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7 查到相关三家的内容。
带有三家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十二营
[相关解释]
1.指明末参加荥阳大会的农民起义军各部。《明史.流贼传.李自成》"﹝崇祯﹞八年正月大会于荥阳。老回回﹑曹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及迎祥﹑献忠共十三家七十二营,议拒敌,未决。"
1.指明末参加荥阳大会的农民起义军各部。《明史.流贼传.李自成》"﹝崇祯﹞八年正月大会于荥阳。老回回﹑曹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及迎祥﹑献忠共十三家七十二营,议拒敌,未决。"
三天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 2.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 3.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 4.泛指天空。 5.指清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 2.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 3.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 4.泛指天空。 5.指清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三家
[相关解释]
1.极言人户之少。 2.指春秋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3.指春秋晋之三卿韩﹑赵﹑魏。 4.指汉代传《诗》的齐﹑鲁﹑韩三派。 5.指汉代传《尚书》的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派。 6.指解说《春秋》的左氏﹑公羊﹑谷梁三派。 7.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 8.指三皇。 9.指夏﹑商﹑周。
1.极言人户之少。 2.指春秋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3.指春秋晋之三卿韩﹑赵﹑魏。 4.指汉代传《诗》的齐﹑鲁﹑韩三派。 5.指汉代传《尚书》的欧阳﹑大夏侯﹑小夏侯三派。 6.指解说《春秋》的左氏﹑公羊﹑谷梁三派。 7.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 8.指三皇。 9.指夏﹑商﹑周。
三家分晋
[相关解释]
春秋晚期,晋国各世卿为夺取晋国政权相互兼并,至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三分晋地,晋君成为附庸。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春秋晚期,晋国各世卿为夺取晋国政权相互兼并,至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三分晋地,晋君成为附庸。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三家店
[相关解释]
1.指村镇小店。
1.指村镇小店。
三家诗
[相关解释]
指鲁诗”、齐诗”、韩诗”三个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同属今文学派。西汉时曾为三家设学官(博士)。现均已亡佚,仅存《韩诗外传》。
指鲁诗”、齐诗”、韩诗”三个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同属今文学派。西汉时曾为三家设学官(博士)。现均已亡佚,仅存《韩诗外传》。
五际
[相关解释]
1.汉初《诗》有齐鲁韩三家。《齐诗》学者翼奉说诗,附会阴阳五行之说,以推论政治变化,认为每当卯﹑酉﹑午﹑戌﹑亥是阴阳终始际会之年,政治上必发生重大变动。
1.汉初《诗》有齐鲁韩三家。《齐诗》学者翼奉说诗,附会阴阳五行之说,以推论政治变化,认为每当卯﹑酉﹑午﹑戌﹑亥是阴阳终始际会之年,政治上必发生重大变动。
今文尚书
[相关解释]
1.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古《尚书》经秦焚书亡失『初秦博士伏胜传二十九篇◇学者递相授受,分大小夏侯及欧阳三家。因其以汉隶书写,区别于古《尚书》,故称今文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1.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古《尚书》经秦焚书亡失『初秦博士伏胜传二十九篇◇学者递相授受,分大小夏侯及欧阳三家。因其以汉隶书写,区别于古《尚书》,故称今文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今文经
[相关解释]
1.以秦汉通行的隶书记载的经书。如鲁齐韩三家的《诗经》﹑公羊﹑谷梁传的《春秋》等。
1.以秦汉通行的隶书记载的经书。如鲁齐韩三家的《诗经》﹑公羊﹑谷梁传的《春秋》等。
令令
[相关解释]
1.象声词。《诗.齐风.卢令》"卢令令,其人美且仁。"毛传"卢,田犬。令令,缨环声。"一说"令"通"獜","令令"为健壮貌。《说文.犬部》引此诗作"卢獜獜",云"獜,健也。"段玉裁注"《广韵》引'犬健也'……许盖取三家诗也。"
1.象声词。《诗.齐风.卢令》"卢令令,其人美且仁。"毛传"卢,田犬。令令,缨环声。"一说"令"通"獜","令令"为健壮貌。《说文.犬部》引此诗作"卢獜獜",云"獜,健也。"段玉裁注"《广韵》引'犬健也'……许盖取三家诗也。"
兵书
[相关解释]
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古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历代兵书从内容上可分为兵法、兵略、训练、阵法、兵制、兵器、城守、军事地理、名将传等类。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是《孙子兵法》。
中国古代对论述兵法的著作的称谓,后成为军事著作的通称。《汉书·艺文志》著录古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历代兵书从内容上可分为兵法、兵略、训练、阵法、兵制、兵器、城守、军事地理、名将传等类。现存最早的完整兵书是《孙子兵法》。
十三家
[相关解释]
1.(1)指晋代《论语》注疏家十三人,即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宏﹑江淳﹑蔡系﹑李充﹑孙绰﹑周瑰﹑范宁﹑王珉。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叙》"今日所讲﹐即是《鲁论》﹐为张侯所学﹐何晏所集者也。晋太庇东卫瓘字伯玉﹑晋中书令兰陵缪播字宣则……右十三家为江熙字太和所集。侃今之讲﹐先通何集﹐若江集中诸人有可采者﹐亦附而申之。"(2)指自南唐至南宋十三个制墨家,即李廷珪(包括李之子承宴)﹑沈珪(包括沈之子宴)﹑关珪﹑张遇﹑常遇﹑潘遇﹑张谷﹑潘谷﹑叶谷﹑胡景纯﹑陈赡﹑梅赡﹑耿德真。宋何薳《春渚纪闻.十三家墨》"予为
1.(1)指晋代《论语》注疏家十三人,即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宏﹑江淳﹑蔡系﹑李充﹑孙绰﹑周瑰﹑范宁﹑王珉。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叙》"今日所讲﹐即是《鲁论》﹐为张侯所学﹐何晏所集者也。晋太庇东卫瓘字伯玉﹑晋中书令兰陵缪播字宣则……右十三家为江熙字太和所集。侃今之讲﹐先通何集﹐若江集中诸人有可采者﹐亦附而申之。"(2)指自南唐至南宋十三个制墨家,即李廷珪(包括李之子承宴)﹑沈珪(包括沈之子宴)﹑关珪﹑张遇﹑常遇﹑潘遇﹑张谷﹑潘谷﹑叶谷﹑胡景纯﹑陈赡﹑梅赡﹑耿德真。宋何薳《春渚纪闻.十三家墨》"予为
吞炭漆身
[相关解释]
1.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1.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志复仇。于是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改变声音形貌,伺机刺杀赵襄子,事败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史记.刺客列传》◇以为忍辱含垢,矢志复仇的典实。
四诗
[相关解释]
1.即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和毛《诗》的合称『代传《诗经》的有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称"鲁"﹑"齐"﹑"韩"三家诗,为今文诗学,两汉时皆立于学官,魏晋以后逐渐衰亡。三家诗除存《韩诗外传》外,馀均亡佚。又有鲁人毛亨,亦传《诗经》,称毛《诗》,为古文诗学,先在民间传授,盛行于东汉。魏晋后通行的《诗经》就是毛《诗》。四家对诗义的说明﹑文字的解释,均有所不同,参阅清陈乔枞《四家诗异文考》。参见"毛诗"﹑"三家诗"。 2.《诗经》的四体《风》﹑《大雅》﹑《小雅》﹑《颂》。 3.称《南》(《
1.即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和毛《诗》的合称『代传《诗经》的有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称"鲁"﹑"齐"﹑"韩"三家诗,为今文诗学,两汉时皆立于学官,魏晋以后逐渐衰亡。三家诗除存《韩诗外传》外,馀均亡佚。又有鲁人毛亨,亦传《诗经》,称毛《诗》,为古文诗学,先在民间传授,盛行于东汉。魏晋后通行的《诗经》就是毛《诗》。四家对诗义的说明﹑文字的解释,均有所不同,参阅清陈乔枞《四家诗异文考》。参见"毛诗"﹑"三家诗"。 2.《诗经》的四体《风》﹑《大雅》﹑《小雅》﹑《颂》。 3.称《南》(《
岭南三家
[相关解释]
1.指清初广东诗人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王隼辑有《岭南三大家诗选》。
1.指清初广东诗人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王隼辑有《岭南三大家诗选》。
张煌言(1620-1664)
[相关解释]
南明大臣∨苍水,浙江鄞县人。崇祯举人。1645年起兵抗清,据守浙东一带,多次出师,力图恢复。官至兵部侍郎。1659年与郑成功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鲁王政权覆灭后,又派人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络抗清。1664年因大势已去,遂解散余部而隐居。不久被俘,在杭州殉难。
南明大臣∨苍水,浙江鄞县人。崇祯举人。1645年起兵抗清,据守浙东一带,多次出师,力图恢复。官至兵部侍郎。1659年与郑成功合兵,进入长江,围攻南京。鲁王政权覆灭后,又派人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联络抗清。1664年因大势已去,遂解散余部而隐居。不久被俘,在杭州殉难。
战国策
[相关解释]
书名。战国时游说之士策谋和言论的汇编。三十三篇,始于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止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继位。北宋时有散佚,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中,有失传已久的部分内容。
书名。战国时游说之士策谋和言论的汇编。三十三篇,始于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止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继位。北宋时有散佚,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中,有失传已久的部分内容。
抬轿子
[相关解释]
1.比喻对他人的阿谀奉承。 2.麻将赌博中两家或三家串通﹐使一家输钱。 3.谓扶持新人。
1.比喻对他人的阿谀奉承。 2.麻将赌博中两家或三家串通﹐使一家输钱。 3.谓扶持新人。
欧阳山(1908- )
[相关解释]
小说家〓北荆州人。1926年在北伐军中做宣传工作,并主编《广州文学》。1933年参加左联。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文委常委。建国后曾任广东作协主席、《作品》主编。著有长篇小说《高干大》、《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等。
小说家〓北荆州人。1926年在北伐军中做宣传工作,并主编《广州文学》。1933年参加左联。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文委常委。建国后曾任广东作协主席、《作品》主编。著有长篇小说《高干大》、《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等。
毛诗
[相关解释]
相传为西汉初毛亨、毛苌开创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属古文学派『代流传于民间,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为《毛传》作《笺》◇三家诗亡佚,至唐代,《毛传》和《郑笺》成为官方承认的《诗经》注释依据,受到后世推崇。《毛诗》现已成为《诗经》的代称。
相传为西汉初毛亨、毛苌开创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属古文学派『代流传于民间,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为《毛传》作《笺》◇三家诗亡佚,至唐代,《毛传》和《郑笺》成为官方承认的《诗经》注释依据,受到后世推崇。《毛诗》现已成为《诗经》的代称。
气朔
[相关解释]
1.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文选.王融》"挈壶宣夜﹐辩气朔于灵台。"李善注"《周礼.夏官》曰'挈壶氏掌悬壶。'蔡邕《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其一曰宣夜。'郑氏《毛诗笺》曰'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左氏传》曰'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云物。'"后亦以泛指节气﹐岁时。
1.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文选.王融》"挈壶宣夜﹐辩气朔于灵台。"李善注"《周礼.夏官》曰'挈壶氏掌悬壶。'蔡邕《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其一曰宣夜。'郑氏《毛诗笺》曰'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左氏传》曰'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云物。'"后亦以泛指节气﹐岁时。
河山之德
[相关解释]
1.《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1.《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芗剧
[相关解释]
戏曲剧种。流行于福建南部和台湾。1928年,台湾歌仔戏开始在闽南盛行,并在唱腔、表演等方面加以改进,称改良戏”。1954年改今称。唱腔有七字调、杂碎调、哭调、杂念调等。剧目有《三家福》、《碧水赞》等。
戏曲剧种。流行于福建南部和台湾。1928年,台湾歌仔戏开始在闽南盛行,并在唱腔、表演等方面加以改进,称改良戏”。1954年改今称。唱腔有七字调、杂碎调、哭调、杂念调等。剧目有《三家福》、《碧水赞》等。
行苇
[相关解释]
1.路旁的芦苇。《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按,古文毛序以为泛言周王朝先世之忠厚,今文三家遗说则以为专写公刘的仁德◇遂用为仁慈的典实。多用于称颂朝廷。
1.路旁的芦苇。《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按,古文毛序以为泛言周王朝先世之忠厚,今文三家遗说则以为专写公刘的仁德◇遂用为仁慈的典实。多用于称颂朝廷。
进舍女婿
[相关解释]
1.即赘婿。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释谚.进舍女壻》"《越谚》'舍,沙去声。《小繁露》"今人称赘婿曰入舍女婿。"亦有所本。《夷坚志》"隗伯山"条云"饶州市隗干三名伯者,淳熙初年蟦州门里王小三家,作入舍女婿。"'案,越以入舍为进舍,字稍不同,即《公羊传》注所谓就婿也。就婿即赘婿。"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称谓》"﹝入舍女婿﹞今舟山方言称赘婿为'进舍女婿',亦可印证。"亦作"进门女婿"。
1.即赘婿。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释谚.进舍女壻》"《越谚》'舍,沙去声。《小繁露》"今人称赘婿曰入舍女婿。"亦有所本。《夷坚志》"隗伯山"条云"饶州市隗干三名伯者,淳熙初年蟦州门里王小三家,作入舍女婿。"'案,越以入舍为进舍,字稍不同,即《公羊传》注所谓就婿也。就婿即赘婿。"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释称谓》"﹝入舍女婿﹞今舟山方言称赘婿为'进舍女婿',亦可印证。"亦作"进门女婿"。
郑笺
[相关解释]
1.汉郑玄所作《笺》的简称。郑玄兼通经今古文学,他以《毛传》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说,加以疏解。他作《毛诗笺》,谦敬不敢言注,但云表明古人之意或断以己意,使可识别,故曰笺。书出后,《毛诗》日盛,三家诗渐废。 2.泛指对古籍的笺注。
1.汉郑玄所作《笺》的简称。郑玄兼通经今古文学,他以《毛传》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说,加以疏解。他作《毛诗笺》,谦敬不敢言注,但云表明古人之意或断以己意,使可识别,故曰笺。书出后,《毛诗》日盛,三家诗渐废。 2.泛指对古籍的笺注。
陾陾
[相关解释]
1.众多貌。《诗.大雅.绵》﹕"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毛传﹕"陾陾﹐众也。"陈奂传疏﹕"陾陾﹐当依《玉篇》引《诗》作'陑陑'。《广雅》﹕'仍仍﹑登登﹑冯冯﹐众也。'《毛诗》﹕'陑陑﹐《三家诗》作仍仍。'"一说为筑墙声。
1.众多貌。《诗.大雅.绵》﹕"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毛传﹕"陾陾﹐众也。"陈奂传疏﹕"陾陾﹐当依《玉篇》引《诗》作'陑陑'。《广雅》﹕'仍仍﹑登登﹑冯冯﹐众也。'《毛诗》﹕'陑陑﹐《三家诗》作仍仍。'"一说为筑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