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为政的内容。
带有为政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言以蔽之
[相关解释]
用一句话来概括。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用一句话来概括。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七政
[相关解释]
1.古天文术语。说法不一(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孔颖达疏"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史记·五帝本纪》"以齐七政"裴髎集解引郑玄注同此说。(2)指天﹑地﹑人和四时。《尚书大传》卷一"七政者,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3)指北斗七星。以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曰七政。《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裴髎集解引马融注《尚书》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
1.古天文术语。说法不一(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孔颖达疏"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史记·五帝本纪》"以齐七政"裴髎集解引郑玄注同此说。(2)指天﹑地﹑人和四时。《尚书大传》卷一"七政者,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3)指北斗七星。以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曰七政。《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裴髎集解引马融注《尚书》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
三不欺
[相关解释]
1.谓为政以德,则下不忍欺;为政以察,则下不能欺;为政以刑,则下不敢欺。
1.谓为政以德,则下不忍欺;为政以察,则下不能欺;为政以刑,则下不敢欺。
三十而立
[相关解释]
1.《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以"三十而立"谓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1.《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以"三十而立"谓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百
[相关解释]
1.《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1.《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刑昺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上清
[相关解释]
1.上天;天空。 2.道家所称的三清境之一。 3.用以指道观或道长。 4.唐柳珵《上清传》云,丞相窦参为政敌所诬,自知将败,嘱其婢上清入宫为婢,为之辩白,上清后果入宫,向德宗辩其诬。见《太平广记》卷二七五引《异闻集》◇因以"上清"称婢。
1.上天;天空。 2.道家所称的三清境之一。 3.用以指道观或道长。 4.唐柳珵《上清传》云,丞相窦参为政敌所诬,自知将败,嘱其婢上清入宫为婢,为之辩白,上清后果入宫,向德宗辩其诬。见《太平广记》卷二七五引《异闻集》◇因以"上清"称婢。
下车泣罪
[相关解释]
1.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后以喻为政宽仁。
1.汉刘向《说苑.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后以喻为政宽仁。
不惑
[相关解释]
①通达,不疑惑知者不惑|力行而不惑。②《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句,后借指四十岁不惑之年|将近不惑之人。
①通达,不疑惑知者不惑|力行而不惑。②《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句,后借指四十岁不惑之年|将近不惑之人。
丙魏
[相关解释]
1.丙吉﹑魏相的并称。两人均为汉宣帝时丞相,以知大体﹑为政宽平名重当时。
1.丙吉﹑魏相的并称。两人均为汉宣帝时丞相,以知大体﹑为政宽平名重当时。
为政
[相关解释]
1.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2.指执政者。 3.处理政事。 4.做主。 5.作宫。
1.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2.指执政者。 3.处理政事。 4.做主。 5.作宫。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相关解释]
1.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晋书.段灼传》引作"为川驱鱼﹐为薮驱雀"。驱﹐同"驱";爵﹐通"雀"。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
1.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晋书.段灼传》引作"为川驱鱼﹐为薮驱雀"。驱﹐同"驱";爵﹐通"雀"。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
举枉措直
[相关解释]
1.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语出《论语.为政》"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邢昺疏"举邪枉之人用之,废置诸正直之人。"按,错,同"措"。
1.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语出《论语.为政》"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邢昺疏"举邪枉之人用之,废置诸正直之人。"按,错,同"措"。
乌布帐
[相关解释]
1.《晋书.谢尚传》"尚为政清简,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尚造乌布帐。尚坏之,以为军士襦褲"◇因以"乌布帐"为为政讲究排场之典。
1.《晋书.谢尚传》"尚为政清简,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尚造乌布帐。尚坏之,以为军士襦褲"◇因以"乌布帐"为为政讲究排场之典。
人存政举
[相关解释]
1.谓为政在乎得人,得其人则善政行。语出《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若得其人,道德存在,则能兴行政教。"
1.谓为政在乎得人,得其人则善政行。语出《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若得其人,道德存在,则能兴行政教。"
人自为政
[相关解释]
1.各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比喻各行其是。
1.各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比喻各行其是。
从心所欲
[相关解释]
任凭心意,想怎样就怎样。语出《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也用以指代七十岁值吾师从心所欲之年。也省作从心”实已年近从心。
任凭心意,想怎样就怎样。语出《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也用以指代七十岁值吾师从心所欲之年。也省作从心”实已年近从心。
众星环极
[相关解释]
1.《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北极星。共﹐"拱"的古字﹐环绕◇以"众星环极。"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1.《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北极星。共﹐"拱"的古字﹐环绕◇以"众星环极。"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内圣外王
[相关解释]
1.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谓内备圣人之至德,施之于外,则为王者之政。
1.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谓内备圣人之至德,施之于外,则为王者之政。
冉冉趋
[相关解释]
1.《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后以"冉冉趋"指仕宦为政。
1.《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后以"冉冉趋"指仕宦为政。
冉季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冉求和仲由的合称。冉求,字子有,亦称冉有。仲由,字季路,一字子路。二人皆孔子弟子,长于政事。古代认为他们是为政者的楷模。
1.春秋时冉求和仲由的合称。冉求,字子有,亦称冉有。仲由,字季路,一字子路。二人皆孔子弟子,长于政事。古代认为他们是为政者的楷模。
刘毅答诏
[相关解释]
1.《晋书.刘毅传》"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后以"刘毅答诏"谓敢于谏诤。
1.《晋书.刘毅传》"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后以"刘毅答诏"谓敢于谏诤。
力政
[相关解释]
1.以武力为政,暴政。 2.努力于政事。
1.以武力为政,暴政。 2.努力于政事。
卤莽灭裂
[相关解释]
1.《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陆德明释文"郭云'卤莽灭裂,轻脱末略,不尽其分也。'司马云'卤莽,犹粗粗也,谓浅耕稀种也;灭裂,断其草也。'"后多用以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1.《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陆德明释文"郭云'卤莽灭裂,轻脱末略,不尽其分也。'司马云'卤莽,犹粗粗也,谓浅耕稀种也;灭裂,断其草也。'"后多用以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反风灭火
[相关解释]
1.汉刘昆为江陵令,县多火灾,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后为弘农太守。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穴,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光武帝闻而异之,以为德政。《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昆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质讷。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后以"反风灭火"比喻施行德政。
1.汉刘昆为江陵令,县多火灾,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后为弘农太守。先是崤黾驿道多虎穴,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光武帝闻而异之,以为德政。《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昆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质讷。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后以"反风灭火"比喻施行德政。
吏干
[相关解释]
1.亦作"吏干"。 2.为政的才干。
1.亦作"吏干"。 2.为政的才干。
吏才
[相关解释]
1.为政的才能。 2.指有为政才能的人。
1.为政的才能。 2.指有为政才能的人。
吏方
[相关解释]
1.为政的方略。
1.为政的方略。
吏术
[相关解释]
1.为政的方法。
1.为政的方法。
吏材
[相关解释]
1.为政的才干。
1.为政的才干。
吏理
[相关解释]
1.指为政之道。 2.指官吏理事的才能。
1.指为政之道。 2.指官吏理事的才能。
吏能
[相关解释]
1.为政的才能。
1.为政的才能。
吏道
[相关解释]
1.作官的道路。 2.为政之道。
1.作官的道路。 2.为政之道。
吐茹
[相关解释]
1.吐刚茹柔。 2.比喻为政的宽严。 3.比喻钱财的出入。
1.吐刚茹柔。 2.比喻为政的宽严。 3.比喻钱财的出入。
周任
[相关解释]
1.周时大夫。一说为古之良史。其人正直无私,疾恶务去。《左传.昭公五年》"周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又《隐公六年》"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杜预注"周任,周大夫。"杨伯峻注引马融《论语注》"周任,古之良史。"后世为官从政者多服膺其言,以其人为楷模。
1.周时大夫。一说为古之良史。其人正直无私,疾恶务去。《左传.昭公五年》"周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又《隐公六年》"周任有言曰'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杜预注"周任,周大夫。"杨伯峻注引马融《论语注》"周任,古之良史。"后世为官从政者多服膺其言,以其人为楷模。
周比
[相关解释]
1.结党营私。语本《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结党营私。语本《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咏沼
[相关解释]
1.《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攸……王在灵沼﹐于牣鱼跃。"后以"咏沼"为称颂官吏与民同乐﹑为政不烦之典。
1.《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攸……王在灵沼﹐于牣鱼跃。"后以"咏沼"为称颂官吏与民同乐﹑为政不烦之典。
堂老
[相关解释]
1.唐宰相治事之所为政事堂,亦称中书堂,故宰相彼此尊称为堂老。 2.谓母亲。见清翟灏《通俗编.称谓》。
1.唐宰相治事之所为政事堂,亦称中书堂,故宰相彼此尊称为堂老。 2.谓母亲。见清翟灏《通俗编.称谓》。
宽政
[相关解释]
1.谓为政宽大,不苛刻。
1.谓为政宽大,不苛刻。
封建割据
[相关解释]
封建时代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对抗中央政权,各自为政,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封建时代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对抗中央政权,各自为政,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尤悔
[相关解释]
1.指过失与悔恨。语出《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指过失与悔恨。语出《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工党
[相关解释]
英国的主要政党之一。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0年成立。1906年改称为工党。成员大部分为集体党员,如职工会、社会主义团体”与合作社组织等。以费边社会主义理论为政策基础,认为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和行政机构,逐步把土地和资本从个人转化到社会”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地位上升,通过竞选与保守党轮流执政。
英国的主要政党之一。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0年成立。1906年改称为工党。成员大部分为集体党员,如职工会、社会主义团体”与合作社组织等。以费边社会主义理论为政策基础,认为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和行政机构,逐步把土地和资本从个人转化到社会”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地位上升,通过竞选与保守党轮流执政。
巨室
[相关解释]
①巨大的宫室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②世家大族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也指富家王氏亦金陵巨室,开采帛铺于市。
①巨大的宫室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②世家大族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也指富家王氏亦金陵巨室,开采帛铺于市。
异政
[相关解释]
1.各自为政。 2.不同往常的政令措施。 3.优异的政绩。
1.各自为政。 2.不同往常的政令措施。 3.优异的政绩。
徒政
[相关解释]
1.语本《孟子.离娄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后因以空有好心而无善法之政为"徒政"。
1.语本《孟子.离娄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后因以空有好心而无善法之政为"徒政"。
得政
[相关解释]
1.为政,治理国政。
1.为政,治理国政。
德礼
[相关解释]
1.道德与礼教。语本《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朱熹集注"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 2.德泽与礼仪。
1.道德与礼教。语本《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朱熹集注"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 2.德泽与礼仪。
德风
[相关解释]
1.《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邢昺疏"在上君子,为政之德若风;在下小人,从化之德如草。"后因称君子为政之德为德风。
1.《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邢昺疏"在上君子,为政之德若风;在下小人,从化之德如草。"后因称君子为政之德为德风。
志学
[相关解释]
1.专心求学。语本《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借指十五岁。
1.专心求学。语本《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借指十五岁。
悔尤
[相关解释]
1.犹怨恨。语本《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犹怨恨。语本《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拙政
[相关解释]
1.拙于为政。亦用为谦词。
1.拙于为政。亦用为谦词。
政事堂
[相关解释]
1.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北宋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元丰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
1.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北宋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元丰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
政本
[相关解释]
1.为政的根本。 2.借指尚书。
1.为政的根本。 2.借指尚书。
政治真空地带
[相关解释]
西方国家对外部政治势力已退出或尚未到达的地区的称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被迫从这些地区退出,这些地区就被西方国家称为政治真空地带”。如果又有外部势力进入这些地区,就被称为填补真空”。
西方国家对外部政治势力已退出或尚未到达的地区的称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被迫从这些地区退出,这些地区就被西方国家称为政治真空地带”。如果又有外部势力进入这些地区,就被称为填补真空”。
政源
[相关解释]
1.为政的本源。
1.为政的本源。
政理
[相关解释]
①政治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②政治清明,上了轨道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①政治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②政治清明,上了轨道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政策科学
[相关解释]
以政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从发展变化着的政策体系出发,研究政策的结构、功能、制定、运行和效益等内在联系与规律,为政策的正确决策、实施和评价提供依据。
以政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从发展变化着的政策体系出发,研究政策的结构、功能、制定、运行和效益等内在联系与规律,为政策的正确决策、实施和评价提供依据。
政路
[相关解释]
1.为政的途径。 2.指仕路﹑仕宦。
1.为政的途径。 2.指仕路﹑仕宦。
新四军
[相关解释]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37年10月由在南方八省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而成。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在皖中、苏南、豫东、苏北等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多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中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委,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1944年后,新四军展开攻势作战,并于1945年8月举行大反攻,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1937年10月由在南方八省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而成。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在皖中、苏南、豫东、苏北等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多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中新四军遭受重大损失◇中共中央重建新四军,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委,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1944年后,新四军展开攻势作战,并于1945年8月举行大反攻,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户孝允(1833-1877)
[相关解释]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1866年参与建立倒幕联盟。1868年参与策划推翻幕府统治、建立维新政权的政变。明治政府成立后,为政府主要成员。1871-1873年曾赴欧美考察。回国后,反对出兵征韩、侵略中国台湾。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1866年参与建立倒幕联盟。1868年参与策划推翻幕府统治、建立维新政权的政变。明治政府成立后,为政府主要成员。1871-1873年曾赴欧美考察。回国后,反对出兵征韩、侵略中国台湾。
枉错
[相关解释]
1.《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后因以"枉错"指举直错枉,任贤去佞。 2.错断;错误。
1.《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后因以"枉错"指举直错枉,任贤去佞。 2.错断;错误。
沂咏
[相关解释]
1.《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指知时乐命﹑逍遥自在﹑不求为政的志愿。
1.《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指知时乐命﹑逍遥自在﹑不求为政的志愿。
沂志
[相关解释]
1.指知时乐命﹑逍遥自在﹑不求为政的志愿。
1.指知时乐命﹑逍遥自在﹑不求为政的志愿。
治名
[相关解释]
1.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好名声。 2.谓谋求虚名。
1.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好名声。 2.谓谋求虚名。
治声
[相关解释]
1.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声誉。
1.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声誉。
治绩
[相关解释]
1.为政的成绩。
1.为政的成绩。
治行
[相关解释]
1.为政的成绩。亦指为政有成绩。 2.施政的措施。 3.整理行装。
1.为政的成绩。亦指为政有成绩。 2.施政的措施。 3.整理行装。
深苛
[相关解释]
1.指为政严峻苛刻。
1.指为政严峻苛刻。
清静
[相关解释]
1.指天气晴朗宁静。 2.指心性纯正恬静。 3.不烦扰。多指为政清简,无为而治。 4.安静,不嘈杂。 5.犹安定,太平。
1.指天气晴朗宁静。 2.指心性纯正恬静。 3.不烦扰。多指为政清简,无为而治。 4.安静,不嘈杂。 5.犹安定,太平。
渊鱼丛爵
[相关解释]
1.《孟子.离娄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后以"渊鱼丛爵"比喻为政不善,结果驱使人民投向敌方。
1.《孟子.离娄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后以"渊鱼丛爵"比喻为政不善,结果驱使人民投向敌方。
温故知新
[相关解释]
语出《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语出《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率兽食人
[相关解释]
1.《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本指统治者为政失职,只图享乐,不关心百姓疾苦◇因以"率兽食人"比喻虐政害民。
1.《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本指统治者为政失职,只图享乐,不关心百姓疾苦◇因以"率兽食人"比喻虐政害民。
理识
[相关解释]
1.为政之见识﹑见解。 2.犹理睬。
1.为政之见识﹑见解。 2.犹理睬。
省括
[相关解释]
1.谓将箭瞄准目标。括,箭杆末端。常用以比喻为政必须合于准则。
1.谓将箭瞄准目标。括,箭杆末端。常用以比喻为政必须合于准则。
知命
[相关解释]
1.谓懂得事物生灭变化都由天命决定的道理。 2.《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代称五十岁。
1.谓懂得事物生灭变化都由天命决定的道理。 2.《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代称五十岁。
知政
[相关解释]
1.为政。谓主持政务。 2.明察政事。
1.为政。谓主持政务。 2.明察政事。
立子
[相关解释]
1.立庶子为太子或世子。 2.《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谓成年之子为立子。
1.立庶子为太子或世子。 2.《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谓成年之子为立子。
立政
[相关解释]
1.谓建立长官。 2.确立为政之道。 3.莅政;临政。立﹐通"莅"。
1.谓建立长官。 2.确立为政之道。 3.莅政;临政。立﹐通"莅"。
简俭
[相关解释]
1.俭省。 2.谓为政不繁苛。
1.俭省。 2.谓为政不繁苛。
织蒲
[相关解释]
1.编蒲为席。《左传.文公二年》"﹝臧文仲﹞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杜预注"家人贩席,言其与民争利。"后即用作为政不仁与民争利之典故。
1.编蒲为席。《左传.文公二年》"﹝臧文仲﹞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杜预注"家人贩席,言其与民争利。"后即用作为政不仁与民争利之典故。
绍衣
[相关解释]
1.《书.康诰》"今民将在祇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孔传"今治民将在敬循汝文德之父,继其所闻,服行其德言,以为政教。"孙星衍疏"依或为衣。言今之人,将在敬述文王,继其旧闻,依其德言。"曾运干正读"衣当为殷……言今民将察汝之敬述乃文考,绍文考所闻殷之德言与否也。"诸说不异◇以"绍衣"为典故,谓承继旧闻善事,奉行先人之德化教言。
1.《书.康诰》"今民将在祇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孔传"今治民将在敬循汝文德之父,继其所闻,服行其德言,以为政教。"孙星衍疏"依或为衣。言今之人,将在敬述文王,继其旧闻,依其德言。"曾运干正读"衣当为殷……言今民将察汝之敬述乃文考,绍文考所闻殷之德言与否也。"诸说不异◇以"绍衣"为典故,谓承继旧闻善事,奉行先人之德化教言。
羊斟
[相关解释]
1.春秋时宋人。郑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羊斟为华元御,华元杀羊以飨士而不及斟。将战,斟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御,我为政。"驰入郑师,宋遂败。见《左传.宣公二年》及《史记.宋世家》﹑《郑世家》。
1.春秋时宋人。郑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羊斟为华元御,华元杀羊以飨士而不及斟。将战,斟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御,我为政。"驰入郑师,宋遂败。见《左传.宣公二年》及《史记.宋世家》﹑《郑世家》。
而立
[相关解释]
〈书〉《论语 ·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来用‘而立 ’指人三十岁年届~ㄧ~之年。
〈书〉《论语 ·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来用‘而立 ’指人三十岁年届~ㄧ~之年。
耳顺
[相关解释]
①〈书〉《论语 ·为政》‘六十而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来用‘耳顺’指人六十岁年逾~ㄧ~之年。②顺耳这个唱腔我听着倒还~。
①〈书〉《论语 ·为政》‘六十而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来用‘耳顺’指人六十岁年逾~ㄧ~之年。②顺耳这个唱腔我听着倒还~。
色养
[相关解释]
1.《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朱熹集注"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一说,谓承顺父母颜色∥晏集解引包咸曰"色难者,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后因称人子和颜悦色奉养父母或承顺父母颜色为"色养"。
1.《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朱熹集注"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一说,谓承顺父母颜色∥晏集解引包咸曰"色难者,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后因称人子和颜悦色奉养父母或承顺父母颜色为"色养"。
裂灭
[相关解释]
1.草率;轻忽。语出《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
1.草率;轻忽。语出《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
襧艳
[相关解释]
1.指周褒姒。《后汉书.左雄传》"及幽厉昏乱,不自为政,襧艳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李贤注"襧艳,谓襧姒也。艳,色美也。"一说襧艳非一人。
1.指周褒姒。《后汉书.左雄传》"及幽厉昏乱,不自为政,襧艳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李贤注"襧艳,谓襧姒也。艳,色美也。"一说襧艳非一人。
西乡隆盛(1828-1877)
[相关解释]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下级武士出身。1866年参与建立倒幕联盟。1868年参与策划推翻幕府统治、建立维新政权的政变,并在鸟羽、伏见战役中率军打败幕府军。明治政府成立后,为政府主要成员。1877年领导反政府叛乱,兵败自杀。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下级武士出身。1866年参与建立倒幕联盟。1868年参与策划推翻幕府统治、建立维新政权的政变,并在鸟羽、伏见战役中率军打败幕府军。明治政府成立后,为政府主要成员。1877年领导反政府叛乱,兵败自杀。
觚不觚
[相关解释]
1.比喻事物名实不符。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何晏集解"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朱熹集注"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简,皆器之有棱者也。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觚哉觚哉!言不得为觚也。"
1.比喻事物名实不符。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何晏集解"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朱熹集注"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简,皆器之有棱者也。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觚哉觚哉!言不得为觚也。"
言道
[相关解释]
1.谈论﹔说。 2.指议论为政之道。
1.谈论﹔说。 2.指议论为政之道。
诮石
[相关解释]
1.楚人卞和得玉璞﹐先后献之厉王﹑武王﹐二王均轻信玉人之言﹐将"宝玉而题之以石"﹐以和为诳﹐而刖其双足。及文王即位﹐和又抱璞哭于楚山下﹐王闻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玉﹐名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遂用作典故﹐以"诮石"讥讽为政者不识贤才。
1.楚人卞和得玉璞﹐先后献之厉王﹑武王﹐二王均轻信玉人之言﹐将"宝玉而题之以石"﹐以和为诳﹐而刖其双足。及文王即位﹐和又抱璞哭于楚山下﹐王闻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玉﹐名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遂用作典故﹐以"诮石"讥讽为政者不识贤才。
谈话
[相关解释]
1.两个人或许多人在一起说话。 2.用谈话的形式发表的意见(多为政治性的)。毛泽东有《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等文章。 3.用谈话形式做思想教育工作。
1.两个人或许多人在一起说话。 2.用谈话的形式发表的意见(多为政治性的)。毛泽东有《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等文章。 3.用谈话形式做思想教育工作。
谨政
[相关解释]
1.敬慎为政。
1.敬慎为政。
贵简
[相关解释]
1.谓为政能举大纲,不苛烦。
1.谓为政能举大纲,不苛烦。
蹈海
[相关解释]
1.《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后以"蹈海"指跳到海里自杀。 2.航海。旧时以喻危险。
1.《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后以"蹈海"指跳到海里自杀。 2.航海。旧时以喻危险。
迎郭伋
[相关解释]
1.典出《后汉书·郭伋传》"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后以"迎郭伋"称颂官员为政有德,深受百姓爱戴。
1.典出《后汉书·郭伋传》"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后以"迎郭伋"称颂官员为政有德,深受百姓爱戴。
还珠合浦
[相关解释]
1.东汉时,孟尝任合浦太守,其地盛产蚌珠,由于前任贪索不已,致使蚌珠移徙,人民困苦不堪。孟尝到官,改革前弊,为政清廉,结果去珠复还,百姓安居乐业。事见《后汉书.循吏传.孟尝》。
1.东汉时,孟尝任合浦太守,其地盛产蚌珠,由于前任贪索不已,致使蚌珠移徙,人民困苦不堪。孟尝到官,改革前弊,为政清廉,结果去珠复还,百姓安居乐业。事见《后汉书.循吏传.孟尝》。
迷邦
[相关解释]
1.《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何晏集解引马融曰"言孔子不仕,是怀其宝也;知国不治而不为政,是迷邦也。"后因以"迷邦"指不肯从政,隐居不仕。
1.《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何晏集解引马融曰"言孔子不仕,是怀其宝也;知国不治而不为政,是迷邦也。"后因以"迷邦"指不肯从政,隐居不仕。
退省
[相关解释]
1.犹反省。语本《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1.犹反省。语本《论语.为政》"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通方
[相关解释]
1.通晓道术。 2.指通晓为政之道。 3.共通的道理。 4.变通;灵活。 5.指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
1.通晓道术。 2.指通晓为政之道。 3.共通的道理。 4.变通;灵活。 5.指不限于一经一论的研究方法。
郑国三良
[相关解释]
1.指叔詹﹑堵叔﹑师叔三个郑国贤臣。语本《左传.僖公七年》"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1.指叔詹﹑堵叔﹑师叔三个郑国贤臣。语本《左传.僖公七年》"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猜你喜欢