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7 查到相关七言的内容。
带有七言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字
[相关解释]
1.指七言诗。
1.指七言诗。
七律
[相关解释]
七言律诗”的简称。见七言诗”。
七言律诗”的简称。见七言诗”。
七排
[相关解释]
1.七言排律的省称。
1.七言排律的省称。
七絶
[相关解释]
1.七言绝句的省称。
1.七言绝句的省称。
七言
[相关解释]
1.指七字诗句。 2.指七言诗。
1.指七字诗句。 2.指七言诗。
七言体
[相关解释]
1.即七言诗。
1.即七言诗。
七言八语
[相关解释]
1.形容人多语杂。
1.形容人多语杂。
七言律
[相关解释]
1.见"七言律诗"。
1.见"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
[相关解释]
1.诗体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对仗及用韵,都有一定格律。
1.诗体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对仗及用韵,都有一定格律。
三五七言诗
[相关解释]
1.诗体的一种。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唐李白《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杨齐贤题解"古无此体,自太白始。"
1.诗体的一种。一首中杂用三﹑五﹑七言为句。始创于唐李白《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杨齐贤题解"古无此体,自太白始。"
下场诗
[相关解释]
1.剧中人物下场时所念的诗,明传奇一般用五﹑七言绝句。内容多概括剧情大要,给人以启发或引人思考。如《琵琶记.蔡宅祝寿》的下场诗为"逢时对酒合高歌,须信人生能几何?万两黄金未为宝,一家安乐值钱多。"
1.剧中人物下场时所念的诗,明传奇一般用五﹑七言绝句。内容多概括剧情大要,给人以启发或引人思考。如《琵琶记.蔡宅祝寿》的下场诗为"逢时对酒合高歌,须信人生能几何?万两黄金未为宝,一家安乐值钱多。"
五言试帖
[相关解释]
1.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五言诗。唐以来,科举考试中以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限定韵脚。其诗大都为五言或七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这种诗体称试帖诗。清代试帖诗,格律限制更严,内容大多为皇帝歌功颂德。
1.科举考试中所作的五言诗。唐以来,科举考试中以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限定韵脚。其诗大都为五言或七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这种诗体称试帖诗。清代试帖诗,格律限制更严,内容大多为皇帝歌功颂德。
佛偈
[相关解释]
1.佛经中的颂词。多用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至多言为句,四句合为一偈。
1.佛经中的颂词。多用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至多言为句,四句合为一偈。
借韵
[相关解释]
1.五﹑七言近体诗,如首句入韵而借用可以通押的旁韵,称为借韵。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借韵。"原注"如押'七之'韵﹐可借'八微'或'十二齐'韵是也。"郭绍虞校释"此当指宋时《广韵》或《集韵》韵目通用之例。"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借韵》"五﹑七言近体第一句借用旁韵﹐谓之借韵。唐诗'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中'﹐《广韵》属'东'韵;'浓'﹐属'钟'韵)﹐'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李商隐《牡丹》诗。'人'﹐《广韵》属'真'韵;'君'﹐属'文'韵)﹐始启其端。至皮(
1.五﹑七言近体诗,如首句入韵而借用可以通押的旁韵,称为借韵。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借韵。"原注"如押'七之'韵﹐可借'八微'或'十二齐'韵是也。"郭绍虞校释"此当指宋时《广韵》或《集韵》韵目通用之例。"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借韵》"五﹑七言近体第一句借用旁韵﹐谓之借韵。唐诗'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中'﹐《广韵》属'东'韵;'浓'﹐属'钟'韵)﹐'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李商隐《牡丹》诗。'人'﹐《广韵》属'真'韵;'君'﹐属'文'韵)﹐始启其端。至皮(
偏格
[相关解释]
1.五言律诗以仄声起者,谓之正格;以平声起者,谓之偏格。七言律诗反是。绝句同此。
1.五言律诗以仄声起者,谓之正格;以平声起者,谓之偏格。七言律诗反是。绝句同此。
减字
[相关解释]
1.唐宋曲子词中的术语。词的句度和声韵,都须按谱填写,不能变换。但当时音乐家在声腔方面,仍有所伸缩,因旧曲为新声。如《木兰花》原为七言八句,后将一﹑三﹑五﹑七句各减去末三字,成为《减字木兰花》。
1.唐宋曲子词中的术语。词的句度和声韵,都须按谱填写,不能变换。但当时音乐家在声腔方面,仍有所伸缩,因旧曲为新声。如《木兰花》原为七言八句,后将一﹑三﹑五﹑七句各减去末三字,成为《减字木兰花》。
十七字诗
[相关解释]
1.诽谐诗体。全诗共三句十七言,以前三句五言,末一句二言组成。末句二字点明诗的主题,多含讥讽之意。相传始于宋代山东张山人寿,流行于元佑绍圣间。
1.诽谐诗体。全诗共三句十七言,以前三句五言,末一句二言组成。末句二字点明诗的主题,多含讥讽之意。相传始于宋代山东张山人寿,流行于元佑绍圣间。
十体
[相关解释]
1.指十种文体。 2.指书法的十体。唐张怀瓘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 3.指书法的十体。唐唐元度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 4.指十种诗体。唐元稹于元和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五言七言两体﹑律讽﹑悼亡﹑艳诗今古两体,共成十体。见所作《叙诗寄乐天书》。 5.指十种诗体。五代齐己分诗作为高古﹑清奇﹑远近﹑双分﹑背非﹑虚无﹑是非﹑清洁﹑覆妆﹑阖
1.指十种文体。 2.指书法的十体。唐张怀瓘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 3.指书法的十体。唐唐元度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 4.指十种诗体。唐元稹于元和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五言七言两体﹑律讽﹑悼亡﹑艳诗今古两体,共成十体。见所作《叙诗寄乐天书》。 5.指十种诗体。五代齐己分诗作为高古﹑清奇﹑远近﹑双分﹑背非﹑虚无﹑是非﹑清洁﹑覆妆﹑阖
卢思道(535-586)
[相关解释]
隋代诗人。字子行,范阳涿(今属河北涿州)人。曾出仕北齐、北周。入隋后官至散骑侍郎。其诗长于七言,善于用典。有《从军行》等名篇◇人辑有《卢武阳集》。
隋代诗人。字子行,范阳涿(今属河北涿州)人。曾出仕北齐、北周。入隋后官至散骑侍郎。其诗长于七言,善于用典。有《从军行》等名篇◇人辑有《卢武阳集》。
古体诗
[相关解释]
唐代以后指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也可以不齐,平仄和用韵都比较自由。也叫古诗或古风。
唐代以后指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也可以不齐,平仄和用韵都比较自由。也叫古诗或古风。
四季调
[相关解释]
1.民间曲调。也叫孟姜女调﹑唱春调。常为十二叠,每月一叠,也可按四季分为四叠。每叠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韵。清代流行至今。今被有些戏曲剧种﹑曲艺曲种收为曲牌。
1.民间曲调。也叫孟姜女调﹑唱春调。常为十二叠,每月一叠,也可按四季分为四叠。每叠七言四句,除第三句外,均押平韵。清代流行至今。今被有些戏曲剧种﹑曲艺曲种收为曲牌。
四愁诗
[相关解释]
1.诗篇名。东汉张衡作♀借诗寓意,抒发心烦纡郁之情。诗分四章,每章七句,每句七言,初具了七言诗的形式◇用以指抒发忧郁情怀的诗篇。
1.诗篇名。东汉张衡作♀借诗寓意,抒发心烦纡郁之情。诗分四章,每章七句,每句七言,初具了七言诗的形式◇用以指抒发忧郁情怀的诗篇。
四韵
[相关解释]
1.亦称"四韵诗"。 2.由四韵八句构成的诗,即近体诗中的五言﹑七言律诗。
1.亦称"四韵诗"。 2.由四韵八句构成的诗,即近体诗中的五言﹑七言律诗。
姚鼐(1732-1815)
[相关解释]
清代散文家。字姬传、梦fd38#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主持各书院讲席四十年。散文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论文提倡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选编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有《惜抱轩全集》。
清代散文家。字姬传、梦fd38#人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主持各书院讲席四十年。散文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论文提倡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选编有《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有《惜抱轩全集》。
己亥杂诗
[相关解释]
组诗名。清代龚自珍作。指1839年作者辞官回乡途中所作的诗。均为七言绝句,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政府腐败、国家衰亡、社会黑暗的深切担忧和强烈不满,诗作大多感情沉郁、气势恢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等名句,历来被人传诵。
组诗名。清代龚自珍作。指1839年作者辞官回乡途中所作的诗。均为七言绝句,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政府腐败、国家衰亡、社会黑暗的深切担忧和强烈不满,诗作大多感情沉郁、气势恢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等名句,历来被人传诵。
帖子词
[相关解释]
1.宋代八节内宴时翰林院侍臣献给宫中的诗,粘贴于阁中门壁。大都为五七言绝句。宋欧阳修有《春帖子词》﹑《端午帖子词》。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帖子词》。
1.宋代八节内宴时翰林院侍臣献给宫中的诗,粘贴于阁中门壁。大都为五七言绝句。宋欧阳修有《春帖子词》﹑《端午帖子词》。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帖子词》。
律格诗
[相关解释]
1.律诗和格诗的合称。中唐人分乐府歌行以外的诗为律诗和格诗两类,如白居易自己把《长庆集》以后写的绝句﹑五律﹑七律及排律等近体诗称为律诗,五﹑七言古体诗称为格诗。
1.律诗和格诗的合称。中唐人分乐府歌行以外的诗为律诗和格诗两类,如白居易自己把《长庆集》以后写的绝句﹑五律﹑七律及排律等近体诗称为律诗,五﹑七言古体诗称为格诗。
律诗
[相关解释]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初期。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五言、七言两体较常见,简称五律、七律。偶有六言体,简称六律。每首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初期。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五言、七言两体较常见,简称五律、七律。偶有六言体,简称六律。每首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
急就篇
[相关解释]
1.古代字书名。为学童识字之书『史游作。今本三十四章,二千一百四十四字(末一百二十八字为汉以后人所加),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首句有"急就"二字,因以名篇。一说如遇难字,缓急可就而求,故名。
1.古代字书名。为学童识字之书『史游作。今本三十四章,二千一百四十四字(末一百二十八字为汉以后人所加),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成三言﹑四言﹑七言韵语。首句有"急就"二字,因以名篇。一说如遇难字,缓急可就而求,故名。
拟行路难
[相关解释]
乐府组诗名。南朝宋鲍照作。共十八首。主要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句。
乐府组诗名。南朝宋鲍照作。共十八首。主要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句。
摊破
[相关解释]
1.唐宋填词用语。指因乐曲节拍的变动引起句法﹑协韵的变化﹐突破原来词调谱式﹐故称摊破。如《浣溪沙》上下阕的末句﹐原为七言一句﹐句末协韵。乐曲摊开后﹐突破七字为十字﹐成为七言﹑三言两句﹐改于三言句末协韵﹐别成一体﹐故称《摊破浣溪沙》﹐以示区别。他如《摊破采桑子》﹑《摊破江城子》等﹐均属此类。又称摊声◇来的曲谱中﹐也有"摊破"﹐与词的情况有所不同。 2.划破。
1.唐宋填词用语。指因乐曲节拍的变动引起句法﹑协韵的变化﹐突破原来词调谱式﹐故称摊破。如《浣溪沙》上下阕的末句﹐原为七言一句﹐句末协韵。乐曲摊开后﹐突破七字为十字﹐成为七言﹑三言两句﹐改于三言句末协韵﹐别成一体﹐故称《摊破浣溪沙》﹐以示区别。他如《摊破采桑子》﹑《摊破江城子》等﹐均属此类。又称摊声◇来的曲谱中﹐也有"摊破"﹐与词的情况有所不同。 2.划破。
木兰花
[相关解释]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唐﹑五代词中,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五字三体,都用仄韵,以七字句为主,杂以三字句。另有五十六字体,七言八句用仄韵,名《玉楼春》,又名《春晓曲》﹑《惜春容》。自五代以《木兰花》混入《玉楼春》,宋人因之,不复区别。惟增减体仍用《木兰花》名其减为四十四字,杂用平韵者名《减字木兰花》;减为五十字,杂用平韵者名《偷声木兰花》;增为一百零一字,全用平韵者名《木兰花慢》。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用作小令,亦见于诸宫调。
1.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唐﹑五代词中,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五字三体,都用仄韵,以七字句为主,杂以三字句。另有五十六字体,七言八句用仄韵,名《玉楼春》,又名《春晓曲》﹑《惜春容》。自五代以《木兰花》混入《玉楼春》,宋人因之,不复区别。惟增减体仍用《木兰花》名其减为四十四字,杂用平韵者名《减字木兰花》;减为五十字,杂用平韵者名《偷声木兰花》;增为一百零一字,全用平韵者名《木兰花慢》。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南曲属南吕宫,用作引子。北曲属高平调,用作小令,亦见于诸宫调。
杨柳枝
[相关解释]
1.乐府近代曲名。本为汉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至唐易名《杨柳枝》,开元时已入教坊曲。至白居易依旧曲作辞,翻为新声。其《杨柳枝词》之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当时诗人相继唱和,均用此曲咏柳抒怀。七言四句,与《竹枝词》相类。参阅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乐府诗集》卷八一。 2.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唱《杨柳枝》,因以曲名人,代称樊素。
1.乐府近代曲名。本为汉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至唐易名《杨柳枝》,开元时已入教坊曲。至白居易依旧曲作辞,翻为新声。其《杨柳枝词》之一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当时诗人相继唱和,均用此曲咏柳抒怀。七言四句,与《竹枝词》相类。参阅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乐府诗集》卷八一。 2.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唱《杨柳枝》,因以曲名人,代称樊素。
柳枝
[相关解释]
1.柳树的枝条。 2.古乐府曲调名。又称《杨柳枝》。 3.词调名。又称《杨柳枝》。盖由乐府横吹曲《折扬柳》演变而来。有三体(1)单调,二十八字,四句,句七字。平韵。形似七言绝句,声律较灵活,平仄不拘定。前蜀牛峤《柳枝》词五首即用此调。(2)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以七﹑三﹑七﹑三字为句。平韵。前蜀张泌《柳枝》词即三﹑七﹑三字为句,共三十二实字;另在第一﹑二﹑四句之下各加和声(亦称"和歌")"柳枝",共十二虚字,合为四十四字。参阅清万树《词律》卷一。 4.词曲歌唱时的和声,无义。 5.侍姬名。唐韩愈
1.柳树的枝条。 2.古乐府曲调名。又称《杨柳枝》。 3.词调名。又称《杨柳枝》。盖由乐府横吹曲《折扬柳》演变而来。有三体(1)单调,二十八字,四句,句七字。平韵。形似七言绝句,声律较灵活,平仄不拘定。前蜀牛峤《柳枝》词五首即用此调。(2)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以七﹑三﹑七﹑三字为句。平韵。前蜀张泌《柳枝》词即三﹑七﹑三字为句,共三十二实字;另在第一﹑二﹑四句之下各加和声(亦称"和歌")"柳枝",共十二虚字,合为四十四字。参阅清万树《词律》卷一。 4.词曲歌唱时的和声,无义。 5.侍姬名。唐韩愈
歡乃曲
[相关解释]
1.乐府近代曲名。唐元结作。结有《歡乃曲五首》﹐其序曰"大历丁未中﹐漫叟结为道州刺史﹐以军事诣都使。还州﹐逢春水﹐舟行不进﹐作《歡乃五首》﹐令舟子唱之﹐盖以取适于道路云。"形式为七言四句。又元结在《系乐府十二首》中另有《歡乃曲》一首﹐系五言体。 2.词牌名。因元结诗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见《词谱》卷一。
1.乐府近代曲名。唐元结作。结有《歡乃曲五首》﹐其序曰"大历丁未中﹐漫叟结为道州刺史﹐以军事诣都使。还州﹐逢春水﹐舟行不进﹐作《歡乃五首》﹐令舟子唱之﹐盖以取适于道路云。"形式为七言四句。又元结在《系乐府十二首》中另有《歡乃曲》一首﹐系五言体。 2.词牌名。因元结诗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见《词谱》卷一。
江总(519-594)
[相关解释]
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梁时,官至太常卿。入陈,官至尚书令,虽居执政之位,而不理政务,专与陈后主游宴宫中,时人称为狎客”。陈亡后一度仕隋,后回江南。诗长于七言,为宫体诗代表作家之一。明人辑有《江令君集》。
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梁时,官至太常卿。入陈,官至尚书令,虽居执政之位,而不理政务,专与陈后主游宴宫中,时人称为狎客”。陈亡后一度仕隋,后回江南。诗长于七言,为宫体诗代表作家之一。明人辑有《江令君集》。
清平调
[相关解释]
1.唐大曲名,后用为词牌。相传唐开元中,李白供翰林,时宫中木芍药盛开,玄宗于月夜赏花,召杨贵妃侍酒,以金花笺赐李白,命进新辞《清平调》,白醉中乃成三章。二十八字,七言绝句,平仄不拘。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创新声。双调五十字,平韵。参阅唐李浚《松窗杂录》﹑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
1.唐大曲名,后用为词牌。相传唐开元中,李白供翰林,时宫中木芍药盛开,玄宗于月夜赏花,召杨贵妃侍酒,以金花笺赐李白,命进新辞《清平调》,白醉中乃成三章。二十八字,七言绝句,平仄不拘。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创新声。双调五十字,平韵。参阅唐李浚《松窗杂录》﹑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
瑞鹧鸪
[相关解释]
1.词牌名。又名《五拍》﹑《天下乐》﹑《舞春风》﹑《鹧鸪词》等。双调五十六字,平韵。本为七言律诗,因唐人谱为歌词,遂成词调。至宋柳永增添为双调六十四字及八十八字两种。
1.词牌名。又名《五拍》﹑《天下乐》﹑《舞春风》﹑《鹧鸪词》等。双调五十六字,平韵。本为七言律诗,因唐人谱为歌词,遂成词调。至宋柳永增添为双调六十四字及八十八字两种。
竹枝
[相关解释]
1.竹子的小枝。 2.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据以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3.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1.竹子的小枝。 2.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据以改作新词﹐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3.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竹枝词
[相关解释]
①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②词牌名。又名《竹枝子》。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二体。
①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②词牌名。又名《竹枝子》。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二体。
绝句
[相关解释]
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旧诗体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诗话
[相关解释]
①中国古代评论诗歌、诗人、诗派,记录诗人议论、事迹的著作。写作诗话之风,始于宋代欧阳修的《六一诗话》,盛行于宋代。明、清两代作者也很多。《历代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等,辑集了历代重要诗话著作。②中国古代的一种说唱艺术。有说有唱,韵文、散文并用,韵文大都为浅近通俗的七言诗赞。现存最早的作品是宋元时期刊印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①中国古代评论诗歌、诗人、诗派,记录诗人议论、事迹的著作。写作诗话之风,始于宋代欧阳修的《六一诗话》,盛行于宋代。明、清两代作者也很多。《历代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等,辑集了历代重要诗话著作。②中国古代的一种说唱艺术。有说有唱,韵文、散文并用,韵文大都为浅近通俗的七言诗赞。现存最早的作品是宋元时期刊印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诗钟
[相关解释]
1.一种文字游戏之作。其方法为任取意义绝不相同的两个词﹐或嵌字﹐或分咏﹐创作五言或七言诗两句﹐以凑合自然﹐对仗工整为上。相传拈题后以寸香系缕上﹐缀以钱﹐下承盂﹐火焚缕断﹐钱落盂响﹐虽佳作亦不录。故名。见清徐兆丰《风月谈馀录》。
1.一种文字游戏之作。其方法为任取意义绝不相同的两个词﹐或嵌字﹐或分咏﹐创作五言或七言诗两句﹐以凑合自然﹐对仗工整为上。相传拈题后以寸香系缕上﹐缀以钱﹐下承盂﹐火焚缕断﹐钱落盂响﹐虽佳作亦不录。故名。见清徐兆丰《风月谈馀录》。
辘轳体
[相关解释]
1.杂体诗名。律诗为八句五韵,作此体者须作五言或七言律诗五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在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与第五首末句相同。绝句为四句,作此体者须作四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三首的第二句﹑第三句和末句的位置上。则第一首首句与第四首末句相同。这几首诗的韵节如辘轳旋转而下,故名。宋杨万里有《城上野步用辘轳体》诗。周瘦鹃《苏州游踪.双洞江南第一奇》"这七个字(一片飞云掩洞门)倒是现成的诗句,我们四个老
1.杂体诗名。律诗为八句五韵,作此体者须作五言或七言律诗五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在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与第五首末句相同。绝句为四句,作此体者须作四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三首的第二句﹑第三句和末句的位置上。则第一首首句与第四首末句相同。这几首诗的韵节如辘轳旋转而下,故名。宋杨万里有《城上野步用辘轳体》诗。周瘦鹃《苏州游踪.双洞江南第一奇》"这七个字(一片飞云掩洞门)倒是现成的诗句,我们四个老
阿那曲
[相关解释]
1.词牌名。本为七言绝句﹐唐人以入乐府。旧题杨太真所作﹐宋人又名《鸡叫子》。
1.词牌名。本为七言绝句﹐唐人以入乐府。旧题杨太真所作﹐宋人又名《鸡叫子》。
骚体
[相关解释]
亦称楚辞体”。古代一种韵文体。属辞赋一类。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以屈原《离骚》为代表。这类作品篇幅和字句都较长,句式灵活参差,较为自由,多六、七言,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善于抒情,富有浪漫气息。
亦称楚辞体”。古代一种韵文体。属辞赋一类。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以屈原《离骚》为代表。这类作品篇幅和字句都较长,句式灵活参差,较为自由,多六、七言,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善于抒情,富有浪漫气息。
鲍照(约414-466)
[相关解释]
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一带)人。晚年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因刘子顼起兵谋反失败,被乱兵所杀。长于乐府和七言歌行。《拟行路难》为其诗代表作,另有《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等名篇。明人辑有《鲍参军集》。
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一带)人。晚年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因刘子顼起兵谋反失败,被乱兵所杀。长于乐府和七言歌行。《拟行路难》为其诗代表作,另有《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等名篇。明人辑有《鲍参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