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苏州阳光指标高三语文作文

时间:
分享

高中阶段语文课程对作文的要求不仅仅是表达自己思想,清晰地阐述一个故事或一个论点,更重要的是写作技巧的培养。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绥化高三联考作文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绥化高三联考作文1

“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正是人们对于意见不合的常规态度。但鲜有人意识到,如此来去,丢失了多少思想的“话语”?

就像余华那样写的,我们活着,生命就只是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独的意味。诚然,谁不曾渴望傲物的自由与独立的生命?我们各拿各的杯子,各喝各的茶,一起向前行走──我们是独立的个体,因此没有碰撞摩擦。

艺术家们倒是有这般独立的姿态。在这个社会中,他们可以看上去寒酸,衣衫破旧老土,或是活得狼狈——但他们在自我的领地上是独尊的王者,不败的“权威”,这就是艺术的特权。米开朗基罗就是这样,打破“裸体画只能装饰浴室与房间”的庸俗思想,使它们在神的面前,也是至上的圣洁。

独立有点像修行,每个修道士只能孤独地在人生之书的扉页上刻下自己的风尘。尼采也许就是这样,在自我中高雅地死去。

我们的刻印,是否也要多一些他人的足迹呢?不可否认思想与生命的独立性,但没有了碰撞,我们的死去便是苍白的,而灵魂也将永远困顿于“不相为谋”的桎梏中了。

升华,需要的是思想的交流!

追溯过去,或许宋朝是文人寻找到“话语”最多的时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的“徘徊”;市井中的伶人乐工,唱着文人的情怀;有陆游咏梅,百年之后又有毛泽东“和陆游诗”……没有文字狱的枷锁,只有赵匡胤对文学“话语权”的大力扶持,每一词一句都闪成思想的火花。百鸟争鸣、百花齐放,“道”有大不同,如果各抒己见拒绝文学艺术的交流,又怎有绚丽的宋代文学,又怎有“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唐朝?百家争鸣追求的也是一种“和”,如果闭塞了自己的耳朵,捂严了自己的双眼,只留下一张嘴在滔滔不绝,又有谁能听见呢?结局只是“错误仍旧,并且永远是错误”,得不到升华,即使多么美好,却各自消散了。

结局共同的缄默无言,使我们的话语这样丢失下去了。找回话语,却也不是简单的聆听。鲁迅在《立论》中批判了一种“哈哈主义”,指的就是那些身临其中“正视却不敢表态”的人,聆听之后,却没能立论表态。真正的话语是聆听过后的交流融合,开放了眼、耳、口,更要放出思想。

昔者《独立宣言》宣告“不相为谋”的坚决,今者文明的步伐推动社会更进一步:领土主权要独立,各界思想派别可以独立,但闭门塞户自言自说是没有结果的,我们思索、我们寻找。

今天,你的话语呢?

绥化高三联考作文2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每每读至此,我便不禁潸然泪下。它使我想起终日在窗前落泪,却是大观园中最有才情的女子,这个人便是黛玉。她的一生在别人眼里是同情与怜悯,在我眼里更多的是可歌可泣的。

出生金陵贾家,享受着无穷无尽的荣华富贵,却寄人篱下,在深造冷漠的大家族中,凄婉地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作为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她像花一样灿烂过,绽放过,可最终只是“谢”字。但她并没有放弃生活,依然执着追求着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出生贵族,或许比当穷人还痛苦,有着重重障碍等待黛玉孤身一人解决。在即将逝世之日,没有父母陪伴,只有仆人紫娟和友人探春与李纨照看,她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可歌啊!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中,她从不甘心做一名像宝钗一样规规矩矩的女子,她用悲愤与哀婉挥洒下一首首为后人所赞誉的诗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带些凄凛,带些忧愁,她并不在意外界怎评论她,只是默默地写诗,那诗词绝不逊色于宋朝的朱淑真。看来泪水终究淹没不了她的才情呀!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如此娇美之女子,应该盛开在绿草如茵、柳絮纷飞,繁花似锦的荷塘边。沿河漫步,轻轻吟诗。怎可在窗前落泪!但我也明白,若是这样,黛玉便不再是那个黛玉了。她的魅力就在于她身处浊流世界,却依然是一股清流;有多少富贵就有多少寂寞,有多么荣华就有多少孤独,可泣啊。

有人说,黛玉是棵草。

没错,黛玉就是棵草,她是棵绛珠仙草。在阴暗的大家庭中,她无依无靠,她的亲人,她的故友,也死的死,离的离。她是孤寂的,无人能理解她,只是不停地劝慰她,谁能懂得她心中那份孤独啊!多病的阴影总是笼罩着她。

作为曹雪芹笔下《红楼梦》里的主人公,有人说她的一生是悲惨的,她总是令人泪珠点点,我总不忍看到黛玉的结局,却喜欢这样的结局。因为黛玉是仙,这混浊肤浅的世界配不上她。

一份才情,三把眼泪!这,就是黛玉?不,水做的才女,决绝的弱女,脱俗的仙女。

她的处境使人联想到“可歌可泣”!

绥化高三联考作文3

鲁迅先生有言:“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的确,真正的勇士敢于成为真正的自己,而不轻易跟在别人身后。

林语堂曾说过:“我要有能做我的自由和敢做我的胆量。”跟在别人后面,效仿他人的做法,以求得一时的心理归属感和众人的普遍认同感,真难以获得勇气来成为独立之我。一味的追寻别人的脚步,日渐失去自我认识与判断,便会被平庸同化而迷失自我,本身的个性也淡去,流于普通,从前的棱角被磨平殆尽,如此何以成自己?等于跳出跟从别人的怪圈,用足够的勇气和自信,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新路,掌控好自己的人生方向盘。

古有山水画家马远、夏圭勇于和前人叫板,开创留白的先例,被后世尊称为“马一角”、“夏半边”。他们并未遵循之前的法则,开辟不凡的途径,亦能享誉后世,发扬了个性创新,不让独立的个性被传统泯灭摧毁。“竹林七贤”任达不拘,狂放不羁,高亮纵情,不走寻常为官逐利之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在山中饮酒作诗、弹琴论道,做真实的自我逍遥洒脱,即真性情为人惊羡。我们每一个人身为独立的个体,应处理好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不盲目听从亦不随意仿效追随别人的人生,才不至于在尘世的洪流中迷失自我,在亦步亦趋中丢失了个性与本真。

诚然,一位盲目不经独立思考地跟从大众是不可取的。但适时地参照别人的做法,模仿跟随,有时可以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以前车之鉴警示自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而不用重蹈覆辙,跟在别人后面,并辅以理性的沉思体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便能使事半功倍。前提是运用自己的理智去甄别,权衡别人的途径,而非随意追随,用主观自控客观,以免落得东施效颦的闹剧。正如洛克所说:“我们如果不运用自己的头脑去理解,就好像在运用别人的眼睛去看世界。”我们需要基于自身状况,理性清醒地选择跟从别人或开辟孤独之路。

如若是有选择地跟从,同时不抛弃自己的个性和初心,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我们仍有自由和胆量,成为心目中想成为的自己,不做他人的奴隶,不被平庸同化。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火把,照亮漫漫前程。

绥化高三联考作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伴随着阵阵爆竹声,春节到了。春节在人们心中一直有着一种神圣的地位,人们不管在哪,不管做什么,总会放下一切赶回家过年。

最近网上在疯传一个段子:有人说,门外经常有人拿手机往屋里拍照,是不是家里招贼了?有网友道:是不是你家门口贴了一个福字?原来,这是为了拉拢顾客以两亿元作为奖金吸引人们扫福字分奖金的一个活动。

大笑过后我不禁在想,现在人们都怎么了?走在街上听到最多的的并不是“过年好”之类的祝福语,而是询问对方有没有找到敬业福之类的话。除夕夜,费劲千辛万苦的人们只是分到了一元两元。有人问:值得吗?或许有人说,集五福图的并不在乎钱的多少而是图个喜庆、开心。但是,那些一年奔波在外或者平时很少与亲人交流的人,为什么不多抽出点时间与亲人、朋友沟通沟通呢?

春节期间我见了一个久未谋面的朋友。他告诉我,他最痛苦的事就是没能见到姥姥的最后一面,等到失去之后了才感到后悔,他成长在一个规矩严明的家族,吃饭时每个人都有固定的座位,但因为姥姥疼爱他,从小便让他挨着姥姥坐。今年吃团圆饭时,他挨着的位子空下了,他感到心里空落落的。经历的年岁似卷轴缓缓舒展,姥姥慈祥温和的笑容仍在脑海,姥姥关切疼爱的话语犹在耳畔。可如今那个位置再不会有人为他夹菜,那个位置再不会有人给予鼓励,那个位置永远的空下了。悲伤难抑却竟是在春节,他只能以微笑掩饰泪水倾洒……他说,悲伤不能在那样的团圆晚宴上弥散。

与他的交谈让我受益颇多,一个人只有越成熟才越会感到亲人与朋友的重要,只有经历过至亲去世的人才会愈加珍惜与亲人相聚的时光。可是,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同学,尤其是高三的同学,他们认为在学习上尚且还感觉时间不够用的,如果陪伴家中老人悠闲地度过一个下午太过奢侈了,甚至有时会感到有些无聊。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们先人传承下来的春节最重要的元素就是要阖家团圆,是要亲人陪伴。没错,关爱和陪伴就是送给家人最好的过年礼物。这不是煽情,不是心灵鸡汤,而是我们大多数人心里都明白的道理,是并没有多大难度就能做到的事情。

曾经,年的图景就是一家人围坐一起,其乐融融。可如今……

绥化高三联考作文5

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中,周慕云跟苏丽珍说:“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朦胧的灯光打在她脸上,却照不亮她的心。她未走。

王家卫的电影总是让人想起幽湿的小巷、昏暗的灯光,所表达的主题也是一种人们情感中的逃避与拒绝。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正是现代人的一种缩影,灯光只会拉长他们的影子而无法照亮他们的心房。

就像《阿飞正传》中的阿飞,无论是无脚鸟的寓言还是精确到分秒的搭讪方式,都是对现实的逃避与拒绝,他始终无法敞开心扉,调亮心灵的灯光。

逃避、拒绝与等待都是无用的。这些人总是无法接受现实,无法亮起心中的灯光。他们喜欢在原地痴痴地等待,以为所等的人和事终有一天会到来,可结果现实而残酷,这些东西越来越远,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是香港城市一种无根文化的体现。现代人因为生活的压力,现实的严峻而导致精神上的无根。精神上的无根所以人们选择逃避现实,选择了拒绝,也选择了不在黑暗中亮起灯光。

生活当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有时可能一句话就让你泪流满面,有时咬咬牙也发现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接受和面对是很重要的。就像灯光对于漆黑的城市那样重要。

试想,明明多了一张船票,接受了多好;明明可以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为何要如此懦弱。调亮心中的灯光,敞开心扉去接受又有何不可。

有一代人,他们总是不愿碰触打开灯光的开关,他们像巨婴一样活在这个世上,因为他们觉得,选择接受,便是选择了责任与压力,所以在大海中漂泊着,从不曾有过生活,从未懂得过现实的意义。

如果你永远无法拿出勇气去跨越打开灯光的那个障碍,你要清楚,没有人来替你负责,没有人为你挥霍买单,你只能自己承受最后那个毫无意义的结果。

雨果说过,有了物质,那是生存;有了精神,那才是生活。把缺失的精神在现实中找回了,打开心中的灯光,去接受和面对。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一定要去。

最后用加缪的话鼓励一下自己,“尽管世界黑暗,偏要尽情燃烧。”


234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