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教学重点:读议结合,理解诗句的意义,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播放)。
刚才听到的是李叔同的《送别》。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图画,猜一猜这是哪一首诗的内容?出示:《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送别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李白去学习他的另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课题)
二、分析诗题,梳理信息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指导认识三个生字,学生讲识记方法。指导书写:孟。在田字格里范写,指出下面皿子底写时要内收,学生再练写一遍。
2.借助注释“之”,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读出古韵
学习自读;指名读,指出停顿;范读,声断气不断,读出古诗的韵味;学生练读。
四、展开想象,体会情感
1.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能通过读诗中的句子告诉我。(前两句)
(1)板画地理方位图,了解黄鹤楼、扬州的方位。
(2)借助注释,说说是怎么回事?(出示后两个注释)借助注释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识记“辞”
(3)古诗中用“烟”来描述花草的颇为常见。请看:(出示诗句,以便积累,让学生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高鼎《村居》
烟花山际重,舟楫(jí)浪前轻。 ——杜甫《泛江送客》
2.说起“故人”,你知道他们之间的故事吗?(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之间友情的故事)。借助资料能帮助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古诗。
3.送故人远行,这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出示后两句)自由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汇报,教师在学生基础上作以下点拨——
(1)点红“孤帆”。自古长江就是交通要道,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有许多,为什么诗人只看到了一只船呢?( 因为诗人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的身上了。)激情:老朋友正离我而去,我的眼里心里只有老朋友,就这么一直看啊,看啊!读出我的不舍吧!(指名读第三句,男生读,女生读,让学生读的时候,看着远方的那条孤帆!)
(2)诗人一直看了有多久?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汇报后,点红“唯见”。是啊,最后只看见滔滔的江水,却看不见——(引说,让几位学生接着说)只看见滔滔的江水,却看不见——
(3)出示文中插图:诗人就这么一直望向天的尽头,他的心里在诉说着什么?
(4)说不尽的不舍与留恋,让滔滔的江水传达情意吧!(我们一起读后两句)
4.结课:你瞧,后两句没有出现留恋、不舍等字眼,却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情意,这就是通过写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在学习第二首诗时,你一定会有类似的发现,期待着你们的表现!
板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画) 扬州
西辞 } 叙事
黄鹤楼
孤帆 (画画:孤帆到碧空尽)
} 写景抒情
唯见 (画画:长江流向天际)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5.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泊船瓜洲》。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泊船瓜洲》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间”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体会“春风又绿”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讲述每首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游子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赠送给好朋友汪伦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②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这种亲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2.欣赏二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背诵二首古诗。
4.默写。
(四).总结。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泊船瓜洲 游子吟
一水 数重山 慈母 游子
春风 绿 密缝 恐迟
还 报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语言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有益于培养他们的人文和诗学素养。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每次教学古诗,基本上都是教师引领学生逐句讲解,再由学生背诵下来便大功告成了。虽然看似知识掌握了,但是古诗中所蕴含的深意以及语言的优美、凝练,学生却并不能很好地去体会。所以我就一直在想,怎样才能打破这种串讲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能主动去学习古诗,主动去感悟诗中的情感,进而有效地去品味诗中独特的魅力呢?所以在教学这节课之前,我也在网上欣赏了很多古诗的教学课例,尤其是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古诗《枫桥夜泊》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学中他创设的那种幽深的意境,以及课堂上那浓浓的诗意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我便在自己的这节课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以“母爱”为主线,合二为一
《游子吟》《别母》这两首诗都是以表现母爱为主题,其中又都饱含诗人们对母亲的思念及感激之情。所以在教学中,我便将它们放到了一起来执教。由于《别母》相对来说是学生比较生疏的一首诗,所以在教学中,我便将它作为主讲来学习。而《游子吟》学生们比较熟悉,所以便放在学习《别母》这首诗之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再由学生来自学完成。当学习完两首诗后,我又将两首诗中最能体现母爱的诗句穿插在一起,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而让学生深入地体会了两首诗中所表现的母子亲情。这样,有分有合,有教有放,不但使学生对两首诗有了整体的把握与感悟,又锻炼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以“母爱”为基调,引情入境
古诗,境界高远,蕴涵哲理,每一首诗都饱含诗人的深情,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更是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母爱”这个主题,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引领,并借助音乐、图片、语言的渲染,将学生紧紧地吸引在古诗的意境之中。比如当学生在朗读“出门便是天涯路,明日思亲梦里人。”这句诗时,为了让他们更真切地体会母子间情之深,思之切,我进行了三次引读指导,同时配上凄婉的乐曲,孩子们早己身临其境,完全沉浸在了浓浓的思念之中,这样,诗意不用多讲,而诗情便自然地流进了学生们的心中。
三、以“母爱”为牵引,拓展升华
五年级孩子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并且经过前四年古诗词的滋润,已经具备一定的对古诗的品味感悟能力。因此在学习两首诗之后,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感悟,我适时地引入白居易、周寿昌和李商隐的有关描写母爱的诗句,一句“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母子分别时痛彻心扉的伤感,而“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又再次让学生们感悟到儿女对母亲的那份思念。当情感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后,再引出李商隐的这句“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又将学生的思绪落实到了如何回报母爱的思考之上,这样就使学生们的感悟更加深入一些。
当然,除了这几句古诗外,还有不少现代诗也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于是我就想,如果能将一些现代诗也融入本课之中,学生们是否会感悟得更加深刻呢?所以我便试着打破常规,将两首赞美母爱的现代诗引入了本节课,让学生们在读悟的过程中,感悟古诗与现代诗的区别,这样,也将我们祖国古今语言文字的不同魅力贯穿在一起,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我觉得这样的拓展,或者内容相关、或者风格相似,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找到共鸣点。同样的一节课,学生学得多,学得活,学得透,学得主动,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
3、喜欢学习古诗。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课前准备】
识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交流有关诗人李白、杜甫及他们的诗歌的信息。
2、从《绝句》引出“五绝”“七绝”,适当介绍该类古诗。
二、学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
试读课文。
2、自主识字:
自己拼读生字,边读边想怎样记住字音、字形。
3、认读9个生字,介绍识记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学生用卡片清读生字。
5、认字游戏。
三、学习《望庐山瀑布》
1、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自读课文、练习读通顺。
3、合作学习:
读诗句,看图说话,感知诗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意会诗的意境。
5、自主选择方式背诵古诗。
四、写字
1、认读第一首诗4个要写的字。
2、共同研究并写好“流” 字。
五、迁移方法,学习《绝句》
1、谈谈自己想怎样学习《绝句》。
2、小结方法。
3、独立或合作尝试。
4、学习汇报。
六、总结
【评析】
本课设计着力从如下方面体现立足基础,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
1、扎扎实实,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的扎实、牢固程度至关重要。本课教学在识字、写字、读书、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像“流”字的书写,从观察,到揣摩字的结构,笔画的改变、位置、疏密及在田字格的布局,再到一笔一画认真临写,既抓住了写字的能力培养,又注重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汉字书写所体现的规范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读训练,从认清字词的通读,借助插图意会诗意的熟读,到直抒胸臆,升华情感的美读,循序渐进,重在精品的积累,形成语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习兴趣和期待。
2、改革方式方法,激励自主实践并实现超越:
方式方法的选择、确定,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为原则的。本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以教材为凭借,创设了各种各式、宽松和谐、富于情感、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信心和聪明才智的活动。例如开课时的信息交流,能引起对课外积累的重视,扩展信息量,让知识面广的同学露一手;介绍生字的学习方法,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共享资源,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自择方式的朗读展示,看图写话,让他们口吟、眼看、耳听、手写、脑记,各种感官参与,有利于个性发展、差异发展;举一反三学《绝句》,更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由的时空,发展的平台。整节课,独立,合作学习适时安排,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不是等待别人的授予,而是在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生成知识、形成能力,经历实践,情感、价值观同时获得转变,在自奋其力中实现超越。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完成并检查预习任务。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学到的观察方法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并认真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预习任务设计:
1.查找有关资料或工具书,了解苏轼、陆游的生平及作品2—3首。
2.尝试自读,理解两首诗。
(1)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着讲一讲每首诗的意思。
(3)有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上课质疑。
(4)朗诵自己查找的课外古诗。
总结、评价学生自学检查的情况
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自己读书的积极性。
根据理解朗诵两首古诗
1.学生试读,注意把诗的节奏和对诗的理解读出来,师生评价。
2.采用齐诵、唱诵、表演诵、轮诵等方式读古诗。
读后理解、学生质疑
1.读完后再说一说自己最新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有的问题师生即时解决;有的可在学习中解决。
欣赏诗句、体会意境、品味情感
1.看图想象,这两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把想象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
3.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画出来,然后到讲台前作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4.师生共同评价,看学生是不是把诗中的景象、作者的感受画了出来。
朗读古诗、体验情感
1.把自己的想象和体会融入到诵读之中,促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默诵古诗、谈读后的感受
1.谈读诵的方法和体会。
2.说对诗句内容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相互交流、介绍自己查阅的诗
1.小组交流苏轼和陆游的诗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2.摘抄其他同学找到的好诗。
第二课时
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采用“古诗接龙”的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
学习《题西林壁》
设问置疑、思考哲理
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3.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交流汇报。
变换角色、交流认识
1.扮演苏轼,可问其他同学“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
2.做一次采访者,可问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诗?”
3.老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同学和身边的事物呢?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学习《游山西村》
朗读古诗、升华情感
1.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2.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
1.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子说一说。
配乐朗诵《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以及课外写景的诗。
1.老师范读、指名试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布置作业
1.自己出一期手抄报。
要求:选取学过的两首写景古诗,为其配上合适的图画,同时还要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在手抄报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重难点:理解诗句和诗中所含哲理
关键:理解诗句,有感情的朗读
课时:两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像、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情,读出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播放庐山风景。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
(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底)
(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
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点拨: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品读欣赏,积累诗句
播放庐山的风景,配乐朗读。(师引发情感:在我们的眼前是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五、感悟写法
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课后积累苏轼的其他诗句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
2、将诗改写成短文,加上自己的感悟。
附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好吗?(板书诗题)
二、学习古诗
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
(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学以致用。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1)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让学生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要注意进行“用我口说我心”的训练。)
(2)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3)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协商合作,谈各自的感受,如:可以每人讲一句,也可以一人讲,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要适时加入学生的学习研讨,巡视指导,对表现好的给予表扬。)
(4)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情感因素。如,可以这样预设:
(前两句讲: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足了丰盛的饭菜。品味“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后两句写诗人的感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前面无路时,忽然柳绿花红又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吗?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三、品读欣赏,感悟道理
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对农家款待客人的丰厚和热情,历久不忘。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以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收获、见解,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争辩,这样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潮,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感悟写法
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叙事,后写景,寓情于景。整首诗无一字写“游”,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作者的身影。这种影随人移,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每两句都构成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而诗人的风格也如诗人描绘的对象一样朴实纯真。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
五、巩固练习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作业
创作一首赞美家乡的诗。
附: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议论)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有关春天的图片及春天的古诗。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
(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
(板书课题)
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
师: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
“春晓”的意思就是──?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启发学生质疑)
(出示卡片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
2、自读。
3、指读。
4、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诗句,在这基础上体会诗情。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前两句:
⑴出示图2:诗人本在干什么?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
(眠)
正音。
你怎么看出来它表示睡觉?“春眠”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睡起来会睡得怎样?
(很香)
那“春眠”的意思就是──?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
⑵(指“觉”)这个字读什么?
再读。
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这儿是什么意思?
(觉得)
⑶“晓”呢?跟诗题中同一个字,是解释为“天亮”呢,还是“早晨”?
(天亮)
⑷指说第一句的意思。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
⑸指
(师范读、指读、齐读)
⑹诗人睡得很香,朦朦胧胧中听到什么?
(鸟叫声)
你从哪句看出?“闻”什么意思?
(听到)
“啼”是一个生字。齐读。意思是什么?
(叫)
“啼鸟”解释的时候倒一下,为“鸟啼”,就是──?
(鸟叫)
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
(到处听到鸟的叫声)
⑺看图1,想想可能有哪些鸟在叫?这些鸟在唧唧地欢叫,我们来听一听。
(放录音,听鸟叫)
练说:( )的鸟叫声
再来说说第2句的意思,把( )填的词放进去。
⑻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样?
(喜悦)练读:处处/闻啼鸟。
⑼请大家把自己当作诗人,闭上眼,睡觉。
师述:“睡着,睡着,朦胧中听到鸟的叫声,一声,两声(放鸟声)你睡意全消,睁开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触景生情,于是哼出了两句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熟读背诵两首古诗。
【学习难点】
领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老师布置的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
(板书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叫做
(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件中的图,你们右图中看到了什么?
7、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贺知章。
(简介诗人生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边读古诗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4、从读咏、碧、妆、裁、剪要求学生会读,读准。
5、指名读,请其它学生正音,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⑴(放远处看到柳树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⑵诗人从远处看到了柳树,发生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丽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2、自读第三、四句:
⑴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样和同桌去读第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⑵学生自读,指名读,读到第三句时,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⑶读到第四句时,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去和小伙伴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和同桌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
4、讲评学生的小绿笔。
五、指导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学生提出难写的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笔顺要多次书空,记准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要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开来,一捺改成一点。
剪字下面是刀。
2、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六、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作业
1、背诵《咏柳》。
2、读春,积累词句。
(开火车,每人说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说一个含有春的词语,看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
3、课前搜集的有关春的佳句名诗,你们都搜集了多少?
4、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讲出来。
5、老师出示课件(收集的词语、成语、名诗佳句)请学生来读。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他们对春天是那样欣赏,那样痴情,真可谓是把春天描摹的绚丽多彩,古人赞美春天的诗很多,我们今天学的是南宋诗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们学的这首诗,谁知道它们题目是什么意思。
3、简介诗人朱熹。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朱熹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后,你能猜一猜诗人在写《春日》时的心情吗?
(高兴、喜悦、欢快、舒畅)
(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猜测,大家能从诗文中找出明确的词句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
(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老师点拔如下: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设得、东风面、总是春
万紫千红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师范读一次。
8、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滨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
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出示)《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孔子在书籍中寻找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从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系吗?我们大家要在书海中求知识,因为书的海洋里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
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⑴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⑵ 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六、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七、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⑴ 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⑵ 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⑶ 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 交流学习收获。
⑶ 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⑴ 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⑵ 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四、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
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⑴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⑵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六、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七、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⑴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⑵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⑶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交流学习收获。
⑶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⑴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⑵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四、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所、牧“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背育古诗。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老师范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愿意将课外学飞的古诗背育给大家听?
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新诗。
3、请大家注意观察图画:
(老师贴出图)
谁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一个小孩骑在牛背上正在看什么)
他到底看见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借助拼音读,读古诗《所见》。
二、初读古诗,记忆生字
1、自己读完古诗后,读给大家一听,互查读音。
2、将本诗要掌握的生字圈出来读一读,同桌交流记忆。
3、老师反馈:
⑴出示生字卡片:
所、牧、蝉、闭、材、童、黄、诗、指名读准字音。
边读老师边按诗的顺序摆放生字卡片。
⑵分析记忆:
这么多生字怎样快速的记住呢?
①熟字带生字:
推──捕蜻──蝉共──黄认──诗
听──所意──童亲──立放──牧
②编儿歌记忆:
一户一斤米──所人才进大门──闭
骑牛写文章──牧由到共里共加队──黄。
③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片。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1、将这些生字带入诗中,谁愿意给大家读读。
(指多名学生读诗)
2、自由读诗:
结合图想想,诗人都看到什么啦?再与同桌交流。
3、请学生简述诗意,老师相继补充:
学生:诗人看到一个放牛娃骑着一头老黄牛唱着歌,他的歌声非常响亮,振荡着树林。可他听到了蝉的叫声,想要去捉蝉,于是马上闭上嘴停止了唱歌。
老师:同学们想像一下,闭上嘴的小牧童会怎样做呢?
学生甲:骑在牛背上盯住蝉。
学生乙:不,牧童从牛背上下来,准备去捉蝉。
学生丙:牧童从牛背上下来站在地上,先看好目标,然后去捉蝉。
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在大家说产应该怎样朗读这首诗呢?
四、在意境中诵读古诗
1、自由读练。
2、扮演诗人到图画前诵读古诗。
3、背育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自己描红找关键笔画。
2、教师出示范字:
请学生说说关关键笔画。
3、学生独立临写。
4、同桌交换课文互相写。
5、展示评价。
六、板书设计
13、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古诗《所见》,说说诗人的名字。
2、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词语:
所以所有放牧特草关闭闭路电视黄牛特童古诗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古诗两首中的另一首诗。大家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
小池。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诗是谁写的?
(杨万里)老师简介: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人大多数也是描写自然景特的。
2、借助拼音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
池、惜、阴、晴、柔、露。
学生边读老师边将生字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4、交流记忆方法。
5、集体反馈:
⑴熟字带生字:
地──池明──阴错──惜情──晴雾──露。
⑵编儿歌记忆:
把矛放在木头──柔。
6、再读古诗:
看谁字音读得准。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听老师范读:
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儿看出的?
学生甲:夏天的景色,因为夏天荷花开。
学生乙:夏天的景色,夏天的时候有蜻蜓。
2、除了同学们说到的这些景物,你还从诗中看出有什么景特呢?
学生甲:有泉水。
学生乙:还有树。
3、那还有没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泉眼、晴柔)
老师简单讲解:
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是晴天的美好。
4、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找到小伙伴再读读古诗。
5、推荐读。
6、练习背诵。
四、课后延伸
1、齐背13课的两首古诗。
2、请每个学生收集描写夏天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五、板书设计
13、古诗两首
小池惜晴柔
阴
露
六、课堂作业设计
照样子填一填:
放:放牧放羊
牧:________
晴:________
惜:________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
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 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三、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四、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 自由记生字。
2)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五、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 一首儿歌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六、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 师范读。
2) 自愿读。
3) 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
四、指导书写
1.口头扩词:
古()()()声()()()
多()()()处()()()
知()()()忙()()()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
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
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
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五、扩展活动
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20古诗两首
锄禾 悯农
日当午汗滴 春
一粒 盘中餐 辛苦
秋 万颗
饿 死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锄禾〉、〈悯农〉的意思。
3、背诵〈锄禾〉、〈悯农〉。
4、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农收闲夫。
2、这几个字里,你认为哪几个比较好写?说说你是怎么写好的。学生自学后逐字讲每个字写时的注意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和小结。
3、按笔顺描红。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下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是清代文人高鼎所作,从题目可知许的内容为诗人在乡村的所见所感,是一首风筝诗,描写了春光明媚,丽日和风,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快乐的放风筝的情景,诗歌就像一幅画美丽的通俗画。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以评价促发展,在读与评价相结合中感悟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生字组成词语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大意,在朗读、感悟中想像
诗中描绘的情景。
情感目标:
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篇的语言美,情景美,达到熟读成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初识意境。
师:今天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同时观赏老师为你们作的画,好吗?
(师放古筝乐,按诗句描绘的景物顺序展现画面)
1、整幅诗课文插图
2、草长莺飞
3、拂堤杨柳
4、水泽散发的雾气
5、儿童欢乐放风筝
6、回归整幅诗文插图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致?
生:我看见了翠绿的草地。
生:我看见了黄莺在飞舞。
生:我看见柳条在随风飞舞(摆动)
生:我看烟雾,不是水雾。
生:我看小朋友在放风筝。
生:……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国清朝诗人,高鼎坐在他居住的草堂内看到此情此景,仅用了四句话就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村居》课件演示古诗内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感知意境。
1、释题:在乡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2、听录音读。
3、自由读,要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
师: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
生:旧字加偏旁,寸加木字旁变成乡村的村。
生:顺口溜,一木一寸交朋友合在一起叫山村。
生:……
5、指导书写,生描红、临写。
6、指导朗读、正音。
三、细读诗文,感受意境。
1、师:请同学边读边观看画面,哪些词的意思自己理解,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分别做上记号。
2、师: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在组内提不懂之处,依靠大家的力量解决问题。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蒸发的雾气,拂堤:柳枝很长,下垂着,像抚摸着堤岸。
纸莺:风筝。
3、师:根据你对诗文的理解,能说一说诗文的大意吗?
生:叙述诗意(大概诗意)
(早春二月,正是青草生长,黄莺飞舞的时候,拂堤岸的杨柳,就像陶醉在迷人的春色里一样,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里,赶忙趁着春风放起风筝来)
四、吟诵诗文,品评意境。
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同桌间互读诗文。
生:练读,相互纠正。
师:请你推荐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读给大家听。
生:吟诵诗文。
师:谁能再评一评,通过他的吟诵,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吗?
生:评价。
(1) 他晃着头,我感受到柳树在风中摇摆很美、
(2) 他的笑得再开心些,就更能体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兴奋心情。
师:那你能来试着读一读吗?
生:有感情的吟诵。
师:谁来给他评一评。
生:他读的声音很响亮,要是把醉春烟读得慢一些会更好。
师:你的意思是把醉春烟这几个字读的声音再拉长一些(师范读前两行话)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从老师的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柳树在飞舞,整座山村到处是雾气……
师:谁愿意来试着再来读一读。
生:试读,同桌比读、男女赛读。
五、赏读诗文,进入意境。
师:放古筝乐曲,吟诵古诗,生闭眼想像画面。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在你的头脑中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见风筝飞得很高,美极了。
生:我仿佛听见黄莺在歌唱。
生:我听见小朋友在欢笑。
生:……
六、欣赏画画,升华意境。
1、回放课件,生齐诵诗文。
2、诗人写出了我们儿童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
看画面,练背诵。
七、拓展作业,张扬个性。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2、为古诗配画。
3、吟唱诗。
以上任选一题
板书:
村居
草莺飞 醉春烟 儿童学
拂堤杨柳 早春 竟放纸莺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课文插图,录音),学生自带水彩笔,做风筝的材料(棍子、彩薄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
(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准?
(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谁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家长听听?
(可多请几位学生读)
三、再读感悟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⑴ 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⑵ 诗中哪里讲了鸟?读给大家听听。
(处处闻啼鸟)
⑶ 同学们,瞧(师指画面:动画演示鸟飞,鸟叫),你想说什么?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⑷ 哪里讲了花?
(学生读出:花落知多少?)课件演示花落地的过程。
⑸ 学到这里,一个疑问难住了老师: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小朋友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
(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
2、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这么美丽的画面,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笔,画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一、猜谜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栓住腰。
2、这是什么?
(指名说)
3、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
(指名说)
二、揭题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
2、诗人把他们写进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
三、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读诗想画画,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班级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4
【课前透视】
1、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
2、《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3、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4、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对话平台
1、自学:
⑴ 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⑵ 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2、感悟:
⑴ 自由读古诗,思考:
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⑵ 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⑶ 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① “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插图,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② “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③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
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④ “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朗读
1、自由读:
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
指名读;
配乐读;
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四、背诵
1、情境背诵:
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练习
1、填空:
离离______________,
一岁一____________。
野火______________,
春风______________。
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飞入菜花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六、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
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环节之间不够紧扣,有些拖沓。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注不够,忽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感悟。教学设计应作些更改。教案可如上。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1、回顾:
⑴ 背诵古诗〈草〉。
⑵ 引题,揭题,解题。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小诗:《宿新市徐公店》。
宿:住宿。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二、自学
1、学生自由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相互帮助。
三、交流
1、检查自学情况。
2、正音:
宿:sù
疏:shū
3、指名读,男女生读,竞赛读,齐读。
4、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⑴ 自由读,边读边想:
课文描写的暮春时节的哪些景物,如果我们要给这首小诗配上一幅精美的插图,应该画些什么?
⑵ 交流:
(逐句逐句)根据学生发言,相机作画:
篱落疏疏一径深:画上篱笆,要稀疏些,还要画上一条小路,要狭长。
树落花头未成阴:画上树,枝叶不是很茂密,树下也要画上树叶。
儿童急走追黄蝶:画上儿童,要在跑的,正在追赶黄色的蝴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还要画上很多很多的菜花。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春季,油菜花。)
5、指导读:
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
(高兴、喜悦,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四、背诵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战背;
齐背。
五、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3、搜集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写春季的诗,并试着背下来。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写字
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伴教锦囊】
一、词语解释
离离:草木长的得很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尽:完、全。
宿:投宿。
篱落:稀稀落落的样子。
径:小路。
寻:寻找。
二、相关链接
相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
题目前一定要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
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阅读在线
《春日》 《清明》
朱 熹 杜 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 清明时节雨纷纷,
无边光景一时新。 路上行人欲断魂。
等闲识得东风面, 借问酒家何处有,
万紫千红总是春。 牧童遥指杏花村。
《咏柳》 《游园不值》
贺知章 叶绍翁
碧玉妆成一树高, 应怜屐齿印苍苔,
万条垂下绿丝绦。 小扣柴扉久不开。
不知细叶谁裁出? 春色满园关不住,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课后反思】
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时,改掉了第一教时有讲无悟的方法,而是利用为小诗作图的机会,创设了一种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然而然的理解诗意。这种方法一点也不生硬,效果还不错。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本文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其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课后3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3、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情感目标:本文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其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课后3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流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多读几遍,要读通顺,读流利。
二、对照注释,初步理解。
1、同桌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
2、师适当讲解,大致理解就行。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出示画面和节奏提示,让学生自主品读,同桌合作读读听听
2、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帮助诗人能表达的思想感情,历代诗人对它的题诗
3、在熟读读的基础上背诵。
四、检查识字
五、练习
1、评一评
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描写的春景与本诗描写的春景有什么不同?(自由讨论)
生:杜甫的诗写花很多,千朵万朵来表现春天,这首诗没写那么多的花,而写了燕子。
生:这首诗写的是野生的花和草,而黄四娘家的花是自己种的。
2、想一想:乌衣巷繁荣时是怎样一种景象?
自由说,发挥想象力。
六、作业:背诵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