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时间:
分享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5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问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

  2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自己心中最美的东西吧!(指名自由交流)

  2·是呀,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有一位季羡林老爷爷他也深有同感,让我们一起随着他认识一个爱花的民族吧!(板书:25花)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字音读准,生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词,读并释义。(结合图片)接力读课文。

  3·这个民族指谁?你从哪里知道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自读自悟,升华情感:

  1就让我们和季爷爷一起去感受一下德国对花的独特的爱!浏览课文,季爷爷一共几次去德国?

  2四五十年前,季爷爷第一次到德国就对德国人的爱花之情有了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来,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5年下《自己的花大给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3德国人是如何爱花真切的呢?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德国人爱花之情用你的语言记录下来,并画出相关的语句。

  *大家知道“脊梁”是什么吗?“花的脊梁”是什么?德国人种花自己只看花的脊梁,最美的朝向别人,你的体会是?指导感情朗读。

  5·正是这样,德国人种花都是种给?(板书课题、读题)

  6·也确实不错,就让我们一起走上德国的大街,去欣赏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看课件)一边看图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看到以及看图的感受。

  7·我们的课文是怎样描写这样独特的风景的?你从第三段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什么?同桌齐读第三自然段,讨论。练习朗读。

  *“花团锦簇”是什么样?老师也了解到“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含义。

  8·“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家是怎样理解的?在这里指的是什么精神呢?

  9·如果让大家用“因为……所以……”来说这句话应该怎么说?正是这样!正因为你的付出,我为人人,所以才会有人人为我的境界!

  *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能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的事例呢?

  10让我们再次体味德国人的爱花的特殊情怀,引读第三自然段,指导背诵。

  四研习写法,总结收获:

  1再让大家回答一次:你现在是如何理解德国人爱花的真切之情的?用上“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来说一说。

  2是呀,第二自然段一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引着大家去自己体会文章的情感,其实,这篇课文在表现迷人景色展现德国民族精神的方面用了许多好的写作手法,你发现了吗?浏览课文。

  *好词,好句用得多。(如“姹紫嫣红”、“耐人寻味”、排比句等,学生积累。)

  *过渡句。(“爱花的民族也很多,……”、“正是这样,也……”)说说作用。

  3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方法。

  4是呀,这堂课我们收获良多,下节课就让我们随着季爷爷再次来到德国,一同去生成我们新的感受、获得新的收获好吗?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以及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季羡林爷爷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德国留学生活了十年,过了四五十年以后再次去了德国,回来后感慨万千,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随语言大师季羡林的文章走进德国,或许你能从中对德国人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出示生字,生齐读,指名读,师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莞”是个多音字,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3.生指出书写上的疑难字,指导书写生字:脊、嫣

  三、由浅入深,探究文本

  1、看课题,体会“让”的意思。将“让”字去掉,与课题作比较: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自己的花是别人看的。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加上“让”有主动的、心甘情愿的给别人看的意思。

  2、浏览课文,发现文中藏着的“让”。请你发现一下,文中哪些句子告诉我们德国人养花是“让”别人看的?看看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1)学生浏览课文,发现“让”,教师巡视点拨。

  (2)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对以下句子作深入引导。

  句子一: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请学生读,理解“脊梁”的意思。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句子二: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德国人养花真是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呀!)齐读。

  3、德国人的“让”,让出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德国人是怎样养花“让”别人看的?他们这样养花有好处吗?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文中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就说到了: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找出具体描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句子,划上横线。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这里景色真美呀,这段文字也很美!同学们再默读这两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抽学生读文,结合你的生活所见闭眼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看看这样美的画面吗?(出示图片)师解说: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抽几生,读出“花团锦簇”的形象),它侧重写花的形态;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点几组,读出“姹紫嫣红”的味道),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

  预设二:应接不暇

  不光一家窗前是这样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理解“应接不暇”:

  “暇”什么意思?(空闲,没事的时候。“暇”与时间有关,所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应接不暇”呢?(看图)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

  爸爸过生日,来了很多客人,全家接待不过来,这也叫——

  生活中,你还有“应接不暇”的时候吗?

  这里的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让人应接不暇呀,我们欣赏到了德国奇丽的景色。你能通过朗读再现这样的美景吗?

  (3)指导朗读

  作者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了德国。(齐读)

  同学们,我们就在德国,到街上去看看吧!(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背)走过任何一条街——

  内容理解了,读的遍数多了,自然就能背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读成诵”,也是我们惯用的背诵方法。

  (4)过渡:走在美丽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课文中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说(齐读)——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5)理解“耐人寻味”的意思。(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得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四五十年过去了,季羡林爷爷又一次到了德国,又一次看到了这奇丽的景色,当朋友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吗?他说:(齐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2)季羡林说的“美丽”指什么?“德国人有什么特点?”。

  (3)猜度季羡林的“梦”。——“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结合季老的《留德十年》、《再回哥廷根》文章片段,说说季老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梦。)

  教学反思:

  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德国充满异国风情的美丽,在一个异常普通的小镇的居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人性的美丽,成就美丽的境界,这就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给我留下的深刻感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在课堂上,我请学生自由默读课文,体悟风情,找出“人人为我”的句子。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引导学生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利用图片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体会花之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体会花之多。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以上片段我围绕中心问题反复研读课文,将重点段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的融为一体,努力遵循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在品位的基础上读,在读中进行想象,力图使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学生领进浓浓的诗意境界,言为心声,希望学生把心境和感受读出来,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文中蕴含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如何于无痕处解决这一难题,是我课堂中力求突破的。这个问题,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再加上课件教学的配合,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回顾整堂课,还是有一些让自己不甚满意之处:

  朗读教学的指导一直是我教学的弱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做了尝试,未进入最佳朗读状态,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提高,我很希望在体会感受景色奇丽这个环节上指导朗读给全课掀起第一波高潮。可惜事与愿违,虽然通过直观的图片视觉冲击,学生能体会到美丽的景致,也可以想象得到漫步德国街头美好的心境,但是并不能在读的过程中把各自的感觉读到位,的确成为一桩憾事。

  这样一次充满馨香四溢的异国风情之旅,让我感受之真切到老师的高度将决定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是何故。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会是我不懈之追求的目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篇3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第十册第八组教材中的一课。本篇课文讲的是“我”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变化很大的德国,“美丽”依旧没有改变。由此,我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语言优美且内容丰富,是一篇供学生细品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人文性价值。作者用生动的语言,雕刻精美隽永的短文,表达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展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在“美丽奇特”的境界里,潜移默化的营造净化心灵的氛围。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格教育,真正起到丰盈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师反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

  2、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轻松谈话。

  ■小试牛刀。

  第1课时

  (执教课时)

  一、一写一读,巧做铺垫,情感初萌。

  师:有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爱花,他们更乐于把自己种的花让给别人看,让别人陶醉于花的艳丽与芳香中。

  1、板书课题: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⑴和老师同写课题。

  ⑵指导“看”字的书写。

  2、品读课题。思:透过课题中的一个“让”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突破常规,直扣中心,引发赞叹。

  师:这篇文章是季羡林先生写的,季羡林何许人也?一位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一位享有“东方学者”盛誉的大人物。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名篇佳作。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要求:

  ①读到生字或优美的词语、句子,及时用笔把它圈划下来,然后多念几遍。

  ②想想,课文能读成哪一句话?

  2、出示句子: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⑴个别朗读,读出一个“奇”。

  ⑵引导质疑,追寻一个“奇”。

  板书: 奇丽? 奇特?

  三、紧抓双奇,深度探究,体会画面。

  ㈠学习2、3自然段。

  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2、3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景色奇丽或民族奇特的相关语句。

  (快速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预设㈠: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体会“家家户户”,明“吃惊”原因之一

  ①理解“家家户户”。

  ②体会“爱花真切”。

  2、体会“脊梁”,明“吃惊”原因之二

  ⑴体会“脊梁”。

  a、“脊梁”是什么意思?

  b、在文中指什么?

  预设㈡:

  出示对话: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1、齐读,分角色读。

  2、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3、说说形容笑的四字词语。

  4、体会“莞尔一笑”的内涵。

  思:这一笑,知道女房东笑出了什么?

  5、生读对话。

  预设㈢: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生读句子。

  2、体会“花的海洋”。

  (播放德国大街视频)

  3、读句子:“许多窗子……应接不暇。”

  4、体会“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听老师朗读,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花儿的图片)

  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孩子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让我们一起走进画里吧!(全班齐读)

  5、角色体验:

  ①假如我是一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走在这如花的的街头,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压力大,非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如我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花味,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㈣: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如果给“颇”换一个词,可以怎么说?

  2、理解“耐人寻味”。

  3、联系上文,体会“境界”。

  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4、创设情境,感受“境界”。

  ①我想问问这位女士,在屋子里的时候,你每天只能看到凌乱的花枝,花朵的背影,难道你不觉得厌烦吗?

  ②我想问问这位先生,走在街上的时候,你每天都能看到这些怒放的鲜花,你又在想什么呢?

  四、小结课文,升华主题,情感共鸣

  师:读着读着,课文既如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又成了一首颇耐人寻味的小诗。

  走在德国,

  满眼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

  多么令人赏心悦目!

  这──

  多么奇丽的景色!

  走在德国,

  感受到的是,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

  这──

  多么奇特的民族!

  走在德国,

  让季羡林先生回忆起──

  留德十年的求学足迹!

  这──

  怎能不令他思绪万千?

  (播放《阳光三叠》的曲子)

  (引导情境朗读)

  第2课时

  一、听写生词,温故知新。

  1、让学生当场默(2分钟)。

  2、现场听写并展示(选择有错的学生,达到对难写字的正确指导。如“脊”“嫣”“暇”)。

  二、学习末段,感悟美丽。

  师:同学们,让我们入情入境地朗读最后一段,记住:把作者的种种思绪,滴滴感受都读出来。

  1、齐读第4自然段。

  2、体会作者的话。

  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⑴想想:什么变化了?唯独什么没有改变?

  ⑵“美丽”指什么?

  ⑶生读句子。

  三、补充资料,领会主题。

  1、出示补充资料:

  那一条整洁的街道依旧整洁如新。从前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太太用肥皂来洗刷人行道,现在这人行道仍然像是刚才洗刷过似的,躺下去打一个滚,决不会沾上一点尘土。

  ──节选自季羡林《重返哥廷根》

  在我写博士论文的那几年中,我用德文写成稿子,在送给教授看之前,必须用打字机打成清稿;而我自己既没有打字机,也不会打字。因为屡次反复修改,打字量是非常大的。适逢迈耶家的大小姐伊姆加德能打字,又自己有打字机,而且她还愿意帮我打。因为原稿改得太乱,而且论文内容稀奇古怪,对伊姆加德来说,简直像天书一般。很长一段时间,她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

  ──节选自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

  思:从这两段文字中你又有了怎样的体会?

  2、引导学生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又看别人的花。”“走过何一条街,……应接不暇。”

  师: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呀,才让季先生把这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3、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感叹之余,作者内心又涌起另一种情思。请读课文的最后一句。(生读)

  4、出示句子:“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①作者陶醉于鲜花之中,触景生情,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这是一个怎样的梦?梦中他在思念什么?

  ②引导学生朗读。

  四、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请同学们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对课文的感悟,以《梦见了》续写一段话。

  五、交流谈话,推荐书目。

  我写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都是甘露醍(tí)醐(hú),吃了能让人升天成仙,但其中绝没有毒药,绝没有伪劣假冒,读了以后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    了解作者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的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一、学什么

  师:四五十年后的今天季羡林先生有来到了德国。他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都开满了鲜花,他情不自禁地赞叹着。他发出怎样读赞叹呢?(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丽奇特

  师:季先生为什么赞叹德国有奇丽的景色,是奇特的民族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我来学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德国的风景和风俗特点。

  (指名读)

  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用直线画出文中描写德国景色的奇丽句子,简单批注。  小组交流体会。(时间3分钟)

  一、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德国景色的奇丽的?

  学生汇报: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理解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花,但它们的意思不一样(出示图片)

  花成团的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叫花团锦簇

  各种颜色的花竞相开放绚丽夺目就叫姹紫嫣红。

  假如现在你就置身于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街上,你仿佛看到听到闻到了什么?

  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评价。

  就这一段你还从哪看出景色的奇丽?(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得人如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从哪些词语看出花多?(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走在这样的大街上会有怎样的感觉?

  二、课文中那些句子使人感到德国民族的奇特?

  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2,3 自然段画出体现德国民族奇特的句子。

  2. 从文中找出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句子。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

  3生活中你见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小组交流。(时间5分钟)

  师:如此美丽的景色,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会永远保持下去吗?

  师:时隔四五十年,德国人把花养在临街的窗户外面的习惯没有改变,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色没有改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没有改变。

  师:在美丽的花背后却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东西。请大家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你是怎样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的?

  难怪季先生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文章的结尾季先生做了一个梦这到底是怎样的梦,梦到了什么?请你简单写一写。

  说说你的收获。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品味“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异域风情,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3.初步感受德国人优雅、含蓄的处事风格。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今天是老师和大家第二次合作上课,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合作,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一、以“独特的养花方式”引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北大教授季羡林文章,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德国是个爱花的民族,他们爱花的方式非常的独特,谁能说说它的独特之处?

  3.课文也是这样写的,出示句子,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句话讲了几层意思?(2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板书)

  出示句子: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句子写了两层意思,所以中间用的标点是——;齐读句子。

  二、感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行为美

  1.课文哪些地方讲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层意思,找出来,划一划。指名读。

  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你从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德国人独特的爱花方式?(引出3个“都”)。

  小结:是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户都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家家户户的花朵都朝外开。多么不约而同的行为,多么自觉的行为,这在德国已形成了一种风俗,已形成了一种习惯,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种独特吧!一起读。

  3.“脊梁”本来是什么意思?(脊背,背上中间的骨头),动作演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就是看到什么?(枝干)

  小结:德国人把花的背面留给自己,把最美丽的一面留给别人看,让我们再齐读感悟。

  三、感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景色美

  1.在屋子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走在街上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美丽的景色呢?小声读第3自然段,划出景色美丽的句子。请生读。

  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你特别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美丽的呢?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奖励理解好的同学板书词语。

  “花团锦簇”:形容花儿很多,紧紧聚拢在一起,五彩艳丽的花儿一朵挤着一朵,一朵挨着一朵,花儿多而茂盛,强调形态。(你从形态上感受到了花的多而茂盛。)

  “姹紫嫣红”:形容花儿颜色丰富,艳而娇,强调色彩。(你从颜色上感受到了花儿的美丽。)

  应接不暇:看花的人看得来不及,看出花的多而美。(你从看花人的反应中感受到美丽。)

  花的海洋:花很多,像海洋一样。(你从面积广看出了花的多。)

  山阴道:让看花的人如进入了郁郁葱葱的的大森林,感受到花的多而美丽。

  任何、家家户户;从街道、窗户的多感受到花的多。

  小结:你们真会读书啊!作者用那么多词语,从那么多角度写出了景色的美丽。

  3.指导朗读:那你能把这美丽读出来吗?指导读出花的多、美;

  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值得人慢慢去品味,让我们读慢些,读柔些。

  指名读,谁能把花读得更多些,更美些!

  真美的景色啊!让我们一起把花读得更多更美。

  4.欣赏景色,展开想象:想不想看看着美丽的景色?一边看一边展开想象,此时你正漫步在德国的街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5.把你感受到的美丽,展开的想象,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下来。(音乐不断)

  学生交流自己的小练笔。

  6.小结:是啊,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高兴、愉悦、神清气爽、舒畅)

  让我们带上这份心情再一起配音乐齐读。

  四、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境美

  1.因为有那样独特的养花方式,才有如此美丽的景色,所以季先生这样认为——,出示句子,齐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对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提示: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文中具体是指什么?

  补充句子: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一起读。

  (2)“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颇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很耐人寻味的呢?

  2.小结:对啊,在屋子里自己的花给别人看,在街上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看到的景色比看自家的花更加美丽,更加绚丽多彩,得到的收获更大、更多,这确实“耐人寻味”,确实值得人细细去琢磨、品味啊!。没有发过言的同学起立,让我们一起来读。

  五、感悟“莞尔一笑”的含蓄美

  1.是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话”这种独特的爱花方式是耐人寻味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当季先生为有如此的养花方式感到吃惊,去女房东时,女房东的反应同样也是耐人寻味的。

  出示句子,引读: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2.师生分角色朗读,请生评价。(语气,表情等)

  3.“莞尔一笑”是怎么样的一笑?(微微一笑)季先生很吃惊,但是女房东却是微微一笑,你觉得女房东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提示:

  (1)很平常,再普通不过了,每户人家都是这么做的。(作为德国民族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做的,当然觉得很平常,很普通了!)

  (2)很自豪,整个民族都有这样的境界。家家户户都这样养花,对于外国留学生的季先生才感到吃惊。(相对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而言,德国民族家家户户都这样养花,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多么值得自豪啊!)

  (3)很高兴,季先生能领会德国人这样养花的用意。(一名外国留学生,能猜测、领悟到德国民族这样养花的用意、目的,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4.小结:从“莞尔一笑”中,我们能解读出女房东那么丰富的想法,但不管想法如何丰富,女房东都只是“莞尔一笑”,这多么“耐人寻味”啊!让我们一起读这几句话。

  3.既然“莞尔一笑”是微微一笑的意思,为什么不直接用微微一笑呢?

  小结:是的,从“莞尔一笑”让我们感受到了德国人的含蓄、内敛;美丽、优雅,就如他们爱花,就默默地、自觉地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样,德国人的这种言语神态与养花方式是多么相似,真是异曲同工、耐人寻味啊!再齐读。

207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