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十四节气,想必我们大家都有所耳闻,一直以来二十四节气就用来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因每个节气的寓意和含义不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处暑节气的风俗是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处暑节气的风俗是什么
1、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3、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浙江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在东海休渔结束那一天,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4、鸭子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乌骨鸭药用价值更大,可使结核病患者减轻潮热、咳嗽等症。老母鸭能补虚滋阴,对久病体虚者或虚劳吐血者均有补益作用。鸭子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烤鸭、荷叶鸭等。
5、龙眼配稀饭
老福州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滋补养气的作用。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6、凉茶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凉茶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7、燕麦南瓜粥
南瓜被称为“秋季第一瓜”,可以降脂、降糖,促进肠道蠕动,帮助人体排出氧化自由基和其它代谢的废物。燕麦能有效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含量,改善血液循环。
8、祭祖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大多都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者是“中元节”。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开始,就有开鬼门的仪式,一直要到月底关鬼门才结束,在这期间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9、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处暑的气候变化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处暑节气,气温开始走低。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在冷高压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处暑怎么过
1、不宜过早添衣
虽然从节气特点来说,秋天已经来了,但夏天的暑气仍未完全消散。昼夜温差较大,气温不定,容易回升。在季节转换之时,如果过早添衣,气温一旦回升,很容易出汗而着凉,进而导致伤风感冒。
2、早睡早起以解秋乏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秋乏”,其实是有科学研究的。夏季,人体大量出汗会造成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也会有所减弱,身体一直处于不断的消耗状态。当进入秋季,汗出得不是太多的时候,机体自然也就进入了下一个修整阶段。此时,人体会出现一种说不出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了。
3、滋阴润肺以防秋燥
暑尽秋来,秋季属肺,易燥。这段时间,我们应该吃一些滋阴润肺之品,以防肺燥。古时候,处暑时节就有吃鸭肉的习俗。鸭肉,味甘,性冷,并有滋阴、补虚、调和脏腑的作用,非常适合秋季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