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月日》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年月日》教学反思1
本学期在传授“年月日”教学时,我在教学中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备课时,从课的容量上来看,量确实较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40分钟内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和判断方法,会计算全年天数等,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通过上这节课,我觉得本节的目标定位准确,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课堂设计落在实处。
在本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通过猜谜语引出课题。出示日历,引导学生观察,读出今天的日期,从而引出课题。并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此时巧妙引导开始本课的学习。在练习环节出示问题。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已经圆满结束了,你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什么时候?如此贴近学生认知经验的引入一下子勾起了学生对2008年8月8日这个历史意义的日子的记忆火花,并借机练习大月小月等几个知识点,既渗透了爱国教育又加强了练习。最后知识拓展环节出示以全班集体照为背景的月历,让同学们兴趣再一次提高期待一次的数学课,制作月历,为下节课知识作铺垫。
在教学大小月之后,我安排了数学小游戏:听老师报月份,男女生分别起立。当最末老师报出2月时,有趣的场面出现了:有的起立又坐下,有的东张西望在观望他人的动态,学生此时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觑……我笑着问: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为什么?这些正好是这节课的重点,这一刻,不正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吗?在平闰年的教学时,我先出示了几个常规年份让他们分组判断,学生很快用除法判断出来,之后我又出示1900年,学生判断后全部表示是平年,我不给出答案而是出示课件让学生自主学习(课件播放音频400年又闰的'资料)听、看了视听小知识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验证,利用这种好奇心,我实时点拨: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们释然了。可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拳头法和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来帮助他们记忆,这一内容本来很枯燥,但通过动手数一数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一知识点,可见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识的记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采用的方法是,总结提炼出消化本节内容所要用到的数学方法,即:猜测观察——推理验证——得出结论,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方法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设计了每种算法后隐藏一题,调动学生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内化知识的拓展性练习。练习中还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巧妙的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指导还不够,探究学习时对学生的组织还做的不够,再就是课的容量大,拖了堂。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调控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去发现,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锻炼,对教学方法还需要摸索。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大功夫,在新课程的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努力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年月日》教学反思2
我在分校上课,与组内的同事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讨论,只能利用每周开会的时间与他们交流,他们都非常乐意的帮助我。由于我们组内研讨出上同课异构的研究课,对于本校的老师来说,都要用到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而唯独我那没有这些,所以就不好统一教案,我们最后商量出每个老师都不用试讲,刚好本校有多余的一个班级,所以就让我用那个班级上,我也在充分的准备教案,板书都修改过好几次,但是临近上课时,我反倒有点不安,因为我对这个班级的学生不太了解,据说一班的孩子很好,所以我也不用担心了,但是最后因为1班有外教课,所以不能占用,那只能临时调整,上五班的课,跟着教案走下来,再加上临场的发挥,总感觉学生说不到点上,而且他们连基本的'闰年什么的都不知道,我才当场给补充的这个知识点,,在课上我就有点郁闷了,但是还是继续上下来了,上完后,老师们才说我抽的那些学生都是差生,但是我感觉很纳闷,差生为什么举手啊。他们说他们这个班级就这样,好学生不爱举手发言,偏偏是那些差生喜欢回答,不过这节课这几个差生肯定有收获,因为都跟着你的思路走的。
听到这些,我才恍然大悟,在上课过程中,我看到那几个听课的老师为什么老跟那笑了,可能是因为那几个差生总是举手,我还总是叫那几个举手的人回答问题的原因吧,毕竟用别人的班级就有这样的弊端,我想用同样的教案,上我自己的班级,效果会更好,毕竟他们已经熟悉了我的教法和语言。
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几个肯定的地方,最为显著的就是我在讲解一个习题的过程中用到了数形结合的方式,把抽象的问题,难懂的问题转化成比较直观的容易的问题了,也能帮助学生理解。
如:
早上7时到下午7时,经过了()小时。
从14时30分到15时20分,经过了()分。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1950年10月13日建立的,到20xx年10月13日是多少周年?
这几道题都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做。
经历的时间为:(20xx-1950)+7=57(周年)
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算法的过程,也容易做对,这种方法在我的教学上经常使用,从另一个方面也能反映出我所教的那些孩子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只能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毕竟东分校的学生与本校的学生是由差距的,不论是生活经验方面,还是对社会的了解等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年月日》教学反思3
老师让学生拿出年历卡,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如鱼得水,激情高涨,因为他们从年历卡上发现了许多从未知道的知识。我顺着学生的思路整理板书,当提到平年和闰年有什么区别时,一生说:“二月份的天数不同”,另一生说:“闰年比平年多一天”。能说出二月份的天数不同不足为奇,但能说出平年与闰年全年的天数相差一天,确实是了不起,说明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学生思维碰撞最激烈的时候,我适时点拨,引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份的应该除以400这个判断方法,既解开了学生的疑惑,又恰倒好处,学生自然接受。一节课,我抛开了自己原来设计的思路,完全跟着学生的思路走,既不把老师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又能在关键的.时候拉学生一把,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有机会得到最佳的展示。
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首先,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第二,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学生不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听、说、交往等各项技能。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必正襟危坐,而是处于一种“放松的警觉状态”中,这种放松着的思考状态是学生思维最活跃、最便于激发学生灵感和创造欲的状态。]
思路一变天地宽,只要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变了,学生就会变得好学、乐学、会学,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新的生机!
《年月日》教学反思4
《教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引导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研究,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反思本课的教学,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数学的心理规律。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年月日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这些都是教学新知的生活基础。但学生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时间和数学意义上的时间,也不会主动去探究年月日的规律。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安排了5个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完成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记忆每个月各有多少天。
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本节课,我首先向学生提供了事实材料(20xx年的年历卡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去发现知识;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去深化理解知识;接着,我安排让学生创作记忆大小月的方法,像数学家一样发现了用拳头记忆的方法,他们经历了再创造的过程。我还安排了小游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大小月的信心。
三、注重与生活联系。
因为年、月、日来源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教材力图体现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融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教学中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猜谜语、读儿歌、做游戏、和用拳头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年、月、日的知识。同时,教学中还引导组织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不足之处:
一、没有放手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比如在说全年的天数时,在讲各种算法时,或者在练习过程中,基本上对于练习的形式每题都是我自己分析讲解,学生本来是很有兴趣来解决的,但好像都被我当成了听众,自己说得过多,没有足够得以他们为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后的实践活动本应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的体验和发展。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在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了知识,而且是在交流、讨论和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智慧,培养了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课堂的气氛调控,我在课中始终以表扬奖励学生为主,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只有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摆正师生之间合作交流的关系,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热情,才能教好学生,才是真正的师者。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欠缺考虑。
《年月日》教学反思5
年月日这节课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孩子们都有看日历的经验,有些家长也教给孩子如何记住大、小月,有些孩子知道平年、闰年的概念等等,因此在设计教学中,我遵从了合作探究->集体整理->实践应用的总体教学思路来展开教学。
一、取得的成绩
在合作探究环节,具体的思路是先自主观察整理,再对比交流,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发地去寻找不同年份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与区别。在学习单的准备上,我设计了20xx-2016年10年间的年历,一则考虑这些年份离学生经验较近,而且这10年中会有三次出现闰年的情况,基本可以保证每个小组会有1-2名学生出现闰年情况,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其他11个月都一样,却只有2月不一样?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大月和小月的呈现方式上,我采用了12个数字卡片一字排开再通过上下移动进行分类的方法。我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先分出大月还是小月,抛开了PPT一般按特定顺序呈现的尴尬,另外一点,也是本节课我最大的一个尝试,就是利用数的排列,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大月或小月中,月份排列的特点。比如7和8月是挨着的,表示连续的大月,其他的大月都不是挨着的,也就是说同一年中没有其他连续的大月了。
另一点,就是在练习完成后,安排了数学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去了解公历历法的由来。在选择数学知识延伸这一环节时,可选的素材有很多,在考虑到知识的难度、趣味性和学生感兴趣程度的基础上,我选择了这一项。在授课中,我也发现,这很好地迎合了学生在最开始时的学习活动中所写下的疑惑,很多孩子会问,为什么公历长成这个样子?为什么7月和8月是连续的大月?为什么2月的天数最少?通过这个故事,很好地解答了孩子们的疑问,也是本节课前后的一个呼应。
二、存在的不足
这节课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首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不足。本来在学习活动的设计时,我是想让孩子们去找一找年历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考虑到孩子可能会“偏激”地一味找不同点,因此在授课前,我把活动要求换成了找相同点,然而孩子们对相同点的发现还是不好,在指导活动时,我采取的策略时一组一组引导修正,这样效率很低,我想,如果能叫停,再加以引导,可能这个活动的开展会更充分又不耽误太多的时间。因为我认为这个环节的讨论必须充分而且全员参与,所以即使在知道超时的情况下,也没有中途叫停,导致了后边的延伸知识的环节在课堂时间没有真正讲完,占用了一点课余时间,这是很遗憾的。
其次,课堂知识的容量偏小。在听完了全组老师的课之后,我深觉自己的课容量偏小。最开始我们讨论是要将有关闰年的知识也讲完的。然而通过听课和自己试讲,我发现,这样做,在我的班里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即使勉强做,也可能会导致重难点哪个也突破不了。所以临时大改了教学设计,将闰年的知识定为知道这个概念、会从二月去判断平年、闰年,从而更大的力度去突破大月、小月的重难点。不过这样做,就像前边提到的,课的容量偏小了,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的介绍也不够全面。
练习的.设计是层层递进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发现时间即将来不及,所以在练习处理上有些仓促了,没有很好地体现设计意图,即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运用新知。
对学生缺少激励性评价。在整堂课中,学生发言还是很多的,但我的评价语言较为单一,只从正确与否、完整与否的角度予以评价,我觉得这方面做得还是很不够的。
三、改进措施
1、加强教学设计能力。我觉得这方面的锻炼还是很有限的,计划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多观察学生、多研究教材教参、多观摩优秀课拓展教学思路的角度来加强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2、提高应变能力。无论平时上课,还是公开课,学生总会出现很多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储备对突发状况的处理经验,积累教学机智。平时应该做到面对学生心要细,及时做笔记的习惯。
3、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态。曾经被批评语言不够儿童化,孩子们听不懂,于是我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改自己的这个习惯,多与学生沟通多聊天;也被批评亲和力不够,所以我有意识地放松自己上课的状态,尽量微笑上课。但对于激励性评价这一方面,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这一点自己现在也没有特别有效地改进措施,有待进一步寻找、尝试、发掘。
《年月日》教学反思6
今天是我校进行第三轮数学赛课的第三天,我执教了一节三年级的《年月日》,本节课重点让学生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年当中有几个月是大月,几个月是小月?了解平年和闰年,设计这节课时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体验,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有以下几点做法: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只等着听别人的,不去自主思考。如教学平年、闰年时,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当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时,再全班交流,
总结
出判断的规律。
3、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识的记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中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本课的不足:
1、堂上还是没能大胆放手,把发言权还给学生:任何情况下都要给学生机会先发言,教师不该代替学生来说。
2、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这样教学、学生才会放飞思维,张扬个性,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内容比较多,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所以后面判断平年和闰年这个环节中讲得比较快,加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深化新知,导致有些学生吃而不消,这就是这节课留给我的遗憾。
今后,我还要在教材、学法的研究上深钻,下功夫,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年月日》教学反思7
时间单位年、月、日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许多有关年、月、日的感性经验,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课前预习,课上梳理学生的已有知识来认识年、月、日。从预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对大月、小月的知识有所了解,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一年的天数,但每个学生所拥有的经验是不同,所以他们拥有的知识都是零散的。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经验这个实际出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理解水平的差异,我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掌握今天的新知。
如巧计大月、小月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用:
(1)强记法:直接根据大小月的顺序进行记忆。(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2)拳记法:举起自己的左拳头,背向自己(如书上的图示),从右往左数月份,凸出来的`是大月、凹下去的是小月,不过数到二月时应说“二月平”,当数到七月时,再从右数回左。
(3)儿歌法: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变。四、六、九、十,三十天整。
(4)记大月:七、八两月挨着数,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
这种记忆的方法学生也比较理解,对于为什么二月份的天数最少?利用故事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通过这四种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既可让学生很好的记忆大小月,同时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了自主探索的好习惯。
《年月日》教学反思8
听了一节《年 月 日》的教学,老师对教学设计可谓精妙,精妙之处主要在于老师有效的设计问题,以一个问题而牵动全课。听后感想万千。
下面是一个《年月日》教学过程中对大月小月认识的教学判断:
师:想知道老师的生日吗?听好,我的生日是某个月的最后一天!猜猜看,可能是几月几日!
生:......
师:你能告诉我这个月有多少天吗?怎么知道的?你是一个个数的吗?
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是31日,表明这个月一共有31天。
师:还有其它的可能吗?
师:你们发现了吗?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不完全一样!有的月有(31天),有的月有(30天),还有的月有(28天),到底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哪几个月有28天呢?你能在年历上找一找,将他们填在②号作业纸上吗?拿出②号作业纸,准备,开始!
师:有31天的月份是?
生:1、3、5、7、8、10、12。(师板书)
师:有30天的是?
生:4、6、9、11。(师板书)
师:填一样的举手。不一样的,请举手,请迅速改正。
师:像这样有31天的月份,我们给它们起了名字叫-----大月。
有30天的月份,我们也给它们起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大月一共有几个?
生:7个。
师:小月呢?
生:4个。
师:合起来一共有……?
生:11个。
师:一年有12个月呢?少了哪个月?是大月吗?是小月吗?
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今年的2月有28天,我们称它为特殊月。
反思:
每堂课都有一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教师如能设计一个最核心的问题统领,在课堂上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百毛皆顺”的作用。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认识大月、小月,平月,记住各月的天数,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联系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加深对“年、月、日”的感知,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些目标中,最关键的也是最基础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大月、小月,平月,记住各月的.天数。本课以“想知道老师的生日吗!听好,我的生日是某个月的最后一天!猜猜看,可能是几月几日?”这一问题,抓住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特别感兴趣老师的事,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自觉地产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动观察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从而发现大月、小月的天数规律,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强,思维活跃。这一问,起到了统领全课的作用,可以说接下来的问题都是由此生成的,因这巧妙的一问,生成这一环节的教学精彩。
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课”的关键性问题,以利于突出重点,巧妙串联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思维,处理好“核心”与“次要”的关系。
《年月日》教学反思9
教学完《年月日》一课后,我有如下认识:
一、注重让学生自主建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在进行《年、月、日》一课的教学设计时,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自主探究、尝试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已从年历卡上去观察和发现,然后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达到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一开始使用20xx年的`年历寻找当天上课的日期,所以在观察年历,探索发现时,不少学生都忽视了自已准备的其它年份的年历,以致于全班一致认为2月都是28天。我认为不能让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让学生去观察20xx和20xx年的二月份天数,,没有让学生充分利用手边的资料,自己去发现二月的特殊,显得有些牵强附会,不够自然。
二、精心设计练习,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年、月、日这个内容,从纯粹的知识要求上说,比较简单。在探究结束后,用大约半节课的时间进行说一说,算一算,猜一猜,想一想等练习。这些练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又紧密结合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年历在生活中的作用,会处理解决一些与年月日相关的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在处理练习时有些草率,重点问题没有突出,有些思维训练可在课下练习。
三、利用多媒体,丰富知识的形成过程。
实际教学中,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年月日知识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探究,并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拓展。加强了学习过程当中的直观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课件的设计和使用与学生课上所发现的问题结合的还欠紧密,需要进一步改进,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获得对知识的体验。
《年月日》教学反思10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现实生活,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在教学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开心的日子或者节日,学生回答了很多,引出了课题。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本节课时,让学生合作交流,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完成所发下来的`记录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只等着听别人的,不去自主思考。
3、把课堂上的`发言权还给学生:任何情况下都要给学生机会发言,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来说。
4、数学内容生活化。我把例题都变成学生经历的事,这样更容易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
1、高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我在备课时以为大月、小月的判断这些知识挺简单的,就把平年、闰年的判断一起放在一节课内教学,课时容量大,使学生掌握的不熟,为后面的知识没作好铺垫。
2、讲解不够具体,没有举一反三,对知识的巩固做的不是很到位。
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功夫,保证教学过程每一步都落到实处;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年月日》教学反思11
《年月日》这样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但比较生活化。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我们教师孜孜以求的问题。下面我结合上《年月日》一课,谈谈我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本课我分四层组织学生学习的:
一,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值得自己记住的日子,引出课题。
二,观察年历卡,主动探索年,月,日的知识。
三,巩固拓展,推向生活。
四,作业练习,整节课以探索为基础,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氛围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乐趣。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留给学生探索空间。
让学生统计年历卡,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想探索,把他们拉进探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的活动。教师转换了角色,只为孩子投身自主探索营照宽松和谐的场地和服务。
二,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空间,感知年,月,日的来历和四年一闰年的'规律,通过这一新奇的演示,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提高了学生认识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更多知识,扩大知识面,因此,我提供了电子年历卡,宇宙运行的光碟等把抽象的变直观。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学到了有关年,月,日等方面的知识。
三,重视拓宽,增强情感体验。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要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数学生活化”,所以我在第三层的教学中设计了生活中一些有关年月日知识的问题,让学生应用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总之,要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全面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就要优化我们的课堂,创新我们的课堂。
《年月日》教学反思12
认识年月日教学反思《年、月、日》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认识年月日,这是一节概念课,知识点比较多。怎样有条理地学会这么多知识点呢?
在本课中,我通过猜谜语导入,出示日历,引导学生观察,并读出今天的日期,从而引出课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一开始我先让孩子们细心观察自己带的年历,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因为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生成的过程。
在教学大小月之后,并指出2月份我们把它叫做平月,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左拳记忆法:我还安排了数学小游戏:听老师报月份,男女生分别举手。当最末老师报出2月时,有趣的场面出现了:有的同学举手又放下,有的同学在观望他人的动态,学生此时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觑……我笑着问:大家想举手又不想举手的,为什么?这正好是这节课的重点,这一刻,不正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吗?
在练习环节设计了我们最常见的节日:六一儿童节、3月12日植树节、9月10日教师节等等特殊而又常见的日子,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什么时间?1949年10月1日,并借机练习大月小月、平月等几个知识点,既渗透了爱国教育又加强了练习。还有一些常见的容易出错的我把这些题目弄成判断题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否正确,而错又错在哪里?最后一题扩展习题:20xx年,小明连续在外婆家住了两个月,正好是62天,这两个月是()和()。
教师要真正成为引导者。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年月日》教学反思13
年、月、日是在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掌握平年、闰年。年、月、日的相关知识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挖掘可以为学习所用的素材供应学生学习。
设计这节课时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体验,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本节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有以下几点做法: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在本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说出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或者节日,学生回答了很多,我及时引导,既渗透了爱国教育又引出了课题。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只等着听别人的,不去自主思考。如教学平年、闰年时,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当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时,再全班交流,总结出判断的规律,接着我出示1900年2月的月历,让学生自己进行验证,学生们都迷惑了……利用这种好奇心,我实时点拨: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1900年的.月历印错了吗?想知道为什么吗?(课件播放音频400年又闰的资料)听、看了视听小知识后,学生们释然了。可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
3、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识的记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中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年月日》教学反思14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七册第44、45页上的内容。年、月、日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有关知识,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过程: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通过播放刘翔110米跨栏夺金的精彩片断,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创设了最佳情境。
2、统计观察,发现特点。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认识大月、小月时,我根据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学内容对全班学生进行了适当分组。每5人为一组,发给每组不同的连续4年的年历和1张统计表,让学生统计连续4年每个月的天数,并提出了小组合作的`目标和要求。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探索、交流,老师只是引导和点拨,满足了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他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很兴奋的将找到的特点汇报给大家听,这时教师给以肯定并及时总结: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7个月都是31天,通常我们把它们叫大月,让学生给二、四、六、九、十一月取名叫小月,此外还有一个特殊月二月。这样学习,使数学被视为一种过程,而非一个既定的结果。
3、巧用媒体,突破难点。
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借助多媒体,设计了1997到20xx连续8年各月天数的图表,并将关键字用红色突出显示,我在制作课件时,设置了闪烁显示和移动效果,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把不易理解的难点展示出来。让学生较快地发现每4年中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并通过猜一猜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让学生大胆猜想,培养了他们的推理能力。
4、张弛自由,精神愉快。
在做判断平年和闰年的练习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去判断,通过猜猜谁会来,再一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张弛自由,精神愉快,既紧张又轻松,既有利于活跃思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你熟悉的年份,如“我们处于几世纪?”等等,适时进行了德育教育。
《年月日》教学反思15
通过这次上年月日的复习课,我有了深刻的体会,而且这次课也是作为我们组内的共同研究课,之前,很多老师都在研讨如何才能上好数学的复习课,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作为刚接触数学教学的我来说,更要虚心的学习,向他们请教了。大到一个环节,小到一句导语或者板书都非常重要。
我在分校上课,与组内的同事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讨论,只能利用每周开会的时间与他们交流,他们都非常乐意的帮助我。由于我们组内研讨出上同课异构的研究课,对于本校的.老师来说,都要用到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而唯独我那没有这些,所以就不好统一教案,我们最后商量出每个老师都不用试讲,刚好本校有多余的一个班级,所以就让我用那个班级上,我也在充分的准备教案,板书都修改过好几次,但是临近上课时,我反倒有点不安,因为我对这个班级的学生不太了解,据说一班的孩子很好,所以我也不用担心了,但是最后因为1班有外教课,所以不能占用,那只能临时调整,上五班的课,跟着教案走下来,再加上临场的发挥,总感觉学生说不到点上,而且他们连基本的闰年什么的都不知道,我才当场给补充的这个知识点,在课上我就有点郁闷了,但是还是继续上下来了,上完后,老师们才说我抽的那些学生都是差生,但是我感觉很纳闷,差生为什么举手啊。他们说他们这个班级就这样,好学生不爱举手发言,偏偏是那些差生喜欢回答,不过这节课这几个差生肯定有收获,因为都跟着你的思路走的。
听到这些,我才恍然大悟,在上课过程中,我看到那几个听课的老师为什么老跟那笑了,可能是因为那几个差生总是举手,我还总是叫那几个举手的人回答问题的原因吧,毕竟用别人的班级就有这样的弊端,我想用同样的教案,上我自己的班级,效果会更好,毕竟他们已经熟悉了我的教法和语言。
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几个肯定的地方,最为显著的就是我在讲解一个习题的过程中用到了数形结合的方式,把抽象的问题,难懂的问题转化成比较直观的容易的问题了,也能帮助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