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教学设计

时间:
分享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教学设计

  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分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尺,课件、彩纸条。

  2.学生准备: 彩纸条,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个长度单位?(毫米)现在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板书:米、厘米、毫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 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1毫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测量一只小蚂蚁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测量这张纸条的长度用什么单位?估计一下是几厘米?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探索实践

  1.认识分米。

  (1) 量一量。

  要求:快用直尺量一量你的纸条长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板书:认识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请同学们想一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5分米等于几厘米?

  (2) 认一认。

  引导: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指名演示交流: 不管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1分米都等于多少厘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

  ② 体验。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并借助直尺比画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画的就是一拃的.长度,一拃大约是1分米。

  一人比画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比画得对不对。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说明: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通过在直尺上数一数、徒手比画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难度,有利于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

  (3)画一画。

  ① 要求: 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② 交流: 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③ 引导: (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直尺上的刻度0画到刻度10。那么可不可以从刻度1开始画起呢?如果这样,应该画到哪里呢?为什么?如果从刻度2、3开始画呢?

  [说明:让学生知道用直尺画1分米的线段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利于进一步理解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又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④ 小结: 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⑤ 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先在小组内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再组织全班交流。

  (5)数一数。出示1根纸条,几分米?2根……9根是几分米?也几厘米?10根是几分米?也几厘米?伸手比画一下,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长度单位表示?(1米)(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分别接近几分米。(也可以先让学生估测一下,再进行测量)

  [说明:学生估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实际长度的感知,培养估计能力。]

  三、总结

  1.提问: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

  提问:连同前面学习的,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说明: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观察,初步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总结能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册第1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填一填,再组织交流,启发学生说清楚选择的理由。必要时,可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

  2.指导完成练习册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理由。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自由判断,再启发学生通过实际测量验证猜想。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2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