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月潭》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日月潭》教学反思1
学生本身就喜欢读神话传说,因为它情节生动有趣,所以学生读了第一遍就激发起进一步朗读的积极性,大概10分钟后,绝大多数学生能将课文读得较为正确、流利。除了“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不大明白之外,其他的生词字面意思基本都了解。学生不懂什么叫“荆棘”,我就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荆棘,感受被荆棘划过以后怎样,为后面感悟人物形象作铺垫。
解决了字词障碍以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了质疑,比如:恶龙那么厉害,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挺身而出呢?他们在找金斧头和金剪刀的.过程中,会吃尽怎样的千辛万苦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化作两座青山呢?……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主旨提出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一定能学有所获。有一个学生叹了一口气,面露难过的神色:“唉,怎么就化作山了呢,太可惜了。”可见他们对这样的课文结尾是有遗憾的。
《日月潭》教学反思2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侯在潭的两边。
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在上这节课时,我便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来自主学习课文的各段内容,并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梳理课文脉络。于是,学生们四人小组就忙活开了,待到汇报时,各组争相发言,百花齐放。
有的标题是:想法擒恶龙—恶龙躲潭底—挺身杀恶龙—恶龙被降伏
我的点评:孩子们颇有创意,会以小小标题的形式,根据课文故事的发展顺序去编写文章结构,真不错!
有的标题是:起因—恶龙吞日月 经过—英雄降恶龙 结果—恶龙被制服
我的点评: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佩服孩子们的清晰思路。
孩子们的发言还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以抓住任务的动作来编写,有的是以人物的行为并结合品质来批注,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着,于是灵机一动,把自己按部就班的板书改动一下,结合孩子们的意见,于是就变成了:
恶龙吞日月,天地黑一片。聚众想办法,英雄挺身做贡献。恶龙被降伏,英雄变青山,长留日月潭。披荆斩棘过难关,精神驻心间。美名代代传!
孩子们看着我写的朗朗上口的板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个学生挺认真地站起来说:“麦老师,我觉得‘英雄变青山’的‘变’没有‘化’字用得好,‘化’字非常恰当地体现出英雄的高大形象。”哇!真不可小看这些聪明可爱的孩子们,于是我立即虚心接受意见,把“变”改成“化”字。这也可谓是“推敲推敲”吧!看着这样的板书,孩子们大声自豪地朗读起来。最后,他们还不忘夸我一句:“老师,读了这个新颖的板书,我很快记住了课文的内容。真好!”
是的,我也觉得真好,板书是文章的眼睛,同样也可以充满人文的色彩。
《日月潭》教学反思3
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课堂生成犹如无心所插之柳,往往能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教师要善于关注课堂生成,这样才能提高课堂实效性。
《日月潭》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的美文,本文描绘了我国台湾省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课文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生成的梳理。
本课我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教学评价处理生成资源 。比如在叫小老师领读时,一个孩子快步走到讲台前,我说:“张宏宇迫不及待的想领大家读生词了。”这样导向性的评价,不但使这个学生再整堂课都积极的举手发言,也激起了其它学生学习的热情,都能踊跃发言。再如刚上课时,我提出了问题,一个男孩子声音很响亮的回答了问题,我评价说:“你的声音真响亮。”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回答问题的声音都很大。还有我提问:“日月潭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呢?”一个孩子回答道:“日月潭周围还有阿里山。”课前我并没有预设到有孩子能知道日月潭周围的名胜古迹,我也是出于好奇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啊?”他说是在课文后面的介绍里了解的.,我发自内心的称赞道:“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能在书上找到答案。”我这样的评价不但是给这个孩子会读书的肯定,也介绍了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就是到书中找答案。这种方法的渗透还出现在,我提问“日月潭的得名”时,有一个孩子说:“不知道。”我提示说:“读读第二自然段,书上就有答案。”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纷纷举手了。
我还对学生的错误生成给予了教学内容的弥补和修正。一个孩子读第三自然段:“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薄薄”在这里应该读báobáo,孩子读成了bóbó,在这里我没有预设,这个字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难,但孩子出错了,我又不能置之不理,于是我将这个字写在黑板上,将问题扩大化,问大家:“这个字有几个读音?都读什么?在这里读什么?”通过部分学生的已有认知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教学“隐隐约约”时,通过肢体语言学生已经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我让学生再说几个这样“AABB”式的词语,一个孩子说出了“打打扫扫”当时由于过于着急,我只是说不对,没有给孩子纠正。如果我能把这个问题扩大,让孩子自己改正,或让其它同学帮忙改正就好了。这样“ABAB”式的词语在以后也要学到,如果及时纠正,不但会修正孩子的错误,还能对“ABAB”式的词语稍加渗透,拓展教学内容。
生成的课堂,知识不再是机械沉闷地授予,能力不再是机械乏味地习得。总而言之, 课堂生成是无处不在的,关注课堂生成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理智对待每一个课堂动态生成,才能让课堂的生命流光溢彩。
《日月潭》教学反思4
《日月潭》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家乡”主题中的一篇写景的课文,文中先是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接着介绍了它名字的由来,然后描绘了它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状,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在执教这节课前课前我做了细致地备课,学生也在早读时进行了熟读预习,课上,整体学生听课状态较好,表现积极,氛围轻松和谐,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促进以后教学的进步,特制以下反思。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以课文和教师用书为根本,深入研读教材,教学准备充分。课前,我自己反复研读了课文,以学生的学习经验和习惯预设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又反复研读教师用书上教学建议,了解这个单元目标和本课目标,结合本单元两个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此句意思”“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会认“潭湾湖绕茂盛围胜央导”十个生字,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三个四字词语,会写“湾胜名央迹”五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知道日月潭的位置和名称由来,会背第二自然段。教学过程预设与生成。本节课,我预设了四个环节:(一)视频导入,质疑入文;(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三)品读课文,学习前两段;(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第一环节我以日月潭的课文文字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看完,让学生谈感受,当学生说出日月潭景色优美时,质疑“文章中是怎么描写的呢?”引出第二个初读课文环节。初读主要解决再次熟悉课文内容,标画段号任务。接着以问题“文中的日月潭美不美?这么美的日月潭到底在哪里呢”引出对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的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现了八个会认的字和三个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的四字词语,我在教学生读文学习中穿插随文识字。处理“潭湾湖”三个字时,我采用的是归类识字,引导学生观察认识,交流归纳,它们都是左右结构,部首都是三点水,意思都与水有关,但意思又各不相同,并作以简单补充;“绕”字教学采用加一加和换偏旁识记,和学过的“晓、浇、烧”形近字比较识记中加深认识。教学生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三个词语时,我先让学生读文,然后抓住其中的重点字“群山茂盛古迹”引导理解,然后出示三幅图片让学生对照选词,再图文结合说意思,学生积极参与,很快理解了三个词语意思。接着让学生回文读,明确第一自然段内容:写日月潭位置。然后以“日月潭这个美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引入第二段的学习。初读,随文学习“央”和“岛”,“央”结合词语“中央”引导学生用换词法理解为中间即可,识记“央”多数学生说到了“中央电视台”;“岛”则与“鸟”比较识记。总之,识字教学部分,随文识字学生兴趣较高,积极参与,完成顺利。第二段内容的学习以聚焦关键句“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引导学生反复读,先读出比喻句,并出示两句句子在对比中感受比喻修辞的好处——更生动形象,再读抓住“圆圆的、弯弯的”读出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之美。然后结合日月潭的构成图,让学生看图读文加深认识,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声读等几遍不同形式的读,以填空尝试背诵开始引入全段背诵,学生顺利完成。最后出示五个田字格生字,让学生观察结构、占格、关键笔画,教师范写,学生书写展评。
课前的预设再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变化,总有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出现,总有许多的遗憾:第二自然段“央岛”识字环节放在段落初读上进行了,比较紧凑,效果还不错,课件上是放在理解内容时进行,比课件制作时提前了一拍。说明该处课件的制作不够精简,教学仍要以实际授课思路为主,及时作出调整。2、指导写字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结构占格,再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生字笔画。写字的时间可以再充足一些,就可以在书写完毕之后进行展示评价,使学生书写更加美观。3、课堂上学生虽参与度较高,但课堂常规还不够好,仍有少数几个学生不断需要提醒;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应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4、整节课教师的语言表达应更简练,可以让课堂更紧凑,有些环节可以简化。
每教一课,都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细细想来,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之后也许再教可以明白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做好基于学情和自我教风之上的研备,学习掌握低年级语文教学技巧和重点,尽最大努力做好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
《日月潭》教学反思5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谈谈自己教学感受和反思。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且在上课之前已叫学生预习,本课上的是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水社姐和大尖哥为民造福的形象。课堂上,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生字词,通过词语连一莲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我布置的预习单和教学目标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比以前的课堂好多了,至少学生已过课文,读过生字,学生积极参与,所以课堂上还比较顺手。
有不足: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为此学生很难理解人物的形象,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可我却没有这么问,另外,时间时间上把握不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我却没做到这一点。
本文是一篇传说故事,那么,学习完课文,要留在学生脑海当中的东西除了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外,还有什么值得留给学生的?我想还有很多,不仅仅是基于文本的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充分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文组织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染力,结合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日月潭》教学反思6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发现美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互相交流。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寻找到他们心中认为美的地方也是不同的。我从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角度考虑,采取上述做法,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初进一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
二、层层深入,感悟美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如品读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种现象与学生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有关。我想到只有采用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所以我借助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感受雾之薄,像隔着一层纱。之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假使我们乘着小舟在这轻纱薄雾笼罩下的湖面上飘来荡去,你们是什么心情呀?通过移情让孩子获得心理愉悦进而体会日月潭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画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学习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另外在品读中午的日月潭这
一部分时,抓住建筑一词,我相机补充图片资料,并伴随导语在潭北的半山腰上,有因供奉文圣孔子、及武圣关羽而得名的.文武庙。南边青龙山上有玄奘寺,那可是为纪念唐玄奘法师到西天取经而建立的呢!这样一来,不仅让孩子了解到那里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进一步感悟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同时体现了课内外学习的结合。
三、拓展延伸,歌颂美
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在讲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教师边导语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不同的时候变化着自己的新装,边出示微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心中又荡起了圈圈涟漪,对美丽的日月潭又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进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时,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被这美丽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日月潭你什么时候都美啊!有的说日月潭景色宜人!还有的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孩子们的情感得以释放。
在朗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了解台湾的什么,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了一些,这时我也补充了台湾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图片资料,使学生对台湾产生了美好的向往。这时,老师导语在台湾也住着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隔海相望,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孩子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的情感再次得以释放。我们班正好有一位来自台湾的小朋友潘德贵,我利用这一条件,让孩子们知道台湾小朋友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地像一家人一样。此时情感价值态度观目标得以落实。
可是,上完了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叫日月潭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出了日月潭的形成,由于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就没有及时鼓励他,而是又去叫其他学生了。通过课后反思,我认识到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表扬他在课前查找了大量关于日月潭的资料。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这个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会使其他学生的信心倍增,积极性提高,从而使课堂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日月潭》教学反思7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描绘了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省的一个大湖。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第一自然段有三句话,概括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通过两个形象的比喻句:“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写明了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细雨”、 “轻纱”、 “朦胧”几个词语点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了全文,赞美日月潭风光秀丽、是旅游胜地。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插图,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但是很遗憾,由于课前上不去网,没有搜集到日月潭的图片,只凭课本上的插图,学生的兴趣没能大大调动起来,学生的想象能力没能拓展开来,说得也不理想。
再讲第三、四节时,我请孩子们自由地放声读一读,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就怎么读。让学生在小组内谈想法,相互交流。共同感受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清晨,日月潭被晨雾包围着,朦朦胧胧的,景色宜人。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日月潭中午、雨天的景色。“太阳高照”、“清晰”写出了晴天日月潭美得明朗;“蒙蒙细雨”、 “轻纱”、 “朦胧”几个词语点明了雨天日月潭美得宛如仙境。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这一环节由于读得到位,同桌又讨论了,有几个同学说得特别好。可惜,还是有同学不敢站起来说,怎样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增强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对于这个目标,我觉得还没能很好的完成,只是在最后我说:“日月潭如此美丽,希望早一点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到那时,我们就可以亲自领略一下这秀美的风光了。”我想,应该让学生多搜集一些台湾的知识会好一点。
《日月潭》教学反思8
《日月潭》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令人神往。课文描述了日月潭的位置、行政、名称的由来。还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是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课件,出示带生字、词语的水果,创设情境:热情的台湾小朋友拿出水果邀请我们去做客呢?瞧!宝岛台湾这么多水果,谁想摘下水果尝一尝呢?同学们一听,都来了兴趣,争先恐后的来摘水果,达到了复习生字、词语的目标。
之后,我又提出问题:想一想日月潭名称的`来历?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且在书上画出答案。其实,学生们并不难找出答案,但我想学生们都没有去过日月潭,单纯靠朗读,并不能知道日潭和月谭的位置。因此,我利用课件,通过一副日月潭的图片,给学生指出光华岛和由光华岛分成的日谭和月谭。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而且就算是没去过日月潭,也知道了日谭和月谭的位置。
在讲第三、四自然段时,这两段都是讲日月潭优美的景色,应注重朗读的指导,读出日月潭的美来。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遵照课标的精神,在整体感知环节,我让学生默读全文,找出自己感受到美德语句,和小伙伴读一读,并且交流一下“日月潭都为我们呈现出了哪些美?”能力强一些的同学他们能概括出“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初步感知日月潭的美景。而后,我又以一个问题贯穿了整个阅读教学:“在这些不同的景色中,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景色呢?”指名回答,学生先提出哪儿,就先讲哪儿。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教学“清晨的日月潭”这一部分时,学生起初只能通过“薄薄的”“隐隐约约”等词语的表面感觉美,这也正是他们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想到只有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获得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课件出示“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所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这种朦胧的美,学生在这优美的意境当中,欣赏着美丽的图画,学习兴趣提高了,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当我让学生通过看图展开想象,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时,学生们说的很好,而我却没有及时鼓励他们。再有,文中让学生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而且还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紧,学生们搜集的课外资料没有得以展示。而且整堂课下来,感觉内容不够充实。第三,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机智表现得不够,突发状况难以把握和调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日月潭》教学反思9
日月潭令人神往,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因为它“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更因为它有着别具一格的“日潭”和“月潭”。教学两课时的分割中,我是这样考虑的:第一课时在通读课文的同时,重点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主要了解一些关于日月潭的信息,比如“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湖”“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湖中央的美丽小岛——光华岛,‘日潭’、‘月潭’名字的由来”等。第二课时围绕课文第3、4自然段感悟日月潭的美。通过“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来感受日月潭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呈现出来的不同的美。
【“碧绿”的感悟】
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学生对“碧绿”一词发生了兴趣,理解也层层深入:
(1)从“碧绿”读出了日月潭的水非常清澈。
(2)因为第1自然段中说“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而大树是绿色的,它的树影倒映在湖水中,所以湖水变得碧绿碧绿的。
(3)它说“日月潭很深”,所以水就特别绿。
【这个地方学生的发现非常好,但可惜的是我在课堂上没有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加以提升,就这么过了。现在想想,我应该再启发孩子往深处想想:水深跟“碧绿”又有什么关系呢?】
【美的解读】
1、“仙境”:让孩子们充分自读,画一画美的句子后交流,第一个孩子(金典)找到了描写“蒙蒙细雨”的那句话,并对“仙境”作了解释,认为仙境就是脚踩白云,很美很美的。于是引导孩子比较细雨中的日月潭是如何像仙境的,孩子们也能从“蒙蒙细雨”中体会到“仙境”的感觉。但在让孩子们美美地读这句话时,我非常随意地问了一句:你还读出了什么呢?
2、“轻纱”:听完晓琪的一番话,我的脑海中马上闪现出这么一句话:孩子的能力真的是不可限量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孩子是如何体会的:
我觉得“轻纱”这里也写得非常美,就像我们在《找春天》一课中讲到的: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而日月潭被蒙蒙细雨披上了一层轻纱,就变得像春天的小姑娘一样,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似的,非常神秘。
【点评】
孩子的体会做到了前后联系,融会贯通,使日月潭的美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这是我在备课中不曾预设的。本以为在“轻纱”的理解中,学生会联系到新娘的婚纱,但晓琪的回答真的让我惊讶,佩服之极,心中不由得冒出这样的.念头:晓琪,我能有你,真是一种幸福!
3、“清晨”“中午”不同的美:而后在体会日月潭不同时间段中的美时,孩子们的思维依然非常活跃。比如雨聆在理解“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时,她把日月潭比作了天上的银河,那“晨星”和“点点灯光”就像是天上的星星一般,这美也就不言而喻了。至于“中午”的美,孩子们也能感悟到日月潭不同于朦胧,而显现出来的清晰,从而也明白了“隐隐约约、朦朦胧胧”的反义词是“清清楚楚”。
“把课堂留给学生,学生将还以精彩。”在最近的教学中,我更注重了备课,在环节设计中不再细腻,不再一环套一环,而是以版块的形式呈现,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成,以生成促教学,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灿烂绽放。
《日月潭》教学反思10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描绘了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一则招聘启事引入,让学生当小导游,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读贯穿全文,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品读中层层深入。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在讲述完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中的美景后,我又进行了如下设计,教师边导语“日月潭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不同的时候变化着自己的新装……”,边出示微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月光映照下的日月潭,孩子们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心中又荡起了圈圈涟漪,对美丽的日月潭又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进一步感受到了日月潭的美。此时,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被这美丽的日月潭所陶醉所吸引,就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夸夸日月潭,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有的说“日月潭你什么时候都美啊!”有的说“日月潭景色宜人!”还有的说“日月潭风光秀丽!”孩子们的情感得以释放。
在朗读、理解之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还了解台湾的什么,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说了一些,这时我也补充了台湾特有的阿里山、蝴蝶、水果等图片资料,使学生对台湾产生了美好的向往。这时,老师导语“在台湾也住着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隔海相望,和他们说说心里话吧!”孩子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他们的情感再次得以释放。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上要体现民主、开放、平等。学生是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在《日月潭》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灵气、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日月潭》教学反思11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整堂课上下来,教学效果比较好,有几点成功的:
1、文章的文字写得很美,是锻炼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好文章。所以我抓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自由读,读出感受,读出问题,读突出层次:读通读顺——理解感悟——有感情地读——背诵积累。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时,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让孩子体会词语的意思,如“隐隐约约”、“朦胧”、“仙境”等词。
2、新课标提出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学习最终目的`就是运用。在学习课文时,对于写得美的第3、4自然段,通过反复品读、熟读成诵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然后扣住一些好词强化训练,让学生用词语说话,把好词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
3、注重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时,围绕一个问题:“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这样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
《日月潭》教学反思12
1、在时间准备中不够充足,也没有提前试讲,当真正上课的时候,感觉有点紧张,特别是当课件乱了的时候,变得慌乱起来,心理素质不过关,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因为作为一个老师紧张是要不得的。
2、课堂气氛不活跃,不严谨,课堂常规还有待加强。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3、教学目标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有感情朗读、背诵这两个目标上引导得很少。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语文课需要花大部分时间在朗读上。在整堂课的学习上,我让孩子们进行朗读的环节比较少,目标中的有感情读,似乎在整堂课中都有所忽视,没有真正落实目标。
4、在课堂评价的实施和运用中,我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作出最适当的评价,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较为单一,评价缺乏实效;
5、在自主感悟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在让孩子主动认知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6、没找到着重点进行训练,没有注意到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还不是低年段教学的主要方法。在理解重点词语上,我更多的是灌输给孩子们“这词语什么意思”上,我觉得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去理解,并相信他们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孩子们。
《日月潭》教学反思13
《日月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今天这节课主要带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三第四小节,描写日月潭清晨和中午风光的内容。学生品读文字,想象日月潭的美丽风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感知叠词
《日月潭》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像“圆圆”“弯弯”这样的叠词,是学生感知叠词这一新概念的好的素材,因此,先出示“圆圆的太阳”、“弯弯的月亮”这两个词,让学生读准的基础上,概括出“叠词”这一概念;接着通过老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比如学生读“圆圆的太阳”,我适时评价:我好像看到了这太阳好圆呀等等,让学生感知到,叠词能更加生动形象地描摹物的形状、人的形态这一特点;最后,也通过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叠词是很有节奏感的,富有音律美。
二、想象朗读
学生品读文字,想象日月潭的美丽风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先让学生听范读,想画面,初步感知。接着,我运用多种方法逐句品读,使每个景物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饱满起来。比如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想象“薄薄的雾”的画面及带来的感觉,或是通过图片的展示,让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起来、生动起来。这篇课文介绍的日月潭对这个班级的学生来讲,是非常陌生的地方,同时,他们的生活经验也不是特别的丰富,提供相关图片,补充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感性积累不足的弊端,帮助学生实现把文字读成画面的目标。最后,回归画面整体,通过学生的朗读把他们脑海中的形象呈现出来。
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想象画面品读文字这一环节中,可能今天我自己没有走进这种情境中,所以学生也无法很投入,很难想象出画面。
《日月潭》教学反思14
一、备课阶段:
1,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备了三节课,参考了语文教材、教师用书、名师课堂实录,我在理清本课易错生字以后,重点思考如何去上这节写景课。
2,本课课文中插图少,班里多媒体设备故障,无法使用课件,加上学生对日月潭不了解,这节课进行起来有难度。孩子们看不到图片,没有出去旅游、观察景物的经历,就很难凭借想象力描绘日月潭的美景。思来想去,我打印出了日月潭的各种彩色图片,供课堂使用。
3,课前一天让孩子们预习,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标自然段序号,试着给我会认的生字组词。
二、课后每环节反思
(一)导入环节
1,我让孩子们回忆本单元我们去旅行过的地方,例如鹳雀楼、庐山瀑布、黄山,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主题:日月潭。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背诵了两首古诗,说了说黄山四绝,导致用时过长。
2,我接着讲解“潭”字的意思,是水很深的湖,让学生回忆我们之前在哪句诗中学过这个字,孩子们能回答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顺势我又讲了“湾”和“湖”的意思进行对比,因为没有多媒体出示图片,只靠讲解,孩子们还是不理解。
3,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中国地图,画的不够精确,给大家分别标出鹳雀楼、庐山瀑布、黄山的位置,又给大家指出日月潭不在大陆上,在宝岛台湾,让大家通过地图认识台湾的位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然后自读课文,争取读通顺流利。
反思:因为预习课文时很多学生已经读过课文,导致孩子们读时不够积极,总觉得自己已经会读了。加上是下午第一节,孩子们普遍犯困,整体状态是活跃度不高。
2,我把我会认的生字在课文里组成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先带拼音,让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读,展示读,后来又去拼音开火车读,男女生读等等。
反思:因为本节课生字四字词语多,前鼻音、后鼻音词语多,孩子们容易读错,我让学生反复读。第一节时提前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绘本故事《妈妈心,妈妈树》以后又开始的新课,导致第一节下课时还在读词语,没有完成第一课时的任务(处理完生字,读课文,读通读顺),而且对于我会认的生字,我只通过拼音让孩子认读了,虽然心里有倾向让孩子通过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但是讲课过程中被读词语环节掩盖过去了。这需要警惕,要知晓词语学习的重难点,合理分配时间。
3,学完词语以后,我让孩子们把生字送入课文中进行朗读,由于上课时间紧,我没有让孩子们专门为了读通顺而分段练习读,而是把读和感受日月潭的美结合在一起。
反思:这次步骤不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本思想感情必须是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三)精读课文
1,我用课后题第二题作为大的问题贯穿课文的学习:你觉得日月潭哪里美?给大家读一读吧,并试着说说理由。
反思:这一环节孩子们通过之前的语感积累,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比如喜欢清晨的日月潭、雨天的.日月潭等等,但是他们对于喜欢的理由说不出来,我也没有一直逼着让他们说,就拿出之前打印好的相对应的彩色图片让大家看,欣赏,他们都觉得很美,很喜欢。
在学习部分段落时,我应该提前准备好道具,按照课堂环节的需要及时把图片展示在黑板上,更直观生动,顺势再引导孩子们把感情融入其中进行朗读。但是我没有,只是最后梳理阶段把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孩子们对日月潭的兴趣立马高涨起来,最后我们一起带着对日月潭的喜爱齐读了课文。
除了课本上介绍的,我又打印出了傍晚的日月潭,晚上的日月潭,拓展了孩子们对日月潭的认识。这点孩子们很喜欢,就更能理解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游客了。
(四)学习我会写生字
把8个生字都书写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并让孩子们对结构进行分类复习。
反思:由于我自身对书法字体欠缺专业了解,所以在指导孩子们进行书写时不够规范(包括语言指导的规范和书写的规范),这点我需要继续努力,自己先爱上书法,练好字,才可能游刃有余地教导学生。
整体反思:
1,下午讲授新课,孩子们状态不太好。
2,没有课件,可以借助打印的图片,但是整个教学流程就会显得费时费力很多,因而课堂花费时间也多。
3,读教材研读不深,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不清楚,教学环节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授课时总是漏掉重要的环节。
4,课堂效率不高。
《日月潭》教学反思15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给学生浓浓的“情”。
记得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这句话给我极大触动,没有灵魂、没有情感的生命是可悲的;虽有灵魂然而情感麻木的生命是平庸的;只有高尚灵魂和细腻情感相结合的生命才是丰富的。所以,作为教者,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丰富的生命。在这节课中,我努力地给学生最浓的“情”。
这里的“情”首先指我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我对课堂的投入之情。假若没有我的抛砖引玉,又怎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为学生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导入中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精心创设了“乘飞机旅游,听导游介绍”的场景。这个情境再现的是儿童生活中的场景,当学生进入了这个情境时,必然会激起情感,进而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这里的“情”还具体指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要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所以“你觉得什么美?”是我教育的主线,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引学生细细地“品”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情激情中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品”中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能力。除了引导学生品读之外,还利用模具演示的方法指导读。如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就通过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让学生真正地“活”
小语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为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教学应是没有强制的活动,禁锢的要解放,潜在的要诱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中真正地活起来,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贴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开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小旅客去日月潭游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2)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在引导。相信学生能把书读好,一次没有读出来没关系,让他们继续读,直到能读出来为止。如“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这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觉着美,可是到底怎么美却感受不到。这时我就让学生再读,并且边读边看图体会。果然学生自己通过读、看,感受到了“湖水碧绿”很美,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读法,并鼓励他们再读看能不能又有新的体会。于是,学生又通过自己读感受到了“很深”也说明日月潭美。就通过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读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一个结果。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活动。
(3)为学生创造活动的时空,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四人小组无疑是较好的一种形式,但一定要落到实处。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他们的学习任务制定为:成立一个四人导游小组,用自己的方式为“客人”介绍日月潭。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指导背诵的过程。最后让他们上台介绍时效果相当不错。
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在这节课中努力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