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2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熟悉社区中常见的服务机构和公用设施。
2、培养收集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参与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通过了解社区的活动,爱社区,美化社区,提高环保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我选择了位于学校附近的社区。这里环境优美,公共设施齐全,周边的部队给学生们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可利用资源较多,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利于他们观察发现,收集资料。
本主题活动针对的是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事物有较强的探索欲望,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采访、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收集信息的基本方法,从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报,从而达到了解社区、关注社区、关爱社区的目的。
(二)物质资料准备
1、与社区中的相关场所和人员取得联系。
2、调查访问所需的相关学习卡片和用品。
〖活动时间〗
4课时(课内课外灵活安排)。
〖活动过程〗
(一)录像导入,激发热情
1、教师先播放一段反映长春市优美风貌的录像资料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自己生活城市的整洁环境、优美建筑、繁荣街道和著名景点,了解长春市的整体概况,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2、继续播放录像,镜头集中到学生生活的社区。此时,学生热情高涨,气氛热烈,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唤起学生走出校园,亲自去参观了解社区的欲望。
(二)自由分组,制定计划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四个小组,选出组长。每个小组确定出参观的目标和游览的路线,制作记录卡。做好出行前的准备。
2、教师提出参观游览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将看到的和了解到的社区环境、服务机构、公用设施及周边单位的情况记录下来。
(三)快乐出发,实地体验
1、教师和家长带领学生到预定的地点进行了解和参观。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记录学生的行为。
2、具体活动情况:
镜头一:这一组学生有的用照相机给花草树木、凉亭、宽阔整洁的马路和优美建筑拍照;有的将看到的景物惟妙惟肖地画在了纸上。
镜头二:这组学生来到了超市,看到了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品种繁多,购物的人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在和收银员简单的交谈之后,他们把这些情况记录在卡上。
镜头三:部队院内,一组学生正在与一位解放军叔叔交谈,他们有的提问,有的记录。之后,解放军叔叔带领学生参观了部队的寝室、食堂、课堂和运动场等场所,学生将看到的用照相机拍了下来。
镜头四:社区娱乐场中正有几位老人在健身器械上锻炼身体,这组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向他们了解这些公用设施的使用方法,以及它们带给人们的方便。
(四)展示资料,巧口介绍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组内收集到的资料,讨论如何介绍本组的收获,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
2、教师出示社区图。请小组派代表将整理后的资料贴在相应位置,并加以说明。同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我们生活的地方环境美、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及周边部队的榜样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生活地方的情感。
(五)表达情感,爱的升华
1、学生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对自己生活地方的热爱,如唱歌、剪纸、演一演、讲故事等形式。
2、邀请邻近部队的解放军战士与学生们座谈,增强爱家、爱社区,以至爱国的意识,感受到社区生活的温暖。
(六)活动延伸――我为社区添新绿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社区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时想出对策,提出建议,完善社区,为社区的建设出谋划策,使社区的明天更加美好。如: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学生可以组成“环保督察队”,呼吁大家爱护生活环境,还可以组成“废品回收分类站”,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提高废物的可利用率;针对提高人们健康意识这一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健康快车活动组”,定时向社区里的人们宣传身体保健知识,使生活在社区里的人们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反思〗
“我爱我生活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主题,如何让学生了解社区,激发学生爱社区的思想感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采用说教方式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了。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组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给学生创造广阔的空间去自由发现,自由探索,才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发展能力。
我在本次活动中正是贯彻了这一思想,把活动落到实处,唤起了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社会生活融入课堂之中。在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及时地监督、检查、反馈,以确保学生活动能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行为落实得更实在。资料的展示与交流中,不但增强了学生爱社区的情感,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社区周边部队的解放军战士给学生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护公共设施。
2、发展小组合作能力,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福州市区,本班60%的学生来自学校周边社区,多是干部和职工的子女,环保意识较好;40%的学生来自郊县,多属进城经商子女,家长忙于做生意,忽视对子女进行习惯养成的教育,学生环保意识较弱。因此,有必要通过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
(二)物质资料准备
课前教师收集有关周围的优美环境和受损公共设施的音像资料,制作课件;提供制作环境保护公约的底板和辨析图,评价激励学生所需的红花。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播放本班学生在公园、社区游玩的录像资料,让学生欣赏美的环境。
(一)导入
1、赞美生活的地方。
师:同学们在公园、社区游玩的过程中,肯定有许多感受,谁来说说?
生:我们生活的地方山清水秀。
生:我所居住的地方是最美的地方。
生:我所住的社区非常方便,非常温暖。
2、看损坏环境的图片,谈体会,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
师:可是这么美好的家园里却出现了一些不美的现象。
(课件出示环境被损坏的图片。)
生:哇!
师: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
生:我看了,心里觉得很不舒服。
生:我想,是谁把这弄成这样,多么不爱护环境呀!
生:这么美的地方出现了这些脏东西,就变得不美了。
3、小结。
师:是呀,大家都想把自己生活的地方保持得既干净又舒适。那么要怎样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让它美如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二)出示图例,进行辨析
1、课件出示“环保卫士”丁丁、当当两位卡通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师:这节课,我还请来了“环保卫士”丁丁和当当,参加我们的学习活动。
丁丁、当当:我们是“环保卫士”。
丁丁:我叫“丁丁”。
当当:我叫“当当”。
丁丁:我们交朋友吧!
2、对文中图例进行辨析,联系生活实际,明确保护生活环境该怎么做。
丁丁:听说福州是个美丽的城市,我们来了一看,果真如此。我们还在福州的街头、小区里、公园中、校园里看到了许多爱护环境的好孩子,我们要送给他们“环保卫士花”。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图片。)
当当:咦,这位小朋友为什么要把痰吐到纸上?
丁丁:同学们,你们能回答当当的这个问题吗?
生:这样才能保持地面清洁,防止空气污染,才能更好地预防SARS和其他流感,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师:那我们应该送他“环保卫士花”。
(课件中送出“环保卫士花”。)
教师板书:
1、不随地吐痰。
丁丁:我们还看到了许多现象。
(课件出示教材中其他图片,请学生评一评。)
师:你们手中也有同样的图,请同学们看懂图的意思,同桌交流,谁做得对,谁不对,为什么?对的,给他画朵环保花。
(用幻灯展示学生的辨析图,学生汇报。)
生:我给一、二、三幅图上的小朋友画上了环保花,因为第一幅图的小朋友擦掉了墙上乱涂乱画的东西。第二幅图的小朋友没有乱扔包装袋和香蕉皮,而是扔进了果皮箱。而第三幅图的小朋友不乱泼脏水。
师:同学们,你们赞成他说的吗?
生:赞同。
教师板书:
2、不在墙上乱画。
3、不乱扔垃圾。
4、不乱泼脏水。
生:我觉得第六幅图中的小男孩做得不对,他翻过栏杆走进草地玩,把小草踩坏了,还把栏杆弄坏了。旁边的小女孩是“环保小卫士”,因为她在批评、制止小男孩的行为。
师:你说得真好。(送红花)是呀,我们要爱护环境,就要爱护公共设施。
教师板书:
5、要爱护公共设施。
师:公共设施还包括哪些?
生:还有电线杆和公交站牌……
生:还有第三幅图里的IC电话亭。那个小男孩也不爱护公共设施,他打完电话没把听筒挂在机子上。
师:对,第三幅图和第六幅图里的小女孩都敢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她们都是“环保卫士”。
教师板书:
6、敢于制止损坏环境的不良行为。
生:第四幅图的小女孩和第五幅图的小男孩都是敢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的“环保小卫士”,也同样能得到“环保卫士花”。
师:他们还制止了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生:第六幅图的小男孩制止了一位小女孩把跳绳绑在小树上。
生:第四幅图的小女孩敢于制止两个小男孩在美丽的草地上做游戏。
教师板书:
7、要爱护花草树木。
师:你们要像图上的小朋友那样,从不同的方面来爱护美好的生活环境。想想自己平时已经做到了哪几点,哪些地方自己还需要学习。
生:我平时经常把纸团扔在抽屉里,以后要把纸团扔进果皮箱。
生:我有时用铅笔和小刀在桌面划刻,我一定会改掉。
师:你们通过学习,知道要改正错误,也能成为保护环境的新朋友。我建议大家也给这几位同学鼓掌。那么我们来立个“环境保护小公约”,共同遵守吧!
教师在刚才板书的内容上加上标题――“环境保护公约”,并加上边框。
(三)教材内容延伸到课外,再回到生活
丁丁:同学们,你们做得真不错。可是除了这些,为保护生活环境,你还能做些什么呢?
教师在板书“环境保护公约”后加上“……”
师: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并把交流好的结果用彩笔写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环境保护公约”的底板上。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或图画代替。完成后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大家一起交流。
学生组成四人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把自己小组的“环境保护公约”向大家宣读。
生:这是我们小组订的“环境保护公约”――经常打扫卫生、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涂乱刻。
师:这些公约写得太好了,相信看到这些公约的人都会按公约行动的。想想你们回去后,准备把公约贴在哪里呢?
生(七嘴八舌):贴在家里、贴在小区门口、贴在教室里……
师:好的,放学后就按你们说的去做吧。
(四)动手实践,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师:爱护环境不仅要认识到,更要会动手做。
师:看看教室的环境,找找现在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生:哦,我发现教室的卫生角有点乱了,我想把它整理好。
生:还有三角柜、玻璃橱等。
师:好,还有哪些同学有这样的想法?你们就组成一个小组共同整理好班级的各个角落,可以给自己的小组取个名字。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
生:我想给教室洗个澡(生齐笑),就是把教室打扫干净。
师:就请你来当组长吧,哪些同学愿意和他一组?
生分好小组后,领好工具,分组行动,教师指导并教育学生在劳动时注意安全。
(五)活动结束,谈谈体会
师:刚才同学们干得真起劲呀!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没做完的可以在下课后接着干。现在你们一定有许多感受吧,来说一说。
生:我们是“清除墙渍小分队”,我们发现教室的墙壁上有些小污渍,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些污渍清除了,现在教室的墙壁干净多了,我们看了觉得很高兴,今后,我们还会这么做。
教师设置一个插曲,检测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随意地往地上扔废纸。
生(七嘴八舌):老师,不能往地上乱扔纸屑。
师(马上拣起纸屑):真好,同学们不但环保意识强,还勇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这个小测试,你们都合格了,你们都是“环保小卫士”了。
(六)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学会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怎样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
生:我知道要用双手来保持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
生:通过今天的活动,我知道了保护环境要做到敢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
(七)布置下次活动的任务
师:单靠我们来爱护环境,够吗?还要怎样?
生:还要叫爸爸、妈妈也来爱护环境。
师:说得真好。
生:还可以让叔叔、阿姨们加入“环保卫士”的队伍。
师:对,我们要向全社会宣传,动员所有的人都来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那我们该怎样在社会开展宣传活动和环保活动?下次活动我们来交流、讨论。
师:丁丁和当当看到同学们的进步,一定会很高兴的。
(出示课件。)
丁丁:你们刚才说得、做得都很棒,欢迎你们加入“环保卫士”的队伍。不过,要持之以恒哦!
当当:我们这些“环保卫士”一起来唱一首环保三字歌吧。
师生齐唱环保三字歌:
同学们 应记牢 好环境 大家造
不乱丢 不乱吐 齐爱护 花木草
学校里 防纸屑 降噪音 常打扫
各用品 摆放好 整整齐 心情妙
生活中 讲卫生 病菌少 健康保
节资源 最重要 水和电 离不了
勤关水 走关灯 虽点滴 意义高
倒垃圾 要分类 回收后 都是宝
好环境 好人生 我辈乐 万代笑
〖教学反思〗
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进行教学,尊重学生情感,进行引导,较好地调动了学生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活动开展得较为成功。
1、体现生活性。
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制作课件,寻找资料。还引导学生在自己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体现活动性。
教学设置了几个活动环节,如创设教学情景,制作课件,“环境保护公约”、动手打扫卫生、唱环保歌。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寓教于乐,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
3、体现学生主体性。
教师利用课件、活动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地活动、观察、交流、思考、操作,使学生自然地生成环保意识,而不是依赖教师的讲解。
4、不足之处。
分组打扫卫生显得时间不足。还有些学生想发言,而没得到机会。另外,学生所立的“公约”中,有的语句不通的,还没有得到指正。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3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5、能够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摆长越长,摆得越慢,摆长越短,摆得越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方法。
3、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反复实验获得可靠试验结果的重要性。
2、体会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
3、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和探究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准备:
线、钩码、铁架台、计时表、实验记录表、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出示摆,激发兴趣
1、师出示用棉线和钩码做的摆,自然松手,让它运动起来,问:这种运动方式叫什么能画出示意图吗?(学生交流,动手)
2、师讲述:这种装置叫摆。它有两部分组成:上面这根线叫摆线,下面这个钩码(重物)叫摆锤。示范:自然松手,象这样来回一次叫摆动一次。(要求:摆线要直,手不能加力。)
3、学生猜测:15秒钟摆动多少次?(老师计时,学生数数:计为N)
4、师改变一下摆幅的大小再实验,学生再猜15秒钟摆动多少次?(可能大于N次,可能小于N次,也可能等于N次)
5、教师继续演示,学生数数,结果还是N次。
6、师问:这种情况,你发现什么?想提什么问题?
7、学生交流(他们可能发现:摆得快慢与摆幅无关。可能会提:摆得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研究摆,自主探索
1、交流学生的猜想:(摆得快慢可能与摆线长短有关或与摆锤轻重有关等等)
2、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师指导:实验中哪些条件不能变?需要改变什么?怎样改变?需要做多少次才能说明问题?)
3、讨论完成后动手实验。(5人一组。2人做摆,1人计时,1人数数,1人记录)
4、师巡视指导。
5、汇报交流:有何发现?与你刚才想的一致吗?
6、师问:综合两个因素,你有什么发现?
7、学生述,师总结:摆得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得越慢;摆线越短,摆得越快。
三、设计摆,寻找规律
1、各小组分别做一个在15秒内正好摆动8、9、10、11、12、13、14、15、16次的摆,做好记录。
2、小组合作制作。
3、把做好的摆挂在黑板相对应的钉子上。
4、学生观察摆,寻找规律(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5、师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四、总结:生活中摆的例子很多,希望大家留心观察。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纵观本课教学,自己作为一名引导者,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前,我就在黑板上用棉线与钩码做了一个摆。一上课,我就向学生示范什么是“摆动一次”,然后师生合作共同测试一下15秒可以摆动几次。然后我又改变摆角的大小,让学生猜测15秒可以摆动几次?同学们马上就进行大胆猜测,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通过师演示学生数数这种合作方式发现摆角大小不影响摆的快慢,疑问“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油然而生,而且急于想通过实验寻找答案,这样他们带着疑问和好奇很容易就进入本课的中心环节。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无论是在学生的研究方案设计还是在实验过程中,我都注意加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如在学生研究方案设计时,引导他们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①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和多个变量时,可以怎么研究?
②能否用两个不同摆长来研究摆锤的问题?
③实验中保持不变与需要改变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④哪些细节要注意?在这过程中,我也适时点拨解疑使它们的方案具有可行性,为得出正确结论作好准备。
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我深入每个小组对他们有效指导:比如如何计时和选择有效数据等等。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作用就是学生过河的引路人:首先要让学生对河感兴趣,想过河、敢过河;其次,对河浅的地方,让其自己过,对河深的地方,教师心里有数,垫一块石头,让他正好够得着;对信心不足的甚至扶一把。总之人人都能过河,人人都有到达对岸的喜悦。
3、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方案制定好以后,他们就要通过测量收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数据支持证据。这一环节必须要小组合作,否则无法完成。这样我强调了小组成员各尽其长,合理分工。(谁操作、谁计时、谁记录、谁数数),分工好了以后才能动手。分工使小组内所有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自主探究起来也比较规范有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小组合作也逐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更让他们感知和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流利朗读并能背诵——香九龄等三句,三字经——孝于亲。
2、了解所学内容的意思,能够明理,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在生活中真正做到孝顺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长辈。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经文,感悟“孝”道。
难点:背诵所学的内容,并能根据所学的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据说咱们班的孩子背古诗挺厉害的,不过耳听为虚,眼见才为实嘛!我想亲自来考考你们,到底有多厉害!有信心吗?准备好。看大屏幕(大屏幕)
(生展示背古诗)
刚才你们背的这些唐诗宋词都是咱们中华民族不朽的国粹。今天,陈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了解的是另外一部经典诗文——《三字经》(板书:《三字经》。 来,一起读一读。
二、初步了解《三字经》,引出“孝于亲”。
1、生背《三字经》。
师:一听到是《三字经》,好多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想背一背了。(生背)来,我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三字经》简介)
2、简介三字经,引出学习内容。
《三字经》在我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她含有大量的历史知识,概括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是以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的形式出现的,读起来轻松愉快,所以特别适合我们小朋友诵读。
听了介绍,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它叫《三字经》吗?(生答)
《三字经》的内容也是相当的丰富,今天我们来学习的是《三字经》中关于“孝”的内容。( 板书——孝)
3、交流对“孝”的理解
是的,孩子们,在家里我们可以帮帮爸爸妈妈做家务,这是孝顺;在学校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不让父母担心,这也是一种孝顺,教案《三字经——孝于亲 校本课教学设计》。孩子们,你们知道在古代,子女都是如何孝顺自己的父母的吗?我们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边听边想:故事讲了谁?他是怎样孝顺父母的?
三、诵读
“黄香温席”——学习“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1、讲“黄香温席”的故事。
2、交流。
3、教师带读,指导读准音。
4、指名读。
5、男女生起立读。
6、拍手读。
7、小结
刚才的“黄香温席”小故事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板书),这是孝的一种表现。那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我们又应该如何相处呢?我们先来听一听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让梨——学习“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播放视频“孔融让梨”。
2、交流。
3、教师带读,指导读准音。
4、指名读。
5、打节拍读。
6、同桌互读。
学习“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1、师生交流。
2、小结。
是啊,孩子们,黄香九岁就知道给自己的父亲暖被窝了,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尊敬自己的哥哥,把大梨让给哥哥,他们不仅受到了全家人的称赞,也受到了世人的赞扬。可见,一个人从小首先要学会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然后再是扩展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见闻。用《三字经》中的一句话就是——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出示)
3、教师指导读最后一句。
4、全文背诵。
5、配乐诵读。
四、小结
孩子们,通过今天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生交流)
是啊,百善孝为先,我们学做人也一样,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孝顺。(板书:学做人、孝为先)孩子们,看,通过学习我们又组成了一首新的三字经,赶快来读读。(指板书)
五、情感升华,结束课堂
最后,陈老师送你们一首歌——《母亲》。(播放视频)一边听,一边想:听完这首歌你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好,孩子们听完这首歌,有什么话想对爸爸妈妈说?
【板书设计】
《三字经》
敬父母
孝让兄弟
学做人
孝为先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秋天丰收的愉快心情。
2、关注家乡的特产,对特产的收成、价格、用途、营养等有关情况能够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3、关心自然、热爱自然,树立珍惜劳动果实的意识,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比较怕羞、胆怯,不善于主动与人沟通、交流。本班学生对自己去采访、调查缺少信心,显得无所适从。学生的讨论、交流还不够深入,往往存在小组中一人发言代替全组学生讨论的现象。小学生的天性是喜欢亲近自然、亲近人的,只要教师能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便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
本地为发展小城镇建设,在学校附近成立了“三辣”(辣椒、大蒜、毛葱)生产基地,所以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到基地采访、调查。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到农户家中、农田去了解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如玉米、萝卜、白菜等。
(二)物质资料准备
1、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非常有限,学校图书室中的资料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可以通过寻问教师、家长等途径来获取相关信息。
2、和要去调查采访的农户取得联系,确保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深入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活动时间〗
课内4课时,课外调查2课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师:秋天,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都主动帮助家里人秋收;每天上学,我们也会看到地里很多人在忙碌着。我们这里的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大家想一想,我们这里都收获了哪些常见的农作物?
生:玉米、萝卜、白菜、土豆。
生:还有辣椒、大蒜、毛葱……
师: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农作物情况?
生:我家今年种了10亩地,爸爸说能打2万斤玉米。
生:我家的辣椒又红又大,长得非常好。
生:邻居家的萝卜被放到地窖里,这样到冬天,萝卜还特别脆。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表述,教师及时肯定学生。
师:还有哪些农作物的情况是你不太了解的?
生:我看到地里有很多白菜,不知要运到哪里?
生:今年萝卜多少钱一斤?
生:我家今年的玉米比去年收得多,这是为什么?
学生所提问题比较杂乱,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感到自己不太了解的情况还很多,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去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
(二)自由分组,制定计划
师:怎样才能了解农作物更多的情况呢?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最后总结:可以通过寻问家长,到“三辣”基地、农民家中、农田里去调查等方式去了解。
引导学生自由分组,分别去调查玉米、萝卜、白菜、“三辣”等农作物的情况。
师:为了让我们的调查效果更好,我建议大家先制定一个调查计划。
调查同一种农作物的同学组成小组,小组同学互相商量,写出一份调查计划,明确调查内容、调查地点、要采访的人、主要问题等。
学生通过制定调查计划,在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有助于调查活动顺利进行,保证了有目的地进行调查,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教师将学生不清晰、无条理的问题变得清晰化、条理化,节省调查的时间,提高调查的效率。
(三)调查体验
在班主任、品德与生活教师以及家长的带领下,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学生到农户家中了解玉米的收成、品种、价格、去向、用途等情况;到农田寻问菜农,了解白菜、萝卜的收成、储存、价格等情况;到“三辣”生产基地采访基地负责人,了解“三辣”的价格、去向、加工等情况。
教师从儿童的兴趣、爱好、关注点出发开展活动,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进行学习,尝试边调查,边做好记录,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师:为了让大家了解各小组调查的情况,将调查的结果整理一下,然后进行汇报。
(四)表达交流
各小组的学生对自己的调查情况进行整理。
(由于低年级学生会写的字有限,教师建议学生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学生们用图画、表格、文字等形式进行表述。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调查的内容进行归类,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1、调查玉米的小组汇报。
生:今年的玉米收成比较好,因为今年不缺雨。
生:我知道农民可以将玉米卖给国家粮库,也可以卖给个体商户。
生:一个大的玉米棒有200多粒玉米。
生:现在用龙丰2号玉米品种收成好,我知道用好的品种,才能收成好,这是我到的农户家的主人告诉我的……
2、调查白菜、萝卜的小组汇报。
生:农民把萝卜放进土里储存,是为了不让萝卜失去水分。
生:我知道的最大的萝卜有5斤重。
生:萝卜有青萝卜、红萝卜两种,青萝卜生吃比较好。
生:一亩地能产4千多斤萝卜。
生: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吃萝卜对身体有好处。
生:一车白菜100棵,可以卖35元,比玉米的价格高。
生:白菜的营养价值很高……
3、调查“三辣”的小组汇报。
生:辣椒加工成细粉、块状可以多卖钱。
生:“三辣”基地的负责人告诉我,“三辣”要出口,卖给韩国人、越南人。
生:我知道的最长的辣椒有8公分长。
生:现在“三辣”比玉米、白菜好卖,我让爸爸多种点辣椒……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调查情况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有时学生的调查结果是浅显的,但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得出的结论,便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组汇报时,教师引导其他小组同学注意倾听。学会倾听,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和引导。
教师进行活动总结,肯定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要积极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看法。
〖教学反思〗
此主题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学习,学生比较感兴趣,也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学生从课堂、学校走出来,对于调查、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普遍很喜欢,所以能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亲自实践、亲身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只有学生自己亲历的体验、感悟才是深刻的。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索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在调查之前,我引导学生制定调查计划。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制定计划有些困难。尽管我进行了指导,但对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的情况还是关注得不够。调查时同一小组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重复的现象,所提问题还比较零散,这需要教师在学生调查前进行细致的指导,从而提高整个活动的成效。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使同学掌握线条的艺术。
2、熟悉线描的工具和资料。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可使生活更美。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线描的工具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线条是绘画最基本的造型语言之一,线描画是指单纯用线条画成的画。在儿童绘画中,线描画是一种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表示的绘画形式。
线描画的工具
2、记号笔、签字笔以和一些能在纸上划出印痕的工具。粗细不同的绘画工具更能增加线描画的画面效果,如用白色或金银色笔在深色纸上作画;用刮刀在刮蜡纸上刮出印痕等。
3、线描画的资料
任何纸张,如打印纸、卡纸、色纸、刮蜡纸、吹塑纸等。甚至可以是地面。
4、线描画的表示方法
线描画从点到线的千变万化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面。假如我们把没有涂色的局部称为白,涂满颜色的局部称为黑,那么线描画即是介于黑和白之间的灰。各种各样的点和线构成的面,会出现出丰富的、深浅不时变化的灰色。
三、图欣赏
四、同学作业
用线画自身喜爱的作品或临摹书上的作品。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7
一、 教学理念
1、教材分析
《丝网花的制作》为校本课程,主要面向五、六年级的同学而设计。一课的优秀教案是以拓展同学思维、培养探究精神、提高发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宗旨。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经验,围绕认识花、制作花、发明花“花”这一主题,以丰富、多样、开放的内容文字、例品范例、同学活动局面等,揭示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主要教学要求和线索。
2、设计思路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让同学欣赏四季花卉和丝网花作品,了解制作丝网花的资料工具等,通过对花形、色、味的感知,引导同学发现花的美、理解丝网花的制作原理,激发同学动于制作丝网花的兴趣。并课堂展示同学制作的丝网花作业,让同学通过自我评价,进一步掌握丝网花制作的技法。
二、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花卉的造型与色彩规律和丝网花的制作方法。
2、情感:感知、体验各类“花”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3、能力:培养同学综合利用各种资料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指导同学运用各种资料进行“花”的立体制作方法,培养合作意识。
2、具体学习花瓣的制作和组合成花形的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和多媒体的演示进行辅导。
难点:利用丝网花的各种工具,运用扎、绑、组合等方法制作自身喜欢的花。四、工具资料
(一)教师:
1、各种花卉资料,包括鲜花和各种资料制作的工艺花。
2、教师自制丝网花的范作和所需要的工具、资料。
(二)同学:
1、收集花的图片和关于花的各种知识等资料。
2、钳子、剪刀、套筒、丝袜、尼龙丝线、胶带、铁丝、花蕊、等
五、课时:
40分钟
六、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一、 谈花。赏花——花的形态.
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我们刚刚送走第二十二个教师节,很快又迎来另一个新的节日,国庆节。每到节假日,我们都喜欢用鲜花装扮自身,装点生活,古今中外的文人学士写出许多赞美花儿的诗词歌赋。你们能不能用一句诗或一个词来形容你所看到的花儿?
现在,老师请大家和我一起乘着音乐的翅膀来欣赏美丽的花儿?
师:我也被这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鲜花所陶醉,花儿是大自然美的使者,是生活中爱的精灵,为我们传送情意,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鲜花如此美丽,可是它的花期有限,为了留住这永恒的美,人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工艺花,你们都见过哪些工艺花?
生:(纸花、塑料花、布花…)(各种资料制作花的图片)延伸—资料的变化
师:同学们的知识面很广,制作花的资料有很多种。还有一种新的资料可以制作花,大家仔细看一看,这是什么资料制作的花?(出示真实的丝网花)
生:丝袜
师:你很聪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丝网花的制作》。
二、赏花。(课件展示教师和同学的作品)
师:请同学们欣赏屏幕上多姿多彩的丝网花作品。
丝网花是一种很时尚的扎花艺术,花的颜色丰富,造型生动逼真,形式多样。只要你肯动手动脑,你就可以发明出优秀的艺术品。
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丝网花,大家想不想动手试试?
三、探花。
师:在动手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考虑两个问题。
1、制作丝网花的资料有哪些?(看屏幕)
2、想一想,猜一猜,老师是怎么制作的?请从丝网花中找出答案。
同学回答:
1、 有铁丝、丝袜、花蕊、绿胶带、尼龙丝线等(投影出示资料)
2、(1) 制作花瓣(2) 制作花蕊(3) 组合花形(4) 制作花茎
大家都善于观察,都能发现了丝网花的制作资料和说出了制作方法。
四、做花。
师:其实制作丝网花的资料都是我们随手可见的。制作丝网花的方法也非常的简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到底是怎么制作丝网花的?
首先,做花之前,我们要想好做什么花,比方你们最熟悉的玫瑰花。
第一步: 制作花瓣,
第二步: 制作花蕊。
第三步:组合花形。
第四步:制作花茎。
五、创花。
每一小组的桌面上都有制作丝网花的各类资料,请同学们用它制作自身最喜欢的花。也可以自身创编独具特色的丝网花。
六、品花。
同学交流做花的感想,自评、互评、师生评。
师:那你打算把这朵美丽的丝网花送给谁?
教师小结: 我们是沐浴着爱长大的小朋友,在我们心中珍藏着许许多多的爱,让我们象刚才那几位同学那样,用手中的花将心中的爱传达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有一首歌不是这样唱到吗?(花仙子)让我们在这首爱的歌曲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板书设计:《丝网花的制作》
(1) 制作花瓣
(2) 制作花蕊
(3) 组合花形
(4) 制作花茎
教学流程:一、谈花。二、赏花。三、探花。四、做花。五、创花。六、品花。
8、 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 说话,是把自身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说时要想想,他人听得明白吗?
10、 说话,是与他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注意哦。
读: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示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身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6、读的要求应该分出层次。首先是通读,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读准字音。对于这一点,我们同学的认识是清楚的,态度是重视的,做得很好。
7、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
8、默读时,贵在边读边考虑。现在我们将默读的考虑心得交流一下。
9、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考虑......
1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请各位再把这局部内容多读几遍,弄懂它的意思。
问:
1、"学贵有疑",问题是考虑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考虑的结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示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身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6、读的要求应该分出层次。首先是通读,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读准字音。对于这一点,我们同学的认识是清楚的,态度是重视的,做得很好。
7、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
8、默读时,贵在边读边考虑。现在我们将默读的考虑心得交流一下。
9、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考虑......
1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请各位再把这局部内容多读几遍,弄懂它的意思。
问:
1、"学贵有疑",问题是考虑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考虑的结果。
2、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考虑的。
3、这里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看看是否有答案。
4、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在点子上,能抓住要点来提问。
5、我们同学的思想变得很敏锐,这些问题提得很好。
6、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让我试着回答,也不一定准确。
7、今天我们提问已大大地超出了课文的范围,反映了我们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8、有些问题我们可先问自身,自身有能力解决的,就不必向他人提出,让我们试试看,刚才新提出的问题,哪些是自身有答案的?
9、有一个问题,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10、我从同学们的提问中,看到的是思维的火花,非常烂灿,与其说是我在教你们,不如说是你们在教我,你们的学习能力是在提高。
写:
1、 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干净,书写也端正。我很高兴,感谢大家。
2、 请同学们看(用手扬起一大叠本子)我今天要褒扬这么多同学,让我来介绍他们的名字。这些同学的作业字迹端正,行款整齐很少有错别字,文句通顺,进步很大。
3、 同学们写下了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思,我也写了一点,现在我念给大家听,希望大家能喜欢。
4、 写文章的目的是与他人交流,将自身的感情和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让他人了解。我们的作文也应该有读者,有读者群。我建议大家互相交流。看完后将自身的体会,用一两句话写下来,目的是互相鼓励。
5、 优秀的作文是全班的财富,应该让大家来共享,请大家出出主意,如何使这些财富充沛地发挥作用,让每一位同学得益,特别请这些财富的发明者出出主意。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会认“心、到、井”等11个字,会写“下、井、心、来、你”五个字。
3、理解课文,养成遇到困难时乐观、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会认“心、到、井”等11个字,会写“下、井、心、来、你”五个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养成遇到困难时乐观、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演奏《小青蛙找家》,一个学生戴着小青蛙头饰,伴随音乐跳出来,全班同学也跟着唱。
2、戴着青蛙头饰的同学说:“我怎么掉进枯井里了?怎么办呢?”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青蛙。引导说:“现在小青蛙掉进井里了,谁来给他想个办法?”找几个学生说。
二、初读课文,在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
3、学习小组合作识字。学生相互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卡片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也可以是爸爸妈妈写的。)
4、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教师出示生字、词语、短句卡片,开火车读,抢读,学习小组齐读。
5、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三、自主朗读,感知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别人听,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他的朋友们……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同学们评一评,比一比,看谁读得,读出了恰当的语气。
四、分角色表演读。
1、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
2、抽一二组在全班表演读。
五、结合情境图,想想说说
1、教师出示情境图(幻灯片)。
2、想一想
①小青蛙掉到井里为什么还要唱歌?
②如果小青蛙不唱歌,还可以怎么做?
③你喜欢这只小青蛙吗?为什么?
3、讨论、交流。
4、教师总结:这只小青蛙是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教师板书“快乐的”“聪明的”“勇敢的”。
六、在愉悦中下课。
教师弹奏《小青蛙找家》,让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一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边唱边跳出教室外。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86至87页的例题,试一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之后学生接触的新知识,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4、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0×2= 10×6= 300×2= 40×6= 3000×2= 500×6=
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2、用竖式计算。
227×5= 603×4=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为学生在例题的学习中,能灵活地运用迁移的方法,笔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
2、教学例7
1)出示插图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怎样列乘法算式计算?
3)估算一下结果
4)用竖式计算,自己试一试
5)学生板演,对比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谈读书的好处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很好的过度到例题的教学。然后让学生找出条件、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课堂的开放性》
三、巩固练习
1、课本87页的第1题。(要求用竖式计算)
2、补充练习:算一算
1200×6= 2600×5= 1300×9= 3200×4=
3、课本87页的第2题。
4、课本87页的第3题。
《设计意图:分层练习,分散难点。通过不同的练习,强化学生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的掌握。书中的练习缺少了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习,所以就补充了练习2》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板书,说说体会与收获,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五、作业布置5、课本86页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
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①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学生回答。
③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认识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广泛。全书共360句(1080字)。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5、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五、学习时间:
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平均每节课学习16句。利用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复习巩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
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七、学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学习《弟子规》"总叙"
第二至六周学习"入则孝"
第七至九周学习"出则弟"
第十至十四周学习"谨"
第十五至十八周学习"信"
一、介绍入则孝
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二、帮助学生理解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清:凉的意思省:察看、检查(内省)。(反:同返)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易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易解: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请参考地藏经,孝子应如何给往生者修福)。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古人做什么事情就有什么事情的礼节。比如:有家人去世了,就要办丧礼。服丧的人不能穿红色的衣服,要佩带黑色的(有的地方带白色的)孝带。不能言谈嬉笑打闹,如果你做了,别人会认为你是不孝之子,不懂规矩。拜祭先人要诚心诚意,不能走过场,做样子给别人看。即使是父母去世了,也要象他们在世时一样,诚心尽意的去祭拜他们。(论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总结:在这一章里,我们学习了关于孝顺父母应该做到的一些事情。从小的时候,听从父母的教诲,尽量不让父母为自己多操心。要当好父母的帮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长大后,要用心体贴父母的衣食住行,父母喜好什么?做子女的要记在心里,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不喜欢我们做的事,我们要尽量克服掉。无论做什么事情时刻想到,父母的感受会怎么样?这样就不会做出让父母、伤心丢脸的事了!当父母有缺点的时候,我们做儿女的也要耐心的去帮助他们,但要讲求方法,不要伤害他们。父母有病痛的`时候,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要学习古人"昼夜侍、不离床"的精神,尽心尽力的去服侍他们,让他们感到我们做子女的这一片孝心。当父母不在的时候,我们才不会后悔,他们在世的时候,我们没有好好的照顾他们。即使自己的父母离开我们了,我们也要时时想念着他们,当他们还在我们身边一样。这样你就做到了孝行。
三、注意事项:当我们学到了丧礼后,看到有人戴孝的时候,不要去问人家这是什么?以免让人家伤心,要用心体贴别人的心情,学会分担别人的忧愁!
四、作业:请小朋友想想自己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照顾自己的?用心体会父母的恩德,那我们怎样来报答父母的恩德。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菊花的知识,学习中国画写意菊花的简单画法,花卉的技巧特点,用写意国画表现菊花。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进行笔墨基本功训练。
3、学会欣赏中国画作品,并从中领会到画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务。
教学重点:
中国画表现的菊花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菊花的外形特点 教具:
1、学生用具:中国画颜料、墨汁、毛笔若支{一支为狼毫小笔用于勾勒线条,一支为羊毫用于点、染色(如大白云)}、调色盘、水罐、毛毡、八开生宣纸。
2、教师用具:绘画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画一张、分步步骤图一张、空白生宣纸1张。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练习用毛笔、宣纸作写意花卉画的技巧。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用笔用墨和掌握适当的水分表现不同的浓淡墨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谜语导入:“瓣儿弯弯象卷发,寒风冷雨它不怕,百花凋谢它开花。”(学生猜)
天气已变冷,很多花都已凋谢了,只有菊花不怕冷,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着。
3、观察菊花,我们教室里有两盆菊花开得正艳,一盆黄色的,一盆白色的,除此之外,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
二、讲授新课
1、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菊花的图片,想不想欣赏一下?(学生欣赏菊花图片)
2.菊花品种繁多,颜色丰富,为历代文人和画家所赞颂诗人赏菊颂菊,留下了许多赞美菊花的诗,一起朗诵菊花,感受一下诗人对菊花的赞美:(课件出示《菊花》诗)
3.诗人描写的菊花美,画家笔下的菊花更美,历代有很多画家也留下了珍贵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菊花作品)分别欣赏画家吴昌硕、齐白石及当代画家的作品。
欣赏小朋友的画,你来说说画的怎么样?
相信同学们画的会更好,有没有信心?
4、今天我们就学习中国写意画——菊花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副菊花图,结合菊花实物,认真观察,菊花是由 哪几部分构成?(——菊叶、菊枝、菊花)
花是由什么形状的花瓣组成的?——由尖头椭圆形组成的
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做一下示范,请同学们认真看,注意画法步骤。
5、作画步骤:
边讲边现场演示(贴出空白生宣纸)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菊花的花和叶,均需枝干支撑,花须掩叶、叶则映枝。画法一般先画花头,后穿枝条。而后添叶,也可先画花头,次画叶,最后穿枝。以自己的习惯为准,没有定法。下面介绍一般画法:
①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如枝头有含饱未放的花苞。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师示范画后板书]
②画枝:用笔可曲可直、要有节奏,不可太直,可中锋,可侧锋,要留下用笔的痕迹。用色一般同叶色。[画后板书]
③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可调少量墨绿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画后板书]
(出示分步步骤图)
师小结:画花和叶运用了两种不同的手法这两种手法就是小写意花鸟画的最基本的枝法特点。
三、学生练习,提出要求:
练习写意菊花:
1.用笔—有中锋、侧锋变化
2用墨—有浓淡干湿变化
3造型—符合菊花的特点
4.构图—完整
4.落款—工整,大小合适
四、巡回指导 (巡回检查,作画方法是否得当,及时表扬与纠正)
1、提示学生注意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环境卫生、不要乱甩毛笔,要用专用的抹布或吸水纸来吸墨、揩桌、擦画具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五、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
3、提出今后应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课外学习
欣赏以菊花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菊花的,怎样通过菊花表达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时间也可以写生或者临摹一幅菊花写意图。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13
一、设计理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本节课主要通过分学习小组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学生对调查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民生活的变化,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得出结论。从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可以感受到时代在变迁,从生活的变化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所处生活环境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的显著成就;
2.通过社会调查,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概括、分析、判断历史问题;
3.通过实践,学会展开历史活动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4.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初中生沟通和交际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社会调查过程;
2.小组展示调查成果。
难点:
1.做好记录,练习如何正确进行社会调查;
2.与人进行沟通,形成研究资料。
四、教学过程
全班分五个小组:
一组:调查家庭收入;
二组:调查饮食的改善;
三组:调查住房改善;
四组:调查服饰演进;
五组:调查交通方式;
教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方方面面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请同学们根据分组,进行社会调查。
1.搜集资料的方式:查阅书籍报刊、上网浏览影视资料、采访长辈等;
2.资料的呈现形式:文字、图片(含照片)实物等;
3.资料的内容: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一组:调查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变化调查:农村居民收入。
改革开放前:50年代农民人均收入为50.4元。 60年代农民人均收入80.66元。 70年代初,农民收入90元。1977年人均收入100元。
改革开放后:70年代末,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农民收入增长较快。1979年,人均收入301元。80年代,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1983年795元。2000年2253元。2017年13000元。
二组:调查饮食的改善
图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饮食。
改革开放前,经济比较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物质贫乏,很多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饮食品种较少,人民对饮食对要求更多对是能够解决基本对温饱。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对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品种繁多。
三组:调查住房改善
图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住房。
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有3.6平方米,缺房户达869万,占城市总户数的47.5%,近一半城镇居民无房可住。而40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已高达40.8平方米,套户比高达1.13。改革开放40年以来,从筒子楼、石库门到家属院、住宅区,从福利分房时代进入市场经济的商品房时代,中国住房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组:调查服饰演进
图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的服饰。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直被深埋在心里的爱美之心,终于可以在服装上展现出来了,老百姓衣柜里的衣服逐渐变得多了,颜色也亮了起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时代的进步,老百姓的衣服的样式越来越丰富,颜色也告别了从前的灰暗而变得五颜六色。如今,服饰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五组:调查交通方式
图片展示:人们的出行方式。
改革开放前:以自行车为主。
改革开放后: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开始飞速发展。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地铁、城铁、飞机、高铁、轮船……无一不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课间活动时注意游戏安全,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
2.通过现场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交流课间可以开展的游戏,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课间游戏,学会劳逸结合;
教学重难点:
合理安排课间生活,感受校园的快乐生活。
教学准备:
学校区域内的课间活动图片 、音乐、视频、 游戏道具(折纸、棉绳、象棋或者五子棋、毽子、笑脸贴)
教学过程:
活动一:音频听歌,入课题《哦,十分钟》
1、上课前,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首歌曲,想听吗?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来
欣赏吧(音频,大概一分钟)
2、老师发现小朋友们听得可专心了!那你听出来歌中唱的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呢?他们快乐吗?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你喜欢课间的十分钟吗? 那今天咱们也来说说我们的课间十分钟吧!出示课题。(出示板书:课间十分钟)
你课间的时候都做些什么事情呢
活动二:危险的课间(出示图片,危险的课间)
1、小朋友们的课间真是丰富多彩呀,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这几张图片都是老师在校园里拍下的一些小朋友的课间,睁大眼睛,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我请小手举得最高的你来说。 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是啊,这么危险的动作,咱们不能做。(交流)
3、教师小结:
刚才呀,咱们班的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也说得很好。就像大家说的那样,下课玩耍时,没有秩序,不讲文明,很容易使我们受到伤害。所以,孩子们,像这样的(加重语气强调)危险动作,我们——(生)不能做;粗鲁行为——不能有;危险游戏——不能玩!(出示板书:危险)
活动三:文明、快乐的课间
(一)课后三件事
1、小小摄影师还拍摄到了这样一个瞬间,我们赶紧来看一看吧! (出示孩子下课做课前准备的视频)仔细观察,下课了,他们在干什么?
2、对,下课了,我们首先就应做好课前准备。那咱们班的小朋友们在下课后怎么做课前准备的呢?(生回答)
3、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套动作,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一收,二摆,三推凳。
(可以让学生来说说一收是收什么?二摆摆什么?怎样推凳?)
(集体做)
你们真是一群有秩序,讲文明的小学生!把最热烈地掌声,送给自己。
(二)课间活动
1、上下楼,靠右行
现在,课前准备做好了,我们要出去玩了。瞧!图上的孩子在干什么?(出示孩子们上下楼的图片) 他们做得好不好?为什么?
2、上厕所,排好队
孩子们在玩之前,可别忘了上厕所呀!(出示上厕所的图片)老师想问一问咱们班的小朋友们,厕所拥挤我们应该怎么办?(交流)
3、玩游戏,有秩序
上完厕所,我们就可以玩了。老师又想问问咱们班的小朋友们了,你们在课间都玩什么游戏呢?(学生交流、演示)
哎呀,咱们班孩子们可真是多才多艺,会玩这么多小游戏,那老师今天也想展示一下,给大家带来几个小游戏(游戏集锦视频),看一看视频里的小朋友们都在玩什么游戏?(交流)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除了视频中的游戏,老师这里还有几个(边出边说游戏图片),老师觉着今天咱们班的小朋友表现的特别棒,那老师就教大家一个小游戏,非常简单,名字叫做“汉堡包,汉堡包”,有几句口诀(带动作):汉堡包汉堡包,你吃;汉堡包汉堡包,我吃;汉堡包汉堡包,扔掉;汉堡包汉堡包,三明治;汉堡包汉堡包,汉堡包。先来看视频(出视频)
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了,想不想一起玩一玩?那接下来我们就来模拟一下小课间,老师给大家一个信号,铃声响起,开始游戏,铃声结束,回到座位,身体坐正,好不好?(游戏时间)
小朋友们玩的开心吗?快不快了?(出示板书:快乐)
4、要喝水,排队取
玩了这么开心,小朋友们口渴吗?看看他们又在干什么呢?(PPT出排队取水的图片)他们这样做,好不好? 为什么?(出示板书:文明)
活动四、回顾小结,歌曲结束
看来呀,我们课间短短的十分钟要做的事情还真不少呢,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咱们班的孩子们都能讲文明、守秩序,度过一个快乐的课间十分钟,老师送大家一首儿歌(出示儿歌:下课铃,丁零零。眼睛远远望,大脑放放松。开心做游戏,安全记心中。)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唱快乐的《哦,课间十分钟》。
全体起立,孩子们,我们一起拍手唱起来。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了解蜗牛的相关知识,掌握蜗牛的形状特点。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形式进行绘制。
3、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形式进行创作。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蜗牛的图片,背景音乐,录音,蜗牛头饰5个。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那老师就出个谜语考考大家。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蜗牛(没有壳的蜗牛)
生:蜗牛怎么没有壳呀?
师:对呀,这只蜗牛怎么没有壳呀?还是让我们一起问问这只小蜗牛吧!
2、教师播放课件:
蜗牛在哭诉:“我是蜗牛查理,我背上的房子在比赛时被人意外的踩坏了!其他的蜗牛都笑我,而且冬天快到了,没有了房子我可怎么过冬呀?呜……”
3、师:多可怜的小查理啊,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生:愿意。
4、教: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帮助小蜗牛查理设计新房子吧!(出示课题——蜗牛的新家)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在给小蜗牛盖新房子之前问问大家,你对蜗牛了解有多少?你知道蜗牛身体有哪些部分组成吗?它的生活习性怎么样?
生a:蜗牛有触角、眼睛、嘴、腹部、尾巴和壳。
生b:身体软软的,爬起来很慢……
生c:它身上的壳还可以为它遮风挡雨……
2、教师:哇,原来蜗牛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它的身体有好几部分组成,尤其是背上的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小小的蜗牛虽然爬得很慢,可是它可以为了一个目标不怕跌倒,勇往直前,这种坚持不懈的值得大家去学习!那你们想给蜗牛查理重建一所什么样的房子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阐述。)
3、师:同学们的建议都很棒,也让我们问问小蜗牛,听听它有什么建议吧!
“蜗牛”提出设计要求:原来的房子我都背了好些年了,看来看去都看腻了,最近蜗牛家族兴起好多时髦的新房子,我也想要一栋那样的。但是我可不要和别人的一样哦!我带了一些照片,大家先看看吧,希望对你们的设计有所帮助。
4、师:哇,小蜗牛准备的可真充分,赶紧让我们一看吧!
(欣赏观察蜗牛图片,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图进行点评。每组图片欣赏结束,教师及时,并将贴在黑板上。)
(1)给蜗牛原来的壳上添加美丽的花纹,涂上漂亮的颜色;
(2)改变蜗牛壳原有的形状;
(3)可以夸张、想象,用其他房屋造型代替蜗牛的壳。
5、师:时间紧迫,再不赶快帮小蜗牛把房子建好,它就要冻感冒了!(教师把没有壳的蜗牛贴在黑板上给学生做参照。)就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给小蜗牛设计出最具特色的房子吧!
三、创作阶段
1、学生拿出纸准备画的时候,要适时提出绘画要求:你画的房子黑板上的小蜗牛能住吗?——提醒学生要把蜗牛的房子画大些。
2、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作画,陶冶学生的情操。
3、教师巡回指导,遇见问题及时指出,优秀作品及时点评。
四、作品展评
1、请学生分小组先组内评出最优秀的,贴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起点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作品,说说作品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哪里。)
2、教师:经过大家的设计,给小蜗牛选出了这么多好看有趣的“房子”,小蜗牛查理看了之后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它到底喜不喜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下面的音乐,并从中找到答案。
3、播放音乐动画《快乐的小蜗牛》。学生在听音乐时教师鼓励学生上前,根据音乐带领大家做一些动作或进行简短的表演。(主动上去表演的学生,给他带上准备好的蜗牛头饰。)
4、音乐结束,请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小蜗牛很快乐。
5、教师:今天不仅小蜗牛很开心,老师也很开心。因为老师看都那么爱帮助别人,积极主动的动脑动手,为小蜗牛设计了那么多有趣的房子。希在课后能再尝试用其他的材料和方法给小蜗牛制作房子。
五、课后拓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蜗牛。
教学后记:
本课是校本课程,以学生平时比较感兴趣的“小蜗牛”为课题。
导入部分用谜语的形式是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出示了一张没有壳的蜗牛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下面新课的兴趣。整节课都以小蜗牛为主线,从导入——新授——创作——点评都有小蜗牛在其中牵引。课的结尾以一首欢快的音乐《快乐的小蜗牛》结束,整节课学生学习气氛很高。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16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今天我是值日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等几个环节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地位与作用:《今天我是值日生》是我们中心小学一年级校本教材《德润校园》里的一个话题。旨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情境出发,认识和了解值日,增强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本课步步深入,符合低年级的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值日生的工作职责与值日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活动学会分工与合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劳动爱集体的情感,建立主人翁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以当好值日生为荣,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一年级的学生,倍受家长、亲人等的百般呵护,自小娇生惯养,不会做好值日,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但他们都很积极进取,特别喜欢当小干部,都很乐意为班级争荣誉。
(二)教法:本课以讨论为主,利用图片和有关资料,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学法:本课我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形式,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1、设景激趣,导入课题。课件出示美丽校园图和值日情景图,让学生了解值日生的具体职责。
2、初步感受值日的高兴和职责。教师采访学生做值日时的心情,讨论值日生的具体职责,引导学生发现值日的重要性。
3、解决生活中的值日烦恼。教师通过烦恼箱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烦恼的金点子。让学生明白值日过程中要学会有智慧的解决身边的种种烦恼,变烦恼为快乐。
4、明确值日生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值日的先后顺序,乐于合作。
5、评选“最佳值日生”,激发学生的热爱劳动、热爱集体,以当好值日生为荣的情感。
6、欣赏歌曲,课堂小结。课件播放《今天我是值日生》这首歌曲,带领学生再次感受值日带给我们的快乐,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
四、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教育要回归儿童生活”这一基本理念,虽值日是一年级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但为什么要值日,值日对他们的生活有何重要意义,孩子们并没有很真切的感受。因此我以这一问题为契机,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到课堂,让学生感悟到值日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喜爱值日的情感,建立主人翁意识。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17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应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根据这点,我结合五年级学生实际自主开发了校本教材《摘茶籽》。充分关注体育课程,以满足学生需要、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和促进全面发展这一核心。下面我谈谈《摘茶籽》一课的教学构思。
一、说教材:
《摘茶籽》一课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紧贴学生生活。根据土家族地区山高路险,溪流纵横遍布的地理环境特点。茶籽油又是本地区主要经济产业之一。因此,我摸拟设计了“摘茶籽”和“送茶籽”两项充满土家族劳动气息的内容。根据《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五个学习领域,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通过“摘茶籽”体会掌握教学内容单、双脚跳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增强学生弹跳能力;通过“送茶籽”的搬石过溪、过独木桥等游戏,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2、情感目标:体验土家人摘茶子的劳动情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往直前、开拓创新和超越自我的精神,形成“劳动快乐、劳动光荣、劳动幸福”生活理念。
二、教学程说序:
在课的结构上,我从“身心协同”的基本观点出发,根据五年级的身心特点,采用“说茶籽”(开始部分)——“盼茶籽”(准备部分)——“摘、送茶籽”(基本部分)——“乐茶籽”(结束部分)四段结构。
1、激发兴趣‘说茶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始部分阶段,通过课前谈话,讲明本课的任务是大家最熟知的“摘茶籽”,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向学生宣布课堂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好的效率,学得快,学得活,练得够。
2、充分热身‘盼茶籽’。在收心热身、愉悦心身的准备部分阶段,以我自编的“土家劳动生活模仿操”活跃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有关肌肉、关节、韧带得到充分的活动。为了与要学的单、双脚跳技术动作有机结合。我创设“踏石过溪”创想展示练习,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
3、积极主动‘摘、送茶籽’。我利用“目标趋动法”讲清今天的任务是摘茶籽,为主教材教学做情绪铺垫。在学生情绪以活跃的基础上学习新教材,进入“单、双脚跳”教学,我用启发性的语言和直观对比,是学生能较清楚地认识到要跳得高必须组跑、曲腿、送肩等道理,并运用不同信号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单、双脚跳”练习,然后安排学生进行“摘下茶籽”加强巩固练习,是教学步骤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递进、对比探索,快乐主动地达到掌握技术动作的目标。在练习中我要求学生互相观察、互相纠错、共同提高。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展现学生之间和谐互助的精神。在这阶段中,我还特别注意学生练习时的水平差异,把“茶籽”的高度设为多层次的,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送茶籽”接力游戏的安排上我设计了两组以“搬石过溪”和“过独木桥”为项目的接力游戏,来训练学生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在游戏过程中,营造团结友谊、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氛围,运用游戏竞赛法,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并在一、二组竞赛间隙,让学生总结游戏成败的原因和改进方法。一方面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另一方面给负队一次发挥集体的智慧获取胜利和成功的机会,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启迪心智、发展思维、强身健体、体验成功的现代体育教学观念。
4、放松身心‘乐茶籽’。结束部分用自创编土家生活舞蹈对“摘茶籽”和“送茶籽”成功进行庆祝,以达到稳定情绪、恢复心身的目的。最后进行小结,对本课的练习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成绩给于肯定和表扬,并结合学生在课中活动的亮点进行心理健康和品德养成渗透,并把本课所学技能迁移到学生生活中,在学生意犹未尽的状态结束本课教学。
三、说教法学法:
1、本课以“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作为指导思想,以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愉快、轻松、活泼地进行教学,力求体现“大容量、高密度”的教学特色,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整堂课始终在一个场地进行,布置简单清楚,器材实用,富有寓意,坚持“一场多用、一线多用、一才多用”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18
一、说教材
在学校“绿色课程”倡导“以生为本”的理念下,本着让学生“在兴趣中求发展,在特色中有创新”的创建宗旨,结合我校及学生特点,xxxx年开发了校本课程《变废为宝》。变废为宝课程是集“废物利用”和“造型表现”为一体的课程,学生主要通过动手实践,创作出实用美观的作品。
根据课程纲要及学生特点,我确定了本次课程的目标:
1.启发引导学生了解旧物循环利用的多样性及意义。
2.学生通过搜集废旧材料,将其加工成工艺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验制作的乐趣。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根据这一学生基础,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运用巧妙的设计,创作出新颖、美观、实用的作品。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的同时,达到培养环保意识的目标。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本课中,我将采用情景导入法、直观感受法、小组合作法、评价激励法展开教学。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直观的作品欣赏打开学生的思路。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实践创作,结合评价激励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学法:遵循“以生为本”的思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同伴互助,做到学与练相结合。
针对本课我的教学思路突出“趣”“动”“活”。“趣”主要体现在开场的情景导入,“动”突出表现在全员的“比一比”,自己的设想“说一说”,装饰作品动手“做一做”。“活”表现在创意,突出特色,不拘一格。
三、说教学程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步骤:
1.情趣导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兴趣是点燃求知欲望的第一缕火花,上课一开始,教师准备一些独特的作品,微笑着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桌子上有牛仔裤做的手拿包,有旧衣物做的发卡等等。这些独特的作品,已经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此时,老师相机引导:“刚刚老师看到大家惊奇的眼光,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纷纷发表见解。
趁着学生兴味盎然,接着开展第二步教学:
2.趣味练习,夯实学生创作基础
首先,全员参与“比一比”
为了给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创作的机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小型比赛:看看一分钟内谁对材料的改造想法最有创意。这样不仅全员参与了活动,而且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其次,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创作欲望
干巴巴的任务布置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压力感及厌烦情绪,而恰当的情境设计则能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创设了“做家庭装饰”和“送礼物”生活难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3、学以致用,鼓励学生个性创作
苏霍姆里斯基说过:“儿童的聪明才智反映在手指尖上”。动手,可使人的大脑发达;动手,可使学生把想象变为现实。
环节一开始,教师介绍作品的制作要点:如材质的挑选,色彩的搭配等等。此环节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当我们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创新成果时,他会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会激起他不断创新的兴趣。
4、欣赏评价,增强学生创新活力
此环节进行作品展示,有人欣赏才能获得创作的成就感,作品如何还要交给学生自己来评价。此时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创意、色彩、做工等方面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自评指出自己制作最棒的地方,通过互评让学生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得怎样,教师都应肯定学生的创意,提高他们创作的自信心。这样具有明确的欣赏目的和深刻的体验过程,才能让学生“学”而有“感”,“赏”而有“获”!
四、说作业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本课的作业设计如下:用搜集来的材料为家人或朋友做一份小礼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技能上有了更大的提升,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作品异彩纷呈,很好地达到了创新的目标。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19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我给植物做名片》,选自我校本课程的《身边的植物》。下面我将从说课程纲要、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六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课程纲要
1、编写理念该教材贴近生活实际,体现新课改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注重科学性、实用性,注重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能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开发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主要内容身边的植物主要是从人类的生活与植物的关系入手,以世园会植物参展为契机,重点学习各种植物的名称,特点、功能。
3、意义和作用该校本教材通过展现身边的植物,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验植物的多样化。另外,也可以在教学之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认识到植物不同的特性。
4、课程目标
(1)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说教材
1、本节课主要是围绕校本课程纲要的目标“让学生亲近并探究自然界的植物,逐步形成关爱植物、保护植物的意识和技能。《我给植物做名片》这一活动主题,充分体现了校本活动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的原则。学生通过社会活动调查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认识到植物的重要性,再用自己的双手为这些植物设计名片,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可以培养大家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2、根据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让学生认识到植物名片能让我们在课外学习更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2.通过调查、访问、制作等活动,设计制作不同的植物名片,逐步培养学生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向学生渗透探索学习的意识,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和主体参与意识。
3.通过做植物名片知道如何保护花草树木,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亲近并探究自然,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从重难点突破上,我把重点放在“搜集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功能上。在突破教学难点“自己配合文字说明、美术图案,小组合作或自主制作名片”,上我向学生渗透探索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能力。
三、说活动方法
本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活动为主线,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探究”、“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实践,积极参与呢?
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了调查、访问法(调查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情况)汇报交流法(汇报调查花草树木的情况)启发引导法(制作植物名片时运用),通过调查、访问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这是一节制作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在小组内让学生合作设计名片。为此,学习方法为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小组设计制作植物名片等多种方法,以此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调查整理花草树木调查表、搜集花草树木材料,准备制作植物名片的相关卡纸、剪刀等材料。
教师准备:课件
四、说活动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活动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这一环节安排十分钟左右。
1、一上课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优美的风景图,先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教师紧接着追问:这些美景都离不开什么?这样的导入,就是想先让学生从感官上欣赏自然,激起对自然的热爱情怀,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以此认识到环境优美的重要性,渗透了爱护环境的意识。
2、再接着进行汇报,展示交流课前各小组进行的“花草树木大调查表”以及谈谈调查时的收获?此环节的安排为通过学生调查、访问等一系列实践活动,逐步锻炼学生合作探究,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逐渐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行为。
3、随后教师问:这么美得花草树木你想怎样爱护它们?以此引出课题:给植物做名片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大显身手:制作名片这一环节安排二十分钟左右为了启发学生的设计才能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等目标。
1、我是这样安排的先让学生说:你在哪里见过花草树木名片?学生会说在公园、旅游景点等地方。紧接着问:你知道上面写了些什么吗?以此渗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一个细心观察的人。
2、再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树名片。这样学生就此了解到有不同材质的各样的名片,由于部分学生可能没见过植物名片,这样安排能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再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现在有什么新发现?学生会轻而易举的说出植物名片上有名称、科名、特征等基本信息。
这样安排可训练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及探索学习的意识。再问:除这些基本信息外,你还想写些什么?学生会各抒己见例如:加上图片、古诗等等。以此激起学生强烈的设计才能和创造意识,在学生兴致正浓时引出在小组内探究制作植物名片。随后问:关于制作植物名片,我们可以采用哪些办法去制作?学生经过思考后会得出:查阅资料、动手实践等方法结合起来研究。这里向学生渗透了研究方法是多样的。要学会灵活运用方法。
(三)展示、交流作品这一环节安排八分钟左右
学生制作完成后,进行作品展示、评价。
1、教师先提问:通过刚才的制作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把你认为最有趣或最有意义的发现告诉同学们。随后学生汇报交流。这样安排渗透了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肯定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反思,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以此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2、再让学生说出你认为哪一张做得好?并说出理由。这里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评价,教师可指导学生从设计图案、书写的信息、装饰等方面来评价,最后教师再总评。评出最佳设计奖。这一环节采用多种评价的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互评、团结协作、交流的能力。
(四)活动拓展
最后问:除了给植物做名片(标志牌)哪些地方还可以做呢?以此引导学生从制作植物名片拓展到制作各班的名片(标志牌)或生活中的某件物品的名片等,体会有了名片或标志牌会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方便,增强同学们的自豪感。这样,可使活动向更深的一层发展,继续延伸研究的乐趣。
五、说板书设计
给植物做名片
设计剪裁填写装饰
这样的板书设计很简单、明了,注重了直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六、说教学反思
我认为这是一节制作课活动过程能按照学生的学情来安排,通过动手制作能激起学生的活动兴趣。另外。难以把握的可能在制作名片一环节中,教师要指导到位让学生把设计图案、填写信息等环节考虑清楚后再做。最后作品展示、评价时。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制作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把你认为最有趣或最有意义的发现告诉同学们。对这一问题学生可能会难以把握教师要引导一下。
我的说课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20
我校位于满族主要发祥地—乌拉古城,介于地域的优势,我校自主创造性地开发了一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包——《走进乌拉》。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这套教材的《满乡艺术》一书,第二章《现代满足体育活动》中的第十一节《嘎拉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了踢行头、赛威呼、翻绳、打秋千等十种现代满族体育活动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满族体育知识而设计的,《嘎拉哈》这节课从细节上反映了满族文化丰厚的底蕴,激励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骄傲自豪的思想感情,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材处理: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我并不盲目地依赖教材而循规蹈矩,我将“嘎拉哈”的传统玩法进行了缩减,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下名称,而将现代人的玩法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样以纵横知识联系,降低学生认知难度。把有关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观点等用书画文字等形式加工整理,转化为导向式的教学活动。
3、重点难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了解“嘎拉哈”的由来,各部分名称和玩法,激发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骄傲自豪的思想感情。
4、教学目标:
⑴了解“嘎拉哈”的由来,各部分名称和玩法。
⑵激发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骄傲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我运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主要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的展示向同学们讲授“嘎拉哈”的由来,各部分名称及玩法,并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了解“嘎拉哈”的民俗活动情景,通过实践歘嘎拉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通过幻灯片展示及教师的讲解,在运用倾听,阅读、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使学生进入角色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学生自觉、生动地进行思维活动。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既培养了能力又发展了智力。
(四)说过程
1、激情引入
幻灯出示(嘎拉哈)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你玩过吗?那你知道它的由来吗?那好,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嘎拉哈”的历史和玩法。板书课题:嘎拉哈
我通过出示(嘎拉哈)图片让学生观察同时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这样引入比较简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嘎拉哈”的由来
教师讲解:“嘎拉哈”是锡伯人的语言,早称“嘎而出哈”的汉意音。汉学名为“髌骨”,多取之于羊、猪、鹿、狍、麋、獐、牛、骆驼甚至猫等动物。
据文献记载:早在北魏时期鲜卑人(锡伯人祖先)将此用于民间游戏、军事战术模拟演习或作殉葬品。当时,拓跋鲜卑已统治中国黄河以北,“嘎拉哈”已成为北方各民族的一种游戏器具。蒙古族、满族、鄂伦春人、高丽族、回族、汉族等都把“嘎拉哈”作为民间游戏器具,其玩者多为儿童和妇女。(学生欣赏一些图片)
满族人玩“嘎拉哈”:满族在古代以狩猎游牧捕鱼为主,每当捕到獐、狍、鹿、羊等,先把“嘎拉哈”取出保存。因其小巧玲珑,具有明显形状,又便于携带,所以,在军事、生产空隙间,特别是从春节腊月三十到二月初一期间,伴随着秧歌,村内和村落之间,举行歘“嘎拉哈”邀请赛。歘“嘎拉哈”是锡伯人男女老少皆爱好的一种比赛游戏。(学生欣赏一些图片)这部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完成的,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能更好地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3、介绍“嘎拉哈”的各部分名称:图片展示
l“嘎拉哈”的四面汉语分别称为“坑”、“背”、“针”、“轮”。
l正面像人的肚脐眼儿叫“坑儿”;
l背面像胖人的肚皮叫“背儿”(肚儿);
l侧面像人的耳朵叫“轮儿”;
l还有一侧什么都不像就叫“针儿”。
这部分的讲解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通过图片及实物的展示让学生直观掌握这部分知识。
4、介绍“嘎拉哈”的玩法;
(1)歘“嘎拉哈”,也有叫抓嘎拉哈的。有团体赛、个人赛。团体赛,参加人数为每队一般2—3人。个人赛的人数不等,一般3—5人。启用具有“嘎拉哈”和“码头”即石球等,所有歘法都由“码头”来引导或吊引,类似“台球”棍与球的关系。场地为居民住的火炕铺上毡子。现在都用布缝制的口袋来做“码头”。
(2)旧时的一些玩法
l一箭穿心
l回手加鞭
l背弓骑射
l卧鞍闯阵
l棒打狍子
l野鸡掉在饭锅里
l满天抓星
l三阳开泰等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篇21
一、说教材
根据学校校本课程《演讲与口才》实施纲要,开设《演讲与口才》这一校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敢说、能说、会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基于此,五年级校本课程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即勇气训练篇、身体语言训练篇、发音训练篇。三方面内容的实施主要包括四个版块,即“训练、欣赏、操作、实践。“训练”中主要包括正音、辨音训练,训练学生的吐字清晰,口齿清楚,发音准确。 “欣赏”主要是听读范文、美文,从中可以了解到许多诵读的知识。“操作”是结合欣赏中的文章,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给出的话题力求有趣,让学生乐于表达心中的话题。“实践”是把训练从课内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中。在这些版块中,包含了“绕口令、舞台表演、诗歌朗诵、竞选演说、课本剧、口头作文、续编故事”等多种形式,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导语故事,使学生认识到诵读训练是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回顾诵读基本方法,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诵读点评,使学生学会客观评价,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为逐步让学生敢发言,乐发言,善交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使用普通话表情达意,没有方言色彩。通过诵读优秀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内容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对诵读点评,使学生学会客观评价,即席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
四、说教法。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一部分学生缺乏信心,在众人面前羞于启口。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活动缺乏兴趣,不愿参与其中。我以“朗读、说话、交流”作为口才训练点,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交际。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示范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范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听、评等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3.合作交流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俗话说:“三寸之舌,胜于雄师百万”。因而,“演讲与口才”的重要性非同小可。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从四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过程及设计的意图: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2~3分钟)
由故事引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又可以引起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教学流程:教师范读,温故知新(学生明确从诵读要点入手,提高学生的语言总结能力)学生活动,畅所欲言(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竞争意识,学生能够百分百参与课堂活动)实战演练,展示风采(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动起来,说出来。此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诵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将在此环节得到展示。)
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要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演讲与口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
各位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