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一》说课稿

时间:
分享

《数一数一》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一数一》说课稿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一数一》说课稿

《数一数一》说课稿 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佳木斯市第十小学的教师闫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一数》。今天我将分为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读懂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版学习乘法的起始课,教材设计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教材通过数熊猫、数圆片、数格子、数苹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数连加的问题,了解这种加法的简便表示就是要学习的乘法,这样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学生通过数数抽象出算式对于大多数的孩子并不困难,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去数,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而以前的教材只是教学生知识,而不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数,为学生后面理解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而积不变埋下伏笔。

  读懂学生:

  在教学设计前我设计了三个前测问题:

  1、观察方阵图,让学生说说一共有多少个图形,你是怎么列式的,说说为什么这么列,我出示的是每排6个,有4列,通过调查孩子的列式有三种方法,

  (1)6+6+6+6= 4+4+4+4+4+4=(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竖着看每行是4个)

  (2)只列出了6+6+6+6=(我横着看一行是6个)

  (3)6+12+6=(第一行是6个,第二行和第三行一共是12个第三行是6个)

  2、你知道乘法吗?并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听说过乘法,但是说不清楚。)

  3、会背诵乘法口诀吗?(共同的答案不会.)

  通过前测,我发现学生在数物体的时候,不一定有序的按照排和列来数,同时教材中数一数的活动充分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数数的经验和技巧作为乘法学习的基础,这是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的。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经常有灵动的思维火花闪现。

  确立目标:根据教材的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便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为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在教材处理方面

  以“动物园召开运动会”为主线。并把四个内容通过一个情景串了起来。数的层次与每个层次的思维要求逐步提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两种方法数方阵排列物体的个数,并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感受相同加数连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把数一数的活动与乘法的意义沟通起来,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方式

  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具体在教学流程中体现。

  精心预设

  在2个多月的网络教研和施教过程中,务实校长和武秀华校长给我提出了很多高屋建瓴的建议,研讨中,我五易其稿。具体的流程是这样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首先对不规则、规则物品计数,列式,简单比较异同。这个环节是我充分研究学生和教材后,创设的环节,目地是让孩子通过观察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则和不规则物体的计数不同。

  二、充分经历 探究新知

  真正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不同方法数的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列出不同的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

《数一数一》说课稿 2

  这几天培训下来,收获很多,感触很深,让我听到比较多的一句话是: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要让她喜欢你这个人,而第一次的印象很重要,于是我想应该怎样上好我的第一节数学课呢?如果直接上课本的内容,学生也许会觉得太正经了,如果就给她们欣赏数学儿歌或玩游戏的话,我们的学生在幼儿园里已经每天在接触数字儿歌和玩各种各样的游戏了,她们会认为原来小学课堂跟幼儿园是一样的啊,就缺乏新鲜感。于是我想,这三天的适应性生活就想结合我们数学课本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数一数,并且加上我们校园美丽的景象,在孩子们欣赏美丽校园的同时让他们发现其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而我们的孩子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所以我们要随时的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一、教材分析以及学生的背景情况

  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大多数儿童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甚至会写,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必有1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新课标》提出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本节课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起始课。主题图是一幅乡村小学开学时的情景,而我这里把其改成我们校园的情意图(这样使学生更有亲切感与熟悉感),表面看起来好像跟数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在我们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通过观察发现,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通过数才能描述清楚,而且要经过组织才能汇报得井然有序。这正是培养学生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淡处创造精彩的数学素养的开始。

  基于以上分析,和对教材的理解,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初步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2、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2、用较为简捷明了的数学语言来汇报所看到的物体的数量。

  二、教法和学法

  很显然,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手操作学习。“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三、教学过程(3个方面)

  1、欣赏图片,谈话交流,自然过渡。

  每个人都喜欢美丽的图片,尤其是我们的学生,因此,本节课开始,我让小朋友们欣赏校园的风光,然后出示主题图,问,我们的校园美吗?你喜欢吗?我以这样的方式引入会显得比较自然有效,没有负担。有的孩子在看到这些图片后动作比较大,大声的叫起来,这时就要对学生要进行常规的课堂习惯养成的教育,比如一起看图片的时候,先要仔细观察,不能影响其他的同学,老师提问题的时候,要先举手再回答,当其他小朋友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认真坐好而且聆听等等方面。然后跟学生说,其实我们美丽的校园中存在的许多的数学问题。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发觉他们

  2、层层推进,学习数数。

  (1)口头数数

  你会数数吗?从1数到10,试试看。

  伸出两只小手,同桌之间相互数一数有几根手指。

  集体交流:先请几个会数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或数得不好的同学试着数几次。

  (2)看图数数

  ①激发观察兴趣

  教师启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我们的校园。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请同桌相互说一说。接下来全班交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我在这里随时提醒学生:还有什么?由此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②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数目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一次教学数出数量是1的人和物;其它数量的人和物。这里仅介绍1的教学。

  一面国旗、一位老师、一座教学楼、一个国家等。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指出:像这样,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一座教学楼、一个国家等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一可以表示一个小事物,也可以表示一个大事物。

  在教学数其它数时,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有四个同学在小小气象站观测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教育。

  ③认读1——10各数。

  10个物体都数完后,我把教材第4——5页物体与数,制作成卡片,让小朋友们看一看每一个集合圈里的物体的个数和旁边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为进一步强化孩子们对数的认读能力,我在这里随机出示数字卡片1——10,请学生抢答。

  ④猜数游戏

  出示1——10的卡片。允许学生提示:“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学生在帮助下所猜出的数不断接近目标数,直到猜中。猜数游戏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得课堂气氛热烈、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使知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巩固。

  ⑤数身边的物体。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我设计了这个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环节,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物体,并且用数量来加以描述,使学生的知识及时得到内化,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然后我在这基本上,让学生比较自己的数跟同桌的数的哪个大,为我们下一节课比一比打下基础。

  3、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完成小结。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倡导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做到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如果还有时间与学生一起看一看数字歌游戏。

  让我们学生觉得小学的课堂跟幼儿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让我们的孩子感受新纪元校园的美好,感受新纪元老师的关怀。

  以上是我对第一节数学的构思与设想,今天的准备还很仓促,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们给予指点。谢谢!

《数一数一》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学九年义务教育第一册第一课的内容——“数一数”。 我们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大多数儿童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甚至会写,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必有1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但是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表达能力有限。

  《课标》提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本节课就是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起始课。主题图是一幅乡村小学开学时的情景,表面看起来好像跟数学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通过观察发现,所看到的一切只有通过数才能描述清楚,而且要经过组织才能汇报得井然有序。这正是培养学生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淡处创造精彩的数学素养的开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数数的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用较为简捷明了的数学语言来汇报所看到的物体的数量。

  二、教法和学法

  很显然,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手操作学习。“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三、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自然过渡。

  轻松的谈话交流是拉进师生较好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本节课开始,我以谈话的方式进入课程,会显得比较自然有效。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现在开始,你们将和老师一起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数学知识,可能有同学心里纳闷儿:数学有什么用啊?老师给你举一两个的例子吧,小的比如用钱买东西,大的如控制宇宙飞船上天都要用到数学知识。所以,数学是很有用的知识,学会它你们可以知道很多事情,还能增长本领,会解决很多问题。我们的数学书上有许多有趣的游戏和活动,那可是一个神奇的数学天地呀!同学们,你们愿意学好数学吗?只要你们爱动脑筋,多和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讨论,就会发现数学是多么的生动有趣!当你们感到自己的本领一天一天地增长时,该是多么愉快呀!

  2、层层推进,学习数数。

  (1)口头数数

  你会数数吗?(分三个层次进行) 从1数到10,试试看。伸出两只小手,同桌之间相互数一数有几根手指。 集体交流:先请几个会数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或数得不好的同学试着数几次。

  (2)看图数数

  ①激发观察兴趣看书第2——3页彩图。教师启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这是一个富裕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请同桌相互说一说。接下来全班交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我在这里随时提醒学生:还有什么?由此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②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数目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一次教学数出数量是1的人和物;其它数量的人和物。这里仅介绍1的教学。一面国旗、一位老师、一座教学楼等。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指出:像这样,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一座教学楼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同时在国旗图案旁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在教学数其它数时,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有四个同学在小小气象站观测时,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教育。

  ③认读1——10各数。10个物体都数完后,让学生再对照教材第4——5页看一看每一个集合圈里的物体的个数和旁边的数。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这些数。 为进一步强化孩子们对数的认读能力,我在这里随机出示数字卡片1——10,请学生抢答。

  ④猜数游戏 背对抢答学生出示1——10的卡片。允许学生提示:“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 学生在帮助下所猜出的数不断接近目标数,直到猜中。猜数游戏的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得课堂气氛热烈、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使知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巩固。

  ⑤数身边的物体。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我设计了这个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环节,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物体,并且用数量来加以描述,使学生的知识及时得到内化,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完成小结。

  四: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这是依据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导优势而设计的,板书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先后出现的,用简笔画画图,图上的字,词是用贴字卡的形式出现,通过可爱的图象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增进学生记忆的加强。

  五:说课综述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倡导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做到了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数一数一》说课稿 4

  【设计意图】

  综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脑数数,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境中,认识了“千”“万”,建立了良好的数感。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字刻画出事物。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新知能力,板书简洁有效,学生印象深刻。增加了运用,尽量让学生去说数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以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从标题来看,具有情境性与活动性。从内容看,学生学习了有价值的数学,教材在创设数学活动的主题与情境中,很自然的渗透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及人与自我等关系的价值。

  【教学目标】

  1. 通过事例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熟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估一估、摆一摆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3. 培养学生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感受克服困难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

  感受大数,认识“千”,“万”。

  【难点】

  充分感知一千,一万有多大,理解单位之间的进位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 大正方体

  【教法】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兴趣。本课数正方体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听为主动探究,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节约时间,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学法】

  学生是主体,本节课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大数,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大数,培养动手能力,体验数感。

  【教学程序】

  课标指出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缺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身于实施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现的机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了如下四大环节。

  一) 联系生活,体验新知

  1.出示数幅图片,感知生活中的大数,激发学生了解探究大数的欲望。第⑴幅图片是全校集会的图片,可以让学生试着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人。第(2)幅是东方电视塔,让学生读数,先比划一下一米有多长,四百多米也就是大约四百多小朋友小手伸直的长度。紧接着出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让学生读一读,相机渗透爱国情感。接下来出示万里长城和南京长江大桥的长度。让学生在读数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大数。

  2.象这样生活中的大数还有那些?与同桌说一说。

  3.请同学汇报。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大数。

  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出示:由1000个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请同学们估一估,数一数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生经历数的过程,出现了100,600,1000的结果,先听学生汇报自己数的结果。不马上否定学生的结论。

  2、屏幕演示数的过程,先出示一列有10个,板书:一列是10个 。课件演示一层又由10列组成。板书:一层是10个10列 100个 演示:一个大正方体又由10层组成,带领学生一起数,100、200、300……1000 让学生理解10个10是一千。

  3、认识万 一个这样的大正方体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生:1000个。二个呢?三个呢?(课件出示)……九个呢?那么十个呢?生:一万。

  4、进一步理解“千”“万”的实际含义。

  1)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有多少页?生:100页。10本这样的书约有多少页?生:1000页。实际操作一下,让学生比划一下一千页、一万页大约有多高。

  2)出示千人合唱团的图片,10个这样的千人合唱团共有多少人。生:一万。请学生闭眼想一想那个场面。说感受。生:壮观 热闹

  5、填写数位顺序表

  1)卡纸出示没填完的数位顺序表,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计数单位?生:个位,十位,百位。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认为第4位是什么位?第5位呢?生:万位。请学生填写完整。告诉学生万后面还有很多数位,以后再学习。

  3)体会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如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他们的进率都是10。

  三) 应用新知,学以致用

  我们运用今天的新知来解决问题。

  1、数一数,说一说,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组成。(教材31页的说一说)

  1)请学生先独立数,试做,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红色涂出238个小方格。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小方格的排列规律。生:用红线围出来的一个大正方形里面有100个小正方形。

  2)涂出238个小方格。要求一眼就能看出来。

  3)作品展示。

  四) 回顾评价

  1.回顾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关于大数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

  【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的17页。

《数一数一》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第一节《数一数(一)》P19-20页教学内容,在我校三年级使用。

  2、教材分析、整合,及其地位作用

  本课教材内容《数一数(一)》,实际上就是对“千“的认识和感受,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来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数位间的十进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这是进一步学习 “万”及以上数的认识和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本课内容是普通学校教材,主要针对的是普通学校学生,主要包括了四个知识点,第一个问题由拨计数器的情境出发,从序数的角度,由千以内的数和一千之间的关系引出对“千”的认识。第二个问题结合拼摆小方块的活动,体会“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直观感受“千”的大小。第三个问题就是结合数数活动进一步感受“千”的意义,掌握三位数的数数方法。第四就是安排的“试一试”,集合估计和对比想象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针对普通学生这是2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安排解决前三个问题,这对于我们听障学生来说课时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课只有30分钟,尤其是第三个问题数数更是难点,遇到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时的转化更是难点,所以本节课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并且在教学第一个问题“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的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数数分散了难点,提前做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体会“千”的由来,体会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即“满十进一”的道理,初步发展位值概念和数感;掌握千以内三位数的组成;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计数器的操作与的直观演示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涂一涂等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上三个目标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目标的确定适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

  4、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义;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本课紧紧围绕着重点,通过诱导准备、新知探究、迁移运用三个主要环节,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

  5、教学难点:

  计数单位“千”概念的建立与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

  因为“千”是新的计数单位,又比较大,尤其听障学生在生活中对千以内的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比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不够清楚,表达能力也较差,所以对四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也是本课的难点,不给定义,只需理解就可。

  二、说学生:

  本班共7名学生,年龄在9——15岁之间。整体上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都较差,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才能进行。其中A类生4名,有较强的学习意识,B类生3名,需要老师的不断关注, 1名学生听力特别好,语言清晰能正常的沟通交流。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本课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诱导启发法、讲解法。

  本课创设了生活图画情境与问题情境,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较抽象,利用计数器与中方块动画的直观演示,既直观又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听障学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课堂上必须通过老师不停的诱导、启发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二)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本课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为此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计数器、方格图等

  四、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安排了五个环节。1、诱导准备;2、探究新知;3、迁移运用;4、回顾总结;5、拓展延伸。

  (一)、诱导准备:

  首先让学生看图读话,感受生活中的大数,体会数学于生活,以及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其次顺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课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就是9——10, 99——100, 999——1000的变化过程

  本环节借助计数器上的拨珠活动,帮助学生从序数角度体会到“千”的由来,同时也强化了“满十进一”的道理,这一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概念的体会。同时这也是下一步学生具体数三位数时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几十九加1、几百几十九加1的训练,为下一步数数分散难点提前做好铺垫。

  2、探究二:里面有多少个?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猜想,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然后进行汇报,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观察演示活动,依次得出结论。

  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感受一千个笑脸图、一千元人民币、一千米的长度(学生亲身跑过)来进一步体会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本环节主要借助展示的数方块活动让学生认识“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今后学习三位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三)、迁移运用:

  主要安排了三道题:看图说数、用图摆数和填空题。

  这一环节紧紧围绕本课重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数位间的关系及变化,观察性、操作性较强,学生比较有兴趣,达到了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回顾总结: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本课学到了什么,这既是对本课知识的一个回顾总结,也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的极好方式。

  (五)、拓展延伸:

  1、布置拓展延伸题: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

  这是把下节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尝试,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也是考察学生能否用今天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P16——18页习题。

  五、说板书设计:

  数一数(一)

  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一十

  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一千

  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主要展示三种数数方法,体现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体现了“千”概念建立的过程。板书内容色彩分明,重点突出,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目了然,符合聋哑儿童以目代耳的认知特点。

《数一数一》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孩子对小动物天生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会对它们表现出莫大的关心与好奇。《数一数》这首儿歌正是以幼儿最感兴趣的动物作为题材,能够深深地吸引幼儿,而且儿歌中还蕴含了数字、方位这一科学方面的信息,有着很大的教育价值。此外,它还是一首带有绕口令色彩的儿歌,包含了韵脚相同的5种动物,能够矫正发音部位,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进行语言美的熏陶有着很大的作用。新《纲要》在语言领域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于是我设计了本次语言活动。

  2幼儿情况分析

  本活动选择在小班下学期进行。3、4岁的幼儿正是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让幼儿进行一些绕口令等语言的训练更有助于他们能正确的发音。但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注意时间短,兴趣稳定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我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制作了PPT,生动的课件能为孩子们创造一种游戏化的情境,运用声音、图象、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各种器官,如同和动物们在森林里玩捉迷藏一样,让幼儿在看看、找找、说说、听听、念念中自由地去学习,在活动中保持较高的兴趣。

  3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感知理解儿歌内容,读准“虎、鹿、猪、兔、鼠”的音。

  (2)借助PPT课件,初步学习运用方位词。

  (3)体验儿歌中诙谐的.情感、情绪,愉快、积极地参与活动。

  4说重点难点。

  本次的活动的重点是理解儿歌内容,学说儿歌,读准儿歌中五个小动物的发音。难点在于第二个目标,初步学习运用方位词。

  二、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PPT中背景图与小动物画面)

  师:小朋友看一看,这里有哪些动物朋友啊?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幼:小老虎,你好!……)

  (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出了儿歌的主角:5个小动物。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跟小动物问好,不仅是一种礼貌,也在无形之中让幼儿练习了虎、鹿、猪、兔、鼠的发音,为目标一做铺垫)

  (二)分句播放PPT课件,感知理解儿歌内容,学说儿歌。

  1、师:动物朋友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现在我们去把他们找出来好吗?老虎会藏在哪里?(幼儿自由猜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老虎到底藏在哪里?(按老虎按钮键,出示背景为山的图片)原来啊,这只老虎藏在哪里啊?(幼:山上)我们把它叫出来吧:小老虎、小老虎,出来吧。(播放老虎从山里跑出来的动画)有一句好听的话也说了这件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播放声音“山上一只虎”及文字动画)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2、在讨论第二、三个动物的时候,也用此方法,先猜测动物可能会隐藏的地方,然后教师利用动物按钮键验证幼儿的猜测是否正确,集体把小动物喊出来,学说儿歌中的短句。

  3、在讨论第4个小动物的时候,待幼儿将小动物喊出来后,提出要求:请小朋友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哪里一只X”,可以先与旁边的好朋友一起说说。最后再个别回答,播放课件,集体学说。

  4、最后一个小动物小老鼠被喊出来后,直接请幼儿一起来用相应句式的话说一说。

  5、整理,引出儿歌最后两句。(出示相应的动画)师:一共有几位朋友来和我们玩了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它们是谁呀?这一次,请小朋友用一个字来说说看。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中心部分,运用了PPT课件,幼儿能够主动地去猜测动物藏的地方,初步地运用一些方位词,为目标二服务。另外,生动有趣的动画、多样的形式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语言教学变得有生趣了,吸引了幼儿能够主动地学说儿歌中的短句,更好地促进目标一的达成。儿歌的最后一句“虎、鹿、猪、兔、鼠”这几个的发音,是本首儿歌中最难的一句,我提出了“用一个字来说一说”的要求,进行了重点强调与练习)

  (三)完整播放儿歌

  1、完整欣赏儿歌。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漂亮的图画里面其实还隐藏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播放PPT最后一张)

  2、师:现在我们也来说一说这首儿歌吧。

  (幼儿学说儿歌,教师播放课件,运用课件中的动画帮助幼儿记忆儿歌内容)

  3、接龙游戏:

  老师说:山上——幼儿接:一只虎……(利用动物按钮键点击到相应的动画中提醒幼儿。那么这里就不仅是帮助幼儿利用游戏进行儿歌的复习巩固,也充分突出了多媒体课件中按钮的便捷性)

  (四)游戏“捉迷藏”。

  1、师:刚才动物朋友跟我们玩了捉迷藏的游戏,他们藏在了不同的地方,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把自己藏起来?

  2、幼儿自由藏在活动室里的某一个地方。

  3、交流:刚才你藏在哪里?(窗帘后面、桌子下面……)

  (捉迷藏游戏的加入,使得活动动静结合,保持了幼儿的兴趣;另外,交流的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为幼儿提供了运用简单的方位词的机会,更好地将本活动的难点处理落到了实处)

《数一数一》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数一数》是幼儿园小班数学内容,本活动要求幼儿感知4以内的数量及掌握数与物的对应。3—4岁的幼儿活泼好动、爱玩,并乐于玩中去学习各种知识,对数的概念都有了些零碎的认识,同时他们对数数也非常感兴趣,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数一数这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初步系统地对数量的认识。并能为以后学习感知10以内的数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通过看看、玩玩、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的数量及数与物的对应。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以上制定的活动目标体现了《纲要》的精神: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倡导自主的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

  根据目标以及幼儿的认知理解水平,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知4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物的对应。

  活动的难点是:能根据各种类型的车,装上相应的轮子,掌握数与物的对应。

  如何突破重点?我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游戏情境,提供了好玩的玩具车和图片资源、可操作性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够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观察与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去丰富有关数的知识,并进行集体交流,积极有效地进行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如何突破难点?我注重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可操作性的材料,运用表扬鼓励、榜样示范、个别指导等方法,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探索、发现,并乐于解决问题,让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遵循纲要中: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同时也为了活动开展得更精彩,所以我作了以下的活动准备:

  1、创设玩具城(有汽车、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人手各一辆)。

  2、圆点卡、数字卡1-4,各种类型车的图片(汽车、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独轮车、小推车)。

  3、贴有各种类型车图片的小纸盒(若干个)。

  贴有双面胶的小圆点(若干个)。

  四、说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教学对象是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玩、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爱好、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情境学习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

  1、情境学习法: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开始部分我设置了去小猫咪开的“玩具城”做客,布置了各种玩具车,让幼儿仿佛身临其境,兴趣盎然。

  2、观察法:让孩子们先自由观察、再由教师带领逐一观察,让幼儿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

  3、操作法: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幼儿印象与认识,在第三环节,我让幼儿给各种类型的车装上相应的轮子。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自己动手体验和创造学习的快乐。

  4、游戏法:爱玩是孩子的天****化数学也必不可少。在活动中,我用了送玩具车回家,看谁送得对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本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让幼儿看看、玩玩、说说、粘粘等形式来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幼儿自己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幼儿大胆思考和积极创造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五、说活动过程

  《纲要》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作用,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做法和说法,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观察性、操作***流性”。

  为了体现《纲要》精神,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过程,整个活动过程一共分为五个环节来进行。

  1、玩玩具车,激发幼儿兴趣,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布置了各种玩具车的“玩具城”,并设置了去小猫咪开的“玩具城”做客情境,让幼儿仿佛身临其境,兴趣盎然,乐于玩中去学习。这样即符合了小班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又把幼儿的情结调动了起来,并能初步去感知4以内的数量。

  2、通过说说、看看、送送,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

  此环节在说说、看看中发现问题,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后,幼儿通过记忆、说说发现问题,即原来车子的轮子还有不一样的呢,再由教师引导逐一观察。汽车有4个轮子,三轮车有3个轮子,自行车有2个轮子,小推车有1个轮子,并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为了不使此环节的单一性,我还设计了一个小游戏“送玩具车回家”请幼儿根据圆点和数字说出是谁的家,然后按轮子的数量把相应的车送回家去,让幼儿在操作中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操作活动:装轮子,进一步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此环节中,为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自主的氛围,准备了丰富、多样的可操作性材料(贴有各种类型车图片的小纸盒和贴有双面胶的小圆片)给各种类型的车子粘贴上相应的轮子。让幼儿在操作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数量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幼儿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

  4、小结

  表扬小朋友们的聪明、能干,帮了小猫咪一个大忙,把装好轮子的车子给小猫咪送去,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整个活动设计,结构科学合理,循序渐进,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也使幼儿的自身需求在提炼、升华。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只要传递者肯下功夫,不仅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而且还能使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数一数一》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第一节《数一数(一)》P19—20页教学内容,在我校三年级使用。

  2、教材分析、整合,及其地位作用

  本课教材内容《数一数(一)》,实际上就是对“千“的认识和感受,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来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数位间的十进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这是进一步学习 “万”及以上数的认识和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本课内容是普通学校教材,主要针对的是普通学校学生,主要包括了四个知识点,第一个问题由拨计数器的情境出发,从序数的角度,由千以内的数和一千之间的关系引出对“千”的认识。第二个问题结合拼摆小方块的活动,体会“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直观感受“千”的大小。第三个问题就是结合数数活动进一步感受“千”的意义,掌握三位数的数数方法。第四就是安排的“试一试”,集合估计和对比想象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针对普通学生这是2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安排解决前三个问题,这对于我们听障学生来说课时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课只有30分钟,尤其是第三个问题数数更是难点,遇到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时的转化更是难点,所以本节课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并且在教学第一个问题“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的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数数分散了难点,提前做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体会“千”的由来,体会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即“满十进一”的道理,初步发展位值概念和数感;掌握千以内三位数的组成;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计数器的操作与课件的直观演示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涂一涂等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上三个目标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目标的确定适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

  4、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义;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本课紧紧围绕着重点,通过诱导准备、新知探究、迁移运用三个主要环节,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

  5、教学难点:

  计数单位“千”概念的建立与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

  因为“千”是新的计数单位,又比较大,尤其听障学生在生活中对千以内的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比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不够清楚,表达能力也较差,所以对四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也是本课的难点,不给定义,只需理解就可。

  二、说学生:

  本班共7名学生,年龄在9——15岁之间。整体上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都较差,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才能进行。其中A类生4名,有较强的学习意识,B类生3名,需要老师的不断关注, 1名学生听力特别好,语言清晰能正常的沟通交流。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本课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诱导启发法、讲解法。

  本课创设了生活图画情境与问题情境,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较抽象,利用计数器与课件中方块动画的直观演示,既直观又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听障学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课堂上必须通过老师不停的诱导、启发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二)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本课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为此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方格图等

  四、说教学思路:

  本节课安排了五个环节。1、诱导准备;2、探究新知;3、迁移运用;4、回顾总结;5、拓展延伸。

  (一)、诱导准备:

  首先让学生看图读话,感受生活中的大数,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以及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其次顺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课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就是9——10, 99——100, 999——1000的变化过程

  本环节借助计数器上的'拨珠活动,帮助学生从序数角度体会到“千”的由来,同时也强化了“满十进一”的道理,这一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概念的体会。同时这也是下一步学生具体数三位数时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几十九加1、几百几十九加1的训练,为下一步数数分散难点提前做好铺垫。

  2、探究二:里面有多少个?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猜想,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然后进行汇报,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观察课件演示活动,依次得出结论。

  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感受一千个笑脸图、一千元人民币、一千米的长度(学生亲身跑过)来进一步体会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本环节主要借助课件展示的数方块活动让学生认识“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今后学习三位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三)、迁移运用:

  主要安排了三道题:看图说数、用图摆数和填空题。

  这一环节紧紧围绕本课重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数位间的关系及变化,观察性、操作性较强,学生比较有兴趣,达到了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回顾总结: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本课学到了什么,这既是对本课知识的一个回顾总结,也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的极好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最后,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我简短地介绍一下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我设置了五个环节,分别是情境创设—数学活动—应用拓展—巩固深化—总结回归。

  1、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的儿童乐园,一方面是为了切合教材,另一方面是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通过有音乐的ppt,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最佳学习状态。

  2、数学活动:我设计了两个小部分。一是初步感知。二是数数交流。首先在初步感知里,让学生通过看图,自由探索交流,目的是满足其好奇心,让他们能定下心来进入接下来的学习交流。二就是数数交流。就是让他们从乐园里找出与老师手上卡片物体数量一致的物体。由于这是一年级的第一节数学课,刚接触学生,所以并不马上能说很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于是在我的教案里,我设计了AB计划。A计划就是,如果答案有错的话,说明有些同学还不没掌握数数的方法。因此要展开讨论,怎样才能数得又对又快?让学生思考,并请他们提议。最后总结一定要按顺序数。B计划就是,如果答案都全对的话,也不能太掉以轻心。因为这只能说明大家数数能力良好,但不一定就又对又快,因此设置一个“摘苹果”游戏,增强趣味性的同时也能检测学生数数能力,并训练其数数速度。

  3、应用拓展:应用拓展这环节的目标是让学生运用点子图来数数,并初步体会其对应关系。因此我把这环节分成两个个小部分。一是大笨象难题。二是猜猜小圈圈。大笨象难题里,先在ppt里展示一只大象,然后又一只,最后不断叠加到10只。让他们数数。这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视觉刺激效果,从而引导他们把具象的东西转化为抽象的东西来清点就更快更准。接下来马上就是猜猜小圈圈。先是准备5张画了圈的卡片,然后让他们看看黑板上的10幅图里,哪张图片对应哪张卡片。在家教时发现学生作业上因为画圈大小不一而被老师扣分。所以我接下来就弄个小变式。请学生上黑板前对应其余五张没有圈圈卡的,补上圈圈。画圈最后从他们画圈的方法上加以指导,比如说圈圈都是多胞胎,个个都要一样大小才好看等等。

  4、巩固深化: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约15到25分钟。加上孩子才刚入学,则可能更难维持了。这时课上了一半,是注意力最易分散的时候。所以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去维持。因此这里设计了一个火车钻山洞的游戏,分组进行。运用游戏法,寓教于乐,既集中了学生注意力,又能锻炼学生数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5、总结回归:第一节数学课,让学生喜欢上了就是一辈子的事情。现在新课改对于数学其中的教学理念是数学生活化,因此上完本节课,就引导学生试着探索生活上的数学,让学生从第一节课就能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

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