奏拖沓啰嗦,课堂效率不高。怎样才能使下一次的课不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到了以下办法:

  1。充分准备。

  2。一定要想清楚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在那个部分花的时间应该多些。上课要有直奔目标的感觉,不能在“路途”中随意耽误。

  3。为了保证课堂的高效,有些任务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应该留到课后完成。

  4。如果是这样公开展示的课,还是应该把每个环节要花多少时间计算好,这样才不会出现我这次上课的情况。

  5。把平时的每节课都当成比赛课来练习,增强时间观念,提高课堂有效性。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4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敬爱之情。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为了营造强烈的文化氛围,追求震撼人心的效果,我始终坚持从情感体验去把握教材,按照“三阶六步”的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教学。在上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和独到的解读。先引导学生根据“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找出文中的中心句,然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鲁迅先生为什么能得到人们的尊敬、爱戴?二是从文中所写的几个事例看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文中的事例要求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出来)再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博大的胸怀。综观整堂课,具体体现在,用“悼念”把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内容联系起来,把文本和扩展内容结合起来。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教学时,每讲学一个小故事,再返回到该句的诵读上,以形成一咏三叹的效果。其间,我还引入了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的诵读。用这样的设计,把文本的主旨提升到鲁迅的博大上来。相互照应,让课文更显精致。

  在课堂占课的过程中,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救助车夫”这一个小故事浓墨重彩,从鲁迅的那几个动作入手,通过对“半跪”的分析,让学生说出了哪个动作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然后再让同学们想象,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最后让学生们去找鲁迅跪了多长时间,让学生有了一种震撼。然后通过设计情境,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对穷苦人民的同情。最后反复诵读两个“清清楚楚”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当时忧国忧民的神情和给周晔留下的深刻印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共由几个大部分组成,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先探究几个小故事,再回到第一部分“伯父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爱戴?”这样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教学流程上,紧紧扣住“为什么伯父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呢?这个问题来展开。这样,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伯父为什么得到各色各样的人的爱戴?“这一问题越来越明白,答案会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完整,最终得出:因为伯父关心青少年、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同情和关心劳苦大众,所以得到广大青少年、进步人士和劳苦大众的爱戴。

  一、”自学存疑“,强调学生自学、探究现代教学思想认为:

  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潜能,对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取得成功充满信心。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实践,积极思考、大胆探究、发现知识。如:学习”谈《水浒传》“这一段,我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找出最值得研究的词语或句子,通过独立思考或同桌或六人小组讨论,研读,然后汇报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发现的问题,在这样的一种学习氛围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种探究学习,既有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群体的讨论切磋,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质疑答题“,强调教师的点拨、点破。

  对于学生学习探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首先应组织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启发、思维互补,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的尝试实践取得成功。在教学”谈‘碰壁’“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有什么问题,先同桌商量一下,解决不了的,再前后六人小组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讨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个句子是很困难的,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句子中的含义,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这里我及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说这句话的社会背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鲁迅敢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品格。还有,在学了谈《水浒传》这个故事后,学生只懂得鲁迅对侄女的关心和爱护,还不能完全理解他对广大青少年的关心和帮助,这时我适时地给学生出示补充介绍鲁迅关心帮助广大青少年的解说,使学生能充分感悟鲁迅关心爱护青少年的品格。

  由于个人的水平所限,本课还有许多的不足。 首先在时间分配上,第三个故事精讲,花时间太多。第四个故事则略略带过。没有对前面的认识进行深化与提升。其次,本次学习的资源,如:课外材料与名言都是老师出示,应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把展示的空间让给学生。此外,本节课在朗读的形式上比较单调,学生朗读的情感指导得也不到位,小组学习讨论的机会不多。普通话不够标准。今后在教学中要我会不断改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5

  是较为易教的文章,易是因为脉络很清楚,但又显难,是因为有些重点句子离学生实际较远,不知学生能否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碰壁”等意思。

  教学一部分一部地进行,还不错吧,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越来越多了,加上课前收集的资料,更回喜欢鲁迅先生了,有些学生还说:“原来不喜欢他,因为他长着很长的胡须,但现在很喜欢,他太伟大了。”教学中,我把后面的诗歌《有的人》提前到本课的教学中来,特别是理解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的时候,学生对鲁迅先生高尚的人格是深信不移了,我教育孩子们,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需要关心的人,我们应尽自己的`心力关心他们,让他们也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特别是更要爱自己的父母,珍惜和感恩已有的幸福,孩子们会意地点着头。从中,我体会中,我们一定要熟悉整组教材的安排,灵活运用教材,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整体感知和体会。

19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