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说课稿
《曹冲称象》说课稿1
【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与技能
1.在制作过程中学会看一些纸工折粘的符号;
2.学会画点画线的标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对称形折纸、剪纸法来制作纸手工艺品;
2.巩固折、画、剪、粘等手工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认真、耐心、细致与合作的习惯;
2.渗透语文学科知识,在学学玩玩说说中体会乐趣,增强动手动脑和创作能力,激发劳动兴趣。
【教学设计】
下面我简要说说如何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教学过程。这也是本课中我将攻克的教学难点。
定位
首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卡纸,然后指导学生将纸对折再对折变成边长为12厘米的小正方形。折好后,让学生检查小正方形的边沿是否都对齐,然后重点提醒学生要将纸的开口朝右朝下地平放在桌面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纸的对折和摆放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后裁剪出的作品能否展开变成曹冲称象模型,所以特别需要指导和提醒学生准确操作。)
定点
完成定位后,提示学生拿好铅笔和直尺。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如何在折好的小正方形的每条边沿上标注出两个三等分点。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回忆标注:将尺跟纸边对齐,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边上的八个三等分点标注出后,还要再标注中间的四个点。我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该如何标注。然后确定一个方法,如:将尺对齐左右两边的点摆放,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最后给这12个点分别用字母标注好。
(设计意图:四条边上的8个点的确定能为下一步准确快速画线提供帮助;而中间4个点的确定则能使所画线条的长短方位更加精确。)
有了纸上的这12个点,下面画线条就能比较容易把握了。我仍旧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即如何利用三等分点将线条标注好。如:表示大象鼻子的两条线就要尤其强调,右边的一条直线在中间左边的两个三等分点之间,但是离上边的点大概还有一厘米。而右边的线则是弧形的。
之后再让学生讨论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看投影实物,将线条标注好。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点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线条是如何在点之间产生的,从而更方便学生记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环节,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要观察记忆,专心致志,又强调自主学习,耐心细致,做到眼、口、手、脑并用,真正实现了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曹冲称象》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 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说内容过程
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分别是: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了解秤是不能称大象的。所以称大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二)复习生字,朗读课文
学生复习生字词。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使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辅助动画,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初步感受。
2、播放动画,整体感受曹冲如何称象。
3、分步演示,深入理解课文。
4、按照课件的提示,复述称象过程。
5、独立叙述称象过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通过几个小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事要想曹冲那样多动脑。
四、说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切入点介绍一下信息技术在本课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故事
任何的一个历史故事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本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遥远,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所以在开课我以大家都很熟悉的秤来导入主题,进而出示大象的图片,大象是否能用秤来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化静为动的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把教材比较抽象的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直接导入课题,便于学生很多接受知识。由于学生对于曹冲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出示一幅关于曹操和曹冲的图片,并且简单给孩子们介绍他们。他们生活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当时曹冲只有七岁。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
(二)多媒体游戏,复习旧知
二年级的识字是一个重点的内容,但是孩子们往往只是机械的记忆,达不到理想效果。我深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设计了游戏来复习生字,以多媒体游戏为载体,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充分吸引孩子的眼球,提高了孩子兴趣。请看我的教学实录。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精力集中、积极发言,生怕丢掉一个生字,同学们在妙趣横生的摘苹果游戏中复习了生字,使原本枯燥的识字变得富有生命力。达到了复习生字的学习目的。同时又通过谁能赶走大象的游戏,来进行词语填空,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复习旧知。
(三)理解复述,突破难点
二年级的教学仍以朗读作为孩子们的主要任务,这个环节我借助信息教育技术,让孩子们由浅入深的进行朗读学习理解。最初的朗读要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直观的印象,所以将课文的重点句呈现在大屏幕上,同时,图片出示大象的身子和腿都像什么,训练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重点句单独呈现反复连读语气“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让同学们把疑问的语气充分读出来。学生自读第二段课文,找到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并且理解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同时知道学生读出反驳的语气。
二年级的同学具有初步理解词语的能力,但是要让他们对整个故事进行复述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称象的过程,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动画来帮助大家理解课文。这样能轻松突破教学难点。首先通过学生自读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过程有一个初步、抽象的理解。然后通过看动画片的方式,产生一个完整直观的感受。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享受,同学们仿佛亲眼看到了,聪明绝顶的曹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过程。为帮助他们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做好铺垫。最后通过再次分步看图提示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样,把抽象化为具体、乏味化为有声有色的一个过程。这些动画能够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乐于表达。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学习重点,练习从低年级开始就能有序的说一段话。让学生在一种“现实感”中进行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爱学习、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借助多媒体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的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五、说评价与反思
在本课,我运用了静态图片和动态动画结合的方式,针对重难点,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巧妙的利用多媒体能突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一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曹冲称象》说课稿3
教材分析: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活动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官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让幼儿能很快的理解故事内容。本故事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古代的人很会动脑筋,知道他们是怎么称象,同时通过故事来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建立在幼儿已经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上,而让幼儿知道通过量的守恒的原理,我们可以进行量的替换。这对大班幼儿来说太抽象了,也相对来说较难,因此我把这个故事分成两课时来上,第一课时主要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而第二课时是在幼儿已经初步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的基础上,让幼儿有表情地、生动地复述故事,从而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先来说说第一课时吧,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中的量的替换,因此,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及难点就是让幼儿知道曹冲是怎么称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制定目标如下:
1、理解故事中曹冲称象的好方法,初步了解量的守恒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
环节分析:
1、谈话导入。
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来说说要想知道一样东西的重量,你会怎么办?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引出下一环节的故事,还可以为解决难点做好铺垫。
2、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对故事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知道古时候的人,要想称一头大象是那么难的,那他们是怎么称的,这样的方法行吗,为什么不行。让幼儿对大官们的方法和曹冲的方法做个比较,这可以发展幼儿的比较性思维。
3、欣赏曹冲称象那一段,重点理解曹冲利用量的替换原理来称大象。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难点的环节,幼儿的思维比较直观形象,单单就是听故事,幼儿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更何况是那么抽象的守恒原理。而课件比较形象直观,利用课件让幼儿能形象的知道曹冲称象的步骤,欣赏课件后,幼儿对于称象的步骤是知道了,但对替换了是否就一样重呢?还是朦朦胧胧的,这就需要实验演示操作了,让实验去验证这个原理。让幼儿进一步去了解守恒的原理。其实这个环节也是落实这两个目标的环节。
4、再次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在幼儿对曹冲称象的办法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再来欣赏故事,达到真正理解故事的目的。
5、结合现在实际情况,发散幼儿的思维。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大胆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体会曹冲的聪慧,激发幼儿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曹冲称象》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这篇课文讲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教育我们应该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根据本课生字很多的特点,选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完成识字、写字,让他们对课文有一些初步的了解,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教学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教学难点)
这样设计,是在充分尊重低年级阶段目标的前提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功能,从而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是学生学“语”习“文”,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我在遵循低年级学生自身情况特征以及语言阶段性特征,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利用朗读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说教学过程
1.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随后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领读、比赛读等不同形式让学生会认会读,对个别易出错的生字词重点指导。然后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每一自然段,感知课文大意。最后指导书写,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生字并组词。
2.第二课时复习字词导入,再出示大象图片,让学生围绕图片讨论探究,相机指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大象的句子,进而质疑导入:这么重的大象怎么称呢?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利用图片和文中句子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抓住“有的···有的···也有的···”理解官员们不合理的称象方法,就顺理成章的理解了曹操“直”摇头的原因。接着学生同桌合作、探究,利用找找,画画,读读,找到曹冲具体称象的方法,抓住表示顺序的关联词“把···再把···然后···”读懂曹冲称象的方法,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方法,体会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我这样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亲自去感受,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在我的引导下,突破本课的难点。
最后把“你还有哪些称象的好方法?”这样一个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去大胆构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了升华主题的目的,即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
五、说板书
4.称象
官员们(有的···有的···也有的···)
曹冲(把···再把···然后···)
《曹冲称象》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19号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曹冲称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做具体说明。
一、教材
《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爱动脑筋想出了秤大象的办法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大胆表达的品质。
二、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
三、教学目标
遵循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到底”、“才”等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通过朗读、交流、看动画、结合课后题等多种手段,根据步骤,用上表示顺序地词语,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同时,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五、在课堂的教与学中,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方法:
1.图文结合法。
借助多媒体,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象说话。此外,在学习重点段时,通过演示图,让学生能根据提示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自读提示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处自学提示,让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读书技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本课中应用了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如,看图想象说话、按要求回答问题、重点句的朗读、逻辑思考表达、用词造句等方式。
六、教学过程
本篇文章的授课教学,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温故而知新
学生复习巩固生字词以及量词的使用,夯实基础知识。教师书写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浏览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导入文本。(此环节用时4分钟)
(二)接着明确学习目标(不读ppt)
先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就好像行驶在大海里的一条船,知道自己的方向。(用时1分钟)
(三)第三环节,精读感悟。
(1)出示大象的图片,请孩子们迅速找出文中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通过多媒体图片的直观比较,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使学生明确,大象的确又高又大呀!增加了称重的难度。再通过提问,引出句子“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大屏幕上出示两个句子,一个没有“到底”一词,一个有“到底”一词,让学生通过自读和评价读,体会有“到底”这个词更能说明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再顺水推舟,让学生用“到底”一词说句子,以读促悟,以说促悟。
(2)下一步出示自学提示
学法,被喻为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要求学生默读或小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官员们想的办法,用横线画出曹冲想的办法,在读一读,评一评官员们的做法。预设学生会从麻烦、浪费树木、曹操听了直摇头等方面说出官员们的做法不可行,体会曹操的不满意。孩子们最愿意做的事就是分角色朗读,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读好人物语气。读曹冲的话,要读的自信,胸有成竹。官员在讨论称象的办法时,要读好对话中的问句。其中“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这句话既是问句,又是长句,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在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
(3)小组讨论。接下来是小组任务。讨论
曹冲的办法需要几个步骤?结合课后第一题,将曹冲想出的办法与官员的办法作比较,为什么曹冲的办法更好?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对这个办法,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如果不能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为什么要在船舷上划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通过学生提问或是回答问题,让称象的办法逻辑关系更加清晰。结合动画PPT,完成课后第2题,给内容排序,在借助词句说说称象的过程。
这一环节,通过有感情朗读、做比较、质疑、以及结合PPT动画、课后题和借助词句等多种方法,再让孩子们叙述曹冲称象的过程,从而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4)在曹冲称象的这一部分叙述后,问一问孩子们,佩服曹冲吗?为什么?引出“他才七岁”这个句子,运用比较读,说句子等方法,体会“才”字的作用,突出了曹冲的年龄之小。
(5)课文结束后,让孩子们说说这节课的收获,老师总结,我们要学习曹冲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说板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进入课堂,但是板书在教学中,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进入文本开始,我会板书课题,交流到曹冲称象的过程,概括总结为造秤、秤石,随机板书,最后升华文本的思想感情,将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板书。给学生直观的信息,留下长久的印象。
六、拓展阅读
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是不言而喻的,本堂课的拓展内容是《司马光砸缸》,让学生了解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而加深对善于观察、乐于思考这些品质的深化!
七、布置作业:
把曹冲称象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各位评委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