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一日的内容。
带有一日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人作
[相关解释]
1.犹一工。谓一人一日的工作。
1.犹一工。谓一人一日的工作。
一弹指
[相关解释]
1.佛家语。《法苑珠林》卷三引《僧祇律》"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后来诗文多作"一弹指顷"﹐表示极短的时间。
1.佛家语。《法苑珠林》卷三引《僧祇律》"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后来诗文多作"一弹指顷"﹐表示极短的时间。
一日
[相关解释]
1.一昼夜;一天。 2.一个白天。 3.犹昨日。 4.某日,过去的某一天。 5.他日。指将来的某一天。 6.整天;成天。 7.副词。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 8.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 9.谓短暂;一时。
1.一昼夜;一天。 2.一个白天。 3.犹昨日。 4.某日,过去的某一天。 5.他日。指将来的某一天。 6.整天;成天。 7.副词。一旦。表示忽然有一天。 8.副词。一旦。表示如果有一天。 9.谓短暂;一时。
一日一夕
[相关解释]
1.一天一夜。
1.一天一夜。
一日一夜
[相关解释]
1.一昼夜。
1.一昼夜。
一日万机
[相关解释]
1.见"一日万几"。
1.见"一日万几"。
一日万里
[相关解释]
1.形容行动迅速,进展极快。
1.形容行动迅速,进展极快。
一日三岁
[相关解释]
1.《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后以"一日三岁"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1.《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后以"一日三岁"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一日三省
[相关解释]
1.谓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1.谓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一日三秋
[相关解释]
语出《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天不见面,好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殷切。
语出《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天不见面,好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殷切。
一日三,三日九
[相关解释]
1.谓逐日积累,聚少成多。
1.谓逐日积累,聚少成多。
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相关解释]
1.谓一日不耕作,则百日无可食者。
1.谓一日不耕作,则百日无可食者。
一日不稼,百日不食
[相关解释]
1.见"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1.见"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
[相关解释]
1.见"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
1.见"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相关解释]
1.古谚。谓一日做了老师,就终生受到象父亲一样的尊敬。极言师徒情谊深厚。
1.古谚。谓一日做了老师,就终生受到象父亲一样的尊敬。极言师徒情谊深厚。
一日之长
[相关解释]
1.谓年龄比别人稍大。语出《论语.先进》"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1.谓年龄比别人稍大。语出《论语.先进》"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一日之雅
[相关解释]
1.犹言一面之交。
1.犹言一面之交。
一日九迁
[相关解释]
1.形容升迁极快『焦赣《易林.履之节》"安上宜官﹐一日九迁﹐升擢超等﹐牧养常山。"原注"汉车千秋一日九迁其官。"汉蔡邕《让尚书乞在闲冗表》"臣闻世宗之时﹐田千秋有神明感动﹐贞梦至言﹐以寤圣听﹐昭发上心﹐故有一日九迁。"南朝梁任昿《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虽千秋之一日九迁﹐荀爽之十旬远至﹐方之微臣﹐未为速达。"亦作"一月九迁"。《东观汉纪.马援传》"援与杨广书曰'车丞相高祖园寝郎﹐@月九迁为丞相者﹐知武帝恨诛卫太子﹐上书讼之。'"一说﹐车千秋实无一月九迁为相之事﹐参阅宋王楙《野客丛书.千秋一日九迁》。
1.形容升迁极快『焦赣《易林.履之节》"安上宜官﹐一日九迁﹐升擢超等﹐牧养常山。"原注"汉车千秋一日九迁其官。"汉蔡邕《让尚书乞在闲冗表》"臣闻世宗之时﹐田千秋有神明感动﹐贞梦至言﹐以寤圣听﹐昭发上心﹐故有一日九迁。"南朝梁任昿《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虽千秋之一日九迁﹐荀爽之十旬远至﹐方之微臣﹐未为速达。"亦作"一月九迁"。《东观汉纪.马援传》"援与杨广书曰'车丞相高祖园寝郎﹐@月九迁为丞相者﹐知武帝恨诛卫太子﹐上书讼之。'"一说﹐车千秋实无一月九迁为相之事﹐参阅宋王楙《野客丛书.千秋一日九迁》。
一日千丈
[相关解释]
1.形容形势发展极为迅速。
1.形容形势发展极为迅速。
一日必葺
[相关解释]
1.谓虽暂时居住亦必修补墙﹑屋。
1.谓虽暂时居住亦必修补墙﹑屋。
一日欢
[相关解释]
1.谓短时的欢乐。语出《列子.杨朱》"凡彼四圣(指舜﹑禹﹑周﹑孔)者﹐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 2.指整天的乐趣。
1.谓短时的欢乐。语出《列子.杨朱》"凡彼四圣(指舜﹑禹﹑周﹑孔)者﹐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 2.指整天的乐趣。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相关解释]
1.谓一时放走敌人,将留长期祸患。
1.谓一时放走敌人,将留长期祸患。
一旦夜
[相关解释]
1.一日一夜。
1.一日一夜。
一暴十寒
[相关解释]
晒一天,冻十天。比喻学习、做事没有恒心。语出《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晒一天,冻十天。比喻学习、做事没有恒心。语出《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一月九迁
[相关解释]
1.见"一日九迁"。
1.见"一日九迁"。
一朝马死黄金尽
[相关解释]
1.比喻有朝一日无钱无势。
1.比喻有朝一日无钱无势。
七一
[相关解释]
1.指七月一日,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1.指七月一日,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万几
[相关解释]
1.《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孔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后以"万几"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 2.泛指执政者处理的各种政务。
1.《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孔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后以"万几"指帝王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 2.泛指执政者处理的各种政务。
三七斋
[相关解释]
1.旧俗指人死后第二十一日为之举办的佛事。
1.旧俗指人死后第二十一日为之举办的佛事。
三不食
[相关解释]
1.谓一日三餐皆不进食。
1.谓一日三餐皆不进食。
三乡诗
[相关解释]
1.三乡,地名。在今何地不详。唐会昌时若耶溪有女子随夫西入函关。夫殁,东还,邈然无依,一日过三乡驿,感慨题诗曰"昔逐良人西入关,良人身殁妾空还。谢娘卫女不相待,为雨为云归旧山。"后和之者多至十人。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王祝》。
1.三乡,地名。在今何地不详。唐会昌时若耶溪有女子随夫西入函关。夫殁,东还,邈然无依,一日过三乡驿,感慨题诗曰"昔逐良人西入关,良人身殁妾空还。谢娘卫女不相待,为雨为云归旧山。"后和之者多至十人。见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王祝》。
三令节
[相关解释]
1.唐德宗以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与三月三日上巳﹑九月九日重阳合称三令节。
1.唐德宗以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与三月三日上巳﹑九月九日重阳合称三令节。
三始
[相关解释]
1.三朝。指正月一日。 2.谓仪容端正,态度庄重,辞令逊顺。此三者为礼义之始,故称。 3.指第三个被贬官为始安太守的人。 4.汉有"七始"之乐,取十二律之七律拟天地人及四时之始。以黄钟为天始,林钟为地始,太簇为人始,因称"三始"。
1.三朝。指正月一日。 2.谓仪容端正,态度庄重,辞令逊顺。此三者为礼义之始,故称。 3.指第三个被贬官为始安太守的人。 4.汉有"七始"之乐,取十二律之七律拟天地人及四时之始。以黄钟为天始,林钟为地始,太簇为人始,因称"三始"。
三接
[相关解释]
1.谓三度接见。语本《易.晋》"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孔颖达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后多以"三接"为恩宠优奖之典。宋范仲淹《贤不家食赋》"敦三接而何善不臻,达四聪而无远勿访。"金朱之才《卧病有感二十韵》"荀爽岁九迁,康侯日三接。"明杨慎《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晋昼延三接,尧昮达四聪。"一说,接读为捷,"三接"即三捷。高亨注"接读为捷,战胜曰捷。此乃周初故事,康侯出征异国,俘马甚多,以献于王。其战也,一日三胜。"
1.谓三度接见。语本《易.晋》"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孔颖达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后多以"三接"为恩宠优奖之典。宋范仲淹《贤不家食赋》"敦三接而何善不臻,达四聪而无远勿访。"金朱之才《卧病有感二十韵》"荀爽岁九迁,康侯日三接。"明杨慎《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晋昼延三接,尧昮达四聪。"一说,接读为捷,"三接"即三捷。高亨注"接读为捷,战胜曰捷。此乃周初故事,康侯出征异国,俘马甚多,以献于王。其战也,一日三胜。"
三朝
[相关解释]
1.正月一日。为岁﹑月﹑日之始,故曰三朝。 2.谓三日。 3.旧时婚后或出生后第三日均称"三朝"。
1.正月一日。为岁﹑月﹑日之始,故曰三朝。 2.谓三日。 3.旧时婚后或出生后第三日均称"三朝"。
三腊
[相关解释]
1.旧时杭州人称生子第二十一日为三腊。
1.旧时杭州人称生子第二十一日为三腊。
上日
[相关解释]
1.朔日,即农历初一。《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孔传"上日,朔日也。"《初学记》卷四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曰上日。"清金农《元日过张少府小饮花下》诗"仙尉逢梅福,同为上日吟。"一说上日指阴历每月上旬之吉日。 2.佳日,佳节。
1.朔日,即农历初一。《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孔传"上日,朔日也。"《初学记》卷四引隋杜台卿《玉烛宝典》"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曰上日。"清金农《元日过张少府小饮花下》诗"仙尉逢梅福,同为上日吟。"一说上日指阴历每月上旬之吉日。 2.佳日,佳节。
上旬
[相关解释]
1.十日为旬。每月第一日至第十日为上旬。
1.十日为旬。每月第一日至第十日为上旬。
上澣
[相关解释]
1.唐宋官员行旬休,即在官九日,休息一日。休息日多行浣洗。因以"上澣"指农历每月上旬的休息日或泛指上旬。
1.唐宋官员行旬休,即在官九日,休息一日。休息日多行浣洗。因以"上澣"指农历每月上旬的休息日或泛指上旬。
下旬
[相关解释]
1.每月二十一日到月底的日子。
1.每月二十一日到月底的日子。
中旬
[相关解释]
1.一个月的中间十天,即从十一日到二十日。
1.一个月的中间十天,即从十一日到二十日。
丹徒布衣
[相关解释]
1.借指平民。晋诸葛长民,有武功,历官显要。曾督青扬二州诸军事,领青州刺史,又领晋陵太守,镇丹徒。长民骄纵贪侈,不恤政事,所在残虐,为百姓所苦。常惧刘裕绳之以法,乃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机危。今日欲为丹徒布衣,岂可得也!"后果为刘裕所杀。见《晋书.诸葛长民传》。 2.指南朝宋刘穆之。穆之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丹徒),少时家贫,常就岳家乞食。一日食饱求槟榔,其妻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及穆之为丹阳尹,召妻兄弟饮,至醉饱,令厨人以金盘盛槟榔一斛进之。见《南史.刘穆之传》
1.借指平民。晋诸葛长民,有武功,历官显要。曾督青扬二州诸军事,领青州刺史,又领晋陵太守,镇丹徒。长民骄纵贪侈,不恤政事,所在残虐,为百姓所苦。常惧刘裕绳之以法,乃叹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机危。今日欲为丹徒布衣,岂可得也!"后果为刘裕所杀。见《晋书.诸葛长民传》。 2.指南朝宋刘穆之。穆之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丹徒),少时家贫,常就岳家乞食。一日食饱求槟榔,其妻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及穆之为丹阳尹,召妻兄弟饮,至醉饱,令厨人以金盘盛槟榔一斛进之。见《南史.刘穆之传》
乌衣国
[相关解释]
1.神话中的燕子之国。宋张敦颐《六朝事迹.乌衣巷》"王榭,金陵人,世以航海为业。一日,海中失船,泛一木登岸,见一翁一妪皆衣皂,引榭至所居,乃乌衣国也。以女妻之,既久,榭思归,复乘云轩泛海至其家,有二燕栖于梁上……来春,燕又飞来榭身上,有诗云'昔日相逢冥数合,如今暌远是生离。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无雁飞。'"宋戴复古《燕》诗"闻说乌衣国,低连海上村。"金庞铸《田器之燕子图》诗"乌衣之国定何许,一双燕子能飞来。"后因以之为男女结合之地的典实。
1.神话中的燕子之国。宋张敦颐《六朝事迹.乌衣巷》"王榭,金陵人,世以航海为业。一日,海中失船,泛一木登岸,见一翁一妪皆衣皂,引榭至所居,乃乌衣国也。以女妻之,既久,榭思归,复乘云轩泛海至其家,有二燕栖于梁上……来春,燕又飞来榭身上,有诗云'昔日相逢冥数合,如今暌远是生离。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无雁飞。'"宋戴复古《燕》诗"闻说乌衣国,低连海上村。"金庞铸《田器之燕子图》诗"乌衣之国定何许,一双燕子能飞来。"后因以之为男女结合之地的典实。
二十四时
[相关解释]
1.即二十四节气。 2.指一日的时数。古以地支分一日为十二时,每时又分"初"﹑"正"(如子初﹑子正)。参阅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
1.即二十四节气。 2.指一日的时数。古以地支分一日为十二时,每时又分"初"﹑"正"(如子初﹑子正)。参阅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四时》。
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相关解释]
散文。叶圣陶作。写于五卅”惨案发生的次日。通过在老闸捕房的所闻所见,控诉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歌颂了爱国群众的斗争意志。全文运用比喻、象征、描摹等多种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散文。叶圣陶作。写于五卅”惨案发生的次日。通过在老闸捕房的所闻所见,控诉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歌颂了爱国群众的斗争意志。全文运用比喻、象征、描摹等多种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经扫地
[相关解释]
1.谓丧尽儒者尊严。唐祝钦明博通五经,为国子祭酒,而阿附冀用。一日中宗与群臣宴,钦明作《八风舞》,其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盼,令人不堪,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事见《新唐书.祝钦明传》。
1.谓丧尽儒者尊严。唐祝钦明博通五经,为国子祭酒,而阿附冀用。一日中宗与群臣宴,钦明作《八风舞》,其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盼,令人不堪,卢藏用叹曰"是举五经扫地矣!"事见《新唐书.祝钦明传》。
人日
[相关解释]
1.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 2.即工日。一种表示工作时间的计算单位。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日。参见"工日"。
1.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 2.即工日。一种表示工作时间的计算单位。指一个劳动者工作一日。参见"工日"。
使酒骂座
[相关解释]
1.亦作"使酒骂坐"。 2.汉灌夫为人刚直不阿,好使酒。一日,与魏其侯窦婴共赴丞相田蚡宴。夫怒蚡傲慢无礼,遂借行酒之机指临汝侯灌贤而骂之,其意实在蚡。蚡乃劾夫骂坐不敬。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因称在酒宴上借酒使性﹑辱骂同席之人为"使酒骂座"。
1.亦作"使酒骂坐"。 2.汉灌夫为人刚直不阿,好使酒。一日,与魏其侯窦婴共赴丞相田蚡宴。夫怒蚡傲慢无礼,遂借行酒之机指临汝侯灌贤而骂之,其意实在蚡。蚡乃劾夫骂坐不敬。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因称在酒宴上借酒使性﹑辱骂同席之人为"使酒骂座"。
倍日
[相关解释]
1.一日行两日之程,兼程。
1.一日行两日之程,兼程。
倩女离魂
[相关解释]
1.据《太平广记》卷三五八引唐陈玄佑《离魂记》载清河张镒曾欲以幼女倩娘许配外甥王宙,后又悔约别许他人,至倩娘抑郁成病。一日,王庙乘船离去,夜半时倩娘忽至,遂相偕赴蜀。居五年,生二子◇同归宁,镒大惊,以其女病卧闺中未尝外出。病女得讯出迎,与宙妻合为一体。镒乃知出奔之女即倩娘精魂所化◇遂用为典故。
1.据《太平广记》卷三五八引唐陈玄佑《离魂记》载清河张镒曾欲以幼女倩娘许配外甥王宙,后又悔约别许他人,至倩娘抑郁成病。一日,王庙乘船离去,夜半时倩娘忽至,遂相偕赴蜀。居五年,生二子◇同归宁,镒大惊,以其女病卧闺中未尝外出。病女得讯出迎,与宙妻合为一体。镒乃知出奔之女即倩娘精魂所化◇遂用为典故。
元旦
[相关解释]
1.新年第一天。旧指夏历正月初一日,今指公历一月一日。
1.新年第一天。旧指夏历正月初一日,今指公历一月一日。
元朔
[相关解释]
1.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日。
1.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日。
兜玄国
[相关解释]
1.唐人小说中的国名。薛君胄一日酒醉,忽觉耳中有车马声,小车自耳中出,高二三寸。车有二童,亦二三寸,谓君胄曰吾自兜玄国来,兜玄国在吾耳中。见唐牛僧孺《玄怪录.张佐》。
1.唐人小说中的国名。薛君胄一日酒醉,忽觉耳中有车马声,小车自耳中出,高二三寸。车有二童,亦二三寸,谓君胄曰吾自兜玄国来,兜玄国在吾耳中。见唐牛僧孺《玄怪录.张佐》。
冷节
[相关解释]
1.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
1.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
刘海蟾
[相关解释]
1.亦称"刘海"。 2.五代燕山人,名操,字昭远,以号行。道教全真道祖师。初事燕主刘守光为丞相。一日,道人正阳子来谒,说清静无为之法,并索鸡卵十枚,累金钱上。蟾惊呼"危哉!"道人说"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海蟾悟,弃官归隐,后仙去。见《神仙通鉴》。民间多绘作仙童状,前额垂发,手舞钱串,骑蟾背上。俗称"刘海"。
1.亦称"刘海"。 2.五代燕山人,名操,字昭远,以号行。道教全真道祖师。初事燕主刘守光为丞相。一日,道人正阳子来谒,说清静无为之法,并索鸡卵十枚,累金钱上。蟾惊呼"危哉!"道人说"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海蟾悟,弃官归隐,后仙去。见《神仙通鉴》。民间多绘作仙童状,前额垂发,手舞钱串,骑蟾背上。俗称"刘海"。
十二金牌
[相关解释]
1.《宋史.岳飞传》"﹝秦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宋代凡传递赦书及军事上最紧急的命令,皆用金字牌。"后因以"十二金牌"作为紧急命令的代称。
1.《宋史.岳飞传》"﹝秦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宋代凡传递赦书及军事上最紧急的命令,皆用金字牌。"后因以"十二金牌"作为紧急命令的代称。
十五时
[相关解释]
1.《淮南子.天文》分一日一夜为十五时,名称是晨明﹑杅明﹑旦明﹑蚤(早)食﹑宴食﹑隅中﹑正中﹑小还﹑餵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车﹑黄昏﹑定昏。参见"十二时"。
1.《淮南子.天文》分一日一夜为十五时,名称是晨明﹑杅明﹑旦明﹑蚤(早)食﹑宴食﹑隅中﹑正中﹑小还﹑餵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车﹑黄昏﹑定昏。参见"十二时"。
千日打柴一日烧
[相关解释]
1.见"千日斫柴一日烧"。
1.见"千日斫柴一日烧"。
千日斫柴一日烧
[相关解释]
1.亦作"千日打柴一日烧"。 2.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 3.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
1.亦作"千日打柴一日烧"。 2.比喻持久奋斗而一旦成功。 3.比喻平时积攒,一朝花费。
呕心沥血
[相关解释]
形容费尽心血老师为了我们的学业和成长,呕心沥血长年如一日。
形容费尽心血老师为了我们的学业和成长,呕心沥血长年如一日。
呷醋节帅
[相关解释]
1.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一日军宴,军吏误以醋酌迪简,以军使李景略严暴,恐罪及军吏,乃强饮之,吐血而归。军中闻者皆为感泣。及景略卒,军中请以为主,官至易定节度使,时人呼为呷醋节归。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1.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一日军宴,军吏误以醋酌迪简,以军使李景略严暴,恐罪及军吏,乃强饮之,吐血而归。军中闻者皆为感泣。及景略卒,军中请以为主,官至易定节度使,时人呼为呷醋节归。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四时
[相关解释]
1.四季。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 4.乐舞名『文帝作。
1.四季。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 4.乐舞名『文帝作。
四时节
[相关解释]
1.谓一日之内有四季的气候变化。
1.谓一日之内有四季的气候变化。
四絶
[相关解释]
1.传称四种高超的技艺或难得的事物。(1)南朝陈洪偃貌﹑义﹑诗﹑书号为"四絶"。见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七。(2)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郎馀令》"余令善画,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余令凤,相传为四絶。"(3)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庆历中,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餸篆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絶'云。"(4)指《诗经》﹑《楚辞》﹑草书﹑画。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四绝》。 2.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详
1.传称四种高超的技艺或难得的事物。(1)南朝陈洪偃貌﹑义﹑诗﹑书号为"四絶"。见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七。(2)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郎馀令》"余令善画,唐秘书省内落星石,薛稷画鹤,贺知章草书,余令凤,相传为四絶。"(3)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庆历中,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餸篆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絶'云。"(4)指《诗经》﹑《楚辞》﹑草书﹑画。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名臣下.四绝》。 2.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详
坐堂
[相关解释]
坐在大堂上。旧指官吏在公堂上处理公务或审理案件这位县太爷上任以来,很少坐堂|公一日正在坐堂,见一老妇人直入厅前,痛哭不止。
坐在大堂上。旧指官吏在公堂上处理公务或审理案件这位县太爷上任以来,很少坐堂|公一日正在坐堂,见一老妇人直入厅前,痛哭不止。
外汇牌价
[相关解释]
国家统一管理外汇的机构公布的本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在中国,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形成的价格,每日公布人民币对其他主要国家汇率的中间价。习惯上,与汇率”、汇价”、外汇行市”等同义。参见汇率”(537页)。
国家统一管理外汇的机构公布的本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在中国,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形成的价格,每日公布人民币对其他主要国家汇率的中间价。习惯上,与汇率”、汇价”、外汇行市”等同义。参见汇率”(537页)。
夜日
[相关解释]
1.前一日。
1.前一日。
大和国家
[相关解释]
日本古代奴隶制国家。公元3世纪兴起于本州中部大和(今奈良)地区。5世纪统一日本。统治者初称大王”,后改称天皇”。实行部民制◇豪族专权,皇权衰落。645年大化改新后,确立天皇统治,日本进入封建时代,大和时代结束。大和国家与中国积极发展关系,中国文化陆续传入日本。
日本古代奴隶制国家。公元3世纪兴起于本州中部大和(今奈良)地区。5世纪统一日本。统治者初称大王”,后改称天皇”。实行部民制◇豪族专权,皇权衰落。645年大化改新后,确立天皇统治,日本进入封建时代,大和时代结束。大和国家与中国积极发展关系,中国文化陆续传入日本。
大寒
[相关解释]
1.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一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一般是我国气候最冷的时候。 2.酷寒﹐极冷。
1.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一月二十日或二十一日﹐一般是我国气候最冷的时候。 2.酷寒﹐极冷。
天申节
[相关解释]
1.南宋以高宗的生辰(农历五月二十一日)为"天申节"。
1.南宋以高宗的生辰(农历五月二十一日)为"天申节"。
太初历
[相关解释]
1.汉历法名『武帝太初元年邓平﹑落下闳等人所造。把一日分做八十一分﹐故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推算出135个月有23次交食的周期。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起到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止﹐共施行188年。原著已佚。
1.汉历法名『武帝太初元年邓平﹑落下闳等人所造。把一日分做八十一分﹐故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太初历》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推算出135个月有23次交食的周期。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起到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止﹐共施行188年。原著已佚。
太阳糕
[相关解释]
1.清代北京旧俗于二月初一日祭太阳所用之糕饼。
1.清代北京旧俗于二月初一日祭太阳所用之糕饼。
子推
[相关解释]
1.春秋时晋国人,姓介。也称介之推﹑介推。 2.旧俗为纪念介子推在寒食前一日所作枣糕名。
1.春秋时晋国人,姓介。也称介之推﹑介推。 2.旧俗为纪念介子推在寒食前一日所作枣糕名。
子猷
[相关解释]
1.晋王徽之的字。王羲之之子。性爱竹,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居会稽时,雪夜泛舟剡溪,访戴逵,至其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则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遂传为佳话。
1.晋王徽之的字。王羲之之子。性爱竹,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居会稽时,雪夜泛舟剡溪,访戴逵,至其门不入而返。人问其故,则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遂传为佳话。
孕期
[相关解释]
1.妇女从受孕到产出胎儿的一段时期。通常为266日,自末次月经的第一日算起则为280日。
1.妇女从受孕到产出胎儿的一段时期。通常为266日,自末次月经的第一日算起则为280日。
宗子试
[相关解释]
1.为皇族子弟特设的科举考试。始于宋仁宗时。清代宗室则统一参加乡试﹑会试,惟只考一日,别为一榜,中额亦有一定。
1.为皇族子弟特设的科举考试。始于宋仁宗时。清代宗室则统一参加乡试﹑会试,惟只考一日,别为一榜,中额亦有一定。
宛渠
[相关解释]
1.神话传说中的国名,其国在咸池日没之所九万里,以万岁为一日。
1.神话传说中的国名,其国在咸池日没之所九万里,以万岁为一日。
封使君
[相关解释]
1.《太平御览》卷八九二引南朝梁任昿《述异记》"汉宣城郡守封邵,一日忽化为虎,食郡民。民呼曰封使君,因去,不复来。故时人语曰'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使君,太守◇诗文中以"封使君"为虎的代称。
1.《太平御览》卷八九二引南朝梁任昿《述异记》"汉宣城郡守封邵,一日忽化为虎,食郡民。民呼曰封使君,因去,不复来。故时人语曰'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使君,太守◇诗文中以"封使君"为虎的代称。
小余
[相关解释]
1.凡不满一甲(即六十)余下的日数称大馀﹐不满一日(包括夜)余下的分数称小馀。"大余"﹑"小余"各分前﹑后。前"大余"指所求年天正十一月(即今所用的农历前一年十一月)朔那一天的干支﹐前"小余"是指这一天合朔的时刻;后"大余"是指这一年冬至那一天的干支﹐后"小余"是指冬至在这一天的时刻。前"小余"按一日九百四十分计算﹐后"小余"按一日三十二分计算。 2.泛指一日馀下的短暂时光。
1.凡不满一甲(即六十)余下的日数称大馀﹐不满一日(包括夜)余下的分数称小馀。"大余"﹑"小余"各分前﹑后。前"大余"指所求年天正十一月(即今所用的农历前一年十一月)朔那一天的干支﹐前"小余"是指这一天合朔的时刻;后"大余"是指这一年冬至那一天的干支﹐后"小余"是指冬至在这一天的时刻。前"小余"按一日九百四十分计算﹐后"小余"按一日三十二分计算。 2.泛指一日馀下的短暂时光。
小寒食
[相关解释]
1.寒食的第二天。一说为前一天。唐杜甫有《小寒食舟中作》诗。仇兆鳌题解"《杜臆》小寒食﹐注谓寒食前一日﹐误﹐盖寒食次日也。《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据历在清明前二日。广义注禁火三日谓至后一百四日﹑五日﹑六日﹐乃知小寒食是六日﹐总在三日内﹐故云佳辰。次日清明﹐始有新火﹐故食犹寒;禁火则酒亦寒﹐故云强饮。诗意甚明。"
1.寒食的第二天。一说为前一天。唐杜甫有《小寒食舟中作》诗。仇兆鳌题解"《杜臆》小寒食﹐注谓寒食前一日﹐误﹐盖寒食次日也。《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据历在清明前二日。广义注禁火三日谓至后一百四日﹑五日﹑六日﹐乃知小寒食是六日﹐总在三日内﹐故云佳辰。次日清明﹐始有新火﹐故食犹寒;禁火则酒亦寒﹐故云强饮。诗意甚明。"
小年夜
[相关解释]
1.指旧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2.俗以旧历除夕为大年夜﹐前一日为小年夜。
1.指旧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2.俗以旧历除夕为大年夜﹐前一日为小年夜。
小至
[相关解释]
1.冬至后一日。一说冬至前一日。
1.冬至后一日。一说冬至前一日。
小重阳
[相关解释]
1.夏历九月十日﹐即重阳后一日。
1.夏历九月十日﹐即重阳后一日。
小除夕
[相关解释]
1.指除夕前一日。
1.指除夕前一日。
尖头奴
[相关解释]
1.北魏古弼以聪敏正直为太宗所嘉﹐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一日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见《魏书.古弼传》◇遂以"尖头奴"为毛笔的代称。
1.北魏古弼以聪敏正直为太宗所嘉﹐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一日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见《魏书.古弼传》◇遂以"尖头奴"为毛笔的代称。
布毛
[相关解释]
1.布上的绒毛。佛教禅宗语。喻佛法无所不在,不可粘着。《景德传灯录.前杭州径山道钦禅师法嗣》"﹝鸟窠道林禅师﹞有侍者会通,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会通为法出家,以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会通遂领悟玄旨。"后亦用为开悟的典实。
1.布上的绒毛。佛教禅宗语。喻佛法无所不在,不可粘着。《景德传灯录.前杭州径山道钦禅师法嗣》"﹝鸟窠道林禅师﹞有侍者会通,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会通为法出家,以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师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会通遂领悟玄旨。"后亦用为开悟的典实。
平朔
[相关解释]
1.又称"恒朔"。我国古代历法家取月的平均日数为29.5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大小月相间,用这种方法定出的每月初一日叫"平朔"。这样太阳和月球黄经相等的时刻不一定在每月的初一。因此,日食有时发生在月终的晦日,有时发生在初二。
1.又称"恒朔"。我国古代历法家取月的平均日数为29.5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大小月相间,用这种方法定出的每月初一日叫"平朔"。这样太阳和月球黄经相等的时刻不一定在每月的初一。因此,日食有时发生在月终的晦日,有时发生在初二。
年夜
[相关解释]
1.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晩。又称除夕为大年夜,其前一日为小年夜。
1.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晩。又称除夕为大年夜,其前一日为小年夜。
并日
[相关解释]
1.谓两日并一日。犹言兼程。 2.同日。 3.整天。
1.谓两日并一日。犹言兼程。 2.同日。 3.整天。
幽婚
[相关解释]
1.亦作"幽昏"。 2.魏晋志怪小说中谓人与鬼结婚。如范阳人卢充年二十,先冬至一日出宅西猎戏,过崔少府墓,与崔氏亡女成婚三日,后生一子。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亦指非人间配偶。
1.亦作"幽昏"。 2.魏晋志怪小说中谓人与鬼结婚。如范阳人卢充年二十,先冬至一日出宅西猎戏,过崔少府墓,与崔氏亡女成婚三日,后生一子。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亦指非人间配偶。
庖西书
[相关解释]
1.《明史.解缙传》"一日,帝在大庖西室,谕缙'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缙即日上封事万言。"后用以称近臣上给皇帝的政见书为"庖西书"。
1.《明史.解缙传》"一日,帝在大庖西室,谕缙'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缙即日上封事万言。"后用以称近臣上给皇帝的政见书为"庖西书"。
弦朔
[相关解释]
1.指农历每月的初七﹑八,廿二﹑三日(弦日)和初一日(朔日)。 2.指岁月。 3.喻彼此间隔,难通音信。
1.指农历每月的初七﹑八,廿二﹑三日(弦日)和初一日(朔日)。 2.指岁月。 3.喻彼此间隔,难通音信。
怒冠三挂
[相关解释]
1.《新唐书.杜甫传》"[甫]尝醉登严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后用为咏杜甫的典实。
1.《新唐书.杜甫传》"[甫]尝醉登严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后用为咏杜甫的典实。
怕妇
[相关解释]
1.怕老婆。唐中宗受制于韦后;御史大夫裴谈畏其妻如严父。一日内宴,有优人唱《回波词》曰"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祇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参阅唐孟棨《本事诗.嘲戏》。
1.怕老婆。唐中宗受制于韦后;御史大夫裴谈畏其妻如严父。一日内宴,有优人唱《回波词》曰"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祇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参阅唐孟棨《本事诗.嘲戏》。
悖乱
[相关解释]
①惑乱;昏乱老臣罢病悖乱|为子孙者,不应悖乱至此。②违逆;叛乱伤化败俗,悖乱人伦|臣恐一日有播越之祸,悖乱之患。
①惑乱;昏乱老臣罢病悖乱|为子孙者,不应悖乱至此。②违逆;叛乱伤化败俗,悖乱人伦|臣恐一日有播越之祸,悖乱之患。
悬鼓待椎
[相关解释]
1.《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记》"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民舍有鼓为妖。坐未几,鼓自风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谓纯仁曰'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令纯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因以"悬鼓待椎"喻急不可待。
1.《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记》"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民舍有鼓为妖。坐未几,鼓自风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谓纯仁曰'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令纯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因以"悬鼓待椎"喻急不可待。
惟我独尊
[相关解释]
1.《续传灯录.宗元庵主》"一日举世尊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本为推崇佛陀之辞,后用以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1.《续传灯录.宗元庵主》"一日举世尊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本为推崇佛陀之辞,后用以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截发留宾
[相关解释]
1.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以"截发留宾"为贤母好客的典故。
1.晋陶侃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访,陶母湛氏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以"截发留宾"为贤母好客的典故。
折角巾
[相关解释]
1.即林宗巾。东汉郭太,字林宗。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叠。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宋张耒《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鲁国衣冠异,尽戴林宗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
1.即林宗巾。东汉郭太,字林宗。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叠。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宋张耒《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鲁国衣冠异,尽戴林宗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
放夜
[相关解释]
1.旧时都城有夜禁,街道断绝通行。唐代起正月十五夜前后各一日暂时弛禁,准许百姓夜行,称为"放夜"。
1.旧时都城有夜禁,街道断绝通行。唐代起正月十五夜前后各一日暂时弛禁,准许百姓夜行,称为"放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