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历》教学反思
《看日历》教学反思1
《看日历》这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的第一课,是在学生已有对时、分、秒的认知基础上,对时间上更大的单位年、月、日的认识。
关于看日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在导入环节用谈话法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正是由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想要表达的学生较多,而课上只是形式上的提问了两三个同学,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进行表达,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如果换做以奥运会、大阅兵或一些传统节日等有意义的日子引入,既能够让学生了解这些特殊日子,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又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小组合作记录20xx~20xx年各月天数时,有个别小组没有顺利进行,让我意识到大概没有给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如果先带领学生观察其中一年的日历再让学生统计,可能学生完成起来会更轻松。或者先请一到两名小组代表说一说本组准备怎样进行记录,再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同时也应该给学生探究知识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独立观察、思考,在小组整理、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小游戏环节,根据口令,是大月的举右手,是小月的举左手。当喊出二月时,有的学生认为两只手都举,也有的学生认为两只手都不举。这一矛盾的现象虽然可以加深学生记住二月的天数比较特殊,但没有给学生解释应该怎样举手,只是保持中立的观点,认为两种都可以。课下还有学生在此纠结,学生纠结也就说明他明白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从学习目标来看,教学效果达到了。但我也在思考是否应该在游戏中给学生明确一个动作。
教学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时间以及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学生才会打开思路,张扬个性。但是,由于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后面在日历中标出自己家人的生日并展示环节匆匆带过,这也是这节课留给我的遗憾。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提升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提高自我。
《看日历》教学反思2
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课堂的组织形式有很大的关系,当你给学生们提供了发现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他才有可能去发现。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学校在大学区学校的帮助下,汲取了东城二小“边学边交,自主领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东城一小“以学定导,多元互动”灵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精华,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进行活跃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旨在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发现学习。
《看日历》教学的重点是把教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导入新课部分尝试了问题导入和猜谜趣味导入两种,后者效果稍好一些。但是在年历和日历的概念上有所混淆。引出课题之后,先以20xx年的日历为例,讲授了看日历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能从日历中看到哪些信息。此过程中体现了对学生原有认知基础的重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对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绝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有一些零散的认识,但依然有一大部分同学不会看日历,不知道看什么。通过提问学生的生日以及六一儿童节等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节日,检验是否都已经学会看日历并得到有效信息。在掌握了方法之后,学生就能迅速而准确的将课本上的个月份天数统计表天出来,为后面的发现规律做好充分的准备。
让学生观察数据表格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没有掌握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没有及时给予指导和点播,导致此环节费时过多。对于规律的记忆方法不应交由学生讨论,应直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熟记即可。虽然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知识蕴含于学生具体活动的经验背景之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但是寄希望于学生讨论出前辈流传下来的记忆方法是有些难以实现。
整体来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的重点难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突破,教学环节完整,教学过程较为流畅。但对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来说,课堂的语言还是过于理性,缺乏童趣,各环节的时间掌控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看日历》教学反思3
年、月、日的知识包含着许多规律,它虽然是天文知识,但与数学密不可分,并且其中奥妙无穷,学生非常感兴趣,我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许多规律。一开始学生认识年、月、日,自主寻找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都需要利用年历,而年历的形成、各月之间的联系、星期的循环等,在教材中体现较少,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继续学习有很大帮助,于是教师设计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制作年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星期的循环和日期的连续性。在教学时,学生给 12个月排序时速度很慢,使得“猜生日”的活动并不充分。我发现学生能够理解“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和下一个月的第一天”之间的联系,但是并不熟悉,导致排序的速度慢了。如果提前布置预习作业,在课前体验“一个月的最后一天与下个月的第一天”之间的联系,课上排序的速度快多了,学生也很高兴,因为他们自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本课在设计时,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又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学习需要及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了适当调整,以制作“本班的特色年历”为主线,营造了丰富的、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充分的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趣味的”这一基本理念。
这节课在教学时,我还特别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机会,“制作年历”、“看年历”、“找节日”、“猜生日”等活动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
《看日历》教学反思4
《看日历》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知识,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年、月、日的基础上来学习的。第一环节先让学生认识年、月、日,自主寻找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都需要利用年历,而年历的形成、各月之间的联系、星期的循环等,在教材中体现较少,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继续学习有很大帮助,于是我设计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制作年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星期的循环和日期的连续性。本课从设计上立足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从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入手。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从制作年历到交流,为学生创设了积极动脑思考的空间和实践平台。营造了丰富的、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趣味的”这一基本理念。
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机会,“制作年历”、“看年历”、“找节日”等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练一练,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看日历》教学反思5
数学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应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近日,我在教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看日历》这课时,考虑到“一天有24小时,一个星期有7天,一年有12个月,”等年月日相关常识性知识学生早就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并掌握。” 我采用如下教学。
课前,我布置孩子们回去预习新课。有了生活常识作铺垫,有了预习,课上,当我提问:“孩子们,谁知道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星期有几天?”孩子们争先恐后,一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看着孩子们上课热情,听着孩子们胸有成竹地回答,我发现了:原来,课上,只要孩子懂的,他们一定会迫不及待表现自我,注意力也高度集中,思维也特别活跃,当我再次提问:“关于年月日,孩子们还知道哪些内容?”孩子们手举不停:“老师,我知道一年有可能365天,也有可能366天。” “老师,我知道平年一年365天,闰年一年366天。” 有了前面做积垫,当我请孩子从20xx年到20xx年各个年份每月的天数的统计表上发现了什么?“我发现每年的1、3、5、7、8、10、12月都是31 天。”“我发现了每年的4、6、9、11月都是30天。”“我发现了2月有可能28天也有可能29天……”在与相互交流、补充订正的过程中,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掌握了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认识年月日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今后学习24时计时法和经过时间的推算打好基础。
反思本次教学,立足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从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入手,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看日历》教学反思6
如何立足于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开展数学学习是我自课改实验以来一直在教学 实践中探索的问题。本节课是我们数学教研组的一节教学研究课。为了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在课前我积极的进行了教学前的反思,分析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现实生活中的数是十分丰富的,如何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让数学的天空更加广阔,是我这节课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数一数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文具、找一找教室和生活中的见过和用过的数字、玩一玩平时小朋友喜欢玩的数字游戏以及课后找一找等活动,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 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二、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数一数、找一找、写一写、说一说、玩一玩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接受的过程,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三、开放教学,让数学教学解放学生的大脑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主学习体验探究与成功的乐趣。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特点,如“找朋友”的连线,顺序是开放的;数文具的方法、数数的思维过程是开放多样的,有一个一个地数,有几个几个地数;看一看、想一想在教室里、生活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字?学生可以自由地观察感知,得到多种的表象,还可以开放性想象校园里、家里数字的存在与价值;学生表达的语言是开放的,教师没有框死学生表达的方法与方式,而是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暴露思维的全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得到了逐步培养。
四、让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如何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是值得我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既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有讨论的机会,还有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学会了矫正和评价,敢想、敢说的氛围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看日历》教学反思7
《看日历》是让孩子借助日历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知道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 学会用歌诀、拳头等方法记忆大小月,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在探索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本课的重难点是发现并记住每个月及平、闰年二月的天数,在设计时,我注意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习内容,安排教学环节。但这节课上完之后,感觉并不是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有些勉强过关,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只等着听别人的,不去自主思考。如出示大小月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当学生有了自己的发现时,再全班交流,总结出判断的规律。
2、练习中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不足之处:
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识的记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大小月之后,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拳头法和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我还安排了数学小游戏:听老师报月份,男女生分别起立。当最末老师报出2月时,有趣的场面出现了:有的同学起立又坐下,有的同学在观望他人的动态,学生此时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觑??我笑着问: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为什么?这正好是这节课的重点,这说明发现的知识单凭死记还是很慢的,而且读背时间很有限,必须把它融入到练习中反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