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脚印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金色的脚印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色的脚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金色的脚印》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小男孩儿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正太郎十分同情它们,就偷偷给老狐狸喂食。因此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
拿到教材后,我先从学生的理解角度阅读了这篇课文,弄清了课文是以时间为序,叙述了事情的全过程。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课文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4—18自然段是事件的经过;19—21自然段是事件的结果,重点在第二部分。而且感受到动物之间的浓浓亲情,倍受感动。
然后,我又从教学这篇课文的角度来阅读,进一步分析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和特点,作者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读来感人至深。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通过分析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外还分析了这一课的德育渗透点和美育渗透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读记本课新词。
(2)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3)德育渗透点
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
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2.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点拨法。
(2)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法。
(3)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我”做了哪些事。
难点:狐狸和“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解决办法:抓住文中相关的内容,反复读,并注意前后的联系,体会狐狸和“我”之间由逃避到亲昵再到救助的发展变化过程。结合自身饲养小动物的经历,探究出这种变化的原因。
(4)师生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探究;交流中相机点拨,适时评价;展示媒体,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设计:
交流关于狐狸的故事;通过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狐狸的特点;深入探究,懂得动物之间也是有亲情的,“我”的善良与怜爱不仅感动了狐狸,更值得我们学习,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课外读关于保护珍稀动物的资料。
二、析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这个班的学生也比较活跃,因此可以尝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时,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逐步深入。
三、说过程
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情况以后,为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贯穿全课。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把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回合: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因为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对课文的大体意思有一定的了解,上课时只需让学生快速地、自由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线索。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速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同时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板书:
小狐狸
喂奶要回
咬木桩放
喂食
老狐狸正太郎
搭救
让学生板书主要是实现“学生能做的,老师不要去做”这一教学目的,不抢占学生的练习机会。同时,也是充分利用学生的智能强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
这一回合的小结,是让学生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怎样?这样能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
第二回合:深入探究,感受深情
在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讨论课文内容。而且告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样一个思维观点。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然后激发和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而且把问题又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成四个较有深度的问题:A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B正太郎狐狸的关系有什么变化?C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
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讨论时学生积极性较高,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分组讨论,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分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培养了表达能力,也实现资源共享。在交流过程中,播放相应的课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字背后的深层次的情感。让学生感悟到:动物之间也像人类一样有着不可割舍的亲情,尤其是作为父母的老狐狸对自己的孩子小狐狸非常关心和爱护。动物如此,何况人?
通过学生的探讨、教师的点拔,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会到: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这一回合,通过自主探究,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通过合作交流,利用多媒体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第三回合:读伍结合,交流感触
此环节,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师生分享感触,教师重点引导体会四处句子:A “光秃秃的柞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叫着。那是一种清脆的、悲伤的声音。”B “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C “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眬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D “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及时归纳小结,揭示课题含义,起到点睛作用。
第四回合: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以上三个回合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但到此还不够,因为语文教学不仅要搞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要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是一篇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故事类文章,可以尝试让学生续写或续说故事。因此,我设计了第四回合,先用幻灯出示反映狐狸这幸福一家的图片,然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智能强项,以小练笔的形式,写一写自己想到的。
通过这一回合,使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练习了表达能力,而且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同一个事物。最后共同分享诗歌《我喜欢你,狐狸》使教学的主题得到升华。
金色的脚印说课稿2
【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金色的脚印》是一篇略读课文,它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分析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还分析了这一课的德育渗透点。
1、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点:
⑴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四、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五、德育渗透点
1、透过正太郎和狐狸的亲密关系,让学生从小树立爱惜、保护动物的意识。
2、透过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其中我把……放在了重中之重。
【谈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谈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案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难点,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并捕捉学生情感思想上的变化,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析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我班的学生也比较活跃,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讲过程】
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情况以后,为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贯穿全课。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首先出示课件:我们学过了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等课文,能说说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吗?看着伴随自己成长的故事插图,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对狐狸的印象。可我却话锋一转:一直以来老师和大家的想法都一样,可读了一篇文章后,我反而非常佩服狐狸,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开始聚精会神地读课文,看得出他们已被课文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初读后,我顺势问道:“有什么想说的吗?”孩子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两只老狐狸为救出小狐狸,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这种生死与共的亲情,挺让人感动的。“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蛮有人情味的。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讨论课文内容。而且告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思维观点。这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把它们归结为三大类:
1、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
2、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建立亲密关系,并能得到狐狸的救助?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接下来让学生自主探究,比一比看谁能自己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此举再次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主动积极投入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感受、体验、理解文本。
在交流过程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合作。可说来说去,我发现孩子们始终围绕前两个问题在说,而无一人提及第三个问题。经询问才知他们或者是不理解,或者是明白一些但想法不成熟不敢说。在那一刻我感觉到每个孩子都产生了合作的欲望,于是抓住这一契机,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交流后的汇报证明了我的选择是对的。当时的课堂是这样的:(播放录像)
这一环节通过自主探究,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通过合作交流,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学生也逐步感悟到: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更重要的是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的这
种感人至深的亲情,冲击着孩子们的心灵,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悄悄地在孩子的心田生根发芽。
四、表达心声,升华主题
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我趁机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自己读一读你感动的句子,句子里包含狐狸的多少心声啊,老狐狸不能言,小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请替它们说一句心中的话吧。前面情感铺垫,音乐的渲染,教师语言的感染,让孩子们深深沉醉其中,孩子们的情感被点燃了,激发了,教室里出现了动人的场面:空灵的音乐流淌着,孩子们动情地朗读着,真诚地述说着,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不动了,一种美妙的'情感在教室里传递着。听听孩子们替狐狸表达的心声: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保护你的;我的儿子,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会放弃的;人们啊!如果你们都能像正太郎一样爱护我们该多好啊!……孩子们真正走进课文了,融进课文了,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一个。
面对孩子们的如痴如醉,我被深深感染了,可内心总觉得还缺少些什么,这时刚好班上侯文丽同学发言说:“老狐狸为救小狐狸、想尽了办法,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它们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使我非常感动,这让我想起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他的话一下子使我豁然开朗,原来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的升华、情感的碰撞和来自内心深处的东西。于是我顺势说“侯文丽同学的体会感人至深,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对待孩子的爱是那么伟大,无私,而我们作为孩子有没有象父母爱孩子一样的心爱父母呢?”没想到同学们齐刷刷地回答:“没有!”随即又马上改口,齐声道:“有!”这个自相矛盾、在几秒钟之内改变主意的说法,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即抓住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说说为什么同样一个问题,在短短几秒钟内,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呢?课堂顿时沸腾了,同学们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几乎每个人都举起了小手,有的人激动地回忆起自己生病时妈妈无微不至照顾的事,有的后悔地回忆起自己顶撞父母的事,有的尽情地回忆自己孝敬父母所做的事……大家一至认为,在对待父母的爱上,自己做得不够,以后应该象父母爱自己一样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然后我又充满激情地说“你们有父母的爱是快乐的,父母有你们的敬是幸福的,返回大森林的狐狸一家又怎样呢?(出示课文插图)你能续写这个故事吗?课上到这里,孩子们心潮澎湃,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续写故事的提出,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一篇篇充满爱心,承载祝福的文章便应运而生了。
【想成功】
整堂课我被文中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感动了,被文中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感染了,用自己的情,文中的情激发了学生的情,使课堂始终被一种浓浓的情感包围着,这份情感随着读书的深入,对话的深入弥漫开来,散发到教室里每一个角落,渗进每一个人的心田。
【思失败】
一节课有成功的亮点,也必有失败的遗憾,反思整堂课,我对于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爱惜、保护动物的意识一处做得不够到位,其实孩子们这一思维的火花在表达心声,升华主题一节中,替狐狸表达心声时就曾闪现过:人们啊!如果你们都能像正太郎一样爱护我们该多好啊!如果这时我引向深处:学了这篇课文,你打算以后怎么做?感动于正太郎所作所为,感动于狐狸一家亲情的孩子们必能从内心深处,发出保护动物的呼吁。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却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保护动物的意识便深深印在学生心中。
【结束语】
课堂应该是孩子生命成长的乐园,而不仅仅是表演的天地;课堂应该是学生丰富个性、健全人格的场域,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工作间;课堂应该是滋养性情、陶冶性灵的生态环境,而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简单循环。这是教师的需要,这是学生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正所谓心随我动,我随心动,动中有你,动中有我,动中升华,动中提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动用生命去唤起生命,用真诚激发真诚吧!
金色的脚印说课稿3
【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金色的脚印》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小男孩儿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正太郎十分同情它们,就偷偷给老狐狸喂食。因此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
从学生的理解角度阅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到课文是以时间为序,叙述了事情的全过程。课文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4—18自然段是事件的经过:两只老狐狸喂奶,救小狐狸;正太郎给老狐狸喂食。他们之间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正太郎。19—21自然段是事件的结果: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重点在第二部分。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这篇课文安排在十一册第七组课文的最后一篇。这组课文的的阅读提示中对本单元的学习提出了这么几个要求: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3、揣摩作者怎么把这么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在对照单元学习目标及课文内容后,我大致为课文定下了这样的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本课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2)通过阅读及细节描写的欣赏让学生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3)继续练习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来阅读课文。
2.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体会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那咱温情。
3.教学难点: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捕捉学生情感思想上的变化,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析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虽然打算借班上课,我想还是可以尝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时,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逐步深入。这也是略读课文所要求的。
【设计思路】
倡导自主、自读、自悟式的阅读,提倡教师在个性化阅读中的引导,强化朗读在阅读课堂中的作用。强化学生的体验,能做到披文入境。通过启发点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替代式自读感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交流、深入探究。
【说过程】
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情况以后,为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贯穿全课。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把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读题改题:跳读课文,找主要人物,改课题。让学生通过这一次快速阅读过程,不但继续训练快速阅读,掌握快速阅读的一定的办法——默读或者是跳读,并且完成对课文的整体的认识,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初读概括:用所选的二个角色联系课文内容说话。课文很长,别说六年级的学生,就是我们也觉得一下子难于把握课文的主线?抓重点角色读,缩小了范围,学生阅读有了目标,同时全班交流照顾到了文本的整体。在交流之后,在板书的帮助下,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降低了难度。
三、再读体悟:初读后有了整体的感觉后,再深入地细读,了解课文各个角色给我们的感觉。学生初读的感受肯定不完全一样,怎么样让大家不同的感受都得到照顾得到尊重,同时又能够抓住课文内容的,我的做法是独立个性的基础上的合作。每个人的观点是有不同的,但是大多数人的感觉会趋同。这就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只会有复仇的王子而不是别罗密欧的道理。让大家第二次读,为人物前加上一个词。说明理由。就是让大家的个性阅读能充分体现出来。同桌交流和全班交流加词为的是让大家的不同体验得到相互启发得到碰撞。
四、替读感受:课文中对于动物也有感情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理解,没有作者那样的深刻的生活体验,一般来说是无法有多少深刻的感受的。这就要我们想办法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阅读的过程理论也告诉我们,这正是文本对读者产生影响的原因。把自己当成作品中的人,是阅读文本之所以感动的原因之一,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设计了:选择角色以角色的视角来读课文。看看角色“我”都做了些什么。说说“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在这样安排之后,学生对于动物之间也有感情已经不言而明了。安排小组交流,听众也要说说你听到的感受。是从一个人,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待这一家动物或者正太郎与动物。把课本的阅读与学生已经有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说一句最想对课文里一个角色的话。
五、聚集脚印:突破难点,理解作者的态度。在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和平共处、和谐美好的关系时,只有用读才能让学生悟到,而不用点得很清楚。所以我安排了:分角色说心情,分心情反复读。这样一个环节。再通过“分角色分别或相聚感言”这样一个补白的训练。
六、拓展延伸:送礼其实就是拓展延伸,新课标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就是语文学习的开放性。送礼就是要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内引向课外,让学生有兴趣主动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
金色的脚印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六年级上册24课《金色的脚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方法选择、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 课文以主人公正太郎的观察视角为明线,用“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和“老狐狸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两个具体的事例体现了老狐狸爱子情深,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同时,课文也以正太郎与狐狸一家日益亲近的情感及行为变化为暗线,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缘故、黯淡、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大摇大摆、无影无踪”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重、难点突破】
我确定以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为学习重点;我们要突破的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三、说设计理念以及教法、学法
高效课堂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堂课的设计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设计理念:目标引领,提炼重点,品读感悟,师生对话,激发情感。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渲染、读中释疑,读中感悟。体现读书形式的多样化。
2、问题教学与引导启发相结合,体现由分析课文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 1 的教学。
3、抓住体现老狐狸不顾自己的危险救小狐狸的感人情景,读中感悟爱子情深。以引读的方式体会正太郎的爱心是获得狐狸一家信任的基础。
4、通过想象说话,体会正太郎内心的感动,通过辩论,深刻理解课题《金色的脚印》的含义。
学法
采用学生自读解疑、合作探究、读中感悟、想象说话、辩论等方法。
四、说教学安排及流程设计
本文有两大主题:一是动物之间的浓浓亲情,二是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感人情感。我设计的流程图是:情境导入——品味亲情——感悟友情-----赞美真情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整体感知(7分钟)
(一)课的开始,我这样导入:辛弃疾有诗云:一松一竹皆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植物和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它们和我们一起组成了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你们一定不会忘记这些感人的故事吧?
师:善良的老人,纯洁的海鸥,彼此用真情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因为喜爱,作者一家把松鼠当做家庭一员,亲密无间,任它如孩子般顽皮。有了人对小鸟发自内心的呵护与关怀,才有了鸟儿熟睡在作者肩头那温馨的一幕。(出示一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 (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的关于人与动物的课文,实现知识的迁移,引出课文的主题。)
引发思考:重温这些感人的故事,你有何感想?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说出爱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前提,爱是创造和谐的基础。我引导学生走进课文《金色的脚印》,走进爱的世界。
(二)、板书课题 24金色的脚印
(三)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为了教给他们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首先我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后我不急于让学生完整作答,而是分别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引导概括主要内容是水到渠成的事。紧接着我提出了一个直奔重点的问题:哪些情景令你最感动?预设A(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情景)B(老狐 2 狸救正太郎的情景)根据学生的回答,走进
第二环节 研读重点 品味亲情(10分钟)
旅行的乐趣在于冒险,阅读的乐趣在于探究,为了培养学生探究式的阅读习惯。
(一)合作探究:小狐狸被捉,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1至17自然段。请划出有关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二)集体交流时,老师适时出示下列句子
1、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2、这样反复了两次,老狐狸才发现了铁链。 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3、它脖子挺得直直的,为它们放哨。过了一会儿,狐狸爸爸发出警惕的叫声。狐狸妈妈只好从孩子身旁走开。两只老狐狸又回头看了看,就消失在黑暗的树林里。
4、正太郎探头往地板下看时,不禁吓了一跳老狐狸在地板下面做了窝! 为了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读出感情读懂含义的方法,教学前三句话,我打算采用下列办法:老师范读第一句,重读“冲着”“大摇大摆”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联系上下文体会狐狸夫妻不顾危险设了“调虎离山”之计。第二句和第三句请学生用老师读书的方法试一试,自由练习之后女生读写狐狸妈妈的句子,抓住“拼命地咬”“好长时间”谈体会,感受狐狸妈妈要救小狐狸的急切心情。男生读写狐狸爸爸的句子,引导从“挺得直直的”“放哨”“警惕”中体会这是一只聪明的、有责任心和爱心的狐狸爸爸。
再次有感情齐读句子后,归纳老狐狸为救小狐狸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 预设: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板书 设法营救)
我这样小结:朗读了这感人的语句,我们为老狐狸的爱子情深而感慨,为老狐狸的聪明而惊叹、喝彩,这份生死相依的亲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以“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幕,你会怎么做呢?正太郎又做了些什么?”这个问题引入下一环节
第三环节 品读语句 感悟友情(10分钟)
(一)自读自悟
3 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这种变化?请你画出相关语句,批注体现关系变化的词语。(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
交流汇报时 老师出示下列句子
1、学生四只闪着青光的眼睛正直勾勾地盯着他。
2、过了一个月,老狐狸和正太郎熟悉了,有时家里没有别人,正太郎的屋门就会轻轻响一声,两只狐狸从门缝里挤进来,舔正太郎的手,轻松自在地在屋里慢腾腾地踱(duó)来踱去。小狐狸见到正太郎时,也会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他的手。
3、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正太郎觉得脸蛋热乎乎的。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眬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交流批注的词语,是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进行的,狐狸一家和正太郎从一开始的敌视,到互相信任,再到舍身相救。老师相机出示(敌视、互相信任、舍身相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这个问题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明白正太郎对狐狸的关爱是创造和谐的基础。(板书 投送食物 及时搭救)
为了感受正太郎的善良和爱心,为了重温人与动物亲密无间的感人场景,我安排引读的方式
引读第二处句子(老师读正太郎的行为,学生读狐狸一家的变化。) 老师:每逢家里做过油肉、炸豆腐什么的,他就留下一些,扔到地板下面;还每天把一杯牛奶倒在地板下面那只破碗里。就这样__
学生:过了一个月,老狐狸和正太郎熟悉了,有时家里没有别人,正太郎的屋门就会轻轻响一声,两只狐狸从门缝里挤进来,舔正太郎的手,轻松自在地在屋里慢腾腾地踱(duó)来踱去。小狐狸见到正太郎时,也会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他的手。
余下的句子小组合作朗读
甲:当正太郎为了要回小狐狸跌入悬崖失去知觉时_
乙: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眬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设计意图: 感情朗读,重现了课文的感人场景,也教给学生读中悟情的 4 方法。)
师:看到狐狸救助自己,正太郎在想些什么呢?狐狸只是温暖了他身体吗?他想说些什么?(说话练x)(设计意图: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引发表达欲望,彰显本课的德育目标。)(板书 要回放回)
第四环节 升华主题 赞美真情(8分钟) (一)升华主题
在解决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这个棘手的问题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文章明明讲的是狐狸一家与正太郎的故事,为什么却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呢?你会给课文起什么样的题目呢?预设(也许是《狐狸与正太狼》《爱的故事》)让学生展开辩论
辩论会:你认为《狐狸和正太郎》与《金色的脚印》相比,哪一个题目更好?请说明理由。
辩论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金色的脚印”的含义被一一发掘,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预设(金色的脚印体现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 ② 金色的脚印也预示着狐狸一家获得新生。③是对全文的概括,是对美好、崇高情感的赞美。)
主题得到升华,再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结束句。
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设计意图:让高年级的学生不仅学会写作,也教给他们命题的妙招。)
(二)师总结:金色的光芒是动物那种真切感人的浓浓亲情的光芒,是人们努力创造的和谐美好的地球生活的光芒。我们坚信,只要有爱,人和动物一定能和谐相处;只要有爱,我们的世界一定更加美好!
(三)课外延伸
为了拓宽视野,为了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老师向大家推荐日本作家椋鸠十的作品,看一部法国电影《狐狸和孩子》。
以齐读电影海报上的一句话结束全文。 爱它们,
就不要占有它们, 森林在召唤它们,
自然才是它们永远的家! ——《狐狸和孩子》
5 课堂检测(5分钟)
1、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
光______ 冷______ 孤______
直______ 热______ 慢______ 湿______
2、选词填空.
凝望
注视
盯 瞪
①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
)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②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
)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
③四只闪着青光的眼睛直勾勾的(
)着正太郎
④他把眼睛都(
)圆了.
3、读句子,回答问题
☆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老狐狸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眬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老狐狸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此情此景,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说板书
24金色的脚印
小狐狸
设法营救要回放回 老狐狸
及时搭救
投送食物
正太郎
金色的脚印说课稿5
一、教学内容说明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的道理。学生很喜爱这类的文章,而且学习过不少类似的课文,在这一点上,课文和学生的生活贴近。但是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教学设计思路和特点
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倡导自主、自读、自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阅读能力训练。
本课有七个教学步骤:
第一:导入新课。
我用谈话的句话开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然后出示狐狸的图片并简介狐狸,引出学生对狐狸故事的回忆,并让学生听故事《狐假虎威》,这些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里我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三自”为主线,实践课标理念,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与落实。
“三自”:即“自主阅读”、“自主测试”和“自主评价”。本环节的学习活动,主要由这三个板块构成。
第三:精读体会,深入探究。
初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精读课文。复习读写例话《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提出自己的见解。这里强调“学习方法自由”、“学习内容自由”,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这个环节设计我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沟通。并让他们通过自主的交流、汇报、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个环节里我还设计了“难点解析”利用课件展示突破难点。
第四: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用人类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
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思考题:(课件展示)
老狐狸为营救小狐狸做了哪些努力?
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学生纷纷找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冒着生命危险给营救小狐狸;为陪伴小狐狸,蜗居在地板下等等,教师再充满激情地提升:这种陪伴,这种照顾难道和我们呢人类不是一样吗?是啊,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这样感人至深的亲情,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下面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吧。
五、再读悟情
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课件:伤感音乐)
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老师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包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当我们读着课文的时候,一处处令人感动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句子中包含着多少狐狸的心声啊!小狐狸不能言,老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替它们说一说心中的话吧!
此环节的设计,能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既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总结
(是啊,三只狐狸,一个小男孩,一颗爱心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了爱,只有这样,才能给它们,也给我们自己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但愿这颗爱心永驻人间!)
老师的总结引出学生的表达欲望,最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将课文和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既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再次引发学生大胆说话的欲望。
(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生总结。
七、知识拓展
1、续写故事《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
2、自由汇报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中心校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引导教师研究教学方法,特地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估活动。这次活动分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举行。我有幸进入了复赛,在复赛中我讲了《金色的脚印》一课。下面就是我对这次上课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
1、这节课中我主要用了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我感觉我设计的一组电子幻灯片是很好的。它很好的展示了我的教学意图,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教学效率。也是这次我获得二等奖的原因之一。
2、这节课中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外地学习的经验,合理的让学生使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改革发展成必然的今天,不改革是不行的。只有改革,才有发展,才有进步。
二、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关键在于设计好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教学过程中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之后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使学生敢说、会说。
案例中以“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如此以一问题统领全文,不仅产生了领悟作者意图的解读效果,而且赢得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意向这方面发展。
2、 “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时,不是一味地听;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一时搞不明白。这我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辩论中明晰,互相启迪,共同提高。在这次教学中我就注意做到了这一点。我深深地感到:学生自主快乐学习,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最大的成功。
金色的脚印说课稿6
一、说教材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小男孩儿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正太郎十分同情它们,就偷偷给老狐狸喂食。因此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安田先生,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体现了老狐狸爱子情深,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深情,歌颂了爱的力量。同时课文也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根据本单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结合人教版教材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中词语。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与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该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学生会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很适合感情朗读。因此,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老狐狸救小狐狸”、“正太郎放回小狐狸”和“老狐狸感恩救正太郎!”这些片段,以读为主,运用“教——扶——放”的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朗读”这种手段学习本课。
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写结合,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并从中领悟到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节课我设计了富有特色的四个教学环节:(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第一个环节: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生活经验,来谈对狐狸的认识,接着让学生用词、句谈对本文中狐狸的印象,学生谈话时积极性就会很高。我是这样设置导语的:“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通过对24课的预习,你对狐狸又有什么新的看法?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这样的谈话导入,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汇报:课文涉及到的角色——小狐狸、老狐狸、正太郎。(指导学生板书 )接着让学生看着板书,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同桌互相说说故事的大意。(出示“故事内容”图片)
接下来,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示图片)交流读后的感受。
(让学生板书主要是实现“学生能做的,老师不要去做”这一教学目的,不抢占学生的练习机会。同时,也是充分利用学生的智能强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让学生从课文中快速、较全面地获取有效信息,体验文中表达的情感。教师参与其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
第三个环节: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用心用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小组内自读自研,交流读自己感动的地方,再说说感动的原因。并说出该怎样去读。教师相机重点指导朗读、感悟。比如:
指导朗读感悟“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所做的一切事的一些片段”和’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的变化的相关片段”——出示图片。(相机引导学生板书关键词“调虎离山、喂奶、做窝、咬木桩”和 “投送食物、要回、送回、救”)
(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品读、感受文中精彩片段时体会动物之间浓浓的亲情。感受爱的'伟大。知道人应该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接下来,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理解课文的结尾为什么要这样写?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出示2张图片)(“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露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出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4张图片)
(这样设置,可以拓宽学习领域,升华学生的情感,再次唤醒学生博大的爱心和生态意识。)
第四个环节: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这个环节中,我设置了1、欣赏小诗:《我喜欢你,狐狸》。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类与动物的纯真感情。(出示图片)
2、课外练笔:写一个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片段。(出示图片)
(这样设置,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了表达能力,而且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同一个事物,使“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教学主题再次得到升华。)
金色的脚印说课稿7
一、教学内容说明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的道理。学生很喜爱这类的文章,而且学习过不少类似的课文如《灰雀》、《小狮子爱尔莎》等,也有过观察和饲养小动物的经历,在这一点上,课文和学生的生活贴近。但是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捕捉学生情感思想上的变化,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教学设计思路和特点
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倡导自主、自读、自悟的.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实现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本课有四个教学步骤:
第一:信息交流,导入新课。课前我布置了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狐狸的资料,课上通过交流使学生产生兴趣。在学生兴趣盎然之时,引出课题让学生充分质疑,猜一猜课文中的狐狸是什么样的?既满足了学生表达学习动机的愿望,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里我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读文探究,获取对课文的感悟。尽管学生的感悟是零碎的,也是值得珍视的。
第三:精读体会,自主汇报。初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用心用情在读课文,细细体味课文中哪些使人感动的地方,并想想为什么感动。这个环节设计我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沟通。并让他们通过自主的交流、汇报、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第四:课外拓展。课前学生已经阅读了大量有关动物的资料,所以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人与动物的故事。这一设计是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不但扩大阅读量,还丰富了知识的积累。同时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语文教学与生态教育联系起来。最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将课文和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既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再次引发学生大胆说话的欲望。
总之我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金色的脚印说课稿8
一、教学内容说明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的道理。学生很喜爱这类的文章,而且学习过不少类似的课文,在这一点上,课文和学生的生活贴近。但是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教学设计思路和特点
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倡导自主、自读、自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实现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本课有七个教学步骤:
第一:导入新课。
我引用了一句话开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然后出示狐狸的图片并简介狐狸,引出学生对狐狸故事的回忆。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里我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三自”为主线,实践课标理念,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与落实。
“三自”:即“自主阅读”、“自主测试”和“自主评价”。本环节的学习活动,主要由这三个板块构成。
⑴先说说“自主阅读”。《金色的脚印》篇幅较长,大约有1550字左右。作为自读课文,在以前,我常用的教学方式多是以设计“独立思考题”和“指导学法”为主。但是这次,我在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大胆摒弃,勇于创新,果断地以“自主默读”为主线进行。
默读,是一项不可忽视的语文能力,在信息时代,这项能力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摄取大量的知识。我们平时都对学生进行过不同程度的默读训练,但是,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我们的训练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的 “自主默读”呢?我向学生提出了“四不”默读要求,即“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这些要求是符合课标精神的,熟练地掌握这些要求,学生将终生受用无穷。
⑵“自主测试”包括自主阅读时间测试和默读效果测试。在阅读(默读)中,我设计了一个“自主测试时间”的活动:教师宣布计时开始,学生开始默读,教师观察,在全班第一个学生扣书(表示已经读完)抬头时,教师开始点击课件,课件上连续出现所计时间(每10秒一次)及等级。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读完本文的总体等级,即自己的默读速度,得出自己属于那一个等级。当然,“一目十行”的默读不等于“走马观花”。为了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我还设计了一个“默读效果自主测试”活动。这套测试题共有10道,题目略有坡度。
题目如下:
1.读出下列词语(男佣 仓房 哆嗦 拽住 踱来踱去)
2.课文写了几只狐狸?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你能写出文中那个小男孩的名字吗?
4.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5.老狐狸叼着鸡走向狗,它想干什么?
6.老狐狸为小狐狸做了哪些事?
7.小男孩为什么会掉进悬崖下的雪地里?
8.小南孩失足时,狐狸是怎么做的?
9.最终小男孩是怎么对待狐狸一家的?
10.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3)自主评价:
即自主阅读速度评价加自主阅读效果评价等于自己的综合阅读能力。
三、精读体会,深入探究
初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精读课文。复习读写例话《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提出自己的见解。这里强调“学习方法自由”、“学习内容自由”,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这个环节设计我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沟通。并让他们通过自主的交流、汇报、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个环节里我还设计了“难点解析”利用课件展示突破难点。
四、感受
用人类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
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思考题:(课件展示)
老狐狸为营救小狐狸做了哪些努力?
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学生纷纷找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冒着生命危险给营救小狐狸;为陪伴小狐狸,蜗居在地板下等等,教师再充满激情地提升:这种陪伴,这种照顾难道和我们呢人类不是一样吗?是啊,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这样感人至深的亲情,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下面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吧。
五、表达
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课件:伤感音乐)
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老师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包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当我们读着课文的时候,一处处令人感动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句子中包含着多少狐狸的心声啊!小狐狸不能言,老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替它们说一说心中的话吧!
此环节的设计,能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既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总结
(是啊,三只狐狸,一个小男孩,一颗爱心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了爱,只有这样,才能给它们,也给我们自己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但愿这颗爱心永驻人间!)
老师的总结引出学生的表达欲望,最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将课文和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既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再次引发学生大胆说话的欲望。
(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生总结。
七.知识拓展
1.续写故事《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
2.自由汇报
3.收集关于狐狸的成语。
总之我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自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在自主中感知,在自主中有所感悟,在自主中培养语感,在自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金色的脚印说课稿9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一课《金色的脚印》。
一、说教材
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文中小男孩正太郎家里的佣人从山上捉来了一只小狐狸,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曾先后给小狐狸喂奶、在地板下面做窝,咬木桩,老狐狸的表现深深感动了正太郎,于是为狐狸一家投放食物。后来小狐狸被送给了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文章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同时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丽的道理。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心里特点和年龄特点以朗读为主线,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六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本课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4)体会狐狸一家以及他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该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二、说设计理念
(一)对教材深入的研读
记得于猗老师曾经说过:“教参犹如贴在窗上的纸花没有生命力,而自己钻研出来的东西,是绽放在思考原野上的野花,富有生命力。因此,我从三方面进行研读教材。1、“吃透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正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设计教学。2、“补充教材”。在语文教学当中有时提倡以加法的态度来对对待教材。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引领学生去读《黑鱼之爱》等文章,让孩子真正的领悟动物亲情的伟大。3、更新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删减,同时对两大主题的内容进行了课外文本的补充。
(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充当学生的助手
在这堂课的教学当中我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我给予提示和帮助,整个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学习,自己在思考,自己在引领自己和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让每个学生不是成为读书的工具,而是成为读书的主人,成为会思考的思想者。
(三)诗意语文,激情人生
语文课正确的把握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使学生在昂扬的情绪中想像、顿悟才会使语文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整堂课我采用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情景渲染,甚至诗意的板书设计。
三、说学法
教学时以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自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读思写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
以读代讲,朗读形式多样化,全员化。通过启发点拨法,情境渲染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课外阅读延伸等教学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悟。
五、说教学过程
在拿到课文以后我首先认真研读了文本准确把握了文章的两大主题:即动物之间的浓浓亲情和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感人情感,然后我决定结合多媒体课件和课外文章导读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深刻的理解。因此,我以文本的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三个维度设计了下面四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首先我根据孩子喜欢小动物的心理特点,课开始设计了:孩子们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谁能说一说?那当老师提到狐狸的时候你能想到什么?从让孩子谈自己喜欢的动物开始导入新课,然后在引导孩子们谈自己对狐狸的看法。最终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说导入新课。(然后板书课题:金色的脚印)
环节二:抓住重点,研读体会
根据学生事先已预习和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上课时只需让学生带着“一边读一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这样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这样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首先抓出本文所有表达的两大的主题:老狐狸对小狐狸的爱和正太郎和狐狸一家的情。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弄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而且告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样一个思维观点。然后激发和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而且把问题又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成个四较有深度的问题:
(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情?
(2)面对老狐狸对小狐狸的爱,正太郎是怎样做的?他的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
(3)狐狸和正太郎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4)为什么说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
分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培养了表达能力,也实现资源共享。在交流过程中,当学生总结出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主要做了:给小狐狸喂奶、在地板下面做窝、咬木桩三件事情时我一方面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当时的心理感受,并用这种感受指导学生用接读的方法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小组汇报读的方法朗读体现他们心情的重点词句,另一方面我播放了其表现动物亲情的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字背后的深层次的情感。让学生感悟到:动物之间也像人类一样有着不可割舍的亲情,尤其是作为父母的老狐狸对自己的孩子小狐狸非常关心和爱护。并且向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的扩展,引导学生自己说关于动物亲情的文章,同时向学生推荐《母爱的对峙》《老狼碑》等六篇文章。在学生讨论交流第二大主题: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时,同样让学生抓住正太郎在整个过程的心理变化和一些让人感动的做法去朗读,同时播放关于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多媒体课件并推荐了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人驼不了情》等六篇文章。通过学生的探讨、教师的点拔,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会到: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只有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最终让学生理解到这里的金色指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让学生也能把这种美好的情感延伸。通过自主探究,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通过合作交流,利用多媒体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环节三: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以上两个环节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但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要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我设计了第三环节,首先让学生在观看目前对动物保护呼吁的宣传片和交流一下目前动物保护的现状之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心灵感悟。使学生在理解基础上,不仅练习了表达能力还使教学的主题得以升华。
环节四:交流思想,相互学习
肖伯纳: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这个苹果,我们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这种思想,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于是,学生写过自己的心灵感悟之后,先是小组内交流,然后找同学来读自己的心灵感悟,在相互交流思想的同时也给彼此的心灵留下更多的感悟和思索。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教师最后总结板书: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所以,语文课要给孩子创造一种诗意的语文环境,让学生在诗意的语文境界穿行,当课结束之后仍然有一种美丽的情素在心灵深处徜徉。本节课,我结合课文内容中反映的两大主题和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点把板书设计成了一首诗歌:
金色的脚印(黄色)
老狐狸与小狐狸的情
是世界上最感人的爱
正太郎与狐狸一家的情
是世界上最美的情怀
生命无论是巨大还是微小
只要拥有尊重与信任
只要播撒善的种子
就会凝固成金子的光泽
让世人踏着金色的足迹
创造充满爱的生活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恰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但我们绝不能停止追求完美的脚步。在教育的旅途中让追逐闪耀自己的智慧的光芒,在追逐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所以,希望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让我们在为师的道路上共同成长,让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共同进步,共同孕育桃李芬芳。
金色的脚印说课稿10
【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金色的脚印》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小男孩儿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正太郎十分同情它们,就偷偷给老狐狸喂食。因此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
拿到教材后,我先从学生的理解角度阅读了这篇课文,弄清了课文是以时间为序,叙述了事情的全过程。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课文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4~18自然段是事件的经过;19~21自然段是事件的结果,重点在第二部分。而且感受到动物之间的浓浓亲情,倍受感动。
然后,我又从教学这篇课文的角度来阅读,进一步分析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和特点,作者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读来感人至深。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通过分析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外还分析了这一课的德育渗透点和美育渗透点。
1、教学目标:
⑴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本课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⑵ 通过阅读及细节描写的欣赏让学生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3、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4、德育渗透点:
⑴ 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⑵ 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5、美育渗透点:
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析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这个班的学生也比较活跃,因此可以尝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时,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逐步深入。
【说过程】
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情况以后,为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贯穿全课。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把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三个教学环节。
一、第一回合: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因为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对课文的大体意思有一定的了解,上课时只需让学生快速地、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样三个问题:
1、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角色?
2、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做了哪些事?
3、当正太郎失足受伤时,老狐狸是怎么做的?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速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同时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金色的脚印说课稿1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材第十册教材第三组课文《金色的脚印》,本组都是以情动人的文章,前两篇向我们描述了镇定自如,遇事不慌张的船长形象。这篇文章用生动细腻的笔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玉太郎的小男孩看到家里关了一只小狐狸,觉得很可怜,就想放了它,但当他看到小狐狸的父母为了救他在想各种危险的办法时,他没有放只小狐狸,而是暗暗地给予狐狸一家的帮助,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正太郎为救狐狸掉下悬崖的时候,是两只老狐狸救助了他。
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狐狸一家人浓浓的不可割舍的亲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父母、对亲人的深深的爱。二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正太郎与狐狸一家和睦相处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从学生已有的人文性的认知水平来看,在他们的心目中,狐狸是欺骗、虚伪、狡猾的代名词,但是从第二组课文的读写例话《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来看,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应该有能力从新的文章中接受新的感动。重新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更新观念。
从学生已有的作为工具性的语文认知水平来看,本文是略读课文,基础知识学生能自己学会,故事情节虽然一波三折,但整个过程还是很简单易懂的,比较难的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理解题目“金色的脚印”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为此,我初步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生字、理解新词。
能力目标:
1、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2、培养学生在略读课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养成顺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情感目标:
1、感觉狐狸一家子浓浓的血肉亲情。2、理解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同情弱者,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感情。
美育目标:
培养学生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善良的品质。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步骤的:
教法:
1、以读助讲,读中求悟,体现读熟,读懂这样的朗读层次。
2、为大语文教材的`实践性,特别拓展中的动物审判会,将是其集体体现。
学法:
情境体验感悟,也读也想,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进行探究,利用已知经验进行阅读。
一、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即请学生谈谈自己头脑中的狐狸的形象。无论学生说什么,怎样说都是他们的心声,教师用今天狐狸的平反昭雪引入本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长句、难句多读几遍。
2、把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和你记住的方法告诉同桌,查字典把不理解的新词的意思批注在书上。
3、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和喜欢的语句画上横线。
4、和同桌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本环节主要通过明确的任务指引,引领学生开展自学和小范围合作学习,完成初读课文的要求。
三、交流汇报,解决疑难。
1、通过抽读、赛读等方式检查读通、读熟效果,适时指导长句难句的朗读,然后设问:
通过学习,你明白了些什么?
头脑中的狐狸形象和文中的狐狸形象有什么区别?
2、你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优美语句,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处境)
四、研读感悟、合作探究
1、还有什么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
归纳应该①正太郎一开始就想放了小狐狸,为什么看到狐狸父母救它时,他却不想放了小狐狸?
②为什么说它们的脚印是“金色的脚印”?
针对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朗读领悟,互相交流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及时鼓励,随机引导点拔,通过合作学习这种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学习,既培养了学生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又发挥了群众的集体功能,从而达到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的目的。
2、分组汇报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中心发言人,其他组员作补充,同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师生共同评价。
3、朗读感悟(在点读、精读、略读等形式)
正太郎一开始因为同情小狐狸和小就想放了它,但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想看看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究竞会怎样。因此就没放小狐狸,而是暗中帮助它。
今天的狐狸一家和以往的狐狸形象相差太远。今天的狐狸,家人充满浓浓的亲情,对父母,对孩子不可割舍的深深爱意,今天的狐狸有一颗对人充满感恩、充满情意、充满善良的心,这样的心就象金子一般会发光会闪亮。因此,今天的狐狸是可爱地,它们的内心充满了爱,这种爱意浓浓地渲染了周围的一切,让这美丽的世界更可爱,让这可爱的世界生辉,挥洒出金色的光芒,因此,狐狸的们的脚印也就像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说课稿12
【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金色的脚印》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小男孩儿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正太郎十分同情它们,就偷偷给老狐狸喂食。因此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
拿到教材后,我先从学生的理解角度阅读了这篇课文,弄清了课文是以时间为序,叙述了事情的全过程。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课文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4~18自然段是事件的经过;19~21自然段是事件的结果,重点在第二部分。而且感受到动物之间的浓浓亲情,倍受感动。
然后,我又从教学这篇课文的角度来阅读,进一步分析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和特点,作者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读来感人至深。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通过分析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外还分析了这一课的德育渗透点和美育渗透点。
1、教学目标:
⑴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本课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⑵ 通过阅读及细节描写的欣赏让学生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3、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4、德育渗透点:
⑴ 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⑵ 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5、美育渗透点:
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析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这个班的学生也比较活跃,因此可以尝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时,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逐步深入。
【说过程】
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情况以后,为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贯穿全课。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把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三个教学环节。
一、第一回合: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因为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对课文的大体意思有一定的了解,上课时只需让学生快速地、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样三个问题:
1、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角色?
2、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做了哪些事?
3、当正太郎失足受伤时,老狐狸是怎么做的?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速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同时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板书:
小狐狸 喂奶 要回
咬木 桩放归树林
老狐狸 喂食
正太郎 搭救
让学生板书主要是实现“学生能做的,老师不要去做”这一教学目的,不抢占学生的练习机会。同时,也是充分利用学生的智能强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
这一回合的小结,是让学生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起因、经过
20xx/6/23 3:01:50、结果怎样?这样能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
二、第二回合: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在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讨论课文内容。而且告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样一个思维观点。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然后激发和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而且把问题又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成四个较有深度的问题:
1、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
2、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建立亲密关系,并能得到狐狸的救助?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
4、课文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讨论时学生积极性较高,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分组讨论,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分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培养了表达能力,也实现资源共享。在交流过程中,播放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字背后的深层次的情感。如在讨论“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时,我播放了《狮子王》的一个片断,让学生感悟到:动物之间也像人类一样有着不可割舍的亲情,尤其是作为父母的老狐狸对自己的孩子小狐狸非常关心和爱护。动物如此,何况人呼?
通过学生的探讨、教师的点拔,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会到: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这一回合,通过自主探究,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通过合作交流,利用多媒体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第三回合: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以上两个回合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但到此还不够,因为语文教学不仅要搞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要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是一篇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故事类文章,可以尝试让学生续写或续说故事。因此,我设计了第三回合,先用幻灯出示反映狐狸这幸福一家的图片,然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智能强项,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
通过这一回合,使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练习了表达能力,而且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同一个事物。使教学的主题得到升华。
【说效果】
从整体上看,这节课实现了教学目标,尤其是课后,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或画的作品拿给我看了以后,我觉得他们对课文的理解非常透彻,充分地体现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觉得不足的是刚上课时课堂气氛没能及时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