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说课稿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孔子游春》。围绕着新课标,我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欢迎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一、首先我来谈一下我的设计理念及教学目标。
我想: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的课堂,既能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又不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这一课中,我注重把所学知识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强调教学方法上的互动性、创新性与优化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我设计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尤其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下面我来说一说对教材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一篇借物喻人喻理的课文。文章讲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春,孔子观水谈水,并教育弟子怎样做人的事。由于事情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久远,这种时间上的距离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必然带来一定的阻力。对于涉世极浅的小学生而言,感悟起来会有一定得难度,根据课文的这些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对课标的理解和体会,我为本课的教学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感悟水的特性与人的品格的相似之处。
3、在体会文章感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相联系。
教学重点:对水的四方面特性的感悟。
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孔子借水喻人喻理的一段话,并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相联系。
二、教法
激趣——引导——思考——讨论——感悟——迁移
三、下面我来讲一下具体的教学流程。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阶段,我以创设情境,培养和增强语感为基本思路,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首先让学生展示课下搜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在学生对孔子有一定的了解,我抓住学生喜欢游玩的天性,展示多媒体教学课件渲染气氛,让逼真的游春动画画面带学生们一起回到俩千多年前和孔子一起游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广袤的大地,茂密的森林,温暖的太阳和煦的轻风。此时学生身临其境,仿佛穿越了时空,正在二千多年前春秋末期的泗水河畔游春呢。然后让学生带着“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一问题采取自由朗读的方式进行阅读,并允许学生把阅读产生的疑问提出来,然后汇报。
在这一部分,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学生初读课文,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赏析句段,通过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课文中对于孔子论水的一段话可谓独道而精辟,原文是这样的:“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这一部分是课文的核心内容,即是重点也是难点,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并对学生有真正的启迪和教育呢?
在这一阶段,我设计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在泗水河畔游春的情境中赏析孔子论水的话”。
在第一环节里,我用课件逐句出示这段话,提示学生要用心揣摩水的特性与人的某一方面品格的相似点,从而感受孔子谈水的深刻意义,那么这段话究竟讲了几个方面的意思呢?你的理解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然后进行汇报。
在这一过程当中,将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培养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我努力体现新课标新理念。
孔子论水的这段话,不仅是对孔子的弟子们产生了教育意义,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学习它,我想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心灵和人格以及思想上也得到一定的净化和启迪。所以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回到现实中来”。
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课件出示水四方面特性的语句。提出问题:让我们回到现实中来,以生活为纽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想一想我们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该如何做到像水一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和善施教化呢?由于学生的思维还不一定能够一下子跳跃到现实中来,联系实际时会存在“想不到,联系不上”这种情况。所以呢,我会给学生一些提示,以水的特性所反映的第一个品格为例,说做人要有德行,那么我可以提示学生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精神,默默的给予,不求回报等,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有很多,甚至我们自己也在做,比如说这段时间我们正在为一个身患重病的育新校的学生捐款治病等等,这也是我们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在行动上的一种表现。这时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自由讨论研究,那么学生根据提示,可以自己任意选择水的某一方面品格,联系实际进行探讨,我相信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说不定学生们会联系到一些老师也想不到的实际情况,然后小组进行汇报。
在这一环节中,我在研究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的基础上,借助于鲜活的生活案例,用最浅显的语言,最巧妙的办法去帮助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认知。并且充分鼓励学生,对学生的联想和判断给予正确的评价。这一环节的完成,引导了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促使两个世界的交汇,不仅使学生弄懂了本文的深奥道理,而且使学通的道理运用到了现实生活当中,真正做到学有所感,学以致用,达到了更深层次的教育目的。
在以上两个步骤完成之后,我对已经掌握了本课知识技能,并初步形成了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生进行强调点拨:这篇课文写了孔子游春时观水谈水,并教育弟子怎样做人的事,对流水的特性可以说是感悟独道,这番话不仅对他的弟子们来说受益非浅,对今天的我们来讲也同样有教育价值,让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像流水一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的人,好不好?
通过小结,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使学生对本文的内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学生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3、在这里我要重点谈一下“读”。
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将非常重视读的训练,在我的教学设计中,“读”始终贯穿着全过程。比如说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写泗水河畔的美景,景美、文字美,我设计了让学生反复读说,一读感受优美的景色;二读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三读为想象说话训练做好铺垫。在理解了水的特性之后,找同学模仿孔子,以孔子当时的平静的心态和语气去尝试品读;在找到全文中描写春色的最优美的语句之后,让学生齐读;在整体把握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和核心思想以后,再找同学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因为我想读是体会感情和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诸多的语文能力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多种读的方式,有朗读、默读、齐读、个人读,把这些方式相结合,在读的过程当中,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就可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逐步的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同时也为课内外阅读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这节课在设计上,我努力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去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师不是单纯的讲解者,而是引领者,参与者,创设适宜的情境,采用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方式,使学生轻松的学,主动的学,使课堂生动、活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孩子的乐园,摆正教师的位置,才会使课堂充满阳光。(说课完毕)
四、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为学生学习有关爱国情感的文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位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 会写“坛、城、国、图”4个字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并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讲本科的教学重难点设立如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二、说学情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我开始分析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处于抽象思维阶段,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孩子还没到过北京, 对北京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因而对课文中展现出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很难理解,尤其不易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这些都讲成为我组织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讲本课的教法确定如下:
<1>朗读体会法即在朗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句段,感受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图文结合法”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图片的辅助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入角色,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丽和伟大,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四、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基于对教法的分析,下
面我开始分析学法.新课程改革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会怎样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在本课中,我讲本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原则,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相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方式进行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并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说教学程序
以上就是我对教材、学情、教法及学法的分析,接下来我会从导入、新授、小结、布置作业这四环节阐述我的教学程序.
<一>导入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要做到温故才能知新.因此在本堂课的开始,我会采用温故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再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相互展示手机有关北京的美丽风光图片并交流从而导入课题.
<二>新授
以上的的情境导入已经激起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因此在新授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做的:
1、精读课文,突破重点词句,理解内容
在这个步骤中,我会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1读议结合,突破重难点
首先我会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熟悉或者喜欢的词语,再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接着我会把我搜集的北京图片贴在黑
板上,然后出示我喜欢的词语卡片,要求学生认读,最后小组充分讨论后,请学生看图贴词语,图文结合,积累词语,突破难点。
(2)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通过提问“如果你有机会北京,你希望自己去北京的什么地方看看呢?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2、品读课文,激发情感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会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朗读,并开展给北京风光片配音的朗读比赛,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1)揣摩重点词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
我会引导学生找到“庄严,矗立“等词语,体会北京天安门的庄重严肃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耸,从而更好的朗读感悟,进一步体会北京的独特风光,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2)探究重点句段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天安门、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和高楼大厦。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
<三>小结
新授内容结束以后,我会请学生对本堂课进行小结,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仅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且能够检测出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
<四>布置作业
一堂好课的结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所以在本堂课结束以后,我会结合课后习题,我会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要求学生搜集反映北京新变化的资料,并交流感受,从而借此文本联系生活实际。
六、板书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根据本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我讲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图文结合的形式,这样的板书设计不仅形象直观地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够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地球清洁工》是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童话知识小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小动物们是怎样做地球清洁工的,内容通俗易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这些清洁工为地球环保所作的贡献,倡导人和动物和谐相处。
2. 教学目标
①喜欢这个知识童话故事,知道故事里讲了哪些小动物,他们是怎样做地球清洁工的,有对自然,对生物观察探究的兴趣。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与小伙伴合作分角色演一演。
3 教学准备
①准备海鸥,鲫鱼,乌鸦,蚯蚓,屎壳郎的图片。
②准备一张招工信息。
(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海上清洁工----海鸥,淡水清洁工----小鲫鱼,地面清洁工----乌鸦,地下清洁工----蚯蚓,牧场清洁工----屎壳郎,为地球环保所作的贡献,内容通俗易懂。借助图片,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帮助学生体悟各种小动物对环境保护的奇妙功能,进而用自己的话创编故事,并与小伙伴合作分角色演一演。)
二、说教法学法
将"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
1.情境渲染:通过游戏、文字、图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认识各种地球清洁工,了解地球清洁工为保护环境所做的贡献。
2.赏识成功: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之间的多向交互,让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激励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促进了学生自信心,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的形成。"让学生感受一个成功的,主宰的自我。"
三、说教学过程:
《地球清洁工》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知识小故事,通过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学生心中以前忽视的各种动物,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以平时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认识来看,若不注意,有可能上成一堂介绍知识性质的自然课。因此,根据学生实际,针对课文特点,本课教学首先应立足"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利用这些知识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在阅读中学习如何运用说明方法增加知识性文章的可读性。其次,以本课为载体,通过生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其他地球清洁工的兴趣。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讲《屎壳郎出国记》的故事导入新课,第一时间内抓住学生听故事的愿望,引出本课的主角之一----屎壳郎,然后立即出示屎壳郎的图片新颖鲜活,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使教学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目光,延续至整堂课,并顺利展开教学。
(二)、创设情境,认识各种地球清洁工
创设游恐龙园的情利用课文中的情景:动物环境保护站要招收一批清洁工,好多小动物都来了,咱们也去看看吧。让学生初读教材,并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在了解课文内容后,分别对老师的板书问题进行勾画填充。在此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答案,最后,结合图片,进行全班交流,把问题和答案对号入座,串讲课文内容。加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适时对学生给予表扬,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提炼,最终达到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目标。
(三)、听听我说书
这是一个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印象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大胆对同学表述不当的地方提出意见并做适当的修改。使全体同学加深印象,为下一步的自主表演做铺垫。
(四)、看看我表演
这一环节回扣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表演故事。创设适当的情景,引起学生的表演欲望。平常毫不起眼的这些被我们忽视的小动物们原来默默的为地球做了这么多的贡献,你们想怎么表达对他们的敬佩之情呢?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表演。充分调动学生的表演欲和积极性,培养其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的意识,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乐在其中。达到在学习中表演,在表演中进步的目的。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作适当的奖励,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力量大!
(五)、课外延伸
语文教学绝不仅局限于课文知识,同时要求适当拓宽。在可结束时,给学生设问:难道除了课文上讲的这些清洁工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我们现在还不了解的地球清洁工吗?让他们课后自己查阅,记下相关资料,组织交流讨论。课外延伸要求学生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板书设计:
17 ★地球清洁工
海上清洁工----
淡水清洁工----
地面清洁工---- }-------地球清洁工
地下清洁工----
牧场清洁工----
说课稿 篇4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是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的第一课时。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分析及构思
本节知识,是在 “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一种模式,学习方程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材编排时,创设了多方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讨论,发现了方程能刻画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体会到方程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这对于学生学习方程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预案时,基本遵从教材体系。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正确地应用方程的意义辨别方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以上是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特征而确定的。
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那么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
1 、用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每位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归结出结论。
2 、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 、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围中理解、掌握知识。
说学法
为了使学生获取 “ 方程的意义 ” 这部分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信心。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根据教学要求为实施教学计划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借助生活经验,感悟等量关系
师谈话引入:这是我们在科学课里用到的天平,它和大家玩过的跷跷板非常相似。当跷跷板平衡时,说明跷跷板两边人的体重有什么关系?(学生肯定会异口同声回答道:一样重)。那么如果我在天平的右边托盘里放一个300克的砝码,请你们在左边放你喜欢的东西,使天平平衡,你会放什么东西?(学生自由说,师引导学生体会到只要放上的东西的质量是300克都行)。接着展示教材例1天平图,老师提问:看看这幅图,谁能说一说这两种东西的质量关系?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自由放东西的过程中较自主的体会到等式的特征(左右两边相等)。
二、探究学习,发现方程
出示例2情境图
师问:第一张图天平往左边下垂说明什么?(左边物体的质量大)天平左边托盘里物体的质量可以怎么表示?右边的质量呢?怎样用数学算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不相等关系?另外三个算式请同学们自己填写。
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教学至此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老师在这时及时指出方程的定义: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学生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而且也是“等式”。
3.根据方程编数学情景。X+5=12,8x=48(大家都有能够根据数学情景写方程了,反过来,你能根据我的方程编数学情景吗?同桌相互说来听听。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说一说。)逆向训练,有助于学生开阔数学视野。
四、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觉得方程在数学里、在生活里有什么用?(学了方程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表示多个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老师觉得今天大家很能干,其中,有46个孩子表现超级棒,有X个孩子还如果再认真一点,全班50个孩子就都超级厉害了。请大家根据我们班今天的表现情况写一个方程。准备好了,跟老师一起说:x加……为我们自己的精彩鼓掌。这样,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学生易于接受。
五、个性作业。(A基础题:书P2练一练第⑶和练习一⑴、⑵、⑶题;B拓展题:哥哥有180枚邮票,弟弟有60枚,哥哥借弟弟的邮册看了后,弟弟发现两人的邮票一样多了。你认为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写出一个方程吗?你能想办法验证你写的方程是否正确吗?)分层对待,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同时又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这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方程含义,老师让学生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其他算式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在学生对方程含义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程,(实际我在这里暗示了学生找方程只要从等式当中去找就可以了)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另外,这道题里有既以x又有以y为未知数的等式,使学生对“未知数”有正确的理解,防止把方程狭隘地理解为“含有x的等式”。接着安排学生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讨论出一下几个结论:
⑴等式包含方程。
⑵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⑶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⑷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都是方程。对于学生的这些结论,我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充分的肯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
三、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为引出运用方程解决问题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看来大家对方程已经很熟悉了,大家想想,你觉得学了方程有什么意义呢?
1、看图列方程:
出示试一试第一张情境图。对于看天平图列方程,学生已经很熟悉,因而很容易就能列出方程2x=500。教师追问:你列出方程的依据是什么?(生回答:天平两臂平衡,表示它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列方程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这一题的等量关系就是天平左边物体的质量=右边物体的质量。接着出示试一试第二张情境图,列方程表示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这里突出的是两个或几个部分数相加等于它们的总数。这一题学生可能会找到多种等量关系,如:
⑴文具盒的价钱+笔记本的价钱=总价钱
⑵文具盒的价钱=总价钱-笔记本的价钱
⑶笔记本的价钱=总价钱-文具盒的价钱
列出的方程分别是:12+x=20、12=20-x和x=20-12。教师指出:提倡大家列第一种方程,第二种方程是可以的;但第三种x=20-12坚决不提倡。因为这仍然是过去列算式的思路,不利于学生体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对以后的学习也是有弊无利的。
2.根据题意列方程。树上原来有x只小鸟,飞走了6只,又飞来了8只,树上现在一共有23只小鸟。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感受方程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内容选自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第二章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必修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学习的价值。本章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提升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第二章信息的获取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如何鉴别与评价信息的问题,而信息的纷繁复杂也很容易扰乱人们的注意力。因而学会准确地鉴别与评价信息,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本节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设置的。
2.说目标:
新课标中对本节课课程标准是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能够识别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和评价信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信息案例的讨论分析,掌握鉴别信息的基本方法。
2)在角色体验中内化自觉的信息意识,抵制,不发布、不传播虚假和不良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
2)在实际生活中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3.教学重点:由于信息的复杂多变,而学生虽有一定的经验但却不能形成系统的方法,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信息的辨识能力,因此我设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4.教学难点: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自觉的信息意识尤为重要,而高中生在这方面并没有敏锐的信息洞察力,因此我认为这节课的难点是:实际生活中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及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二、说学生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且又处于知识的学习阶段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他们渴望获得知识,但由于他们又是未成年人,缺乏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对所得的信息往往不加鉴别的全盘吸收。因此对网络和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有效地鉴别与评价,能够减少他们不必要的困惑与烦恼。
三、说教法学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变学生“学会”为“会学”,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我使用的
教法为:
1. 提问引导法
在任务探究的过程中,我通过问题来启发诱导让学生自觉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变学生“学会”为“会学”。
2.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从任务中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用用自己学习到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在完成任务同时掌握新课的内容,解决重点难点。
学法为:
1. 角色扮演结合任务驱动的教法;
让学生充当角色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兴趣。
2. 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 ;
对于每个任务鼓励学生思考,小组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较为一致的结果,很好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环节
建构主义理论倡导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构建知识,凸显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将课程设置为四大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任务探究,获取知识
实战演练,提高能力
课堂总结,拓展提高
(一)情景导入(3分钟)
为了使学生很好的意识到信息鉴别与评价对他们实际生活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了使学生很快进入课程学习的氛围,我使用视频《qq诈骗》作为导课案例,通过提问“妈妈为什么受骗”引导学生意识到信息鉴别与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学习
1.任务探究 获取知识(17分钟)
为了使学生掌握鉴别信息真伪的基本方法,我设置了任务探究一,选取老师手机上的虚假信息,采取提问引导法结合自主交流引发学生对信息真伪鉴别的思考,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交流自己的类似经历的同时谈自己的鉴别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从来源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
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价值大小还与价值取向和时效性限制有关,设置了任务探究二,选取“非洲卖鞋”和两个通知,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发现鉴别信息价值大小还与每个人对信息的价值取向和时效性有关。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知识,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这两个探究任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际探索交流中掌握鉴别评价信息的方法,有效地使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 实战演练,提高能力(20分钟)
这个环节选取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却又比较容易迷惑的情景,“网友见面”和“又爱又恨的朋友圈”让学生在不同角色中身临其境去体验不同的信息情境下该如何去应对,采取案例下发,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获得合乎情理的应对方案。
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要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方法的能力,因为应用能力才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同时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也不是一天两天,要慢慢潜移默化,其中“网友见面”这个案例的选择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对信息的警惕性,不盲目相信自己看到的信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觉的信息意识;“又爱有恨的朋友圈”这个案例的选取更是想使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平时的不良的信息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倡导学生识别和自觉抵制不良不实信息,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同时在讨论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视频的播放增加了学生的社会经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敏感度。
(三)课堂小结(4分钟)
这部分分为两小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在学生反馈的同时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
第二部分是我的小结,回到板书,再次强调本节课的主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倡导学生做信息社会的良好公民,升华主题。
(四)布置作业(1分钟)
本节课设置了三个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微信十条》; 《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制作主题宣传ppt。
学生通过上网了解给出的资料,可以很好地提升自身的信息意识和网络道德观念,主题ppt的制作可以更好的对本节内容得到巩固,同时对全章知识也是一次很好的融合锻炼。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加深对课程内容的印象,盾牌的设计,借用了平常生活中安全卫士的图标,形象的以安全卫士作比喻更能使学生明白生活中要时刻保持冷静头脑,保持对信息的敏锐的洞察力和鉴别能力。
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代数式的值。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及说明五个方面对本次课题进行分析。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代数式的值”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5节的内容,是初中代数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它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之后的后续内容,又可贯穿于初中代数学习的始终。所以,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代数的核心问题——代数式的概念,也能让学生为将来的函数学习作一个铺垫。
(二) 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材的这样一个地位以及作用,那么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求代数式的值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用字母表示数与求代数式的值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
接下来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分析学生的基础、优势和不足。在本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和概念,掌握了会用字母来表示一些实际问题,但是求代数式的值上还会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愿意与老师、同学进行探讨交流,相信他们一定能在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数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有所发展。
三、 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与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三个:
知识目标:(1)经历具体情境让学生抽象求代数式值的过程,体会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并会求出代数式的值。
(2)通过求代数式的值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进一步增强符号感。
(3)通过对实际例题的体验初步了解整体思想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辨证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 教法分析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策略为“三个一”,即创设一个情境;采用一种反馈模式;贯彻一个自主探索的理念。具体来说,本堂课采用引导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一个生活情境的引导下,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通过反复技能演练去发现问题,合作探究与独立思考相结合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法的设计,不仅重视了知识的结果,更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贯彻新课程的理念。
五、 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具体讲解教学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流程分为情境引入——例题讲解,概念建构——技能演练——小结与作业四个环节。
(一)情境引入
首先我们来看情景引入。
在情境引入上,我着重思考的是如何使我们的数学贴近我们的生活,激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我挑选了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身高预测。在课前,我首先让学生了解了父母亲身高的相关信息。在课上,在给出以下一段文字材料后,
“据某报纸报道,一位医生研究得出由父母身高预测子女成年后的身高公式:儿子的身高是父母身高和的一半再乘以1.08;女儿的身高是父亲身高的0.923倍加上母亲身高的和再除以2”
我给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1)已知父亲身高是a米,母亲身高是b米,请同学们用代数式表示儿子和女儿的身高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同学们学过的列代数式的知识的一个回顾,同时也让同学初步感受到今天所学的知识是原来知识上的一个深入,学习的台阶就会相对来说低一点。
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以后,我给出了第二个问题
(2)七年级女生小红的父亲身高是1.75米,母亲身高是1.62米,七年级男生小良的父亲身高是1.70米,母亲是1.62米,试预测小良和小红成年后的身高
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是今天所学的新知识。由于放入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必然会容易得出答案。
那么,在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之后,同学们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必然想对自己的身高预测一下,因为我就设计了第三个问题:请同学们预测自己的身高。
那么,在第三个问题的时候,由于每个学生父母亲身高的差异性,那么教师又不可能逐个去算,因此,为解决课堂效率与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上,我设计制作了一个VB软件,只要相应的输入相关数字,结果就能得出。一个小的细节,让学生体验到现在教育技术的巨大作用,同时又激起学生学习相关信息知识的兴趣。
(三) 概念建构
在体验了以上生活情境的过程之后,那么自然而然引出了本堂课的课题:“求代数式的值”。在这个概念建构上,主要从引导自学,感知认知和师生互动,理解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四) 技能演练
在技能演练上,我主要采用了“演——练——拓——求法”四位一体的循环教学模式,用三个例题,层层深入。
第一个例题是:
(一)求解代数式的值
1、当a分别取下列值时,求代数式3-5a的值
(1)a=2
(2)a=-4
(3)a=
(4)a=
(2)解:
当a=-4时,……当
3-5a ……抄
=3-5×(-4)……代
=7 ……算
例一的设计,主要是用不用的数值求同一个代数式的值,从整数,负数,分数,无理数等,力求涉及到数的领域,并通过教师示范,总结出“当,抄,代,算”口诀,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例二:
在例一学生学会了求单字母代数式的基础上,我给出了例二,是求多个字母的代数式问题。那么从知识的深度上来说,又加深了一步。但是,学生很容易想当将其代入,但是在求法上,教师着重强调格式问题。
例三:
在学会了用单字母以及多字母求解代数式的基础上,我将给出例三。例三实际上是涉及到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整体思想。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要解决这类问题还是有点难度的,但是,基础稍微好点的学生会容易做出来,基础差点的在教师以及周围学生的帮组下,相信也能理解。
那么,以上是三个例题的设计,那么为了巩固学生的训练,我在每道例题后面都相应的设计了配套练习。
尤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我们知道,学生的反馈模式多种多样,可以有学生出现问题教师指正等多种形式。那么,我们在这里就是采用了错误教育这样一种反馈模式,让学生在错误教育中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五) 小结与作业
(1)阅读作业
(2)书面作业
(3) 弹性作业
作业分为三种形式,体现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阅读作业中的问题思考是后续课堂的铺垫,而弹性作业不作统一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研究。同时,它也是新课标里研究性学习的一部分。
六、 我的板书设计是:
我就讲到这里,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