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学设计

时间:
分享

秋天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秋天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秋天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情感目标: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感受语言美,培养欣赏及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产之丰。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北大荒的的秋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课件:XXXXXXX的北大荒)

  2、师:大家用了一些优美的词语来赞美北大荒,说的真好。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你们都是在赞美:啊!(师稍停顿)

  生(心领神会)齐答: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课件出示)

  3、师:北大荒的秋天多美呀。今天我们又来到了北大荒。先让我们再来熟悉一下昨天刚认识的新朋友。(出示生词,指名读)

  4、师:同学们的交际能力真强,这么快就把新朋友变成了老朋友。昨天,我们来到北大荒都看到过哪些地方?

  生:看到过天空 、 小河 、 原野 (老师板书)

  二、新授。

  1、师:这三个地方,景色各异,老师相信大家肯定有自己最喜爱的地方。好好地把描写这三个地方的文字认真读一读,再比较一下,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景色?还要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令你喜欢?

  2、学生自读课文,老师来回地巡视倾听交流。

  老师了解学生的选择: 喜爱天空、小河、原野的分别举手

  师:大家各有所爱,一定都有自己的.理由。就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说说你最喜欢的地方。

  (一)美在天空。

  1、出示句子:美在哪里呢?体会“一碧如洗”

  2、师:碧蓝的天空的确好看,但(引导学生说)傍晚的流云更美。(出示晚霞组照)是啊,落日映照下的流云,有银灰色的,有绛紫色的,有橘黄色的,有血红色的,谁能读好这句话,把流云的美表现出来。(指名读)

  师:我在听你读的时候,感觉到你也注意到了老师标出的这几个词,能告诉大家,你读了这几个词,联想到了什么吗?

  3、这些颜色的词,把流云写得缤纷美丽,你也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4、师: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词语就是——

  生齐答:五彩斑斓。

  5、师: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而美。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生:五光十色 、五彩缤纷 、色彩斑斓 、色色俱全 、五颜六色

  6、师:真了不起,一下子找到这么多描写颜色的成语。这句话中,除了颜色写得妙之外,你还发现了写得好的地方了吗?(指导体会比喻的写法)你能和作者比一比,也来说一说吗?

  7、师:天空就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断变化的色彩才显得更加迷人(补充强调转眼间这个词),我们要读好“转眼间”这个词,突出我们惊奇赞叹的心情。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这一段。(喜欢天空的同学起立,一起把这一段读一读)

  过渡:北大荒的天空美在一碧如洗,美在瞬息万变的流云。不过,北大荒的其他地方也不逊色哦,不信,听我们其他同学来介绍一下。

  (二)小河

  1、出示“小河清澈见底??”

  师:说说看,你认为作者笔下的这句话中,哪些词句用得精彩?

  (体会,“蓝绸子”,“顶着”??)

  2、师:让我们想像着这幅美景,美美地把这段话读一读吧,要注意精彩的词语哦!

  (三)原野

  1、出示“原野热闹非凡。??”

  2、师:农作物都载歌载舞乐呵呵的欢迎我们来了,谁能把他们的热情读出来。

  生比赛朗读。一个比一个精彩。

  3、师:真是太热情了。(做从沉醉中醒来的举动)不对呀,大豆、高粱它们不会笑也不会唱呀?作者写错了吗?(体会拟人的写法)

  哦,原来是把它们当成人来写,这就是拟人的手法。真是生动、形象。这种手法真好,你会用吗?(出示水果的画面,指导说拟人句)

  4、大家一起来读,让所有的作物活起来,把原野的热闹呈现出来。生齐读。

  5、师:哎呀,大豆笑,高粱唱,榛树叶子抱着跳。把原野的热闹非凡描写的淋淋尽致,太让人感动了。相信北大荒人们的心情一定比我们还要激动。课文中有一处地方写出了这种心情,你发现了吗?

  生齐:?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6、师:写的真生动,燃烧起来说明人们特别高兴,特别兴奋。是什么“把人们的心给燃烧起来的?”(大豆、高粱、榛树叶子,还有其他农作物)

  (四)物产

  1、师:是呀,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无论是田野、山岭、江河,还是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大家快听,北大荒的人们在齐声赞美这儿的秋天呢!(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2、师:同学们,沉甸甸的宝物是什么?

  生:大豆、高粱、榛子。

  生:还有玉米、水稻、莲藕、鱼虾?? (边说边出示)

  3、师小结:是呀,如今的北大荒,已经今非昔比了,再不是以前那荒芜人烟的北大荒了,现在许多人都把他叫做“北大仓”了。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可爱的草塘》,也是描写北大荒的,写得可有趣了,今天我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你们,让你们也感受一下北大荒的可爱。

  五、总结师: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大饱眼福呀。回去后,我要把这儿的美景描述给我的家人听,你们一定也想把这么美的景色和家人分享。回家后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天 空

  小 河

  原 野

  5、北大荒的秋天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景美物丰 令人陶醉

秋天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小节。先写了秋天来了,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丽,第五节写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北大荒的情况并不了解,无论是对北大荒过去的开垦,还是如今的繁华都了解甚少。教学前可让学生查找交流有关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三、设计理念:

  根据课文特点,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诵读课文,通过充分地诵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练而有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尝试围绕中心句写话。

  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进了《北大荒的秋天》,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北大荒,去细细地感受它、欣赏它。

  1、师配乐朗读课文第一节,生闭眼想象。

  2、谈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课文

  整体感受:

  1、北大荒的秋天究竟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2—4自然段。

  2、你觉得哪的景色最美,就读哪里,边读还可以边和同桌进行交流。

  3、有人说秋天是一首诗,有人说秋天是一幅画,还有人说秋天是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你觉得北大荒的秋天哪里最美呢?

  (板书:天空美小河美原野美)

  (一)品味天空的美

  (1)书中一个词概括了天空的美,什么词:一碧如洗。什么叫一碧如洗?想看看这样的天空吗?(看屏幕上的图片)

  (2)北大荒的天空不仅仅是一碧如洗的,它还多姿多彩。读课文,你看到的傍晚天空是怎样的?(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想一想除了这些,傍晚的天空还会有什么颜色?(金黄、茄紫、粉红、浅红、玫瑰红)

  (3)我们一起来欣赏流云的美丽(看图片)

  (4)这么美丽的景色,谁能读好这句话。(生练读,生配乐读)

  (二)品味小河的美

  1、出示图: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学生看图,练习说话)

  2、是呀!小河是多么的清澈,多么的平静啊!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3、看,小河的清澈和安静,把谁给吸引来了?(出示课件)如果说,那静静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谧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

  4、小鱼的出现,使小河不单调,使小河有了生机和活力。让我们一起来读。

  (三)品味原野的美

  1、原野的特点是什么?(热闹非凡)什么意思?

  2、非同一般的热闹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些“原野热闹非凡”的?。

  3、看图感受原野的热闹非凡。体会农民丰收的喜悦。

  4、看图,练习说话:棉花、稻子、柿子、石榴等

  5、通过朗读让我们亲身感受到北大荒的原野——热闹非凡。

  (四)品味物产丰富

  1、北大荒的秋天不但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引读第五自然段)

  (板书物产丰富)

  2、提出北大仓的名称,更名《北大仓的秋天》。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板书)

  3、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4、总结:北大荒的秋天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曲丰收的'歌。

  板书设计:

  5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一碧如洗

  小河清澈见底

  原野热闹非凡

  物产丰富“大豆摇铃千里金”

  《北大荒的秋天》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写得很美——文美、境美、情美。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

  在教学中,我以“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为重点,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境。

  一、结合挂图,充分利用朗读引导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在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的时候,先让学生通过图片感知“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豆荚的样子,想象“哗啦啦的笑声”和“乐呵呵的演唱”的情景,然后带着自己的独特体验再来读读课文的这一段,学生们很快就读出了那份喜悦和热闹非凡。

  二、结合文中语言品味词句。北大荒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所以他们对于文中有些词句的理解也就有着困难,比如“大豆摇铃千里金”,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这种景象的见识是很少的,为了便于学生想象那种画面,我就让学生找找和“大豆摇铃”、“千里金”有关的句子,学生们很快就找到了“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和“遍地金黄”,从而想象到了大豆成熟的景象。读出那份收获的喜悦也水到渠成了。

秋天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秋天”,说说你心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2、出示“北大荒”,读荒字,分解字形说说荒字的意思,你从这个名字,知道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3、师简介“北大荒”现在的样子。

  过渡: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二、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读课文,说说你对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感受?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序号。

  3、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2、读句子

  3、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

  (2)师生共同评议。

  四、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个方面来写北大荒秋天的美的?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熟字加部首;熟字换部首;熟字去部首;熟字组合而成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比一比,再组词

  先()火()此()冷()文()

  洗()灰()紫()岭()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3、问:通过上节课的初读课文,你对北大荒有哪些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指名读,北大荒的天美在哪?

  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结合理解“一碧如洗”)

  天空的流云是什么样的?还可能有些什么颜色的流云?如果是你,将“就想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取代成另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指名读,读出天的美。

  2、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填空

  小河(),如同()静静地躺在()。一群小鱼()游过去,()的水面顿时漾起了()。

  理解“清澈”,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呢?

  指导朗读和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默读,这一段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理解“热闹非凡”,哪几句话具体写“热闹非凡”,找出来读一读。

  (2)第二句,有什么疑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出热闹的景象?

  (3)理解第3句

  比较:榛树叶子全都红了。

  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好,好在哪里?指导朗读。

  4、学习第5自然段

  指名读,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茫茫”,并练读第5段。

  5、齐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天空 ()的小河 ()的原野

  五彩的() 茫茫的() 透明的()

  3、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

  4、背诵课文

秋天教学设计4

  对于一年级学生们来说,秋天是什么?除了树叶黄了,庄稼丰收了,他们知道的并不多。通过本次项目学习,学生们可以发现秋天的变化、更好的感受秋天的美丽、感悟秋天美丽的内涵,养成乐于观察、勤于发现、用心感受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秋天是迷人的季节:秋高气爽,稻谷飘香,树叶飘落,大雁南飞……秋天又是美丽的、生机勃勃的:“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稻子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水里,小鱼把树叶当做伞,在下面游来游去;岸边,蚂蚁把树叶当作运动场。这些形象的描写使秋天变得更加美丽而富有生机。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字;用“……像……”说句子;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背诵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观察身边的景物,观察身边大自然的变化。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知识能力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lán tiān dào tián wú tong chítáng páng biān

  ( ) ( ) ( ) ( ) ( )

  2、用下面的词语说句子

  ——————————————那么—————————,那么————————————————。

  ————————————————————像———————————————————————————。

  3、说一说秋天的'变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识字写字;背诵课文;了解秋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习观察身边事物的方法;感悟秋天的美丽。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1、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秋天的变化。

  2、模仿《秋天》语句,以《找秋天》为题,写出二三种植物秋天的特征;或者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写一写果园里、庄稼地里、田野里、街道上哪些现象表明秋天已经来到。

  板书设计

  秋天

  天蓝蓝的

  稻田金黄的

  落叶小鱼的伞

  蚂蚁的运动场

  燕子的电报

秋天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秋天》是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当代诗人何其芳在诗中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风景图。诗的意境优美,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文既可得到文学艺术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实验教材注重朗读,通过朗读可以体会课文的优美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

  1、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诵读诗文。

  3、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同目标2

  教学难点 :同目标l。

  课时安排:课时

  教 具:录音机、磁带(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投影仪、

  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师:同学们,秋天在不知不觉中已悄然而至,那谁能为我们描绘一下你所见的秋日美景?

  生:我看见了树叶一片片地枯黄、凋零,田野里的野菊花盛开了,金灿灿的一片。

  生:农民在收割金黄的麦穗,小草也在慢慢枯萎。(有同学在笑)

  师:这两位同学描绘的秋景很迷人,用语也形象、生动,但美中不足,第二位同学的描述有一处不符,谁能帮忙指正一下?

  生:秋天收割的是稻谷,而不是麦子。

  师:很好,这说明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事物,否则就会闹笑话。

  点评:以学生生活体验切入,唤起了学生对秋天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听读

  师:秋天是最美的季节,因为它是收获的季节,著名诗人何其芳就专为秋天写过一首诗,命名为《秋天》(板书课题及作者),那何其芳笔下的秋景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在钢琴曲《秋日的私语》的伴奏下共同欣赏诗中的秋日美景吧!(播放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教师诵读诗文,学生听罢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给老师的鼓励,掌声也说明大家被诗中所描绘的美景深深打动。那么诗中描绘了哪些美景呢?

  生:我仿佛看见伐木工在深山中砍伐树木,树叶簌簌飞落。

  生:我看见了农民在园中采摘又肥又大的瓜果。

  生:我还看见渔夫在水中撒网捕鱼,鱼满舱后,又摇着小船回家。

  师:很不错,同学们都听得非常仔细。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课本64页,共同来品味这首诗,来体会诗文的优美意境。

  点评:配乐朗诵,既让学生感知了诗文内容,又让学生初步领略了诗文的优美意境。

  三、初读

  师: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认读生字,理解生词。

  (学生读课文,教师倒磁带以备后用,并投影展示本文生字词:丁丁、幽谷,肥硕,栖息、归泊、寥阔、枯涸、清洌、梦寐)

  师:谁愿意为我们认读下生字?

  (一学生认读,错把丁丁zhēng读成dīng)

  师:读得较准确,只有一个词语读错了,谁能帮她纠正一下?

  生:丁丁zhēng zhēng,不能读dīng dīng。

  师:很好,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学生齐读)

  师:学诗歌的关键是朗读,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学生都很踊跃,点一生读)

  师:他刚才读得怎么样?

  生:好处是声音清楚,没有读错字,但我认为他没有把握好节奏。

  生:没有感情,读得有点快,抒情味不足。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不错,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下面听老师再范读一遍,请你们认真体会。(教师再次配乐朗诵,学生用笔做记号)

  师:请同学们模仿着读两遍吧!(学生认真读诗,教师倒磁带,以备下用)

  师:现在,谁愿意伴着优美的音乐再朗诵一下,让我们都感悟到秋天的美?(学生举手非常积极,想表演的人很多,点一女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思考:①本文抒发的感情;②给三节诗取出漂亮整齐的名字)

  师:她刚才配乐朗诵,真是爽心悦耳呀。刚才举手没选上,是不是很遗憾呀?

  (同学们笑)没关系,现在让我们在音乐中齐读这首诗歌吧!(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不过,同时也要再次思考刚才的两个问题。

  师:同学们朗诵得真棒。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师:刻画了三幅画面,给它们的名字取好了吗?

  生: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教师板书)

  生:秋栖图、秋戏图和秋思图。

  生:竹篱硕果图、江渔归桨图和草野梦寐图。

  师:名字取得真棒,说明大家思维很开阔,较准确的把握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点评:四次配乐朗诵有效的指导、促进了学生的朗读,并准确的把握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四、研读

  师:这三节诗又是三幅画,何其芳用诗来赞美秋天,酷爱绘画的同学肯定想用画笔来描绘秋天。有谁想用你们的手来描绘诗中的秋天?给你们20分钟,(教师把黑板分成三大块),请你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尽情发挥想象,用画笔描绘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吧!(点三个学生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作画)

  师:这三位同学作画的同时,我们来分组研读诗句。第组研读第一节,第二组研读第二节,第三、四组研读第三节。先请大家边读边找出不理解的诗句,然后小组合作探讨理解。(学生读书、探讨交流)

  师:好,还有不理解的诗句吗?如果有,请小组长提出。

  生: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不知如何理解?

  师:谁能帮帮这个小组?

  生:是乌柏叶落在水中,打起的是乌桕叶,暗指秋天已到。

  生:秋天水清,乌桕叶倒映在水中,所以打起乌桕叶的影子。

  生:捕上的是青鳊鱼,这鱼象乌桕叶一样。

  师:同学们都动了脑筋,回答都有道理。

  生: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写秋,怎么又写夏呢?

  师:谁知道?

  生:正因为秋天来了,骑牛戏水吹笛的牧童不见了,侧面表明夏已过,秋天到。

  生:写笛声,写夏夜的香与热,表明牧羊女对夏天的留恋,也反衬了秋天的宁静。

  师;说得太好了!

  点评:本环节体现了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及合作学习习惯。

  五、美读

  师:下面请大家找出你认为最优美的诗句,说一说它美在何处,并按你的理解读一读。(学生边评边读)

  生: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读时重点放在飘上,要读出拖音,表明声音的幽长。

  生: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图画。饱食稻香要重读。

  生: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表明秋天舍不得离开农家,说明农家丰收了。栖息要重读,读出丰收的喜悦。

  生: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安适的神态,轻轻要读出这种心情。

  生: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写出渔民捕鱼时欢快的情景,要重读。

  生: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写出了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都是秋天,心里一定微颤着喜悦与梦想,要重读,且眼里要轻读,表明诗歌将结束。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读得也很好,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这首诗吧。

  点评:此环节符合课程标准中诗歌教学要注重美读及体会优美语句、意境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诵读

  师:现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听三位同学解说他们描绘图画,好吗?(学生看看三幅画,指指点点,按捺不住兴奋之情)

  生:我描绘的是《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干的时候,有位农夫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稻香扑鼻,一位农民割稻累了,放下手中的镰刀休息,还有一位农民在摘肥硕的'瓜果,一片丰收景象。

  生:我描绘的是《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远远看见一个渔人熟练地撒网,船篷上挂着白白的霜,一网撒去,捞上许多乌桕叶似的青鳊鱼。

  生:我描绘的是《少女思恋图》,原野上听见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咩咩的叫声阵阵传来,牧羊女听了一个夏天牧童的笛声今天却听不见了,心里正在纳闷:那放牛的牧童怎么不见了?放眼一望,原来是秋天到了,勾起了她无限的情怀。

  师:好,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了这么美的图画,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请大家结合图画,背诵这首诗,看谁背得又快又好。(学生热烈的背诵)

  师:好,请大家齐背诗文。(学生齐背,声音宏亮,整齐)

  点评:作画,既内化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鉴赏,又为背诵减缓了坡度。

  附板书:

  秋 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霜晨归渔图 少女思恋图

  栖息 游戏 梦寐

  总评:这是一堂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教学朗读教学课。整个教学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整个教学流程由初读_______研读_______美读_______诵读组成,以读始终,且读的形式多样并配以优美的乐曲,特别是学生作画一节,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美的熏陶,符合新教材人文特点。在此同时,学生自主提问合作研讨,使学生有一种被认同的喜悦,教师只做点拨,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新鲜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非常充分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的教学观念新颖,语言亲和力强。总之这是一堂成功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课堂。

秋天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秋天》是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文是一篇儿童诗,它也具有儿童诗特有的艺术特点。浓郁的儿童情趣,鲜明的形象性,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

  课题秋天具有象征色彩——丰收、喜庆、舒适、愉快。诗的第一部分中“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为这种色彩定下了基调。

  诗人在第二部分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秋天田野中的丰收与美景图。作者选取的是秋天田野中最有代表性的物象,如向日葵、苹果、葡萄、玉米、高梁。文字叙述,多运用比喻、拟人、通感、排比,把秋天的物象拟人化了。学生读起来充满童真、童趣,充满无尽的遐想。由于学生感受到秋天的喜庆、舒适,体验到秋天田野的丰收、美好,所以在诗的最后一部分(又回到整体),诗人发出感慨要享受秋天明丽的阳光,珍藏秋天,秋天的笑容、秋的喜庆,会永远留在孩子们的心里,伴随孩子走过一生。

  整首诗叙述自然,由走在秋天起兴,再写秋天田野的丰收、美好进行储兴,最后到享受秋天,对秋天喜爱意犹未尽。本诗层次清晰、节奏明快,寓简单的文字于丰富可感的画面中。

  【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简要概括诗歌《秋天》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按“引秋——读秋——品秋——诵秋”进行教学。其中我把教学的重点突出放在“品秋”环节;在“诵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诗歌题材,品读相关语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读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视频、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学法: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完后,请谈谈你的感受?”(播放秋天的视频)(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美景,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来直观的感受秋天,进而喜欢秋天,热爱秋天,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2、师: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齐读两遍课题后自主质疑。

  (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写到了哪些景物?)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顺学而导,解疑与感悟相结合,展开学习过程,学习的效果自不待言。】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学生带着要求读文(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读生字词,齐读。

  一类字:

  guìpíng páo jiǔ shū

  桂子苹果紫袍美酒梳子

  fán nǎo cháng róu

  烦恼羊肠小路柔韧

  二类字:

  Suìchán biāo ǎo pútáo yīng rèn

  稻穗儿蝉肥膘红袄葡萄红缨柔韧

  ②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成度)

  3、请同学们带着“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写到了哪些景物?”这三个问题再去朗读诗歌,边读边勾画出满意的答案,比一比谁的收货多?

  【设计意图:根据大刚的教学要求,让中年级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能提高读书的效率,加快速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懂课文是最为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之一,考察古今中外,这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之一。】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自探成果

  (1)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2)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3)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板书: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葡萄玉米高粱……

  【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平台,让学生体验自主参与的乐趣。】

  2、师:作者写到的这些景物,老师也把它们请到了课堂上,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秋天的景物图片,配乐《秋日私语》)

  【设计意图: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秋天实物的画面,配乐《秋日私语》,让学生用视觉与听觉同时感受回忆秋天,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直观,贴近课堂。】

  3、学习第一小节:

  ①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②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③引导学生交流

  ④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

  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找到段落中的关键词,体会好词在文章中的魅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细细地读,细细的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我们下节课上交流。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交流评价。

  2、熟读诗歌。

  3、写出几个描写秋天的成语。

  【板书设计】

  田野里玉米稻穗……

  4、秋天小路旁野菊花……

  果园里苹果葡萄……

秋天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快乐,能进一步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愿意将秋天中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讲给大家听,在讲述中培养表达、倾听和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设计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注重多向互动,提高交际实效;注重习惯培养,提高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走进自然,回忆过去的生活,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为课上的交际作准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凭借课本插图,引入交际话题

  1.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读图,说说画面所展现的内容,知道这节课要说的是秋天的事情。

  2.讲一讲家乡的秋天、印象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从画面的内容说开去。

  3.师谈话:同学们说得真好!是的,秋天是个五彩斑斓的季节,它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丰收的喜悦,带来无尽的快乐。在这美好的金秋季节,让我们一起来讲述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吗?(板书交际话题:秋天的快乐)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凭借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说画面内容,交流家乡的秋天、印象中的秋天,把学生带入具体的交际情境。]

  二、播放活动情景,明确交际重点

  师过渡:同学们请看录像片段,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况,说说让你感受到快乐的是什么?

  1.情境一:班级学生秋游情景(课件播放录像片段)

  学生观看录像片段后,师生互动示例:

  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秋游录像片段,你想到了些什么?

  生:我想到了秋游那一天,我看到了美丽的枫叶,它们有黄色的、红色的,在那郁郁葱葱的松林中显得十分耀眼。我还拣了几片枫叶,用它们来做书签。

  师:很好!你不仅欣赏到秋天的美景,还享受到用枫叶做书签的乐趣。

  生:看了录像,我想起了秋游时和林林同学一起采集野白菊花送给王老师的情景,王老师可高兴了。

  师:王老师很高兴,为什么高兴能说一说吗?

  生:王老师说野白菊花能明目清火,可以泡菊花茶喝。

  生:……

  2.情境二:学生到果园参观,和果农一起采摘果子(课件播放录像片段)

  学生观看录像片段后,师生互动示例:

  师:看了刚才的录像片段,你想说些什么?

  生:果园里的果子种类很多,有火红的柿子,金黄的橘子……看着它们我可高兴啦!

  师:看到丰收的果园很高兴,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从农民伯伯的笑容中,我感受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农民的口袋里一定又多了不少钱。

  生:看着录像,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可爱的果子,想起它们给我带来的快乐。

  师:能说说哪些果子可爱在哪里吗?

  生: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梢多么惹人喜爱,水灵灵的葡萄像珍珠一样真好看,小石榴还张开嘴巴向我微笑呢!

  师:你说得太棒了!是啊,看到丰收的景色怎能不高兴呢!

  生:……

  (在学生讲述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交际的重点在于把秋天的快乐说具体,老师的指导语言要流露出高兴的心情,以便为学生作出示范。)

  [设计意图:选择播放学生自身参与过的'、感兴趣的活动录像片段,师生互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本次交际的重点,为下一环节学生讲述秋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作铺垫。]

  三、回忆生活经历,说出秋天的快乐

  师过渡:秋天里,让我们感到快乐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想想说说美好的秋天都给自己带来了哪些快乐的事情?

  1.回忆生活说话题

  (1)学生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回味秋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指名说说自己所回忆的事情,激活学生的记忆表象。(在学生说话题时,老师要提示学生说清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事情,是做什么事情感受到的快乐,以触发学生的思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最大限度地拓展交际话题。]

  师过渡:从刚才同学们说话题的发言中,老师发现同学们对秋天的了解还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认为能让人感到快乐的事情说给大家听。(课件出示讲述要求:要把秋天让人感到快乐的地方讲清楚,要说出自己的快乐,要让人听了受到感染。)

  2.自主准备,自己说给自己听

  在学生自主准备时,可提示学生先想一想自己要说哪几个方面,然后再说一说。

  3.小组合作,说给组内的同学听

  (1)学生分组。(学生的分组要注意不同地区学生的合理搭配,做到组内质异,组间质同。)

  (2)学生小组互动交流,教师要参与到小组的交流中去,并依据交际要求作相应的指导,物色在班上交流的人选。

  [设计意图:以上两个环节的教学,先是学生个体自主梳理、试说,让学生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再是小组合作、互动交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交际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交流、表达的范围。]

  4.多向互动,让全班同学分享“我”的快乐

  师过渡:刚才,同学们就自己所感受到的秋天的快乐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可以感受到你们的交流一定非常精彩,现在请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让我们一起分享秋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我们来比一比、评一评,看看谁的介绍最能吸引大家。

  全班的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发言代表的代表性。如农村的、城镇的、山区的、平原的、产稻区的、产茶区的……

  (2)要注意让没有经历过体验某种秋天快乐的同学,在听后提出自己不明白、想知道的内容。

  (3)同学的补充要根据实际进行合理的调控,教师要凭借自己的童年经验参与交际。

  [设计意图:班级交流,既为全体学生提供示范,又是落实多向互动的凭借,是提升交际质量的重要保证。]

  四、拓展训练时空,为习作作准备

  1.师总结谈话:这节课,同学们个个都能说会道,在交际中,我们感受到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感受到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的快乐,让我们走向自然、亲近自然,去发现大自然更多的奥妙吧!

  2.拓展训练:开展留住秋天的快乐的活动,凭借我们灵巧的小手,把自己感受到的秋天的快乐画下来,并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者邻居家的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图画。

  [设计意图:该环节的教学,通过教师的总结谈话,把交际活动从课内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拓展训练的安排,注重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秋天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结合具体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学习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板书文题、作者)

  一、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熟悉读歌内容。回答: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二、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1. 逐节品析诗歌的意境美。

  讲解:“农家丰收图”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丁丁之声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具有清静、清远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画面包括撒网、收渔、摇桨平常活动,在诗人笔下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也许在早年的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的。

  “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续言是少女心怀恋情。这一节五行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视角,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里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三节诗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第三节写人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具有清甜的氛围。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

  2.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出理由。

  学生畅谈,教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朗、形声兼具的画面。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是收割的形象说法。“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视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栖息”一词使整节诗充满了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感。秋天“栖息”在农家,它给农家带来了什么?(丰收)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圆圆:双关,既写了网的形状,又写出渔民的美好愿望。

  “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渔人到底收起了什么呢?(是鱼,是树叶,还是别的)无论他收起了什么,他的心情都是快乐的,他肯定有所收获,或者是鱼,或者是喜悦的情感。这只是秋天的一场游戏。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 “冷雾”呼应。“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作者说“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这之中的“枯涸”与“清冽”矛盾吗?为什么?

  提示:不矛盾,“枯涸见石”并非整条小溪全部干涸,而且说水位下降,有的地方干涸,露出了石头,有的地方水浅了,于是看起来更清澈。

  (7)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牧羊女会梦见什么?这里到底是她的梦寐,还是诗人的梦想。也许一个更加灿烂,更加富饶的秋天就在前面,就在牧羊女的憧憬中,就在诗人的希望里。

  3.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请同学们为诗中的三幅画面各拟一则标题。

  教师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

  三、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1.何其芳笔下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畅所欲言。)

  (2)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表现秋天,那么所有这些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注意板书。)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结束语:

  《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

秋天教学设计9

  知识目标:

  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

  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父母的关爱,学习作者的坚强。

  重点:

  感悟母亲对子女的关爱。

  难点:

  学习作者的坚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氛围,导入:

  1、课前出示卜桦创作的flash动画短片《猫》,学生看完后略谈故事情节、主题及感受。

  2、教师补充:这是获得国际动画大赛金奖的动画片,其借助音乐和绘画诠释出来的“爱与勇气”温暖着亿万网民冰封已久的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借助文字感动亿万读者的文章《秋天的怀念》。

  3、作家作品简介。出示课件。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作家,他体验到的是命运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生活的明朗与欢欣,他用残缺的身体表达出了最健全最丰满的思想,他用睿智的文字诠释出的爱和勇气照亮的却是我们日益幽暗的灵魂。有人说:如果你年轻,请读他的书,会给你以力量;如果你不再年轻,请读他的书,会给你以温暖。

  (二)、初读,感知内容。

  1、学生朗读。

  2、学生默读,思考课文内容

  3、学生交流。

  4、教师评价补充:母亲的关爱儿子的坚强

  (三)、品读,体验情感。

  1、学生默读,勾画出能体现母亲对儿子关爱的语句,试作简单赏析。

  2、学生交流。

  3、教师评价补充。

  4、学生小结品读方法。

  5、教师补充:首先根据文体的不同,阅读时有所侧重。

  其次,品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的语句,如借助传情达意的句子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人物,能结合环境描写进一步揣摩人物的心理……还可以抓住文中一些关键的词语,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第三,可以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沉浸在文本之中,对文章进行深刻的剖析,要敢于否定他人的说法,说出自己对文章独到的见解。

  6、学生用老师所授品读方法勾画并赏析文中能反映儿子坚强的语句。

  7、交流,评价,补充。

  (四)、学完这篇文章,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呢?请试着写下来。出示课件。

  (五)、小结。

  “世道多舛,人生不易”,在这个欢欣与伤痛共存的世界,我们唯有接受,唯有面对,包括生命中最不能承受的残酷。如果你不幸被选作去充当那苦难的角色,就去承担,选择一种坚强的方式去诠释生命,生命会因对苦难的超越而显得恢弘与深邃。写出自己。

  结合作业

  2,请学生写出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理话。

  板书:

  1、学生小结的阅读方法。

  2、爱——坚强

  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取得收成。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深有体会。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改强调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探究中的开窍学习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主动地搜集、筛选、整合和处理信息。遵循课改的教学原则,在这节课上,我的第一篇主要是在情感激发的氛围中围绕着读而展开,注重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意图让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在自主、交流、探究中明理,在联想、想象中提升,在质疑中创新,在练笔中巩固,在快乐中学习,在感悟中生活。

  课堂上,学生大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尤其在读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自主阅读,相互交流,探究阅读学习的方法。在后来的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对人物进行全面而正确的分析,说出对文章独到的见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更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后来,在学生的练笔中,我看到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文章,相较以往课堂作业中的练笔效果要好许多。我感到通过让学生沉浸文本去体会、感悟到的情感,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我在课后的.作文点评中,肯定了学生用真情所写的文章,鼓励他们把自己对父母的感情表达出来,勉励他们坚强面对人生。我还选出一些好文章告诉学生,会向校园文学社的老师推荐,这给了学生莫大的鼓舞。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自读课本又何尝不是一个例子呢?它同样是学生学习的凭借、学习的舞台、学习的新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我真切的领悟到:自读课本是课内语文课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获取大量课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其选文文质兼备,可读性强,内涵丰富,通过对自读课本的学习不但可以巩固和扩大课内所学东西,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在教学资源尤其匮乏的农村,如何对自读课本进行有效利用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了。

  因此,在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在课改的新形式下,对于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挖掘教材,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同时,我也知道,阅读教学并不是在一节课上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才能有质的飞跃。

秋天教学设计10

  活动准备

  点子卡片、印有家人象征图的记录纸。

  各种常见的水果实物、卡片和粘贴纸。

  活动目标

  体验并学习不同的数数方法,提高幼儿的数数能力。

  知道秋天是水果大丰收的季节,水果品种多,数量多。

  在为家人买水果的游戏情景中,激发幼儿关爱家人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交流

  1、金色的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有许多水果都在这个时候新鲜上市了。说说各自吃过哪些水果呢?

  2、谈论多吃水果的好处。

  二、妈妈买水果

  1、了解操作方法:

  (1)出示大篮子,观察提示卡:

  ①看看妈妈想买什么水果?买几个呢?在心里数一数,赶快告诉大家。交流数得又快又准的好方法,例如:在心里一个一个数;先看两个点子,然后接着数3、4、5,也有的是用眼睛看的办法,一看就知道是5个点子等。

  ②装水果篮:按妈妈的提示卡到水果店里买5个橘子装在水果篮里。

  (2)提出操作要求:每个人都去拿一个篮子,看清楚妈妈的提示卡,然后用眼睛看一看、心里数一数的办法来买水果,装在篮子里。

  2、幼儿操作。

  3、交流验证:

  (1)和同伴交换篮子互相检查。

  (2)集体检验:按水果的品种归类整理。请动作快的幼儿来介绍数数的`方法。

  三、游戏“为水果店进货”

  1、交代任务:水果店的老板想去进些新货。请大家来帮他调查哪些水果最受人欢迎。

  2、观察“水果统计表”,了解老板原来想进哪几个品种的水果。

  3、讨论各自的家人喜欢吃什么水果,说说爱吃的理由(水分多、味道好、有营养等)。

  4、每人拿一份家人贴纸,按照家人的喜好将头像贴纸贴到相应的水果下。

  5、用先目测再数的方法,逐一进行小统计,对应摆放数字。

  6、说说哪种水果最受欢迎,哪些水果也比较受欢迎。

秋天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图片、影像,多读感悟,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与喜庆,知道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识记8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8个生字。

  2、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初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灯苗写秋天的词语,今天我们就到田野、果园去欣赏秋天美丽的风光。

  2、直观感知:

  播放秋天的音乐风光片。

  3、引导回顾、表达:

  欣赏了秋天的风光,你想说什么?

  4、导入:

  秋天就象一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5、出示课题,齐读。

  二、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1、出示课后“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学生自由认读。

  2、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动脑,用游戏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如:

  编字谜猜字、做动作猜字、摘苹果识字、说字找字等等。

  3、遇到困难提示学生通过“苹果”里的拼音或向别人请教来解决。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3、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要求读正确、配合默契。

  4、反馈读书情况,抓重点、难点段落范读,指导学生读正确。

  5、自读、齐读课文,要求:

  读得正确、流利。

  6、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分析字形书写的'重点和难点。

  2、教师范写,讲明书写重点:

  怎样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4、学生练习,纠正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能在朗读背诵中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2、在熟读中发挥想象说说自己体会感悟到的秋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感悟

  1、学生分组朗读,要求:

  ⑴ 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⑵ 读得流利

  ⑶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看谁能记住自己读的句段。

  3、师生交换读,教师可选出自己感受最深、或自己读得最有感染力的句子,与学生交换读:

  ⑴ 要求学生:

  认真听教师范读,可以模仿教师朗读,猜猜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

  ⑵ 要求教师:

  认真听学生朗读,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提示学生注意,然后再范读。

  4、随机点拨:

  朗读中注意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

  5、竞赛读,看谁读得美。

  6、看着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7、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三、想象拓展,说话训练

  1、想一想,你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还看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2、你打算怎样为秋天的图画增光添彩?

  四、扩展活动

  1、读“我会读”中的句子,联系课文、观察和想象,用图画描绘秋天。

  2、办个小小展览会:

  展示同学们课外完成的“秋天的礼物”,落叶树签、贺卡、自己创作的赞美秋天的诗歌、句子、文章等。

  3、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如: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晚会会场……

  【作业设计】

  1、动脑思考:

  你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还看到了什么,收获了上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如:

  制作秋天的礼物,做落叶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写写赞美秋天的小诗、句子、文章等。

  【课后记】

  本课中的比喻句理解成了难点。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作业本上要求用“像”写话,那就全部乱了套。我不知道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喻是否会那么容易运用,不知道如“我长得像我爸爸”这类的句子是否也可以认为他是对的。

秋天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图中的意义,能从图中看清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使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结合用数学的过程,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对学生进行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活动重、难点:理解图意,掌握解答方法。

  活动用具: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

  一、欣赏秋色,激发兴趣。

  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学生欣赏。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美丽景色吗?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同学们一起去郊游好吗?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出示图1

  课件出示图1背景,

  师:学生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现大括号和问号并闪动。

  师:这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学生先想一想,然后相互说一说。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强调:图中告诉我们有四个小朋友在捕蝴蝶,有两个小朋友在观察小虫子,问号是让我们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教师边讲边加上手势。

  教师进一步鼓励:谁能完整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多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师:加法算式怎么列?

  师:4、2、6表示什么?

  2、出示图2

  课件演示:7个向日葵,大括号。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

  课件接着演示:摘了3个。?个

  师:谁能将这幅图的意思完整说一说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这幅图告诉我们有7个向日葵,摘了3个,让我们求还剩几个?谁来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师:7、3、4在图中各表示什么?

  3、课堂小结

  同学们表现真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日常中问题。

  三、自主探索,巩固提高

  1、重点提示尝试练习

  让学生独立看书,尝试完成第47页的.“做一做”。

  教师强调:同学们要认真观察着两幅图,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2、因人而异个别指导

  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进行个别化指导,参与到学生中间。对于失败的同学鼓励他们找一找失败的原因,认真订正。

  3、相互交流人人成功

  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做题方法,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争当小老师。

  四、课堂总结(略)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内容。这是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启发引导,由扶到放,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亲身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解决问题。只就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作指导。主次把握得好,突出了重点,攻克了难点。

秋天教学设计13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受不同的声音,增强对声音的敏感性,并尝试利用嗓音模拟多种声音。

  2.利用希沃交互式白板的多种功能,提示幼儿进行诗歌创编。

  3.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嗓音模拟秋天里的声音,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件提示进行《秋天的声音》诗歌创编。

  活动准备

  1.电子交互式白板。

  2.大自然中一些声音的录音与秋天相关的照片、图片。

  3.朔料袋、豆子、矿泉水瓶、废旧报纸、杯子、一次性筷子

  活动过程

  一、师幼问候

  播放《好朋友问候歌》,互相问候,打招呼。

  二、感受秋天的声音

  1.师:今天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秋天里的朋友,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声音。听(竖起小耳朵)猜猜,他们是谁呢?

  哦!(原来是秋天的风爷爷吹来的声音,是秋天雨姑娘的声音,是秋天的`小鸟唱歌的声音)

  2.播放与声音相关的图片

  3.小结:秋天里阵阵秋风为人们赶走夏日里的闷热,送来了凉爽,阵阵秋雨为成熟的庄稼进行最后的浇灌,农民伯伯丰收啦,小鸟也发出喜悦的叫声,小朋友们在落叶中高兴的玩耍,这些大自然里发出的声音真是太美妙了。

  4.你能试着模仿发出这些声音么?

  三、秋天里的小诗人

  1.出示《秋天的声音》图示,合奏“秋天的奏鸣曲”。

  师:很好,小朋友们都能掌握它们的声音啦,老师找到了一首关于秋天的诗,请你们来当“配音员”。

  2.教师出示图例,幼儿根据图片创编诗歌。

  例:听听,秋天的声音,叽叽喳喳是小鸟的声音。

  听听,秋天的声音,哗啦啦哗啦是秋雨的声音。

  3.师:小朋友们秋天还有哪些声音呢?

  4.幼儿创编诗歌,尝试用嗓音模拟发出秋天里的声音。

  5.师:刚才小朋友说了一些声音,像啄木鸟为大树治病的声音,可是用我们的嗓音模仿不出来,怎么办呢?

  6.幼儿想办法,引导幼儿指尖用敲击地板发出声音。

  7.出示老师准备的道具,幼儿尝试用这些物品发出声音。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请你们试一试他们能发出什么声音,然后用“听听,秋天的声音,XXXXXX”表达出来。

  8.师:“我们都是秋天里的小诗人,完成了美妙的秋天奏鸣曲。”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继续寻找秋天的声音,并且尝试发出它们的声音。

  附诗歌:

  《秋天的声音》

  听听,秋天的声音,

  是小鸟在枝头的对话;

  听听,秋天的声音,

  是秋风在温暖的叮咛。

  活动总结

  全面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注重个体差异。突破教学难点,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法,光靠老师讲,幼儿很难弄清楚,让幼儿通过电子交互式白板进行猜一猜、听一听、看一看。实现了教、幼之间的互动。电子交互式白板的使用在本节课中还在于兴趣的激发,幼儿很容易掌握教学内容。在活动中,我还采用声音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给幼儿创编提供灵感。引导幼儿从看图创编到发挥想象进行创编。层层引导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秋天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课件、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板书: 秋天

  小鸟图:蓝色

  小牛图:金色

  小鹿图:红色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新课文《秋天》,秋天是怎么样的,它有些什么特征,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

  是 蓝色 小牛 金色 山 田野 火红火红

  指名读,开火车读,集体读。

  3、让学生带着以上生词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几种小动物,它们看到的秋天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一句话:

  1、指名读,集体读。

  2、提问:小朋友读了这句话知道了些什么?师板书:蓝色。

  3、再看图,认识“晴朗的'天空”。

  4、指导朗读:“蓝色”、“碧蓝碧蓝要重读。

  三、同法学习第二、三、四句话。

  四、小结。

  1、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秋天的天空是蓝色的,秋天的田野是金色的,秋天的枫叶是火红的,那么我们小朋友生活在校园里,我们所见到的校园秋天有些什么特征?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说出秋天的特征。

  2、齐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秋天的天空是( )。

  辽阔的田野是( )。

  满山的枫叶是( )。

  2、复习生字,找朋友游戏。

  五、作业。

  指导写字。

秋天教学设计15

  《秋天》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从编者安排意图看,《秋天》一文主要是教给学生如何更好地观察大自然、描绘反映生活中的美,促使学生对美的追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2、初步学会观察人物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且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且是主动的建构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的。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因此,本课拟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和生去感受,结合讨论与辩析,活跃学生思维,让他们大胆地吐露真情,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

  2、学法:

  素质教育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总的学法为自学讨论法。以朗读作为突破口。这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一读:在学生自学时,让他们自由地读;在教师导学点拨时,结合重点句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二想:边读边想,如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三议:通过给画面加小标题的方法(如:……图)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四辩: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这样,在读读、想想、说说的过程中,掌握“读前想后,读后想前,边读边想“的方法,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程序】

  一、听“秋天”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一堂课只要有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会为这堂课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本堂课运用多媒体手段,声画结合营造出美的意境,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审美感受之目的。

  二、说“秋天”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秋天的了解。从形状、色彩、感受来谈。

  学生自由发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自然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三、读“秋天”

  师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从诗歌中品味揣摩个性化的语言,找出反映景物、人物鲜明特点的语句。

  此部分文字还可通过课件来展示,关键词点击后能变色。

  学生朗读之后,大多数能找出几句。

  要求学生用学过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画出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例如: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林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有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驰、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赏析诗歌的语句。

  通过朗读,来加深对语言的感受。领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品秋天

  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按诗歌小节给画面加小标题?

  展开课堂讨论,然后自由发言。

  让学生自己来感受、体验和思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比被老师牵着走要好得多,尽管有时学生想的、说的比较零碎、杂乱,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的东西。

  经过讨论,形成共识:(配上图画)

  1、农家丰收图。

  2、霜晨归渔图。

  3、少女思恋图。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讨论归结出了小标题,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

  五、悟秋天

  先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抛出问题(用课件演示):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这个问题其实是教师所设的“思维陷井”。目的在于引发争论,引导学生深究诗歌语言特色。

  待时机成熟,教师便及时归结。

  如果有学生说得有新意,应该大加赞赏,肯定其独立思考的精神,冲破了“思维陷井”。

  六、总结

  让学生来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收获、启发。

  1、作者刻画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2、懂得只有细致观察,才能生动刻画事物的特点。

  3、观察、反映事物、人物,既要把握共性,又要研究其个性。

  4、生活中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受。

  ……

  《秋天》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课堂总结,一般由教师来作,为什么不试着让学生来作呢?说不定效果会更好。

  七、迁移练习

  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由课文向生活延伸,活学活用,及时巩固。如时间不够,可移作课后练习。

  教学形式活泼能抓住学生的特点,教学效果自然明显。全文分角色朗读之后,不仅是朗读的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文学的魅力中。因为朗读是化无声的书面文学为有声语言,能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进行语言训练。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理解文学形象并受它感染。在朗读时,教师主动参与,读其中的一个角色。读完后全班评议朗读者是否把握了事物的特点。随着讨论的进行,同学们的发言越来越积极,感受也就越来越深刻。从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课一定要多让学生读,绝不能用教师的讲、大量的练、漫天的问代替学生的读、学生的感、学生的思!

222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