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
分享

有关说课稿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说课稿九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趣味文字》。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教材是关于美术字设计基础训练课,它与纯美术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注重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避免了学科知识的专业化。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要发散学生的思维,设计变体美术字时要紧扣“联想”突出趣味性,应用性,将汉 字的笔画结构夸张、变形与自然物象特征相结合。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情感: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体验设计字体的乐趣。

  2、知识: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与美化方法,体验各种不同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

  三、说学情

  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都有很多,学生对这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在上课时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各种变体美术字技法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总结各种变体美术字的特点,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效果和美化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事物的能力。

  四、说教法

  本课我采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字。并用演示法和讲授法加深学生对变体美术字的理解与应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交流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笔,笔画转折是顿笔明显。

  2.教师利用白板再书写几个变体美术字,让学生发现后者更夸张,更活泼,更富于变化。

  (二)、出示课题,深入学习

  1.认识变体美术字及特点:(课件展示)

  变体美术字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和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

  特点:既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2.课件展示变体美术字的分类,特征及书写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其艺术特色,感受它的趣味性。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演示书写方法。

  3.分析并展示遍变体美术字的美化方法。

  (三)、欣赏作品,激发创作欲望

  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变体美术字作品。

  (四)、布置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后作业点评,

  对设计新颖的作品给与及时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

  板书设计

  趣味文字

  趣味文字的分类: 美化方法:

  1.笔画变化 1.勾线

  2.字形变化 2.填色

  3.结构变化

  4.象形变化

  5.立体变化

说课稿 篇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美术五年级下册《家乡美》。下面我着重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学流程这六个方面来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教学活动建议。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形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说来要上好美术课,教师就要有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能力。做到在原有的教材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的针对本校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二、说教材

  本课属于美术课程学习领域中的“造型·表现”领域。 教材以表现家乡美为情感激发点,让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融入到绘画表现、图案设计和宣传刊的制作中。

  我觉得教材的内容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话题,呈现的信息很难调动学生热爱家乡、表现家乡的情感,因此我决定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把《家乡美》的教学课堂实践进行了小小的变动:

  变动一:课题变动 我把《家乡美》变为《魅力家乡》,把学生从遥远的、广泛的家乡拉近到他们的生活。

  变动二:教材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拓展

  教材受者空间的限制,无法提供学生需求的营养,我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补充了一些优秀作品,拓展学生思维。

  变动三:作业形式的变动 为了丰富造型表现形式,作品的表现不单依靠绘画,我还想到了摄影、手工。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教材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目标: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在联系生活体验过程中有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 重点:通过多种表现形式表现家乡的美景。

  难点:构图的安排和画面的取舍。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打算这样教学

  ①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题《魅力家乡》,利用安陆丰富的人文传统和有特色的风景风貌,运用旅游推介这种新颖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感受,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②、我适时补充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欣赏,从中让学生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突破重难点。

  ③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外,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依据此段学生情感发展规律,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流程的:引导发现家乡美——→探索表现家乡美的技巧——→作品表现再现家乡美——→评介升华家乡美

  (一)、引导发现家乡美

  我是这样设计:

  1、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首先我利用去年我们安陆钱冲举行了盛大的银杏节,在中央电视台都有相关的报道,影视界的一些名人也来参加演出这件事为背景,创设安陆旅行社要找大家帮忙的情景,希望大家做安陆导游,介绍安陆,宣传推介我们安陆美丽风景、乡土人情,让更多的中外游客走进安陆,感受安陆的魅力。学生一听,这是多熟悉的话题,兴趣来了,教师借机明确学生任务:让学生扮演导游,通过速写、摄影、采访、网络查找等方式收集各种资料,在查找的过程中发现安陆美。

  2、交流感悟家乡美

  学科具有人文性,在此环节我改变教学形式,让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学生转变角色,由学生变成导游,把安陆的风土人情用美术的眼光来欣赏,文学的语言来传达,深化学生对家乡热爱的情感。

  ①分小组讨论交流所获信息

  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安陆的美景是什么?都是什么样的?说说安陆的变化。在小组内交流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有所流露。

  ②猜景点

  老师选安陆的一处风景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猜此景是哪里?(问余何意息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在人间。碧山指哪?在猜景游戏中学生体会到安陆景色的文学美。

  3、扮导游推介安陆

  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师自制《魅力安陆》艺术再现安陆美景,开阔学生思维,‖学生分组扮演导游,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畅所欲言推价安陆。学生在优美语言的描述中爱安陆、爱家乡情感深化了。

  (二)、探索表现家乡美的技巧

  1、对比分析总结表现技巧

  学生已是情到深处了,他们现在需要的是表现美创造美的技巧。出示一张摄影图片和三张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对比讨论分析哪一张较好的突出主景。由此引导学生总结出风景画表现技巧:①让学生知道构图处理中需注意物体的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②明白风景画的内容有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③能根据构图的要求及画面的美感对代表性的景物进行取舍,并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

  2、欣赏作品 拓展思维

  刘海栗说过:“艺术是熏出来的,优秀作品的欣赏是把学生带入意境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方法。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用目光倾听》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目光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的平凡的一句话教导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这首诗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真实的感受、体验,娓娓道来。语言朴实、简洁,没有华丽的辞藻,富有人情味和真实感,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乐于接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

  4、美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儿童诗歌的语言之有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三)重点:体会作者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四)难点:掌握作者写作方法,收集生活材料,仿写一首自己的诗歌。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的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用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知道。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在“情趣”中触动学生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扉,让他们欣然走进诗的意境;从他们的心灵深处引出一股清泉,让纯真的'语言化为盎然的诗句洋溢在课堂教学之中。在浓浓的人文情怀中,在音乐、画面、诗歌这融为一体的氛围中,在学生们积极参与的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心灵和情感的熏陶而提升。

  (二)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三)学法:联系实际,自读自悟。

  三、教学过程

  1、播放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一开始,我播放《爱的奉献》这一首歌曲,营造一个浓情氛围,声情并茂,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师抓住歌词“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引入课题,师:真诚的爱,使人间变美好,看今天我们认识的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真诚的爱呢?

  2、师范读,在听中有整体感知。

  教师琅琅读书,既吸引学生,又让学生在聆听范读的过程中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3、自由读,感知内容。

  在学生自由读前,提出自读要求,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4、美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指导思想下,我把朗读作为这堂课的重点,“新课标”还特别强调“读”的重要性,提倡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发生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法:小组合作形式、边读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自读自悟该小节。

  1)、以境促读,境中动情。

  小组里互相表演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这样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与兴趣,并能让学生学会评价别人,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2)、以说促读,说中激情。

  组员之间互相交流自己从诗歌中领悟到的内容。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读自悟,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用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知道。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以演促读,入情入境。

  小组派代表,演说自己的看法。在这之前,我出示重点词语“伴随、真诚、倾听、灿烂、千言万语、传送、照耀”这样,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内容。这样演说,演说者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也能照顾中下生,让他们在聆听中理解诗歌内容。

  4、抓住重点小节(第三小节),加深对中心的理解。

  利用幻灯出示第三小节的按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体会作者的表现手法,加深对“与人交往要真诚”这一中心的理解,为下一环节作铺垫。(如何做到用目光倾听,真诚地对待别人的表演。)

  5、品读,加深理解。(现场PK大赛)

  以比赛的形式,表演朗读全诗。促我班朗读水平的提高。

  6、回看板书,小结全诗,特点是作者的写作方法,为仿写诗歌作准备。

  7、再放歌曲,移情于现实。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片段,再幻灯出诗歌《妈妈的爱》,让学生触景生情,回想起平日妈妈对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我马上提问:你的妈妈告诉你什么,教会你什么?举一点说说吧!这不单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也为仿写收集材料。

  8、仿写诗歌。

  让学生动笔写诗歌并把它写在精美的卡片上,这样培养了写作能力,学生感情得以表达与升华。

说课稿 篇4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2课《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教师容易步入误区,上成类似的科学课,我冒险尝试把此类说明文上成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

  设计意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如何把握略读课的特点,根据学生实际在一节课内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对于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篇课文有数十个难以解释的专业术语,涉及到的植物种类、变化趋势多而复杂,篇幅长。另外,这些高科技的信息离四年级学生很遥远,他们缺少知识上的积累,正确解读文本会遇到很多困难。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课堂向课前开放。

  学生预习新课,查找信息,收集有关太空育种的相关资料,经老师整理汇总制作成了专题学习网站。(介绍网站:网站中包括视频欣赏、疑难解析、太空作物园、魔力之“源”、阅读链接这几个栏目,每个部分又有各个子栏目,栏目中包括一些图片、文字资料、视频资料。课前,学生利用这个专题网站结合学习需要,可自主点击,查找、学习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利用电子白板,创设各种话题情境,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了解说明文准确的用词和形象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感受到与他人交流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 镜头回放,揭题导入。

  让学生观看一小段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录像,教师深情诉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接着应用白板擦除功能巧妙地揭示课题。然后,学生们在思维的碰撞中对课题中“特殊乘客”这个词的用法产生了新的认识,这是一篇说明文,题目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趣味性很强。

  根据文中的阅读提示,训练学生快速略读、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后进入第一个话题学习。

  (二) 字词学习 ,交流收获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结合生字词学习,给学生创造一次快速阅读、检索信息的训练机会,让他们抓住文中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进入专题学习网站的“疑难解析”自学解疑,为正确解读本文扫除拦路虎。然后运用白板展开科学术语的话题交流。

  第二个话题学习

  (三)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活动一:创设情境,质疑问难。

  1.师生活动。应用电子白板播放植物种子动画情景,学生提问,将所有的问题呈现在白板上;接着,师生对问题进行筛选、梳理、整合。

  2.设计意图。创设话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释放孩子初读后生成的新问题, 再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理解,这是摒弃后面的繁琐分析的必经之路。

  3.课堂效果。电子白板的巧妙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起了学生质疑探究的热情。

  活动二:合作探究,感受科学的魅力。

  1.学生活动。学生们抓住自己提出来的感兴趣的问题自读、自解、自悟。再自主选择话题,展开头脑风暴式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重点感悟词语或句子在表达上准确、生动这一特点,并通过感情朗读体现出来。

  2.设计理念: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以及学生与电子白板资源的互动中,每个学生都能富有个性的学习。

  3.活动效果。学生通过电子白板分享阅读,分享知识。即:学生话题交流时,可随意从自建资料库中拖拉、组合文字图片,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抓住关键词进行圈点批注,学生在积极的生成性互动中共同发展。在这里,白板上呈现资源不仅仅是让学生看的,还是可以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具有在线、互动等优点。

  第三个话题学习

  (四) 模拟“推销员”

  1.师生活动。

  在课快结束时,通过语文实践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设计了一个 “争当太空产品推销员”的话题情境。先让学生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太空产品,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准确用词,形象表达,运用所学过的说明方法,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写一写推销词。我在网站的“太空作物园”中提供了大量太空作物,太空花卉图片,并配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这样就更能推动学生动手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小练笔。接着,模拟“小推销员”与 “顾客”的口语交际情境,先自告奋勇上台推销,再扩大训练面,分小组模拟推销活动 。最后将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自己的推销广告做得更精彩,上传学校网站,评选“顶呱呱推销员”。

  2.活动效果。

  学生能就文取材,创新习作,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达。在“小推销员”与“顾客”模拟情境的互动对话中,小练笔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学生在独具个性的自由表达中放飞灵性。你看,这是孩子们用幻灯片、电子小报制作的太空产品推销广告,其中凝聚了孩子们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反思:

  1.信息技术背景下,课堂向课前开放,深文浅教。

  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并根据略读课的特点,为学生开放学习时间,课前充分略读实践,解决部分疑难,学生再来课上学习就不再困难重重了。通过尝试我发现如果没有网络信息技术和软件的支持,这篇课文就很难做到深文浅教。

  2.创设各种话题情境,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通过优化的师生活动设计,努力创设各种话题情境,既巩固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又进行了语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了网络资源的交互与共享。

  3.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开展语言文字训练,有语文味。

  这是篇说明文,如何上得有语文味,是一道难题。在反复试教中,我发现因为偏重常识的理解,语文课就会改了“姓氏”,撇开了常识内容,这类课文又会徒有虚名?如何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开展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轻轻松松的了解有关常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结束语:

  困惑孕育着一个全新的选择,挑战自我预示着一个崭新的开始;没有困惑便不会有反思,不接受挑战更不会有突破、超越。

说课稿 篇5

  大班幼儿对较简单的体育活动已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更倾向于稍难一点,通过自己的努力练习才可以完成的目标和活动,加之大班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强,对比赛较感兴趣。本次体育活动利用沙包作为幼儿游戏的对象,通过幼儿自由的尝试,练习肩上挥臂投准的能力,从而培养其投准力和目测力,发展他们的动作,并设置了竞赛的环节,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一、活动目标:

  1、学习肩上挥臂投准力,提高投准能力和目测力。

  2、合理选择投掷距离,体验成功的喜悦。

  3、增加游戏趣味性,感受爬行运动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根据我对活动的理解,我认为本活动:

  活动重点是学习掌握肩上挥臂投准的动作,提高幼儿的投准力。

  活动难点是投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活动准备:

  场地设计:场地一,设置投掷线,在离投掷线1.5米处,平行摆放两组彩圈,共十二个。

  场地二,平行摆放四块长度相等的地毯,并在中间摆放拱形门,在每块地毯前1.5米处放置彩圈。

  活动材料:沙包若干,四面颜色不同的小旗,塑料圆圈,音乐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模仿小燕子动作入场,随音乐作准备活动,达到热身效果。

  (二)基本部分。

  1、在场地一进行的练习肩上挥臂投准动作。先让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再做示范,幼儿站在投掷线外,轮流进行投掷,练习挥臂投准动作。

  2、竞赛游戏,在场地二完成。把幼儿分成人数均等的四队,进行比赛,看看哪队幼儿能较快的爬过长长的通道,再钻过山洞把沙包送到家,并准确投掷,教师准备不同颜色的彩旗,对幼儿进行鼓励。

  (三)结束部分。做放松活动,与幼儿收拾材料回活动室。

  五、说教法:

  本活动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和具体帮助法来进行的教学。讲解动作要领和介绍游戏规则时使用讲解示范法来完成的。在幼儿练习动作时,教师通过语言和动作进行具体帮助和个别指导。

  六、说学法: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用游戏法贯穿活动始终,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练习动作环节,使用自由探索法让幼儿通过尝试和探索获得知识和技能。根据大班幼儿已有初步的竞争意识,下一环节安排了竞赛游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培养了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情,说教学过程,说课后反思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 说教材

  1教材地位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这一时期,不但是经济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且在政治制度和思想理论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科学技术及思想文化上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新时代。

  《构建科学殿堂的巨匠》第四单元的重要一课,主要讲授的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科学巨匠,他们的成果之丰硕,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的,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现代科学之父”牛顿以及他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牛顿三大定律。

  2.掌握达尔文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3.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成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上网或查阅图书等方式,搜集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资料。

  2.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三位科学家的事迹,增加学生对这些科学家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科学成就的了解,使学生树立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以及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2.通过阅读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名言,学习这些科学家的谦虚、勤奋、珍惜时间等可贵精神,确立严谨的治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二 说教法

  本课属于科技文化史内容,学生通过物理课、生物课的学习或阅读课外读物对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这些科学家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成就是有专业性的。要想通过一节课的时间将其讲清、讲透,既不可能,也不是课标所要求的,因此可以为了调动学生用已知知识来学习未知,加深记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老师可以更多的向学生展示关于几位科学家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使三位科学家的故事更加形象、直观、具体。

  三 说学情

  经过了两年多历史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逐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更善于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对于世界史,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浓厚的,教师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前预习布置,指导学生独立搜集、整理和运用历史资料,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物理生物化学这些科目,知道了一些科学家,所以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那个学生说一说都知道哪些科学家,用旧知引入新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科学的殿堂,领略一下科学巨匠们的风采,读读他们的故事。

  2 新授过程

  (1)明确教学目标,学生了解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

  (2)关于主要三位科学家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成就,我设置了一张绘制有科学殿堂的幻灯片,走进科学殿堂有红、黄、蓝三扇门,每扇门对应一位科学家,学生可任选一扇门打开。

  (3)学生随机选择打开任一扇门,关于科学家的成就,教师出示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生讲故事、举例子、阅读名人名言、体会科学家的高尚品质和精神,教师引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家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4)除了这三位著名的科学家之外,近代科学文化史上还有其他领域的代表人物,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完成知识表格。

  3 课堂小结

  正是因为这些科学家的杰出贡献,才使人类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开创了科研的新时代,共同构建了改变人类人类命运的科学殿堂。

  4 课后作业

  (1)通过对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学习,比较一下他们身上还有那些你不具备的素质。

  (2)《成长资源》第23课基础知识梳理

说课稿 篇7

  《我的苦与乐》是北京版第12册的一篇单元习作。它虽然与本单元的课文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联系紧密。因此,我把口语交际与作文指导巧妙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依据跨越式中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这是在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主题作文指导,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教学巧妙融合,让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插上翅膀,快乐学习,快乐写作,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上课伊始,我通过配乐诗朗诵,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感受别人对快乐的看法,使学生对快乐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会联系自己的实际,在小组内、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参与其中,引领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适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引领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快乐,感受快乐。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学习,为后面的学生习作打下坚实基础。

  正确审清题目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因此,在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快乐的基础上,我出示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审题,使学生明确要通过具体事例写出“我”的“苦”与“乐”,并且,“苦”与“乐”之间是有联系的。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选材,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更加开阔,选材更加广泛。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扩展阅读是跨越式教学的一大特色。在扩展阅读中,我引领学生对例文进行分析,做到有祥有略。通过重点分析一篇例文总结出写法及这篇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第二篇例文与例文一的对比阅读又使学生知道,同样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安排材料。第三篇文章意在使学生知道“苦中盼乐”的结构。这样,通过对三篇例文的分析,总结出习作要求及安排材料的方法,学生感到写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心中有数。在剖析三篇例文的基础上,学生习得方法,又让学生自主扩展阅读几篇文章,同时思考构思自己的习作,为作文做好充分准。学生通过扩展阅读,开阔了思维,明确了方法。

  学生在网上自主创作,把自己的文章上传到平台上,老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地浏览每一个学生的文章。老师找一名同学的文章作为例文,引导学生从安排材料和本次习作要求进行点评,为学生做点评示范。为课下学生自由浏览,回帖点评做了很好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评改能力。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口语交际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自主选材提供了依据。剖析例文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习作的要求以及安排材料的方法。练说提纲时,让学生自己选材、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处处体现了扎实的训练,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实效性。

  课后,我看了孩子们的习作,选材多样,表现了他们丰富的生活。能够较好地安排写作材料。但少数学生的文章写得不够具体,没有真情实感,还需老师课下进行个别辅导。

说课稿 篇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边形的认识》。

  《四边形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教材通过一幅教学场景图,图上有许多关于“图形与几何”的信息。要求从主题图中找出四边形,进而探讨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学生已经会认识一些图形。进入三年级后,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了,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也逐步呈现多样化,但是,对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在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的要求,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根据物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和教材的特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找一找,涂一涂,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要求学生能够从众多的图形中找出四边形,并能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面,这一堂课我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相应地在教学中采用了许多活动化的呈现方式,调动各种感官,合作中探讨学习内容。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是否部署得科学合理,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因此,为了圆满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下面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课前,先和学生交流:你们喜欢哪些体育运动?好,下面我们就到运动场上去,利用课件出示主题图,形象地再现主题图中的各种图形,其中四边形是用得最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四边形。这样导入,不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新课,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这个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抓住教学例1和例2来进行的。

  首先,通过我的引导,学生的交流讨论,得出四边形的特征。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在题卡上找出四边形,涂上喜欢的颜色,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在课件上展示,让学生通过比较明确哪些图形是四边形,我再引导学生逐步明确四边形的特征,并在课件上展示四边形的特征。

  在学生找出的四边形的基础上,给这些不同的四边形分类。四边形的分类教材上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分法,在教学中,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其次,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给图形的分类中,大部分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为一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边和角,用三角板、直尺、或对折的方法主动去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接着用课件展示出它们的特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过程学生选择的方法是多样的,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演绎,尽情发挥,在老师的赏识中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三)拓展延伸,深化练习

  经过上述的教学,我抓紧机会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在课件上出示练习题。让学生找出图中的四边形,说出生活中的四边形,画出自己的四边形。用这些方法来加深对四边形特征的认识。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趣味性的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发现生活中四边形是无处不在的,而且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一手段,我用课件展示四边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整个板书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更有利于辅助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

  四边形的认识

  四边形:四条边,四个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加强部分潜能生的动手能力,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我相信,这节课,学生初步明白:

  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处处皆学问。

  谢谢大家!

  (四)总结升华

  好了,亲爱的小伙伴们,对于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话想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去探索四边形其他的特点,也许你还能用四边形设计出新发明呢!

说课稿 篇9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毕业之歌》第一课《成长的脚步》。我准备从四个方面展开说明,一说教材分析,二说学情分析,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成长的脚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人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毕业之歌》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对六年小学学习生活的回顾和总结,从学科角度而言,是对六年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归纳与提升。本单元设计了《成长的脚步》《我们的祝福”》《明天会更好》三篇课文,从回顾成长开始,到面向中学的引领,总体上形成了“总结成长收获——感激关怀自己的人——确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这样一个学习的逻辑。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全面回顾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了解自己成长的过程,即在成长过程中作出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积累成功的经验;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为第二课组织学生对帮助自己成长的同学、老师、学校等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作好铺垫。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整册课本的教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根据以上的教学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回顾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学会客观、全面地了解和评价自己。

  2、能力目标:学习自我总结、归纳、反思的一些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成长中的快乐,感悟成长中也会有失败和挫折,初步懂得成长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胜不骄,特别是抗挫折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认识自己成长的优点和不足,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难点是让学生知道成长的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二、说学情分析。

  从年龄特点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快乐。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有许多奇特的想法和创造力,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1、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台、成长记录袋范例。

  2、教学手段: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回忆展示”、“讲故事”、“讨论法”等几项活动进行教学。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学习的: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评语等。

  2、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3、在组织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时,我设计活动,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感受同学间的真诚帮助。

  四、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一年级与六年级对对碰

  步骤1:通过一年级老师的回忆、查阅学生档案、学生自己回忆、家长的回忆等方法,收集学生在一年级的故事;

  步骤2:师生共同分享一年级学习生活的故事,可以是一年级老师的现场或录音录像说明,学生自己的回忆展示等方法;

  步骤3:展示六年级的“我”,对比成长的变化,感受长大真好。

  教学活动中,以健康身心、素质教育为导向,从合理饮食、科学锻炼、健康心理,积极情绪等方面加以引导。

  活动二:“难忘第一次”

  步骤1:指导学生回忆整理在学习、生活、劳动、成功、失败、表演等方面第一次的经历和感受;

  步骤2:引领学生体会勇敢尝试,克服胆怯和困难的价值与快乐;;

  步骤3:引入名人、伟人“第一次”的故事;

  步骤4: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勇敢挑战更多有益的“第一次”,培养创新和探索精神。

  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拓展学生遇到的烦恼的领域,并指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成长中的烦恼,懂得成长总是困难与烦恼相伴随的人生道理。

  活动三:成长之最大比拼

  步骤1:指导学生用图片、文字等方式整理自己的成长之最;

  步骤2: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成长之最;

  步骤3:引领学生认识成长之最是自己人生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学会总结成长之最的经验和教训。

  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打开思路,引导学生感受在品德发展、学习进步、能力形成,意志锻炼等方面得到师长关爱帮助的事例,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

  总之,本节课努力贯彻“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让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希望各位评委多提宝贵意见,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做得更好。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谢谢!

21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