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1
我执教的《上天的蚂蚁》这篇童话,是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了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三方面的处理:
一、内容更简约。这是一篇结构很完整的童话,篇幅相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长,如果按照一段一段地讲解,平均用力,一课时就很难完成。根据教学目标,我深钻教材,对这篇比较长的童话故事做了取舍,最终把重点内容确定为8——13段,通过品读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对话,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对于前面的内容只抓住描写树高的句子和“连连告退”这个词,感受上天有多么困难,为后文理解小蚂蚁的精神作一个铺垫。在教学中,我既突出重点,又注意整体把握。让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读完描写树高的单个句子后,我把这四个句子放进故事情境中,师生合读,再次感受树的高。指导读好小蚂蚁的话后,全班分角色读完8至13段,最后再将课文通读一遍。既做到了点面结合,又做到了取舍适度。
二、环节更简便。第一:课前我精心挑选要出现的生字、生词,这些词与文意密切相关,能展现文章的脉络,为接下来孩子们讲述故事提供帮助。第二:精读课文。在精读课文时,我将设计分成三大版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第一个版块抓住“树高”,体会上天很难。第二个版块通过师生对话,巧妙地理解了“连连告退”,体会巨人的懦弱,为下文反衬蚂蚁的坚强毅力作铺垫。第三个版块围绕“蚂蚁能爬上天吗”这个问题进行开放性、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学习惯。
三、方法更朴实。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本堂课,我抓住描写树高的句子、巨人和小蚂蚁的话,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话,用默读、自读,师生配合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方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理解文意,感悟情感,发展语言,培养语感。
上完课以后,我感觉学生学得还不够主动,在引导学生想象:“你认为小蚂蚁和巨人比较,谁更容易爬到树顶”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局限于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而缺乏自己的想法,使这一环节的矛盾冲突不够明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怎样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让教真正做到为学服务,这我需要要思考、努力的方向。
通过上这堂课,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简单教语文,实在是不简单,需要我像这只小蚂蚁一样,下大力气进行不懈的探索!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2
《上天的蚂蚁》这篇童话,是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了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处理:
一、抓住重点。这是一篇结构很完整的童话,篇幅相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长,根据教学目标,我深钻教材,对这篇比较长的童话故事做了取舍,最终把重点内容确定为8——13段,通过品读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对话,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在教学中,我既突出重点,又注意整体把握。让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读完描写树高的`单个句子后,我把这四个句子放进故事情境中,师生合读,再次感受树的高。指导读好小蚂蚁的话后,全班分角色读完8至13段,最后再将课文通读一遍。既做到了点面结合,又做到了取舍适度。
二、环节简便。第一:课前我精心挑选要出现的生字、生词,这些词与文意密切相关,能展现文章的脉络,为接下来孩子们讲述故事提供帮助。第二:精读课文。在精读课文时,我将设计分成三大版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第一个版块抓住“树高”,体会上天很难。体会巨人的懦弱,为下文反衬蚂蚁的坚强毅力作铺垫。第三个版块围绕“蚂蚁能爬上天吗”这个问题进行开放性、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学习惯。
三、采用不同方式的读。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本堂课,我抓住描写树高的句子、巨人和小蚂蚁的话,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话,用默读、自读,师生配合读,分角色读,引读等方式,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理解文意,感悟情感,发展语言,培养语感。
通过上这堂课,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简单教语文,实在是不简单,需要我像这只小蚂蚁一样,下大力气进行不懈的探索!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3
《上天的蚂蚁》围绕一棵通天树展开故事,沿着通天树下往上爬能爬到天上去。巨人和蚂蚁通过与树下的白胡子老爷爷对话,表现出对上天去看看这一愿望的不同做法。巨人身材魁伟但却懦弱退缩,蚂蚁很小很小却自信勇敢,并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贴合了本单元主题。赞扬蚂蚁敢干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本课我采用了顺序的方法进行讲授,引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调动了课堂气氛,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通过多次阅读,感受巨人和蚂蚁的多方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它的自信、勇敢,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再到文中去找一找,用文中小蚂蚁的话去印证它的自信,如“我能爬到天上去”、“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等语言让学生也变得自信起来。授课过程中使用了课件,让小蚂蚁动起来。因为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不过,这次讲课也有一些不足。
1、授课内容的主次不清晰,在环节的安排上没有好好把握,复习导入,在词语复习占时太长。
2、齐读的环节太多,没有顾忌到不同层次的孩子,缺乏学生个人的体验。
3、为了完成授课任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主导性过强,学生没有发挥出他们本应有的天马行空的想象。
这次开课能对我有十分大的督促和帮助,之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今后教学中我将取长补短把课教得更好。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4
今天,我参加可慕学区二年级语文的教研活动,执教《上天的蚂蚁》这一课。本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执教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说明,要想做成一件事,靠的不是身材、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因此教案设计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通过学习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体会努力的含义。
本课短小紧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因此这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设计三个问题统领全文:1、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从哪里看出来?用“——”在文中画出;2、谁想爬到这棵树上?谁更容易爬上去?为什么?;3、面对这么高的树,蚂蚁和巨人分别是怎样做的?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思、悟、演,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先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读出树的高,突出上天的难;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巨人,在表演读中感受巨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懦弱;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蚂蚁说的话,反复读,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出蚂蚁的自信、坚持不懈。同时,设计了多种读的形式,有自由读,个别读,轮读,男女生读,表演读,教师示范读,抓住重点词语,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加深对“努力”的理解,懂得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另外,我还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如填空“仰望( )”,“——鼓励——:‘试一试吧!————’”,注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本堂课参与听课的老师给予了我不错的评价和建议,我也深感有很大的进步,学生参与率高,师生互动良好,气氛活跃,学生基本能体会努力的含义。但是在执教过程中我还是有许多的不足,如课堂后面部分时间仓促,导致人物对比不突出,没能更好地让学生从对比中体会巨人的懦弱,蚂蚁的努力;课堂上还不能很好地做到收放自如,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总之,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争取不断地自我提升。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5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第一课时重点在于解决字词句篇的读上面,把课文读通读顺是最终的目标。上一次在锦西听了李其玉校长的讲授,心中有了一点点灵感,既在一课时加上写字、解决简单问题和基础知识的内容,于是有了今天的教学。
首先,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只蚂蚁,问孩子这是什么?然后引入“蚂蚁”两字,再请孩子们说出蚂蚁的一些特点,孩子们说到了“小、勤快”等等。接着就揭题了——上天的蚂蚁。按照以前的设计,这时候就直接进入教师范读的阶段了,但是先让孩子们对课题提问题,诸如“为什么、怎么”一类的,然后避重就轻的解答一些,然后再进入范读环节。范读后学生自读,在自读的过程中,勾画难字、难词,小组合作解决。这里进行的是集中识字,过程就省去了,至于采取这种识字方式的原因,就在于现在增加了一课时的`内容,时间显得不够了,只能利高效的识字模式来学习。在识字的过程中,请孩子找出反义词、形近字、容易读错或者写错的字,对于一类字,马上描红、书写,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为测试和二课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6
《上天的蚂蚁》这一篇课文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第11单元以“努力”为主题的主体课文。文章通过描写一位巨人和一只蚂蚁对待“爬通天树”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让孩子们学习蚂蚁“人小志气大”“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肯努力不放弃”的精神。懂得只要肯努力,再难的目标也能达到的道理。
在“激趣导入”这一环节中,我先讲滴水穿石的故事给学生听,让他们初步感受“努力”二字。在出示课题时,先让孩子们谈谈对“蚂蚁”的印象,出示课题后,让他们自由质疑,他们提出了许多不错的问题;“这只蚂蚁为什么要上天?”“蚂蚁借助什么上天”“蚂蚁上天了吗”“蚂蚁上天后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通过与孩子们课前谈话,自由质疑后,他们的学习兴趣已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在“角色朗读理解感悟”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孩子们用不同的符号划出白胡子爷爷、巨人、蚂蚁说的话,然后采用多种形式指导他们朗读,组织他们进行动情投入的角色朗读,还鼓励几位孩子们尝试角色表演,这样,通过朗读、表演、人物对比,孩子们能充分地感受到巨人的胆小怕累,蚂蚁的勇敢、努力、坚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
在“联系生活课堂延伸”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们围绕“在学习上,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蚂蚁的什么精神?”“当你遇到了困难,你努力了吗?”这两个话题,组织孩子们先在小组里自由交流,并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做法。因为班上有很多孩子就像“小猫钓鱼”一样,做事总是无法坚持,于是我抓住这点,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引导学生朗读《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还告诉学生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的父亲,为了让童第周从小就明白坚持的重要性,让他能执着地学习和做事,特意给他题了“滴水穿石”的条幅,告诫童第周世界上没有穿不透的顽石,只有没有耐心的人。相信通过这些故事的熏陶,孩子们今后做事时,会更有耐心。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7
一、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有一棵树高得插入云霄,一位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个巨人,这是一棵通天树,巨人虽然很想去天上看看,可他看到树太高了,没有信心爬上去,白胡子爷爷一直鼓励他,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而一只小小的蚂蚁却自信地认为自己只要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这个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告诉孩子们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文章短小紧凑,情节通过对话展开,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单元教学要点、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读中了解故事。
(2)对比中体会品质。
(3)议论中受到教育熏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充满自信,充满勇气,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勇往直前。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人物对话——白胡子爷爷与巨人、白胡子爷爷与蚂蚁的对话传达出来的,所以,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是教学的重点。在阅读中领悟课文所讲述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奋斗目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困难、挫折、烦恼,自信的迎接生活的挑战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老师简笔画蚂蚁,说说蚂蚁给你留下的印象。(身子小小的,尖尖的触角,很勤劳等)
2、老师把它的名字写下来,睁大眼睛,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蚂蚁”两个字都是“虫”字旁,昆虫类的动物一般要用“虫”字旁。)
3、(板书上天的)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课题开始,从“蚂蚁”这个词语入手,渗透形声字的规律,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兴趣,为孩子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做有益的渗透。]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己读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圈出来,自己读拼音或问问老师同学,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指导读正确。)奖励星星。
3、齐读课文。
4、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去拼音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给字宝宝找朋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自读课文,随文读准生字,再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结合每个词语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如身材魁伟,借助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如仰望、俯下请学生做动作等。让学生从音、形、意几方面学习汉字,较好地体现新课
标中关于识字的理念。]
(三)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重点词语,指名认读。小老师带读。
2、师: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文中的两位主要人物,他们是?
生:巨人和蚂蚁。(板书:巨人、蚂蚁。)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巨人的身材?
生:身材魁伟、身强力壮、膀大腰圆。(板书:身材魁伟)
师:那蚂蚁的身体呢?
生:很小很小。(板书:很小很小。)
(二)研读课文
1、学习1—3自然段,感受通天树的高大。
师:文中还有一棵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呢?我们来读一读。
1)“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借助简笔画,理解“高得插入了云霄”。
2)出示句子:“这是一棵通天树。”白胡子爷爷告诉一个身材魁伟的巨人,“从树干往上爬,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与原文对比读,讨论漏掉“一直”这个词行不行?
师:是呀,一直往上爬,要爬很长很长的时间,要不间断、不停地爬,才能爬到天上去,可见这棵树的确很高很高。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语言,进行人文熏陶。]
3)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2、学习4—7自然段,看看巨人的表现。
师:巨人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可见他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他敢去爬这棵树吗?他在树下说了些什么呢?默读课文4—7自然段。
1)先由学生自由读文,再交流巨人的表现。
随学生回答出示巨人说的话: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谈一谈从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体会巨人的胆小、没有自信,没有勇气。板书:胆小)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巨人当时是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心情,能不能找到一个词,补充到句子里再读这句话?
出示:巨人摇摇头,(地)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指名填读。
[设计意图:此处抓住文章的点进行挖掘,激发学生进行联想补白,理解课文。]
2)指导读老爷爷对巨人的鼓励。
完成“语文天地”里的说话练习:()鼓励():“试一试吧!()。”
3)师:听了别人的鼓励,我们常常信心百倍,可巨人却仍然说??
生:不行,我爬不上去。
师:试一试吧,不试怎么知道呢?
生:不行,我爬不上去。
师:面对通天树,身材魁伟的巨人就这样连连告退,连试都没试就跑掉了。(板书:放弃。)
[设计意图:在师生的多次反复问答中,体会巨人的胆小,领会“连连告退”的含义。]
3、学习8—13自然段,交流蚂蚁的表现。
师:面对同样的困难,很小很小的蚂蚁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1)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对话。
2)出示蚂蚁说的话:
“我能爬上去!”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传来。
“我能行!”
“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a、仔细读一读这三句话,你们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蚂蚁?(板书:
充满自信)谁来当
一只自信的小蚂蚁?指名读第一句。
b、师:你能行吗?
生:我能行!
师不断地问,让学生大声自信地说出“我能行!”
c、师:你为什么这样有信心呢?
生: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师:小蚂蚁想爬到天上去,它已经树立了目标,并且立刻开始爬树,用行动去实现目标。(板书:努力实践)
师: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去,它又累又渴,多么想停下来休息,但是它告诉自己??
生齐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师: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去,它的力量那么弱小,它甚至听到了巨人对它的嘲笑,但是它告诉??
生齐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设计意图:抓住最能体现蚂蚁个小志气大的三句话,细细品味,融入情境,反复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响亮,一次比一次读得自信,一次比一次读得入情。在读中领悟文中所讲述的道理。]
4、出示巨人和蚂蚁在树下说的话,对比读、师生合作读。
师:是呀,没有比人更高的天,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小小的蚂蚁要向世界证明:
出示:只有不断地努力,才可能成功!(齐读)
多媒体播放航天员训练中遇到的困难及航天员如何克服困难的相关视频。
观看后谈感受。
师: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你是像巨人那样退缩、放弃,还是像蚂蚁那样自信地迎接困难,战胜困难?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8
《上天的蚂蚁》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干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面对同一棵大树,巨人叹息“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小蚂蚁认为:“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本课我采用了倒叙的方法进行讲授,在讲的过程中以学生的思维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喜好引出文中的主人公小蚂蚁,首先就让学生体会到它的自信、勇敢,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再到文中去找一找,用文中小蚂蚁的话去印证它的自信,如“我能爬到天上去”、“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等语言让学生也变得自信起来,这里引导地较为满意。同时,在讲授完课之后还进行了延伸,进行了续编故事练习,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培养了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再者,引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调动了课堂气氛,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授课过程中还运用了课件,因为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不过,这次讲课也有一些不足。
1、这次采用倒叙的'方式进行讲授,学生的思维不能很好转换,驾驭课堂上不是很能动。
2、在概括人物性格上语言还过于单一,词汇不是很丰富。
3、对于层次各不相同的学生,没能做到面面俱到。
希望这次讲课能对我有更大的督促和帮助,让我取长补短,以后把课教得更好。设计小练习,引导想象,培养语感。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9
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努力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了“只要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
本课短小紧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说明,要想做成一件事,靠的不是身材、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体会努力的含义。
本课的难点是从蚂蚁的话中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体会“蚂蚁”品质。
4、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蚂蚁的自信和勇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它就是——蚂蚁!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蚂蚁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再读词语。
(蚂蚁虽然是本课的生字,但是学生早就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了它的读音,因此把重点放在渗透形声字的规律:形旁表意思,声旁表读音上,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为学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作有益的渗透。)
2、同学们都见过蚂蚁,站在蚂蚁面前,你有什么感觉?很小很小的蚂蚁平常都干些什么事情呢?
3、一只蚂蚁却要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情,它要——上天。(板书:上天)它就是上天的蚂蚁。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上天的蚂蚁》——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翻到语文书69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懂得地方打个问号。
2、复习识字方法,认读词语。
a:课文中的词语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想考考你们,你们认识他们吗?(小老师领读)
b:看到大家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玩个抢读的游戏,就是老师指大家读,比比谁的反应快?
3、同桌互读课文。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记住这些字了,那调皮的词语趁大家在游戏的时候又回到了课文中去了,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同桌轮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得好,夸夸他;读不好,教教他。
(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倾听习惯。)
(三)品读课文
树高,路长,困难大。
1、蚂蚁和巨人都想从哪里爬到天上去?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勾出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
(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a:谁找到了?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读得好时: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板画通天树:用绿色粉笔)同学们,像他这样来读一读。
没读好:孩子们,通天树高吗?而且是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可是,这个孩子的读,让老师觉得通天树不太高。谁能读得更高一些?(评语:有点高了!更高了!好一棵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来,大家一起读。
b: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通天树就像一架通向天上的梯子,好高哟!来,一起读,边读边想象。
c: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做一做“抬头仰望”的动作。
(根据词语特点,让学生通过动作来理解词语,直观、形象。)
同学们巨人多么想知道通天树到底有多高啊!他就抬起头望呀望,脖子都仰酸了,他可能望到什么,也望不到树尖?
他望到了白云,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他望到了小鸟,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他望到了大雁,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通天树实在是——(引读)太高了。
来,我们再读读这句话,读出通天树的高。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简笔画为学生直观地展示通天树的高大,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重点句子感受通天树的高,为后面体会蚂蚁的精神奠定基础。)
巨人的懦弱
1、这时,多么想上天的巨人怎么说?
(生读巨人的话)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知道了树很高,我知道了巨人认为爬到天上去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学生说到巨人心里很害怕,及时表扬,“你真会读,读到了巨人的心里,掌声送给他。”如果学生体会不到巨人心里的害怕,就应该顺势引导:学生说树很高,老师就引——树很高,巨人心里就很——害怕,所以他说,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孩子们,现在你就是这个心里十分害怕的巨人。加上动作、加上表情,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巨人的害怕,可以站起来读。谁来读?
——从你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害怕!谁再来读?
——从你的表情中,我们感受到了害怕!
——胆小的巨人们,来,一起读。
小结:孩子们,在朗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加上表情动作,读出心里的`感受。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师通过课文的学习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快乐地学,扎实地学,有效地学。)
2、我们读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爷爷也听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爷爷怎样鼓励巨人?(如果学生没有读好,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想想白胡子爷爷会怎样说话)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生读第五自然段))声音再低沉一点,再慢一点。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师读第五自然段)
巨人说——(生读第六自然段)
3、通天树下还有黄牛、山羊、小鹿、大象等等,当然,也有你和同学们。想想谁还会怎样鼓励巨人?(课件出示)——鼓励巨人:“试一试吧!————————”
巨人后退两步,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低下头,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声音越来越小,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抓住文章的“鼓励”进行挖掘,激发学生进行联想补白,仿说句子,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4、像巨人这样的表现,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什么?最后,巨人终于跑掉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啊?
蚂蚁的努力
1、面对同样高的通天树,蚂蚁又是怎么说的呢?默读8——13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蚂蚁说的话。
蚂蚁说的话是,谁来读——
2、课件出示句子:反复读读这三句话,勾出重点词语,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
3、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板书:自信、坚定、勇敢)
4、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这只勇敢、自信的小蚂蚁,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加上动作表情,读出自信、勇敢、不放弃。
谁来读?读得好,我们就把掌声送给他!
(评价语言:就这句,谁能更自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让学生自读句子感受蚂蚁的精神,在交流中畅谈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个性化的感情朗读中,加深理解,获得思想启迪。)
4、小蚂蚁向上爬着,通天树太高了,想想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a:大风把他刮下树来摔死!
小蚂蚁的力量是多么弱小,他冒着被风刮下来摔死的危险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勇敢地说——(最后一句)
b:大雨会淋湿他,太阳会烤着他,他还是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坚定地说——(最后一句)
c:还有哪些困难?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小蚂蚁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可他仍然一步一步不停地爬着,他自信地说——
5、望着一步一步不停往上爬的小蚂蚁,你会对他说什么?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设计了“小蚂蚁在爬树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一问题,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落到实处。)
主题深化
1、我们相信,蚂蚁总有一天能够——(引说)爬到天上,而巨人却永远不能——(引说)爬到天上。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靠的不是——身材、体力,靠的是——勇敢、自信、努力。
2、我们一起分角色来读读课文,感受小蚂蚁的勇敢、自信。
课文中有蚂蚁、巨人、和白胡子爷爷。现在我们就分别来扮演他们读读课文。第一组读巨人的话,你们就是故事中的——巨人。第二组读白胡子爷爷的话,你们就是——白胡子爷爷。第三四组读蚂蚁的话。其余部分老师读——注意:边读边想象故事内容,加上动作、表情。全体起立,准备!
(教学应以读为本,采用各种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读出声、读出味、读出情,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同时积累语言文字。)
3、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话:(出示句子)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孩子的情感是孩子发挥“创意留白”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么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孩子就是孩子,他所听到的感受的可能就是和他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而赋予自己的情感在里面。不管孩子心里所感知的内容情感是否与作品本身的结局内容一样。孩子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想象时,我们不该给予扼杀,而是给予帮助,因为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是如此巨大,孩子们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让人兴奋不已!我觉得,有时需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找,在体验中发现新的意境。
教学中我将学生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放在首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孩子们个个都很积极参与,从中可以看到,当孩子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时,设置一个他们都感兴趣的话题时,孩子的思维就会不受约束,而想象的也远远超过了大人,会收到很好的活动效果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10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二年级的新课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小蚂蚁努力爬通天树的故事。在教授这一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入能得法,导有趣味,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使学生尽快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把学生带入思维和兴奋之门,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情知开端和背景。
设计这节课时,我用了悬念导入法:同学们,小蚂蚁平时都是在地上爬,可今天的这只小蚂蚁却有一个奇思妙想。是什么呢?对!它想上天。这是怎么一回事呀?他能不能爬上天呢?学生都感到很好奇,蚂蚁怎么爬上天呀?兴趣一下被带动起来。
二、注重识字的教学,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的能力。
低年级的语文课,识字教学是重中之重。本节课,开始是学生随文读准生字,这是对生字的全面关注,后面多媒体学习是对重点词语的突破。特别在突破重点词语的过程中,结合每个词语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如“蚂蚁”两字,学生是按照形声字识字法记住的,也有的孩子用了熟字换偏旁。“身材魁伟”一词,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让学生换个词解释。“仰望”、“俯下”,我和学生做动作理解。“鼓励”一词,让学生说说什么时候会用到鼓励?孩子从音、形、意几方面学习汉字,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关于识字的理念。
三、注重读的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我们常说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学本文时我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读课文,感受小蚂蚁持之以恒的精神,懂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道理。低年级年级的教材文字优美、富于童趣。这就给朗读训练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练习朗读我从以下三点做起:
1、读准字音。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文字障碍,通读一遍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接着标出自然段,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通顺、读正确。
2、读出感受。学习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句子,找到句子后,自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再和同伴读,互相交流,最后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这个过程中,第一步要提出学习要求,步骤要清楚,让学生按照要求一步一步进行学习,自读,找句子,带着感受读,同桌读,评读。
3、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由于低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学生读书总是特别拖拉,没有抑扬顿挫。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如何停顿;怎样处理重音、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及速度的快慢等),先从老师示范,学生跟读开始,再通过领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不断训练,慢慢地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初步养成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习惯。
四、学生在愉快、平等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这节课充实紧凑又不失轻松愉悦,教学任务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教学重难点也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下不攻自破。这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巨大影响,备课时多一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上课时老师就会多几分轻松顺利,努力让每堂语文课充满快乐也就意味着学生每堂课都能充满收获!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11
通俗地说,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如何通过“有形”的训练来提升学生“无形”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二年级语文上册《上天的蚂蚁》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小练习,引导学生想象:
练习1
在上天的路上,即使,小蚂蚁也不(),即使(),小蚂蚁也不()。
生:即使遇到暴风骤雨,小蚂蚁也绝不退缩。
生:即使摔了又摔,小蚂蚁也决不放弃。
通过这样的'小练习,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拓展想象,发展语言,提升语感,也帮助他们深刻理解了文本主题。
练习2:
小蚂蚁一定能成功,因为它()。
生:小蚂蚁一定能成功,因为它坚持不懈。
生:小蚂蚁一定能成功,因为它充满自信。
生:小蚂蚁一定能成功,因为它永不放弃。
耗时少,收获大,小练习的功劳高,当然,有效的阅读是完成小练习的最好铺垫。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1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文教育历史悠久,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怎样让传统教学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呢?本节课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给学生留足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自主活动,才能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学到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没有设计烦琐的问题,而是抓住描写通天树的高的句子,描写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的句子,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悟、演,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2、情境中品读
古人曰:“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传统教学的精髓,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学生感悟文本的桥梁。一篇文章内含的情感、思想、意境真正由作者“移情”至小读者,靠讲解、分析,靠老师的告诉,即使学生接受了,充其量只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概念,而少有孩子深切的体验、情感的共鸣、思想的升华。而要达到这个境界,就得靠反复吟诵、入情入境、自读自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无论采用的方法如何,实践证明,课文是读懂的,只有让学生读出味来了,好的教学效果也就随之而来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朗读教学要读思结合,读导结合,教给方法。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悟,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掌握技巧。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先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描写通天树的高的句子,读出树的高,突出上天的'难;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巨人,在表演读中感受巨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懦弱;最后默读课文8——13自然段,勾出蚂蚁说的话,反复读,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读出蚂蚁的自信、坚持不懈。同时,设计了多种读的形式,有自由读,个别读,师生读,表演读,把学生从课堂带进文本,再从文本带进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加深对“努力”的理解,懂得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认知空间、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认知途径,创设了优越的环境和开放性的创造空间。在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提高教学效率。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我将课文中的生词,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小蚂蚁说的三句话,制成幻灯片,结合教学内容来展示,能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总之,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将传统教学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充分落实学生的自主地位,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适时引导,突现文本价值。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13
这堂课的设计,我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既然他们有疑问,我们为什么不停下脚步来为他们解决疑惑呢?当然,解决的途径是通过:“发现问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提升认识”这样一个程序来进行的。孩子们的感受是深刻的。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体验、感悟,从而更加体会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从课题开始,从“蚂蚁”这个词语入手,渗透形声字的规律,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够字规律,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兴趣,为孩子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作了有益的渗透。
二、识字教学有面有点,开始学生随文读准生字,是对生字的全面关注,后面多媒体学习是对重点词语的`突破。特别在突破重点词语的过程中,结合每个词语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如身材魁伟借助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并现场感受魁伟,如仰望俯下请学生做动作等等。孩子从音、形、意几方面学习汉字,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关于识字的理念。
三、课堂教学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注重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了语言,同时进行了人文熏陶。老师的教学策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词语“鼓励”、充满自信和感叹号的教学,孩子读懂了段,读懂了文,过程和方法在这里得到水乳交融的落实。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14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努力”为主题。本文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了“只要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本文共有13个自然段,第1个自然段写树很高,第2—7自然段写白胡子老爷爷与巨人的对话。既写出了大树之高,也就是蚂蚁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大,也写出了巨人的懦弱,怕苦怕累,不肯努力,为下文反衬蚂蚁的坚强毅力作铺垫。8—13自然段写白胡子老爷爷与蚂蚁的对话,表现了蚂蚁决心爬到天上去的坚定意志和不懈努力的精神,课本的基本内容是通过任务对话——白胡子老爷爷与巨人、白胡子老爷爷与蚂蚁的对话传达出来的。学生在反复诵读对话的多数中,体会本文所讲述的道理。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体察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经常给学生进行生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读出音乐般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了倾听孩子们的读书声,倾听他们是否能读出不同身份的`人声音的特点,是否能读出人物在不同情景下所具有的品质。当其朗读不足时,及时加以指导、练习;当其最后配乐朗读重点句子时,适当积极引导调动他们的情感。孩子们朗读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有效地体会到了故事所带给的精神。
第一,多种形式指导朗读。在理解“有一课树很高很高,……”一句中,采用男女生赛读的方式;在理解“抬头仰望”一词时,请生做动作体会,体会看的辛苦并读好本句;在读“我能行!”这句时,采取师生对话的形式,体会自信;文末的中心句,采取老师层层深入的引导。在体会蚂蚁有坚持不懈时,我请孩子们思考:“面对这么高的树,小小的蚂蚁爬树上天会非常的不容易。你觉得它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怎样去面对呢?”并适时创设情境“如果遇到刮风下雨,如果烈日当空,蚂蚁怎么做?”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第二,注重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理解“有一课树很高很高,……”一句中,开始出现的树很矮,就是要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做出判断。开始有学生根据“很高很高”判断出树太矮了,我把树升高一截,但马上有学生指出“这棵树是插入云霄”,看着学生一步步深入文本,我喜在心里。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还有请学生说出从课文里哪些地方读出蚂蚁很小很小?学生进一步深入走进文本,训练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我还注意从孩子们的“说”上来倾听。在本次课堂教学中,孩子们说的机会多,内容多,形式也多。丰富的口头活动使孩子们的思维、情感、认知等不断处于此起彼伏的状态。当讲到巨人的样子时,我出示了巨人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强壮,高大,有力气),从而理解这就是“身材魁伟”的意思。在讲到巨人胆小退缩时,请孩子们讲巨人还会怎么说,来理解巨人的害怕懦弱才会“连连告退”。比较,当课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巨人和蚂蚁身材的差距,我立刻用图作比较,引导孩子们发现两者的不同,前者高大,后者弱小。在学习过程中,又不断的了解巨人的胆小蚂蚁的勇敢坚持,也为体会故事的情感和主题奠定了基础。
当然,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但最后让学生谈体会,大家仿佛一直认同,如“坚持就是胜利、努力就能成功”等观点,没有凸显个性。如果教师事先考虑到这种情况,多做一些指导,等等,多为学生创设一些情景,才会有缤纷的答案,充分凸显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15
这节课自始至终,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发言积极,书声琅琅。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文本内容不长不短,语言简单有趣,贴近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2、整节课的学习思路清晰,细读环节分三个板块进行:首先体会通天树的高,再了解“巨人”面对通天树的表现,最后了解“蚂蚁”面对通天树的表现,在对比中感受蚂蚁的不怕困难、坚定地努力的可贵品质。
3、整节课的学习“以读为主”,读中学词,读中理解重点语句。为了提高读的实效性,我紧紧结合文本创设了多种学习情境,并在情景中推进学习的深入,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挺进。
4、环节与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环环相扣。比如:在了解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巨人”?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吗?(板贴:身材魁伟、身强力壮)你还能想到用学过的什么词语来形容一下?(膀大腰圆、虎背熊腰)这既是引导学生复习、积累同类词语,同时也为下面的这个环节服务——白胡子爷爷还会怎样鼓励巨人?试着用上我们学过的词语说一说。而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我通过引读:巨人后退两步,说——不行,我爬不上去。/巨人低下头,说——不行,我爬不上去。/巨人声音越来越小,说——不行,我爬不上去。在这样的情境朗读中,让学生理解了巨人这样的表现,就叫“连连告退”。
5、在情景朗读中,使重点词句深深铭刻在学生心中。通过本文的学习在感受蚂蚁自信坚定、不怕困难的同时,应让孩子们能将这种自信和品质牢牢记在心中。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小蚂蚁可不是说着玩的.,它边说边爬上了这棵通天树,开始了它漫长而艰难的行程,可是,通天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它会遇到哪些困难?在学生想象交流后,我就把他们说的变成引读的情境:
小蚂蚁不停地往上爬,正午的太阳晒得他浑身火辣辣的,可是小蚂蚁没有停,他会告诉自己——(女生齐读: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听,狂风吹来了,吹得大树都摇晃了,可是小蚂蚁还是没有停,他坚定地告诉自己——(男生齐读: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小蚂蚁还是没有停,他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齐读: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寒风加上暴雪向他袭来,小蚂蚁还是没有停,他非常愉快地告诉自己——(齐读:我能行!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小蚂蚁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坚定地向上面爬着,多么坚定、自信的小蚂蚁啊!来,孩子们,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只坚定自信的小蚂蚁!
这样情景交融的反复诵读,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更是小蚂蚁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扎下了根,文道统一就无痕地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